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罗伊森与18-19世纪德国历史表现理论的现代转型
1
作者 吕和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3,171,共13页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是德国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启蒙时代以来的历史表现理论,晚年更是通过调整《历史知识理论》及《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的结构,使“体裁论”独立成章。随着当代叙...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是德国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启蒙时代以来的历史表现理论,晚年更是通过调整《历史知识理论》及《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的结构,使“体裁论”独立成章。随着当代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兴起,德罗伊森的“体裁论”及其相关的表现理论越发引起学界重视。尽管德罗伊森在后世遭到一些批评,但他的历史表现理论扩充了历史表现的范围,突出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联,这些正是德罗伊森为18-19世纪德国历史表现理论的现代转型做出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罗伊森 《历史知识理论》 历史表现理论
下载PDF
论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哥尔查科夫的外交实践
2
作者 于宁宁 《南方论刊》 2024年第6期48-49,52,共3页
哥尔查科夫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著名的外交家。他执掌外交部25年,通过改组外交部、制定“养精蓄锐”的政策、废除黑海中立化等一系列提高俄罗斯国际地位的外交实践,扭转了俄罗斯的不利局面,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声望,在俄罗斯外... 哥尔查科夫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著名的外交家。他执掌外交部25年,通过改组外交部、制定“养精蓄锐”的政策、废除黑海中立化等一系列提高俄罗斯国际地位的外交实践,扭转了俄罗斯的不利局面,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声望,在俄罗斯外交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尔查科夫 外交 实践
下载PDF
百年印象:20世纪德国与俄国的形象互识
3
作者 李红娟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1-17,共7页
20世纪是历史上即形成特殊关系的俄罗斯与德意志两大民族互识互通的重要历史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冷战后变化中的国际局势与欧洲形势对俄罗斯与德意志两个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两者彼此间的形象既具有复杂性和矛盾... 20世纪是历史上即形成特殊关系的俄罗斯与德意志两大民族互识互通的重要历史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冷战后变化中的国际局势与欧洲形势对俄罗斯与德意志两个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两者彼此间的形象既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欧洲大陆共同存在和相互利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人 德国人 形象互识
下载PDF
苏联氢弹研制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定——核聚变理论工作(1946—1953)
4
作者 张广翔 高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0,共13页
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 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的理论研究工作;泽利多维奇小组是苏联最早对轻核聚变可行性进行研究的团队,开展了与“管式构型”氢弹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朗道小组从工作伊始就探索核聚变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就两种构型的氢弹开展了重要的理论计算工作;塔姆小组提出并完善了“层式构型”氢弹的设计构想,并开展了与此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在苏联首枚氢弹的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开展的核聚变理论工作为苏联氢弹研制的设计理论、技术理论等理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热核装药的选择、引爆问题、爆炸过程、能量释放以及试爆工作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核聚变理论工作不仅为苏联氢弹研制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保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加深了核裂变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而构建并强化了苏联核武体系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且还进一步改进了对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工作,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理论工作 核物理研究 氢弹研制 苏联科学家 苏联核计划
下载PDF
近代俄国政权与医疗社会组织的互动与博弈——以皮罗戈夫全俄医生协会为中心
5
作者 王学礼 周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8,共10页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组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此背景下,俄国的医疗社会组织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皮罗戈夫全俄医生协会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该协会最大限度地汇聚了俄国的医生群体,并通过组织救民运动、创办机关...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组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此背景下,俄国的医疗社会组织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皮罗戈夫全俄医生协会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该协会最大限度地汇聚了俄国的医生群体,并通过组织救民运动、创办机关杂志、召开全俄医生代表大会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协会已成为俄国医生交流工作经验、维护职业权益、参与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为俄国医学的发展及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受重创、国内政治形势不断恶化、群众运动此起彼伏,政府愈加担心社会力量增强会对专制制度构成威胁,便加大了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督和审查力度,不断削弱社会组织的自主性,肆意干预其内部事务,俄国医疗社会组织的发展由此陷入了政府多维掣肘的泥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医疗社会组织 皮罗戈夫 医生代表大会 公共卫生
下载PDF
纳粹德国干预1941年日美谈判始末
6
作者 李朋 罗一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1941年5月,在得知日美谈判一事后,为阻止日美妥协,避免德国单独对抗美国的局面,希特勒授意里宾特洛甫干涉日美谈判,以确保日本继续与德国站在同一阵线。因此,德国选择其盟友日本为干涉对象,企图通过日本向美国提出一系列条件来破坏日美... 1941年5月,在得知日美谈判一事后,为阻止日美妥协,避免德国单独对抗美国的局面,希特勒授意里宾特洛甫干涉日美谈判,以确保日本继续与德国站在同一阵线。因此,德国选择其盟友日本为干涉对象,企图通过日本向美国提出一系列条件来破坏日美谈判。德国的这一尝试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纳粹德国过高估计了自身对于日本的影响力,德国缺乏向日本施压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因德日两国在各自对美国的战略上存在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谈判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里宾特洛甫 松冈洋右
下载PDF
国旗争议与魏玛共和国的覆灭
7
作者 林纯洁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06-114,159,共10页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是德国建立现代国家体制过程中的重大挫折。1918年11月,魏玛共和国在一战战败的阴影中成立。1919年魏玛国民议会上,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利益的矛盾,各政党在国旗等基本问题上冲突严重,后虽达成妥协以黑红金为国旗,但未...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是德国建立现代国家体制过程中的重大挫折。1918年11月,魏玛共和国在一战战败的阴影中成立。1919年魏玛国民议会上,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利益的矛盾,各政党在国旗等基本问题上冲突严重,后虽达成妥协以黑红金为国旗,但未能消除矛盾。魏玛共和国时期关于黑红金、黑白红与红旗的争议,是各政党各阶层政治理念冲突的体现,这种冲突的加剧,也加速了共和国的灭亡。魏玛共和国的悲剧证明了国旗作为国家标志在国家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民对国旗的认同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共和国 国旗 黑红金 黑白红 红旗
下载PDF
德国魏玛时期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购买力
8
作者 周建明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73-90,128,共19页
1871年德国统一后,金马克成为唯一官方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财政赤字不断飚升,德国大量发行纸币马克,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至魏玛共和国时期,通货膨胀仍然无法遏制,货币先后经历了金马克、纸币马克、紧急状态币、地产抵押马克到... 1871年德国统一后,金马克成为唯一官方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财政赤字不断飚升,德国大量发行纸币马克,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至魏玛共和国时期,通货膨胀仍然无法遏制,货币先后经历了金马克、纸币马克、紧急状态币、地产抵押马克到帝国马克的演变。1923年底,魏玛政府进行货币改革,逐渐扭转了纸币疯涨的局面,使货币体系逐步回归正轨。1924年后,德国经济逐步复苏,物价较为稳定,货币购买力在提升。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失业率急剧攀升,民众收入缩水,市场需求萎缩,商品价格一路走低。随着物价的逐年下降,同一货币单位的购买力略有提高,但在民众收入不断缩水的情况下,实际购买力却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币 魏玛共和国 通货膨胀 货币购买力
下载PDF
苏联核计划:从模仿到创新
9
作者 张广翔 《西伯利亚研究》 2024年第4期99-120,共22页
苏联以举国之力实施核计划,短期内实现核武器试爆并量产。苏联之所以变不可能为可能,取决于诸多因素。择其要者有:依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充分高效地集中所有资源;物理学家围绕回旋加速器、核裂变、核聚变等研究取得一系... 苏联以举国之力实施核计划,短期内实现核武器试爆并量产。苏联之所以变不可能为可能,取决于诸多因素。择其要者有:依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充分高效地集中所有资源;物理学家围绕回旋加速器、核裂变、核聚变等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各学科科学家通力合作,攻克核技术难关;国外核情报成为模仿与创新的重要借鉴;从学界倡导到政府主导核计划,利于决策和施策;动员各类人才,从高端科学家、技术骨干到普通员工,干部决定一切大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核计划 核情报 科学家 干部
下载PDF
日俄战争期间中立港扣押俄国军舰的过程及其影响
10
作者 叶艳华 庞凯 《西伯利亚研究》 2024年第1期51-63,共13页
日俄战争期间,由于军港特殊的地缘环境、海军作战指挥体系混乱以及海军官兵备战训练不足,俄国在海战中接连失利。黄海海战和对马海战的失败,导致俄国参战军舰除被击沉和俘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军舰被迫前往中立港口寻求庇护。这些军舰... 日俄战争期间,由于军港特殊的地缘环境、海军作战指挥体系混乱以及海军官兵备战训练不足,俄国在海战中接连失利。黄海海战和对马海战的失败,导致俄国参战军舰除被击沉和俘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军舰被迫前往中立港口寻求庇护。这些军舰依照《海牙公约》被解除武装,扣押在中立港口。从开战初期、黄海海战、旅顺投降到对马海战,中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荷兰相继扣押俄国军舰,俄国海军作战舰艇数量大幅减少。这种非战斗性减员对日俄海军实力对比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加速了俄国战败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争 扣押制度 俄国海军 中立港口
下载PDF
俄国现代化的赶超型特征探究(1861—1917)
11
作者 邓沛勇 《西伯利亚研究》 2024年第1期64-82,共19页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因急于摆脱经济落后的窘境,重塑外交强国地位,俄国现代化进程的赶超型特征十分明显。俄国的赶超型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本国经济落后、克里米亚战争后外交强国地位丧失、西欧各国工业化...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因急于摆脱经济落后的窘境,重塑外交强国地位,俄国现代化进程的赶超型特征十分明显。俄国的赶超型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本国经济落后、克里米亚战争后外交强国地位丧失、西欧各国工业化成效显著,以及18世纪对西方传统和思想文化的学习都是其催化剂。俄国现代化的成就显著,但因特殊的国情,加上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其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改革先行政治改革滞后、社会冲突逐步加剧和对农民剥削过重等落后性特征也一览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赶超型现代化 城市化 交通运输革命
下载PDF
一战前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及其作用探析
12
作者 邓沛勇 张恩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51,共13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在地方自治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城市普通中学及其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课程设置日渐完善,女子中学也备受瞩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在地方自治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城市普通中学及其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课程设置日渐完善,女子中学也备受瞩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俄国政府开始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范、铁路、商业和农业等职业学校纷纷建立,培育了大量应用型人才,解决了人才不足的困境。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水平,还直接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之西欧国家,俄国城市中等教育机构数量、学校分布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城市中等教育体系 女子中学 职业教育
下载PDF
1793年俄国瓜分波兰的经济动因--以俄波黑海贸易摩擦为例
13
作者 李猛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61-164,共4页
18世纪末,俄国凭借俄土和约获得的黑海北部区位优势,建立起新的黑海国际贸易通道。为满足黑海北岸俄国地主的贸易需求,俄国采取措施推动黑海港口贸易的发展,企图将波兰的商业资源集中到俄国控制的黑海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北方商路的阻塞... 18世纪末,俄国凭借俄土和约获得的黑海北部区位优势,建立起新的黑海国际贸易通道。为满足黑海北岸俄国地主的贸易需求,俄国采取措施推动黑海港口贸易的发展,企图将波兰的商业资源集中到俄国控制的黑海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北方商路的阻塞,以及应波属乌克兰地主的要求,波兰对外贸易通道转向黑海。为摆脱俄国对波兰商业活动的垄断,波兰不断在黑海寻求新的贸易渠道。俄波之间商品的同质性以及双方争夺欧洲市场引起的黑海贸易摩擦,促使俄国占领波属乌克兰地带,以实现对黑海北部贸易通道及原料市场的独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波兰 黑海贸易 贸易摩擦
下载PDF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农业政策
14
作者 袁丽丽 韩佳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1861年改革没能解决俄国农业问题,半封建土地关系、地主垄断土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农业耕作水平低,农民因饥饿大量死亡。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土地短缺对俄国而言至关重要。19世纪80年代初,统治集团承认,农民缺地严重,设立农民... 1861年改革没能解决俄国农业问题,半封建土地关系、地主垄断土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农业耕作水平低,农民因饥饿大量死亡。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土地短缺对俄国而言至关重要。19世纪80年代初,统治集团承认,农民缺地严重,设立农民土地银行、组织移民为对策之一,但成效不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农业危机迫使统治阶层重新审查农业政策,其中心议题为村社与农民法律地位,争论集中在维特领导的财政部和普列维挂帅的内务部,最终在尼古拉二世的支持下,保守势力获胜。帝国农业政策的指导原则为村社不容侵犯、农民份地不可转让、保留农民等级制度。至1905年革命前,俄国农业问题尚未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业政策 农民经济 村社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的建立——兼谈东欧苏联化的背景、过程和领域
15
作者 朱晓中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1期5-30,共26页
苏联化是1945年后苏联对东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欧的苏联化涉及调节国家间关系,划定这些国家的边界,通过驱逐和人口转移来确定这些国家的民族构成,参与制定这些国家的宪法,并决定这些国家的政府组成。苏联化旨在通过改变当地社会的... 苏联化是1945年后苏联对东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欧的苏联化涉及调节国家间关系,划定这些国家的边界,通过驱逐和人口转移来确定这些国家的民族构成,参与制定这些国家的宪法,并决定这些国家的政府组成。苏联化旨在通过改变当地社会的许多方面和重建文化生活,使苏联的官方意识形态成为东欧国家个人生活的指导思想。苏联化导致两个后果:其一,苏联化使苏联得以与东欧国家组成东方集团,并通过经互会和华约长期控制东欧国家,使绝大多数东欧国家成为冷战的一方,并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轨道;其二,苏联化在诸多方面与东欧国家的历史和政治与经济传统不适应,导致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找符合本民族特性和利益的发展道路,并最终导致1989—1991年东欧国家政局剧变,彻底抛弃苏联模式,重拾两次世界大战间存在于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化 苏联 东欧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静静的顿河》与《日瓦戈医生》主人公悲剧之比较
16
作者 彭雨菲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3期20-23,共4页
在灿若繁星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两部作品都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一系列的重大社会事件,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不朽的声名。它们就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帕斯捷尔帕克的《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塑造了一个复... 在灿若繁星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两部作品都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一系列的重大社会事件,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不朽的声名。它们就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帕斯捷尔帕克的《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塑造了一个复杂、摇摆的哥萨克勇士形象——格里高利。他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既有着哥萨克广大农民的优秀品质:天性纯朴、骁勇善战、诚实正直、勤劳热情,同时也受到哥萨克落后传统观念和道德偏见的影响,徘徊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骁勇善战 肖洛霍夫 俄罗斯文学史 灿若繁星 哥萨克 诚实正直 重大社会事件
下载PDF
代号1059--“东风一号”争气
17
作者 四石 河宏 《太空探索》 2024年第12期68-69,共2页
1958年4月,苏联提出在中国境内建立长波电台和潜艇部队的事情遭到毛泽东的拒绝,7月31日,赫鲁晓夫亲自来到北京游说,解释是为了共同对付美国第七舰队的需要。理由倒是冠冕堂皇,但是毛泽东的一句反问,让赫鲁晓夫十分尴尬:“我们还有没有... 1958年4月,苏联提出在中国境内建立长波电台和潜艇部队的事情遭到毛泽东的拒绝,7月31日,赫鲁晓夫亲自来到北京游说,解释是为了共同对付美国第七舰队的需要。理由倒是冠冕堂皇,但是毛泽东的一句反问,让赫鲁晓夫十分尴尬:“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都拿去?”赫鲁晓夫的访问不到72小时就结束了。不久,一股来自莫斯科的“寒流”穿越西伯利亚逼近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电台 潜艇部队 赫鲁晓夫 西伯利亚 莫斯科
下载PDF
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18
作者 Digitalunit(文/图)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4年第7期44-45,共2页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火力最强的主力水面作战艇之一,“俾斯麦”号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击沉了英国旗舰“胡德”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 丹麦海峡 布洛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