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2016-2019年发掘简报
1
作者 高星 张月书 +3 位作者 李锋 陈福友 王晓敏 仪明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21,共16页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个文化层进一步划为八个文化层,共出土编号石制品6800余件、化石4100余件。本文重点对6A2和6C1两个主要文化层的出土标本进行初步报道。石制品原料均以遗址周边分布的燧石为主,质量相对较高的石料被优选。锤击石核与石片、砸击石核均有发现;尝试石核和多面多向剥片的石核是主要类型。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多为单刃。两个文化层的石制品类型与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如:6A2层石核转向频率更高、双刃石器比例更高,而6C1层锯齿刃器比例高于6A2层等,但总体上呈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对简单的剥片与加工模式。可鉴定动物化石种类不多,少量骨骼上有疑似人工砍砸的痕迹。本次发掘出土的材料为解释盆地内早更新世人类的石器技术和行为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理解早期人类对原料资源的利用方式、流动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东谷坨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器技术 原料利用
原文传递
河北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1985-1986年出土的石制品
2
作者 周振宇 王法岗 关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6,共12页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的田野工作和测年数据表明,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我们对1985年试掘及1986年正式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类型划分及技术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年代测定结果,对遗址文化面貌及属性进行了重新厘定及研究成果重要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白马营遗址 石制品 技术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人类的适应行为
3
作者 裴树文 徐哲 +2 位作者 叶芷 马东东 贾真秀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9,共21页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1.25-0.7 MaBP)是晚新生代最重要的气候变化时段之一。该时期大陆内部干旱化加剧,北半球冬季温度迅速下降,动植物群发生变化,对古人类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泥河湾盆地发育我国北方第四纪典型的河湖相沉积体...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1.25-0.7 MaBP)是晚新生代最重要的气候变化时段之一。该时期大陆内部干旱化加剧,北半球冬季温度迅速下降,动植物群发生变化,对古人类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泥河湾盆地发育我国北方第四纪典型的河湖相沉积体系,其间富集众多早-中更新世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探讨更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行为的关键区域。本文选取盆地内岑家湾台地飞梁、麻地沟、岑家湾和东谷坨等重要遗址,通过多指标的统计分析,解读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古人类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古人类获取石器原料的途径,不同遗址利用者对不同原料的选择和利用主要和遗址距离原料的远近有直接关系,而针对不同原料类型采取的差异化开发策略,预示着古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尽管锤击法是古人类常用的剥片技术,但是砸击技术可能与本地原料质量具有更直接的关系;作为锤击法的有效补充,砸击技术的运用或许与古人类的认知水平提高存在关联。石核和石片的特征表明,该时期古人类对石核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剥片技术多样化,灵活性增强,展示了计划性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优质燧石原料的青睐一直是古人类制作石器的主要策略,该时期修理类产品不仅种类增多,加工方式多样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加工精细的小型刮削器、钻、尖状器、凹缺器、齿状器和多边修理工具等产品增多指示对多种功能的适应,暗示古人类对区域生态景观多元化的积极响应。古人类灵活的技术多样化策略可能与其认知水平的提高存在关联,而气候与环境波动造成的生存压力等多方面叠加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于古人类的认知行为上,促使人类调整技术,适应多变的区域环境。本研究对探讨泥河湾盆地更新世古人类生存行为演化与环境关系、人类对东亚高纬度半干旱区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中更新世 气候转型期 人类适应行为 环境变动
原文传递
河南灵宝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4
作者 赵清坡 马欢欢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古土壤条带L11~S5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早期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 王莹 李月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早更新世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岑家湾台地北部边缘区,年代在1.8-1.0 MaBP;中更新世之后,遗址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晚更新世时期,遗址分布模式改为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阶地。2)在早-中更新世,80%以上遗址处在低地球轨道偏心率期,70%以上处在温暖的间冰期。3)遗址的植被多为以蒿属、藜科占优的草原或森林草原。4)晚更新世时期,随着古人类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石器技术的进步和火的使用,在寒冷的冰期时段,古人类也可以在泥河湾盆地很好地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 人类活动 环境特征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下马碑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
6
作者 王法岗 杨石霞 +11 位作者 葛俊逸 岳健平 赵克良 Andreu Ollé 李文艳 杨海勇 刘连强 关莹 谢飞 Francesco d’Errico Michael Petraglia 邓成龙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下马碑遗址位于广义泥河湾盆地南部的蔚县盆地中东部,是坐落于壶流河二级阶地上的一处旷野遗址。201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出丰富的遗物和遗迹现象;2018年起,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完成了遗址地层年代、埋... 下马碑遗址位于广义泥河湾盆地南部的蔚县盆地中东部,是坐落于壶流河二级阶地上的一处旷野遗址。201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出丰富的遗物和遗迹现象;2018年起,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完成了遗址地层年代、埋藏过程、古环境和出土文化遗存的系统性多学科研究工作。该遗址发掘揭露面积12 m^(2),地层剖面深度约为290 cm,自上而下分为7个地层单位,其中第6层为原地埋藏的主文化层,基于光释光与^(14)C测年并经贝叶斯模型计算为距今4.1~3.9万年。本文对下马碑第6层出土的各类遗物与遗迹进行系统报道,主要包括382件石制品、445件动物化石碎片、1件骨器和1套赭石颜料加工遗存,以及1处火塘。该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再现了距今4万年前东亚早期现代人加工、使用赭石颜料和复合工具的生活图景,更新了国际学术界对东亚早期现代人行为适应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下马碑遗址 装柄 赭石 早期现代人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火山角砾岩原料的热处理实验
7
作者 仝广 李锋 +2 位作者 赵海龙 闫晓蒙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泥河湾盆地内发现了众多以精致楔形细石核为特色的细石器遗址。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此类石制品组合进行了技术、类型等方面的研究,但其石料来源、石料是否经过热处理等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本文开展了盆地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常... 泥河湾盆地内发现了众多以精致楔形细石核为特色的细石器遗址。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此类石制品组合进行了技术、类型等方面的研究,但其石料来源、石料是否经过热处理等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本文开展了盆地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常用原料火山角砾岩的调查和热处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泥河湾盆地六棱山基岩中的火山角砾岩,直接使用时,难以满足楔形细石核压制剥片对原料品质的要求;经过600°C的热处理后,其抗力性降低、延展性提高,剥片性能显著提高,可很好地进行楔形细石核的系统压制剥片。基于实验观察,同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下卜庄遗址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石料热处理行为的线索。对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开展系统的石料热处理研究,有望揭示盆地内古人类对石料热处理的复杂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泥河湾盆地 热处理 细石叶 实验考古学
原文传递
河北阳原马鞍山遗址1997-1998年发掘基本材料与初步认识
8
作者 冯玥 梅惠杰 +2 位作者 谢飞 孙秀丽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马鞍山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桑干河北岸二级阶地,是虎头梁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1998年发掘获得多层古人类活动面,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数以万计,编号标本3549件,遗迹包括十余处火塘和一个可能为储藏坑的遗迹。^(14)C测年的贝叶斯模型显... 马鞍山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桑干河北岸二级阶地,是虎头梁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1998年发掘获得多层古人类活动面,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数以万计,编号标本3549件,遗迹包括十余处火塘和一个可能为储藏坑的遗迹。^(14)C测年的贝叶斯模型显示,遗址校正后的年代大致距今1.7-1.5万年。石制品以火山角砾岩为主要原料,以楔形细石核技法为主要特征,石器类型多样;动物化石数量较少,主要为羊、马、牛等大中型偶蹄动物,还有少量鸵鸟蛋皮串珠和1件骨锥。这些发现为认识泥河湾盆地与东北亚地区在更新世末期的人群交流与文化互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是探讨华北北部地区旧石器-新石器过渡阶段历史过程的关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细石核 虎头梁遗址 东北亚 旧石器-新石器过渡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哺乳动物破碎长骨反映的古人类行为
9
作者 王晓敏 刘连强 +3 位作者 陈国鹏 李锋 谢飞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5,共15页
马圈沟遗址是东北亚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现已发现并确认距今1.76~1.26 Ma之间的17个不同阶段的文化层,为探讨早更新世东北亚地区最早人类的扩散与生存适应方式提供了关键材料。本文以距今1.... 马圈沟遗址是东北亚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现已发现并确认距今1.76~1.26 Ma之间的17个不同阶段的文化层,为探讨早更新世东北亚地区最早人类的扩散与生存适应方式提供了关键材料。本文以距今1.66 Ma的马圈沟遗址第3文化层2001~2003年出土的大、中型哺乳动物长骨为研究材料,开展骨骼破碎方式的分析。研究表明,这批长骨化石以残段及残片为主,通过对它们的断口形态和质地,特别是破裂断口的角度进行测量、统计以及分析,发现大多数长骨是在新鲜状况下破裂的,而古人类很可能是敲碎骨骼和取食骨髓的主体;食肉类动物也造成了一些骨骼的破裂,但应该发生在古人类的行为之后。本文是首次对中国北方早更新世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破碎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为讨论早更新世古人类与食肉类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更新世 泥河湾盆地 埋藏学 破碎长骨 人类行为
原文传递
广西田东定模遗址发掘简报
10
作者 艾兰 田淳 +2 位作者 李大伟 李金燕 王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13,共16页
定模遗址位于广西百色田东县布兵盆地内。2010-2011年间,广西民族博物馆和田东县博物馆对定模遗址进行了试掘,面积32 m^(2),出土了2108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器、石片、断块、碎片、未经加工的砾石等。石器以... 定模遗址位于广西百色田东县布兵盆地内。2010-2011年间,广西民族博物馆和田东县博物馆对定模遗址进行了试掘,面积32 m^(2),出土了2108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器、石片、断块、碎片、未经加工的砾石等。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较少;类型多样,以砍砸器、刮削器为主,另有少量锯齿刃器、凹缺器等。原料主要来自附近的右江河滩,岩性以砂岩为主。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石器毛坯以砾石和石片为主。经过^(14)C测年分析,该遗址的距今年代为1.6~0.5万年。定模遗址的试掘为探索百色地区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石器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对于探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晚更新世石器技术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兵盆地 定模遗址 晚更新世末期 全新世初期 石器技术
原文传递
湖北郧阳包包岭遗址2021年发掘简报
11
作者 高黄文 刘颖杰 +3 位作者 陆成秋 孙雪峰 黄旭初 徐静玥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38,共11页
包包岭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郑家河村汉水左岸的Ⅲ级阶地。2021年7-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十堰博物馆、郧阳区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96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341件。石制品原... 包包岭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郑家河村汉水左岸的Ⅲ级阶地。2021年7-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十堰博物馆、郧阳区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96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341件。石制品原料主要为脉石英、粗面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斧等。硬锤打击法是主要的剥片方法,兼有砸击法。测年结果显示,该遗址年代距今至少30万年。包包岭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古人类于中更新世在汉水上游地区的文化与技术能力和适应生存特点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包包岭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早期
原文传递
On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A review of recent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evidence
12
作者 Hiroyuki SATO Kazuki MORISAKI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87,共18页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 has mainly been examined using two major models:the Middle Paleolithic evolutionary model within the archipelago and the continental Upper Paleolithic diffusion/migratio...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 has mainly been examined using two major models:the Middle Paleolithic evolutionary model within the archipelago and the continental Upper Paleolithic diffusion/migration model.However,recent archeological data from Japan and nearby countries are challenging such simple models.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previous chronology of the Japanese Paleolithic,including possible Lower and Middle Paleolithic(LP/MP),and attempts to show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This paper suggests several possible specimens of LP/MP and recommends further geo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o understand the reliability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sible LP/MP specimens and the Early Upper Paleolithic(EUP).The start of the Japanese EUP is presently characterized by a flake industry with trapezoids and denticulates around 39-37 kaBP cal on Paleo-Honshu Island,which has partial resemblance with contemporary assemblages in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although trapezoids are endemic only to the Japanese EUP and may have derived from the ancestral lithic tradition.Blade technology appeared earliest on Central Paleo-Honshu Island,about 1000 years later than the earliest flake technology.Although blade technology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elongated flake technology of the previous period,the sudden simultaneous emergence implies that it diffused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blade technology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arrived on the northeastern Paleo-Honshu Island,including the Japan Sea coastal region of western Honshu,rather than the southwest,where flake technology long prospered,due to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setting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Archipelago Early Upper Paleolithic migration route TRAPEZOID denticulate blade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2017-2018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
13
作者 刘连强 蒲昱晓 +1 位作者 侯佳岐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共15页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马圈沟遗址 石制品 早更新世 小石器工业
原文传递
Selenga River human dispersal path in Initial Upper Paleolithic
14
作者 Evgeny P RYBIN Arina M KHATSENOVICH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0-796,共17页
Here,we consider earlier Upper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Selenga River Basin,the main fluvial input of Lake Baikal that flows through northern Mongolia and the southwestern Transbaikal region of Russia.Lithic industrie... Here,we consider earlier Upper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Selenga River Basin,the main fluvial input of Lake Baikal that flows through northern Mongolia and the southwestern Transbaikal region of Russia.Lithic industries from these sit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aminar Initial Upper Paleolithic(IUP)technocomplex,widespread in southern Siberia and Central Asia.IUP industries appear in the Selenga Basin about 45 kaBP cal.Aspects of regional typ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the transport of exotic raw materials over long distances indicate that these populations participated in developed exchange networks and employed high mobility targeting the acquisition of necessary raw materials.Two site types are present:quarry-workshops in northern Mongolia and generalized activity settlements in the southwestern Transbaikal.Although faunal data are limited,we interpret available information as indicating a specialization on hunting,focusing on migrating steppe game species.The distribution of sites in the mid-altitudes and landscapes of the Selenga-Orkhon geographical region and the geomorphological homogeneity of this territory also supported interregional human moves during the I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sia Initial Upper Paleolithic MIGRATION raw material HUNTING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bone artifacts from the Schöningen site in Germany and the Lingjing site in China
15
作者 WANG Hua LI Zhanyang Thijs van KOLFSCHOTEN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32,共19页
Similar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 physical,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The two sit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Middle Palaeolithic site Lingjing in China Layer 10 and 11 and... Similar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 physical,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The two sit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Middle Palaeolithic site Lingjing in China Layer 10 and 11 and the Lower Palaeolithic site Schöningen 13Ⅱ-4,the socalled Schöningen Spear Horizon in Germany,show striking similarities.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of both sites includes lithic artifacts as well as a very large assemblage of fossil bones.The preservation of the material at both sites is excellent and the faunas encountered at both sites show many similarities.The faunal lists of both sites include a diverse carnivore guild,an elephant species,two different rhinoceros species,two different equids,different cervids and large bovids.Both sites also yielded bone retouchers as well as a unique record of bone hammers that show identical,unusual flaking and percussion damage.These similarities are remarkable if on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 in age(ca 200 kaBP)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ites of ca 8000 km.Therefore,we do not assume a close cultural link between the hominin populations active at both sites.The authors assume that the observed similarities show more or less identical,opportunistic hominin behaviour at both sites located in a comparable environment with more or less similar taphonom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LITHIC open-air sites bone tools Asia EUROPE
原文传递
天津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16
作者 王家琪 张雪微 +1 位作者 王春雪 盛立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境内。200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时发现该地点,2015年进行复查,2021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50 m^(2),出土石制品158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断...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境内。200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时发现该地点,2015年进行复查,2021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50 m^(2),出土石制品158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断块等。剥片采用锤击和砸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包括边刮器、凹缺器、尖刃器和砍砸器等,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根据地层堆积以及石制品面貌判断,该地点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另外,在该地点的第6文化层出土了1件研磨类石器,这件具有磨光痕迹的砺石为东亚地区研磨类石器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显示了中国北方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与欧亚大陆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蓟州 太子陵 石制品 晚更新世
原文传递
蔚县盆地东沟遗址2017年度发掘简报
17
作者 周士航 何湘栋 +2 位作者 徐静玥 李潇丽 牛东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东沟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黄梅乡常胜疃村,埋藏于定安河(壶流河支流)支流右岸第二级阶地下部。联合考古队于2017年9-11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揭露文化层面积约25 m^(2),出土包含石质标本和动物化石在内的编号遗物共计2892件... 东沟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黄梅乡常胜疃村,埋藏于定安河(壶流河支流)支流右岸第二级阶地下部。联合考古队于2017年9-11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揭露文化层面积约25 m^(2),出土包含石质标本和动物化石在内的编号遗物共计2892件。石制品原料以硅质白云岩、燧石和安山岩为主,主要为就地取材;石制品大小总体以小型为主,类型包括石锤、石核、废片、石器和砸击品;石核剥片以硬锤锤击法为主,辅以砸击法;锤击石核多以单个台面为基础进行剥片,呈现出一定的权宜性剥片特征;石器类型多样,以刮削器为主,修理均采用锤击法,加工相对简单。石制品的类型和技术总体显示石片石器技术特征。动物化石保存状况不佳,初步鉴定的动物种类包括鹿类、马类、牛类和犀牛类。^(14)C年代测定显示该遗址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东沟遗址的发现和试掘为完善蔚县盆地晚更新世石器技术演化序列、探究古人类生存行为特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沟遗址 石片石器技术 蔚县盆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河北省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C区发掘简报
18
作者 赵云啸 仝广 +1 位作者 涂华 赵海龙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石沟遗址是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大田洼台地北缘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于1996年。201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在遗址C区进行发掘,出土51件砾石、249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碎屑。石制品的大小、... 石沟遗址是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大田洼台地北缘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于1996年。201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在遗址C区进行发掘,出土51件砾石、249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碎屑。石制品的大小、风化和磨蚀程度表明,遗址曾受到较弱水流的干扰后被迅速埋藏。石制品原料以白云岩、燧石和安山玢岩为主,类型有石核、石片类(完整和不完整石片)、断块、碎屑和石器类(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和使用石片)。剥片和修理技术均以锤击法为主;仅发现的1件砸击石片表明可能也存在砸击技术;石器加工较为简单,显示出中国北方石片石器的技术特征。石沟遗址C区的发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遗址的石器工业,探索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存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早更新世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沟遗址
原文传递
天津蓟州区朝阳洞遗址2号地点发掘简报
19
作者 魏天旭 王春雪 +2 位作者 张雪微 王家琪 盛立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0,共7页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号地点仅出土了石制品。本文只研究2号地点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石片和石器。从石片特征判断,2号地点剥片技术为直接锤击法。石器的类型简单,只有刮削器和凹缺器两类,均以石片为毛坯。通过地质地层对比以及石器工业面貌,推测其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朝阳洞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构建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揭示该地区的早期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石制品 天津蓟州区 朝阳洞遗址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
20
作者 仪明洁 余官玥 +1 位作者 陈福友 张晓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0-603,共14页
2017年7月对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约4 m2,出土石制品684件。14C测年显示,遗址距今约1.7万年。石制品以石片类数量最多,细石叶丰富,石核数量很少,另有少量无明显人工打制痕迹的搬入石块;石器少,仅有1件刮削器和2件... 2017年7月对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约4 m2,出土石制品684件。14C测年显示,遗址距今约1.7万年。石制品以石片类数量最多,细石叶丰富,石核数量很少,另有少量无明显人工打制痕迹的搬入石块;石器少,仅有1件刮削器和2件锛状器,但经过精致修理且标准化程度高。对石制品的拼合研究及细石叶生产流程的分析显示,石片类产品形态、技术均展现出与细石核预制和修型的高度相关性;共发现19个拼合组;细石核技法属北方系或涌别系,技术稳定娴熟,多根据毛坯特点简化预制程序。综合泥河湾盆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以末次盛冰期的结束、全新世的到来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分别对应细石叶技术萌芽、流行与衰落三个阶段。从早期到晚期,文化遗存构成渐趋丰富,人类的群体流动性逐渐降低,社会组织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 考古学 石制品 细石叶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