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州竹瓦街出土青铜觯考源
1
作者 杜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 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民,某个擅长制造青铜器的殷遗家族,不愿接受周人的统治,便不惜翻越崇山峻岭,远为迁徙,最后到了成都平原。他们到了这里,对所归附的蜀地贵族不仅赠送了原属自己的青铜觯、尊,还帮助仿造了一批既有蜀地特色又与中原铜器相似的青铜容器和兵器。这或许就是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窖藏杂有殷人铜器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州竹瓦街 青铜觯 武王伐纣 殷遗迁徙
下载PDF
释“龏龏■■”——兼说西周金文中的怠政、庸政和惰政
2
作者 黄锦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西周金文的“龏龏■■”应读作“恭恭包包”,即表面恭敬,实则内心却包藏阴谋,表里不一.毛公鼎铭文此节系王告诫毛公作为执政大臣,要以先王作为典范,勤政爱民,行仁政善政,不得怠政、庸政和惰政以伤民;要勤勉事王,从严治吏,恪尽职守,真正... 西周金文的“龏龏■■”应读作“恭恭包包”,即表面恭敬,实则内心却包藏阴谋,表里不一.毛公鼎铭文此节系王告诫毛公作为执政大臣,要以先王作为典范,勤政爱民,行仁政善政,不得怠政、庸政和惰政以伤民;要勤勉事王,从严治吏,恪尽职守,真正起到作为王朝股肱重臣的作用,以助其治国安邦.鼎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集中体现了周人“为民父母”的德治思想和“为政以德”“乂民以德”的治国治民理念.毛公鼎浓缩了历史的智慧,凝结着古代文明的精华,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公鼎 龏龏■■ 怠政 德治思想 历史文明
下载PDF
敦煌的早期开发与有关问题(一)——《尧典》中“三危”“三苗”的考古学观察
3
作者 戴春阳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讨论敦煌早期开发,绕不开《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从孔子编《尧典》与性质可知,“三危”出自神话传说,与“帝尧”所控疆域无关。近年陶寺古城、石家河文化分别被学界公认为可与“尧都”和“三苗”对应。从考古学角度观察,“帝尧”数... 讨论敦煌早期开发,绕不开《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从孔子编《尧典》与性质可知,“三危”出自神话传说,与“帝尧”所控疆域无关。近年陶寺古城、石家河文化分别被学界公认为可与“尧都”和“三苗”对应。从考古学角度观察,“帝尧”数百年间始终偏居于晋西南一隅,据《尧典》而索三危必然无解。而“三苗”在与中原地区王湾三期交流的过程中被后者融合、替代。《尧典》所言“窜三苗于三危”本就虚妄,依此索骥,无异于缘木求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早期历史 《尧典》 三苗与三危 尧帝与三苗 考古学观察
下载PDF
公元前2500年: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汞记录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利斌 孙立广 +3 位作者 张居中 朱仁斌 游科华 王吉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0-1080,共11页
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5050-4000cal.aB.P.间的汞记录研究表明,剖面中Hg的累积速率主要是由大气沉降影响的。在5050-4550cal.aB.P.间,YC1剖面中的汞的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并且主要是受气候控制:气候越寒冷,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则越高;... 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5050-4000cal.aB.P.间的汞记录研究表明,剖面中Hg的累积速率主要是由大气沉降影响的。在5050-4550cal.aB.P.间,YC1剖面中的汞的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并且主要是受气候控制:气候越寒冷,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则越高;在4530-4000cal.aB.P.间,YC1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显著升高,此时影响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原始金属冶炼活动,原始金属冶炼活动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Hg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显著上升,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华古文明 金属冶炼
下载PDF
湖北黄梅意生寺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楚文 崔仁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2,36,共21页
湖北黄梅意生寺遗址是配合黄黄高速公路建设所发掘的一处重要的早商遗址,其上限可早到石家河文化时期。这次发掘揭露出了一批早商遗存,器物的演变具有连续性,它们既包含了中原商文化因素,又具有较强烈的地方特征,是研究早商时期考古学... 湖北黄梅意生寺遗址是配合黄黄高速公路建设所发掘的一处重要的早商遗址,其上限可早到石家河文化时期。这次发掘揭露出了一批早商遗存,器物的演变具有连续性,它们既包含了中原商文化因素,又具有较强烈的地方特征,是研究早商时期考古学文化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生寺遗址 石家河文化时期 早商时期
下载PDF
夏王朝都城新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国硕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8,共6页
夏王朝时期的都城设置复杂多变。禹之政治中心阳城位于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北,同时禹可能又在晋南分设三个辅助性的政治中心。启时期的政治中心应在颍水上游地带,位于禹州市境内的阳翟与位于新密市境内的黄台之丘两者并存,同为启之都的... 夏王朝时期的都城设置复杂多变。禹之政治中心阳城位于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北,同时禹可能又在晋南分设三个辅助性的政治中心。启时期的政治中心应在颍水上游地带,位于禹州市境内的阳翟与位于新密市境内的黄台之丘两者并存,同为启之都的可能性很大。太康至桀期间,夏王朝以伊洛盆地的斟寻为都。二里头遗址应为夏都斟寻,其始建于太康时期,止于夏桀之末,中间未经中断或废弃。文献所载的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安邑等夏都,不属于一都制前提下、废旧立新性质的都邑,有的甚至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都邑。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后羿代夏期间夏王朝的临时性政治中心,如商丘、斟灌等;二是夏王朝因政治、军事需要而设立的辅助性都城,如原、老丘、西河等;三是桀都斟寻被商汤攻陷之后的逃难之地,如安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代 都城 夏启 太康 夏桀
下载PDF
略论新砦期二里头文化——兼评《来自“新砦期”论证的几点困惑》 被引量:13
7
作者 方酉生 《东南文化》 2002年第9期31-35,共5页
新砦期二里头文化或新砦二期遗存,是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早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一期的一种中间过渡遗存,它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使两者联系起来。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夏代纪年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新砦期 夏代
下载PDF
再论偃师商城是不准确的界标——兼答方酉生先生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绪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6-12,共7页
就考古学文化而言,偃师商城里最早一段商文化不是商代最早的商文化,而且新都的始建和起用毕竟不是商代的起始。
关键词 偃师 夏商 界标
下载PDF
内蒙古青铜时代考古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金松 党郁 《草原文物》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经度跨越29度、南北纬度跨越26度,巨大的跨度差异造就了这一广大区域内迥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孕育了不同的生业方式和考古学文化。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青...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经度跨越29度、南北纬度跨越26度,巨大的跨度差异造就了这一广大区域内迥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孕育了不同的生业方式和考古学文化。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其与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共同构建了早期中国最为关键的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考古学文化 青铜时代 综述 东南部地区 夏商周三代 生态环境 文化谱系
下载PDF
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淳 《东南文化》 2000年第5期14-19,共6页
根据当代流行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分析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会对复杂社会的演进或衰亡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资源和神权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早期文明兴衰的动力,并讨论良渚文化消失和中国文明演进地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文明兴衰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考古学理论
下载PDF
早期夏文化和夏初历史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继印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新砦文化是二里头文化的前身,是豫东地区造律台文化向豫中地区迁移与当地王湾三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在二里头文化为夏代中晚期文化共识的前提下,新砦文化和造律台文化也应为夏族群文化,三种文化属同一谱系。王湾三期文化不是新砦文化... 新砦文化是二里头文化的前身,是豫东地区造律台文化向豫中地区迁移与当地王湾三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在二里头文化为夏代中晚期文化共识的前提下,新砦文化和造律台文化也应为夏族群文化,三种文化属同一谱系。王湾三期文化不是新砦文化的前身,其主要来源于淮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很可能是东夷伯益族群的文化。而发生在夏代前夕的大洪水,是造律台文化向豫中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新砦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从联合走向对抗,是由禹益联合治水转向启益争位的反映。到了新砦文化晚期气候趋于稳定,新砦文化向洛阳盆地迁移形成二里头文化当与太康迁居斟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砦文化 早期夏文化 大洪水 启益争位
下载PDF
50年来河北夏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渭莲 贺军妙 《文物春秋》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虽然夏代考古学研究的核心是夏文化,但河北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文化特色,在夏代考古研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0年来,学者们对于河北地区相当于夏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夏代 二里头文化 下七垣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下载PDF
三星堆农副业与神禖文化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剑华 《四川文物》 2001年第4期8-13,共6页
三星堆文明的昌盛繁荣 ,与古蜀国农副业的兴旺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例证。成都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早期城邑的出现 ,也起到了促使发展的作用。古蜀国的家畜饲养业也很发达。还有酿酒业也很兴... 三星堆文明的昌盛繁荣 ,与古蜀国农副业的兴旺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例证。成都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早期城邑的出现 ,也起到了促使发展的作用。古蜀国的家畜饲养业也很发达。还有酿酒业也很兴盛 ,不仅丰富了古代蜀人的世俗生活 ,并与古蜀国的祭祀活动和神礻某文化紧密相关 ,展显出徇丽多彩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文明 古蜀国 酿酒 祭祀活动 神禖文化
下载PDF
对王湾三期文化族属的新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继印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47-52,共6页
王湾三期文化是分布于今河南省中部的一支龙山时代晚期文化,长期被视为中原龙山文化的代表,因与二里头文化关系密切,而被认为是早期夏文化或先夏文化。不过,最新的研究显示,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源头并非王湾三期文化而是新砦文化,新砦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是分布于今河南省中部的一支龙山时代晚期文化,长期被视为中原龙山文化的代表,因与二里头文化关系密切,而被认为是早期夏文化或先夏文化。不过,最新的研究显示,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源头并非王湾三期文化而是新砦文化,新砦文化则主要来源于豫东地区的造律台文化却不是王湾三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则主要来源于淮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而非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这些研究表明,王湾三期文化很可能不是夏文化或先夏文化,而应跟东夷族有关。禹时的华夏集团中有两个东夷人,一个是皋陶,另一个是伯益,他们都是禹的助手,地位非常显赫。经考察,王湾三期文化的年代与皋陶和伯益所处的年代相合,其来源于东夷文化的性质与皋陶和伯益是东夷人的身份相符,它的分布范围与皋陶和伯益及其后裔的活动区域大体一致,新砦文化对它的取代也与启杀伯益建立夏王朝的记载相契,故应是皋陶和伯益族群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湾三期文化 皋陶 伯益
下载PDF
杰克·基尔比——集成电路的开拓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浦根祥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6,78,共9页
杰克·基尔比是 2 0世纪最杰出的发明家之一 ,是名副其实的“芯片之父”。他发明的集成电路直接决定着晶体管的命运和信息革命的成败 ,甚至至今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遗憾的是长期以来 ,他既没有分享到... 杰克·基尔比是 2 0世纪最杰出的发明家之一 ,是名副其实的“芯片之父”。他发明的集成电路直接决定着晶体管的命运和信息革命的成败 ,甚至至今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遗憾的是长期以来 ,他既没有分享到晶体管发明者所获得的那么高的殊荣 ,也没有成为该项专利的所有人。四十二年之后 ,历史终于以最合适的方式给这位发明家以满意的补偿。这是一个迟到多年的诺贝尔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基尔比 集成电路 晶体管 发明家 美国
下载PDF
论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分期 被引量:2
16
作者 路迪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7-51,共5页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肯定了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存在,论述了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特征及分期。对“青铜时代分期”和“青铜器分期”的区别与联系,青铜时代和青铜器的具体分期,也有新的看法。
关键词 铜石并用时代 青铜时代 青铜器 分期
下载PDF
从龙山文化四种玉器的文化传统看濮阳地区在中国文明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乃诚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5期56-64,共9页
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出现了一些高档次的、大型的玉器.其中许多不具有山东地区的文化传统.如临朐西朱封2件玉笄,不是龙山文化的作品,可能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作品,辗转传入到山东地区.日照两城镇玉圭,是一件改制品,原件也是石家河文化晚... 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出现了一些高档次的、大型的玉器.其中许多不具有山东地区的文化传统.如临朐西朱封2件玉笄,不是龙山文化的作品,可能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作品,辗转传入到山东地区.日照两城镇玉圭,是一件改制品,原件也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作品,后传入山东地区.在鲁东南与胶东地区发现的8件牙璋,都不是龙山文化的作品,是中原地区在公元前1850~公元前1610年之间的作品,在鲁东南与胶东地区的埋葬年代可能在龙山文化之后.五莲丹土1件玉琮可能是龙山文化时期太湖地区的作品.这些精致的玉器传入山东地区,可能是在夏代前期至夏代末期分批次传入的.这些现象可能隐含着夏文化、夏部族与东夷文化、东夷部族之间的某种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原与山东地区的文化交流,自然与濮阳地区有关系,期待着濮阳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的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 西朱封玉笄 两城镇玉圭 牙璋 丹土玉琮 夏文化
下载PDF
夏商西周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孟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2-48,108,共8页
夏商西周时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与中原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交流,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文章分三个阶段梳理学界对于两地存在相似形制的陶器、铜器和玉器的研究情况,以此展现出两地间的交流历程。... 夏商西周时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与中原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交流,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文章分三个阶段梳理学界对于两地存在相似形制的陶器、铜器和玉器的研究情况,以此展现出两地间的交流历程。仅从相似形制器物比较的角度开展研究有将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更为深入的探讨应将从中原至成都平原这一广大区域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纳入考察范畴,将具体器物的研究与整体文化背景研究紧密结合,这无疑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研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中原地区 夏商西周时期 文化交流 考古研究
下载PDF
试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昭峰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4,共6页
关于夏国家建立的原因,一直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致力于探寻的重要课题。学者们多从史前的战争和洪水在夏国家建立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或者将西方国家的产生模式与夏国家产生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夏国家建立的... 关于夏国家建立的原因,一直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致力于探寻的重要课题。学者们多从史前的战争和洪水在夏国家建立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或者将西方国家的产生模式与夏国家产生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夏国家建立的内在动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有序性 夏国家 建立 原动力
下载PDF
夏代青铜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早在夏代的初期,已经出现了铜器的铸造。根据对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发掘所发现的夏代铸铜作坊和青铜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了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和装饰器等五大类型,并且有出土于贵族墓,主要是礼器和兵器,造型简单... 早在夏代的初期,已经出现了铜器的铸造。根据对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发掘所发现的夏代铸铜作坊和青铜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了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和装饰器等五大类型,并且有出土于贵族墓,主要是礼器和兵器,造型简单等特点。夏代青铜器铸造手工业作坊遗址和青铜器的出现是当时社会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也证明夏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代 二里头 青铜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