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早期铁器的年代——以西藏西部为中心
1
作者 吕红亮 赵振 +1 位作者 李帅 杨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或有可能早至公元前8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且至少在公元3世纪存在本土冶铁证据。对比周边地区的铁器考古资料,西藏地区早期铁器技术的传入或与新疆和克什米尔地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早期金属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皮央·东嘎墓群
下载PDF
古代福建冶金瑰宝——大铁佛的铸造工艺过程
2
作者 王欣 唐电 《福建冶金》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福州开元寺铁佛是国内外现存最大的古代铁佛,古代工匠采用怎样的铸造工艺技术,亟待深入研究。根据观测和分析认为,为了将一段方柱铸接在其内腔,古代工匠对这尊大佛采用了分铸法的铸造方式。生铁表面的莱氏体组织和相成分是大佛具有良好... 福州开元寺铁佛是国内外现存最大的古代铁佛,古代工匠采用怎样的铸造工艺技术,亟待深入研究。根据观测和分析认为,为了将一段方柱铸接在其内腔,古代工匠对这尊大佛采用了分铸法的铸造方式。生铁表面的莱氏体组织和相成分是大佛具有良好腐蚀防护的材料基础,也说明当时所采用的熔铸温度很低。干泥浆和芯撑的存在,表明大佛可能采用了泥范铸造工艺;通过对内表面条纹和疤痕等的观察,表明古代工匠可能采用了异常复杂的浇铸系统,一次性完成主体结构的整铸成型。可以认为,古代工匠大致通过10个主要的铸造工艺程序,最终制成巨型金身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开元寺 铁佛 铸造 工艺 过程
下载PDF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部分铁质文物的锈蚀产物与锈蚀机制
3
作者 刘雪刚 陈亦奇 +3 位作者 丁山 李齐 周松峦 江旭东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0,共11页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部分铁质文物锈蚀严重,造成其出现层状剥落、残缺、裂隙、变形等病害。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现代检测技术,对这批铁器锈蚀产物的形貌、元素、成分...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部分铁质文物锈蚀严重,造成其出现层状剥落、残缺、裂隙、变形等病害。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现代检测技术,对这批铁器锈蚀产物的形貌、元素、成分与锈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铁器普遍含有氯(Cl)元素,且Cl含量越高,器物的外观残损程度越大,锈层越厚、越蓬松、多孔。此外,这批铁器中,不含Cl的铁器锈层明显分为三层,且锈蚀内层较为致密,外层相对疏松;三层锈蚀产物中均检测出α-FeOOH、α-Fe_(2)O_(3)、γ-Fe_(2)O_(3)、Fe_(3)O_(4)和γ-FeOOH,前四种为稳定的无害锈,后一种为不稳定的有害锈。含Cl铁器的锈层也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且外层和中间层锈蚀产物较为疏松,主要成分为α-FeOOH、β-FeOOH、γ-FeOOH、γ-Fe_(2)O_(3),内层锈蚀产物略微致密,主要成分为α-FeOOH、γ-FeOOH、α-Fe_(2)O_(3)、γ-Fe_(2)O_(3)。其中锈蚀产物β-FeOOH、γ-FeOOH不稳定、活性强,会在铁器表面不断重复生长,造成铁器出现层状剥落、裂隙、断裂等严重病害。另外,含Cl的铁器锈蚀产物中β-FeOOH含量往往较高,其含量与Cl的存在密切相关。这批铁器锈蚀产物的组成与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含Cl铁器锈蚀产物中有害锈含量较少,而含Cl铁器锈蚀产物中有害锈含量则随C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锈层内无害锈与有害锈的质量分数比值(w无害锈/w有害锈)会减小,因此,Cl含量最高的西汉铁刀w无害锈/w有害锈最小为0.40,不含Cl铁刀的w无害锈/w有害锈最大为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 铁质文物 锈蚀产物 锈蚀机制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半定量分析的铁质文物锈层“保护能力指数”评估——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铁条为例
4
作者 刘薇 吴娜 程枭翔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1,共11页
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稳定性对文物本体的保存与保护具有较大影响,对锈层稳定性的判断是评估铁质文物整体保存状况的关键步骤。“保护能力指数”(PAI)是锈蚀稳定相与不稳定相的含量比值,可用于评估铁质文物的锈蚀程度及腐蚀趋势。近来拉... 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稳定性对文物本体的保存与保护具有较大影响,对锈层稳定性的判断是评估铁质文物整体保存状况的关键步骤。“保护能力指数”(PAI)是锈蚀稳定相与不稳定相的含量比值,可用于评估铁质文物的锈蚀程度及腐蚀趋势。近来拉曼光谱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种半定量方法,可用于计算混合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各组分含量,因此,可利用该方法计算铁锈的PAI值。本研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方法,并结合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等多种方法手段,以“南海Ⅰ号”出水一件铁条文物为例,对其锈蚀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并计算出锈蚀PAI值。结果表明,铁条主要包含α-FeOOH、γ-FeOOH、β-FeOOH及Fe3O4四种锈蚀产物,不同种类的锈蚀在内外层的分布规律有一定差异。铁条锈蚀PAI值波动范围较大,最低为0.34,最高为20.38,PAI值主要分布于1~10之间。内外锈层的PAI值不同:外层锈蚀PAI值相对较高,说明锈蚀较为稳定;层状剥离面锈蚀PAI值<1,表明锈蚀非常不稳定;内层锈蚀PAI值最低为0.73,说明存在不稳定锈蚀。铁质文物锈蚀产物PAI值为科学评估文物的保存状况提供了定量、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文物 锈蚀产物 保护能力指数 稳定性评估
下载PDF
蜀郡铁锸
5
作者 宋定华 杨莹(图) 《创造》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蜀郡铁锸,东汉时期铁具,长10.4厘米、宽12.1厘米,重245克,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丽江市博物院。此铁锸平面呈“凹”字形,刃作斜坡状,长方形銎口,底边扁薄呈弧形,并出翼形刃口,背面铸平,正面隆起,顶部中空成槽以装木柄。锸面上部两边均铸... 蜀郡铁锸,东汉时期铁具,长10.4厘米、宽12.1厘米,重245克,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丽江市博物院。此铁锸平面呈“凹”字形,刃作斜坡状,长方形銎口,底边扁薄呈弧形,并出翼形刃口,背面铸平,正面隆起,顶部中空成槽以装木柄。锸面上部两边均铸有小篆体铭文“蜀郡”二字,中部铸有隶书“芳”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一级文物 蜀郡 斜坡状 丽江市 博物院 东汉时期
下载PDF
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出土铁器的锈蚀产物分析与保护修复
6
作者 王贺 赵代盈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文章是对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出土铁器保护修复的技术总结。依据此批铁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锈蚀产物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预加固、清理去锈、粘接补全、缓蚀和封护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日后系统研究这批铁器... 文章是对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出土铁器保护修复的技术总结。依据此批铁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锈蚀产物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预加固、清理去锈、粘接补全、缓蚀和封护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日后系统研究这批铁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后续大规模开展该遗址的铁器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女山山城遗址 铁器 锈蚀产物分析 保护修复
下载PDF
太湖县博物馆馆藏方鼎式狻猊兽面纹四蹄足铁香炉赏析
7
作者 王启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5期17-20,共4页
方鼎式狻猊兽面纹四蹄足铁香炉,清同治八年(1869)季秋月安徽安庆府铸造,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三级文物。鼎式香炉又分为三足圆鼎炉和四足方鼎炉。在鼎炉的鼎足上一般都铸有狻猊兽首的图案,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的月台上,既是... 方鼎式狻猊兽面纹四蹄足铁香炉,清同治八年(1869)季秋月安徽安庆府铸造,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三级文物。鼎式香炉又分为三足圆鼎炉和四足方鼎炉。在鼎炉的鼎足上一般都铸有狻猊兽首的图案,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的月台上,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祭祀的器皿,它的外形都采用古代青铜鼎的形制。时至今天,鼎仍然以香炉的形式被应用着。通过对这件香炉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礼制观念、神秘信仰和工匠智慧,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香炉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式香炉 安庆府 文庙 祭祀活动 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下载PDF
古代青铜器“粉状锈”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家昌 买莹 +2 位作者 尚泽雅 陈利纬 黄霞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古代青铜器在长期的埋藏和保存过程中发生了各种腐蚀,其中的“粉状锈”会对青铜器造成严重破坏。围绕古代青铜器的合金组分、铸造工艺及赋存环境等因素,总结了古代青铜器“粉状锈”的成因,介绍了“粉状锈”的类型,分析了“粉状锈”发生... 古代青铜器在长期的埋藏和保存过程中发生了各种腐蚀,其中的“粉状锈”会对青铜器造成严重破坏。围绕古代青铜器的合金组分、铸造工艺及赋存环境等因素,总结了古代青铜器“粉状锈”的成因,介绍了“粉状锈”的类型,分析了“粉状锈”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青铜器“粉状锈”病害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粉状锈 腐蚀病害
下载PDF
红外光谱在铁质文物锈蚀产物定量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克青 吴娜 +2 位作者 程枭翔 张然 刘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6-1853,共8页
铁质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铁的活泼性较强、容易发生腐蚀等特点使铁质文物成为金属类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目前对于铁质文物保护修复和铁锈蚀产物定性分析研究较多,而开展铁锈蚀... 铁质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铁的活泼性较强、容易发生腐蚀等特点使铁质文物成为金属类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目前对于铁质文物保护修复和铁锈蚀产物定性分析研究较多,而开展铁锈蚀产物定量表征的研究相对较少,锈蚀产物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定量分析的难度。为了解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成分及评估其稳定性,建立一种定量分析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铁质文物常见5种锈蚀产物(α-Fe_(2)O_(3),Fe_(3)O_(4),α-FeOOH,β-FeOOH,γ-FeOOH)为研究对象,通过制作锈蚀产物模拟样品(三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和一组四元混合物体系),利用红外光谱结合TQ Analyst分析软件中经典最小二乘法(CLS)、主成分回归法(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对四组混合物构建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定量分析模型中PCR与PLS均适合用于建立铁质文物锈蚀产物定量模型,其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较小、相关系数接近于1。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故可为定量分析铁质文物锈蚀产物,进而为评估铁质文物化学稳定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文物 锈蚀产物 红外光谱 半定量方法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古代钢铁制品夹杂物研究述评
10
作者 卢欣彤 潜伟 张周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7,共11页
现代钢铁冶炼流程中“夹杂物”概念及应用对古代钢铁材料工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夹杂物分析研究成为冶铁考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梳理了不同古代金属冶炼与加工工艺下夹杂物的来源,并对古代夹杂物的表征方法进行归纳,进一... 现代钢铁冶炼流程中“夹杂物”概念及应用对古代钢铁材料工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夹杂物分析研究成为冶铁考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梳理了不同古代金属冶炼与加工工艺下夹杂物的来源,并对古代夹杂物的表征方法进行归纳,进一步将夹杂物分析在国内外冶铁考古中的应用进行评述。西方学者的夹杂物研究侧重于以成分特征为主要对象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形成夹杂物判别产地来源方法;而我国学者则依靠定性判断方法建立起夹杂物辅助铁质文物工艺判别方法。当前古代钢铁制品夹杂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分析方法单一、对夹杂物包含信息的挖掘不够深入,今后可利用现代冶金分析手段从多方面了解古代钢铁制品夹杂物特征,为后续解决考古学问题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古代钢铁制品 夹杂物研究 表征方法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南京城墙博物馆藏铁蒺藜
11
作者 夏慧(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1期62-65,共4页
兵器铁蒺藜的发明源自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模仿与创造,南京城墙博物馆藏铁蒺藜数量较多,根据制作工艺可分为模铸型与打制型两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形制细分为不同的亚型,是见证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 博物馆藏 古代兵器 实物资料 南京城墙 制作工艺
下载PDF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冶铁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宁 李建西 +2 位作者 张光明 王晓莲 李延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2-15,共4页
对山东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炼铁遗址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出土的炉渣等炼铁遗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炼铁炉渣均由冶炼生铁所产生,少部分炉渣可能是由炒钢过程所产生,并对冶炼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讨论。遗址的时代约为战国至汉代,所... 对山东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炼铁遗址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出土的炉渣等炼铁遗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炼铁炉渣均由冶炼生铁所产生,少部分炉渣可能是由炒钢过程所产生,并对冶炼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讨论。遗址的时代约为战国至汉代,所使用的矿石很可能来自于金岭铁矿。遗址的冶炼工序比较完善,与附近出土铁器所反映的工序也比较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冶铁遗址 炉渣 炒钢 临淄齐国故城
下载PDF
试论汉代关中地区铁器生产原料的来源与流通——邰城铸铁作坊出土铁遗物的冶金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永昌 陈建立 +3 位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赵艺蓬 陈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109,125,共16页
关中地区汉代铁器工业的工作和讨论不多,2010年发现的邰城遗址铸铁作坊,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本文在对作坊出土铁遗物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选择107件样品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的铁遗物中,多数为白口铁和灰口铁残块,以... 关中地区汉代铁器工业的工作和讨论不多,2010年发现的邰城遗址铸铁作坊,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本文在对作坊出土铁遗物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选择107件样品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的铁遗物中,多数为白口铁和灰口铁残块,以及若干铸铁脱碳钢工具和坯料、炒钢工具或坯料、韧性铸铁工具和麻口铁工具或容器残块。此外,还从遗址土壤中筛选出与锻造有关、一般称为"锻造剥片"的薄铁片遗物。遗物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这些铁遗物集中回收准备重熔后,因某种原因工匠无法利用而集中废弃。邰城铸铁作坊很可能通过回收附近聚落的废弃铁器重熔生产,但部分铁遗物并非由本作坊直接生产。除铸铁外,作坊还可能以锻造方式生产或修补铁器。因此,对邰城作坊的分析,有助于认识汉代关中地区县级聚落中铁器作坊的运作和资源流通分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邰城铸铁作坊 金相分析 铸铁脱碳钢 原料
下载PDF
丸都山城高句丽铁器的金相与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莹 金旭东 +1 位作者 张玉春 于立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为探讨高句丽铁器加工业发展状况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钢铁技术水平,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吉林省集安市丸都山城遗址出土铁器样品进行金相学检测及工艺研究,并结合以往高句丽铁器检测结果进行讨论。检测结果表明,工匠制造铁器时采用了"... 为探讨高句丽铁器加工业发展状况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钢铁技术水平,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吉林省集安市丸都山城遗址出土铁器样品进行金相学检测及工艺研究,并结合以往高句丽铁器检测结果进行讨论。检测结果表明,工匠制造铁器时采用了"生铁淋口"、铸造后脱碳退火、铸铁脱碳钢材料锻打成型、锋刃部淬火、熟铁、低碳钢等不同材质的锻接、折叠锻打等加工技术。铁镞03JWN2T105②:12是迄今为止应用"生铁淋口"工艺的最早实例,将这种工艺的使用年代,前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于明代文献的明确记载提前1000年左右,相对于已报道的宋代实例早600余年,其发明时间应该还在此之前,该项发现对构建魏晋南北朝时期钢铁技术发展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都山城 高句丽 金相 铁器工艺 生铁淋口
下载PDF
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铁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3 位作者 郑超雄 陈建立 冯桂淳 Zhu Lishan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武鸣马头镇安等秧战国铁锸为生铁制品;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长铁剑为炒钢制品,汉代炒钢制品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铁釜为生铁制品,短铁剑为块炼铁制品。武鸣战国铁锸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至迟于战国时期传播到广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 战国汉代 铁器 壮族 冶金考古
下载PDF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全胜 黄谦玺 +1 位作者 李延祥 李建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106,共8页
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杨前村胜果寺附近的丘陵,面积超过2000m^2。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和矿相等研究方法,对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的5个冶金遗物炉渣样品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检测。结果表... 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杨前村胜果寺附近的丘陵,面积超过2000m^2。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和矿相等研究方法,对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的5个冶金遗物炉渣样品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为生铁冶铸遗址,炼渣属锰硅铝系高锰炉渣。冶炼产品除供本地铸锅等生产生活用品外,大量运往韶州涔水场浸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冶金史 唐宋时期 生铁冶炼 高锰渣 湿法炼铜
下载PDF
魏家庄遗址出土铁质文物的脱盐处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红燕 王浩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5,共8页
山东济南魏家庄遗址出土铁质文物中含有大量有害氯离子,严重威胁着文物的安全。因此,脱盐就成为该批铁器保护的重点,是阻止铁器继续腐蚀的重要保证。在经一系列实验工作后,该批铁器的脱盐溶液采用0.005mol/L NaOH溶液,对于仅为铁质的容... 山东济南魏家庄遗址出土铁质文物中含有大量有害氯离子,严重威胁着文物的安全。因此,脱盐就成为该批铁器保护的重点,是阻止铁器继续腐蚀的重要保证。在经一系列实验工作后,该批铁器的脱盐溶液采用0.005mol/L NaOH溶液,对于仅为铁质的容器类铁器采用直接浸泡法,同时结合冷热交替和超声波法;对于带有鞘的兵器类铁器采用2%Primal AC33加固后再进行脱盐;对于带有漆皮痕迹的铁器也试用了纸浆脱盐法。铁器经脱盐后氯离子含量大大降低,脱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文物 脱盐 氯离子
下载PDF
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铁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海峰 陈建立 +2 位作者 梅建军 石磊 贾金标 《南方文物》 2013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本文对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的66件战国至唐宋时期铁器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金相组织观察和夹杂物成分分析,认为该遗址内出土的铁器制作年代集中于战国两汉时期,铁器的材质全为生铁和生铁制钢产品,采用了铸造、退火、炒钢、淬... 本文对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的66件战国至唐宋时期铁器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金相组织观察和夹杂物成分分析,认为该遗址内出土的铁器制作年代集中于战国两汉时期,铁器的材质全为生铁和生铁制钢产品,采用了铸造、退火、炒钢、淬火以及可能存在的灌钢等工艺,同时该地区至少在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制作不同的器物,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战国两汉时期太行山东麓北段的钢铁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铁器分析 东黑山遗址
下载PDF
临淄故城南部炼铁遗物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宁 李延祥 +2 位作者 张光明 王晓莲 李建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作者对临淄齐故城大城南部冶铁遗址出土的矿石、炉渣等冶炼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已经开始生铁冶炼,少部分炉渣可能是炒钢技术的产物,并讨论了冶炼的相关信息。遗址大约属于战国至汉代,所使用的矿石应该来自于金岭铁矿,冶炼工... 作者对临淄齐故城大城南部冶铁遗址出土的矿石、炉渣等冶炼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已经开始生铁冶炼,少部分炉渣可能是炒钢技术的产物,并讨论了冶炼的相关信息。遗址大约属于战国至汉代,所使用的矿石应该来自于金岭铁矿,冶炼工序比较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铁遗址 炉渣 冶金考古 炒钢 临淄故城
下载PDF
几件铁器的科学分析和保护修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佳 郭岚 魏博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5,共6页
本文运用X射线探伤、数码显微镜观察、X荧光检测分析等手段对5件唐代铁器文物的形貌、腐蚀产物及纹饰成分进行了分析。保护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安全的机械方法进行除锈,并且使用了磷酸和单宁酸的缓释液对文物进行缓释处理,达到了预期... 本文运用X射线探伤、数码显微镜观察、X荧光检测分析等手段对5件唐代铁器文物的形貌、腐蚀产物及纹饰成分进行了分析。保护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安全的机械方法进行除锈,并且使用了磷酸和单宁酸的缓释液对文物进行缓释处理,达到了预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文物 鎏银工艺 单宁酸 磷酸缓释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