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王堆竹简《十问》“接阴”试探
1
作者 张继刚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8-85,158,共9页
本文结合传统文献考察马王堆竹简《十问》,认为“阴”即精、气,是与形体相对的概念,是一种维持生命活力的气。“接阴之道”是体系性的健身养生理论。接阴的方法主要有运动、导引、按摩、治气、食阴、心态平静、大脑松弛、睡眠等,其目的... 本文结合传统文献考察马王堆竹简《十问》,认为“阴”即精、气,是与形体相对的概念,是一种维持生命活力的气。“接阴之道”是体系性的健身养生理论。接阴的方法主要有运动、导引、按摩、治气、食阴、心态平静、大脑松弛、睡眠等,其目的是通过导引、治气以达到强身、长寿,具体目标包括身体强壮、皮肤光泽、耳目聪明等。“导之以志”中的“志”,指的是心态平静以及保持这种状态的意志力。精气神是古人对生命机能的认知,而“阴”则是健身养生理论的概念。《十问》是一部以“接阴”为核心,从形体(身)与精气(阴)关系的角度来论述的健身养生的理论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问》 接阴 健身养生
下载PDF
试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的“牛”
2
作者 吴红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出土先秦简帛文献记有的农业资料是先秦农业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结合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搜集整理出土先秦简帛文献所记的牛的资料,具体分析其中疑难文字的形音义,逐一探讨“■”“戠牛”“■”“■”... 出土先秦简帛文献记有的农业资料是先秦农业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结合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搜集整理出土先秦简帛文献所记的牛的资料,具体分析其中疑难文字的形音义,逐一探讨“■”“戠牛”“■”“■”等不同称法的牛,阐释总结牛的社会功用,以期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先秦农业史和先秦农业科技史等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先秦 简帛
下载PDF
从周家台秦简看中国古代的祝由术
3
作者 白慧静 王贵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周家台秦简完整地展示了古代祝由术实例,为精准了解古代神秘的祝由术提供了珍贵史料。祝由术的核心原理是依据病症推断出致病的缘由,然后针对导致疾病的对象采取祝祷措施,“祝由”一名恰好是这一原理的概括。祝由术是使令式的,而不是祈... 周家台秦简完整地展示了古代祝由术实例,为精准了解古代神秘的祝由术提供了珍贵史料。祝由术的核心原理是依据病症推断出致病的缘由,然后针对导致疾病的对象采取祝祷措施,“祝由”一名恰好是这一原理的概括。祝由术是使令式的,而不是祈求。祝由术程序中有对病由的回报,或者是回报以某种好处,或者是回报以祭品,但属于诱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由术 周家台秦简 简帛
下载PDF
说“戊曹”——新莽简判断标准试补
4
作者 郭伟涛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众多汉代官文书简牍,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纪年,其中的一部分保有新莽朝改制更张的种种特征,因而容易识别出来。学界过去对新莽朝简牍的判定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遗漏。文章考证西北汉简中的“戊曹”也属于新莽简,增...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众多汉代官文书简牍,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纪年,其中的一部分保有新莽朝改制更张的种种特征,因而容易识别出来。学界过去对新莽朝简牍的判定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遗漏。文章考证西北汉简中的“戊曹”也属于新莽简,增加了新莽简的判断标准。文章同时还对“戊曹”的设置进行了初步讨论,丰富了对新莽朝职官改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汉简 系年 新莽 戊曹
下载PDF
清华简“书”类文献的文本性质与墨家贤人观的扩充机制
5
作者 李健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清华简《程寤》《说命》《尹至》《尹诰》等“书”类文献蕴含着墨家“顺天志”“明鬼神”“尚贤”等思想观念,通过传“书”、改“书”、造“书”,墨家突出了上帝神鬼的现实政治功用,展现了独特的历史书写意识,这都能说明清华简“书”类... 清华简《程寤》《说命》《尹至》《尹诰》等“书”类文献蕴含着墨家“顺天志”“明鬼神”“尚贤”等思想观念,通过传“书”、改“书”、造“书”,墨家突出了上帝神鬼的现实政治功用,展现了独特的历史书写意识,这都能说明清华简“书”类文献系墨家传本。墨家通过改作史实,把伊尹、傅说打造成出身卑微但功绩卓绝的贤人,借此将冲决贵族血缘关系合法性主张置于墨家化的历史故事之中。清华简《治邦之道》《治政之道》则反映出战国中后期墨家通过批判现实、选贤任能体制化及吸收其他诸子立论等方式,从理论建构层面进一步扩充了贤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书”类文献 墨家 贤人观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发微
6
作者 刘子珍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向自觉转进。这是上古三代以来固有理性精神在晚周天命观式微大背景下不断张扬的必然结果,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公共思想。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在《心是谓中》中表现出较为朴素的特征,郭店简《穷达以时》与荀子《天论》等则对其创造性发展。诸子或侧重于人事道德化,将道德自我圆满视为人生的根本追求;或强调“天”的客观性,将“心”的认知功能提升到“性”的新高度。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并非单一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分途并进、互相交叉的多重演进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荀子
下载PDF
“过长罗侯费用簿”简序调整与册书性质之再认识
7
作者 马智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过长罗侯费用簿”是悬泉汉简中的代表性简册,目前刊布的简文顺序并不合理,简文记载的食物顺序杂乱,收入与支出对应不当,参考汉简同类简册可对该册书重新排序。新的册书顺序突出费用簿接待主体对象是“施刑士三百人”,对于册书性质认... “过长罗侯费用簿”是悬泉汉简中的代表性简册,目前刊布的简文顺序并不合理,简文记载的食物顺序杂乱,收入与支出对应不当,参考汉简同类简册可对该册书重新排序。新的册书顺序突出费用簿接待主体对象是“施刑士三百人”,对于册书性质认知意义重大。汉代对西域派遣人员,人数较多的有外交出使、军事征战、屯田戍守三种情况。外交出使主要是使者和逐利吏民,军事征战以骑士为主,唯有屯田戍守以免刑罪人为主,可知简册记载的是到西域屯田的情况。史书记载长罗侯常惠在宣帝元康、神爵年间密切联系乌孙事务,甘露年间朝廷“复遣”常惠屯田赤谷城,因此“过长罗侯费用簿”记载的应是神爵元年常惠赴赤谷城屯田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置 常惠 乌孙 赤谷城 屯田
下载PDF
试论秦简所见“守府”
8
作者 梁文罗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秦简中常见有“守府”的记载。秦代“守府”者的来源主要是隶臣,当隶臣不足时方以隶妾和戍卒充任。“守府”的工作地点主要是在县廷和各官署,工作内容有看守、传递文书和接收文书或物资,工作时长大概为2~3年。秦代“守府”的含义在法律... 秦简中常见有“守府”的记载。秦代“守府”者的来源主要是隶臣,当隶臣不足时方以隶妾和戍卒充任。“守府”的工作地点主要是在县廷和各官署,工作内容有看守、传递文书和接收文书或物资,工作时长大概为2~3年。秦代“守府”的含义在法律文书中表示看守官府,在行政文书中则表示暂署官府。“守府”含义的差异是秦地方行政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守府” 含义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校读札记
9
作者 高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为“【六康曰:】以子徙”,“倍(背)(刑)德,益”应改释为“逆(刑)德,胜”,“日之奇□□□□伐国□□□□□胜之”可补为“日之奇□以为□伐国,地之,逆刑德,胜之”。此外,本文缀合了《阴阳五行》乙篇《刑日图》的两块帛片,发现了《五行禁日》中被误剪的“斩”字,找到属于该篇的六块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刑德》甲篇 《阴阳五行》乙篇
下载PDF
由悬泉汉简“祭祠具”谈汉代河西边地的社祭与臈祭
10
作者 肖从礼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记载可知,敦煌悬泉置和居延地湾遗址出土的“祭祀具”使用范围应包括河西边地的社祭和臈祭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祭祠具 社祭 臈祭
下载PDF
基于简牍材料的秦代文书退回制度考察
11
作者 张以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272,共11页
岳麓秦简“家弗能入而环者”之“环”,不当释为“还债”,与债务追偿相关的文书或律令所见“环”和“环书”,应是指退还文书、校券及相关欠债凭证,引申含义则是拒绝履行来文申请。与文书退回相关的词汇有“环”和“却”,两者含义相近但... 岳麓秦简“家弗能入而环者”之“环”,不当释为“还债”,与债务追偿相关的文书或律令所见“环”和“环书”,应是指退还文书、校券及相关欠债凭证,引申含义则是拒绝履行来文申请。与文书退回相关的词汇有“环”和“却”,两者含义相近但绝不相同,各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语汇内涵。通过对“环书”“却书”的分析,发现文书从发出到退回再复请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文书的性质、构成和形态随着文书运作不断发生变化。秦代还通过律令对文书退回的原因、用语、退回文书的处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以此提高文书处理的效率,推动地方政务有序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牍 文书退回
下载PDF
在中国简牍研究中应用日本木简研究成果的可能性——以马场基《日本古代木简论》为切入点
12
作者 小林文治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8,共14页
近年来,简牍研究的理论内容高速发展,并集中于“简牍学”的形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简牍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国外的简牍研究成果也实属必然。日本木简的研究成果总量十分庞大,并且研究分类十分细致。马场基所著的《日本古代木简论》... 近年来,简牍研究的理论内容高速发展,并集中于“简牍学”的形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简牍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国外的简牍研究成果也实属必然。日本木简的研究成果总量十分庞大,并且研究分类十分细致。马场基所著的《日本古代木简论》着重展现、推进了东亚研究视野下的木简研究,充分体现了现阶段日本木简研究最前沿的成果。本文认为,马场氏的研究方式或许蕴含着能给中国的简牍研究带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式的可能性。本文通过马场氏著作的相关讨论,对如何将日本木简研究中的方法应用至中国简牍研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木简 中国简牍 简牍学
下载PDF
简牍所见“受制”与秦汉诏令运作——兼论中古时期的“宣敕”
13
作者 李柏杨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69-77,158,共10页
据里耶秦简8-461记载,秦并天下后,改“受命”为“受制”。据岳麓秦简可知,“受制”是指官员听受并记录君主口谕,随后官员再行奏请君主发布诏令。这展现出君主集权下的君臣分工模式。“受诏”则指领受诏令,多不具备“受制”所蕴王言传达... 据里耶秦简8-461记载,秦并天下后,改“受命”为“受制”。据岳麓秦简可知,“受制”是指官员听受并记录君主口谕,随后官员再行奏请君主发布诏令。这展现出君主集权下的君臣分工模式。“受诏”则指领受诏令,多不具备“受制”所蕴王言传达之义,其背后是“制”与“诏”的差异。带有口头色彩的“受命/制”出现于官僚制演生初期;随着文书行政机制的成熟、尚书机构的发展,“受制”在汉代消失。另一方面,中古时期诏令运作过程中的“宣”“宣敕”,与“受制”具有一定相似性,其间折射出汉唐间王言体系与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令 受制 受诏 宣敕 政务运行
下载PDF
清华简《祷辞》“白马”神与“女乘马”仪式考
14
作者 凌彤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9-68,157,158,共12页
“白马”在先秦时代,不仅是神人欲求的神异之物,也是鬼神意志的传递者,在两种身份的结合下,“白马”进入祝祷、占卜的话语中,拥有了成神的信仰根基。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祭马以佐政驱灾的传统,“白马”又有沟通不同空间、不同部族的能力,... “白马”在先秦时代,不仅是神人欲求的神异之物,也是鬼神意志的传递者,在两种身份的结合下,“白马”进入祝祷、占卜的话语中,拥有了成神的信仰根基。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祭马以佐政驱灾的传统,“白马”又有沟通不同空间、不同部族的能力,在楚国封君制度各封邑亟需扩充人口的背景下,楚人融合多重祭马、用马观念,塑造了“东方之白马”神,以求其昌盛人口、祛除灾害。在对白马神的祭告活动中,具有沟通婚姻功能的“女乘马”仪式也揭示了白马神的权能。《祷辞》凡享有“女乘马”仪式的神灵,都有婚嫁生育的权能,如“君夫、君妇”就是商周以来男女合祭制度与楚地两两相偶、阴阳相配神话体系相结合后形成的配偶神。通过“女乘马”的仪式,可以让这类在婚嫁生育、疾病灾害方面具有权能的神灵保佑此地人口繁衍昌盛,不受灾害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祷辞》 白马 配偶神 战国祷祀制度
下载PDF
秦简牍“执法”新诠——兼论秦郡的评价
15
作者 陈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秦简牍“执法”的研究者,往往关注职权的梳理和解释。从“属所”的特性着手,可说明郡执法实即郡守,并对执法与郡守、郡守丞共存的简牍资料作出合理解释。在中县道区域,内史、廷尉、中尉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和官吏的考核、任免,可能分别... 秦简牍“执法”的研究者,往往关注职权的梳理和解释。从“属所”的特性着手,可说明郡执法实即郡守,并对执法与郡守、郡守丞共存的简牍资料作出合理解释。在中县道区域,内史、廷尉、中尉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和官吏的考核、任免,可能分别被称为“属所执法”“狱属所执法”和“上功所执法”。各都官系统大多也有自己的“属所执法”。由于“属所”是指基层单位所属的上级机构,“县执法”并无存在的可能。所谓“朝廷执法”,其实就是中县道区域和中央官署的各种“属所执法”。在澄清有关“执法”的问题之后,对秦郡的消极性评价当可摒弃,秦郡与西汉早期的郡制应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所 狱属所 执法 二千石官 郡县制
下载PDF
洪水与戡乱:清华简《五纪》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16
作者 曹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洪水和戡乱这两个元素构成了《五纪》解读的关键,深入探讨这两个元素,将有助于对《五纪》性质、上古传说作出更为清晰的认识。《五纪》所代表战国时人的历史想象是以一治一乱为模式的,“洪水”是混乱的象征,一定是破坏势力造就的,这就... 洪水和戡乱这两个元素构成了《五纪》解读的关键,深入探讨这两个元素,将有助于对《五纪》性质、上古传说作出更为清晰的认识。《五纪》所代表战国时人的历史想象是以一治一乱为模式的,“洪水”是混乱的象征,一定是破坏势力造就的,这就导出了圣王重建宇宙秩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没有必要非得与“大禹治水”关联起来。黄帝的历史地位正是建立在“戡乱”基础之上的,如果以“刑德”“文武”来概括圣王的作为,那么黄帝显然偏重刑和武,这也符合后世据功德评定帝王庙号时用“功”来概括初代帝王事迹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五纪》 洪水 戡乱
下载PDF
译使萍踪:悬泉置汉简所见丝绸之路上的人员往来
17
作者 张俊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6-104,共9页
西域诸国间的交往,是悬泉置汉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来其间译使的接待与管理借助大量的传文书与接待记录体现出来。该文以日逐王、龟兹王及焉耆、危须一次使团的接待,探讨其中涉及的各类文书体现出来的译使管理制度。如“日逐王”降... 西域诸国间的交往,是悬泉置汉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来其间译使的接待与管理借助大量的传文书与接待记录体现出来。该文以日逐王、龟兹王及焉耆、危须一次使团的接待,探讨其中涉及的各类文书体现出来的译使管理制度。如“日逐王”降汉的时间应该在神爵二年,迎接日逐王的人员除了郑吉之外,还专门派人员由长安到敦煌、酒泉主持迎接一事。“乐汉衣服制度”的龟兹,在其国王绛宾娶乌孙公主的大女儿之后,为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置汉简 译使往来 西域 丝绸之路
下载PDF
从清华简《大夫食礼》再论礼经礼记关系及成篇先后问题
18
作者 马楠 《出土文献》 2023年第4期1-10,153,共11页
传统经学研究认为,《仪礼》附经之“记”论经文所未备,补经文之阙略,默认记文产生必在经文之后。而以文献学方法细究清华简《大夫食礼》、武威汉简《仪礼》及今本《仪礼》诸篇,所谓经文、记文的内容特征都不能作为判断经记分别、经先记... 传统经学研究认为,《仪礼》附经之“记”论经文所未备,补经文之阙略,默认记文产生必在经文之后。而以文献学方法细究清华简《大夫食礼》、武威汉简《仪礼》及今本《仪礼》诸篇,所谓经文、记文的内容特征都不能作为判断经记分别、经先记后的绝对标准。《仪礼》应当视作战国时期孔门后学对同类礼文推排疏通、整合归并的结果,经、记是这一编纂过程的同时产物,记文则是将不便整合的内容依序附后。《仪礼》与大小戴《礼记》各篇也应当以积章成篇、整合归并的思路进行研究,讨论篇目章节的结构层次,以及有关联篇章的时代相对先后。此外,《仪礼》十七篇作为整合礼文的最终结果,的确体现出文句整饬、相互照应的特点,严整程度也高于清华简《大夫食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礼记 大夫食礼
下载PDF
金文所见商周宗族秩序的建构
19
作者 黄国辉 《殷都学刊》 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
通过商周金文中所见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伯/叔侄关系、在世者与其故去直系祖先关系、宗族首领与宗族子弟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贵族宗族内部,宗统和君统是合二为一的,亲缘关系的政治化非常显著。但战国之后,这种显著... 通过商周金文中所见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伯/叔侄关系、在世者与其故去直系祖先关系、宗族首领与宗族子弟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贵族宗族内部,宗统和君统是合二为一的,亲缘关系的政治化非常显著。但战国之后,这种显著的宗法关系逐渐发生转变,亲缘关系的政治化大为弱化,用于宗主与其家族成员之间的君臣称谓逐渐消失,君臣关系逐渐固化为国君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等级称谓,这是后世君权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金文 亲属关系 宗族秩序
下载PDF
清华简《赵简子》札记三则
20
作者 程浩 《邯郸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14,共3页
清华简《赵简子》篇中作为赵简子称谓的从“黽”得声的字,从历代赵氏家主均可尊称“赵孟”来看,仍以读为“孟”为妥。简文中赵简子“授孟将军”“为孟将军”等语,很可能隐含着担任赵氏家主与晋上军将的双重意涵。简文中“将方少”“将... 清华简《赵简子》篇中作为赵简子称谓的从“黽”得声的字,从历代赵氏家主均可尊称“赵孟”来看,仍以读为“孟”为妥。简文中赵简子“授孟将军”“为孟将军”等语,很可能隐含着担任赵氏家主与晋上军将的双重意涵。简文中“将方少”“将长”中“将”的词性当是时间副词,有“当时”的意思,并可与“方”互用。第二章的“掌”字可读为“常”,是先秦秦汉时期常见的一种度制量词。简文“是(寔)凥(居)掌(常)又二厇(度)之室”,是说晋献公所居宫室只有18尺宽,以表彰其俭约之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赵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