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研究进展和新发现
1
作者 张秉坚 张梓芊 +1 位作者 鲁晖 胡瑜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全国252处古建筑遗址的1149个灰浆样品的检测结果及解读;糯米灰浆和桐油灰浆等传统胶凝材料固化作用机理及效果的实验验证;糯米灰浆研究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及在世界复合材料历史上的地位;最近在新石器时代“白灰面”中新发现的有机添加物及相关溯源;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及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材料和技术,也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灰浆 传统工艺 有机-无机复合 文物保护 新发现
下载PDF
大河村房基遗址可溶盐与含水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洪涛 郝利民 +1 位作者 刘伟 胡继忠 《河南科技》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红烧土中可溶盐与含水率的相关性,找出引起大河村遗址房基红烧土表层病害原因。【方法】采用称重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滴定法检测样品的含水率、阳离子、阴离子含量,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得到房基红烧土不同部位的可溶盐组... 【目的】通过分析红烧土中可溶盐与含水率的相关性,找出引起大河村遗址房基红烧土表层病害原因。【方法】采用称重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滴定法检测样品的含水率、阳离子、阴离子含量,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得到房基红烧土不同部位的可溶盐组分及含水率的差异性,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可溶盐组分与含水率存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表明:①红烧土不同位置含水率差异显著,含水率最低值为1.98%,最高值为5.86%,最高值为最低值的2.96倍,变异系数为24.12%;②红烧土不同位置可溶盐含量差异显著,可溶盐各组分的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为:Cl->SO_(4)^(2-)>CO_(3)^(2-)>Mg^(2+)>Ca^(2+)>Na^(+)>K^(+);③不同位置样品的含水率与Cl-和K^(+)含量显著相关,大河村遗址红烧土的含水率会随着Cl-和K^(+)含量增加而升高。【结论】房基遗址的高可溶盐含量是引起表层病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村遗址 红烧土 可溶盐 含水率 变异系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进预测研究
3
作者 刘旭 华俊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 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海拔高程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生成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聚落选址与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密切,河流对遗址分布影响较大,海拔高程、坡度影响其次,坡向影响最弱。遗址预测模型显示较高概率分布区集中分布于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丘陵地带和地势较高的台地。预测模型可为探讨辽西地区史前人地关系演变提供重要参考,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科学判断与决策支持,提高考古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辽西地区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分布特征 预测
下载PDF
太阳神鸟升起的地方:成都金沙遗址
4
作者 霍巍 《天府新论》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金沙遗址,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流金溢彩的地方,和四川广汉境内的三星堆遗址同为古蜀文明的“双子座”。如果我们打开一幅四川地图,可以看见在川西平原的东部坐落着成都这座千年古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就曾出现过距今4500年... 金沙遗址,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流金溢彩的地方,和四川广汉境内的三星堆遗址同为古蜀文明的“双子座”。如果我们打开一幅四川地图,可以看见在川西平原的东部坐落着成都这座千年古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就曾出现过距今4500年左右的宝墩古城等多座史前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明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三星堆遗址 流金溢彩 川西平原 金沙遗址 太阳神鸟 史前古城
下载PDF
考古所见枣滕地区周代邦国及相关问题
5
作者 燕生东 赵璐璐 王琦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考古发掘资料、铜器铭文和文献记录表明,枣滕地区在周代存在着10多个邦国:有来自西部周文王子错叔绣所建的姬姓滕国,有商末就迁来此地的望族史氏、因与周王室通婚姻亲而受封的妊姓薛国,有因与周王室的姻亲和先圣王后裔妊姓邳国、姒姓鄫(... 考古发掘资料、铜器铭文和文献记录表明,枣滕地区在周代存在着10多个邦国:有来自西部周文王子错叔绣所建的姬姓滕国,有商末就迁来此地的望族史氏、因与周王室通婚姻亲而受封的妊姓薛国,有因与周王室的姻亲和先圣王后裔妊姓邳国、姒姓鄫(缯)国,有祝融集团曹姓东夷小邾(郳)国、滥国及妘姓偪阳国,还有嬴姓粊(鄪)国、[女白]姓虎佁、灵父及媿姓昆等当地东夷邦国。这里是东方地区发现周代邦国数量最多、姓氏及族属最为复杂的区域,也是商系文化、姬周文化、东夷文化等交融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枣滕地区 周代 邦国
下载PDF
陕西韩城芝川古代冶铁遗址初步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谨 黄全胜 李永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韩城芝川古代冶铁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芝川镇芝西村,遗存面积超4000 m^(2),考古年代为西汉。科研团队对该遗址开展冶金考古田野调查并采集到炉渣、陶片等遗物,使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金(矿)相显微观察等手段对采集到的18个... 韩城芝川古代冶铁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芝川镇芝西村,遗存面积超4000 m^(2),考古年代为西汉。科研团队对该遗址开展冶金考古田野调查并采集到炉渣、陶片等遗物,使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金(矿)相显微观察等手段对采集到的18个冶炼遗物进行成分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6个炉渣为硅钙铝系高钙低铁炉渣,基体主要为玻璃相、偶见铁橄榄石,其产品是生铁,应为生铁冶炼炉渣。1个炉渣为高铁渣,以浮氏体为主、间有铁橄榄石和极少量玻璃相;1个样品的块状金属为熟铁,很可能为生铁炒钢的遗物。该遗址主要是生铁冶炼遗址,同时进行炒钢冶金活动,是迄今发现陕西渭南地区最早的生铁炒钢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生铁冶炼 炒钢 炉渣 夏阳故城
下载PDF
关联性理论视角下文物主题游径研究
7
作者 刘军民 宋睿琪 刘慧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1,共8页
文物主题游径是通过一定的内在关联线索将各类文物资源与非文物资源整合串联起来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强调游径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整合。本文为深入挖掘影响文物主题游径生成的内在关联逻辑,引入城市设计中研究有机组织与整合城市内部... 文物主题游径是通过一定的内在关联线索将各类文物资源与非文物资源整合串联起来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强调游径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整合。本文为深入挖掘影响文物主题游径生成的内在关联逻辑,引入城市设计中研究有机组织与整合城市内部各要素构成的关联性理论,分析文物主题游径构成要素在环境、历史、空间和功能层面存在的紧密关系,并基于这些关系及其作用与影响,提出文物主题游径在建设过程中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凝练特色主题文化、明晰线路连接要素和盘活利用资源要素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主题游径 关联性 整体性保护 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恩施州二官寨村为例
8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金昳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M0009,M0010,共11页
以二官寨村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诉求内容主要包括维护社会关系、保护地方... 以二官寨村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诉求内容主要包括维护社会关系、保护地方形象、满足个人需要、提升社区环境;传统村落居民诉求的产生受到个人偏好因素的内在驱动、人地关系因素的情感推动、人际关系因素和环境感知因素的现实推动,是环境感知不满足、人际关系失调的现实与个人美好追求、人地情感表达之间矛盾冲突与协调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发展 居民诉求 恩施州二官寨
下载PDF
道教雷神崇拜与世俗生活——以榆林窟第23窟雷神图像为中心的考察研究
9
作者 李国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7,共15页
雷神的神性、神职及形象在古今中外各民族中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不少民族都视雷神为最高的自然神。道教所塑造的一大批雷部将军元帅的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的雷神信仰,并留下了许多雷神的绘塑画像,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榆林... 雷神的神性、神职及形象在古今中外各民族中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不少民族都视雷神为最高的自然神。道教所塑造的一大批雷部将军元帅的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的雷神信仰,并留下了许多雷神的绘塑画像,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榆林窟第23窟壁画中的雷神,就是明清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示例,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 道教 雷神 图像研究
下载PDF
山西翼城冶南汉代冶铁遗址初步调查
10
作者 武越 黄全胜 +1 位作者 李永春 朱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5,共8页
冶南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冶南村,面积约1.2 km^(2),考古年代为西汉。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金(矿)相显微镜等对冶南遗址采集的6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进行了基体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 冶南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冶南村,面积约1.2 km^(2),考古年代为西汉。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金(矿)相显微镜等对冶南遗址采集的6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进行了基体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6个炉渣样品为硅钙铝系低铁渣;2个铁块样品为熟铁,可能是生铁炒钢产品。判断该遗址为生铁冶炼遗址,同时也是生铁炒钢遗址。该遗址是目前山西地区确认的第一处大型生铁冶炼及炒钢的汉代官铁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南遗址 生铁冶炼 炒钢 汉代 炉渣
下载PDF
从防畜栅栏发现原型长城——“法律时空体”的中国起源
11
作者 王勇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甘南迭部沟及扎尕那的栅栏围建了散布在森林和草地之间的一块块“袖珍型”农田,使林草田之间保持了一个合理的资源利用结构,从而使当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这些栅栏在春夏时节“圈入”正在生长的庄稼或谷蔬,“圈出... 甘南迭部沟及扎尕那的栅栏围建了散布在森林和草地之间的一块块“袖珍型”农田,使林草田之间保持了一个合理的资源利用结构,从而使当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这些栅栏在春夏时节“圈入”正在生长的庄稼或谷蔬,“圈出”牲畜而使其在林草间漫游觅食,秋冬庄稼收割之后,再向牲畜开放围栏农田中的谷茬等残留植物资源。这样一种习惯性的“圈入规则”(Fence in)与“圈出规则”在(Fence out)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动态灵活运用,使这里的栅栏具有了生态-智慧禀性,成了“活的栅栏”。迭部沟及扎尕那的栅栏是世上仅存的原生态的理想型栅栏之一,是“防畜栅栏”,旨在实现对资源的克制利用和社群共享,从这里可以发现“法律时空体”的中国起源。人类避免“资源诅咒”并实现可持续生存的希望在于回归“法律的生态化”,找回中华法系的实践智慧,进而对现代西方法律理念进行反思性重构。从防畜栅栏回溯长城的历史原型,对于我们深度发掘、整理和传承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部沟 防畜栅栏 原型长城 规则 法律时空体
下载PDF
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12
作者 张兆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所需关键技术、软件平台,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了典型文物的知识图谱构建,对文物知识图谱在“语义检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唐蕃古道相关事、物的复杂关联,充分挖掘、展示和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创新探索,同时也为唐蕃古道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展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古道 文物 知识图谱 构建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结构的分形分式与分期
13
作者 王馨悦 孙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在史前考古中,房址作为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建筑,分为居住址、窑址、窖穴等。房址的研究对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址进行详细研究,以探寻在房屋建造... 在史前考古中,房址作为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建筑,分为居住址、窑址、窖穴等。房址的研究对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址进行详细研究,以探寻在房屋建造与居住过程中房址结构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形分式与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夏家店下层文化 居住址 分期 分形分式
下载PDF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河北省非遗文创品牌发展模式探究
14
作者 付萌 聂明利 员彩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非遗文创品牌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衍生出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非遗文创品牌的建立主要是将文创品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非遗在当代的活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进非遗经... 非遗文创品牌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衍生出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非遗文创品牌的建立主要是将文创品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非遗在当代的活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进非遗经济创收,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河北省在民间文学、艺术、音乐、技艺等领域非遗项目众多,开发非遗文创品牌能够为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遗文创 品牌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意象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
15
作者 刘瑞瑞 刘沛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旅游意象是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内容,对旅游发展和景观符号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旅游意象理论与UGC文本数据来探讨张谷英村景区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差异。研究发现:1)景观基因与旅... 旅游意象是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内容,对旅游发展和景观符号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旅游意象理论与UGC文本数据来探讨张谷英村景区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差异。研究发现:1)景观基因与旅游意象在内涵结构中存在密切关联,景观基因是传统村落投射意象的主要表征内容,感知意象是主体对地域景观的主观表达。准确识别景观基因、使景观基因显性化是建构传统村落投射意象的基础。2)在建筑意象和空间意象维度中,游客认知意象高于景区投射意象;在文化意象和环境意象维度中,景区投射意象高于游客认知意象。游客对张谷英村显性、外在的景观特征感知较为强烈,对于隐形、内在的文化景观特征感知较低。3)游客对张谷英村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满意度较高,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的具体反映在景区门票和商业化方面。研究结论为决策者开发与宣传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旅游意象 UGC 张谷英村
下载PDF
Cover Story
16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representing stag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with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t cultural values,and their preservation should focus on integ...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representing stag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with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t cultural values,and their preservation should focus on integrity,authenticity,and egrity,au continuity,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should be guided by a scientifically sound approach.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is a topic of global concen,and trnditional villages,with their special heritage nttributes,face additional demands and obstacles i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elihoods of affected residents while restoring and protecting heritage during this process,Concretely,it is urgent to identify thc main problems faced by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vil lages based on the heritage attributes,and probes the protection planning design paths and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ccor 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HERITAGE representing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商代建筑夯土材料的科技分析与研究——以郑州商城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
17
作者 谷天旸 杨雪钦 +6 位作者 师东辉 杨树刚 马玉鹏 郑晓旭 吴金旭 张玉修 宋国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地区商代各类型夯土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物性特征。通过土壤微形态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了夯土的微观结构、组分和微构造,揭示了先民夯筑行为对原生土壤的改造现象,进而探讨了夯土在建造和使用时期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夯筑技术 郑州商城 郑州小双桥
下载PDF
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晚商至汉代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18
作者 赵俊杰 郭荣臻 +1 位作者 胡赵建 刘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汉代的考古记录中,以粟、黍为代表的粟作农业仍是先民生业的组成。南东陶遗址的浮选结果为豫西北地区商代至汉代农业结构的探研提供了证据,随着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对这一区域不同时期先民农业经济与生业系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东陶遗址 晚商至汉代 植物考古 农业经济 生业模式
下载PDF
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研究
19
作者 陈普瑜 吕小红 +3 位作者 班琳 王舒 董晗 王春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季节性居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以狩猎、捕捞和采集为主,同时饲养少量家畜。辽金时期该地区被称为“黄龙府”,通过对墓葬内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推测其与少数民族的“烧饭祭”“殉羊”“殉犬护送灵魂”“头蹄葬”等丧葬习俗密切相关,这为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证据;随葬动物种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伊通河流域少数民族的生业模式为农牧结合,且伴有少量的渔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家山遗址 殉葬习俗 生业模式
下载PDF
考古遗址中食用家犬遗存的判断方法
20
作者 武钰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考古遗址中的食用家犬遗存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辨别。首先,从遗址中出土的家犬骨骼本身出发,利用完整度、表面痕迹、年龄结构等指标加以判断,尤其重视能反映料理行为的切割痕、划痕、灼烧痕和敲砸痕。其次,从家犬骨骼出土的考古背... 考古遗址中的食用家犬遗存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辨别。首先,从遗址中出土的家犬骨骼本身出发,利用完整度、表面痕迹、年龄结构等指标加以判断,尤其重视能反映料理行为的切割痕、划痕、灼烧痕和敲砸痕。其次,从家犬骨骼出土的考古背景来考虑,与其他可食用的动、植物共存的家犬,以及被放置在炊煮或存放食品的遗存中的狗骨,都有可能体现该遗址的家犬是肉食资源。除此之外,作为祭肉的狗、被制作成骨器的狗骨,残留在石器上的犬类DNA和保留在墓葬腹土中的人犬共患寄生虫,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家犬的食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犬 肉食资源 动物考古 史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