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冈石窟风化检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勇 董丽娟 +4 位作者 席浩焱 刘艳红 冯彩霞 李志坚 石云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2,共13页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侧重的检测目的和优势。本研究综述近几十年内曾使用过的重点检测方法,并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为云冈石窟风化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风化检测 石质文物
下载PDF
云冈石窟金翅鸟的造型特征及文创运用
2
作者 任志芳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涵丰富,雕刻精湛,形象生动,其造像题材、窟龛形制、造型特征、装饰纹样等都形成了独特的云冈模式,云冈石窟故事题材雕刻有宗教人物形象、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还有精雕细刻的动植物几何...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涵丰富,雕刻精湛,形象生动,其造像题材、窟龛形制、造型特征、装饰纹样等都形成了独特的云冈模式,云冈石窟故事题材雕刻有宗教人物形象、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还有精雕细刻的动植物几何装饰纹样,本文从动物纹样中的金翅鸟形象深入研究其造型风格特点,提取其装饰特征,分析出金翅鸟的显性美学特征与隐性文化内涵。金翅鸟形象通过衍生应用文创产品设计的作品络绎不绝,精美绝伦;传承云冈石窟历史文化、彰显大同云冈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将云冈石窟的图案纹样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将云冈文化发扬光大。本文通过一些文创案例,探究云冈石窟金翅鸟在本土文创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文创的图案创新性不仅在信息可视化上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图案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金翅鸟 文创设计
下载PDF
云冈第20窟主尊佛左眼珠研究
3
作者 张海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云冈石窟第20窟主尊佛左眼珠存在内外两重,均为镶嵌式,其本体虽小,实牵涉颇广。本文从第20窟主尊现存外重大眼珠与石雕本体及内外重眼珠之间的打破关系着手,认为石雕本体与两重佛眼珠均存在时代差异,对其可能形制和安装工艺进行了探讨... 云冈石窟第20窟主尊佛左眼珠存在内外两重,均为镶嵌式,其本体虽小,实牵涉颇广。本文从第20窟主尊现存外重大眼珠与石雕本体及内外重眼珠之间的打破关系着手,认为石雕本体与两重佛眼珠均存在时代差异,对其可能形制和安装工艺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洞窟的情况,进一步研究认为第20窟主尊左眼外重眼珠为辽代,辽末的战乱与动荡导致其遭受破坏,内重眼珠为金代补配。第20窟主尊佛眼珠形制的变化直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宗教造像理念、审美、工艺和材料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第20窟主尊 佛眼珠
下载PDF
论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的来源与传播
4
作者 王韦韬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
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由依附于主尊身光上方的弧状纹样带与两条交缠的龙组成。窟顶依附于主尊身光上缘的弧状纹样带,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罗、秣菟罗地区佛教造像中尊像身后的树木,被称为“华盖式圣树”。此窟窟顶纹样带内部忍冬枝藤所结果实... 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由依附于主尊身光上方的弧状纹样带与两条交缠的龙组成。窟顶依附于主尊身光上缘的弧状纹样带,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罗、秣菟罗地区佛教造像中尊像身后的树木,被称为“华盖式圣树”。此窟窟顶纹样带内部忍冬枝藤所结果实或代表了兜率天中“果如颇黎色”的七宝行树,与同样位于窟顶的交龙(或为护树、为树布雨的龙王)共同构成了兜率天胜景。豫北北魏背屏式造像侧面纹饰及龙门石窟北魏晚期圆楣龛圆楣、部分造像龛主尊内层身光顶部的忍冬纹都与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树 弧状纹样带 忍冬纹
下载PDF
云冈石窟造型艺术的特色与色彩研究
5
作者 霍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是一处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精美的色彩而闻名,云冈石窟造型艺术的特色与色彩研究在当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云冈石窟 艺术特色 色彩研究 壁画
下载PDF
云冈石窟早期飞天形象
6
作者 栗丽鑫 刘锐 《艺海》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云冈石窟早期飞天形象的雕刻在第20窟、第19窟、第18窟和第17窟。大多数飞天形象呈现为上身穿着袒右式或通肩佛衣,下身为裙,头戴宝冠,脸型圆润,身材健硕。少数飞天形象则表现为辫发,手持物品。对比印度、秣菟罗、犍陀罗等地的飞天形象后... 云冈石窟早期飞天形象的雕刻在第20窟、第19窟、第18窟和第17窟。大多数飞天形象呈现为上身穿着袒右式或通肩佛衣,下身为裙,头戴宝冠,脸型圆润,身材健硕。少数飞天形象则表现为辫发,手持物品。对比印度、秣菟罗、犍陀罗等地的飞天形象后,发现云冈早期飞天形象与这些地方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受到它们的影响。此外,云冈早期飞天形象的辫发也体现了早期飞天的鲜卑特征。本文将通过解读、对比和溯源云冈早期飞天形象,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内涵和形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云冈早期飞天 鲜卑文化
下载PDF
云冈石窟飞天艺术形象及内涵解读
7
作者 吴晓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8-53,74,共7页
北魏民族融合下的云冈石窟飞天艺术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多元文化的汇聚,在云冈石窟不同时期雕刻的飞天呈现出由早期印度佛教艺术到中国本土风格的演变。同时,云冈石窟飞天在造型、布局和装饰上展现出独特的空间形象,成为佛教石窟艺术... 北魏民族融合下的云冈石窟飞天艺术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多元文化的汇聚,在云冈石窟不同时期雕刻的飞天呈现出由早期印度佛教艺术到中国本土风格的演变。同时,云冈石窟飞天在造型、布局和装饰上展现出独特的空间形象,成为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内容。从佛教艺术的视角看,作为护法神的“飞天”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佛教艺术形象之一,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体现了佛教的护法思想和艺术装饰作用,独特的佛教艺术内涵蕴含着佛教的象征意义,经艺术升华,在平静随和的情感体验中净化人心,给人以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飞天形象 艺术内涵
下载PDF
云冈石窟龙王庙沟洞窟5-28窟抢险加固保护工程纪实
8
作者 牛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文章阐述了云冈石窟龙王庙沟洞窟和龙王庙沟洞窟中具有代表性的附属洞窟5-28窟的洞窟特点。基于对5-28窟的前期勘查结果,分析了5-28窟保存现状、主要病害及其形成机理,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在抢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浅部裂隙灌浆... 文章阐述了云冈石窟龙王庙沟洞窟和龙王庙沟洞窟中具有代表性的附属洞窟5-28窟的洞窟特点。基于对5-28窟的前期勘查结果,分析了5-28窟保存现状、主要病害及其形成机理,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在抢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浅部裂隙灌浆+锚杆锚固+顶板深层逆向注浆”的方式对5~28洞窟顶板进行加固及进行相关的监测施工,实现了文物保护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保护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文物保护 龙王庙沟洞窟
下载PDF
数智时代云冈石窟审美价值的传播策略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琛 王雅彬 《新闻世界》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云冈石窟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的精湛技艺,其审美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山西甚至国家的范畴。数字化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云冈石窟审美价值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宽泛和便捷的条件,这一发展不仅让受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与云冈... 云冈石窟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的精湛技艺,其审美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山西甚至国家的范畴。数字化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云冈石窟审美价值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宽泛和便捷的条件,这一发展不仅让受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与云冈石窟实现古今对吟,同时也从学理意义上对云冈石窟审美价值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对数智时代云冈石窟审美价值的传播提出“具身化”“全息化”“文物活化”“媒体建设”“融入生活”五种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审美价值 传播策略
下载PDF
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对策分析
10
作者 李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文化遗产价值意蕴丰富,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时代要有效提炼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云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文化遗产价值意蕴丰富,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时代要有效提炼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以期更好地弘扬优秀文化,发展云冈旅游。现从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活化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探索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当前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由此探索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活化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文化遗产 旅游 活化 对策
下载PDF
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出土北魏陶器研究
11
作者 赵婻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0-67,共8页
云冈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北魏陶器标本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昙曜五窟的开凿为时间界线,以陶罐为代表,一段器型以溜肩、盘口、通体网状暗纹为主,二段演变为圆肩,上腹较鼓,通体磨光暗纹。纹饰的演变是一个由简—繁的过程,一段主要为水波... 云冈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北魏陶器标本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昙曜五窟的开凿为时间界线,以陶罐为代表,一段器型以溜肩、盘口、通体网状暗纹为主,二段演变为圆肩,上腹较鼓,通体磨光暗纹。纹饰的演变是一个由简—繁的过程,一段主要为水波纹、弦纹、方格纹、暗纹等,二段纹饰融入了佛教思想,在一段基础上增加了弦纹与忍冬纹、莲瓣纹组合出现。在制作工艺方面,多为手制泥条盘筑,轮制较少。烧制时主要运用温度控制和气氛控制两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北魏陶器 陶器纹饰 陶器工艺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冈石窟》助推产学研成果转化应用
12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期126-127,共2页
2023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与斯达高开展校企合作,并聘请斯达高创始人、总工艺师詹培明为该项目子课题工艺顾问。在这个项目中,院校和我会副理事长单位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双方借助云冈石窟造型艺术,开展产学研深... 2023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与斯达高开展校企合作,并聘请斯达高创始人、总工艺师詹培明为该项目子课题工艺顾问。在这个项目中,院校和我会副理事长单位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双方借助云冈石窟造型艺术,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进行陶瓷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和技术创新,推动产学成果转化和应用,旨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营建的璀璨文化遗产,集建筑、雕塑、彩绘等艺术为一体,是公元5世纪中华文明交流的历史丰碑,开创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典范,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副理事长单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石窟艺术 北魏时期 成果转化应用 璀璨文化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辑补清民之际文人咏云冈石窟诗词36首
13
作者 高震 宓诺娅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在晚清民国文人抵御外侮、抢救文物的愤声疾呼中,云冈石窟已非单纯之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石窟寺所承载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充分彰显。随着平绥铁路线的贯通,作为沿线“风景”之一的云... 在晚清民国文人抵御外侮、抢救文物的愤声疾呼中,云冈石窟已非单纯之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石窟寺所承载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充分彰显。随着平绥铁路线的贯通,作为沿线“风景”之一的云冈石窟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近代报刊业的繁兴也为文人墨客的云冈书写提供了更为普遍的物质载体和异于往日的传播媒介。于传统诗文总集、方志史乘、石刻碑铭之外,充分利用题跋、游记、报刊、杂志等近代文献就清民之际文人咏云冈石窟诗词予以钩沉辑录,亦系当前“云冈学”建设及云冈文献整理的重要环节与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文人题咏 民国期刊 诗词辑补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14
作者 郭啸霆 颜璐 +1 位作者 杨柳 于丽萍 《上海节能》 2024年第6期903-910,共8页
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普遍认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其价值,也有助于保护、增进和传承社会认知。以大同云冈石窟为例,以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和同程旅行的在线评论为数据来源,借助ROS... 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普遍认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其价值,也有助于保护、增进和传承社会认知。以大同云冈石窟为例,以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和同程旅行的在线评论为数据来源,借助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进行词频分析、网络语义分析和文本编码分析,探究云冈石窟的旅游地形象感知。结果表明,评论高频词以名词为主,主要集中在景区景观和设施方面;认知形象成分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和管理方面;情感分析中游客以积极情绪为主,中性和消极情绪占比较小。最后根据景区目前的不足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本分析 旅游形象感知 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
下载PDF
云冈石窟的初期造像——以昙曜五窟佛龛为中心
15
作者 冈村秀典 徐小淑(译) +1 位作者 孟红淼(译) 王雁卿(译) 《晋阳学刊》 2023年第6期29-50,共22页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群体的信仰特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五窟 佛龛 造像过程
下载PDF
民国文人笔下的云冈石窟散文
16
作者 张晓娟 邢江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7-60,共4页
地处边僻,且交通不便,导致中国古代关于云冈石窟的散文留存下来的很少。但是到了民国,云冈石窟开始进入现代文人视野。他们以散文形式,或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考证,或惊叹于云冈石窟的艺术之美,或惋惜当时云冈石窟之毁坏,这些散文弥补... 地处边僻,且交通不便,导致中国古代关于云冈石窟的散文留存下来的很少。但是到了民国,云冈石窟开始进入现代文人视野。他们以散文形式,或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考证,或惊叹于云冈石窟的艺术之美,或惋惜当时云冈石窟之毁坏,这些散文弥补了中国古代关于云冈石窟的文学作品亡佚的缺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民国 散文
下载PDF
昙曜五窟佛像发式的“云冈模式”及其影响
17
作者 王楚昀 常晓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9-56,共8页
昙曜五窟作为跨文化时代背景下开凿的中国早期佛教石窟,其艺术风格受鲜卑游牧文化、河西文化、中原汉族文化、西域犍陀罗文化的综合影响。昙曜五窟佛教造像之发型样式主要可分为水波纹发、磨光肉髻及丝发三类,是为中国早期官造佛像发式... 昙曜五窟作为跨文化时代背景下开凿的中国早期佛教石窟,其艺术风格受鲜卑游牧文化、河西文化、中原汉族文化、西域犍陀罗文化的综合影响。昙曜五窟佛教造像之发型样式主要可分为水波纹发、磨光肉髻及丝发三类,是为中国早期官造佛像发式的基本形态。佛像发型样式的“云冈模式”之成形与发展,对诸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古代各地石窟佛教造像的发型样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 佛像发型 云冈模式 丝绸之路
下载PDF
云冈石窟保护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害石窟的前提下检测其风化程度、风化区结构与分布、裂隙位置及结构特征,在裂隙灌浆加固之后,还可用于检验灌浆质量。云冈石窟的窟前八角立柱风化情况检测、洞窟表面裂隙检测都采用了超声波法,波速、声波...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害石窟的前提下检测其风化程度、风化区结构与分布、裂隙位置及结构特征,在裂隙灌浆加固之后,还可用于检验灌浆质量。云冈石窟的窟前八角立柱风化情况检测、洞窟表面裂隙检测都采用了超声波法,波速、声波走时以及波形方面的变化在判断风化和裂隙病害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石窟保护性加固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超声波无损检测 应用
下载PDF
云冈石窟楼阁式佛塔中的建筑因素
19
作者 张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佛塔由印度东渐到中国,在传播、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北魏时期得到发展,是云冈石窟雕刻中的重要雕刻题材。楼阁式佛塔在云冈中、晚期洞窟中普及而盛行,是一座座完整的北魏楼阁式木塔模型的再现,真实地反映出北魏时期... 佛塔由印度东渐到中国,在传播、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北魏时期得到发展,是云冈石窟雕刻中的重要雕刻题材。楼阁式佛塔在云冈中、晚期洞窟中普及而盛行,是一座座完整的北魏楼阁式木塔模型的再现,真实地反映出北魏时期建筑的时代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北魏造塔技术的传统因素与外来因素,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楼阁式 佛塔
下载PDF
云冈石窟的污染物病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仁植 张秉坚 +2 位作者 魏国锋 张晖 石美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云冈地区周边经济发展、工业开发等因素使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石窟本身成为旅游热点,也使石窟内的病害类型、特征、面积、危害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各种污染物病害对石窟的破坏作用明显加重。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石窟文化遗... 云冈地区周边经济发展、工业开发等因素使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石窟本身成为旅游热点,也使石窟内的病害类型、特征、面积、危害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各种污染物病害对石窟的破坏作用明显加重。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石窟文化遗产,从2010年1月起,浙江大学文物保护实验室会同云冈石窟研究院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共同对云冈石窟45个有石雕艺术品的洞窟内的污染物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污染物种类(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和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类统计。该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研究的需要。本次调查对于污染物病害分类及命名依据国家标准WW/T0002-2007:石质文物病害与分类图示。调查结果表明,窟内至少存在表面污染与变色、表面层风化、表面生物病害、修补残留及水斑等5大类污染物病害,具体包括粉尘污染、烟熏结壳、黄斑、涂鸦刻画、触摸油脂等12小类,总污染面积达7059.66m^2。同时,分析研究了主要污染物病害的成因和危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清洗和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如何判别各种污染物对石窟造像的危害?是否需要去除?如何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云冈石窟?这些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污染物病害 砂岩 风化 危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