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所反映的上古婚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小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本文通过探求《说文解字》中有关婚姻的文字及其释义,参验古代文献及近现代婚俗,考稽出了上古时代存在过的六种婚姻制度──群婚、抢夺婚、夫主婚、妇主婚、交换婚、妻妾婚。旨在拓宽汉文字研究的领域,并为古代婚制的研究提供材料。
关键词 《说文》 婚制 《尔雅·释亲》 男子 女子 婚姻制度 亲属制度 《说文解字》 婚姻关系 亲属称谓
下载PDF
元代礼乐思想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远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95,共7页
礼乐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蒙元征服中原后,既接受礼乐文化,又以其固有的礼俗与之颉颃。元代的汉族知识分子则坚持“循经通变”、“用夏变夷”的原则,以礼乐文化同化异族,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意识。
关键词 元代 礼乐 循经 通变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月令》是《礼记》第六篇,其内容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基本相同,主要记载了一年十二月的天象和农业生产的相关政令,是一篇中国古代农业研究史上重要的文献。关于它的成篇年代,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从而... 《月令》是《礼记》第六篇,其内容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基本相同,主要记载了一年十二月的天象和农业生产的相关政令,是一篇中国古代农业研究史上重要的文献。关于它的成篇年代,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从而影响了它的价值。通过考查,《月令》当成篇于战国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令 礼记 十二纪 时则训
下载PDF
《周颂·大武乐章》诸篇绎释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小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周颂·大武乐章》是《周颂》中的重要组诗,它在《诗经》甚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否定历来以“大武六成”为理由判断《大武乐章》有六篇之说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大武乐章》的篇目,即《时迈》、《我将》、... 《周颂·大武乐章》是《周颂》中的重要组诗,它在《诗经》甚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否定历来以“大武六成”为理由判断《大武乐章》有六篇之说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大武乐章》的篇目,即《时迈》、《我将》、《赉》、《酌》、《般》、《桓》、《武》,并对所属诸篇进行了绎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颂 大武乐章 绎释
下载PDF
唐令复原所据史料检证——以《大唐开元礼》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晶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大唐开元礼》是复原唐令所依据的最基本的文献之一。当它的记载与其他文献存在差异时,首先应当综核《开元礼》的不同版本,由此确定这一记载本身是否存在讹误或缺省;其次则需考虑《开元礼》所载制度并非仅限于开元七年的立法,还融入了... 《大唐开元礼》是复原唐令所依据的最基本的文献之一。当它的记载与其他文献存在差异时,首先应当综核《开元礼》的不同版本,由此确定这一记载本身是否存在讹误或缺省;其次则需考虑《开元礼》所载制度并非仅限于开元七年的立法,还融入了开元二十年成书之前的新制,而且《开元礼》的《序例》与五礼仪注对于新制的吸收并不同步,同书的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矛盾性的记载。此外,开元七年至二十年间颁布的新制也没有全部体现在《开元礼》中,即使是标有"永为常式"等字样的新制也可能随时被废止。这些都为此前的唐令复原成果带来了若干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开元礼 唐令复原 版本 制度年代
下载PDF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叶桂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叶桂桐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沈约《宋书》与郭茂倩《乐府诗集》均收录,原文如下:昔皇文武邪弥弥合善谁吾时吾行许帝道衔来治路万邪治路万邪赫赫意黄远道吾治路万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叶桂桐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沈约《宋书》与郭茂倩《乐府诗集》均收录,原文如下:昔皇文武邪弥弥合善谁吾时吾行许帝道衔来治路万邪治路万邪赫赫意黄远道吾治路万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邪金耶帝邪近帝武武邪邪圣皇八音偶邪尊来圣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礼乐 流行歌曲歌词 人制 标点本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 《宋书》 傅玄 八音
下载PDF
对礼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詹子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29-36,共8页
礼学产生,缘起于礼的传统和礼治实践。“周公制礼”的残篇断简,当为后来礼书的蓝本。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期,“礼崩乐坏”,士子忧时而力图拯救之,倡礼言礼议礼,编定礼书,为礼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孔子编定礼书,标志着礼学的产生... 礼学产生,缘起于礼的传统和礼治实践。“周公制礼”的残篇断简,当为后来礼书的蓝本。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期,“礼崩乐坏”,士子忧时而力图拯救之,倡礼言礼议礼,编定礼书,为礼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孔子编定礼书,标志着礼学的产生。被称为“三礼”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书之形成,为以后礼学的开展奠定了基本范畴。礼书在传授中形成了经今古文两大系统。郑玄注《三礼》,使礼学走上今古文经融合的道路,《三礼注》成为礼学奠基之作。礼学在发展过程中,随政治制度的更易以及统治者思想意识的变化而沉浮。其中,学官的设置和科举制的推行对礼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清代考据之风大兴,礼学得机重振,出现了一大批带有总结性的鸿篇巨作,虽有思想方法上的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将礼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礼学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以及自身义蕴和社会功能的变化,从封建宗法制到民主意识或制度,从治民到教民,从仁义的形式到害人的桎梏,传统礼学走到了尽头。一部礼学史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关涉着众多历史现象和事实,对礼学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三礼 传授系统 清代礼学
下载PDF
唐代礼制论略 被引量:4
8
作者 任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23,共8页
唐代礼制上承周、汉,下启宋、明,是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演变的产物。以礼制与法律的合流为契机,唐代礼制支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官僚政治体系的完善,维护了宗法关系的调整与社会观念的更新,促进... 唐代礼制上承周、汉,下启宋、明,是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演变的产物。以礼制与法律的合流为契机,唐代礼制支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官僚政治体系的完善,维护了宗法关系的调整与社会观念的更新,促进了大、小传统的渗透、区域文化的沟通与民族关系的融合。不仅在制度规定上具有系统、完整、丰富的特点,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礼治格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礼制的作用,就不会有大唐盛世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礼制 政治 社会 文化
下载PDF
儒家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命题及其思维方式——以《五经正义》为典型个案
9
作者 张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五经正义》 儒家经典 施政方略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洪汝奎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編刊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趙永磊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200,共20页
洪汝奎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之刊行及其得失問題,學者討論者鮮見。從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之編刊過程言之,《大唐開元禮》在付梓前,洪汝奎廣泛搜羅所見衆抄本,並延請朱紹頤,委以校勘之役,洪汝奎搜羅衆抄本,具體屬何人所藏,今多... 洪汝奎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之刊行及其得失問題,學者討論者鮮見。從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之編刊過程言之,《大唐開元禮》在付梓前,洪汝奎廣泛搜羅所見衆抄本,並延請朱紹頤,委以校勘之役,洪汝奎搜羅衆抄本,具體屬何人所藏,今多可推知,原書則不知所歸,而朱紹頤等原校本今藏南京圖書館。據此校本,可知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在光緒五年朱紹頤匯校衆抄本之後,又經王幼齋、曉亭等覆校,歷經此兩次校勘,由此形成公善堂刊本《大唐開元禮》之文本依據。但朱紹頤所據諸本並非最佳抄本,且無論朱紹頤匯校衆本,抑或王幼齋、曉亭等人覆校,在具體文字擇定上,均不乏失校、誤校之例,故公善堂刊本作爲校勘性文本,其具體文字並非盡然可從。《大唐開元禮》雖無宋刊本傳世,而從目前國内圖書館所藏相關抄本言之,匯整精抄本而詳校之,進而形成校勘性善本,仍具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开元礼》 洪汝奎 朱绍颐 编刊过程 中古礼书
下载PDF
中华传统礼仪观探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红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5-67,74,共4页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学说中"仁""礼"的思想影响深远,建立在"仁""礼"思想基础上的传统礼仪文化重在内心、在敬、在孝、在言行一致,从源头探寻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学说中"仁""礼"的思想影响深远,建立在"仁""礼"思想基础上的传统礼仪文化重在内心、在敬、在孝、在言行一致,从源头探寻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可以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传统礼仪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兼融南北:《大唐开元礼》的册后之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丽娱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6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在研究《大唐开元礼》的过程中,分辨礼制的来源和渊源常常是必须面对的首要难题。与此有关,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关于'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 在研究《大唐开元礼》的过程中,分辨礼制的来源和渊源常常是必须面对的首要难题。与此有关,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关于'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的判断最具有启发性。而他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礼仪篇中又指出《开元礼》折中《贞观》、《显庆》二礼,从而间接袭用隋礼和隋唐制度赖以成立的(北)魏(北)齐、梁陈和西魏北周三源的关系。《开元礼》的创作既当结束旧局面之际,因此对于每项具体的礼制,便有着弄清其近端来源和远程渊源的两大任务。这一点,对于皇后礼而言亦不例外。不久前,笔者撰写《朝贺皇后:〈大唐开元礼〉中的则天旧仪》一文,重点讨论《开元礼》中大臣命妇朝贺皇后的仪注,涉及纳后的婚礼问题。本文即是在前文基础上,对于《开元礼》中的皇后婚礼展开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礼 亲迎 武则天 王彪 群臣 外命妇 婚姻观念 纳采 见舅姑 《开元礼》
下载PDF
汉唐经学视域下的《仪礼》经义诠释与文本生成——以“宿戒”厘定为例
13
作者 郭超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汉末以来,《仪礼》诠释与建构进入全新模式,礼学开始跳脱《春秋》学统摄,寻求自我体系建设的突破,最终实现了内容与功能的分化:一方面是仪典构建原则重新厘定,另一方面是治世经义理据重新建构。这种诠释手法建立在仪节诠释的基础上,包... 汉末以来,《仪礼》诠释与建构进入全新模式,礼学开始跳脱《春秋》学统摄,寻求自我体系建设的突破,最终实现了内容与功能的分化:一方面是仪典构建原则重新厘定,另一方面是治世经义理据重新建构。这种诠释手法建立在仪节诠释的基础上,包含了文、事、义的重新整合,意在建构一套全新的社会性仪礼规范。郑玄对《仪礼》所记延请仪节的界定,是其校订经文、厘定礼义的典型案例,郑玄此举为社会生活建构起了通贯今古的实践法则。这种对规范法则的精细化处理在汉唐经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意义。郑玄《仪礼注》所做的这些工作,是汉末经学开始走向社会仪制整体建设的重要体现,此尤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郑玄 宿戒 经义 经学史
下载PDF
三种进食方式产生发展的背景研究——以手抓、刀叉、筷子为例
14
作者 侯玉婷 《运城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9,共4页
进食方式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历史上手抓、刀叉和筷子三种人类主要进食方式的产生、发展都是各因素共生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烹饪方式的改变,其次是社会大背景下与食具制作材料、制作工艺有关的工业发展水平,再次是... 进食方式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历史上手抓、刀叉和筷子三种人类主要进食方式的产生、发展都是各因素共生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烹饪方式的改变,其次是社会大背景下与食具制作材料、制作工艺有关的工业发展水平,再次是当时文化思想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烹饪方式与进食方式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食方式 饮食文化 变革背景
下载PDF
東向西向的困惑:從祭祀的站位看禮秩的尊卑——《大唐開元禮》劄記之四
15
作者 吴麗娱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20年第1期-,共13页
校勘《大唐開元禮》吉禮郊祀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除了涉及制度,還有一些是技術性、常規性的,也有些對古人而言甚至是常識。如果回到唐朝當時的場景中,或許不一定難於解決,但對於不熟悉禮制的今人而言,往往不得要領或爲之所困。其中... 校勘《大唐開元禮》吉禮郊祀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除了涉及制度,還有一些是技術性、常規性的,也有些對古人而言甚至是常識。如果回到唐朝當時的場景中,或許不一定難於解決,但對於不熟悉禮制的今人而言,往往不得要領或爲之所困。其中祭祀者的站位方向就是較集中的問題之一。祭祀中皇帝以及在"有司攝事"時替他行主祭的太尉,承擔次一級神位奠獻的分獻官以及亞獻和終獻的祀官公卿,還有承擔傳遞和服務之職的執事官等,都有站位問題。儘管吉禮的每一卷内容用語多有重複,但並不代表可以完全照抄,不加分辨。不同版本或同版本的各卷所表述或規定之方位不同,其中固必有正、誤之别;也有多個版本雖然所述方位一致,但是仔細分辨之下,可以知道竟然完全錯誤。那麽,如何發現問題並判斷其中的正誤?瞭解這一點對讀書和校勘無疑都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卑 大唐 祭祀 校勘 方位
下载PDF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补考——以《肩水金关汉简》(四)所见简牍为依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英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9,共6页
汉初至汉文帝七年,诸侯王十月朔上计,其后改为正月朔;大朝贺期间,叔孙通制度的文武朝位分类法改为“京师”、“诸夏”先内后外的分类方法;郡国上计吏员因需参加朝贺、上计仪式,故需要学习朝贺礼仪,汉朝礼仪适用范围并非仅限宫廷。
关键词 朝仪 上计 汉文帝 汉朝
下载PDF
從郊禮“奠玉帛”的文字看《開元禮》的製作——《大唐開元禮》札記之二
17
作者 吴麗娱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8年第1期44-60,共17页
《開元禮》制作之初,宰相張説與朝臣議定《開元禮》須'折衷'《貞觀》《顯慶》二禮[1],在這一原則下,將二禮觀點、立場加以調和,並將其内容加以統一和吸收是《開元禮》的努力目標。開元二十年(732)制作完成的《開元禮·序例... 《開元禮》制作之初,宰相張説與朝臣議定《開元禮》須'折衷'《貞觀》《顯慶》二禮[1],在這一原則下,將二禮觀點、立場加以調和,並將其内容加以統一和吸收是《開元禮》的努力目標。開元二十年(732)制作完成的《開元禮·序例》在關於'神位'的解釋中也説到《開元禮》要像《禮記》所説'有其舉之,莫可廢也'[2],但《開元禮》對前二禮的修改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令 四圭有邸 大裘而冕 《開元禮》
下载PDF
《太常因革礼》与北宋中期的礼书编纂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美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4,共6页
《太常因革礼》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礼仪典籍,它的编纂成书是当时礼司编纂礼文故事以备检讨这一特点趋势的直接反映,同时其书的编纂又推动了宋代朝廷礼书编纂的进一步发展。《太常因革礼》开创了"因革礼"的礼书编纂体例,不仅... 《太常因革礼》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礼仪典籍,它的编纂成书是当时礼司编纂礼文故事以备检讨这一特点趋势的直接反映,同时其书的编纂又推动了宋代朝廷礼书编纂的进一步发展。《太常因革礼》开创了"因革礼"的礼书编纂体例,不仅影响到了北宋中期的礼书修纂,更被北宋后期乃至南宋时期所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革礼 礼司礼官 礼书编纂 礼文汇编
原文传递
礼乐文化——制度与思想的双重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8,共5页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宗教信仰、习俗制度、人性教养等丰富的含义,是传统文化混沌整体性的特殊表现;政制出于习俗,使先儒对政治怀有较多理性色彩,淡化了当时以天命解释社会制度起源的宗教观念;作为政治制度的礼...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宗教信仰、习俗制度、人性教养等丰富的含义,是传统文化混沌整体性的特殊表现;政制出于习俗,使先儒对政治怀有较多理性色彩,淡化了当时以天命解释社会制度起源的宗教观念;作为政治制度的礼的功能逐渐淡化,但作为习俗教养的礼持续在传统社会发挥功能,甚至影响到今天;礼的教养方式对我们培养身心统一,防止人格异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 礼制 礼学 五礼 传播 教化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年 《寻根》 1997年第4期29-31,共3页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钟年许多社会在其成员达到成熟年龄时要举行相关的仪式,这就是成年礼或叫成人礼。在中国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叫冠礼,女子的叫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冠...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钟年许多社会在其成员达到成熟年龄时要举行相关的仪式,这就是成年礼或叫成人礼。在中国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叫冠礼,女子的叫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男子在2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礼 华民族 纳西族 冠礼 《礼记·乐记》 笄礼 男子 郑玄注 《仪礼·丧服》 朝鲜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