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及形成机制——基于寻亲成功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静 李正 +2 位作者 王涛 师岱 余丽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5,89,共13页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序演变上,1978—2020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呈现“中段高发、两端低发”的倒V形态势,于1989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2)在网络拓扑上,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总体规模先增后降,网络结构日趋疏松、联系强度与通达性降低,网络核心由豫、闽等中东部地区向川、黔等西南地区转移,买方、卖方市场分化显著。(3)在空间演化上,犯罪活动集中于胡焕庸线东南部,拐卖男童南方高于北方;犯罪活动空间分布格局重心转移显著,拐出高值区趋向于西南地区,拐入高值区多为中东部地区;贩运路径由“数地高发”转向“全国频发”后逐渐萎缩,跨省与省内贩运现象并存;犯罪网络形成了4个以滇-粤-桂-冀贩运社团为主导的犯罪社团,内部联系紧密,呈现地理邻近性与跳跃性并存的区位特征。(4)在形成机制上,网络节点、网络联系、网络社团3个层面对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的影响逐级递进,且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波动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卖儿童犯罪 社会网络分析 时空演变 形成机制 中国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收缩城市的识别与格局研究
2
作者 陈强 陈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9,共10页
从综合视角,构建集人口、经济、社会保障和投资消费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县级行政单元进行收缩城市的识别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福建省人口单一指标收缩的城市数量较多,形成了闽中、闽西2个人口收缩带;(2... 从综合视角,构建集人口、经济、社会保障和投资消费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县级行政单元进行收缩城市的识别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福建省人口单一指标收缩的城市数量较多,形成了闽中、闽西2个人口收缩带;(2)福建省综合指标收缩的城市已不少,呈现出阶段性和内聚性特征,2000—2010年有92.7%的县市区表现为综合收缩,2010—2020年略有下降,有72.7%的县市区表现为综合收缩;(3)研究期间福建省收缩城市数量呈递减趋势,出现了增长型、收缩型、明显收缩型和严重收缩型4种收缩类型,尚未出现衰败型;(4)福建省收缩城市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收缩格局类似,重点分布在福建省中西部地区,东部只有平潭县和安溪县出现过收缩情况。基于综合收缩结果发现,人口流失成为造成福建省县级行政单元城市收缩的核心因素,地方财政、产业结构、消费活力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收缩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识别指标体系 收缩类型 时空格局 福建省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留城意愿的差异——基于地方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叶小梅 王宇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5,共8页
在城乡户籍制度不断改革与“城—城”流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对新时期户籍政策下流动人口户籍身份差异对留城意愿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基于地方效用理论,通过统计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利用珠三角城市群六市调查数据,可对流动人口中... 在城乡户籍制度不断改革与“城—城”流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对新时期户籍政策下流动人口户籍身份差异对留城意愿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基于地方效用理论,通过统计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利用珠三角城市群六市调查数据,可对流动人口中的城乡差异现象及对留城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城—城”流动人口经济与技能条件较好、家庭社会融入程度较强,满足积分落户条件的占比也更高;“乡—城”流动人口拥有耕地、宅基地的比例较高;性别、年龄特征则差别不大。二是模型1、模型2表明,经济技能、家庭社会、满足积分落户条件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留城意愿产生正面效用,拥有耕地、宅基地则产生负面效用,因此,“城—城”流动人口在迁入地城市定居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地方效用,也更倾向于留城。三是模型3、模型4表明,经济与社会属性分别对“乡—城”流动人口和“城—城”流动人口留城意愿总体上仍产生显著影响,作用效用方向与模型1相似,但职业、收入对“城—城”流动人口地方效用及留城意愿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城”流动人口 “乡—城”流动人口 地方效用 留城意愿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日常人口流动网络及其结构特征
4
作者 杨卡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86-99,161,162,共16页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强度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性对第二层级城市对外联系的影响较大;汽车方式的对外人口流动网络受距离律影响显著,与周边城市联系热度较高;飞机、火车等对外联系方式则更符合经济律特征,区域内城市通过飞机和火车方式与全国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联系紧密;区内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大凝聚子群以及东部、南部的3个小凝聚子群,群内联系紧密;区域人口迁移网络以北京—廊坊—天津为核心,以“京津石三角形”区域为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人口流动 区域人口格局
下载PDF
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非线性影响——基于流入地与户籍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祁琪 马瑞光 +1 位作者 殷江滨 王紫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流动人口回流意愿为响应变量,以流入地和户籍地的地方环境、个人及家庭因素为解释变量,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重点探究不同地区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流动人口回流意愿为响应变量,以流入地和户籍地的地方环境、个人及家庭因素为解释变量,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重点探究不同地区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研究发现:①户籍地和流入地的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总体贡献率达44.1%,是影响回流意愿的重要因素,且两地贡献率大致相当。②地方环境因素与回流意愿间的非线性与线性关系并存。其中,医疗卫生资源、基础教育资源、空气污染状况等因素对回流意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而经济增长、气温条件则以线性影响为主。研究揭示了中国国内城-乡人口回流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有助于深化新时期人口迁移研究,并为地方人口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回流 地方环境 非线性效应 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聚落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解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艳成 温佩璋 刘劲松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6-1205,共10页
利用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探讨人口密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当前人口分布研究的前沿,但人口统计数据在空间分解过程中非正规约束下的最优输运问题尚未妥善解决。本文基于面积加权法,以矢量格式的村人口数据集为起点,以矢量格... 利用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探讨人口密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当前人口分布研究的前沿,但人口统计数据在空间分解过程中非正规约束下的最优输运问题尚未妥善解决。本文基于面积加权法,以矢量格式的村人口数据集为起点,以矢量格式的聚落和公顷网格数据集为约束,设计了一套顾及聚落分布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解算法。通过将村常住人口数据依次分解至聚落和公顷网格之中,获得了栅格人口密度数据集(SJZ_RK)。分析表明,SJZ_RK数据集的人口总数为1039.60万人,仅产生0.04%的误差,说明本文提出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解算法具有较高准确度。经测算,SJZ_RK数据集的人口分布基尼系数(0.8909)>GHS_POP(0.8548)>SJZ_CUN_RK(0.5898)>GPWv4(0.5897),说明考虑聚落分布状况的SJZ_RK数据集很好地刻画了人口分布的空间集聚和异质性特征,为构建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等监督类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样本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口密度标签数据。在刻画非聚落区、城市聚落区、值域范围方面,SJZ_RK数据集更接近实际情况,其在前两方面优于GHS_POP数据集,其在这3个方面均显著优于SJZ_CUN_RK和GPWv4两个数据集。本文算法破解了2个难题:①优化了获取高精度栅格人口密度数据集的计算程序,实现了相对准确的人口分布离散化表达;②统一了人口密度标签数据和影响因子数据的粒度,从而为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训练样本摆脱MAUP的困扰,为克服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的区群谬误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面积加权 分解算法 聚落
原文传递
四川省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省内迁移空间格局、影响机制及迁移模式
7
作者 唐晨珂 刘颖 +3 位作者 李晓梅 李莉 彭立 张少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近年来,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迁移决策及其差异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内部已经分化出高学历流动人口与低学历流动人口两大群体,高学历流动人口数量的上升促进了流动人口省内迁移趋势的增强.四川省是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大省,近年来省内迁移人口... 近年来,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迁移决策及其差异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内部已经分化出高学历流动人口与低学历流动人口两大群体,高学历流动人口数量的上升促进了流动人口省内迁移趋势的增强.四川省是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大省,近年来省内迁移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其人口迁移具有典型性.因此,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迁移流、变异系数和logistic回归对四川省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省内迁移空间格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四川省不同学历人口的省内迁移模式.结果表明:1)成都市对省内高学历流动人口与低学历流动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并且对高学历人群的集聚效应更强,其影响的辐射范围更广;除成都以外的其他地级市仅对低学历流动人口产生弱集聚效应,高学历流动人口对其没有明显偏好.2)低学历流动人口更倾向于跨省迁移,而高学历流动人口更倾向于省内迁移,并且大学专科学历人群与省内跨市迁移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3)高学历人群与低学历人群的迁入意愿均会受到个体因素与区域因素的影响,低学历人群受个人发展因素的影响较大,区域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而高学历人群受心理融入因素与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整体而言,高学历人群对城市发展的关注程度高于对个人发展的关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差异 教育异质性 省内迁移 迁移模式 四川省
下载PDF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研究--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
8
作者 王丙莹 陈静 黄晓峰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1期292-299,共8页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测度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两者在2009—2021年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时间上,2009—2021年呈现“增长-平稳-下降”的波动变...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测度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两者在2009—2021年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时间上,2009—2021年呈现“增长-平稳-下降”的波动变化特征;空间上,各市差异明显,厦门市、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闽北地区特别是南平市,土地利用效率则相对较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分析显示,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均值稳步升级,并在2015—2020年城市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耦合协调分析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城市间差异较大,整体介于0.1~0.995,绝大多数城市协调状态趋于提升,至2020年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跨过勉强协调水平,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土地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度 福建省
下载PDF
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
9
作者 李宇珅 刘晔 +1 位作者 黄柏石 孙志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基于2020年肇庆市乡镇街道地理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揭示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群体差异和空间格局,采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要素,并探讨了多维人居环境要素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可能存... 基于2020年肇庆市乡镇街道地理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揭示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群体差异和空间格局,采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要素,并探讨了多维人居环境要素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可能存在的混杂影响。结果表明:1)肇庆市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优于乡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70岁后呈现女性健康优势被男性反转的特征。2)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在城区、城关镇、建制镇组成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存在等级分异格局。3)PM_(2.5)和地区健康老人比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年均绿量对健康老人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在乡村地区年均绿量可以缓解PM_(2.5)和健康老人比例的负相关关系,污染企业数量和区域贫困剥夺指标则会加剧PM_(2.5)对乡村健康老人比例的负向影响;优质的住房条件有助于提高健康老年人比例,医疗床位数、无主要收入来源、贫困剥夺、高龄对健康老人比例呈负向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健康水平 人居环境 人口普查 TOBIT回归模型
下载PDF
候鸟人口的迁移特征、动因与效应研究进展及人文地理学视角的研究展望
10
作者 陈曦 吴英巨 朱建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5-1576,共12页
候鸟人口本质为季节性迁移的流动人口,其迁移特征、动因与效应是人口迁移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总结了候鸟人口识别路径、迁移规模与特征、迁移动因、社会效应与社会融入等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候鸟人口以... 候鸟人口本质为季节性迁移的流动人口,其迁移特征、动因与效应是人口迁移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总结了候鸟人口识别路径、迁移规模与特征、迁移动因、社会效应与社会融入等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候鸟人口以中老年为主,在寻求提高幸福感的前提下向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进行远距离、长周期与大规模的往复迁移;在迁移动因方面,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经济动因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候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迁移社会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仍具有一定争论,候鸟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多重效应,一方面多数学者肯定了候鸟人口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互动水平具有积极效应,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候鸟人口的往复流动造成了当地旺季公共服务资源紧缺、淡季部分商业土地浪费。此外,候鸟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逐步受到学者重视,普遍认为候鸟人口社会融入度较低。基于此,继续深入整合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并拓宽候鸟人口的识别和数据采集方法,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分析“候鸟时代”的人口迁移特征,加大对“候鸟人才”“逆向候鸟”“太阳鸟”“跨境候鸟”等新领域的研究,为第二居住地规划与社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鸟人口 季节性迁移 异地养老 旅游移民 社会融入
原文传递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
11
作者 谭万丽 赵媛 鄢继尧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托育服务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对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配置托育服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研究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成都市托育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并重点分析20... 托育服务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对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配置托育服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研究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成都市托育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并重点分析20 min单一有效服务阈值和按托育机构规模划分的3级有效服务阈值.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托育机构总体呈现中心城区集中、郊区新城分散的特征.(2)不同性质托育机构空间布局存在较大差异,中心城区非普惠性托育机构比例较高,郊区新城不同性质托育机构较均衡.(3)成都市中西部托育机构可达性优于东部,按规模划分3级有效服务阈值评价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可达性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机构 空间分布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成都市
下载PDF
生命历程事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思函 郑茹敏 +1 位作者 梅林 蔡安宁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流动人口生命历程事件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实践,其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关乎流动人口切身利益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利用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测算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在流入地有居留意愿的... 流动人口生命历程事件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实践,其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关乎流动人口切身利益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利用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测算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在流入地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占85.10%,其中78.39%的人口有长期居留意愿,各城市差异较大。②毕业使流动人口倾向在流入地短期居留,在流入地生育子女和子女升学会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留和长期居留意愿,身体状况变差会使得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提升但对长期居留意愿无显著影响,结婚、失去工作和退休事件通过家庭和个体作用力提升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③流动人口的人口、家庭、流动和城市特征对居留意愿和长期居留意愿的作用力具有差异性。最后,从安居、生育、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流动人口高质量城镇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事件 居留意愿 长期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贵州高原人口高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陈璇 李旭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现。基于第五、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贵州高原人口高龄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高...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现。基于第五、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贵州高原人口高龄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高龄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龄化类型以高龄型Ⅲ期为主,呈“凹”字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变化量和变化率均不同程度增加,黔东南的增量和增长率明显大于其他县区。(2)标准差椭圆先向黔北再向黔东南方向偏移,椭圆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高龄化空间集聚程度先下降后上升。(3)高龄化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形成以东南部高-高集聚区和北部低-低集聚区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4)人口高龄化空间格局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社会经济保障的基础上,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生存环境、文化以及人口不同程度的自然和机械变动,使得贵州高原人口高龄化空间格局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龄化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贵州高原
下载PDF
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耦合协调研究
14
作者 郭兴 李旭东 田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贵州高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12—2021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两者间的关联性... 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贵州高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12—2021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两者间的关联性,并对影响两者耦合协调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2—2019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呈现出上升趋势,2019—2021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出现小幅度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状自内向外逐渐递减的态势。(2)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以及毕节市,空间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态势。(3)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仅贵阳市处于优质协调状态,大部分市州处于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态势。(4)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演变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等9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人口分布 耦合协调 贵州高原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能否促进地区人口增长?——基于长三角人口普查与B2B电商企业数据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陈曦睿 毛茗 +1 位作者 罗震东 方鹏飞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98-109,共12页
本文基于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B2B电商企业数据,研究长三角区县(市)尺度的人口变化特征和电商发展水平,并对电商企业数量与人口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电子商务发展与地区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商发展能够影响地区人口流动趋... 本文基于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B2B电商企业数据,研究长三角区县(市)尺度的人口变化特征和电商发展水平,并对电商企业数量与人口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电子商务发展与地区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商发展能够影响地区人口流动趋势,有效促进地区人口增长,但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电商发展的人口拉动效果最为明显的空间单元,通常为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但尚不发达的地区,在江浙两省是县(市),而在安徽省是市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口增长 人口流动 相关性 长三角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基于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16
作者 刘玉萍 王瑞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12个主要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并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比较、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00—2020年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12个主要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并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比较、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00—2020年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的人口老龄化整体呈现出加速深化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在加深速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群所辖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离散程度有明显扩大的趋势,考察期内不同城市群所辖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其演进区别明显,城市的相对老龄化水平在保持较强惯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性;(3)2010年,城市群人口老龄化主要受老年人口惯性的影响,而2020年,除老年人口惯性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也是引致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结果总体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不同城市群的人口老龄化展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因此各城市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人口老龄化政策,以更有效地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老龄化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人口普查
下载PDF
南京市托育服务供需耦合协调研究
17
作者 谭万丽 赵媛 鄢继尧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31-538,共8页
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体系对于提升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市101个街道/镇和396家托育机构相关数据,构建南京市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分析南京市... 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体系对于提升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市101个街道/镇和396家托育机构相关数据,构建南京市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分析南京市托育服务供给、需求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南京市各街道托育服务供给水平总体较低,空间分异显著;(2)中心城区的托育服务需求普遍较高,主城区的托育服务需求差异较大,郊区的托育服务需求普遍较低;(3)南京市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耦合整体处于中低耦合协调水平。最后基于耦合协调类型,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托育服务供需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服务 熵值法 耦合分析 供需协调 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县域尺度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18
作者 李良鑫 李文颜 +1 位作者 李慧 魏兴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为探究县域尺度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省18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利用OLS模型和GWR模型分析四川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为探究县域尺度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省18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利用OLS模型和GWR模型分析四川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大部分区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处于初中水平,区域差距显著,两极分化明显;成都平原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对较高,周边低山丘陵区相对均衡,高山、高原和边远地区相对较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中间热,西部冷,呈现出数字“10”字形分布格局,热点区以成都市为核心呈类圆状分布,冷点区多见于西部,随着时间推移冷热点区域变化不明显;GDP、第一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单位面积学校所服务范围、小学生师比5个变量估计系数的空间分异明显,且各因素间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未来四川省在保障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时,要明确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冷点区与热点区的差距,补齐落后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是实现教育脱贫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受教育年限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分布 时空分异 四川省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19
作者 焦雅楠 卢冠宇 杜鹏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老龄化系数等指标、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显著,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且老... 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老龄化系数等指标、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显著,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且老龄化程度呈全面升级态势,县级市和县的老龄化内部差异小于市辖区。②整体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梯度差异,老龄化变动趋势差异显著。③老龄化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自鲁东地区向西迁移,冷点区由西部向东部和南部迁移。④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异是自然环境、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年龄结构惯性是其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山东半岛城市群
下载PDF
农村回流就业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9省区的调查数据
20
作者 张圆刚 张宏梅 +2 位作者 郝亚梦 田文娟 王亚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8-1195,共8页
基于2020年“中国民生调查”9省(区)入户问卷数据,以Stata17.0为计量工具,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回乡后从业类型、村居环境满意度以及政府服务满意度的角度探究回流农民现状生活满意度。结论发现:①相比从事第一产业,回流后从事第... 基于2020年“中国民生调查”9省(区)入户问卷数据,以Stata17.0为计量工具,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回乡后从业类型、村居环境满意度以及政府服务满意度的角度探究回流农民现状生活满意度。结论发现:①相比从事第一产业,回流后从事第二产业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对现状生活的满意度。②村政府服务满意度和村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作为两大支柱能够对农村回流人口的现状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村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更大。③年龄越大、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回流者对现状生活满意度越高。④不同因素对农村回流人口现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西部地区从业类型为第二产业的农村回流人口对现状生活满意度更高,村居环境满意度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政府服务仅对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为乡村人才回流政策制定、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提升乡村居民满意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回流人口 生活满意度 从业类型 村居环境 政府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