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5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A深孔加工镗杆的横向随机振动
1
作者 赵武 张全斌 +1 位作者 李亚敏 荆双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7,共12页
采用随机方法分析了蕴含轴向流动流体的BTA(boring and trepanning association)深孔镗杆在随机力下的横向随机动力行为。建模时考察了流固耦合镗杆承受的弯曲、拉伸和扭转变形;经Galerkin Method离散化处理,分析了BTA镗杆在有、无随机... 采用随机方法分析了蕴含轴向流动流体的BTA(boring and trepanning association)深孔镗杆在随机力下的横向随机动力行为。建模时考察了流固耦合镗杆承受的弯曲、拉伸和扭转变形;经Galerkin Method离散化处理,分析了BTA镗杆在有、无随机激励两种情况的特征值和特征频率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利用响应方差最大值和谱密度解析了BTA镗杆横向振动的临界转速与临界失稳频率;明确了镗杆随转速、刚度、初始轴向总力和剪切模量等参数变化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机制:镗杆转速变化对系统稳定性不再具有单调性,随BTA镗杆转速持续增加,系统可历经两次转速的临界失稳,相继出现二次失稳和二次稳定;增加系统等效刚度和等效剪切模量会促进工作过程的稳定,改变轴向力对工作过程稳定的影响不明显;并以随机振动物理试验信号的功率谱分析,验证了理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BTA深孔工艺系统运动状态的复杂性,这种研究模式为进一步分析在复杂状态下的运动演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研究结论为更好地理解BTA深孔镗杆工作时的随机动力行为提供了依据,也为BTA深孔工艺过程的振动控制和参数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深孔镗杆 横向振动 随机振动特性 特征值 响应方差 谱密度
下载PDF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大跨度桥梁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闭合解
2
作者 赵岩 张亚辉 林家浩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8,共7页
针对大跨度结构考虑地面空间运动的非一致地震响应分析问题,结合虚拟激励法,应用傅里叶分析建立了结构非平稳随机振动响应演变功率谱分析的频域方法。建立的方法完全基于频域执行,给出了响应演变功率谱的闭合解表达式。由于实现了确定... 针对大跨度结构考虑地面空间运动的非一致地震响应分析问题,结合虚拟激励法,应用傅里叶分析建立了结构非平稳随机振动响应演变功率谱分析的频域方法。建立的方法完全基于频域执行,给出了响应演变功率谱的闭合解表达式。由于实现了确定性调制过程与随机过程的有效分离,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行计算不需要较高的采样分析频率就可以获得较好精度的数值结果。数值算例研究了某斜拉桥的考虑地面运动空间效应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与通常时频分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频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输入 非平稳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闭合解
下载PDF
正弦扫描振动模拟瞬态振动环境等效性研究
3
作者 王帅 马泽鹏 +2 位作者 周畅 张明明 荣克林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使用正弦扫描振动模拟低频瞬态振动环境是航天工业的一种传统试验方法,其对产品的环境考核可能同时存在欠试验和过试验。首先对两者等效性进行分析,进而采用冲击响应谱、最大响应谱等相关理论,对等效正弦扫描振动试验条件制定中的扫描... 使用正弦扫描振动模拟低频瞬态振动环境是航天工业的一种传统试验方法,其对产品的环境考核可能同时存在欠试验和过试验。首先对两者等效性进行分析,进而采用冲击响应谱、最大响应谱等相关理论,对等效正弦扫描振动试验条件制定中的扫描速率、阻尼系数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参数选择建议。最终提出了制定正弦扫描振动环境试验条件的步骤,为采用正弦扫描试验进行低频瞬态环境适应性考核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振动 正弦扫描试验 冲击响应谱 最大响应谱 条件制定
下载PDF
桥梁预拱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及桥面线形调整
4
作者 郑元勋 孔孟 +2 位作者 王博立 王长柱 陈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成桥预拱度对连续刚构桥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多座主跨跨径为110~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桥面时域模型,并与按余弦曲线设置的成桥线形叠加模拟成桥后的桥面不平度;其次,采用MATLAB/Simlink搭建车辆... 为研究成桥预拱度对连续刚构桥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多座主跨跨径为110~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桥面时域模型,并与按余弦曲线设置的成桥线形叠加模拟成桥后的桥面不平度;其次,采用MATLAB/Simlink搭建车辆-桥面系统模型,以加速度均方根值(RMS)作为桥梁边跨、中跨桥面的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以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作为边跨峰值处短时内的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最后,分析采取经验法按照余弦曲线设置成桥预拱度的桥梁其跨径和设计时速对边、中跨RMS值的影响,以及成桥预拱度取值对边跨3L/8处MTV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边跨、中跨处RMS值均小于0.315 m/s^(2),说明采取经验法按照余弦曲线设置成桥预拱度并不影响中跨处的行车舒适性;在边跨3L/8处MTVV值在短时内存在大于0.345 m/s^(2)的情况,说明在边跨峰值处短时内会产生一定不舒适感。提出了一种基于桥面铺装层施工优化边跨3L/8处和边墩墩顶桥面线形的方法,改善了边跨的行车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行车舒适性 仿真分析 桥梁预拱度 余弦曲线分配法 桥面线形 白噪声
下载PDF
不平整跑道激励下飞机起落架随机响应及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张莹 金峥嵘 +2 位作者 贾万涛 刘小川 许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7-504,共8页
采用非线性二自由度系统构建了飞机起落架模型,通过时域噪声刻画了不平整跑道对飞机起落架系统的随机激励,并引入路面不平度系数描述了跑道的不平整程度;基于飞机起落架模型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统计量,开展了不平整跑道对飞机起落架... 采用非线性二自由度系统构建了飞机起落架模型,通过时域噪声刻画了不平整跑道对飞机起落架系统的随机激励,并引入路面不平度系数描述了跑道的不平整程度;基于飞机起落架模型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统计量,开展了不平整跑道对飞机起落架系统影响规律的研究。应用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以及人体振动舒适性理论,通过建立安全域和舒适域与系统响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起落架模型在不同路面不平度系数下的可靠性,并对乘客舒适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路面不平度系数越大,系统状态变量的波动越剧烈,系统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与路面不平度系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在路面不平度系数较小的情况下,系统平均首次穿越时间以及舒适性受随机扰动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起落架 随机响应 可靠性 跑道不平整
下载PDF
多轴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试验控制方法
6
作者 郑荣慧 李晋鹏 +1 位作者 魏小辉 陈怀海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27,共6页
多轴向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控制试验能够对指定响应信号的时、频域特征进行同时控制。提出了一种快速生成具有指定功率谱密度、斜度和峭度的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信号的方法。通过频率采样方法将目标功率谱密度设计成滤波器,利用非线性变... 多轴向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控制试验能够对指定响应信号的时、频域特征进行同时控制。提出了一种快速生成具有指定功率谱密度、斜度和峭度的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信号的方法。通过频率采样方法将目标功率谱密度设计成滤波器,利用非线性变换方法获取非高斯随机信号,再将此信号经过设计的滤波器以获得满足要求的非高斯随机信号。该方法简单、快速并克服了传统非线性变换方法的缺点。进一步将此方法应用于三轴向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试验中,给出了三轴向非高斯随机振动控制的闭环均衡步骤,此方法能够同时对信号的功率谱自谱、相干系数、相位差以及斜度和峭度进行解耦控制。进行了三轴向平稳非高斯随机振动控制试验,三个方向上加速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斜度和峭度控制效果均令人满意,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平稳非高斯 多轴振动 斜度 峭度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物流非高斯振动下的产品损伤分析
7
作者 谢嘉琳 王志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6,共12页
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信号造成了物流随机振动的非高斯特性。为研究冲击成分对产品损伤的影响,对8条中型卡车和重型卡车实测道路信号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振动信号分为20%的高强度非高斯信号、60%的中等强度高斯信号和20%的低强度高斯信... 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信号造成了物流随机振动的非高斯特性。为研究冲击成分对产品损伤的影响,对8条中型卡车和重型卡车实测道路信号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振动信号分为20%的高强度非高斯信号、60%的中等强度高斯信号和20%的低强度高斯信号。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时域振动分析,计算各信号段的损伤占比。结果表明:振动过程中,非高斯信号蕴含了高强度的冲击信号,造成了绝大部分的损伤。中型卡车振动数据冲击幅值大、占比少,相对而言,重型卡车冲击幅值低、占比多。中型卡车高5%的冲击信号造成了90%以上的损伤;重型卡车20%的非高斯信号中除10%的冲击成分外还包含10%的较高幅值振动,其20%的非高斯信号造成的损伤约为80%或更高。在整个运输振动过程中,含量较少的冲击信号主导了损伤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公路运输 非高斯 疲劳损伤 冲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模态综合法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不确定模型更新
8
作者 张勇 赵岩 欧阳华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由于螺栓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观特征,数值模型中无法避免的会引入不确定性。针对螺栓设计中参数不确定性量化问题,一种基于高精度模态综合法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随机模型更新方法被提出。首先考虑高阶剩余模态的影响,推导了适用于螺栓组... 由于螺栓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观特征,数值模型中无法避免的会引入不确定性。针对螺栓设计中参数不确定性量化问题,一种基于高精度模态综合法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随机模型更新方法被提出。首先考虑高阶剩余模态的影响,推导了适用于螺栓组合结构弹性交界面的高精度模态综合法;之后,在贝叶斯推理框架下,通过组合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概率分布,建立螺栓连接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并借助DRAM(delayed rejection adaptive metropolis)抽样方法量化参数的不确定性。数值算例表明,针对各子结构之间自振频率差别较大的结构,与模态综合法相比,本研究方法在较少子结构模态参与的情形下,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模型更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随机模型更新 贝叶斯方法 模态综合法
原文传递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enhancement detection
9
作者 高蕊 焦尚彬 薛琼婕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rmediate potential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cannot be adjusted independently, a new composite stochastic resonance(NCSR) model is proposed by combi...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rmediate potential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cannot be adjusted independently, a new composite stochastic resonance(NCSR) model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Woods–Saxon(WS) model and the improved piecewise bistable model. The model re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of WS model and the improved piecewise model has no output saturation, all the parameters in the new model have no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α stable noise environment, the new model is used to detect periodic signal and aperiodic signal, the detec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model has higher noise utilization and better detection effect.Finally, the new model is applied to image denois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output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 and the correlation number of NCSR metho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ommonly used linear denoising methods and improved piecewise SR metho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model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s–Saxon improved piecewise model composite stochastic resonance(SR) image denoising
原文传递
An underdamped and delayed tri-stable model-based stochastic resonance
10
作者 靳艳飞 王昊天 张婷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0-286,共7页
Stochastic resonance(SR) is investigated in an underdamped tri-stable potential system driven by Gaussian colored noise and a periodic excitation, where both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time-delayed states feedback are ... Stochastic resonance(SR) is investigated in an underdamped tri-stable potential system driven by Gaussian colored noise and a periodic excitation, where both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time-delayed states feedback are considered. It is challenging to study SR in a second-order delayed multi-stable system analy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improved energy envelope stochastic average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erive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stationary probability density(SPD)and spectral amplification. The effects of noise intensity,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time delay on SR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s of joint SPD can be adjusted to the desired structure by choosing the time delay and feedback gains. For fixed time delay, the SR peak is increased for negative displacement or velocity feedback gain. Meanwhile, the SR peak is decreased while the optimal noise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rrelation time of noise.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MCS)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resonance underdamped tri-stable system spectral amplification time-delayed feedback
原文传递
考虑滞回效应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非线性随机振动分析
11
作者 吴鹏辉 王纪磊 +1 位作者 毛晨洋 赵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0,共8页
针对具有滞回效应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结合虚拟激励法和多谐波平衡法实现了随机振动响应频域功率谱分析。首先,对于随机激励作用下的组合结构,以Jenkins模型进行本构建模。其次,将随机激励表达为复指数级数,将响应谱分析转化虚拟响应的... 针对具有滞回效应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结合虚拟激励法和多谐波平衡法实现了随机振动响应频域功率谱分析。首先,对于随机激励作用下的组合结构,以Jenkins模型进行本构建模。其次,将随机激励表达为复指数级数,将响应谱分析转化虚拟响应的向量运算,提出了扩展虚拟激励法(extended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E-PEM)。最后,对虚拟响应求解中频域本构的计算困难,引入时频变换处理;将非线性迭代转换为优化问题并利用信赖域方法求解,有效解决了传统牛顿法的收敛困难。以二自由度和组合梁模型为对象,研究了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谱特性,并同蒙特卡罗模拟法对比验证E-PEM的正确性,同时对结构特有的非线性随机振动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建立的E-PEM为一般非线性结构随机振动频域分析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求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回效应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PEM) 多谐波平衡法
下载PDF
Logical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a cross-bifurcation non-smooth system
12
作者 张宇青 雷佑铭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59-667,共9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ogical stochastic resonance(LSR)in a cross-bifurcation non-smooth system driven by Gaussian colored noise.In this system,a bifurcation parameter triggers a transition between monostability,bi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ogical stochastic resonance(LSR)in a cross-bifurcation non-smooth system driven by Gaussian colored noise.In this system,a bifurcation parameter triggers a transition between monostability,bistability and tristability.By using Novikov's theorem and the unified colored noise approximation method,the approximate Fokker-Planck equation is obtained.Then we derive the generalized potential function and the transition rates to analyze the LSR phenomenon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We simulate the logic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in the bistable and tristable regions respectively.We assess the impact of Gaussian colored noise on the LSR and discover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ogic response depends on the noise strength and the bifurcation parameter.Furthermore,it is found that the bistable region has a more extensive parameter range to produce reliable logic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istable region,since the tristable reg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noise than the bistable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cal stochastic resonance BIFURCATION mean first passage time
原文传递
多稳态动力系统中随机共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艳飞 许鹏飞 +2 位作者 李永歌 马晋忠 许勇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94,共38页
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是力学、数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生物生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多稳态动力系统作为其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在随机扰动下具有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如随机分岔、随机共振等,尤其是随机共振,已经... 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是力学、数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生物生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多稳态动力系统作为其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在随机扰动下具有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如随机分岔、随机共振等,尤其是随机共振,已经被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微弱信号检测和振动能量俘获等工程实际问题中.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稳态动力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首先,通过几类典型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系统,介绍了随机共振的经典理论和度量指标;其次,重点阐述了多稳态动力学系统,尤其是三稳态和周期势系统,在各类噪声激励下的随机共振现象,分析了其诱发机理、演化规律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多稳态动力系统中随机共振的几类应用实例,并进一步给出了随机共振当前面临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开放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多稳态动力系统 相干共振 平均首次穿越时间 非高斯Lévy噪声
下载PDF
利用改进交叉模型交叉模态的随机模型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炎 陈辉 +1 位作者 黄斌 柴满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8-506,共9页
将混合摄动-伽辽金方法和改进的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随机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有效缓解了模型修正过程中测量数据有限和测量误差不确定的影响。考虑到实测模态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改进的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方法,建立... 将混合摄动-伽辽金方法和改进的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随机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有效缓解了模型修正过程中测量数据有限和测量误差不确定的影响。考虑到实测模态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改进的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描述结构随机参数和随机响应关系的模型修正方程。利用混合摄动-伽辽金方法求解该随机修正方程,进而得到结构随机修正参数的统计特征。简支梁的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量数据不确定性较大时仍能保持很高的修正精度,同时计算效率比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高出一个数量级。在测量模态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该方法比单独的混合摄动-伽辽金修正方法修正效果好,且比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法的修正精度更高。框架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修正结构的刚度和质量,修正后的结构参数与预设工况基本吻合,同时能复现结构的测量模态,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修正 随机混合-摄动伽辽金方法 改进的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方法
下载PDF
运输包装随机振动的加速度响应谱分析
15
作者 杨松平 王志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7-46,共10页
正切型运输包装系统的加速度随机振动响应谱理论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然而产品加速度响应是评价产品包装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而且很大一部分包装材料在一定变形范围内符合正切型的力-位移关系。将考虑关键部件的运输包装随机振动模型化为两... 正切型运输包装系统的加速度随机振动响应谱理论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然而产品加速度响应是评价产品包装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而且很大一部分包装材料在一定变形范围内符合正切型的力-位移关系。将考虑关键部件的运输包装随机振动模型化为两自由度正切型包装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加速度响应谱求解方法,讨论了所提方法的适用范围,并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加速度响应谱对于外激强度和系统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了正切型系统的硬弹簧非线性效应。随着激励水平提高,由于正切型刚度“硬弹簧”非线性作用,从而使产品主体的一阶响应峰值点频率及关键件一阶、二阶响应峰值点频率向右偏移逐渐增大;存在一个最佳的系统非线性特征参数β*,使关键件的一阶响应峰值或响应总体能量最小;系统的阻尼比、频率比、关键部件与产品的质量比对响应起着十分明显的“多阶调频调节带宽”作用。所提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预测产品主体和关键件的响应,也为包装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包装 随机振动 关键部件 加速度响应 功率谱
下载PDF
“第十三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随机振动专题序言
16
作者 杨迪雄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5-665,共1页
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旨在为随机激励下的工程结构或装备系统的动力响应不确定性量化、可靠性设计和最优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计算求解技术,涉及结构振动、结构动力稳定性、结构动力损伤与疲劳破坏、结构随机最优控制、可靠性评估及不确... 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旨在为随机激励下的工程结构或装备系统的动力响应不确定性量化、可靠性设计和最优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计算求解技术,涉及结构振动、结构动力稳定性、结构动力损伤与疲劳破坏、结构随机最优控制、可靠性评估及不确定条件下的结构优化设计等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最优控制 随机动力学 随机振动 动力稳定性 不确定性量化 学术会议 结构优化设计 随机激励
下载PDF
自适应时频插值非平稳实测风速模拟
17
作者 李春祥 罗锞兴 +1 位作者 韩慧 曹黎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46,622,共9页
经典的基于理论规范谱的谱表示法(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简称SRM)可有效模拟自然界大部分风速,但在应用于极端恶劣的实测风速模拟时存在较大偏差,且模拟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分别以台风“杜鹃”(弱非平稳)和实测下击暴流风... 经典的基于理论规范谱的谱表示法(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简称SRM)可有效模拟自然界大部分风速,但在应用于极端恶劣的实测风速模拟时存在较大偏差,且模拟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分别以台风“杜鹃”(弱非平稳)和实测下击暴流风速(强非平稳)为研究背景,首先,以实测风速谱为目标,对理论规范谱进行修正,建立基于修正谱的模拟方案,使得模拟风速更加贴近真实的实测风速;其次,在基于修正谱的风速模拟平台中,引入时频插值技术,并以“平均分辨率”为量化指标,设计一种自适应插值增强方案,从二维角度,实现时频域插值点非均匀分布的自动化确定,避免时域、频域上的局部精度损失和人工测试插值参数的麻烦。数值表明:基于上述方案的模拟结果较好地保留了非平稳实测风速的时域特性和功率谱特性;自适应时频插值方案的引入,在误差损失减小78%左右的情况下,模拟效率提高了7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下击暴流 谱表示法 目标谱修正 时-频插值 自适应方案 非均匀分布
下载PDF
多孔结构多尺度随机振动分析的渐近均匀化-时域显式法
18
作者 苏成 罗俊哲 许秩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由于具有高比强、高比刚度等优点,多孔结构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航天航空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随机动力荷载作用下多孔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多尺度渐近均匀化法,推导了周期性多孔结构动力问题的多... 由于具有高比强、高比刚度等优点,多孔结构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航天航空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随机动力荷载作用下多孔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多尺度渐近均匀化法,推导了周期性多孔结构动力问题的多尺度控制微分方程,并建立了多孔结构宏观和细观动力响应的时域显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结构随机振动时域显式法,实现了非平稳随机激励下多孔结构动力响应统计矩的计算.所提出的渐近均匀化-时域显式法,一方面可以发挥多尺度动力分析渐近均匀化法的计算优势,高效建立多孔结构宏观和细观动力响应的时域显式表达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随机振动时域显式法的计算特点,快速精确地求解非平稳随机激励下多孔结构的随机振动问题.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多孔结构非平稳随机振动问题求解中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分析 随机振动 多孔结构 渐近均匀化法 时域显式法
下载PDF
单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系统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
19
作者 李创第 江丽富 +1 位作者 王瑞勃 葛新广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71,共12页
提出了基于Clough-Penzien谱的混联Ⅱ型惯容结构地震动响应封闭解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所提方法研究了单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结构的减震性能及影响因素.首先,建立混联Ⅱ型惯容结构的运动方程,获得了结构位移与惯容出力等结构响应频域解的统... 提出了基于Clough-Penzien谱的混联Ⅱ型惯容结构地震动响应封闭解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所提方法研究了单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结构的减震性能及影响因素.首先,建立混联Ⅱ型惯容结构的运动方程,获得了结构位移与惯容出力等结构响应频域解的统一表达式.其次,基于有理式分解与留数定理分别获得了频率响应特征值函数与Clough-Penzien谱的二次正交式,进而获得了结构响应功率谱的二次正交式.最后,得到了结构与惯容随机地震动响应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利用所提方法和虚拟激励法分别对一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利用所提方法分析了惯容各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文方法获得的响应解为封闭解,在计算效率与计算准确性上都优于虚拟激励法.当μ_(ω)不变时,随着μ_(m)与μ_(ξ)增大,减震性能增强;当μ_(ω)=1时,对减震性能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容 Clough-Penzien谱 二次正交化 谱矩 封闭解
下载PDF
多自由度混联Ⅰ型惯容减震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20
作者 李创第 王瑞勃 +1 位作者 江丽富 葛新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9-28,共10页
针对惯容系统在多自由度结构中的应用和布置方案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多自由度惯容系统响应频域解及谱矩的计算方法,并基于响应频域解及谱矩表达式确定了惯容系统的布置方案。通过引入状态变量将结构运动方程和混联Ⅰ型惯容系统的微分型... 针对惯容系统在多自由度结构中的应用和布置方案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多自由度惯容系统响应频域解及谱矩的计算方法,并基于响应频域解及谱矩表达式确定了惯容系统的布置方案。通过引入状态变量将结构运动方程和混联Ⅰ型惯容系统的微分型本构关系转化为用矩阵形式表示的状态方程,进而推导了结构位移、速度、层间位移角等系列响应的频域统一解。然后,将响应功率谱转化为二次分解式(圆频率与复特征值平方和倒数的线性组合形式),并将其代入谱矩的定义式,获得了位移、速度等系列响应的0~2阶谱矩。最后,以一栋18层的结构为例,验证了所提封闭解的正确性;分析了复振型个数对结构响应精度的影响;确定并探究了惯容系统在多层结构中布置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谱矩的封闭解正确适用;高阶振型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较弱,考虑前若干振型可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所提惯容系统布置方案具有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Ⅰ型惯容系统 随机地震响应 二次分解法 0~2阶谱矩 布置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