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研制及应用
1
作者 尹邦堂 丁天宝 +3 位作者 任美鹏 王志远 孙宝江 王立朝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态变化时刻影响着流动的发展。为分析气泡在运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文研制了一套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包括管道模块、动力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开展了不同液相黏度、不同液速...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态变化时刻影响着流动的发展。为分析气泡在运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文研制了一套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包括管道模块、动力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开展了不同液相黏度、不同液速及不同管道倾角下的气泡运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功能多样,可清晰地展示并记录气泡在不同液相环境下的运移轨迹及状态,并得到气泡的速度变化数据,实验结果直观可靠。结果证明该装置可解决因气泡运移特征复杂、影响因素多而难以获取直观数据的问题,对研究气液两相流动及气泡动力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气液两相流动 运移特征 逆流 可视化
下载PDF
高速跨介质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特性研究综述
2
作者 明付仁 王嘉捷 +2 位作者 刘文韬 刘祥聚 张阿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5,I0002,共20页
高速跨介质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跨介质航行器的载荷预报、弹道稳定性评估、结构强度校核以及安全性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速跨介质入水所涉及... 高速跨介质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跨介质航行器的载荷预报、弹道稳定性评估、结构强度校核以及安全性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速跨介质入水所涉及的基础关键力学问题,重点论述了高速跨介质多相流动与空泡演化、冲击载荷与降载方法、运动稳定性与流固耦合响应、流固耦合数值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高速跨介质入水的相关研究与设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入水 多相流动 冲击载荷与降载 结构响应 流固耦合
下载PDF
自由空间内悬挂气泡破碎时的声学特性
3
作者 段润泽 曹一凡 冯紫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2,共9页
气泡破碎是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气泡在破碎过程中因气流流动而产生强烈的扰动,导致破碎时产生强烈的气动声学。该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自由空间内悬挂气泡破碎时的声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液体表面... 气泡破碎是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气泡在破碎过程中因气流流动而产生强烈的扰动,导致破碎时产生强烈的气动声学。该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自由空间内悬挂气泡破碎时的声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增加,声发射的特征振幅逐渐增大;随着气泡半径的增加,声发射的特征振幅逐渐增大。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破碎 自由空间 声发射
下载PDF
基于Hurst指数的严重段塞流多尺度分形特性
4
作者 李乃良 刘常松 +2 位作者 杜雪平 张一帆 韩东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2,F0001,共10页
基于多尺度方法和Hurst分析方法,分析了严重段塞流的多尺度结构及其非线性特征。以空气、水两相混合物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板获得了集输立管内气液两相严重段塞流的压差波动信号。使用db4小波在1~8尺度下对压差信号进行分解... 基于多尺度方法和Hurst分析方法,分析了严重段塞流的多尺度结构及其非线性特征。以空气、水两相混合物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板获得了集输立管内气液两相严重段塞流的压差波动信号。使用db4小波在1~8尺度下对压差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提取不同尺度的系统动力学特征,发现严重段塞流气液喷发和液体回落的瞬态过程主要体现在d5~d8尺度的细节信号上。通过对压差波动信号不同尺度下的分解信号进行Hurst指数分析,发现严重段塞流存在显著的双分形特征,同时受正持久性和反持久性两种动力学因素的制约,但概貌分量和细节分量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分形结构,概貌分量具有正持久性,而细节分量具有反持久性。d1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描述了微尺度的气泡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d2~d5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描述了微尺度的液体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d6~d8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描述了宏尺度的气液两相与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压差波动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于宏尺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段塞流 压差 多尺度 分形 气液两相流 HURST指数
下载PDF
管内相分隔状态下湿气两相流双参数测量方法
5
作者 边汉青 张兴凯 +6 位作者 廖锐全 王栋 李锐 罗晓矗 侯耀东 白晓弘 甘庆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2-733,共12页
能源转型使得天然气产量保持快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天然气产业体系结构也日渐完善。传统天然气流量计难以满足对现有测量精度和实时性的需求,湿天然气中液相组分影响了测量结果,这将极大地增加湿气计量的难度与成本,因此亟... 能源转型使得天然气产量保持快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天然气产业体系结构也日渐完善。传统天然气流量计难以满足对现有测量精度和实时性的需求,湿天然气中液相组分影响了测量结果,这将极大地增加湿气计量的难度与成本,因此亟需一种简单便捷、高精度的在线测量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湿气流量的双参数测量方法,并采用叶片式旋流器将难以测量的液滴或分层流形成为气柱-液环的管内相分隔状态,来减少流型对实验的误差影响,通过采用文丘里管测量轴向压差、径向压差双参数,得出了湿气双参数测量方法。针对在高压的天然气密闭输送条件下,通过分析管内相分隔状态下相分布、压力场和速度场等因素对双压差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适用性的多因素相关性测量模型,并在TH油田湿气实验平台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及校准,试验效果良好并且气相与液相质量流量的误差范围为±5%和±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湿气 双参数测量 管内相分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桥的动态界面特性对液-液自发渗吸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晟庭 李靖 +4 位作者 陈掌星 毕然 强壮 吴克柳 王子怡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3-1177,共15页
在自然界和工业应用中,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现象普遍存在,如地下水流动、油气开采、非饱和颗粒材料等.在这些过程中,液桥的存在对多相流动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改进的液-液自发渗吸理论模型及改进流-固作用力格式的两组分Shan-Chen模型,... 在自然界和工业应用中,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现象普遍存在,如地下水流动、油气开采、非饱和颗粒材料等.在这些过程中,液桥的存在对多相流动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改进的液-液自发渗吸理论模型及改进流-固作用力格式的两组分Shan-Chen模型,研究了液桥的存在对毛细管内液-液自发渗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液桥的渗吸过程相比,液桥的存在使得毛细管内产生3个界面,显著增大了系统的动态接触角,降低自发渗吸速度.随着润湿性的增强,液桥的存在使得界面动态变化特性增强的幅度更大.当液桥的黏度小于非润湿流体的黏度时,整个系统的动态接触角随着渗吸长度的增加而增强;若二者黏度相等,整个系统的动态接触角为一稳定值;而当液桥的黏度更大时,整个系统的动态接触角随着渗吸的进行逐渐减小.将模拟获得的实时动态接触角纳入至渗吸理论中,可以改善由液桥界面动态变化导致的渗吸长度的理论值与模拟结果间存在的偏差,并得到与模拟基本一致的结果.文章还利用模拟数据,系统地评价了Cox-Voinov模型对含有液桥以及不含液桥体系的渗吸过程中的界面动态变化特性及渗吸长度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自发渗吸 格子BOLTZMANN方法 液桥 动态接触角 两相流
下载PDF
非定常自由面流动模拟的反扩散VOF算法研究
7
作者 李晓东 吴乘胜 +2 位作者 王星 王建春 张亚英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3-675,共13页
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由于其良好的守恒性和网格适应性,且具有计算资源需求相对较小等优点,成为船舶水动力学领域自由面流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的主流方法。但原始的VOF方法存在较为严重的界面扩散问题,导致模... 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由于其良好的守恒性和网格适应性,且具有计算资源需求相对较小等优点,成为船舶水动力学领域自由面流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的主流方法。但原始的VOF方法存在较为严重的界面扩散问题,导致模拟的界面厚度过大、空间分辨率不够,进而影响流场相关变量的计算精度,这一问题在非定常自由面流动模拟中尤为明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VOF控制方程中引入人工对流项以达到抑制界面扩散、压缩界面厚度的目的,并采用隐式离散人工对流项的方式提高计算稳定性,形成了反扩散VOF算法。经Zalesak和剪切场等经典算例在不同数量网格下的测试验证,表明反扩散VOF算法能够大幅压缩界面厚度,同时明显减小质量误差。随后的三维无障碍溃坝算例和破舱进水算例,进一步证明了反扩散VOF算法在实际非定常流动模拟中能够更好地捕捉自由面并提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面 VOF方法 人工对流项 反扩散
下载PDF
Marangoni流动对液滴撞击过热液池影响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赵烁 张杰 倪明玖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7,共9页
当液滴落在高温固壁或液池表面时,其底部产生的蒸汽会使液滴悬浮,这种现象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该现象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理解强化换热非常重要,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我们对液滴撞击过热液池... 当液滴落在高温固壁或液池表面时,其底部产生的蒸汽会使液滴悬浮,这种现象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该现象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理解强化换热非常重要,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我们对液滴撞击过热液池的动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关注由液池表面不均匀温度引起的马兰戈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对液池内的流场和温度场演化过程的影响。当乙醇液滴落入过热油池后,液池表面温度随着液滴的靠近而迅速下降,从而在径向上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由此引发的沿径向向内的Marangoni力会与沿径向向外的蒸汽剪切应力相抗衡,进而在蒸汽层最薄的位置形成一个“热射流”结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占据主导地位的Marangoni力逐渐将“热射流”向内推动,直至在液滴下方形成下沉羽流。此外,随着液池黏度的增加,液池内由表面蒸汽应力引起的流动将被抑制,进而导致界面附近的换热效率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顿弗罗斯特 马兰戈尼效应 液滴撞击液池 气-液相变
下载PDF
基于ECT技术的低温流体相分布反演成像试验研究
9
作者 周凯 王军 +3 位作者 吕海舟 夏涛 李想 张小斌 《能源工程》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研制了八电极ECT成像系统并开展了液氮-氮蒸气的反演成像试验,获得了与实际图像基本一致的反演图像,其中实际图像与反演的液相体积分数差≤7%,结果验证了ECT经典算法及传感器用于液氮-氮蒸汽反演成像的可行性。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发... 本文研制了八电极ECT成像系统并开展了液氮-氮蒸气的反演成像试验,获得了与实际图像基本一致的反演图像,其中实际图像与反演的液相体积分数差≤7%,结果验证了ECT经典算法及传感器用于液氮-氮蒸汽反演成像的可行性。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传感器极片产生褶皱和电容测量噪声强度两个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进行数值试验分析,指出了改进反演结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低温流体 液氮 反演 试验
下载PDF
弹性膜对部分充液罐车内液体晃动的抑制效果研究
10
作者 祁文超 王琼瑶 +1 位作者 平凯 陈馨儿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8,共14页
为了提高液罐车的制动性能和侧倾稳定性极限,建立了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弹性膜对部分充液罐车内液体晃荡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后的模型被进一步用于研究不同的弹性膜配置对晃荡响应的影响,... 为了提高液罐车的制动性能和侧倾稳定性极限,建立了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弹性膜对部分充液罐车内液体晃荡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后的模型被进一步用于研究不同的弹性膜配置对晃荡响应的影响,如液体载荷传递、晃荡力、俯仰力矩和罐壁压强.研究中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储罐配置,即没有任何阻尼装置的储罐和具有各种弹性膜组合的储罐,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弹性膜可以显著限制液体的运动,从而显著降低由晃动引起的俯仰力矩,这将提高罐车的制动性能和侧倾稳定性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晃动 弹性膜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OPENFOAM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低温流体反演成像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吕海舟 金鑫 +3 位作者 吴昀 叶蕴琦 李想 郁洋 《能源工程》 2024年第2期67-76,共10页
高精度实时测量不同重力阶段贮箱内低温推进剂剩余量、空间分布以及低温两相流状态,已成为太空探索和安全储运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能非接触、实时和准确地反演重建贮箱内液体相分布图像。但相比于室温流体,低温流体... 高精度实时测量不同重力阶段贮箱内低温推进剂剩余量、空间分布以及低温两相流状态,已成为太空探索和安全储运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能非接触、实时和准确地反演重建贮箱内液体相分布图像。但相比于室温流体,低温流体液气介电常数比要小1个数量级以上,介电常数对压力和温度更敏感,ECT反问题方程病态性极强,电容测量噪声大且分辨率要求更高,传统基于灵敏场的反演算法难以达到实时和准确的反演要求。因此基于ECT的低温流体反演成像相比于室温流体如水-空气或油-空气,技术挑战更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应用于低温流体ECT反演成像的算法以及系统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相关研究者全面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低温流体 反演成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旋流气浮装置内流动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江云 魏浩然 +2 位作者 李佳奇 杨矞琦 王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598,共12页
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旋流气浮装置内多相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鉴于在实际旋流气浮装置内油滴与气泡相互碰撞并黏附形成油-气混合相的流动特点,简化油-气-水三相流动为油-气混合相和水相的两相流动,依据实际除油效率确定油-气混... 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旋流气浮装置内多相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鉴于在实际旋流气浮装置内油滴与气泡相互碰撞并黏附形成油-气混合相的流动特点,简化油-气-水三相流动为油-气混合相和水相的两相流动,依据实际除油效率确定油-气混合相密度,并以出油口分流比来表征装置中顶部出油口排出液与总排出液的质量流量比,然后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旋流气浮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水处理量50~120 m^(3)/h范围内,旋流气浮装置的除油效率随着含油污水处理量的减小而增大;当出油口分流比处于0.001~0.020范围内时,装置除油效率随着出油口分流比增大而增大,但顶部出油口排出液的含油质量分数降低,综合考虑发现出油口分流比为0.010~0.015时,该旋流气浮装置的除油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气浮 数值模拟 除油效率 澄清效率 气浮浓缩倍数
下载PDF
跨介质航行器入水多相流场及运动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聪 许海雨 卢佳兴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1期38-49,共12页
水面或空中平台发射的高速入水航行器,借助超空泡减阻技术突破了传统水中兵器的速度极限,凭借高速优势可有效拦截和打击水下潜在威胁,是当今各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热点。但跨介质航行器高速入水过程伴随多相间复杂湍流流动、非定常空泡... 水面或空中平台发射的高速入水航行器,借助超空泡减阻技术突破了传统水中兵器的速度极限,凭借高速优势可有效拦截和打击水下潜在威胁,是当今各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热点。但跨介质航行器高速入水过程伴随多相间复杂湍流流动、非定常空泡演变和入水冲击载荷等问题,制约着超空泡航行器的稳定航行,影响作战效能。文章针对航行器高速入水非定常空泡流型演变特性、跨空-水介质冲击载荷、水下尾拍运动等问题,阐述跨介质航行器入水过程及稳定航行所涉及的诸多技术难点,梳理航行器高速入水降载方法,并归纳总结跨介质超空泡航行器的工程应用。最后,展望了跨介质航行器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器 高速入水 空泡形态 流体动力特性 尾拍运动 多相流
下载PDF
20L球型爆炸装置气液输送管段结构的优化设计
14
作者 李峰 张晨雨 +3 位作者 王悦 王博 张梦雨 荆亚东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186,共12页
以20 L球型爆炸装置中的气液输送管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气液输送管段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结构和截面含气率特性,基于此对气液输送管段的曲率半径和水平管段长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0.6 MPa压力下,C_(6)H_(14)、C_... 以20 L球型爆炸装置中的气液输送管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气液输送管段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结构和截面含气率特性,基于此对气液输送管段的曲率半径和水平管段长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0.6 MPa压力下,C_(6)H_(14)、C_(7)H_(16)、C_(8)H_(18)和C_(10)H_(22)均可以形成稳定的环状流;随着压力升高,C6H14和C7H16的流型结构有趋于不稳定的趋势。在0.6~0.9 MPa压力下,当气液输送管段曲率半径为34 mm、管段长度在200~300 mm之间时,大部分液相呈膜状沿管壁运动,且液膜分布较均匀;气相在管段中心处高速流过,具有良好的气芯,形成的环状流流型结构更稳定。对气液输送管段的优化设计可使爆炸特性的测量更精确,也可为研究可燃液体燃料爆炸问题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L爆炸装置 多相流 气液输送管道 爆炸特性
下载PDF
工程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进展及展望
15
作者 戴益民 徐瑛 +2 位作者 李怿歆 王威 杨伟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6,共9页
冰雹是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且其灾致损失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工程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然而目前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十分有限,因此系统开展结构冰雹冲击减灾防灾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 冰雹是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且其灾致损失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工程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然而目前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十分有限,因此系统开展结构冰雹冲击减灾防灾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冰雹力学性能,然后详细介绍了工程结构抗冰雹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最后对冰雹和强风、暴雨耦合作用及机理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冲击 冲击试验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减灾防灾
下载PDF
高液压水体中近壁面空化气泡坍塌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廖斌 杨在贺 +1 位作者 卜洋 陈善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8,26,共9页
基于6方程多相流模拟理论并结合Keller-Miksis方程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建立了适用于研究高液压水体中近壁面空化气泡坍塌问题的数值模型。选取周围水体p_(∞)=10^(6) Pa、p_(∞)=10^(7) Pa、p_(∞)=10^(8) Pa三种高液压工况以及S=0.1R... 基于6方程多相流模拟理论并结合Keller-Miksis方程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建立了适用于研究高液压水体中近壁面空化气泡坍塌问题的数值模型。选取周围水体p_(∞)=10^(6) Pa、p_(∞)=10^(7) Pa、p_(∞)=10^(8) Pa三种高液压工况以及S=0.1R_(0)、S=0.4R_(0)、S=0.7R_(0)、S=1.1R_(0)四种空化气泡与壁面之间间距工况对高液压水体中近壁面空化气泡坍塌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探究。结合数值纹影、压力场无量纲化等后处理技术,对不同组合工况下空化气泡坍塌演变、压力波生成与传播以及壁面径向原点位置压力峰值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并深入揭示了周围水体液压以及气泡与壁面之间间距对于近壁面空化气泡坍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气泡 坍塌 高液压 间距 压力波
下载PDF
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蒸发过程的模拟预测研究
17
作者 马小晶 周鑫 +1 位作者 吐松江·卡日 许瀚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42,共8页
采用CLSVOF方法,引入描述壁面润湿特性的动态接触角,建立了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的数值模型,对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后的沸腾蒸发过程展开了研究,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在相同液滴温度下,壁面温度越高,亲水性越强,乙醇... 采用CLSVOF方法,引入描述壁面润湿特性的动态接触角,建立了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的数值模型,对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后的沸腾蒸发过程展开了研究,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在相同液滴温度下,壁面温度越高,亲水性越强,乙醇液滴的撞击速度越快,液滴的沸腾时间越早,蒸发完成所用时间也越短.在此研究基础上,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液滴蒸发预测模型,对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后蒸发剩余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并通过将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选出最优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SVOF方法 动态接触角 沸腾蒸发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水下爆炸冲击波和气泡载荷对典型圆柱壳结构的毁伤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轶凡 刘亮涛 +2 位作者 王金相 李恒 唐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9,共15页
为研究近场爆炸冲击波及气泡载荷对缩比后的鱼雷典型圆柱壳结构的毁伤特性,并探讨装药距离、装药方位等相关参数对圆柱壳结构变形特征及毁伤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对近场爆炸冲击波及气泡载荷对圆柱壳结构的毁伤特... 为研究近场爆炸冲击波及气泡载荷对缩比后的鱼雷典型圆柱壳结构的毁伤特性,并探讨装药距离、装药方位等相关参数对圆柱壳结构变形特征及毁伤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对近场爆炸冲击波及气泡载荷对圆柱壳结构的毁伤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壁面附近爆炸气泡演化过程的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该数值分析方法对多组不同装药距离和装药方位下的爆炸过程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冲击波、气泡脉动载荷及射流载荷等不同形式载荷对圆柱壳结构的毁伤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对圆柱壳结构的毁伤效果受装药距离的影响较为明显,装药距离的增大会急剧削弱冲击波在圆柱壳上造成的破坏,而圆柱壳的方位改变对冲击波的毁伤作用影响较小;水射流载荷对圆柱壳结构产生的毁伤受方位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当药包位于圆柱壳下方时圆柱壳迎爆面在气泡脉动及射流载荷联合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应变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圆柱壳 应力应变 爆距 气泡脉动
下载PDF
硬球加强模型在CFD-DEM耦合计算中的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 刘巨保 +2 位作者 王雪飞 孙丹丹 岳欠杯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针对CFD-DEM耦合计算中,颗粒计算时间步的选取影响颗粒碰撞计算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本文引入插值算法,将动量定理求解颗粒碰撞前后速度进行加权平均;根据弹性理论计算得到颗粒碰撞力,进行动力学方程求解;通过速度收敛准则修正初值速度并... 针对CFD-DEM耦合计算中,颗粒计算时间步的选取影响颗粒碰撞计算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本文引入插值算法,将动量定理求解颗粒碰撞前后速度进行加权平均;根据弹性理论计算得到颗粒碰撞力,进行动力学方程求解;通过速度收敛准则修正初值速度并自动调整迭代求解次数,提出一种计算精度不受计算时间步长影响,无需对碰撞过程进行精细描述的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加强硬球模型。对两个颗粒匀和变速碰撞算例进行数值模拟,碰撞后速度、碰撞力和碰撞时间与理论计算误差小于4%,与采用软球碰撞模型的DEM方法相比,颗粒碰撞计算精度不受计算时间步长影响,计算效率提高36.3%和36.8%。对单个颗粒在静水中沉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步长取10 s~5 s,颗粒与壁面即可得到精确解,计算效率提高33.5%。通过压力损失实验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准确计算颗粒体积分数小于12%条件下两相流的压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 碰撞模型 两相流 耦合计算方法
下载PDF
竖直L形弯管中气液两相流压降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冰 陈善群 廖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11-3019,共9页
为探究重力作用下弯管的最佳几何形态,采用Fluent中的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结合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竖直条件下L形弯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降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数值研究。具体针对不同的弯径比R/D(R/D=1~7)、气相体积率α(α=0~0.3)和液... 为探究重力作用下弯管的最佳几何形态,采用Fluent中的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结合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竖直条件下L形弯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降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数值研究。具体针对不同的弯径比R/D(R/D=1~7)、气相体积率α(α=0~0.3)和液相雷诺数Re_(l)(Re_(l)=2.9×10^(4)~2.1×10^(5))条件,对弯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和速度分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系统探究了压力损失随R/D、α以及Re_(l)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了一定范围内L形弯管压力损失的最佳弯径比。结果表明,在Re_(l)=88 690的工况下,0.05 <α<0.3时,弯管的最佳弯径比约为2;在α=0.2的工况下,Re_(l)<29 856时,弯管的最佳弯径比约为1,Re_(l)=59 713~149 282时,弯管的最佳弯径比不断增大,Re_(l)> 179 139时,弯管的最佳弯径比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弯径比 液相雷诺数 气相体积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