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醛缩苯胺锌及其薄膜的谱学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郝玉英 高志翔 +4 位作者 王华 周禾丰 马国章 刘旭光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1-495,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水杨醛缩苯胺锌(SAZ),利用真空热蒸镀制备了高质量、纳米级薄膜,利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谱、X射线衍射谱、UV-Vis吸收谱、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杨醛缩苯胺锌及其薄膜的结构、晶态、热稳定性以及光学特性,并利用循...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水杨醛缩苯胺锌(SAZ),利用真空热蒸镀制备了高质量、纳米级薄膜,利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谱、X射线衍射谱、UV-Vis吸收谱、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杨醛缩苯胺锌及其薄膜的结构、晶态、热稳定性以及光学特性,并利用循环伏安法、UV-Vis吸收谱确定了该材料的能级结构。结果表明,水杨醛缩苯胺锌无定性薄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绿色荧光,色纯度高,亮度高。水杨醛缩苯胺锌薄膜在大气环境下存放,荧光衰减比8-羟基喹啉铝快,但受紫外光照射时,荧光衰减比8-羟基喹啉铝慢。水杨醛缩苯胺锌的HOMO能级为-5.659eV,LUMO能级为-3.054eV,禁带宽度为2.604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苯胺锌 薄膜 光学性能 能级结构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锌希夫碱配合物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侯丽新 贾虎生 +3 位作者 郝玉英 王华 陈柳青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6-769,共4页
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希夫碱有机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曲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热稳定性以及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希夫碱有机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曲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热稳定性以及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的玻璃化温度(Tg)高达183℃,分解温度为449℃;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是一种多晶粉末状的发光材料,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四氢呋喃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508nm处,为蓝绿色荧光,色纯度高,荧光量子效率高,禁带宽度2.62eV;利用真空热蒸镀很容易制备高质量薄膜,其发射峰在562nm处,半高宽为48.5nm的黄绿光发射。利用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为发光层制备了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电致发光 热稳定性 能带结构
下载PDF
1,5-萘二胺衍生物的光谱分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洁 周禾丰 +3 位作者 郝玉英 王华 刘旭光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合成了一种纯度较高的1,5-萘二胺衍生物(NPN),制备了NPN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NPN的发光行为,并结合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NPN的荧光光谱表现出明显的溶剂效应,认为其发生了从电... 合成了一种纯度较高的1,5-萘二胺衍生物(NPN),制备了NPN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NPN的发光行为,并结合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NPN的荧光光谱表现出明显的溶剂效应,认为其发生了从电子给体N原子到电子受体芳环之间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电子转移络合物;从NPN薄膜与其溶液的吸收光谱峰值比较中看出吸收峰红移,认为薄膜中分子形成“J-聚集体”;NPN的HOMO能级为-5.74 eV,光学禁带为2.79 eV;在36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发光峰在448.6 nm附近、谱线带宽为72.6 nm的蓝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萘二胺衍生物 电致发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提纯 被引量:8
4
作者 卫芳芳 王华 +3 位作者 徐阳 侯建新 周禾丰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6-760,776,共6页
对以8-羟基喹啉为配位体的金属配合物合成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反应溶液的浓度、合成反应的时间、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产率以及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羟基喹啉乙醇... 对以8-羟基喹啉为配位体的金属配合物合成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反应溶液的浓度、合成反应的时间、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产率以及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羟基喹啉乙醇溶液浓度为80 g/L,反应体系pH值为7.14,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时,Alq3的产率最高;反应体系pH值为10,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 h,Liq的产率最高;pH值为8,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 h,Znq2的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铝 8-羟基喹啉锂 8-羟基喹啉锌
下载PDF
一种蓝光发射材料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柳青 刘旭光 +2 位作者 许慧侠 王华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1204,共4页
8-羟基喹啉铝类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广受关注。文章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铝的衍生物-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元素分析确定了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的... 8-羟基喹啉铝类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广受关注。文章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铝的衍生物-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元素分析确定了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的分子结构。通过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的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此衍生物的结晶转变温度可达158℃,分解温度为357℃;并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了材料的带隙以及能带结构。将吸收边的线性关系延伸到与能量轴相交所得禁带宽度2.85eV,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在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在乙醇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479nm处,为蓝色荧光,荧光量子效率高,是一种蓝光发射的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蓝光发射 光致发光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喹啉类铝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柳青 刘旭光 +2 位作者 许慧侠 王华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制备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铝的衍生物——三(5-氯-8-羟基喹啉)铝(AlClq3)。用核磁共振谱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确定了AlClq3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Al-Clq3的热稳定... 制备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铝的衍生物——三(5-氯-8-羟基喹啉)铝(AlClq3)。用核磁共振谱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确定了AlClq3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Al-Clq3的热稳定性以及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AlClq3晶型转变温度为187℃,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的波长为535nm,为黄绿色荧光,禁带宽度3.16eV。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射峰的波长为540nm。器件的电学特性由三(5-氯-8-羟基喹啉)铝控制,在低压时由注入电流限制,高压时由陷阱电荷传导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铝衍生物 光物理性质 陷阱电荷限制 电致发光
下载PDF
一种喹啉类镓配合物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7
作者 陈柳青 刘旭光 +2 位作者 许慧侠 王华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类有机金属配合物GaMq2Cl,通过1HNMR、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分析GaMq2Cl的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GaMq2Cl分解温度为... 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类有机金属配合物GaMq2Cl,通过1HNMR、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分析GaMq2Cl的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GaMq2Cl分解温度为348℃;GaMq2Cl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二甲亚砜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511nm处,为蓝绿色荧光,色纯度高,荧光量子效率高,禁带宽度3.09eV;其粉末为发射峰在471nm处,半高宽(FWHM)86.2nm的蓝绿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镓配合物 光致发光 热稳定性
下载PDF
(2-(4-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的分子结构和光谱学性能
8
作者 许慧侠 陈柳青 +2 位作者 王华 郝玉英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4-507,共4页
合成并研究了(2-(4-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4-MeBTZ)2)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光谱学特性。Zn(4-MeBTZ)2的单晶数据如下: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989 9(11),b=12.161 7(15),c=12.871 9(16),α=63.492(2)°... 合成并研究了(2-(4-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4-MeBTZ)2)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光谱学特性。Zn(4-MeBTZ)2的单晶数据如下: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989 9(11),b=12.161 7(15),c=12.871 9(16),α=63.492(2)°,β=84.825(2)°,γ=71.187(2)°;苯酚环和噻唑环之间的二面角为2.166°,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的最小距离为3.643;Zn(4-MeBTZ)2的HOMO能级为-5.84eV,光学带隙为2.37eV;最大发射波长为470nm,双层结构器件的启亮电压为2.3V,当电压为13.1V时达到最大亮度为160cd.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苯并噻唑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双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志翔 杨成全 李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4,68,共5页
报道了采用双量子阱结构制备的一种新型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CuPc/NPB/Alq3/Alq3:Rhodamine B/Alq3/Alq3:RhodamineB/Alq3/Liq/Al,当Rhodamine的掺杂浓度为1.5wt%时,得到最大电流效率1.526cd/A,最大发光亮度为1300cd... 报道了采用双量子阱结构制备的一种新型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CuPc/NPB/Alq3/Alq3:Rhodamine B/Alq3/Alq3:RhodamineB/Alq3/Liq/Al,当Rhodamine的掺杂浓度为1.5wt%时,得到最大电流效率1.526cd/A,最大发光亮度为1300cd/m2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量子阱 掺杂 OLED
下载PDF
LaPO_4∶Eu^(3+)纳米粒子的多醇法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振领 乔自文 +1 位作者 权泽卫 林君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3,共5页
以一缩二乙二醇为溶剂,采用多醇法(polyol method)合成LaPO4∶Eu3+纳米发光材料,利用XRD、FE-SEM、TG-DTA、Uv-vis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及寿命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材料结晶完好,具有LaPO4的独居石型结构;粒子的形貌... 以一缩二乙二醇为溶剂,采用多醇法(polyol method)合成LaPO4∶Eu3+纳米发光材料,利用XRD、FE-SEM、TG-DTA、Uv-vis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及寿命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材料结晶完好,具有LaPO4的独居石型结构;粒子的形貌为球形,其粒径约为25 nm;在波长为258 nm的紫外光激发下,其发射光谱由Eu3+的5D0-7FJ(J=1,2,3,4)特征发射组成,在592 nm处的磁偶极跃迁(5D0-7F1)最强,表现为Eu3+的橙-红特征发射;LaPO4∶Eu3+纳米粒子中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摩尔比);Eu3+的光致发光衰减曲线符合单指数行为,其寿命(τ)为3.9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O4 多醇法 纳米粒子 光致发光 稀土
下载PDF
一种新型结构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晨 王华 +3 位作者 郝玉英 高志翔 周禾丰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79-1482,共4页
用有机荧光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作为掺杂剂,采用双量子阱结构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及各层厚度为:ITO/CuPc(6nm)/NPB(20nm)/Alq3(3nm)/Alq3∶Rhodamine B(3nm)/Alq3(3nm)/Alq3∶Rhodamine B(3nm)/Alq3(30n... 用有机荧光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作为掺杂剂,采用双量子阱结构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及各层厚度为:ITO/CuPc(6nm)/NPB(20nm)/Alq3(3nm)/Alq3∶Rhodamine B(3nm)/Alq3(3nm)/Alq3∶Rhodamine B(3nm)/Alq3(30nm)/Liq(5nm)/Al(30nm)。研究发现Rhodamine B的掺杂浓度对该器件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有较大影响。当Rhodamine B的掺杂浓度为1.5wt%时,得到了最大电流效率1.526cd.A-1,最大发光亮度1309cd.m-2的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器件的电致光谱曲线,可以看到在发光层之间存在着Alq3向RhB传递能量的过程。由于量子阱的斯托克斯效应与RhB染料分子间的自极化作用,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λmax出现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双量子阱 掺杂 OLED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条件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鹏俊 张海容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10-11,共2页
本文以丙三醇和聚乙二醇-200为原料,微波法一步合成碳量子点(CDs),探究了CDs合成的微波功率、反应时间以及丙三醇/聚乙二醇-200的用料比例。结果表明,CD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微波功率650W,反应时间150s,V(丙三醇)∶V(聚乙二醇-200)为3∶1... 本文以丙三醇和聚乙二醇-200为原料,微波法一步合成碳量子点(CDs),探究了CDs合成的微波功率、反应时间以及丙三醇/聚乙二醇-200的用料比例。结果表明,CD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微波功率650W,反应时间150s,V(丙三醇)∶V(聚乙二醇-200)为3∶1。经荧光表征合成量子点,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在360nm、430nm,对发光分析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CDS 荧光光谱 荧光量子产率
下载PDF
一种宽带隙吡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发光性能研究
13
作者 郭芸 陈柳青 +4 位作者 武聪伶 白青云 刘旭光 王华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065-12069,共5页
设计、合成了宽带隙发深蓝光荧光的吡啶酮衍生物3,5-二甲基-6-腈基-2-(1H)-吡啶酮(DNPE),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并得到了其单晶结构:DNPE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39049nm,b=0.73... 设计、合成了宽带隙发深蓝光荧光的吡啶酮衍生物3,5-二甲基-6-腈基-2-(1H)-吡啶酮(DNPE),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并得到了其单晶结构:DNPE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39049nm,b=0.73288nm,c=1.2694nm;α=77.09°,β=89.16°,γ=89.40°;并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荧光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光学带隙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DNPE的光学带隙为3.52eV,在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峰主要为215,237,330nm;固体荧光最大发射峰为395nm,为宽带隙深蓝色荧光,而液体中最大发射峰为375nm,表明具有明显的溶剂化效应。分析显示3,5-二甲基-6-腈基-2-(1H)-吡啶酮的荧光量子产率为66.54%。此研究不仅拓宽了宽带隙蓝光荧光发射材料的种类,而且有望在要求更宽带隙的蓝光主体材料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酮衍生物 荧光发光材料 深蓝光 宽带隙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橙红光发射材料聚8-羟基喹啉镓的合成与光谱特性
14
作者 郭海波 郝玉英 +3 位作者 樊文浩 张志强 郭晓霞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8-1361,共4页
合成了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聚8-羟基喹啉镓(Gaqq3)n。利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XRD)研究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相结构;利用热重(TG)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合成了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聚8-羟基喹啉镓(Gaqq3)n。利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XRD)研究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相结构;利用热重(TG)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Gaqq3)n的热分解温度为443.6℃,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Gaqq3)n的紫外吸收带位于250~500nm,存在较强的带尾吸收,表明禁带中存在带隙缺陷态。(Gaqq3)n的荧光激发带位于380~456nm,荧光发射峰位于568nm,为橙红光发射。光学带隙2.49eV。与Gaq3相比,荧光强度有所减弱,这是由于次甲基相连的两个喹啉环的扭曲导致了(Gaqq3)n的刚性和共平面性不好;由于分子共轭体系的增大,使(Gaqq3)n分子的π电子更加离域化,导致了荧光发射峰发生了红移。(Gaqq3)n有望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光伏器件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8-羟基喹啉镓 合成 光谱特性
下载PDF
真空热蒸发法制备CdS纳米带及其光学性质
15
作者 邹华 吴荣 +4 位作者 孙言飞 郑毓峰 王军 彭登峰 简基康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在常规真空镀膜仪中,我们首创了一种利用真空热蒸发原理在催化剂Bi的辅助下制备一维CdS纳米带的方法.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实验证明所得纳米带为纯的六方纤锌矿型CdS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CdS纳米带在较大范... 在常规真空镀膜仪中,我们首创了一种利用真空热蒸发原理在催化剂Bi的辅助下制备一维CdS纳米带的方法.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实验证明所得纳米带为纯的六方纤锌矿型CdS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CdS纳米带在较大范围内具有非常均匀的带宽.光致发光谱发现CdS纳米带有两个发光带.经分析推测CdS纳米带的生长机理为:生长前期为气-液-固(VLS)机制占主导地位,而气-固(VS)机制在纳米带的形成过程和生长的后期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蒸发 CDS 纳米带 气-液-固 气-固
下载PDF
用于白光LED的Ca_2BO_3Cl:Eu^(2+)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盼来 徐征 +2 位作者 赵谡玲 张福俊 张妍斐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1-185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适于紫外-近紫外及蓝光激发,主峰位于573nm的Ca2BO3Cl:Eu2+黄色荧光粉。研究了Ce3+以及CaCl2和H3BO3用量对材料发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e3+,明显增强了Ca2BO3Cl:Eu2+材料在紫外-近紫外区的吸收,有效地提...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适于紫外-近紫外及蓝光激发,主峰位于573nm的Ca2BO3Cl:Eu2+黄色荧光粉。研究了Ce3+以及CaCl2和H3BO3用量对材料发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e3+,明显增强了Ca2BO3Cl:Eu2+材料在紫外-近紫外区的吸收,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发射强度;添加过量的CaCl2或H3BO3,均能提高Ca2BO3Cl:Eu2+材料的发射强度,最佳的CaCl2和H3BO3用量分别为过量5mol%和15mol%。将Ca2BO3Cl:Eu2+材料与460nm InGaN芯片组合,获得了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39,0.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 Ca2BO3Cl EU CACL2 H3BO3 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