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8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超表面全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欢欢 张芷昀 +2 位作者 李桐 田江浩 曹祥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超表面全息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全息成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拓展了电磁超表面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梳理超表面全息成像的发展脉络,以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地回顾了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受益于超表面技术的全息成像模式的进... 超表面全息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全息成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拓展了电磁超表面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梳理超表面全息成像的发展脉络,以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地回顾了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受益于超表面技术的全息成像模式的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超表面全息术逐渐从可见光频段向微波频段发展,从静态重现向动态全息演变,因此,着重介绍了超表面全息术的未来方向——可重构超表面及其动态全息技术,并且从超表面单元高性能创新技术、超表面阵列全息模式以及超表面全息系统研究3个方面对可重构超表面全息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表面 超材料 可重构技术 全息成像技术 振幅相位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在转基因菜籽油鉴别中的应用:基于改进蜉蝣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2
作者 陈涛 李欣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8,共9页
为实现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快速准确鉴别,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两种转基因和两种非转基因菜籽油为研究对象,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取其光谱信息,发现相比于非转基因菜籽... 为实现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快速准确鉴别,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两种转基因和两种非转基因菜籽油为研究对象,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取其光谱信息,发现相比于非转基因菜籽油,转基因菜籽油在太赫兹波段具有更强的吸收特性,同时它们的吸收光谱极为相似,难以通过观察法进行准确区分.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采用蜉蝣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寻优,并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Lévy飞行两种策略改进蜉蝣优化算法在寻优过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增强蜉蝣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蜉蝣优化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寻找到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参数组合,提升鉴别模型的整体性能,该模型对4种菜籽油的识别精度为100%.因此,本研究为转基因菜籽油的类型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也为其他转基因物质的鉴别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菜籽油 太赫兹光谱 分类鉴别 蜉蝣优化算法
下载PDF
双谐振环金属超表面中的连续域束缚态
3
作者 王玥 王豪杰 +1 位作者 崔子健 张达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324,共9页
超表面由于具备独特的电磁响应特性,在微波、太赫兹以及光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电磁超表面中构建连续域束缚态(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BIC)模式谐振可以产生尖锐的谐振透射峰,因此BIC被广泛用于设计具有高品质因子谐振的超表... 超表面由于具备独特的电磁响应特性,在微波、太赫兹以及光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电磁超表面中构建连续域束缚态(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BIC)模式谐振可以产生尖锐的谐振透射峰,因此BIC被广泛用于设计具有高品质因子谐振的超表面.本文实验研究了一种支持准BIC(quasi-BIC,q-BIC)谐振的新型金属太赫兹超表面,通过设计两组金属开口谐振环(split ring resonators,SRRs)的结构参数来调节各自主导的谐振的工作频率,使不同模式谐振之间产生耦合,形成q-BIC模式谐振.并利用电磁场分布及其散射功率的多极分解的计算结果证明了不同模式的共振机制.在入射电磁波分别沿x,y偏振时,通过Jaynes-Cummings模型计算了两模式之间的归一化耦合强度比,分别为0.54%(x偏振)与4.42%(y偏振),解释了不同谐振模式的工作频率随SRRs器件结构参数改变而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多极分解 连续域束缚态 太赫兹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太赫兹超表面窄带吸收及其传感特性
4
作者 张向 王玥 +5 位作者 张婉莹 张晓菊 罗帆 宋博晨 张狂 施卫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因此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使用真空抽滤法,将单壁碳纳米管粉末分散液通过真空过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各向同性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进而提取了薄膜在0.4—2.0 THz范围内介电参数,...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因此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使用真空抽滤法,将单壁碳纳米管粉末分散液通过真空过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各向同性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进而提取了薄膜在0.4—2.0 THz范围内介电参数,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新型太赫兹超表面窄带吸收器,这种超表面吸收器是由方形与工字形狭缝谐振器构成.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在0.65,0.85,1.16和1.31 THz处存在4个明显的共振吸收峰,实现了最高可达90%的完美吸收.利用多重反射干涉理论阐明了这种多频带新型太赫兹超表面的吸收机制.通过在超表面器件表面覆盖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层,深入研究了超表面作为折射率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超表面吸收器用于折射率传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碳基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薄膜 太赫兹 超表面 折射率传感
下载PDF
水下无人潜航器内部磁场有限元仿真建模及其分布特性
5
作者 朱荣荣 王志刚 +4 位作者 魏先利 方勃懿 周兆兴 高晔 魏旭飞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100,共7页
针对水下无人潜航器(UUV)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需求,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UUV的磁场分布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UUV内部磁场来源及分布情况;对比分析磁偶极子理论计算与COMSOL磁场建模仿真,探讨利用COMSOL软件模拟方法... 针对水下无人潜航器(UUV)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需求,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UUV的磁场分布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UUV内部磁场来源及分布情况;对比分析磁偶极子理论计算与COMSOL磁场建模仿真,探讨利用COMSOL软件模拟方法开展磁场建模的可行性;运用COMSOL仿真软件,构建UUV几何模型,求解分析UUV平台干扰磁场分布特性。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实现磁偶极子建模是正确可靠的,UUV平台中后部磁感应强度最强,艏艉处磁感应强度最小,约为20 nT,为UUV平台的磁传感器安装位置和低磁性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潜航器 磁场分布 建模仿真 磁偶极子
下载PDF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的完美匹配单层智能算法实现航空瞬变电磁问题高效吸收
6
作者 冯乃星 王欢 +5 位作者 朱子贤 董纯志 李宏杨 张玉贤 杨利霞 黄志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1-249,共9页
对于航空瞬变电磁的低频探地问题,除了精度和效率需要考虑,深地探测问题的复杂度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低频复杂问题存在异常体与背景间的多尺度效应.为了模拟开域问题,有限厚度区域的完全匹配层被用于截断计算域,然而这也无形中增大了... 对于航空瞬变电磁的低频探地问题,除了精度和效率需要考虑,深地探测问题的复杂度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低频复杂问题存在异常体与背景间的多尺度效应.为了模拟开域问题,有限厚度区域的完全匹配层被用于截断计算域,然而这也无形中增大了整个模型,造成计算复杂度增加.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的完美匹配单层模型,并将该模型集成到时域有限差分求解器中,以进一步提高时域有限差分仿真的性能.所提出的基于XGB的完美匹配单层模型通过特征注意力集成学习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同时占用更少的内存、消耗更少的时间.此外,由于该模型依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因此它在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和轻量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最后,通过对航空瞬变电磁应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该模型不仅在精度、效率和问题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而且还可以成功地集成到时域有限差分求解器中,解决低频航空瞬变电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梯度提升 完美匹配单层 机器学习 时域有限差分
下载PDF
球形双曲色散超材料腔的多重窄带回音廊模式及透明显示应用
7
作者 李艳 任思萌 +5 位作者 褚博 燕汝江 于群星 孙辉 邵立 钟发成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彩色透明显示性能的球形双曲色散超材料(HMM)腔.该腔由介质/银层交替包裹银核组成,具有深度亚波长性质,并支持和银层数目相同的同阶回音廊模式.这些模式能够将电磁波能量高度局域在不同介质壳层内,从而降...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彩色透明显示性能的球形双曲色散超材料(HMM)腔.该腔由介质/银层交替包裹银核组成,具有深度亚波长性质,并支持和银层数目相同的同阶回音廊模式.这些模式能够将电磁波能量高度局域在不同介质壳层内,从而降低欧姆损耗,减小共振线宽.针对5层银/介质交替包裹形成的HMM腔,详细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回音廊模式的调谐作用.发现仅改变最外层介质或银层厚度,几乎不影响TM1,2和TM1,3模式的共振位置,但对TM1,1模式的共振位置及3个模式的强度产生明显调谐.通过优化HMM腔,在红绿蓝波段实现三重窄带共振,且在三重共振位置均具有偶极辐射特点,能够将散射光限制在和入射光夹角为-45°—+45°范围内.该HMM腔不仅支持红绿蓝三重窄带共振,并具有宽的散射角,可应用于实现高透明度、高亮度和宽视角的全彩透明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色散超材料腔 米氏散射 回音廊模式 透明显示器
下载PDF
基于改进SBR的舰船SAR成像快速仿真计算方法
8
作者 章琪琪 张寅 +2 位作者 范君杰 夏翀翔 闫钧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3,共12页
针对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舰船成像仿真应用中电磁散射特性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有SBR(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两方面改进.一是基于叶节点空间邻域编码搜索的射线管相交面元检测算法,通过只追踪... 针对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舰船成像仿真应用中电磁散射特性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有SBR(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两方面改进.一是基于叶节点空间邻域编码搜索的射线管相交面元检测算法,通过只追踪射线管中心射线并搜索叶节点空间周围潜在相交面元,在有效提升相交检测速度的同时避免遗漏相交面元;二是射线管三角剖分快速分裂算法,将射线管和相交面元投影至射线管虚拟孔径面,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自适应地将射线管快速分裂成连续的子射线管.对典型舰船目标进行RCS(Radar Cross Section)计算及SAR成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本文方法计算效率比Kd树(K-dimension tree)加速SBR方法提升14倍以上,比经典自适应射线管分裂SBR方法提升3倍以上,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成像仿真 SAR回波仿真 舰船RCS计算 弹跳射线法 自适应射线管分裂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太赫兹热释电探测器设计
9
作者 张明 张俊垚 +4 位作者 张娜娇 董朋 王保柱 尚燕 段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太赫兹(THz)探测器吸收效率低,频率范围小的问题,提出将双层超表面吸收阵列结构与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相贴合,构成宽带太赫兹超表面热释电探测器。采用MATLAB和CST联合仿真的优化方法对超表面结构进行按需优化;使用ANSYS对... 为了解决传统太赫兹(THz)探测器吸收效率低,频率范围小的问题,提出将双层超表面吸收阵列结构与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相贴合,构成宽带太赫兹超表面热释电探测器。采用MATLAB和CST联合仿真的优化方法对超表面结构进行按需优化;使用ANSYS对热释电探测器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敏感层、绝热层等特征参数对太赫兹热释电探测器的温度变化率以及响应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表面阵列结构提高了全THz波段的探测性能,凳型热释电探测器在给定条件下的平均热释电电流输出为31.52 pA。使用超表面作为吸收结构可以使热释电探测器具有连续且高效的吸波特性,为宽带太赫兹探测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物理学 热释电探测器 超表面 太赫兹 联合仿真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典型光电系统强电磁脉冲耦合分析与加固方法
10
作者 刘文聪 梁圆龙 +5 位作者 黄贤俊 徐延林 姚理想 文奎 田涛 刘培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0,共12页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电子设备面临的电磁威胁愈加严峻。光电系统作为高灵敏集成化电子设备,强电磁脉冲能量耦合进入系统内部,影响防护能力本就薄弱的光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明晰典型光电系统强电磁耦合过程,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强电磁...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电子设备面临的电磁威胁愈加严峻。光电系统作为高灵敏集成化电子设备,强电磁脉冲能量耦合进入系统内部,影响防护能力本就薄弱的光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明晰典型光电系统强电磁耦合过程,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强电磁辐照条件下筒型、侧窗型和多窗口型三种典型光电系统的强电磁耦合情况,提取了光电系统强电磁耦合特征及其制约因素,验证了光电系统进行强电磁防护加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解决光电系统强电磁防护能力薄弱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透明电磁防护窗口的强电磁加固效能;开展了基于支撑台阶与导电侧壁的电磁缝隙防护加固方法研究,分析了透明防护窗口缝隙耦合泄露的关键安装结构参数,提出了一种非电接触式装配缝隙强电磁防护加固方法。经测试,当缝隙防护结构长度为6 mm时,在0.2~4 GHz频率范围光电系统平均强电磁防护效能提升4.51 dB。研究结果为光电系统强电磁防护能力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具体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强电磁耦合分析 透明防护光窗 电磁防护方法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超材料局部场调控特性的低频吸波材料设计方法
11
作者 王振旭 王甲富 +4 位作者 熊鑫蒙 富新民 丁畅 韩亚娟 孙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实现低频段雷达波的高性能吸收,通常需要增大磁性吸波材料(MAs)的厚度,这无疑会增加吸波材料的重量,制约实际应用潜能。对此,本文我们提出了基于等离子体超材料(PM)调控传统磁性吸波材料内部磁场的方法,利用金属短线调控磁场分布的特性... 实现低频段雷达波的高性能吸收,通常需要增大磁性吸波材料(MAs)的厚度,这无疑会增加吸波材料的重量,制约实际应用潜能。对此,本文我们提出了基于等离子体超材料(PM)调控传统磁性吸波材料内部磁场的方法,利用金属短线调控磁场分布的特性,通过增强其与底层金属底板之间整个局部空间的磁场强度,在其中加入传统磁性吸波材料后,就能有效提升传统磁性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而使整体结构在其工作频段都具有较强的吸波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垂直入射时,所设计的吸波超材料可在0.9~2.2 GHz频段内实现高效吸收,入射角逐渐增大到60°时,90%的吸收带宽仍可以达到0.73~3.12 GHz。该设计方法在雷达隐身、电磁兼容和通信等领域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吸波 等离子体超材料 局部场调控
下载PDF
激光脉冲啁啾影响双色激光场诱导气体产生太赫兹辐射特性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李翰楠 彭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0,共11页
随着太赫兹波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对可调控太赫兹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获取可调控的太赫兹波一直是太赫兹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双色激光诱导气体电离光丝产生太赫兹波及其后续传播过程的三维理论模型,详细研... 随着太赫兹波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对可调控太赫兹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获取可调控的太赫兹波一直是太赫兹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双色激光诱导气体电离光丝产生太赫兹波及其后续传播过程的三维理论模型,详细研究了双色泵浦激光的啁啾参数对飞秒激光场辐射产生太赫兹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脉宽为飞秒量级时,以40 fs的情况为例,当啁啾参数在与激光脉宽处于相同的飞秒量级尺度上时,其对太赫兹波的振幅与频谱都产生显著影响.在双色飞秒激光场中,基频波和倍频波的啁啾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基频波的啁啾主要影响太赫兹波的时域波形,而倍频波的啁啾则决定了太赫兹辐射的振幅大小、中心频率与频谱宽度.研究表明,激光啁啾作为一种可控的参数,对所辐射的太赫兹波属性具有多重调制效果,且相关啁啾的作用规律随双色激光的初始相位也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些结果为研究太赫兹辐射的产生与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辐射 双色激光脉冲 啁啾 调控
下载PDF
基于液态金属的跨波段超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
13
作者 邵亚楠 李博文 +1 位作者 高世博 邓永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7-997,共11页
在无线通信领域,电磁波传播和极化方向调控对特定信号的识别与接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材质的跨X(8~12 GHz)和Ku(12~18 GHz)波段超宽带极化转换电磁超表面,具有宽频带、高极化转换率、体积小、无机械疲劳损伤、易共形... 在无线通信领域,电磁波传播和极化方向调控对特定信号的识别与接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材质的跨X(8~12 GHz)和Ku(12~18 GHz)波段超宽带极化转换电磁超表面,具有宽频带、高极化转换率、体积小、无机械疲劳损伤、易共形、成本低等优点。该超表面能够实现从7.595 GHz到17.712 GHz超宽带范围内交叉极化转换或宽带圆极化转换的功能。当阶梯状液态金属结构宽度为1.6 mm时,在相对带宽为79.9%的7.595~17.712 GHz频带上,超表面极化转换率优于90%,具有共极化向交叉极化转换的功能。当阶梯状液态金属结构宽度为0.3 mm时,在相对带宽为12.30%的10.864~12.288 GHz频带上,超表面具有线极化向圆极化转换的功能;在相对带宽为3.54%的7.328~7.592 GHz频带上,超表面的极化转换率优于90%,具有共极化向交叉极化转换的功能。样品制备及其极化转换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相对误差为4.20%,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结果一致,进而验证了的跨X和Ku波段超宽带极化转换电磁超表面的多功能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液态金属 极化转换 超宽带
下载PDF
可调频旋转磁场仪的装置设计与磁场测量
14
作者 陈泉有 黄育红 +2 位作者 麦晨晨 刘志存 高天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教学演示仪器中利用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的传统方法存在仪器损耗大、安全隐患多、成本昂贵等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可调频旋转磁场的产生装置,在四个辐射状横放的带铁芯螺线管中通入低压直流电,通过PLC板编程对电流进行换向,同时... 在教学演示仪器中利用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的传统方法存在仪器损耗大、安全隐患多、成本昂贵等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可调频旋转磁场的产生装置,在四个辐射状横放的带铁芯螺线管中通入低压直流电,通过PLC板编程对电流进行换向,同时改变换向时间可使置入装置中心的小磁针的偏转周期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可调频的效果。螺线管中通入单相恒定直流电时,小磁针不发生偏转;通入双相矩形脉冲电流时,小磁针以45°角步进旋转。磁场方向的转速取决于电流的换向频率。该装置不仅规避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且同时兼具定性演示和定量测量双重功能,可作为一款性能优异的实验教学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调频 直流电 PLC板 辐射状横放
下载PDF
Giant and controllable Goos—Hänchen shift of a reflective beam off a hyperbolic metasurface of polar crystals
15
作者 薛天 李宇博 +5 位作者 宋浩元 王相光 张强 付淑芳 周胜 王选章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28-435,共8页
We conduct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massive and tunable Goos–Hänchen(GH) shift on a polar crystal covered with periodical black phosphorus(BP)-patches in the THz range. The surface plasmon phonon polaritons... We conduct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massive and tunable Goos–Hänchen(GH) shift on a polar crystal covered with periodical black phosphorus(BP)-patches in the THz range. The surface plasmon phonon polaritons(SPPPs), which are coupled by the 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SPh Ps) and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 can greatly increase GH shifts.Based on the in-plane anisotropy of BP, two typical metasurface models are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An enormous GH shift of about-7565.58 λ_(0)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BP-patches. In the designed metasurface structure,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accompanying large GH shifts can reach about 6.43 × 10^(8) λ_(0)/RIU, which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he size, carrier density, and layer number of BP. Compared with a tradition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the sensitivity is increased by at leas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We believe that investigating metasurface-based SPPPs sensors could lead to high-sensitivity biochemical detect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s–H?nchen shift black phosphorus surface plasmon phonon polaritons sensitivity metasurfaces
原文传递
边界形变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系统性能评估
16
作者 王平平 程二威 +1 位作者 周星 张怡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混混响室复杂强电磁环境下开展材料屏蔽效能测试是电磁防护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边界形变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系统性能,开展了动态范围、电场分布特性和不确定度三个方面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际测试中,测试结果小于60 dB即为可... 混混响室复杂强电磁环境下开展材料屏蔽效能测试是电磁防护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边界形变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系统性能,开展了动态范围、电场分布特性和不确定度三个方面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际测试中,测试结果小于60 dB即为可信测试值;在1~10 GHz频段内,互耦混响室发射室的空间电场标准偏差小于3 dB,接收室的空间电场标准偏差小于2 dB,满足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要求,场均匀性良好;测试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为5.90 dB,可以作为材料屏蔽效能测试平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形变 互耦 混响室 屏蔽效能 空间电场
下载PDF
Simultaneous guidanc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astic waves via glide symmetry phoxonic crystal waveguides
17
作者 雷林霖 何灵娟 +2 位作者 廖清华 刘文兴 于天宝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3-368,共6页
A phoxonic crystal waveguide with the glide symmetry is designed,in which both electromagnetic and elastic waves can propagate along the glide plane at the same time.Due to the glide symmetry,the bands of the phoxonic... A phoxonic crystal waveguide with the glide symmetry is designed,in which both electromagnetic and elastic waves can propagate along the glide plane at the same time.Due to the glide symmetry,the bands of the phoxonic crystal super-cell degenerate in pairs at the boundary of the Brillouin zone.This is the so-called band-sticking effect and it causes the appearance of gapless guided-modes.By adjus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glide dislocation the edge bandgaps,the bandgap of the guided-modes at the boundary of the Brillouin zone,can be further adjusted.The photonic and phononic guided-modes can then possess only one mode for a certain frequency with relatively low group velocities,achieving single-mode guided-bands with relatively flat dispersion relationship.In addition,there exists acousto-optic interaction in the cavity constructed by the glide plane.The proposed waveguide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design of novel optomechanical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xonic crystals glide symmetry WAVEGUIDE acousto-optic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Detection accuracy of target accelerations based on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keyhole space
18
作者 郭凯 雷爽 +2 位作者 雷艺 周红平 郭忠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3-290,共8页
The influence of the 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and the angular acceleration of detecting target based on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keyhole space are analyzed.The spectrum spreads of different orbital angular mom... The influence of the 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and the angular acceleration of detecting target based on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keyhole space are analyzed.The spectrum spreads of differen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modes in different non-line-of-sight situations are simulated.The errors of target accelerations in detection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the OAM spectra spreading by using two combinations of composite OAM modes in the keyhole space.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effects about spectrum spreads of higher OAM modes are more obvious.The error in detec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OAM spectrum spreading,which can be reduced by reasonably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OAM modes in different practical situations.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idea for investigating keyhole effect when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 is used to detect accel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s detect accelerations keyhole space spectrum spread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of the COOL blanket for CFETR
19
作者 鲁帅领 马学斌 刘松林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The supercritical CO_(2)cOoled Lithium-Lead(COOL)blanket has been designed as one advanced blanket candidate for the 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electromagnetic(EM)loads(Max... The supercritical CO_(2)cOoled Lithium-Lead(COOL)blanket has been designed as one advanced blanket candidate for the 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electromagnetic(EM)loads(Maxwell force and Lorentz force)acting on the COOL blanket,which are important mechanical loads in further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COOL blanket.A 3D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e ANSYS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obtain EM loads on the COOL blanket in this study.At first,the magnetic scalar potential(MSP)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Maxwell force on the COOL blanket.Then,the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MVP)method is performed during a plasma disruption event to get the eddy current distribution.At last,a multi-step method is adopt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orentz force and the torque.The maximum Lorentz forces of inboard and outboard blanket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5624 kN and 2360 k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 COOL blank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Cu_(x)S_(y)-MoS_(2)异质结构的介电损耗调控及其高效电磁波吸收
20
作者 蒋肖 李博 +1 位作者 何邦 曾小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二硫化钼(MoS_(2))因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在电磁波(EMW)吸收领域备受关注,但其高导电性导致EMW吸收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引入Cu_(x)S_(y)纳米颗粒,构建一种独特的Cu_(x)S_(y)-MoS_(2)异质结构,以实现适当的阻抗匹... 二硫化钼(MoS_(2))因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在电磁波(EMW)吸收领域备受关注,但其高导电性导致EMW吸收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引入Cu_(x)S_(y)纳米颗粒,构建一种独特的Cu_(x)S_(y)-MoS_(2)异质结构,以实现适当的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通过调控Cu_(x)S_(y)纳米颗粒,达到调节介电损耗能力,以使Cu_(x)S_(y)-MoS_(2)材料在低、中、高频率下都能表现出优异的EMW吸收性能。Cu_(x)S_(y)-MoS_(2)样品在12.68 GHz的频率下,表现出高达-72.77 dB的反射损耗(RL),而材料的匹配厚度仅为1.99 mm,优于大多数金属硫化物异质结构。此外,它还具有宽的有效吸收带宽(EAB),在1.73 mm处达到5.1 GHz(12.9~18.0 GHz)。这项工作为设计具有强吸收、宽频带和薄厚度的MoS_(2)基吸波材料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x)S_(y) MoS_(2) 异质结构 介电损耗 电磁波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