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8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性能提高以及结构优化
1
作者 吕行 富容国 +2 位作者 常本康 郭欣 王芝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为了提高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性能,将国内与美国ITT公司的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量子效率曲线进行对比,可知我国透射式光电阴极积分灵敏度已经达到2130μA/lm,美国ITT达到了2330μA/lm.利用修正后的量子效率、光学性能以及积分灵敏度的理论... 为了提高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性能,将国内与美国ITT公司的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量子效率曲线进行对比,可知我国透射式光电阴极积分灵敏度已经达到2130μA/lm,美国ITT达到了2330μA/lm.利用修正后的量子效率、光学性能以及积分灵敏度的理论模型,分别对两者进行光学结构拟合.结果表明,国内光电阴极在窗口层和发射层的厚度、电子扩散长度以及后界面复合速率等方面均与ITT有一定差距.为了缩短两者的差距,优化阴极结构参数,具体研究了电子扩散长度和发射层厚度对量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均匀掺杂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发射层厚度为1.3μm、电子扩散长度为7μm,则积分灵敏度可以达到2800μA/l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 As光电阴极 透射式 结构优化 光学性能 光电发射性能
下载PDF
EAST-CTI测试平台上六硼化镧等离子体源的研制
2
作者 孟凡卫 张小辉 +7 位作者 胡广海 孔德峰 叶扬 黄艳清 齐美彬 赵志豪 李博 董期龙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更方便和深入研究紧凑环注入(CTI)系统产生的等离子体团在等离子体中的演化过程,特设计了一套大尺寸、均匀的六硼化镧等离子体源,用来产生磁化、高密度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源的阴极采用钨丝间接加热的方式来达到工作温度,阴极最高可... 为了更方便和深入研究紧凑环注入(CTI)系统产生的等离子体团在等离子体中的演化过程,特设计了一套大尺寸、均匀的六硼化镧等离子体源,用来产生磁化、高密度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源的阴极采用钨丝间接加热的方式来达到工作温度,阴极最高可达到1800℃。阳极采用耐高温、透过率50%的钼金属网,与阴极之间轴向间距1m。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40~200V偏压,阴极发射的电子与中性气体碰撞、电离进而产生长1m直径100mm的稳态磁化等离子体柱。在台面实验中,测试了源的放电性能和等离子体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阴极发射电流密度为1~2A·cm^(-2)的情况下,测得的氩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可达到10^(18)m^(-3)量级,电子温度约为8eV。通过增加阴、阳极之间偏压,阴极发射电流密度最高达到8.5A·cm^(-2),等离子体参数与托卡马克边界参数相近。该等离子体源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为EAST-CTI系统开展台面实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CTI 六硼化镧阴极 等离子体源 磁化等离子体
下载PDF
软X射线条纹相机CsI光阴极响应灵敏度的理论计算
3
作者 何小安 杨家敏 +2 位作者 黎宇坤 李晋 熊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4-211,共8页
碘化铯(CsI)光阴极响应灵敏度是软X射线条纹相机用于X射线能谱定量诊断的重要参数,其理论计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的理论解析模型基于薄膜光阴极产生次级电子的一维随机行走模型发展而来,具体包括X射线正入射、能量大于1 ke V条件下的... 碘化铯(CsI)光阴极响应灵敏度是软X射线条纹相机用于X射线能谱定量诊断的重要参数,其理论计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的理论解析模型基于薄膜光阴极产生次级电子的一维随机行走模型发展而来,具体包括X射线正入射、能量大于1 ke V条件下的Henke模型,以及变角度入射、光阴极厚度大于100 nm条件下的Fraser模型,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进一步引入次级电子输运概率的基础表达式,推导了CsI光阴极在更大参数范围内(X射线能量0.1—10 ke V、光阴极厚度10—200 nm)响应灵敏度随X射线能量E、光阴极厚度t、X射线与阴极表面夹角θ变化的一般表达式.最后,将本文的理论计算结果与Henke模型、Fraser模型、文献及北京同步辐射的实验数据分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普适性,并且为高时间分辨光谱定量测量实验中Cs I光阴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电子 CsI光阴极 X射线 响应灵敏度
下载PDF
非晶态碳薄膜对金属二次电子发射的影响
4
作者 胡笑钏 刘样溪 +1 位作者 楚坤 段潮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9,共9页
非晶态碳薄膜由于具有极低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在真空微波器件与设备异常放电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非晶态碳薄膜对二次电子发射影响的动态过程及微观机理仍缺乏了解.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C... 非晶态碳薄膜由于具有极低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在真空微波器件与设备异常放电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非晶态碳薄膜对二次电子发射影响的动态过程及微观机理仍缺乏了解.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Cu表面非晶态碳薄膜的二次电子发射数值模拟模型,能够精确地模拟电子与薄膜及基底材料的散射及二次电子发射的微观物理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从0 nm增加至1.5 nm时,SEY峰值下降了大约20%;继续增大厚度,SEY峰值不再下降.然而,当薄膜厚度大于0.9 nm时,SEY曲线呈现出双峰形态,但随着薄膜厚度增加至3 nm,第二峰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电子散射轨迹和二次电子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这种双峰现象是由于电子在两种材料中散射所致.相比以往模型,所提模型考虑了功函数的变化以及界面势垒对电子散射路径的影响.该模型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SEY曲线双峰现象形成的原因,相关的计算结果为非晶态碳薄膜对SEY的抑制规律提供了理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 非晶态碳薄膜 金属 Monte Carlo模拟
下载PDF
短脉冲信号阵列接收的Keystone变换预处理方法
5
作者 巴涛 汪海波 +3 位作者 张海川 庄俊 戎磊 席麒钧 《现代应用物理》 202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短脉冲信号的能量在时间域上较为集中,当其以一定角度斜入射到接收阵列时,会产生明显的依次“到达”现象。接收阵列进行相应的包络校准,可使接收系统的物理孔径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提出了基于Keystone变换的阵列信号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 短脉冲信号的能量在时间域上较为集中,当其以一定角度斜入射到接收阵列时,会产生明显的依次“到达”现象。接收阵列进行相应的包络校准,可使接收系统的物理孔径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提出了基于Keystone变换的阵列信号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短脉冲信号包络盲校正,使接收阵列的物理孔径得到充分利用,可为后续波束形成、角度估计等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脉冲信号 接收阵列 KEYSTONE变换 空域滤波 波束形成
下载PDF
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提高方法
6
作者 李廷涛 龚燕妮 +7 位作者 曾进能 常乐 赵恒 谭何盛 褚祝军 陈超 周善堃 李晓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5-34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分析了阴极输入窗、多碱光电阴极、微通道板、荧光屏等对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的影响,提出了减小阴极近贴距离、减小微通道板通道孔径、减小光纤面板输出窗丝径以及对微通道板镀制防电子弥散膜来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分析了阴极输入窗、多碱光电阴极、微通道板、荧光屏等对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的影响,提出了减小阴极近贴距离、减小微通道板通道孔径、减小光纤面板输出窗丝径以及对微通道板镀制防电子弥散膜来提高分辨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阴极近贴距离的不断减小,分辨力可以得到逐步提高。阴极近贴距离为0.08mm的条件下,缩小光纤面板输出窗的丝径,缩小微通道板的孔径,且在微通道板的输出面镀制防电子弥散膜,可以使超二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达到72 lp/mm,最高可达到76 lp/mm,比原有超二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提高了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分辨力 荧光屏 光纤面板 微通道板
下载PDF
低能电子穿越绝缘体微孔膜动力学过程研究
7
作者 周鹏 万城亮 +6 位作者 袁华 程紫东 李鹏飞 张浩文 崔莹 张红强 陈熙萌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5,共8页
采用二维位置灵敏的微通道板探测器对能量为1500 eV的低能电子束穿过孔径为400 nm、未经照射过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孔膜后的全角分布以及时间演化进行了测量,同时采用自制的积分式能谱测量装置测量了穿透电子的能量分布。... 采用二维位置灵敏的微通道板探测器对能量为1500 eV的低能电子束穿过孔径为400 nm、未经照射过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孔膜后的全角分布以及时间演化进行了测量,同时采用自制的积分式能谱测量装置测量了穿透电子的能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充电阶段,当入射电子束束流较弱时,透射电子强度随充电时间逐渐上升;充电过程中,透射电子的角分布宽度由小变大,但是角分布中心基本不随膜的倾角移动。对出射电子达到平衡态时的电子能谱的测量表明,穿透电子的能量保持着入射时的能量。对于理解电子在绝缘体微孔中的传输给出了新的实验证据,给出了可能形成“导向效应”的微孔内部电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电子 导向效应 沉积电荷 微纳结构 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及后加速技术的百飞秒时间分辨条纹管设计
8
作者 田丽萍 沈令斌 +7 位作者 陈萍 刘玉柱 陈琳 惠丹丹 陈希儒 赵卫 薛彦华 田进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2-311,共10页
减小空间电荷效应及扫描偏转系统边缘场效应引起的时间弥散是实现百飞秒级时间分辨条纹管的关键.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飞秒条纹管,结合超高加速电场、高扫描速度和后加速电场的设计,可在光电阴极4 mm×10μm的范围内实现100 fs... 减小空间电荷效应及扫描偏转系统边缘场效应引起的时间弥散是实现百飞秒级时间分辨条纹管的关键.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飞秒条纹管,结合超高加速电场、高扫描速度和后加速电场的设计,可在光电阴极4 mm×10μm的范围内实现100 fs量级的时间分辨率.通过优化设计加速电极结构,使光电阴极有效探测范围内的电子均可在15 kV/mm量级的强电场中加速运行,有效地抑制了电子脉冲的物理时间弥散;在阳极入口处放置窄狭缝以减小大角度光电子引起的时空弥散对性能的影响;最后在荧光屏处设置+5000 V的高电位,以缩短光电子在等位区的渡越时间,进一步减小空间电荷效应引起的时间弥散.最终,此设计方法能够将条纹管的时间分辨率提高至百飞秒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聚焦技术 后加速技术 时间分辨率 飞秒条纹管
下载PDF
空间行波管用低蒸散M型阴极的蒸发性能与寿命特性
9
作者 李娜 邵文生 +1 位作者 张珂 冯进军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1-378,共8页
针对空间行波管等真空电子器件使用寿命受限于阴极电子源的问题,制备了低蒸散型覆膜扩散阴极(M型阴极),对其蒸发性能、发射性能及寿命特性展开研究。采用贝克法测量阴极初始状态及经过不同寿命时长后的蒸发速率,在水冷阳极中进行了阴极... 针对空间行波管等真空电子器件使用寿命受限于阴极电子源的问题,制备了低蒸散型覆膜扩散阴极(M型阴极),对其蒸发性能、发射性能及寿命特性展开研究。采用贝克法测量阴极初始状态及经过不同寿命时长后的蒸发速率,在水冷阳极中进行了阴极发射性能的测试,随后比较了低蒸散M型阴极与常规M型阴极的性能差异。在专用测试系统中,以行波管电子枪漂移管为载体,对阴极的寿命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50℃_(B)和1100℃_(B)时,低蒸散M型阴极的蒸发速率与常规M型阴极相比分别降低了89.7%和84.8%,同时发射性能满足器件应用要求。寿命实验结果显示,在行波管电子枪短管中,实验阴极在980℃_(B)~1140℃_(B)范围内,直流支取1.2 A/cm^(2)的条件下,稳定工作10000 h以上。阴极工作温度低于1041.5℃_(B)时预估寿命即可超过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蒸散 M型阴极 行波管 蒸发速率 寿命实验
下载PDF
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对微放电演化过程的影响
10
作者 王新波 申发中 +1 位作者 于明 崔万照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微放电是制约航天器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主要瓶颈之一。以介质微波部件中典型的介质加载平行板波导为例,基于三维粒子模拟分别对仅考虑外加微波场(情况1)、考虑外加微波场和空间电荷(情况2)以及考虑外加微波场、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 微放电是制约航天器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主要瓶颈之一。以介质微波部件中典型的介质加载平行板波导为例,基于三维粒子模拟分别对仅考虑外加微波场(情况1)、考虑外加微波场和空间电荷(情况2)以及考虑外加微波场、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情况3)三种情况下微放电演化过程中电子数目、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归一化反射波电压以及介质表面与上金属板之间的间隙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情况3电子分布和介质表面电荷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在微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空间电荷会使微放电达到饱和状态,介质表面电荷则导致微放电饱和状态无法持续,最后自行熄灭。介质表面电荷导致了微放电过程中介质和金属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下降速率不一致,归一化反射波电压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包络类似于“眼睛”形状、间隙电压类直流偏置、非对称电子能量分布等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 空间电荷 介质表面电荷 粒子模拟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掺入钒、锶的钡钨阴极表面功函数及吸附能
11
作者 刘继琛 邵文生 张珂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77-1982,共6页
应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法,构建了不同的阴极表面原子模型,并计算了功函数和吸附能.以(2×2×1)W(001)面为基础,在表面的顶位、桥位和洞位分别吸附1 ML的O原子,发现O原子更倾向于吸附在顶位,并且功函数最大.将Ba原子吸附在W-O表面后... 应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法,构建了不同的阴极表面原子模型,并计算了功函数和吸附能.以(2×2×1)W(001)面为基础,在表面的顶位、桥位和洞位分别吸附1 ML的O原子,发现O原子更倾向于吸附在顶位,并且功函数最大.将Ba原子吸附在W-O表面后,发现Ba原子更有可能吸附在洞位,表面最佳覆盖度在0.5 ML左右.在W-O-Ba表面的洞位吸附V原子和Sr原子,发现同时吸附2种原子后体系的吸附能更有可能取决于最后吸附的原子,V的吸附使表面功函数降低,Sr使表面功函数升高.最后制备了掺入3%钒酸锶的新型钡钨阴极,在1050℃下脉冲发射电流密度达8.71 A/cm^(2),高于普通铝酸盐钡钨阴极的6.77 A/cm^(2),通过实验证实理论仿真具有合理性,可以进一步优化表面结构,提高阴极发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钡钨阴极 功函数 吸附能 表面掺杂
下载PDF
AlGaAs基光电阴极光学性质计算模型分析
12
作者 赵静 冯琤 +1 位作者 覃翠 郭婧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为了分析不同波长响应对光电阴极结构的要求,提出适用于各类响应的AlGaAs基光电阴极的计算模型.通过宽光谱响应GaAs和窄带响应AlGaAs基光电阴极样品试验证实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仿真研究AlGaAs基光电阴极组件中GaAs发射层及各子层、... 为了分析不同波长响应对光电阴极结构的要求,提出适用于各类响应的AlGaAs基光电阴极的计算模型.通过宽光谱响应GaAs和窄带响应AlGaAs基光电阴极样品试验证实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仿真研究AlGaAs基光电阴极组件中GaAs发射层及各子层、AlGaAs窗口层、Si_(3)N_(4)增透层的厚度与400~900 nm单波长光子吸收情况的分布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同一波长响应下,GaAs发射层对光电阴极吸收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i_(3)N_(4)增透层,而AlGaAs窗口层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明显.要得到90%以上的吸收率,在600 nm波长响应下GaAs发射层厚度应大于0.5μm,700 nm波长响应下GaAs发射层厚度应大于0.8μm,800 nm波长响应下GaAs发射层厚度应大于1.5μm.400~600 nm波段的光子主要在GaAs发射层表面0.2μm内被吸收,700~800 nm波段的光子主要在GaAs发射层表面0.6μm内被吸收,而850 nm以后的光子在各子层间的吸收比较均匀.该结论对不同响应AlGaAs基光电阴极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As基光电阴极 多发射层模型 吸收率 阴极厚度 单波长
下载PDF
低能量电子枪的仿真与优化
13
作者 石晓倩 陈雪颖 +1 位作者 刘佳辉 郭方准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CST对电子枪结构进行建模,得到电子枪聚焦极不同的结构尺寸参数对电子束电流密度和束斑尺寸的影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当聚焦极与控制极的距离Da和聚焦极厚度Db增大时,样品中心处电流密度减小但均匀性好,束斑半径增大...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CST对电子枪结构进行建模,得到电子枪聚焦极不同的结构尺寸参数对电子束电流密度和束斑尺寸的影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当聚焦极与控制极的距离Da和聚焦极厚度Db增大时,样品中心处电流密度减小但均匀性好,束斑半径增大;当聚焦极的半径r增大时,样品中心处电流密度增大但均匀性差,束斑半径减小。考虑中和效率、部件之间的放电和实际装配可行性,选取的优化参数分别为D_(a)=5 mm,D_(b)=0.8 mm,r=3 mm。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测试,电子束束流值提高约36%,电子束束斑调节范围增大。证明了利用CST仿真进行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达到了优化电子枪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枪 静电透镜 CST仿真 电子轨迹
下载PDF
微型热阴极性能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敏 杨鹏云 +2 位作者 张珂 高玉娟 孟维思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3-1447,共5页
为了满足高频段真空器件对阴极提出大电流密度、小电子注尺寸的需求,本文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在通过双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沉积了锆抑制膜的浸渍钪酸盐阴极表面上制备出发射面直径为100μm的微型阴极.实验结果显示:沉积的锆抑制膜在37... 为了满足高频段真空器件对阴极提出大电流密度、小电子注尺寸的需求,本文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在通过双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沉积了锆抑制膜的浸渍钪酸盐阴极表面上制备出发射面直径为100μm的微型阴极.实验结果显示:沉积的锆抑制膜在370 h内有效抑制了阴极的电子发射;当温度为950℃,其发射面的平均电流密度可达到43 A/cm^(2);当温度为1 000℃时,发射区域平均电流密度为58 A/cm^(2),但抑制区有了轻微发射.为了深入研究阴极微型发射区域的电子发射机理并揭示阴极抑制膜层抑制性能的原因,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建立了不同氧原子(O)吸附位以及不同钡原子(Ba)覆盖度的Ba-Sc-O-W原子结构模型和抑制膜层的Zr-Ba-Sc-O-W原子结构模型.研究发现:氧原子吸附的顶位Ba-Sc-O-W发射表面的功函数下降至1.497 eV,与钪酸盐阴极有效功函数为1.41 eV实验测试结果较为相近;随着温度的升高,阴极发射能力增强,但活性物质与Zr结合形成的Zr-Ba-Sc-O-W结构使抑制层抑制性能有所降低(Zr的功函数为4.05 eV,Zr-Ba-Sc-O-W计算所得功函数为3.348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阴极 电子发射 电流密度 抑制膜 原子结构模型
下载PDF
真空强电磁场环境下铝的二次电子倍增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商圣飞 杨晓宁 +3 位作者 杨勇 毕研强 武南开 于澜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6-1613,共8页
针对卫星表面受强电磁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充放电问题,采用1D3V的粒子网格(PIC)方法对卫星表面铝材料在空间强电磁环境作用下的二次电子倍增作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表铝材料在不同微波幅值、不同频率下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存在“最... 针对卫星表面受强电磁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充放电问题,采用1D3V的粒子网格(PIC)方法对卫星表面铝材料在空间强电磁环境作用下的二次电子倍增作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表铝材料在不同微波幅值、不同频率下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存在“最易”倍增区间;二次电子倍增规律表现为在特定频率下,铝的二次电子倍增随着微波电场幅值的增大先增强后降低,表现出最佳倍增区间的效应;在特定幅值下,铝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也会先增强后降低,但是整体表现出低频时倍增强,高频时抑制倍增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空间电磁环境 星表材料 二次电子倍增 放电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的仿真设计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明 王聪 +5 位作者 蒋睿 蔡宗佳 齐天缘 巴要帅 谢元华 刘坤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因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和大长径比被广泛用作电子源阴极材料。CNTs具有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极电真空器件中。CNTs电子源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工艺,有助于质谱分...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因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和大长径比被广泛用作电子源阴极材料。CNTs具有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极电真空器件中。CNTs电子源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工艺,有助于质谱分析元件、电离真空计、微推力推进器等真空元器件的微型化。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带有气体进样和离子传输通道的三电极场发射电子源,可为MEMS质谱离子源提供电子束。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了栅极结构和馈电参数对场发射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分析最大场发射阴极电流为46.085μA,电子透过率为64.28%;实验测试最高场发射电流密度为1.62 A/m^(2),电子透过率为7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微型电子源 场发射 碳纳米管
下载PDF
H_(2)O吸附对Cu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笑钏 陈彦璋 +1 位作者 孙广哲 吕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03-3810,共8页
H_(2)O吸附引起的二次电子发射增强是导致真空微波器件与设备异常放电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H_(2)O吸附对金属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该文考虑电子−H_(2)O分子碰撞的7种散射类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电子−H_(2)O吸附分子的... H_(2)O吸附引起的二次电子发射增强是导致真空微波器件与设备异常放电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H_(2)O吸附对金属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该文考虑电子−H_(2)O分子碰撞的7种散射类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电子−H_(2)O吸附分子的散射过程,同时考虑功函数变化对电子出射概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H_(2)O吸附Cu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模型,统计二次电子的最终状态,并对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和二次电子能谱(secondary electron spectrum,SES)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_(2)O吸附能够降低表面功函数,且产生更多电离电子,导致SEY增大;但当吸附厚度大于100 nm时,SEY不再继续增大,这是由于吸附层较厚时,电子无法进入Cu基底,仅在吸附层内散射。SES的谱峰随着吸附厚度的增加而增强,表明H_(2)O能够促使更多的低能电子出射,这是造成二次电子发射增强的重要因素。该文的模型为研究复杂表面状态的二次电子发射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相关结果能够用于分析解释真空微波器件与设备放电形成机理,优化设备部件的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二次电子能谱 H_(2)O吸附 Monte Carlo模拟 Cu表面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伏电站功率预测与储能模组设计研究
18
作者 崔永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8期58-60,共3页
分布式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和储能模组设计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设计分布式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和储能模组,不仅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该文对广域... 分布式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和储能模组设计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设计分布式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和储能模组,不仅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该文对广域气象资源数据做IDW插值运算,获取光伏电站所需要的气象要素,应用线性回归算法获取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值,采用经典R-C电路模型并应用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对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的储能模组充放电功率进行控制并合理储能的目标,以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功率预测 储能模组 数据采集
下载PDF
微通道板斜切角对像增强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曾进能 李臻 +16 位作者 褚祝军 张简屏 李娇娇 乔芳建 李金沙 赵恒 龚燕妮 李廷涛 许有毅 陈坤杨 陈卫军 王乙瑾 汪云 李耀斌 刘倍宏 王光凡 李晓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采用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MCP斜切角对像增强器的MCP噪声因子、分辨力、MCP增益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CP斜切角在5°~12°范围内时,MCP噪声因子与MCP斜切角呈抛物线关系,当MCP斜切角为9°时,MCP噪声因子最... 采用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MCP斜切角对像增强器的MCP噪声因子、分辨力、MCP增益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CP斜切角在5°~12°范围内时,MCP噪声因子与MCP斜切角呈抛物线关系,当MCP斜切角为9°时,MCP噪声因子最小;分辨力与斜切角呈负相关关系,当MCP斜切角为5°时,分辨力最大;MCP增益随斜切角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当MCP斜切角为9°时,MCP增益最大。这主要是因为改变MCP斜切角后,光电子进入MCP通道前端二次电子发射层的角度深度不同,激发出的二次电子数及电子在MCP输出端形成的散射斑半径存在差异。若要选择最佳MCP斜切角,必须综合考虑不同场景下对像增强器主要性能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微通道板 MCP斜切角 分辨力 MCP噪声因子 MCP增益
下载PDF
GaAs光阴极像增强器的选通特性
20
作者 李冬 杨凯翔 +3 位作者 盛亮 李阳 段宝军 张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05-2514,共10页
针对GaAs光阴极像增强器在ns级选通成像中的时空特性,通过引入传输线阻抗完善了光阴极径向RLC传输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选通过程中光快门的变化趋势,实验证实去除防离子反馈膜有利于改善光快门,使得光快门与电快门更为一致,在驱动电脉冲... 针对GaAs光阴极像增强器在ns级选通成像中的时空特性,通过引入传输线阻抗完善了光阴极径向RLC传输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选通过程中光快门的变化趋势,实验证实去除防离子反馈膜有利于改善光快门,使得光快门与电快门更为一致,在驱动电脉冲宽度为17.7 ns时,光快门宽度与电快门宽度的差异仅为1.1 ns;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了光电子在分段线性快门脉冲电压驱动下经过第一近贴后的空间弥散模型,模拟结果表明:GaAs光阴极相较于S20光阴极在选通成像中的空间分辨下降更小。在20 lp/mm时,GaAs的动态空间分辨是静态空间分辨的80%,而S20光阴极不足70%,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来分析和优化像增强器结构参数,为优化选通成像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光阴极 选通特性 动态空间分辨 像增强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