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4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3)DIBA)_(2)Cl]·[HGeMo_(12)O_(40)]的合成、表征、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质
1
作者 于晓洋 黄仕霆 +2 位作者 吕艳欣 耿嘉琦 金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5-70,85,共7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Keggin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物[(H_(3)DIBA)_(2)Cl]·[HGeMo_(12)O_(40)],(HDIBA=3,5-二(1H--咪唑-1-基)苯甲酸).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7831(4)nm,b=1.29723(4...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Keggin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物[(H_(3)DIBA)_(2)Cl]·[HGeMo_(12)O_(40)],(HDIBA=3,5-二(1H--咪唑-1-基)苯甲酸).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7831(4)nm,b=1.29723(4)nm,c=1.98978(5)nm;α=94.51°,β=102.61°,γ=117.99°,V=2.77968(14)nm 3,Z=2.结构研究表明,在该化合物中HDIBA被质子化,配体与游离的Cl-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Keggin型[GeMo_(12)O_(40)]^(4-)多酸阴离子与[H_(3)DIBA]^(2+)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将相邻的一维超分子链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可以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孔雀石绿,15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99%;另外,该化合物具有电催化还原BrO_(3)^(-)和电催化氧化抗坏血酸(AA)的性质.总之,该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处理废水中污染物的异相光、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o_(12)O_(40)]^(4-) 超分子化合物 水热法 光催化 电化学
下载PDF
小尺寸Mn^(4+) 掺杂氟化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沛兰 罗志怀 +3 位作者 周志军 陈哲 何雪龙 张文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Mn^(4+)掺杂氟化物荧光材料展现出众多优势,包括无毒、蓝光激发、超窄发射谱带、高发光效率、符合Rec.2020标准的发射波长、无重吸收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下一代Mini/Micro-LED显示技术的理想红光介质材料。然而,要应用... Mn^(4+)掺杂氟化物荧光材料展现出众多优势,包括无毒、蓝光激发、超窄发射谱带、高发光效率、符合Rec.2020标准的发射波长、无重吸收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下一代Mini/Micro-LED显示技术的理想红光介质材料。然而,要应用于Mini/Micro-LED,需要小尺寸的氟化物。因此,本文从制备方法入手,深入探讨了国内外小尺寸Mn^(4+)掺杂氟化物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当前小尺寸Mn^(4+)掺杂氟化物面临的关键问题,旨在为研发高效优质的小尺寸Mn^(4+)掺杂氟化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4+) Micro-LED 红色荧光粉 氟化物
下载PDF
有机胺类CO_(2)捕集吸收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帅 郅晓 +4 位作者 石信超 房晶瑞 曲齐齐 马腾坤 陈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综述了有机胺类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性能评价指标、不同吸收剂的CO_(2)捕集机理、存在问题以及有机胺类CO_(2)捕集吸收剂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1.5℃温控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愈发受到关注... 综述了有机胺类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性能评价指标、不同吸收剂的CO_(2)捕集机理、存在问题以及有机胺类CO_(2)捕集吸收剂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1.5℃温控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愈发受到关注。在众多碳捕集技术中,以有机胺类作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研究最多、最为成熟的碳捕集技术,已在电力、水泥、化工等行业建成多项示范工程,有望实现电力和工业部门大规模CO_(2)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有机胺 化学吸收 相变 催化
下载PDF
铜纳米簇聚集体的合成、发光与胞内温度传感
4
作者 孔令灿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7-243,共7页
发光的金属纳米簇由于毒性小、成本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制备具有强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手性氨基酸D-青霉胺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具有强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并通过红外光谱、热... 发光的金属纳米簇由于毒性小、成本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制备具有强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手性氨基酸D-青霉胺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具有强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质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发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铜纳米簇聚集体的悬浊液和固体显示出很强的发光,绝对发光量子产率高达30.4%。而且,发光的铜纳米簇聚集体细胞毒性很低,可以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实现胞内成像以及依赖于温度的胞内成像。铜纳米簇聚集体的发光行为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探索为人们在其它领域进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聚集体 自组装 纳米合成 发光 细胞成像 温度传感
下载PDF
含钴钨酸盐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循环性能表现
5
作者 黄城鑫 朱睿 +3 位作者 杨磊 朱欣 王丽维 徐京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文献选择了新型三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_(3)[BW_(11)O_(39)Co^(Ⅲ)(H_(2)O)]这一稳定的无机金属杂多酸,对其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文献选择了新型三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_(3)[BW_(11)O_(39)Co^(Ⅲ)(H_(2)O)]这一稳定的无机金属杂多酸,对其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将其与二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_(3.5)[BW_(11)O_(39)Co^(Ⅱ)(H_(2)O)]的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三价钴材料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能保持269.2 mAh·g^(-1)的比容量,库伦效率达99.29%.即使在0.2~5.0 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倍率测试,其仍表现出比二价钴材料更好的性能,在电流密度恢复到0.2 A·g^(-1)后,比容量迅速恢复到454 mAh·g^(-1),证明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为后续含钴钨酸盐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POM)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新型能源材料
下载PDF
ZnO∶(Al,La)/纤维素气凝胶/涤棉织物红外隐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王益敏 张琳萍 +2 位作者 钟毅 徐红 毛志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5-279,共5页
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凝胶,将纤维素凝胶平铺在涤棉织物上,低温冷冻再高温干燥得到纤维素气凝胶复合涤棉的隔热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低发射率掺杂铝、镧的氧化锌粉末[ZnO∶(Al,La)],球磨后制成涂料,粘附在纤... 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凝胶,将纤维素凝胶平铺在涤棉织物上,低温冷冻再高温干燥得到纤维素气凝胶复合涤棉的隔热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低发射率掺杂铝、镧的氧化锌粉末[ZnO∶(Al,La)],球磨后制成涂料,粘附在纤维素气凝胶/涤棉表面形成涂层,得到了低发射率兼具隔热性能的红外隐身复合材料ZnO∶(Al,La)/纤维素气凝胶/涤棉。通过IR-2双波段发射率测试仪研究了不同ZnO∶(Al,La)涂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发射率的影响,通过红外热像仪对复合材料的持续隐身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涂层厚度为400μm时,发射率最低为0.673;纤维素气凝胶厚度为4mm的复合材料可维持90min的红外隐身效果,在红外隐身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镧氧化锌 纤维素气凝胶 隔热 低发射率 红外隐身
原文传递
Dawson型磷钨酸盐可逆变色性质对过氧化氢的光谱检测
7
作者 陆爽 黄梅丽 +3 位作者 呼和 许良 徐玲 王斌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85-187,157,共4页
通过水溶液回流法制备了Dawson型磷钨酸盐K_(6)P_(2)W_(18)O_(62)(P_(2)W_(18)),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法对P_(2)W_(18)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还原电位-0.85 V下,P_(2)W_(18)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在可... 通过水溶液回流法制备了Dawson型磷钨酸盐K_(6)P_(2)W_(18)O_(62)(P_(2)W_(18)),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法对P_(2)W_(18)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还原电位-0.85 V下,P_(2)W_(18)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在可见区的吸收峰增强;相反,在氧化剂过氧化氢的作用下,P_(2)W_(18)溶液的蓝色褪去,在可见区的吸收峰减弱。以最大吸光度对过氧化氢浓度作图,得到P_(2)W_(18)溶液对过氧化氢检测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磷钨酸盐 电致变色 过氧化氢 光谱检测
下载PDF
K/Ca摩尔比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性和成矿的影响
8
作者 赵琪琪 原宇 +3 位作者 黄伟宏 孙妍 黄海涛 王燕舞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6期1-5,10,共6页
为揭示K/Ca摩尔比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的影响,采用摇瓶试验,分析富硫酸盐体系中pH、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次生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设定Fe/K起始摩尔比为3时,改变Ca^(2+)浓度,得到不同系列K/Ca... 为揭示K/Ca摩尔比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的影响,采用摇瓶试验,分析富硫酸盐体系中pH、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次生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设定Fe/K起始摩尔比为3时,改变Ca^(2+)浓度,得到不同系列K/Ca摩尔比(0.5~10),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当K/Ca摩尔比增加时,pH值下降,具体为pHK/Ca=0.5>pH_(K/Ca=1.0)>pH_(K/Ca=5.0)>pH_(K/Ca=10.0)>pH_(K/Ca=3.0);当K/Ca=0.5和K/Ca=1.0时,生物氧化性受到抑制,主要生成的物质为CaSO_(4)·2H_(2)O,但在K/Ca=3.0、K/Ca=5.0和K/Ca=10.0时,生物氧化性正常发挥,主要生成的矿物为黄钾铁钒及少量的草黄铁钒和黄钠铁钒,此研究结果对于富铁硫酸盐体系中K/Ca摩尔比对A.ferrooxidans的氧化性及生物成因次生高铁矿物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CA^(2+) K/Ca 酸性矿山废水
下载PDF
魔方状微纳结构BaTiO_(3)的制备及其压电催化性能
9
作者 胡志文 董伟霞 +1 位作者 包启富 李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84,共10页
在简单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控制钡、钛物质的量之比制备了魔方状微纳结构BaTiO_(3)粉体,并以5 mg·L^(-1)罗丹明B(RhB)溶液为降解对象测试其压电催化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所制备粉体的物化性质... 在简单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控制钡、钛物质的量之比制备了魔方状微纳结构BaTiO_(3)粉体,并以5 mg·L^(-1)罗丹明B(RhB)溶液为降解对象测试其压电催化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所制备粉体的物化性质进行详细表征,并测试其压电、光催化活性及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钡、钛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合成的粉体为由立方体组装而成的魔方状四方相结构的BaTiO_(3)。在40 kHz、360 W的超声条件下,180 min内的降解率达90%,5次循环后的降解率为79.7%,变化率为11.4%,优于其光催化性能,具备优异的压电催化活性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方状 微纳结构 BaTiO_(3) 压电催化
下载PDF
一种多功能性Keggin型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10
作者 王亮 徐廷双 +4 位作者 耿嘉琦 杨博琦 齐翀 于晓洋 陆通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3-1229,共7页
设计合成一种基于Keggin型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利用水热原位合成法获得[SiW_(12)O_(40)][Ag(bpy)_(2)]4·H_(2)O(1),(bpy=2,2′-联吡啶).该配合物中的bpy由2,2′-联吡啶-6,6′-二羧酸原位脱羧得到.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 设计合成一种基于Keggin型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利用水热原位合成法获得[SiW_(12)O_(40)][Ag(bpy)_(2)]4·H_(2)O(1),(bpy=2,2′-联吡啶).该配合物中的bpy由2,2′-联吡啶-6,6′-二羧酸原位脱羧得到.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荧光、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电化学性质及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型多酸 水热合成 结构表征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二聚蒽并噻二唑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子和 刘茂松 +3 位作者 樊明轩 李雅琴 余响林 黎俊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84-389,共6页
蒽并噻二唑为氮杂多并苯材料构建过程中重要的合成子,通过在蒽并噻二唑骨架上进行适当结构修饰有望进一步拓宽该类合成子结构,进而丰富氮杂多并苯材料结构及应用。以6,7位溴取代的蒽并噻二唑(BTH-m-Br,BTH-o-Br)为原料,采用Suzuki偶联... 蒽并噻二唑为氮杂多并苯材料构建过程中重要的合成子,通过在蒽并噻二唑骨架上进行适当结构修饰有望进一步拓宽该类合成子结构,进而丰富氮杂多并苯材料结构及应用。以6,7位溴取代的蒽并噻二唑(BTH-m-Br,BTH-o-Br)为原料,采用Suzuki偶联方法构筑出3种具有对称/不对称结构的二聚蒽并噻二唑(M-TTBA,O-TTBA,H-TTBA);通过^(1)H NMR,^(13)C NMR,HR-MS对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表征;系统探讨了分子构型对于二聚蒽并噻二唑光电性能的影响,O-TTBA二氯甲烷溶液显示较强的靛蓝色荧光(荧光量子效率:0.027),而H-TTBA和M-TTBA二氯甲烷溶液荧光很弱;同时,化合物O-TTBA、H-TTBA和M TTBA的起始氧化电位分别为0.21、0.23、0.25 V,相比于溴取代单体BTH-m-Br(0.72 V)和BTH-o-Br(0.70 V)起始氧化电位明显降低,表明偶联后的3种化合物均较易被氧化。基础光电性能的表征为此类化合物在光电器件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并噻二唑 SUZUKI偶联 二聚衍生物 光电性能
下载PDF
硼掺杂稳定铜的氧化态促进二氧化碳电还原
12
作者 杜浩洋 杨宇 +1 位作者 赖建平 王磊 《山东化工》 2023年第24期1-6,10,共7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甲烷、甲酸、乙醇、乙烯等具有高价值的化工原料,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为缓解能源危机指出了新的道路。铜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多碳产物的金属催化剂,铜...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甲烷、甲酸、乙醇、乙烯等具有高价值的化工原料,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为缓解能源危机指出了新的道路。铜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多碳产物的金属催化剂,铜的部分氧化对于反应过程中间体的吸附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负电位的电解条件下会不可避免被还原,从而导致催化性能下降。通过将硼掺杂调节了铜的电子结构,使得铜的氧化态在反应前后保持稳定,提升了乙醇、乙烯等多碳产物的选择性。掺入硼的铜催化剂在-0.65 V(vs.RHE)时,所有C_(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总和达到80%,显著高于相同电位下的未掺杂硼的催化剂(43%)。以流动池为装置进行测试,极大地提升了电流密度,并且在-0.95 V(vs.RHE)时,C_(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达到34.15%,同时分电流密度达到132.7 mA·cm^(-2)。经过15 h稳定性测试后,在含有间隙硼的铜催化剂中,铜仍然可以保持多种价态存在。通过原位阻抗测试以及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知,硼的引入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氢吸附电阻,减小氢的覆盖度,同时增强C-C耦联,从而促进C_(2)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氧化态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下载PDF
可充电锂氧气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贵金属催化剂
13
作者 林雨冉 张书婷 +1 位作者 邱嘉晨 南彩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锂氧气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有望成为未来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电池系统.贵金属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综合优良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材料.本文综述了贵金属基锂氧气电池正极材料的制... 锂氧气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有望成为未来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电池系统.贵金属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综合优良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材料.本文综述了贵金属基锂氧气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包括钌、铑、钯、银、铱、铂、金以及复合贵金属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气 贵金属 正极材料 电池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安杏 张庆 张瑜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9期78-82,共5页
本文综述了多金属氧酸盐(POMs)及其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提出了目前POMs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具有优越光催化性能的POMs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复合材料 光催化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连接并苯材料的合成及电子传输性能研究
15
作者 徐泽 张诣 +3 位作者 陈小虎 王其彪 黎俊波 余响林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在并苯材料中引入苯并噻二唑单元能有效降低材料未占据轨道(LUMO)能级,增强并苯材料稳定性。利用末端溴取代活性位点作为拓展反应体系的合成位点,通过偶联反应构筑出一组苯并噻二唑及苯并双噻二唑单元连接的多并苯结构(U-1,U-2),通过1 H... 在并苯材料中引入苯并噻二唑单元能有效降低材料未占据轨道(LUMO)能级,增强并苯材料稳定性。利用末端溴取代活性位点作为拓展反应体系的合成位点,通过偶联反应构筑出一组苯并噻二唑及苯并双噻二唑单元连接的多并苯结构(U-1,U-2),通过1 H NMR,13C NMR,HR-MS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并对材料基本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两种化合物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中显示出类似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特征,U-2的最大吸收波长较化合物U-1有轻微蓝移,同时荧光发射波长发生了6 nm的蓝移。U-2的LUMO能级为-3.80 eV,较U-1为-3.50 eV的LUMO能级更低。最后,初步探讨了基于苯并噻二唑连接并苯材料对于取代常规PCBM作为反向钙钛矿电池电子传输层的器件性能,为此类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并苯 末端溴取代 电子传输
下载PDF
纳米ZnO-TiO_2复合半导体的La^(3+)改性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7
16
作者 程刚 周孝德 +2 位作者 李艳 仝攀瑞 王理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纳米ZnO-TiO2复合半导体进行了La3+改性,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了La3+/ZnO-TiO2的晶化温度和微晶结构,并以活性艳红K-2BP为模型降解物,在固定催化剂投加量和通气量条件下考察了La3+...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纳米ZnO-TiO2复合半导体进行了La3+改性,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了La3+/ZnO-TiO2的晶化温度和微晶结构,并以活性艳红K-2BP为模型降解物,在固定催化剂投加量和通气量条件下考察了La3+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La3+/ZnO-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使ZnO-TiO2晶型转变温度提高,衍射峰蓝移且峰强度减弱,晶粒进一步减小.La3+掺杂量为0.5%,煅烧温度为500℃,40min时对活性艳红K-2BP的降解率为100%,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值达到了0.182min-1,为不掺La3+的ZnO-TiO2复合半导体的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氧化钛 复合半导体 稀土掺杂 光催化活性 活性艳红
下载PDF
纳米/微米碳酸钙的结构表征和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44
17
作者 唐艳军 李友明 +1 位作者 宋晶 潘志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722,共6页
采用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有机表面改性,运用SEM、TEM、XRD、FTIR及TG-DTG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并与微米碳酸钙的微晶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进行比较.FTIR分析结果确证了棕榈酸与纳米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 采用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有机表面改性,运用SEM、TEM、XRD、FTIR及TG-DTG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并与微米碳酸钙的微晶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进行比较.FTIR分析结果确证了棕榈酸与纳米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粒子表面存在羧基等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对比研究发现,碳酸钙微晶纳米化后,其红外V3特征吸收峰出现约35cm-1的蓝移现象,并且明显窄化.初步解释了纳米碳酸钙红外吸收峰蓝移的原因,认为尺寸效应和晶体场效应是影响纳米碳酸钙红外光谱特征的主要因素.微晶结构的变化使得纳米碳酸钙的热分解反应表现出反常特性,热分解温度较微米碳酸钙下降了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晶格膨胀 FTIR 热分解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短孔道有序介孔材料H_2N-Zr-Ce-SBA-15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7
18
作者 袁金芳 李健生 +4 位作者 顾娟 王放 孙秀云 韩卫清 王连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11-1716,共6页
以pluronic(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氯化氧锆和硝酸亚铈为无机前驱盐,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PTS)为硅烷化试剂,采用后接枝法合成了氨基功能化六方板状短孔道有序介孔材料H2N-Zr-Ce-SBA-15(H2N-ZCS).采用... 以pluronic(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氯化氧锆和硝酸亚铈为无机前驱盐,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PTS)为硅烷化试剂,采用后接枝法合成了氨基功能化六方板状短孔道有序介孔材料H2N-Zr-Ce-SBA-15(H2N-ZCS).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L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H2N-ZC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APTS成功地嫁接到有序介孔材料上,H2N-ZCS仍保持了类似于传统SBA-15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相介孔结构,且孔道方向垂直于该六方板面.对阴离子染料酸性品红吸附实验表明,H2N-ZCS比H2N-SBA-15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种功能化短孔道、大径轴比的六方板状介孔材料在吸附、分离及催化等领域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分子的扩散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氨基功能化H2N-Zr-Ce-SBA-15 介孔材料 后接枝法 合成
下载PDF
形貌可控的四氧化三钴溶剂热合成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黄可龙 刘人生 +2 位作者 杨幼平 刘素琴 王丽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5-658,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纯相立方晶型四氧化三钴.用聚乙二醇作分散剂,调整溶剂正丁醇和水的比例,可实现对纯相Co3O4的形貌和尺寸大小的控制.采用IR,XRD,TG-DTA和TEM等方法跟踪反应过程,对溶剂热法合成Co3O4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实...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纯相立方晶型四氧化三钴.用聚乙二醇作分散剂,调整溶剂正丁醇和水的比例,可实现对纯相Co3O4的形貌和尺寸大小的控制.采用IR,XRD,TG-DTA和TEM等方法跟踪反应过程,对溶剂热法合成Co3O4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合成Co3O4的反应机理分为两步:Co(OH)2-x·(NO3)x被氧化为Co0.81^ⅡCo0.19^Ⅲ(OH)2.11(NO3)0.008·0.43H2O;该氧化产物进而缓慢转化成CO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四氧化三钴 反应机理 形貌控制
下载PDF
镝掺杂铁氧体纳米晶的制备、表征和磁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蒋荣立 陈文龙 +2 位作者 张宗祥 孙强 尹文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2-1326,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镝掺杂铁氧体纳米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古埃磁天平、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能谱仪(EDX)等仪器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y3+掺杂量对铁氧体纳米晶的结...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镝掺杂铁氧体纳米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古埃磁天平、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能谱仪(EDX)等仪器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y3+掺杂量对铁氧体纳米晶的结构、磁性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元素镝离子的掺杂可以提高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磁性、降低矫顽力,当n(Fe3+)∶n(Dy3+)=14∶1时其磁性最强.Dy3+替代或充填进入了尖晶石晶格,且主要占据B位.掺杂了镝的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粒度变小,且分布更集中、均匀,当Dy3+加入量为n(Fe3+)∶n(Dy3+)=14∶1时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由掺杂前的14nm降低到到8nm.这种具有超顺磁性的软磁铁氧体纳米晶可应用于纳米磁液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铁氧体 掺杂 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