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气凝胶对放射性废液中单宁酸的吸附
1
作者 刘波 孙红娟 +3 位作者 唐旭 刘菊 陈燕 马金铄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24-28,33,共6页
在常压水浴条件下制备三维石墨烯气凝胶(3DrGO-Lcy),研究其吸附放射性废液中的单宁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 在常压水浴条件下制备三维石墨烯气凝胶(3DrGO-Lcy),研究其吸附放射性废液中的单宁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pH值及吸附温度对单宁酸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3DrGO-Lcy对单宁酸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常压水浴条件下,以半胱氨酸为交联剂,能有效将氧化石墨烯交联成三维多孔状的气凝胶。该气凝胶对单宁酸的吸附在1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在pH为4的酸性条件下,对单宁酸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可达89 mg/g。此外,3DrGO-Lcy对单宁酸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而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3DrGO-Lcy通过π-π堆积和官能团氢键作用的多分子层化学吸附过程实现对单宁酸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气凝胶 有机放射性废液 单宁酸 吸附
下载PDF
环境敏感型碳点响应机制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霍泽鹏 徐蔚青 徐抒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碳点因具有优异的光学可调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能源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环境敏感型碳点是一类可响应周围介质环境改变而实现自身特性改变的材料,在传感方面倍受关注。该文对近来环境敏感型碳点的响应机制... 碳点因具有优异的光学可调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能源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环境敏感型碳点是一类可响应周围介质环境改变而实现自身特性改变的材料,在传感方面倍受关注。该文对近来环境敏感型碳点的响应机制进行梳理,具体包括pH、极性、粘度、温度四个方面,并综述了该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开发和设计更多可应用的环境敏感型碳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环境敏感探针 极性 PH 粘度 温度
下载PDF
基于苯并噻二唑的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阻变存储性能
3
作者 赵泽淼 贺筱婷 +3 位作者 郑庭安 刘佳璇 车强 陈彧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苯并噻二唑的电子给体(D)-电子受体(A)型高分子阻变存储材料聚{[4,4′-(2,7-二苯基-9H-芴-9,9-二基)双(N,N-二苯基氨)]-alt-[4,7-双(4-正十二烷基-5-乙烯基噻吩-2-基)-苯并[c][1,2,5]噻二唑]}(PFVT)。以PFVT为活...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苯并噻二唑的电子给体(D)-电子受体(A)型高分子阻变存储材料聚{[4,4′-(2,7-二苯基-9H-芴-9,9-二基)双(N,N-二苯基氨)]-alt-[4,7-双(4-正十二烷基-5-乙烯基噻吩-2-基)-苯并[c][1,2,5]噻二唑]}(PFVT)。以PFVT为活性材料制备的Al/PFVT/ITO(ITO:氧化铟锡)器件在室温下展现了非易失性阻变存储(RRAM)性能。器件经过50次开启、关闭循环操作,获得的平均开启和关闭电压分别为(-0.54±0.01) V和(2.42±0.05) V,电流开/关比为1.50×103。在循环操作期间的编程电压变化小于2.1%,器件展现出优良的可靠性。经200℃退火处理后,薄膜材料的结晶性增加,器件的平均开启和关闭电压减小,分别为(-0.49±0.01) V和(2.27±0.02) V。器件存储机制归属于电场诱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和欧姆电流模型可以分别完美拟合OFF态和ON态电流。为了比较,用苯环替代高分子结构中的9,9-二(4-二苯胺基苯基)-芴单元,合成了聚{4-(4-十二烷基-5-(4-甲基苯乙烯基)噻吩-2-基)-7-(4-十二烷基-5-(丙烯-1-基)噻吩-2-基)苯并[c][1,2,5]噻二唑}(PPVT),该材料展现出类似的阻变存储性能。与PFVT相比,PPVT的开启电压明显变大,而电流开/关比则小了一个数量级,用苯环取代大体积芴单元后材料的热稳定性急剧下降,带隙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共轭高分子 阻变存储 材料合成 电荷转移
下载PDF
低成本硫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4
作者 李嘉欣 钟雯诗 +1 位作者 刘召妹 胡庚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以廉价的胶态二氧化硅为模板,蔗糖为碳源,硫酸为预碳化试剂和硫源,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了相对廉价的硫掺杂多孔碳(SSC-T,T℃代表碳化温度)材料。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和表面硫物种进行了表征,探究... 以廉价的胶态二氧化硅为模板,蔗糖为碳源,硫酸为预碳化试剂和硫源,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了相对廉价的硫掺杂多孔碳(SSC-T,T℃代表碳化温度)材料。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和表面硫物种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硫酸和碳化温度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孔道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对碳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和硫元素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900℃碳化得到的样品SSC-90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比电容,远高于未加入硫酸制备的碳材料SC-900,表明硫酸的加入可以提高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进而提高碳材料的比电容。与昂贵的有序介孔碳CMK-3相比,SSC-900具有成本更低、孔径更大和电容性能更好的优点。在以6.0 mol·L^(-1)KOH为电解质的三电极体系中,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SSC-900的比电容可以达到357 F·g^(-1),而SC-900和CMK-3的比电容分别仅为152和266 F·g^(-1)。电容贡献分析表明,SSC-900的双层电容值和赝电容值均高于SC-900。此外,SSC-900在0.5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仍能保持98.4%的初始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碳 硫掺杂
下载PDF
利用高信噪比纳米探针实现原位精确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
5
作者 王莉湘 施扬 +1 位作者 陈峰 曹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生物行为的可视化对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技术,因其无创、高灵敏、快速和多重检测的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的SERS技术在体外分子... 生物行为的可视化对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技术,因其无创、高灵敏、快速和多重检测的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的SERS技术在体外分子传感领域发展迅速,但由于现有的SERS成像速度和精度不足以满足活体成像的需求,仍无法实现实时可视化体内小分子的时空动力学。该文重点阐述了通过间隙增强核壳纳米颗粒、半导体复合纳米颗粒、拉曼沉默区SERS探针等这些更灵敏、可控、精确的纳米探针,在SERS体内成像方面的最新技术突破。SERS成像在细菌、肿瘤监测和光热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制备SERS探针时,需要考虑背景信号的清除率、活体检测的穿透深度、靶标的靶向性、正常组织的无损性以及探针的活体清除率。此外,阐述了SERS在细胞成像、体内组织成像、术中成像和细菌成像中的最新研究应用。最后,对于SERS生物成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指出SERS成像在临床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像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治疗诊断学
下载PDF
具有红色荧光性质的掺硒碳点在生物传感和抗菌中的多功能应用
6
作者 厉圆圆 卢修联 +2 位作者 刘欣雨 张磊 景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以易得的苯亚硒酸(BA)和邻苯二胺(o-PDA)作为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设计并合成了掺杂硒的碳点(Se-CDs)。制备的Se-CDs发出红色波段的荧光,并被用于开发一种检测microRNA-21(miR-21)的灵敏荧光传感器。通过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 以易得的苯亚硒酸(BA)和邻苯二胺(o-PDA)作为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设计并合成了掺杂硒的碳点(Se-CDs)。制备的Se-CDs发出红色波段的荧光,并被用于开发一种检测microRNA-21(miR-21)的灵敏荧光传感器。通过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介导的信号放大方法,将miR-21的检测限从78 nmol·L^(-1)改进到了6.8 nmol·L^(-1)。此外,Se-CDs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理想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硒碳点 红色荧光 生物传感 MICRORNA-21 抗菌
下载PDF
FeSe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波吸收性能分析
7
作者 文子良 布和巴特尔 +2 位作者 陈芾霖 花雨 姜南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在还原石墨烯表面生长了Fe Se_(2),制备出性能稳定的Fe Se_(2)/RGO复合材料。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参数并通过计算发现,当匹配厚度达到3mm时,在7.52GHz处出现最佳反射率为-42.78dB,证明该复合材料在C波段(4~8... 本文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在还原石墨烯表面生长了Fe Se_(2),制备出性能稳定的Fe Se_(2)/RGO复合材料。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参数并通过计算发现,当匹配厚度达到3mm时,在7.52GHz处出现最佳反射率为-42.78dB,证明该复合材料在C波段(4~8GHz)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进一步说明Fe Se_(2)/RGO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_(2)/RGO复合材料 溶剂热反应 电磁波吸收 表面极化
下载PDF
1,3,5,7,9-五吡唑心环烯的合成及配位自组装
8
作者 张逸璐 姚春瑞 +1 位作者 张前炎 谢素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由于结构张力等因素,碗状心环烯分子通常难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笼状超分子结构.为了构筑碗状心环烯分子的配位笼结构,在其分子边缘修饰上具有配位功能的基团,研究其与金属间的配位自组装行为.[方法]通过1,3,5,7,9-五氯心环烯与... [目的]由于结构张力等因素,碗状心环烯分子通常难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笼状超分子结构.为了构筑碗状心环烯分子的配位笼结构,在其分子边缘修饰上具有配位功能的基团,研究其与金属间的配位自组装行为.[方法]通过1,3,5,7,9-五氯心环烯与吡唑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1,3,5,7,9-五吡唑心环烯,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其光学性质,并通过核磁滴定和高分辨质谱,探究1,3,5,7,9-五吡唑心环烯分别与富勒烯C_(60)和AgSO_(3)CF_(3)在液相中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结果]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3,5,7,9-五吡唑心环烯具有C_(5)对称性,吡唑基团的引入扩展了π共轭体系导致其吸收波长红移,同时增强了其荧光性能.核磁滴定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显示,在液相中,1,3,5,7,9-五吡唑心环烯与C_(60)仅发生弱的主客体自组装行为,而可与Ag^(+)发生配位形成M_(5)L_(2)分子笼状结构.[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C_(5)对称且含有5个配位位点的1,3,5,7,9-五吡唑心环烯,可在液相中与Ag^(+)发生配位自组装行为,可能形成了一种M_(5)L_(2)形式的配位笼状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环烯 1 3 5 7 9-五吡唑心环烯 配位自组装
下载PDF
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流体碳硫硼同位素特征
9
作者 张健 郝伟林 +1 位作者 巴桑元旦 张松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系统深循环过程十分复杂,对该区域地热资源的评估具有较大影响。加深对地热水起源、演化和循环过程的研究,对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较大的意义。地热流体中碳硫硼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是研究地热水来源、地... 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系统深循环过程十分复杂,对该区域地热资源的评估具有较大影响。加深对地热水起源、演化和循环过程的研究,对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较大的意义。地热流体中碳硫硼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是研究地热水来源、地热水循环深度和地热水作用过程的方法之一。对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水进行了系统性采样,测量了碳硫硼同位素。进行了碳硫硼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同位素特征源于地热流体对围岩和地层的淋滤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该地热系统中碳的主要来源为碳酸盐的溶解,与区域上分布的碳酸盐地层有关。谷露和续迈地热田δ^(34)S具有较大的分散性,显示出硫来源的非单一性,δ^(34)S均在大气碳酸盐和蒸发碳酸盐范围内,δ^(34)S同位素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热储层中的硫酸盐矿物。谷露地热田具有较低的δ^(11)B值和较低的Cl/B比值,较高的硼含量,且硼含量和硼同位素值相对集中,表明硼主要源于地热流体对围岩的淋滤作用。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中硼含量极少,主要起到对地热水中硼含量的稀释作用,不改变地热水中的δ^(11)B值。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系统地下热水的起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深循环过程中存在少量岩浆流体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 地热流体 碳硫硼同位素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水热系统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电极用Ti_(3)C_(2)T_(x)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基钢 张帆 郑俊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9,共8页
碳化钛(Ti_(3)C_(2)T_(x))作为一种MXene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导电性、稳定性以及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常被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结合碳化钛(Ti_(3)C_(2)T_(x))材料层状结构的特性,梳理了超级电容器电极用Ti_(3)C_(2)T_(x)... 碳化钛(Ti_(3)C_(2)T_(x))作为一种MXene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导电性、稳定性以及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常被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结合碳化钛(Ti_(3)C_(2)T_(x))材料层状结构的特性,梳理了超级电容器电极用Ti_(3)C_(2)T_(x)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Ti_(3)C_(2)T_(x)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以及通过不同技术手段与多类材料复合后的电化学性能;归纳了Ti_(3)C_(2)T_(x)基复合材料性能提升的原因,包括增大层间距、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提高坚韧性等;最后指出Ti_(3)C_(2)T_(x)基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重点,如探究新的基体母相、丰富刻蚀方法、改进现有复合材料、探究更多更高效的复合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 复合材料 电极材料
下载PDF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盐碱土中有机碳
11
作者 刘春霞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9期33-37,共5页
建立了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盐碱土试样中有机碳的方法。通过加入0.1g Ag_(2)SO_(4)消除试样中少量Cl^(-)的干扰,在试样中Cl^(-)含量大于2.0×10^(4)mg·kg^(-1)时,可采用灼烧差减法消除其干扰。实验表明,选择恒温电热板,以0.4mol... 建立了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盐碱土试样中有机碳的方法。通过加入0.1g Ag_(2)SO_(4)消除试样中少量Cl^(-)的干扰,在试样中Cl^(-)含量大于2.0×10^(4)mg·kg^(-1)时,可采用灼烧差减法消除其干扰。实验表明,选择恒温电热板,以0.4mol·L^(-1)重铬酸钾-硫酸消解试样,利用邻菲啰啉作突变指示剂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高温灼烧后的SiO_(2)作为空白有效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检出限为0.063%、定量限为0.21%。测定不同性质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土壤、水系沉积物)中有机碳,结果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为-3.15%~1.15%,对数差△lg C为-0.073%~0.0292%,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8%~4.41%。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经济、准确,检出限低、测定范围广,能够满足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大通量样品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铬酸钾容量法 有机碳 氯离子 干扰及消除
下载PDF
聚合工艺对聚吡咯改性石墨毡电极结构及其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华珍 唐思扬 +6 位作者 钟山 吴潘 蒋炜 吴可荆 刘长军 鲁厚芳 梁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对石墨毡进行电化学聚合吡咯改性,考察聚合时间、脉冲次数和间隔时间对聚吡咯改性石墨毡电极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聚合脉冲时间、脉冲次数和脉冲间隔时间可以调控聚吡咯涂层的厚度、形貌和亲水性。在聚合脉冲时间... 对石墨毡进行电化学聚合吡咯改性,考察聚合时间、脉冲次数和间隔时间对聚吡咯改性石墨毡电极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聚合脉冲时间、脉冲次数和脉冲间隔时间可以调控聚吡咯涂层的厚度、形貌和亲水性。在聚合脉冲时间为100 s、间隔时间为120 s,脉冲次数为10次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吡咯改性石墨毡电极的2电子氧还原活性最高,其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最大,达到1.5028 cm^(2)/cm^(3),在pH=3的硫酸钠溶液中,其H_(2)O_(2)累积速率最大,为25.775 mol/(m^(3)石墨毡·h),是未改性石墨毡上H_(2)O_(2)累积速率的3.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电极 聚吡咯 聚合物 电化学
下载PDF
磁性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书威 傅红 杨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然而食品基质复杂、农药种类多且含量甚微,通过样品前处理技术对食品基质进行提取与净化非常必要。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吸附剂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磁性碳材料(mCBMs)因净化效果好、分离速度快、...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然而食品基质复杂、农药种类多且含量甚微,通过样品前处理技术对食品基质进行提取与净化非常必要。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吸附剂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磁性碳材料(mCBMs)因净化效果好、分离速度快、易回收等优势,在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磁性石墨烯、磁性碳纳米管、磁性石墨化碳黑的制备及其功能化方法——进行官能团、高分子聚合物和功能材料的修饰,简要概述了mCBMs在食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拓展mCBMs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磁性碳材料 食品 制备 修饰 检测分析
下载PDF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青 高翔 +2 位作者 岳燕 王文语 马洪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28,34,共7页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尺寸通常在10nm以下,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点,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制备碳量子点的原料种类很多,能够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尺寸通常在10nm以下,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点,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制备碳量子点的原料种类很多,能够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制备。综述了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及碳量子点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制备方法 环境应用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非共价功能化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苗 李彩兰 +2 位作者 蔡永杰 李彦霖 贾小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在场发射材料、催化、微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应用潜能广阔,同时碳纳米管也是吸附材料,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非共价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应用和发...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在场发射材料、催化、微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应用潜能广阔,同时碳纳米管也是吸附材料,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非共价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功能化 非共价键 改性
下载PDF
微米及纳米WC-Co基BDD污水处理电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韬 薛喆 +3 位作者 万方 张天颖 彭广盼 黄国栋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硼掺杂金刚石(BDD)是高级氧化法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电极材料,其衬底材料的选择是电极涂层制备的核心问题之一,良好的衬底材料可提高膜基结合力,从而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以热膨胀系数较小的WC-Co为衬底,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 硼掺杂金刚石(BDD)是高级氧化法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电极材料,其衬底材料的选择是电极涂层制备的核心问题之一,良好的衬底材料可提高膜基结合力,从而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以热膨胀系数较小的WC-Co为衬底,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制备微米、纳米两种表面形貌的BDD电极,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对两种电极的物理性能、表面状态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速率方面,微米薄膜是纳米薄膜的1.5倍,但纳米薄膜具有更小的残余应力,仅为-0.6 GPa;两种电极在0.5 mol/L的H_(2)SO_(4)溶液中均展现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约为3.7~3.9 V)和极小的背景电流,在K_(3)[Fe(CN)_(6)]氧化还原系统中表现出良好的准可逆特性,这些特性均与常规Si、Nb、Ti基BDD电极相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种电极开展了苯酚模拟废水处理和加速寿命试验(ALT),结果显示:相同参数下,纳米电极在ALT中使用寿命约为423 h,明显优于微米电极的310 h;在苯酚氧化实验中,两种电极对苯酚均展现了较好的矿化效果,化学需氧量(COD)处理的电流效率为88%~94%,与标准BDD电极相接近。因此,WC-Co或可作为BDD污水处理电极的良好衬底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D电极 WC-CO HFCVD 电化学 难降解有机废水
下载PDF
高色纯度荧光碳点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亚楠 刘云 +1 位作者 刘春艳 肖军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2,共9页
窄带宽的高色纯度发光材料在超高清显示和照明、超分辨成像和传感、生物成像以及防伪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目前研究和发展的高色纯度荧光材料主要是Ⅱ-Ⅵ族半导体量子点、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等。这些材料普遍含有剧毒的过渡金属离子镉... 窄带宽的高色纯度发光材料在超高清显示和照明、超分辨成像和传感、生物成像以及防伪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目前研究和发展的高色纯度荧光材料主要是Ⅱ-Ⅵ族半导体量子点、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等。这些材料普遍含有剧毒的过渡金属离子镉和铅等,且环境稳定性较低。与之相比,碳点具有不含重金属离子、光/化学稳定性高、毒性低和原料来源广泛的优点。因此,发展碳点基高色纯度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高色纯度碳点在合成与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前驱体种类、合成方法等对碳点发光位置和发光峰色纯度的影响,以及在LED、传感和成像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高色纯度碳点在规模合成、光谱特性如发光位置调制、色纯度和发光效率提升、发光机理研究以及新应用领域拓展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色纯度 碳点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环境及生物样品中黑碳的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林悦 闵可 +4 位作者 舒钊 刘琳 傅建捷 刘倩 江桂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4-1203,共10页
黑碳是由生物质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含碳颗粒,是除CO_(2)外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辐射强迫因子。因此,黑碳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具有重大影响。其次,黑碳超小(<100 nm)的粒径使其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到人体内,其本身以及表面负... 黑碳是由生物质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含碳颗粒,是除CO_(2)外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辐射强迫因子。因此,黑碳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具有重大影响。其次,黑碳超小(<100 nm)的粒径使其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到人体内,其本身以及表面负载的有毒物质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了厘清黑碳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已发展了多种针对黑碳颗粒的分析技术,其中质谱技术凭借出色的抗干扰能力和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性能成为研究黑碳环境效应和健康风险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该文综述了复杂介质中黑碳颗粒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技术特征和应用实例,并对未来黑碳的分析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质谱技术 环境样品 生物样品 成像
下载PDF
非线性光学碳点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曹哲勇 刘兴华 +2 位作者 郑静霞 杨永珍 刘旭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碳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种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荧光和磷光等光学特性。随着对CDs光学性能的不断探索,学者们发现其不仅在弱光下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光学特性,在强光下也表现出良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如非线性极化率较高、非... 碳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种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荧光和磷光等光学特性。随着对CDs光学性能的不断探索,学者们发现其不仅在弱光下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光学特性,在强光下也表现出良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如非线性极化率较高、非线性吸收方式可变、光限幅阈值较低以及对飞秒等超快激光具有较快的响应等,在军事、通信和医疗等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据此,本文对CDs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调控及应用进行综述。首先,总结出CDs本体(CDs尺寸、掺杂元素和表面官能团等)及其外部环境(液态分散基质、固态分散基质和入射激光能量等)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其次,介绍其在光限幅、光开关、生物应用和物质检测等非线性光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目前CDs在非线性光学领域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零维碳纳米材料 碳点 光限幅 光开关 生物应用
下载PDF
氨分子对加热引起的石墨层间分离的影响
20
作者 成晓 余真珠 何燕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将含氨分子的氨水(NH_(3)·H_(2)O)、碳酸铵((NH_(4))_(2)CO_(3))和碳酸氢铵(NH_(4)HCO_(3))作为插层工质,通过搅拌和超声分别使其插入石墨层间,施加外界热激励使插层工质发生分解,分解产生的气体压力克服石墨层间范德华力。此方法... 将含氨分子的氨水(NH_(3)·H_(2)O)、碳酸铵((NH_(4))_(2)CO_(3))和碳酸氢铵(NH_(4)HCO_(3))作为插层工质,通过搅拌和超声分别使其插入石墨层间,施加外界热激励使插层工质发生分解,分解产生的气体压力克服石墨层间范德华力。此方法利用氨分子的“楔形结构”,实现了插层工质的物理插层,研究了3种插层工质对加热引起的石墨层间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H_(2)O作为插层工质时,分离效果最好。此外,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没有形成C≡N或C N键,这表示含氨分子的插层工质不与石墨进行化学反应,以物理方式插入石墨层间,形成边缘插层,并且高温加热处理后,插层工质受热分解可去除干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氨分子 楔形结构 物理插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