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5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景华 方应大为 +2 位作者 高畅 张海玲 高彤 《包装学报》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是一种具有单个空腔或多个空腔,直径在纳米级的新型结构材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不同制备方法各具差异性。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在医学、保温隔热和光学等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对模板法、... 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是一种具有单个空腔或多个空腔,直径在纳米级的新型结构材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不同制备方法各具差异性。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在医学、保温隔热和光学等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对模板法、喷雾干燥法、选择性刻蚀法等多种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评价了其优缺点,并探讨了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 制备方法 多领域应用
下载PDF
粉煤灰基NaA/NaX双晶型沸石分子筛构建及其协同吸附氨氮性能
2
作者 蔡元韬 王坤 +5 位作者 郭欣辰 卢莹怡 张慧琦 韩熠垚 谢云龙 叶向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联合改性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微波晶化法联合废旧玻璃/13X晶种/NaH_(2)PO_(4)浸渍三阶段改性合成沸石分子筛(GFS);作为对比,采用传统碱熔水热法合成沸石分子筛(FS);采用“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联合改性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微波晶化法联合废旧玻璃/13X晶种/NaH_(2)PO_(4)浸渍三阶段改性合成沸石分子筛(GFS);作为对比,采用传统碱熔水热法合成沸石分子筛(FS);采用“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微波晶化法合成沸石分子筛(WFS)。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能量色散光谱(EDS)、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FS和GFS较FS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介孔、微孔,且沸石分子筛晶型从NaA单晶型转为NaA/NaX双晶型。氨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GFS(56.01 mg·g^(-1))较WFS(49.17 mg·g^(-1))和FS(39.75 mg·g^(-1))吸附性能更优,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氨氮吸附过程为以离子交换为主的吸附,且为自发放热过程,低温促进氨氮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改性三步合成法 粉煤灰 NaA/NaX双晶型 吸附氨氮
下载PDF
功能化COFs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研究
3
作者 陆素芬 陆俊宇 +3 位作者 谢丽莎 池悦华 潘贵金 姚东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通过探索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P)为前体,2,5-二氨基-1,4苯二硫酚二盐酸盐修饰合成共价有机框架(COFs),并应用于水体中镉的吸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 通过探索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P)为前体,2,5-二氨基-1,4苯二硫酚二盐酸盐修饰合成共价有机框架(COFs),并应用于水体中镉的吸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对吸附后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OFs材料对镉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低浓度下对镉吸附率为92.0%,镉浓度为150mg/L时达到最大吸附量。伪二级动力学曲线可更好地拟合吸附行为,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36.7mg/kg。制备的COFs材料对溶液中镉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共价有机框架 常温法
原文传递
我国工业硅行业的难题及发展方向研判
4
作者 郑小宁 陈蓉 +4 位作者 吕钧 王忠顺 孔繁增 徐朝省 饶国强 《云南冶金》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根据现阶段工业硅产业面临的困难,分析了工业硅上下游产业链格局、工业硅产量、消费量、库存、产能等的现状,指出工业硅在原料、环保、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中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工业硅在技术提升、废物回收、节能环保、地区发展调整和产... 根据现阶段工业硅产业面临的困难,分析了工业硅上下游产业链格局、工业硅产量、消费量、库存、产能等的现状,指出工业硅在原料、环保、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中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工业硅在技术提升、废物回收、节能环保、地区发展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硅产业链 供需 冶炼技术 原辅料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微泡沫钻井液体系的影响
5
作者 张兵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微泡沫钻井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钻井液的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稳定微泡沫钻井液,通常使用稳泡剂来增强泡沫的稳定性。随着对纳米颗粒研究的深入,发现纳米二氧化硅... 【目的】微泡沫钻井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钻井液的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稳定微泡沫钻井液,通常使用稳泡剂来增强泡沫的稳定性。随着对纳米颗粒研究的深入,发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具有稳定泡沫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试验来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研究。【方法】首先,以泡沫半衰期和发泡量为指标来验证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将纳米二氧化硅添加到微泡沫钻井液中,用来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微泡沫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纳米二氧化硅能极大增强微泡沫的稳定性,与未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相比,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后的半衰期增加60 min。在微泡沫钻井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后,钻井液的稳定性增加、流变性良好、黏度增加、失水降低。【结论】纳米二氧化硅在增强泡沫稳定性上具有显著作用,将其应用到微泡沫钻井液中,能有效提高钻井液的稳定性,降低钻井液的失水量,从而发挥出钻井液的良好性能。未来可以使用纳米二氧化硅来代替钻井液材料,能有效降低钻井液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纳米二氧化硅 稳定性 流变性
下载PDF
工业硅粉磁性物质组成特征分析及去除
6
作者 张习松 慕道焱 +1 位作者 侯海波 李日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ICP及XRF等方法分析了本公司工业硅粉中磁性物质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硅粉磁性物质中主要构成为铁、铝、钙3种元素,其中铁元素含量最高。据此在冷氢化下料口增设磁选机设备可减少75%左右的磁性物质,有效提升了工业硅粉的使用效... 采用ICP及XRF等方法分析了本公司工业硅粉中磁性物质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硅粉磁性物质中主要构成为铁、铝、钙3种元素,其中铁元素含量最高。据此在冷氢化下料口增设磁选机设备可减少75%左右的磁性物质,有效提升了工业硅粉的使用效率,保障了生产工艺安全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硅粉 磁性物质 组成特征 磁选机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白茶中硅的含量
7
作者 陈冰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白茶中硅的含量,拓展新领域挖掘白茶价值,为白茶的品质研究提供新角度。【方法】白茶样品经粉碎后过5.0μm标准筛,烘箱80℃烘干4 h,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样品于银坩埚中经电炉碳化,...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白茶中硅的含量,拓展新领域挖掘白茶价值,为白茶的品质研究提供新角度。【方法】白茶样品经粉碎后过5.0μm标准筛,烘箱80℃烘干4 h,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样品于银坩埚中经电炉碳化,马弗炉650℃灰化后,用氢氧化钠碱熔-盐酸提取,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建立的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2 mg·L^(-1),相对标准偏差(RSD)2.4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2%~103.2%。检测采集到的10个白茶样品,其中白牡丹、寿眉各4个(存储时间分别为1、3、7、10年),白牡丹(抛荒茶)2个(存储时间分别为1、3年),结果显示白茶样品的硅含量为119~297 mg·kg^(-1),且同一年份的白牡丹硅含量均高于寿眉(抛荒茶除外)。【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好、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白茶中硅含量的测定。不同白茶品类的硅含量有明显的区别,深入研究硅的含量可为白茶品质提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白茶
下载PDF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生长条件探究
8
作者 丁本远 吴锂 +5 位作者 姚楚君 李乐群 刘煜 吴嘉达 许宁 孙剑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23-12028,12067,共7页
Si纳米材料自问世以来便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可使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何制备形貌较好且具有良好光电性能的纳米材料是在纳米材料应用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以Ni膜作为催化剂直接在Si衬底上制备了密集的Si纳米... Si纳米材料自问世以来便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可使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何制备形貌较好且具有良好光电性能的纳米材料是在纳米材料应用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以Ni膜作为催化剂直接在Si衬底上制备了密集的Si纳米线,获得了Si纳米线较强的蓝紫波段的发光,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气氛N_(2)流速、Si膜厚度等制备条件对Si纳米线形貌、光致发光强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双层膜制备Si纳米线形成和生长机理。实验结果显示,退火温度、N2流速对Si纳米线的生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N_(2)流速能够影响Si纳米线的光致发光强度,且较大的N_(2)流速能够使Si纳米线定向生长。而在Ni膜催化剂上预沉积一层适当厚度的Si膜也有助于Si纳米线的生长,且有效改善了Si纳米线的光致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线 退火 蓝紫发光 固-液-固生长
下载PDF
黑色素基靶向纳米药物用于乳腺癌的光热治疗
9
作者 孙菁华 郭春燕 +1 位作者 董杰 张瑞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共11页
为提高小尺寸黑色素纳米颗粒(MNP)在肿瘤部位的靶向效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可降解的羟基磷灰石杂化介孔氧化硅(MSN/HAP)对其进行负载,结合RGD导向肽构建了一种新型靶向纳米药物(MAN/HAP-MNP-RGD),用于小鼠乳腺癌的多模... 为提高小尺寸黑色素纳米颗粒(MNP)在肿瘤部位的靶向效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可降解的羟基磷灰石杂化介孔氧化硅(MSN/HAP)对其进行负载,结合RGD导向肽构建了一种新型靶向纳米药物(MAN/HAP-MNP-RGD),用于小鼠乳腺癌的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对纳米颗粒进行了理化性能、细胞和活体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尺寸约为60 nm,MNP的负载量为37.7%,在微酸性环境中呈现较好的降解性,且纳米颗粒的光热转化效率(η)高达40.29%.细胞实验结果也证明了纳米颗粒的高效摄取和对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此外,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表现出更高的累积和更长时间的滞留.活体实验结果证明,MAN/HAP-MNP-RGD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杂化介孔氧化硅 黑色素纳米颗粒 光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光热治疗
下载PDF
双金属(Sn/Ni)掺杂多孔硅微球的液相合成与电化学储锂性能
10
作者 肖子威 徐泽宇 王建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041,共11页
使用廉价的硅铝合金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新型双金属(Sn/Ni)掺杂多孔硅微球(pSi@SnNi)。pSi@SnNi复合材料的三维多孔结构可以缓冲硅在锂化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增加储锂活性位点。双金属(Sn/Ni)的掺杂可以提高硅的电子... 使用廉价的硅铝合金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新型双金属(Sn/Ni)掺杂多孔硅微球(pSi@SnNi)。pSi@SnNi复合材料的三维多孔结构可以缓冲硅在锂化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增加储锂活性位点。双金属(Sn/Ni)的掺杂可以提高硅的电子导电性,改进pSi的结构稳定性。由于其独特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具有适当Sn/Ni含量的pSi@SnNi复合材料显示了较大的可逆储锂容量(0.1 A·g^(-1)下为2651.7 mAh·g^(-1))、较高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1 A·g^(-1)下400次循环后为1139 mAh·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2.5 A·g^(-1)下为1235.8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基阳极 多孔结构 双金属掺杂 化学置换
下载PDF
银薄层控制金纳米四足体的重塑和等离激元调谐
11
作者 吕洁丽 杨变 +1 位作者 崔杰 孙少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6-2264,共9页
探究了溶液中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溶液成分(I-的引入)对金纳米四足体(GNTPs)重塑过程的影响,表明了GNTPs的重塑机制为Ostwald熟化,即弱结合的表面Au原子在高凸曲率区域溶解和在凹区域重新沉积。这种重塑过程可以随时通过镀银薄层在几秒内阻... 探究了溶液中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溶液成分(I-的引入)对金纳米四足体(GNTPs)重塑过程的影响,表明了GNTPs的重塑机制为Ostwald熟化,即弱结合的表面Au原子在高凸曲率区域溶解和在凹区域重新沉积。这种重塑过程可以随时通过镀银薄层在几秒内阻止,GNTPs的形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很好的稳定,从而也可以防止其光学性质的演变。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和基于同步辐射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进一步研究了GNTPs/Ag的稳定性,并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证实了GNTPs/Ag的光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四足体 重塑 Ostwald熟化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Low working loss Si/4H-SiC heterojunction MOSFET with analysis of the gate-controlled tunneling effect
12
作者 Hang Chen You-Run Zha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23年第4期35-47,共13页
A silicon (Si)/silicon carbide (4H-SiC) heterojunction double-trench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HDT-MOS) with the gate-controlled tunneling effect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 A silicon (Si)/silicon carbide (4H-SiC) heterojunction double-trench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HDT-MOS) with the gate-controlled tunneling effect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simulations. In this structure, the channel regions are made of Si to take advantage of its high channel mobility and carrier density. The voltage-withstanding region is made of 4H-SiC so that HDT-MOS has a high breakdown voltage (BV) similar to pure 4H-SiC double-trench MOSFETs (DT-MOSs). The gate-controlled tunneling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gate voltage (V_(G))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tunneling current of the heterojunction. The accumulation layer formed with positive VG can reduce the width of the Si/SiC heterointerface barrier, similar to the heavily doped region in an Ohmic contact. This narrower barrier is easier for electrons to tunnel through, resulting in a lower heterointerface resistance. Thus, with similar BV (approximately 1770 V), the specific on-state resistance (R_(ON-SP)) of HDT-MOS is reduced by 0.77 mΩ·cm^(2) compared with that of DT-MOS. The gate-to-drain charge (Q_(GD)) and switching loss of HDT-MOS are 52.14% and 22.59% lower than those of DT-MOS,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lower gate platform voltage (V_(GP)) and the corresponding smaller variation (ΔV_(GP)). The figure of merit (Q_(GD)×R_(ON-SP)) of HDT-MOS decreases by 61.25%. Moreover, the heterointerface charges can reduce RON-SP of HDT-MOS due to trap-assisted tunneling while the heterointerface traps show the opposite effect. Therefore, the HDT-MOS structu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working loss of SiC MOSFET, leading to a lower temperature rise when the devices are applied in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JUNCTION On-state resistance Silicon carbide(4H-SiC)trench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MOSFETs) Switching loss
下载PDF
ZSM-5分子筛的水热超稳化及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马唯一 王竟争 +2 位作者 秦齐齐 张定邦 王莉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10-513,532,共5页
为了提高ZSM-5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和对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吸附性能,对ZSM-5分子筛进行高温水热处理,再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H2EDTA)除去高温水热产生的非骨架铝(EFAL)。通过XRD分析ZSM-5样品改性前后的结晶度,利用静态吸附分析改性... 为了提高ZSM-5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和对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吸附性能,对ZSM-5分子筛进行高温水热处理,再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H2EDTA)除去高温水热产生的非骨架铝(EFAL)。通过XRD分析ZSM-5样品改性前后的结晶度,利用静态吸附分析改性前后样品对VOCs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高温水热使ZSM-5分子筛晶胞收缩,结晶度提高,使其超稳化。同时水热处理使静态吸附的饱和吸附量增大,但产生的EFAL阻碍ZSM-5对VOCs的吸附。除去EFAL后,ZSM-5的吸附性能进一步提高,对正己烷、环己烷和甲苯的饱和吸附量为未改性分子筛的234.2%、227.4%和2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超稳化 VOCS 非骨架铝 吸附
下载PDF
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提升泡沫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陈根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45-49,共5页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改性SiO_(2)纳米粒子,通过FTIR和接触角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SiO_(2)-SDS纳米流体、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在有、无...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改性SiO_(2)纳米粒子,通过FTIR和接触角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SiO_(2)-SDS纳米流体、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在有、无氯化镁存在下对CO_(2)泡沫的起泡性、发泡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SiO_(2)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在油-水体系中更亲油,在空气-水体系中更亲气;与SDS溶液(质量浓度0.236%,半衰期80 min)相比,SiO_(2)(质量浓度0.06%)-SDS纳米流体、改性SiO_(2)(质量浓度0.05%)-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均有所延长,分别延长至120 min、140 min;当SDS质量浓度从0.236%增至0.472%时,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从140 min延长至270 min;在氯化镁存在下,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可达9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粒子 CO_(2)泡沫 表面改性 泡沫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SnO_2@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1
15
作者 颜秀茹 李晓红 +2 位作者 霍明亮 郭伟巍 巩永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SnCl4和 Ti(OBu)4为原料,采用活性层包覆法制备了 SnO2@TiO2包覆型复合光催化剂,并用 XPS、 IR、 XRD、 TEM和 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二甲基二氯乙烯基磷酸酯(简称 DDVP)稀释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 SnO2@TiO2的光催化活性及降解液... SnCl4和 Ti(OBu)4为原料,采用活性层包覆法制备了 SnO2@TiO2包覆型复合光催化剂,并用 XPS、 IR、 XRD、 TEM和 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二甲基二氯乙烯基磷酸酯(简称 DDVP)稀释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 SnO2@TiO2的光催化活性及降解液初始浓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覆粒子由锐钛矿型 TiO2和金红石型 SnO2组成;与纯 SnO2、 TiO2相比, SnO2@TiO2包覆粒子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DDVP稀释液被光催化降解属于零级反应,但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与降解液初始浓度成正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溶胶-沉淀法 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DDVP 包覆型复合光催化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被引量:56
16
作者 贾宏 郭锴 +2 位作者 郭奋 邹海魁 陈建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以 CO2气体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研究了由超重力反应器碳化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实验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用 TEM、 IR、 XRD、 DTA—TG等手段表征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结果表明,... 以 CO2气体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研究了由超重力反应器碳化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实验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用 TEM、 IR、 XRD、 DTA—TG等手段表征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为17~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碳化法 制备 纳米二氧化硅
下载PDF
辛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钱晓静 刘孝恒 +2 位作者 陆路德 陈文杰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239,共5页
The reaction of nano-SiO2 grafted with 1-octyl alcohol was carried out by the normal reflux and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silica powder were s... The reaction of nano-SiO2 grafted with 1-octyl alcohol was carried out by the normal reflux and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silica powder were studied and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experiments and methods such as contact angle, viscosity, FT-IR, DTA, TGA, XPS et a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ano-SiO2 surface was modified notably by the two method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reflux method,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has the merits of promoting the reaction and increasing the graft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常规回流 微波照射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连洲 施剑林 +1 位作者 禹剑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介孔氧化硅材料自1992年首次会成以来,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氧化硅的合成及分类、合成机理、影响孔径尺寸的因素及研究应用进展状况.介孔氧化硅材料可能在催化及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合成 催化 纳米材料 多孔陶瓷
下载PDF
低固相含量SiO_2分散体系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伍秋美 阮建明 +2 位作者 黄伯云 周忠诚 邹俭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43-1547,共5页
以甘油(GL)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介质,研究了低体积分数(φ<8%)的SiO2分散体系的稳态和动态的流变性能,发现体系都具有可逆的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在剪切速率大于临界剪切速率(γi>γic)时,体系具有明显的剪切增稠现象,而当γ... 以甘油(GL)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介质,研究了低体积分数(φ<8%)的SiO2分散体系的稳态和动态的流变性能,发现体系都具有可逆的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在剪切速率大于临界剪切速率(γi>γic)时,体系具有明显的剪切增稠现象,而当γi<γic,GL体系只有轻微的剪切变稀现象,PEG体系剪切变稀现象却很明显.在动态试验中考察了模量以及损耗角正切tgδ随剪切应力(σ)的变化.在所研究的应力范围内,体系中耗能模量G"都大于储能模量G',tgδ大于1,体系主要表现为粘性.用“粒子簇”生成机理能较好地解释这种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即剪切变稀是由于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被破坏,PEG体系剪切变稀现象较GL体系明显应该与PEG高分子链的松弛以及体系中较少的氢键有关;剪切增稠是由于粒子簇的生成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分散体系 流变性 剪切增稠 机理
下载PDF
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工艺 被引量:32
20
作者 侯彦青 谢刚 +3 位作者 陶东平 俞小花 田林 杨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1-34,43,共5页
阐述了挥发性硅化物还原或分解法和冶金级硅精炼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工艺。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方法是改良的西门子法,但该方法在降低生产成本上显得力不从心。冶金级硅精炼法是一种制备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方法,然而该方法... 阐述了挥发性硅化物还原或分解法和冶金级硅精炼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工艺。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方法是改良的西门子法,但该方法在降低生产成本上显得力不从心。冶金级硅精炼法是一种制备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方法,然而该方法不能有效地去除B和P,只能选择B和P含量很少的冶金级硅为原料制备多晶硅。锌还原法是生产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优势方法,分析表明锌还原法与西门子法相结合不失为生产多晶硅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太阳能级 锌还原法 冶金级硅精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