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硫代巴比妥酸构筑零维原子簇{[Cu_(6)(H_(2)tba)_(6)]·2DMF·xSolvent}、二维层状{[Sc(H_(2)tba)_(3)(DMF)]·2DMF}_(n)和三维网状{[Fe(H_(2)tba)_(2)(H_(2)O)_(2)]·2DMF}_(n)
1
作者 王超 何东美 +5 位作者 管裕 许嘉怡 郑利民 林悦健 陈珍霞 梁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69,共7页
分别以Cu(ClO_(4))_(2)·6H_(2)O、Sc(ClO_(4))_(3)·6H_(2)O和Fe(ClO_(4))_(3)·9H_(2)O为金属盐,2-硫代巴比妥酸(H_(3)tba)为配体,通过扩散反应得到了3种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_(6)(H_(2)tba)_(6)]·2DMF·xSolven... 分别以Cu(ClO_(4))_(2)·6H_(2)O、Sc(ClO_(4))_(3)·6H_(2)O和Fe(ClO_(4))_(3)·9H_(2)O为金属盐,2-硫代巴比妥酸(H_(3)tba)为配体,通过扩散反应得到了3种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_(6)(H_(2)tba)_(6)]·2DMF·xSolvent}(1)、{[Sc(H_(2)tba)_(3)(DMF)]·2DMF}_(n)(2)和[Fe(H_(2)tba)_(2)(H_(2)O)_(2)]_(n)(3),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三方反棱柱构型的六核铜原子簇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在390 nm光照激发下在735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硫代巴比妥酸 配位聚合物 荧光性质
下载PDF
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铜纳米线及其衍生物的可控制备实验为例
2
作者 任衍彪 于延新 +2 位作者 亓敬波 张临财 朱丹丹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77-179,159,共4页
《材料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实验设计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其中,铜基纳米材料广泛地应用在催化、新能源及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本文以一维铜纳米线的制... 《材料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实验设计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其中,铜基纳米材料广泛地应用在催化、新能源及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本文以一维铜纳米线的制备实验为例,探索铜纳米线的可控制备,提出铜纳米线可能生长机制并拓展制备铜纳米线的多维衍生物。通过本实验实例以此来培养材料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思维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综合实验 纳米材料 铜纳米线 可控制备 衍生物
下载PDF
具有单晶到单晶转化的Cu(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3
作者 牟文龙 孙振洲 +6 位作者 范思杰 侯川兵 李中峰 韩洪亮 王果 杨玉平 金琼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选用2-(N,N-双(二苯基膦基甲基))胺基吡啶(bdppmapy)为膦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为氮配体、[Cu(CH_(3)CN)_(4)]BF_(4)为铜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制备了3种新型Cu(Ⅰ)配合物,分别为[Cu(dppz)(bdppmapy)]_(2)(BF... 选用2-(N,N-双(二苯基膦基甲基))胺基吡啶(bdppmapy)为膦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为氮配体、[Cu(CH_(3)CN)_(4)]BF_(4)为铜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制备了3种新型Cu(Ⅰ)配合物,分别为[Cu(dppz)(bdppmapy)]_(2)(BF_(4))_(2)·H_(2)O (Cu BF_(4)-1)、[Cu(dppz)(bdppmapy)]BF_(4)(Cu BF_(4)-2)和[Cu(dppz)(bdppmapy)]BF_(4)(Cu BF_(4)-3)。获得了Cu BF_(4)-1和Cu BF_(4)-3的单晶,发现了单晶到单晶转化过程的现象,并探究了溶剂分子的存在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配合物Cu BF_(4)-1和Cu BF_(4)-3的结构,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磷谱(~1H/^(31)P NMR)对合成的3个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等光物理性质的表征和分析,比较了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探讨了溶剂分子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 弱作用力 晶体结构 发光性质 太赫兹时域光谱
下载PDF
非水溶液体系中晶种法制备球形银纳米颗粒
4
作者 王轩禹 王开军 +3 位作者 朱家军 胡劲 段云彪 张维钧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丙三醇作溶剂,硝酸银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银纳米晶种;以此银纳米粒子作为初级晶种,以丙三醇作溶剂和还原剂,通过升温提高丙三醇的还原性制备银纳米颗粒。研究分散剂种类、生长液银浓度、晶种... 以丙三醇作溶剂,硝酸银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银纳米晶种;以此银纳米粒子作为初级晶种,以丙三醇作溶剂和还原剂,通过升温提高丙三醇的还原性制备银纳米颗粒。研究分散剂种类、生长液银浓度、晶种加入量对银粉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产物的结构、物相、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条件可以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粒径均匀的70nm左右的球形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溶液体系 晶种法 纳米银粉 粒径 球形
下载PDF
中空铜纳米线的拉伸断裂分布与初始滑移分布的关系
5
作者 刘守涛 赵健伟 +1 位作者 王奋英 马汉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构建了系列球形中空结构的纳米线(NW),采用分子动力学(MD)对每个模型300个不同初始态的样本开展拉伸形变模拟。并利用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机器学习算法,... 构建了系列球形中空结构的纳米线(NW),采用分子动力学(MD)对每个模型300个不同初始态的样本开展拉伸形变模拟。并利用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机器学习算法,获得了初始滑移面的位置。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了初始滑移位置分布以及断裂位置分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内部中空半径较小时,断裂位置分布形成于塑性形变阶段,初始滑移分布与断裂位置分布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对于脆性特征明显的大中空半径的NW,高能内表面诱导产生的滑移面迅速积累,产生颈缩并导致最终的断裂。因此当内部中空结构达到一定尺寸时初始滑移位置的分布与最终断裂位置的分布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中空结构 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 初始滑移 断裂失效
下载PDF
生物法绿色合成纳米银及其抗菌应用进展
6
作者 魏国涛 张群利 崔琳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纳米银是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近年来,为避免纳米银合成过程中产生有毒副产物,研究者在纳米银的绿色合成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首先,综述了生物法绿色合成纳米银,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法、植物提取物法;接着,介绍了纳米银抗菌性... 纳米银是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近年来,为避免纳米银合成过程中产生有毒副产物,研究者在纳米银的绿色合成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首先,综述了生物法绿色合成纳米银,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法、植物提取物法;接着,介绍了纳米银抗菌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然后,总结了纳米银的抗菌应用;最后,指出植物各组织和微生物细胞中富含的各类天然化合物均可完成纳米银的绿色合成,不同生物源合成纳米银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纳米银尺寸和形状的可控化以及在使纳米银发挥抗菌作用的前提下减少迁移、减少副作用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绿色合成 抗菌性能 抗菌应用
原文传递
含苯并咪唑三足配体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对碘的吸附性能
7
作者 张星星 牛云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新型金属配位化合物[Co_(3)(L1)_(2)Cl_(6)]_(n)(1)和{[Cu(L1)(SO_(4))]·2CH_(3)OH}_(n)(2),其中L1=2,2',2″-三(1-苯并咪唑基)乙基胺,是一种中性苯并咪唑三足有机配体。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是...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新型金属配位化合物[Co_(3)(L1)_(2)Cl_(6)]_(n)(1)和{[Cu(L1)(SO_(4))]·2CH_(3)OH}_(n)(2),其中L1=2,2',2″-三(1-苯并咪唑基)乙基胺,是一种中性苯并咪唑三足有机配体。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2是三维结构;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证实化合物1和2的纯度较高。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是耐热性的材料。碘吸附实验表明,2个化合物对环己烷溶液中的碘和气态碘都有很高的捕获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同时,它们的吸附动力学最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机理研究进一步表明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苯、氮杂环等活性基团,间接增加了与碘的吸附位点,提高了与碘的化学反应性和碘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吸附 苯并咪唑 捕获剂
下载PDF
杂多铌氧簇聚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宗斐 赵晓森 +1 位作者 李靖 庄文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80,共16页
多铌氧簇聚物是多金属氧簇聚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在碱催化、光催化产氢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主族元素(ⅢA/ⅣA/ⅤA/ⅥA族)为杂原子的杂多铌氧簇聚物和过渡... 多铌氧簇聚物是多金属氧簇聚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在碱催化、光催化产氢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主族元素(ⅢA/ⅣA/ⅤA/ⅥA族)为杂原子的杂多铌氧簇聚物和过渡元素(V/Fe/Cu)为杂原子的杂多铌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化合物的合成策略、结构调控、性质及应用的探索。此外,对当前杂多铌氧簇聚物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后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铌氧簇 多金属氧簇 结构调控 策略合成
下载PDF
UiO-66-NH_(2)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催化氧化
9
作者 段章圭 裴毅 +6 位作者 郑姗姗 王召阳 王勇光 王骏杰 胡杨 吕春欣 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作氧化剂条件下,以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系统地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各组分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60℃下反应5 h便可将苯甲醇定量转化为苯甲醛,并对其他苄基醇、烯丙基醇和杂芳基醇等底物也展现出良好活性。此外,循环利用3次后,该催化剂活性几乎不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_(2)O基催化剂 UiO-66-NH_(2) 复合材料 醇选择性氧化
下载PDF
[WS_(3)Cu_(2)]簇基超分子框的组装、结构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10
作者 余蕙敏 王志康 +3 位作者 李洁 宋瑛林 杜明浩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将二(4-吡啶)硫烷(L_(1))、4,4'-二(4-吡啶)二苯甲酮(L_(2))分别与(Et_(4)N)(Tp*WS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和[Cu(Me CN)_(4)]PF_(6)进行反应,得到2个W/Cu/S簇基超分子化合物[Tp*WS_(3)Cu_(2)(L_(1))]_(2)(PF_(6... 将二(4-吡啶)硫烷(L_(1))、4,4'-二(4-吡啶)二苯甲酮(L_(2))分别与(Et_(4)N)(Tp*WS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和[Cu(Me CN)_(4)]PF_(6)进行反应,得到2个W/Cu/S簇基超分子化合物[Tp*WS_(3)Cu_(2)(L_(1))]_(2)(PF_(6))_(2)·2Me CN·2CHCl_(3)(1·2Me CN·2CHCl_(3))和[Tp*WS_(3)Cu_(2)(L_(2))(Me CN)]_(2)(PF_(6))_(2)·4Me CN (2·4Me CN)。对配合物1·2Me CN·2CHCl_(3)和2·4Me CN分别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质谱、红外、紫外可见和元素分析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是由2个L_(1)/L_(2)配体连接2个[Tp*WS_(3)Cu_(2)]~+簇核形成的阳离子型簇基超分子框。核磁氢谱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HRESI-MS)证明它们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利用Z扫描技术测试了超分子化合物1·2Me CN·2CHCl_(3)和2·4MeCN溶液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强于前驱体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S簇 超分子框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巯基改性AgNWs用于提升AgNWs/聚乙烯醇/硼砂水凝胶电导率
11
作者 朱海鑫 孙菲 +4 位作者 曾俊 姜珊珊 黄月文 宋斌 王斌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5,I0001,F0003,共7页
银纳米线(AgNWs)有着优异的导电性、可弯曲性和较大的长径比等性能,广泛应用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然而,银纳米线之间高的接触电阻和在基体中较差的分散性会极大地降低其导电网络地电导率。首先通过多元醇法成功合成了AgNWs,其平均长度为... 银纳米线(AgNWs)有着优异的导电性、可弯曲性和较大的长径比等性能,广泛应用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然而,银纳米线之间高的接触电阻和在基体中较差的分散性会极大地降低其导电网络地电导率。首先通过多元醇法成功合成了AgNWs,其平均长度为79.44μm,平均直径为102.29 nm。然后利用S跟Ag之间地强配位作用,采用含有-SH和-OH的改性剂对AgNWs表面进行改性,研究其在水凝胶中的分散性以及对水凝胶电导率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代甘油(MPD)改性剂对AgNWs改性的效果最佳。当MPD的乙醇分散液(5 mM)与AgNWs的乙醇分散液(2 mg/m L)体积比为1∶1时,改性剂在AgNWs表面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团聚现象。将改性的AgNWs加入到聚乙烯醇(PVA)/硼砂水凝胶中,当添加量为0.04%时,水凝胶电导率为0.858 S/m,相比于未改性AgNWs的PVA/硼砂水凝胶电导率提高了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改性 硫代甘油 水凝胶 电导率
下载PDF
长径比大于1200的超长AgNWs制备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曾俊 朱海鑫 +2 位作者 姜珊珊 孙菲 王斌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1-6,I0001,共7页
采用改进多元醇法制备了长径比大于1200的超长银纳米线(AgNWs)。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20~170℃)、反应时间(0.5~3h)、搅拌速率(0~300rp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58000~1280000 g/mol)、氯化铁(FeCl_(3))乙二醇溶液添加量(0~5.6 g,... 采用改进多元醇法制备了长径比大于1200的超长银纳米线(AgNWs)。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20~170℃)、反应时间(0.5~3h)、搅拌速率(0~300rp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58000~1280000 g/mol)、氯化铁(FeCl_(3))乙二醇溶液添加量(0~5.6 g,5 mM)和PVP添加量(0.2~1 g)对AgNWs形貌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的超长Ag NWs平均长度约96.6μm,平均直径约80.0 nm。此外,通过简单的调控PVP添加量可以获得不同长度和直径的Ag N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多元醇法 超长 高长径比 氯化铁
下载PDF
调控金纳米花表面凸起的策略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
13
作者 冯瑞沁 樊晔 +1 位作者 方云 夏咏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阳离子架桥形成的拟聚阴离子为软模板,通过改变PVP、SDS和纳米材料前驱体氯金酸(HAu Cl_(4))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调控还原产物金纳米花形貌及粒径。表面张力、电导率、毛细管电泳及Z...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阳离子架桥形成的拟聚阴离子为软模板,通过改变PVP、SDS和纳米材料前驱体氯金酸(HAu Cl_(4))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调控还原产物金纳米花形貌及粒径。表面张力、电导率、毛细管电泳及Zeta电位等实验结果表明PVP-SDS-HAu Cl_(4)形成新的拟聚阴离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SDS、PVP和HAu Cl_(4)的较低浓度组合更易获得表面凸起丰富的金纳米花。PVP-SDS拟聚阴离子发挥了二级软模板作用,在PVP(50 g·L^(-1))-SDS(2 mmol·L^(-1))-HAu Cl_(4)(0.25 mmol·L^(-1))溶液中调控合成的金纳米花为{111}晶面为主的面心立方结构,其平均等效粒径为108 nm,且表面上密集分布约16.5 nm的凸起。该金纳米花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探针分子罗丹明6G的SERS信号强度依赖于金纳米花的表面凸起形貌。该研究中金纳米花的SERS增强因子最高达6.71×10^(7),优于同类金纳米花的文献报道水平(106);尽管低于石墨负载的金纳米粒子(1×108)或阳离子软模板合成的金纳米棒(5×109),但成功避免了基质干扰或阳离子强吸附使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凸起 拟聚阴离子 软模板
下载PDF
基于4-羟基间苯二甲酸和含氮杂环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研究
14
作者 李波 王霏宇 +2 位作者 沈红 毛逢银 李勇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0,共9页
在水热法条件下,4-羟基间苯二甲酸(H 2HPHA)和锌离子分别与1,2二(吡啶-4-基)乙烯(dpee)及4,4′-联吡啶(4,4′-bpy)反应得到了2个三维的配位聚合物[Zn(HPHA)(dpee)·(DMA)2]n(配合物1)和[Zn(HPHA)2(4,4′-bpy)2·DMA]n(配合物2)... 在水热法条件下,4-羟基间苯二甲酸(H 2HPHA)和锌离子分别与1,2二(吡啶-4-基)乙烯(dpee)及4,4′-联吡啶(4,4′-bpy)反应得到了2个三维的配位聚合物[Zn(HPHA)(dpee)·(DMA)2]n(配合物1)和[Zn(HPHA)2(4,4′-bpy)2·DMA]n(配合物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一个锌离子,一个4-羟基间苯二甲酸配体及一个1,2-二(吡啶-4-基)乙烯组成;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12/c1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两个锌离子,两个4-羟基间苯二甲酸配体及两个4,4′-联吡啶配体组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最强激发峰和发射峰在分别在251和397 nm,配合物2的最强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在415和513 nm。热重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在室温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4-羟基间苯二甲酸 1 2-二(吡啶-4-基)乙烯 4 4′-联吡啶 水热法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下载PDF
载银sod基纳米分子筛的合成及抗菌性能
15
作者 孙瑜颢 董庆喆 +4 位作者 赵蕾 姜晓丹 郭海玲 孟祥龙 郭永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sod基系列分子筛(EMT、FAU、SOD),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引入Ag^(+)得到载银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离子交换前后分子筛骨架结构和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证明制...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sod基系列分子筛(EMT、FAU、SOD),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引入Ag^(+)得到载银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离子交换前后分子筛骨架结构和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证明制得的载银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获得的载银分子筛进行了Ag^(+)释放实验与抗菌能力测试,考察了分子筛种类和晶粒尺寸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笼状结构的FAU与EMT分子筛因可储存更多的Ag^(+)而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而具有超笼结构的FAU分子筛抗菌性能最优。通过对比不同晶粒尺寸载银FAU分子筛抗菌数据发现,晶粒尺寸为100 nm的载银FAU分子筛因外表面丰富的抗菌活性位点以及其内部可以储存并不断释放Ag^(+)而具有最优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寿命。而晶粒尺寸为10 nm的载银FAU分子筛由于晶粒尺寸较小、外比表面积大、扩散路径短,Ag^(+)的释放速率最快,抗菌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分子筛 抗菌性 银离子 晶粒尺寸
下载PDF
金属卡宾模板导向的多咪唑鎓盐大环合成
16
作者 王以寿 白莎 +1 位作者 王尧宇 韩英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共价有机大环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利用双咪唑鎓盐H_(2)‐L1(BF_(4))_(2)(L1=A1,B1)和氧化银反应,生成双核银卡宾大环化合物[Ag_(2)(L1)_(2)](BF_(4))_(2)(L1=A1,B1),其中连接在2个卡宾配体上的端烯取代基分别排列在环... 本文报道了一种共价有机大环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利用双咪唑鎓盐H_(2)‐L1(BF_(4))_(2)(L1=A1,B1)和氧化银反应,生成双核银卡宾大环化合物[Ag_(2)(L1)_(2)](BF_(4))_(2)(L1=A1,B1),其中连接在2个卡宾配体上的端烯取代基分别排列在环的两侧。随后,通过金属卡宾模板导向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进行关环,制备得到闭环的双核银卡宾大环化合物[Ag_(2)(L2)](BF_(4))_(2)(L2=A2,B2)。最后,移除模板银离子即可得到拥有空腔结构的共价有机大环化合物H_(4)-L2(BF_(4))_(4)(L2=A2,B2)。此类多咪唑鎓盐大环的尺寸和形状可以通过改变氮杂环卡宾前驱体连接单元的长度或者宽度进行精细调节。初步研究表明,该大环受体在碘离子的传感、检测和识别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版导向合成 大环化合物 氮杂环卡宾 烯烃复分解反应
下载PDF
银纳米线的快速合成及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17
作者 蔡欣欣 卞福萍 +1 位作者 李韦龙 林树东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7-10,I0001,共5页
针对传统多元醇方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产生大量的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棒等副产物,对后续材料加工步骤带来许多困难,并降低该材料在器件应用中的性能的缺点,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二醇(EG)、NaCl和AgNO_(3)等原料通过多元醇二次... 针对传统多元醇方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产生大量的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棒等副产物,对后续材料加工步骤带来许多困难,并降低该材料在器件应用中的性能的缺点,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二醇(EG)、NaCl和AgNO_(3)等原料通过多元醇二次加热的方法合成了长径比为1000的AgNWs。通过SEM、UV-Vis和XRD对Ag NWs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表明合成了几乎没有其他银纳米结构的AgNWs。将Ag NWs应用在实际中,以AgNWs为填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制备出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出的柔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在100%~150%的应变条件下,灵敏度达到2.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Ws 多元醇法 PDMS 传感性能 柔性传感器
下载PDF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用铜基催化剂设计策略
18
作者 郑逸群 李敦 +2 位作者 闵媛媛 李雨窈 黄宏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7,共17页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进而推动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导致CO_(2)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为有效应对这一环境挑战,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不仅可将CO_(2)转换为燃料和化学...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进而推动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导致CO_(2)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为有效应对这一环境挑战,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不仅可将CO_(2)转换为燃料和化学品,而且有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储存。在众多催化剂中,铜基催化剂因其能高效将CO_(2)直接转化为高价值多碳化学品(如乙烯和乙醇)而受到关注。近年来,铜基CO_(2)RR催化剂优化设计进展显著,主要集中在提高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电催化CO_(2)RR用铜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进展。从调控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稳定性2方面,分别讨论了晶面工程、合金化处理、铜氧化态调节、催化剂表面功能化和缺陷工程等代表性调控策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催化剂的核心参数(组成、微观结构、形貌、尺寸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协同效应。最后对未来电催化CO_(2)RR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 电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 纳米晶体合成 改性 高值化学品
下载PDF
激电三极测深在铁铜矿勘查中的应用与研究
19
作者 胡尊平 陶鹏飞 +1 位作者 肖明顺 陈亚飞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铁铜矿床为关键的金属矿产资源,其勘查效率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聚焦新疆某一铁铜矿勘查,深入探讨激电单侧三极测深技术在该区域的具体应用及成效。通过系统分析矿区地质特性与勘查目标,阐述单侧三极测深法的基本... 铁铜矿床为关键的金属矿产资源,其勘查效率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聚焦新疆某一铁铜矿勘查,深入探讨激电单侧三极测深技术在该区域的具体应用及成效。通过系统分析矿区地质特性与勘查目标,阐述单侧三极测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及技术方法,对实际勘查效果进行详尽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铁铜矿床 激电法 单侧三极测深 地质勘查
下载PDF
不同类型搅拌桨制备银粉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潘正彬 肖依婷 +6 位作者 孔博 高希 余佳 张慕伸 兰芳 郑鹤立 郑安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利用双层反应釜进行液相还原法制备银粉颗粒,以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研究不同转速和搅拌桨类型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银粉的形貌、粒度及晶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 利用双层反应釜进行液相还原法制备银粉颗粒,以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研究不同转速和搅拌桨类型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银粉的形貌、粒度及晶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的流场对银粉的形貌和粒径的改善效果显著。用0.5 mol/L硝酸银溶液、0.6 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及PVP为原料,在四叶桨400 r/min的搅拌下,制备出结晶性良好、平均粒径在352 nm的球形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反应釜 液相还原法 银粉 桨型 球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