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V型辅助配体构筑的两个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
1
作者 孙述文 王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0,共8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基于V型辅助配体(bipmo、bppmo)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pmo)(NDC)]·1.75H_(2)O}_n (1)和{[Cd(bppmo)(NDC)(H_(2)O)]·H_(2)O}_(n) (2),其中H_(2)NDC=2,6-萘二羧酸,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基于V型辅助配体(bipmo、bppmo)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pmo)(NDC)]·1.75H_(2)O}_n (1)和{[Cd(bppmo)(NDC)(H_(2)O)]·H_(2)O}_(n) (2),其中H_(2)NDC=2,6-萘二羧酸,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bppmo=双(4-(吡啶-4-基)苯基)甲酮。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键价和分析、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配合物1具有二重互穿的{6~3}拓扑结构。配合物2同样是3-连接的{6~3}拓扑,却存在三重穿插结构。分析表明,V型配体对最终结构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此外,对配合物1和2的发光性质也进行了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价和 配位聚合物 V型配体 拓扑结构 荧光
下载PDF
一种用于检测四环素和对硝基苯酚的高稳定性镉(Ⅱ)金属有机骨架
2
作者 张欢 王记江 +5 位作者 范广 唐龙 岳二林 白超 王潇 张玉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654,共9页
采用水-溶剂热法合成了1例金属有机骨架(MOF):{[Cd(L)_(0.5)(4,4′-bpy)_(0.5)]·H_(2)O}_(n)(1),其中H_(4)L=(1,1′∶4′,1″-三联苯)-2,2″,4,4″-四羧酸,4,4′-bpy=4,4′-联吡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 采用水-溶剂热法合成了1例金属有机骨架(MOF):{[Cd(L)_(0.5)(4,4′-bpy)_(0.5)]·H_(2)O}_(n)(1),其中H_(4)L=(1,1′∶4′,1″-三联苯)-2,2″,4,4″-四羧酸,4,4′-bpy=4,4′-联吡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为三维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Cd连接L^(4-)和4,4′-bpy形成二维平面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L^(4-)连接,构筑成了三维网状结构。该MOF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法检测四环素(TET)和对硝基苯酚(4-NP),四环素和对硝基苯酚的检出限分别为0.15和0.062μmol·L^(-1)。此外,还研究了其荧光猝灭机理。1可成功应用于延河水样中TET和4-NP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四环素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构建一维铜基配位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
作者 姜清艳 沙彦勇 +5 位作者 陈晨 陈晓娟 刘文龙 黄浩 刘洪江 刘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BGPD)(DMA)(H2O)]·DMA(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BGPD)(DMA)(H2O)]·DMA(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然保留50 mAh·g^(-1)的比容量,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Cu-BD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BGPD2-配体和Cu(Ⅱ)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都可能参与了电子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配位聚合物 羰基化合物 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下载PDF
甲基功能化Cd基金属有机骨架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多巴胺
4
作者 马甜甜 李素梅 +5 位作者 张丞雨 续璐 白乙艳 付云龙 籍文娟 杨海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设计并合成了Cd基金属有机骨架(MOF)[Cd(BDC)(BPZ)(H2O)]n(1),其中BPZ=3,3’,5,5’-四甲基-1H,1’H-4,4’-联吡唑,H_(2)BDC=对苯二甲酸。化合物1具有三维孔道,其孔壁内有多个—CH3基团和自由的羧基氧原子,甲基基团的存在显著提高了MOF... 设计并合成了Cd基金属有机骨架(MOF)[Cd(BDC)(BPZ)(H2O)]n(1),其中BPZ=3,3’,5,5’-四甲基-1H,1’H-4,4’-联吡唑,H_(2)BDC=对苯二甲酸。化合物1具有三维孔道,其孔壁内有多个—CH3基团和自由的羧基氧原子,甲基基团的存在显著提高了MOF的疏水性和稳定性。另外,甲基和未配位的羧基氧原子可通过氢键或范德瓦耳斯作用力增强与多巴胺(DA)分子作用。1对DA具有灵敏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制备的1/GCE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DPV)测试结果显示其检测DA的线性范围为0.4~764.7μmol·L^(-1),检出限为56.8 nmol·L^(-1)。在常见干扰物的存在下,电极的DPV响应电流无明显变化。电极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时的回收率在95.23%~100.9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电化学传感 多巴胺
下载PDF
基于合成后修饰策略构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金属有机骨架基荧光静默系统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
5
作者 张婕 刘欣 +4 位作者 李梓欣 裴玉婷 杨宇琦 李慧敏 刘志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3,共11页
成功制备了一种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荧光性能和稳定结构的三维荧光金属有机骨架[Cd(L)(H_(2)O)_(0.5)]·DMF·2.5H_(2)O(1),其中H_(2)L=3-(四唑-5-基)三唑。1在识别Cr(Ⅵ)离子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并形成“开-关”... 成功制备了一种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荧光性能和稳定结构的三维荧光金属有机骨架[Cd(L)(H_(2)O)_(0.5)]·DMF·2.5H_(2)O(1),其中H_(2)L=3-(四唑-5-基)三唑。1在识别Cr(Ⅵ)离子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并形成“开-关”荧光静默体系(Cr_(2)O_(7)^(2-)@1),该体系可以快速检测水溶液中的Cr(Ⅵ)离子,这是Cr(Ⅵ)的紫外吸收光谱和1的激发光谱重叠而导致的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FRET)。此外,通过消除FRET的作用,Cr_(2)O_(7)^(2-)@1的荧光强度可以恢复或超越原始值,从而实现对水体系中抗坏血酸(AA)的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荧光检测。同时,Cr_(2)O_(7)^(2-)@1体系可以成功检测维生素C片中的AA,回收率为98.20%~103.3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8%~3.42%。基于此,构建了以AA和铬(Ⅵ)为化学输入的荧光“IMPLICATION”分子逻辑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静默系统 金属有机骨架 Cr(Ⅵ) 抗坏血酸
下载PDF
基于DGT和化学提取法研究浙西北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超 孙彬彬 +4 位作者 成晓梦 刘冬 乔宇 贺灵 曾道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3-838,共16页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GT技术、单一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镉,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室内盆栽实验,难以代表自然污染土壤中的复杂情况。为探明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技术对地质高背景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生物有效性评估效果,本文以浙江西北部土壤Cd高地质背景区水田土壤-水稻籽实和旱地土壤-小白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DGT技术、单一提取法(0.01mol/L氯化钙提取)、连续提取法(七步连续提取)和土壤溶液法评价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土壤Cd平均含量分别为1.07mg/kg和0.73mg/kg,显著高于浙江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Cd的异常富集主要与浙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有关。②相较于碳酸盐岩区,黑色岩系区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组分占比较高,水田和旱地土壤Cd的活动系数(MF)高达59.9%和51.8%,Cd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富集;③植物体内镉含量Cd-P与不同方法测定的有效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d-P与DGT技术测定的有效镉含量相关性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水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水稻籽实相关关系:C_(soln)>C_(DGT)>C_(Cacl_(2))>C_(F_(1)+F_(2)+F_(3)),旱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小白菜相关关系:CDGT>C_(Cacl_(2))>C_(F_(1)+F_(2)+F_(3))>C_(soln)。综合比较不同土壤有效Cd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GT技术可以模拟植物体对Cd的动态吸收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作物Cd含量水平,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此外,本文研究成果表明DGT技术评价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不仅适用于人为污染区,也可应用于地质高背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 黑色岩系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化学提取法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通过金属离子刺激调节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
7
作者 路新 钱建磊 +3 位作者 葛发源 李浩天 郑和根 张传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通过自组装得到一种具有适中配位键强度和适度骨架柔性的二维Cd基金属有机骨架(MOF){[Cd(HL)(BPY)_(0.5)(H_(2)O)]·2H_(2)O}_(n)(1),其中H_(3)L=4,4′,4″-(亚硝基三(亚甲基))三苯甲酸,(BPY=4,4′-联吡啶)。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 通过自组装得到一种具有适中配位键强度和适度骨架柔性的二维Cd基金属有机骨架(MOF){[Cd(HL)(BPY)_(0.5)(H_(2)O)]·2H_(2)O}_(n)(1),其中H_(3)L=4,4′,4″-(亚硝基三(亚甲基))三苯甲酸,(BPY=4,4′-联吡啶)。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金属离子(Zn^(2+)/Ni^(2+)/Co^(2+))刺激下,1逐渐转变成相应金属离子主导的MOF结构2、3和4。在此过程中,随着金属离子Cd^(2+)→Zn^(2+)、Cd^(2+)→Ni^(2+)和Cd^(2+)→Co^(2+)的交换,1通道中自由的Cd^(2+)和L^(3-)与MOF的骨架进行融合,导致通道空间的扩大,发生次级构筑单元(SBU)的转变,进而形成可调节的骨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结果表明,由离子交换所得到的新结构在催化效率上并没有很大改观,但在产物选择性上却有极大地提升(其中配合物3展示出100%的CO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离子刺激 结构转换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下载PDF
一种镉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高峰 孙述文 +1 位作者 宋少飞 吕玫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07-2414,共8页
以1,3-金刚烷二甲酸(H2adc)和3,6-二(4-吡啶基)-9-(4-吡啶苯基)-9H-咔唑(dppc)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新型的Cd(Ⅱ)基配位聚合物:{[Cd(adc)(dppc)(H_(2)O)]·2H_(2)O}_(n)(1)。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具有二维层状... 以1,3-金刚烷二甲酸(H2adc)和3,6-二(4-吡啶基)-9-(4-吡啶苯基)-9H-咔唑(dppc)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新型的Cd(Ⅱ)基配位聚合物:{[Cd(adc)(dppc)(H_(2)O)]·2H_(2)O}_(n)(1)。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相邻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够对DMF溶液中的2,4,6-三硝基苯酚实现高灵敏、高选择的荧光猝灭检测,其K_(sv)可达7.6×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配位聚合物 Cd(Ⅱ) 荧光检测 芳香硝基化合物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二维钴基配位聚合物[KCo(pa)(OH)]n的高容量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被引量:1
9
作者 苏莉鑫 王先梅 +3 位作者 姜清艳 张慧敏 陆逸雯 刘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1488,共8页
采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一种二维钴基配位聚合物[KCo(pa)(OH)]n(Co-pa,H2pa=邻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征。当Co-pa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Co-pa... 采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一种二维钴基配位聚合物[KCo(pa)(OH)]n(Co-pa,H2pa=邻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征。当Co-pa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Co-pa电极展示了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1和10 A·g^(-1)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分别为910和400F·g^(-1)。在2 A·g^(-1)下循环2 000次后,其电容保持率为81.2%。较好的赝电容性能与Co-pa的小尺寸纳米棒形貌、Co-pa包含的钴离子、邻苯二甲酸根阴离子及层状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MOF-1和Tb@MOF-1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对痕量Cr_(2)O_(7)^(2-)、S_(2)O_(8)^(2-)离子的识别
10
作者 张成 贺珍珍 +7 位作者 王文莉 高文静 张凤凤 王潇 唐龙 岳二林 王记江 侯向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32-1840,共9页
采用5-((4-吡啶基)甲氧基)-异烟酸(H2PLIA)、1,3,5-三(1-咪唑基)-苯(TIB)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d(PLIA)(TIB)]n(MOF-1)。MOF-1是具有理想一维孔道的二维结构化合物,其一维孔道由柔性三角形PLIA^(2-)配体和刚性三角形TIB配体间隔形成。利... 采用5-((4-吡啶基)甲氧基)-异烟酸(H2PLIA)、1,3,5-三(1-咪唑基)-苯(TIB)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d(PLIA)(TIB)]n(MOF-1)。MOF-1是具有理想一维孔道的二维结构化合物,其一维孔道由柔性三角形PLIA^(2-)配体和刚性三角形TIB配体间隔形成。利用MOF-1易掺杂的优势,采用后修饰合成策略制备了Tb@MOF-1。对MOF-1和Tb@MOF-1进行了基本表征及荧光探针性能研究。2种探针材料具有相同的结构。MOF-1和Tb@MOF-1分别对水溶液中的Cr_(2)O_(7)^(2-)和S_(2)O_(8)^(2-)离子具有较强荧光识别能力,均有响应时间快,稳定性、选择性、灵敏度高的特点。研究了MOF-1和Tb@MOF-1对Cr_(2)O_(7)^(2-)和S_(2)O_(8)^(2-)的荧光识别机理,其不同可能与Tb^(3+)离子掺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合成 表征 荧光探针 Cr_(2)O_(7)^(2-) S_(2)O_(8)^(2-)
下载PDF
一种CdⅡ-MOF作为传感Fe(Ⅲ)和Cr(Ⅵ)的多响应荧光探针
11
作者 安燕燕 卢丽萍 朱苗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946,共8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Cd_(3)(L)_(2)(H_(2)O)_(9)]·9H_(2)O(MOF1),其中H_(3)L=5-(((4-羧基苯基)氧基)甲基)苯-1,3-二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MOF1表现为一个二维微孔结构...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Cd_(3)(L)_(2)(H_(2)O)_(9)]·9H_(2)O(MOF1),其中H_(3)L=5-(((4-羧基苯基)氧基)甲基)苯-1,3-二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MOF1表现为一个二维微孔结构,孔隙可利用体积为22.4%。荧光性能研究表明,MOF1可以用作检测Fe(Ⅲ)和Cr(Ⅵ)的荧光传感器。它具有高选择性和低检测限,而且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此外,通过金属有机骨架主体和目标分析物客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主体配合物的选择性荧光猝灭机制。这种荧光猝灭的可能机制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羧基苯基)氧基)甲基)苯-1 3-二甲酸 Cd^(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探针
下载PDF
苯并咪唑基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晓 王林玉 +1 位作者 耿付江 席改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9-1168,共10页
通过对溶剂热“一锅法”合成中碱性溶剂的调整,成功制备了2种形貌不同的Cd苯并咪唑基金属有机骨架(Cd-MOF)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通过对溶剂热“一锅法”合成中碱性溶剂的调整,成功制备了2种形貌不同的Cd苯并咪唑基金属有机骨架(Cd-MOF)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GO的加入增强了Cd-MOF在水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吸附能力;当溶液pH为3.5,吸附时间为60 min时,吸附率可达约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吸附 罗丹明B
下载PDF
一种镉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丙酮和Fe^(3+)的荧光检测
13
作者 左从玉 李琴琴 +4 位作者 代明珠 樊琛阳 徐叶 刘光泽 王思雨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01-2310,共10页
以1,3,5-三(4-羧基苯基)苯(H_(3)BTB)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一种三维四重穿插结构的镉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_(2)NH_(2))[Cd(BTB)(DMF)]·DMF·H_(2)O(Cd-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热... 以1,3,5-三(4-羧基苯基)苯(H_(3)BTB)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一种三维四重穿插结构的镉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_(2)NH_(2))[Cd(BTB)(DMF)]·DMF·H_(2)O(Cd-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荧光研究结果表明:Cd-MOF在含有丙酮或Fe^(3+)离子的溶液中均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其检测限(体积分数和浓度)分别为0.6%和0.89μmol·L^(-1),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2.0%~2.8%和0~0.05 mmol·L^(-1)。时间响应实验和可循环利用实验显示Cd-MOF可长时间、稳定且高效地检测丙酮和Fe^(3+)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检测 金属有机骨架 丙酮 三价铁离子 可循环性
下载PDF
基于镉(Ⅱ)配位聚合物对呋喃妥因的荧光传感性能
14
作者 王凯民 赵雄 +5 位作者 白旭玲 董艳秋 樊瑞峰 于红梅 唐怀军 马钰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7-1596,共10页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1个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P)[Cd_(2)(L)(dbpy)_(2)(HCOO)(H_(2)O)]·3H_(2)O (1),其中H3L=5-((4-羧基苄基)氨基)间苯二甲酸,dbpy=5,5′-二甲基-2,2′-联吡啶。CP1经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1个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P)[Cd_(2)(L)(dbpy)_(2)(HCOO)(H_(2)O)]·3H_(2)O (1),其中H3L=5-((4-羧基苄基)氨基)间苯二甲酸,dbpy=5,5′-二甲基-2,2′-联吡啶。CP1经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固体荧光光谱表征。CP1的结构可简化为点符号为(63)的3连接二维hcb层。更重要的是,CP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效应选择性和灵敏地识别水相中的抗生素呋喃妥因,并且具有较低检测限(LOD=0.19μmol·L^(-1))。此外,初步探索发现荧光猝灭机制可能是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Ⅱ) 配位聚合物 荧光传感器 呋喃妥因 抗生素残留
下载PDF
基于三脚架羧酸和咪唑基配体的两种镉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
15
作者 唐龙 陈鲁园 +2 位作者 侯向阳 王潇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镉基配位聚合物[Cd(Htatb)(1,4-bimb)]·H_(2)O(1)和[Cd(Htatb)(1,4-bib)(H_(2)O)]·DMF(2)(H_(3)tatb=4,4′,4″-s-三嗪-2,4,6-三苯甲酸,1,4-bimb=1,4-双(咪唑-1-甲基)苯,1,4-bib=1,4-双(1-咪唑基)苯),并用...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镉基配位聚合物[Cd(Htatb)(1,4-bimb)]·H_(2)O(1)和[Cd(Htatb)(1,4-bib)(H_(2)O)]·DMF(2)(H_(3)tatb=4,4′,4″-s-三嗪-2,4,6-三苯甲酸,1,4-bimb=1,4-双(咪唑-1-甲基)苯,1,4-bib=1,4-双(1-咪唑基)苯),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1是一个2D层结构,这些层进一步通过O—H…O氢键连接,形成四重互穿3D结构。2也是2D层结构,通过O—H…O氢键进一步连接,形成二重穿插的3D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荧光性质。1通过不同的检测机制对硝基苯和Fe^(3+)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而2对2,4,6-三硝基苯酚和CrO_(4)^(2-)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Ⅱ)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流动注射-二极管阵列检测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铅和镉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黎源倩 郑欣 +2 位作者 胡劲梅 杨经国 哈元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843-846,共4页
建立了流动注射.电荷耦合器件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装置,研究了以meso-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为显色剂同时测定铅和镉的方法。镉和铅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mg/L和 0-2.5 mg/L。镉的检出限为 0.014m... 建立了流动注射.电荷耦合器件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装置,研究了以meso-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为显色剂同时测定铅和镉的方法。镉和铅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mg/L和 0-2.5 mg/L。镉的检出限为 0.014mg/L,铅为 0.015 mg/L。进样频率为 60次/h。对合成样品和陶瓷食具容器浸泡液中的铅和镉进行了同时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样品的平均标准加入回收率为100.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分光光度法 测定
下载PDF
用硫脲分子表面修饰的CdS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宇 张俊祥 +3 位作者 付德刚 王怡红 刘举正 陆祖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5-600,共6页
报道了用硫脲分子进行表面化学修饰的 Cd S 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并引入了 A O T( 磺基琥珀酸双2乙基己基酯钠盐) 作为平衡反离子,进一步对 Cd S 表面作了修饰,增加了 Cd S 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和可分散... 报道了用硫脲分子进行表面化学修饰的 Cd S 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并引入了 A O T( 磺基琥珀酸双2乙基己基酯钠盐) 作为平衡反离子,进一步对 Cd S 表面作了修饰,增加了 Cd S 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和可分散性。我们还探讨了温度、浓度、p H 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并通过 T E M、 X R D、 F T I R 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微粒粒径为5 nm 左右,呈球形,硫脲分子与 Cd S纳米粒子富 Cd2 + 表面通过形成 Cd S 配位键而修饰在粒子表面。这种表面修饰的 Cd S 纳米粒子将在非线性光学及自组装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硫化镉 纳米粒子 硫脲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下载PDF
新试剂1-偶氮苯基-3-(5-硝基-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5
18
作者 龚楚儒 金传明 +2 位作者 陈才元 胡宗球 杨明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2-534,F003,共4页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agent 1-azobenzene-3-(5-nitro-2-pyridyl)-triazene(ABNPDT) and its colour reaction with cadimum were reported. At pH=10.40,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ABNPDT react with cadimum to form a ...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agent 1-azobenzene-3-(5-nitro-2-pyridyl)-triazene(ABNPDT) and its colour reaction with cadimum were reported. At pH=10.40,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ABNPDT react with cadimum to form a red Complex.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reagent and complex are at 430nm and 520NM respectively. The molar absorpitivity is 2.0710 5L·mol -1 ·cm -1 . Berr’s law can be applied in the rang of 0~12μg/25ml.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arce cadmium in water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偶氮苯基-3-(5-硝基-2-吡啶)-三氮烯 显色反应 合成 显色剂 测定 光度法
下载PDF
新试剂氨替比林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镉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斌 龚楚儒 +2 位作者 徐一鸣 张海丽 邹欣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179-1182,共4页
在 Tween-80存在下,pH10.5~12.0时,新试剂 Cadion AP 与镉(Ⅱ)生成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02nm,配合物的组成为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1×10~5l·(mol·cm)^(-1);0~18μg(Cd)/25ml ... 在 Tween-80存在下,pH10.5~12.0时,新试剂 Cadion AP 与镉(Ⅱ)生成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02nm,配合物的组成为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1×10~5l·(mol·cm)^(-1);0~18μg(Cd)/25ml 符合比耳定律。在混合掩蔽剂存在下,直接测定了地面水中的镉;以萃取分离法测定了人发及碱式氯化铝中的镉。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109%,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9,相对标准偏差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分光光度法 CadionAP
下载PDF
硫酸铵存在下碘化物-结晶紫-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镉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全民 申义阳 +1 位作者 张丽敏 侯凤莲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071-1074,共4页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碘化物-结晶紫-丙醇体系萃取镉的行为以及丙醇水溶液的分相条件。试验表明,丙醇作为萃取溶剂,能萃取中性离子缔合物。调节溶液pH=1. 0或 pH=4.0,该体系能使 Cd2+从常见过渡元素 Fe3+、...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碘化物-结晶紫-丙醇体系萃取镉的行为以及丙醇水溶液的分相条件。试验表明,丙醇作为萃取溶剂,能萃取中性离子缔合物。调节溶液pH=1. 0或 pH=4.0,该体系能使 Cd2+从常见过渡元素 Fe3+、Co2+、Ni2+、Mn2+、Zn2+、Cr3+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醇 结晶紫 碘化钾 萃取 分离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