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痕量监测Zr^(4+)、Cr_(2)O_(7)^(2-)、Fe^(3+)、HPO_(4)^(2-)和指纹识别的功能化Eu^(3+)/Tb^(3+)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构筑
1
作者 王思璐 张凤凤 +5 位作者 张成 王潇 唐龙 岳二林 王记江 侯向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和2对水溶液中的Zr^(4+)、Cr_(2)O_(7)^(2-)和Fe^(3+)、HPO_(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μmol·L^(-1)(1,Zr^(4+))、0.626μmol·L^(-1)(1,Cr_(2)O_(7)^(2-))、0.430μmol·L^(-1)(2,Fe^(3+))、1.36μmol·L^(-1)(2,HPO_(4)^(2-))。探究了1和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和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Tb^(3+)配位聚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探针 指纹识别
下载PDF
高灵敏、多响应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和荧光传感性能
2
作者 闫睿魁 陈小莉 +4 位作者 蔡苗 任静 崔华莉 杨华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4-848,共15页
基于5-(3,4-二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_(4)dppa)配体,通过水热法设计并合成了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MOFs):{(dima)[Dy(dppa)(H_(2)O)_(2)]·2.5H_(2)O}n(Dy-MOF)和{(dima)[Eu(dppa)(H_(2)O)_(2)]·1.5H_(2)O}n(Eu-MOF)(dima... 基于5-(3,4-二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_(4)dppa)配体,通过水热法设计并合成了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MOFs):{(dima)[Dy(dppa)(H_(2)O)_(2)]·2.5H_(2)O}n(Dy-MOF)和{(dima)[Eu(dppa)(H_(2)O)_(2)]·1.5H_(2)O}n(Eu-MOF)(dima=二甲胺阳离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2种Ln-MOFs为异质同构的二维网状结构,相邻的二维网络通过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荧光分析表明Dy-MOF和Eu-MOF在室温下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而且Dy-MOF还具有优异的荧光传感性能,可高效、高灵敏检测多种水中污染物:苯胺(ANI)、硝基苯(NB)、四环素(TC)、嘧霉胺(PTH)以及色氨酸(Trp)。此外还探究了Dy-MOF检测污染物时的荧光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有机骨架 5-(3 4-二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下载PDF
基于2-硫代巴比妥酸构筑零维原子簇{[Cu_(6)(H_(2)tba)_(6)]·2DMF·xSolvent}、二维层状{[Sc(H_(2)tba)_(3)(DMF)]·2DMF}_(n)和三维网状{[Fe(H_(2)tba)_(2)(H_(2)O)_(2)]·2DMF}_(n)
3
作者 王超 何东美 +5 位作者 管裕 许嘉怡 郑利民 林悦健 陈珍霞 梁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69,共7页
分别以Cu(ClO_(4))_(2)·6H_(2)O、Sc(ClO_(4))_(3)·6H_(2)O和Fe(ClO_(4))_(3)·9H_(2)O为金属盐,2-硫代巴比妥酸(H_(3)tba)为配体,通过扩散反应得到了3种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_(6)(H_(2)tba)_(6)]·2DMF·xSolven... 分别以Cu(ClO_(4))_(2)·6H_(2)O、Sc(ClO_(4))_(3)·6H_(2)O和Fe(ClO_(4))_(3)·9H_(2)O为金属盐,2-硫代巴比妥酸(H_(3)tba)为配体,通过扩散反应得到了3种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_(6)(H_(2)tba)_(6)]·2DMF·xSolvent}(1)、{[Sc(H_(2)tba)_(3)(DMF)]·2DMF}_(n)(2)和[Fe(H_(2)tba)_(2)(H_(2)O)_(2)]_(n)(3),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三方反棱柱构型的六核铜原子簇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在390 nm光照激发下在735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硫代巴比妥酸 配位聚合物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多孔硼/碳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碘的吸附研究
4
作者 曾秭清 刘荔芝 +3 位作者 李业 杜娟 郑保战 郭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6-883,共8页
放射性碘的泄漏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发展简便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碘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廉价易得的淀粉为碳源、硼酸为硼源,通过一步退火处理,制备了多孔硼/碳复合材料(M-B/C)。结果表明,硼的引入... 放射性碘的泄漏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发展简便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碘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廉价易得的淀粉为碳源、硼酸为硼源,通过一步退火处理,制备了多孔硼/碳复合材料(M-B/C)。结果表明,硼的引入不但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强度,还增加了其微孔和介孔结构。将M-B/C用于水溶液中碘(I2)的吸附,其吸附容量为543 mg·g^(-1),比纯多孔碳(M-C)提高了5.8倍(94 mg·g^(-1)),同时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将M-B/C装于吸附柱,成功实现了模拟海水中I2的高效连续去除,在1 mL·min^(-1)的流速下,去除率可达94.2%,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B/C对水中I2的连续去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碳复合材料 放射性碘 吸附 连续去除
下载PDF
纳米Fe_(3)O_(4)修饰功能化介孔分子筛MS-PC_(20)高效吸附La(Ⅲ)
5
作者 黎先财 徐丹 +2 位作者 黄玉华 覃苑苑 王佳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硅酸钠和氟硅酸为原料,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0)十六烷基醚(PC_(20)),利用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PC_(20))。将MS-PC_(20)经(E)-2-[(羟甲基)亚氨基甲基]-5-甲氧基苯酚(HESI)选择性配体修饰,再在改性材料中加入磁性成分... 以硅酸钠和氟硅酸为原料,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0)十六烷基醚(PC_(20)),利用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PC_(20))。将MS-PC_(20)经(E)-2-[(羟甲基)亚氨基甲基]-5-甲氧基苯酚(HESI)选择性配体修饰,再在改性材料中加入磁性成分(Fe_(3)O_(4)),成功制备出MS-PC_(20)-HESI和MS-PC_(20)-HESI-Fe_(3)O_(4)-NPs。将它们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用于吸附水样中的La(Ⅲ)离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确定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形貌、晶体结构等特征。通过对样品溶液pH、La(Ⅲ)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变量进行考察和优化,探究MS-PC_(20)-HESI-Fe_(3)O_(4)-NPs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La(Ⅲ)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MS-PC_(20)-HESI-Fe_(3)O_(4)-NPs复合材料对La(Ⅲ)的吸附量为165.68 mg·g^(-1),吸附率高达88.34%,吸附的过程符合伪二阶模型和朗缪尔模型,其不仅吸附速率快,还对目标物种有足够的可及性、高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可重用性,并且加入磁性成分可以通过适当的磁场实现方便和经济的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吸附 选择性
下载PDF
类钙钛矿甲酸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响应
6
作者 齐鲁 冉丛娇 +2 位作者 吴超 黄智鹏 张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5,共9页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混合有机阳离子杂化甲酸盐(CH(NH_(2))_(2))[RE(HCOO)_(4)](RE=Y、Er)。这2种材料是同构的(手性空间群C222_(1)),并具有有趣的类钙钛矿结构。进行了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内的光物理研究。(CH(NH_(2))_(2...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混合有机阳离子杂化甲酸盐(CH(NH_(2))_(2))[RE(HCOO)_(4)](RE=Y、Er)。这2种材料是同构的(手性空间群C222_(1)),并具有有趣的类钙钛矿结构。进行了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内的光物理研究。(CH(NH_(2))_(2))[Y(HCOO)_(4)]和(CH(NH_(2))_(2))[Er(HCOO)_(4)]分别表现出5.59和5.61 e V的宽光学带隙,对应于222和221 nm的紫外吸收边缘。粉末倍频测量表明,(CH(NH_(2))_(2))[Y(HCOO)_(4)]和(CH(NH_(2))_(2))[Er(HCOO)_(4)]的倍频效应分别是基准KH_(2)PO_(4)(KDP)的0.32和0.37倍。测量得到(CH(NH_(2))_(2))[Y(HCOO)_(4)]和(CH(NH_(2))_(2))[Er(HCOO)_(4)]的双折射率分别为0.013和0.015。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2个π共轭的(CH(NH_(2))_(2))^(+)和HCOO^(-)基团是光学性质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钛矿结构 带隙 倍频 双折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常压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
7
作者 张楠 郑智慷 +1 位作者 王家松 曾江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4,共9页
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测定方法主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样品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敞口混合酸溶和碱熔。传统的酸溶和碱熔处理矿石样品时间较长,试剂加入量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微波消解直接向样品释放能量... 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测定方法主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样品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敞口混合酸溶和碱熔。传统的酸溶和碱熔处理矿石样品时间较长,试剂加入量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微波消解直接向样品释放能量,工作效率高,且易挥发元素被保留在消化溶液中,防止挥发造成结果偏差及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对磷矿石进行处理,并在二次消解过程中加入饱和硼酸络合溶矿过程中产生的不溶物氟化钙,在线加入铑和铼双内标的方式,建立了ICP-MS测定磷矿石中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二次消解过程中加入饱和硼酸能有效地络合沉淀,彻底溶解样品,经上机测定后15种稀土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8%~4.52%之间,回收率在93.1%~106.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03~0.029μg/g。选取两个磷矿石样品,用本方法与混合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硫酸)酸溶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在-5.82%~5.99%之间,表明本方法测定稀土元素是有效可行的。对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酸溶、碱熔和微波消解都有各自的特点,微波密封消解能避免一些能形成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并且外源性污染少。本方法拓展了测定磷矿石中稀土元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操作性强,是对现行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石 稀土元素 微波消解 饱和硼酸 络合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ICP-MS测定川滇黔相邻区高岭石黏土岩矿物中伴生关键三稀元素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8
作者 周万峰 王永鑫 张安丰 《贵州地质》 2024年第1期101-108,17,共9页
在川滇黔相邻区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宣威组底部之间发育一套厚度较为稳定的风化壳,主要为高岭石黏土岩,富集有三稀元素。为弄清其品位及含量,本文采用XRD衍射分析、XRF分析主次量元素,选用几种熔矿前处理进行对比,试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 在川滇黔相邻区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宣威组底部之间发育一套厚度较为稳定的风化壳,主要为高岭石黏土岩,富集有三稀元素。为弄清其品位及含量,本文采用XRD衍射分析、XRF分析主次量元素,选用几种熔矿前处理进行对比,试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实验结果表明:①试样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锐钛矿、伊利石、钛铁矿、板钛矿等,其中高岭石占比62.3%~89.85%,锐钛矿占比2.50%~11.8%,伊利石占比1.8%~18.0%,钛铁矿占比0.10%~1.00%,板钛矿占比0.70%~7.00%,其主量元素主要为Si、Al、Fe、Ti。②微波消解法较适用于Sc的消解处理,但对于Nb和Zr元素,数据偏低,其余差异性不显著。③碱熔-沉淀分离法较适用于难溶矿物分解,不仅打开矿物晶格,且在沉淀剂或络合剂的作用下,实现纯化试液目的,有效降低基体干扰,提高数据准确性,较适用于Pr、Nd、Tb、Dy、Nb、Zr元素的方法前处理;④碱熔-熔融物酸化法适用于Ga的熔矿前处理,在KED模式下,有效降低背景干扰,提高了准确性。体系方法检出限介于0.011~1.66μg/g之间,测定下限介于0.044~6.65μg/g之间,RSD介于2.06%~11.1%之间,RE介于0.99%~9.90%之间。经实际样品验证,方法较适用于该地区试样中关键三稀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元素 碱熔法 微波消解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下载PDF
掺杂对铒、钕蒽基配合物的光二聚反应及光磁性能调控的影响
9
作者 麻秀芳 秘鹏飞 +1 位作者 鲍松松 郑丽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0-280,共11页
选择具有光化学活性的蒽甲基膦酸二乙酯(depma)为配体、部分镧系离子为金属中心构筑了3例同构的单核配合物Ln(SCN)_(2)(NO_(3))(depma)_(2)(4‐hpy)_(2)(Ln=Er(1Er),Nd(2Nd),Y(3Y)),对其单分子磁体行为、发光性质和光二聚行为等进行了... 选择具有光化学活性的蒽甲基膦酸二乙酯(depma)为配体、部分镧系离子为金属中心构筑了3例同构的单核配合物Ln(SCN)_(2)(NO_(3))(depma)_(2)(4‐hpy)_(2)(Ln=Er(1Er),Nd(2Nd),Y(3Y)),对其单分子磁体行为、发光性质和光二聚行为等进行了研究。荧光测试显示1Er和2Nd因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转移而显示近红外发光,但在可见光区无明显发光行为,同时不能发生光二聚反应。而3Y可以发射黄绿色荧光,并发生光二聚反应生成[Y(SCN)_(2)(NO_(3))(depma_(2))(4‐hpy)_(2)]_(n)(3Y-UV)。磁性测试显示1Er和2Nd在低温下均表现出场诱导的慢磁弛豫性质,其中2Nd的弛豫过程主要由拉曼过程主导。通过将Er~Ⅲ或Nd~Ⅲ掺杂到3Y晶格中,得到同构配合物Ln_(0.1)Y_(0.9)(SCN)_(2)(NO_(3))(depma)_(2)(4‐hpy)_(2)(Ln=Er(1Er@Y),Nd(2Nd@Y)),测试结果表明掺杂样品可以发生部分光二聚行为,同时伴随发光颜色的变化。此外,化合物2Nd@Y光反应前后磁性也发生了变化,拉曼过程的指数从3.8(2Nd@Y)提升到5.2(2Nd@Y-UV),对应于光照前后晶格声子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基膦酸酯配合物 稀土单分子磁体 光致发光 掺杂效应
下载PDF
机械研磨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中稀土赋存形态的影响
10
作者 李学彪 施意华 +3 位作者 付伟 王爱林 庾慧敏 黄长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类稀土元素呈水合或水合羟基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风化矿床。首次发现了这类矿石中在干法研磨条件下会导致稀土相态发生变化,通过模拟实验,证实机械研磨对矿石中离子相稀土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态转变路径。结果表...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类稀土元素呈水合或水合羟基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风化矿床。首次发现了这类矿石中在干法研磨条件下会导致稀土相态发生变化,通过模拟实验,证实机械研磨对矿石中离子相稀土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态转变路径。结果表明,研磨后矿石中减少的离子相稀土主要转换为碳酸盐结合态,少数转换为铁锰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其中,离子交换稀土减少53.48%,而碳酸盐结合态稀土增加36.05%。XRD和FTIR表明,机械研磨过程会导致黏土矿物发生结构性损伤,晶体结构受到变形,引起黏土矿物晶格破坏,出现了无序化特征。机械研磨伴随发生的机械力化学过程,可能是导致机械研磨后离子相稀土减少、稀土赋存状态变化、形态间发生转移等变化的关键原因,对于制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规范、矿石加工工艺、标准物质的研制流程、分析测试及黏土矿物的机械研磨机理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机械研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石导致离子相稀土减少是这类矿床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机械研磨 结构损伤 稀土赋存状态 碳酸盐结合态
下载PDF
2-((2,6-二甲基苯基)氨基)乙醇铝和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活性
11
作者 刘安求 蔺隆 +5 位作者 张德志 雷珺宇 王科峰 张蔚 庄俊鹏 郝海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1-798,共8页
研究了AlMe_(3)和ZnEt_(2)与ArNHCH_(2)CH_(2)OH(HL,Ar=2,6-Me_(2)C_(6)H_(3))的反应,合成了一个双核铝配合物[(Me_(2)Al)(L)]_(2)(1)及一个四核锌配合物[EtZn_(2)(L)_(3)]_(2)(2)。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化合物1和... 研究了AlMe_(3)和ZnEt_(2)与ArNHCH_(2)CH_(2)OH(HL,Ar=2,6-Me_(2)C_(6)H_(3))的反应,合成了一个双核铝配合物[(Me_(2)Al)(L)]_(2)(1)及一个四核锌配合物[EtZn_(2)(L)_(3)]_(2)(2)。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固态下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具有Al_(2)O_(2)骨架的二聚体,而配合物2存在一个Zn_(4)O_(6)核,其可被视为缺少一对相反顶点的2个并排立方体结构。初步的催化活性测试表明,铝配合物1对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没有催化活性,但锌配合物2却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且能很好地控制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在较窄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聚合 氨基乙醇 Ε-己内酯
下载PDF
掺铕钼酸钆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2
作者 张艺 罗雨 +4 位作者 刘诗銮 王蕊 刘程成 李颖 王聪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钼酸铵(H_(8)MoN_(2)O_(4))、柠檬酸(C_(6)H_(8)O_(7))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Gd_(2)(MoO_(4))_(3):Eu^(3+)荧光粉发光材料。讨论了Eu离子掺杂浓度和前驱体是否煅烧...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钼酸铵(H_(8)MoN_(2)O_(4))、柠檬酸(C_(6)H_(8)O_(7))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Gd_(2)(MoO_(4))_(3):Eu^(3+)荧光粉发光材料。讨论了Eu离子掺杂浓度和前驱体是否煅烧对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LS)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03 nm最优激发波长激发下,材料的发射峰位于470~530nm之间,Eu离子掺杂浓度及是否煅烧都会对材料的形貌和发光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MoO_(4))_(3) 铕元素 发光材料
下载PDF
基于席夫碱配体和两种苯甲酸盐构筑的两例Dy_(4)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单分子磁体性质
13
作者 李大伟 胡瑞 +5 位作者 师素云 涉叶叶 张夏梅 李亚红 张义权 姚金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5,共9页
使用Dy(NO_(3))_(3)·6H_(2)O与席夫碱配体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4-甲氧基苯酚(H_(2)L)和2个辅助配体PhCO_(2)H和2-NO_(2)-PhCO_(2)H在乙醇中反应,得到2例Dy_(4)配合物[Dy_(4)(L)_(4)(PhCO_(2))_(2)(NO_(3))_(2)(E... 使用Dy(NO_(3))_(3)·6H_(2)O与席夫碱配体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4-甲氧基苯酚(H_(2)L)和2个辅助配体PhCO_(2)H和2-NO_(2)-PhCO_(2)H在乙醇中反应,得到2例Dy_(4)配合物[Dy_(4)(L)_(4)(PhCO_(2))_(2)(NO_(3))_(2)(EtOH)_(2)](1)和[Dy_(4)(L)_(4)(2-NO_(2)-PhCO_(2))_(2)(NO_(3))_(2)(EtOH)2](2)。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由Dy_(2)基本单元构建,形成中心对称的四核线性链状结构。配合物1和2中Dy_(2)单元中的一个Dy(Ⅲ)离子呈现七配位几何构型,另一个Dy(Ⅲ)离子呈现八配位几何构型。2例配合物均为单分子磁体,其能垒分别为110和108 K。通过理论计算对1和2的磁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单分子磁体 四核 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
下载PDF
功能性三价铕离子的金属有机骨架选择性荧光识别芘
14
作者 赵沛然 刘屿芊 +1 位作者 何成 段春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724,共12页
成功设计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功能性三维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Eu-4L,其配体为二苯胺四羧酸衍生物(H4L)。Eu-4L的骨架中含有3D空腔,且其比表面积较高。Eu-4L不仅热稳定性较高,且在pH为3~11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Eu-4L可以作为荧... 成功设计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功能性三维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Eu-4L,其配体为二苯胺四羧酸衍生物(H4L)。Eu-4L的骨架中含有3D空腔,且其比表面积较高。Eu-4L不仅热稳定性较高,且在pH为3~11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Eu-4L可以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识别稠环芳烃芘,其检测限为5μmol·L^(-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备可循环重复利用的特性。Eu-4L荧光识别芘的作用机理为稳态荧光识别机理。此外,对Eu-4L的荧光识别选择性、竞争能力也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识别 稠环芳烃
下载PDF
Tb^(3+)掺杂PVDF/PLLA多功能压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何诗峰 薛蕊 +3 位作者 贺永晴 黄妍 伍一波 师奇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6-251,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与少量结晶聚合物(聚-L-乳酸(PLLA))共混,并将共混体系掺入稀土荧光配合物(Tb(TTA)_(3)-(TPPO)_(2))中制备出兼具黄绿色荧光和压电功能的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与少量结晶聚合物(聚-L-乳酸(PLLA))共混,并将共混体系掺入稀土荧光配合物(Tb(TTA)_(3)-(TPPO)_(2))中制备出兼具黄绿色荧光和压电功能的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光谱、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荧光光谱(FL)仪、灵敏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共混体系和稀土荧光配合物对PVDF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结晶结构、灵敏度、荧光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质量分数)的荧光配合物可以使复合纳米纤维的β相含量达到95%,在0~1 kPa的压力下,由复合纳米纤维制成的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0.42 kPa^(-1))。同时,传感器的压电输出也具有良好的表现,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分别为2.5 V和800 nA。这种兼具黄绿色荧光及压电功能的复合纳米纤维有望应用于压电传感器、运动监测系统和生物电子皮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荧光 压电 共混
下载PDF
两个多酸基镧系(Eu、Tb)双膦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物化性质和太赫兹时域光谱
16
作者 侯川兵 李樱雨 +5 位作者 迟婧怡 丁延 王志强 韩洪亮 李杏茹 金琼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在乙腈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的多酸基镧系双膦酸酯配合物[Eu(L)_(4)]PW_(12)O_(40)·2CH_(3)CN (1)和[Tb(L)_(3)(H_(2)O)]PW_(12)O_(40)(2)(L=亚乙基二膦酸四乙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 在乙腈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的多酸基镧系双膦酸酯配合物[Eu(L)_(4)]PW_(12)O_(40)·2CH_(3)CN (1)和[Tb(L)_(3)(H_(2)O)]PW_(12)O_(40)(2)(L=亚乙基二膦酸四乙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2个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分子间弱作用力,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等性能。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是以Eu(Ⅲ)为中心、L为配体螯合形成的扭曲四方反棱柱结构。配合物2是以Tb(Ⅲ)为中心、L和H_(2)O为配体形成的扭曲单帽八面体结构。发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和2所有的发射峰来源于金属内部的电荷迁移。此外,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1和2的结构和发光的分析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配合物 荧光光谱 多金属氧酸盐 太赫兹技术
下载PDF
一种具有二次谐波发生和适中双折射的紫外透过稀土金属甲酸盐
17
作者 刘文博 姜春波 +2 位作者 吴超 黄智鹏 张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1-288,共8页
本研究工作报道了一例采用溶液挥发法合成的稀土金属甲酸盐,分子式为(C(NH_(2))_(3))[Er(HCOO)_(4)]。该化合物结晶于非中心对称空间群。光学性质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大光学带隙(4.76 eV)、适中的双折射率(0.066@546 nm);在1 064 nm... 本研究工作报道了一例采用溶液挥发法合成的稀土金属甲酸盐,分子式为(C(NH_(2))_(3))[Er(HCOO)_(4)]。该化合物结晶于非中心对称空间群。光学性质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大光学带隙(4.76 eV)、适中的双折射率(0.066@546 nm);在1 064 nm处,其粉末倍频效应为KH_(2)PO_(4)(KDP)的0.20倍,并且可实现相位匹配。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单晶结构分析揭示了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来源于C(NH_(2))_(3)^(+)、[Er O_8]和HCOO^(-)单元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盐 二次谐波产生 双折射率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Sm^(3+)掺杂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无铅多功能铁电陶瓷的储能和光致发光性能
18
作者 郑明 张怡笑 +2 位作者 杨健 关朋飞 李秀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xSm^(3+)(BCTZ∶xSm^(3+),x=0.0%、0.2%、0.4%、0.6%、0.8%、1.0%,物质的量分数)陶瓷,系统研究了其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表明,Sm^(3+...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xSm^(3+)(BCTZ∶xSm^(3+),x=0.0%、0.2%、0.4%、0.6%、0.8%、1.0%,物质的量分数)陶瓷,系统研究了其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表明,Sm^(3+)掺入后,陶瓷平均晶粒大小明显下降,致密度显著提高。所有陶瓷均表现出典型的铁电性。BCTZ∶xSm^(3+)陶瓷放电储能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BCTZ∶1.0%Sm^(3+)陶瓷放电储能密度较纯BCTZ陶瓷可提高约49.0%。此外,在408 nm光的激发下,BCTZ∶xSm^(3+)陶瓷在596 nm左右表现出强烈的橙红色发光,且发光强度相对可调性可达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 Sm^(3+) 铁电 储能 光致发光
下载PDF
K^(+)掺杂双钙钛矿Cs_(2)AgInCl_(6)的发光性质
19
作者 徐锦锃 高辉 +2 位作者 陈国庆 王可可 胡金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411,共7页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K^(+)掺杂双钙钛矿Cs_(2)AgInCl_(6)纳米材料,该方法无需配体辅助,绿色环保。通过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晶体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s_(2)AgInCl_(6)...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K^(+)掺杂双钙钛矿Cs_(2)AgInCl_(6)纳米材料,该方法无需配体辅助,绿色环保。通过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晶体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s_(2)AgInCl_(6)为立方晶体,属于Fm3m空间群,由于宇称禁戒跃迁,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低,小于0.1%。低于60%的K^(+)掺杂主要取代Ag^(+)的位置,引起Cs_(2)AgInCl_(6)的晶格膨胀,消除了晶格结构的反演对称性,打破了宇称禁戒跃迁,掺杂后Cs_(2)AgInCl_(6)的光致发光强度显著增强。K^(+)的最佳掺杂比例为40%,Cs_(2)Ag_(0.6)K_(0.4)InCl_(6)材料发射中心波长为640 nm,半高宽为180 nm,平均荧光寿命达到29.2 ns,PLQY达到10.5%。当K^(+)掺杂比例超过60%,K^(+)开始取代Cs+的位置,产物发生相变,出现立方相的Cs_(2-x)K_(1+x+y)AgyInCl_(6)和单斜相的Cs_(2-x)K_(1+x)InCl_(6)产物,这些产物由于强电子-声子耦合,非辐射复合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K^(+)掺杂 宇称禁戒跃迁 球磨法
下载PDF
基于镧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建东 张曼 +1 位作者 吴丹 王晓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合理选择镧系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及客体分子可以构筑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方法、荧光传感机理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构筑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物 荧光检测 比率型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