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痕量监测Zr^(4+)、Cr_(2)O_(7)^(2-)、Fe^(3+)、HPO_(4)^(2-)和指纹识别的功能化Eu^(3+)/Tb^(3+)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构筑
1
作者 王思璐 张凤凤 +5 位作者 张成 王潇 唐龙 岳二林 王记江 侯向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和2对水溶液中的Zr^(4+)、Cr_(2)O_(7)^(2-)和Fe^(3+)、HPO_(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μmol·L^(-1)(1,Zr^(4+))、0.626μmol·L^(-1)(1,Cr_(2)O_(7)^(2-))、0.430μmol·L^(-1)(2,Fe^(3+))、1.36μmol·L^(-1)(2,HPO_(4)^(2-))。探究了1和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和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Tb^(3+)配位聚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探针 指纹识别
下载PDF
高灵敏、多响应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和荧光传感性能
2
作者 闫睿魁 陈小莉 +4 位作者 蔡苗 任静 崔华莉 杨华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4-848,共15页
基于5-(3,4-二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_(4)dppa)配体,通过水热法设计并合成了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MOFs):{(dima)[Dy(dppa)(H_(2)O)_(2)]·2.5H_(2)O}n(Dy-MOF)和{(dima)[Eu(dppa)(H_(2)O)_(2)]·1.5H_(2)O}n(Eu-MOF)(dima... 基于5-(3,4-二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_(4)dppa)配体,通过水热法设计并合成了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MOFs):{(dima)[Dy(dppa)(H_(2)O)_(2)]·2.5H_(2)O}n(Dy-MOF)和{(dima)[Eu(dppa)(H_(2)O)_(2)]·1.5H_(2)O}n(Eu-MOF)(dima=二甲胺阳离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2种Ln-MOFs为异质同构的二维网状结构,相邻的二维网络通过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荧光分析表明Dy-MOF和Eu-MOF在室温下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而且Dy-MOF还具有优异的荧光传感性能,可高效、高灵敏检测多种水中污染物:苯胺(ANI)、硝基苯(NB)、四环素(TC)、嘧霉胺(PTH)以及色氨酸(Trp)。此外还探究了Dy-MOF检测污染物时的荧光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有机骨架 5-(3 4-二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下载PDF
功能性三价铕离子的金属有机骨架选择性荧光识别芘
3
作者 赵沛然 刘屿芊 +1 位作者 何成 段春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724,共12页
成功设计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功能性三维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Eu-4L,其配体为二苯胺四羧酸衍生物(H4L)。Eu-4L的骨架中含有3D空腔,且其比表面积较高。Eu-4L不仅热稳定性较高,且在pH为3~11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Eu-4L可以作为荧... 成功设计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功能性三维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Eu-4L,其配体为二苯胺四羧酸衍生物(H4L)。Eu-4L的骨架中含有3D空腔,且其比表面积较高。Eu-4L不仅热稳定性较高,且在pH为3~11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Eu-4L可以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识别稠环芳烃芘,其检测限为5μmol·L^(-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备可循环重复利用的特性。Eu-4L荧光识别芘的作用机理为稳态荧光识别机理。此外,对Eu-4L的荧光识别选择性、竞争能力也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识别 稠环芳烃
下载PDF
基于[LnMo_(12)]二十面体的三维稀土钼酸盐骨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英文)
4
作者 黄敏 卓著 +3 位作者 陈婷 路自修 王维 黄有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09-2218,共10页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2例新的三维稀土钼酸盐:[Ln(H_(2)O)_(3)]_(3)[LnMo_(12)O_(42)]·xH_(2)O,其中Ln=Eu(1)、Tb(2),x=7(1),10.17(2)。这2种稀土钼酸盐中都含有新颖的二十面体[LnMo_(12)O_(42)]构建单元,该单元通过与{LnO_(9)...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2例新的三维稀土钼酸盐:[Ln(H_(2)O)_(3)]_(3)[LnMo_(12)O_(42)]·xH_(2)O,其中Ln=Eu(1)、Tb(2),x=7(1),10.17(2)。这2种稀土钼酸盐中都含有新颖的二十面体[LnMo_(12)O_(42)]构建单元,该单元通过与{LnO_(9)}多面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网络。光致发光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发射特征,这与Eu^(3+)和Tb^(3+)离子的不同能级跃迁密切相关。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红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66,0.33))、高发光强度、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约60%),对应于从5D0到^(7)F_(J)(J=4、3、2、1、0)的跃迁;化合物2表现出浅绿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34,0.60)),对应从^(5)D_(4)到^(7)F_(J)(J=6、5、4、3)的能级跃迁,其发光强度较弱和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约20%)。有趣的是,一定量的Tb^(3+)引入和大量溶剂分子的存在导致化合物2发生部分荧光猝灭,但对化合物1的荧光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钼酸盐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荧光淬灭 配位化学 荧光粉
下载PDF
一系列萘羧酸膦酸镧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
5
作者 徐艳 李素芝 李新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50-1958,共9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5-羧酸-1-萘膦酸(5-pncH_(3))和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得到3例萘羧酸膦酸镧系配合物:[Pr(5-pnc)(H_(2)O)]·2H_(2)O(1)、[Sm(5-pnc)(H_(2)O)]·H_(2)O(2)和[Eu(5-pnc)(H_(2)O)]·H_(2)O(3)。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 在溶剂热条件下,5-羧酸-1-萘膦酸(5-pncH_(3))和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得到3例萘羧酸膦酸镧系配合物:[Pr(5-pnc)(H_(2)O)]·2H_(2)O(1)、[Sm(5-pnc)(H_(2)O)]·H_(2)O(2)和[Eu(5-pnc)(H_(2)O)]·H_(2)O(3)。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每个七配位的镧系离子由来自5个膦酸盐配体的6个O原子和来自1个配位水分子的一个O原子配位。[LnO_(7)]通过O—C—O、O—P—O或—O—单元连接成一维双金属链结构,一维双金属链再进一步由萘羧酸膦酸配体(5-pnc^(3-))连接成三维开放骨架结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3在330 nm的激发光下,发射Eu的红色特征荧光,而配合物1和2在蓝光区显示出非常宽的配体中心发射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羧酸膦酸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胺醇修饰的β-二酮铕配合物对有机小分子胺的高灵敏检测
6
作者 李静雅 黄文儒 +1 位作者 王峰 周妍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9,共9页
稀土发光传感器可用于有害的有机小分子胺的检测,然而稀土离子较大的离子半径和不稳定的配位构型,使其在固态下对有机小分子胺实现高灵敏性的发光检测具有一定的挑战。通过在单β-二酮配体上引入胺醇识别基团,使其与稀土铕离子通过配位... 稀土发光传感器可用于有害的有机小分子胺的检测,然而稀土离子较大的离子半径和不稳定的配位构型,使其在固态下对有机小分子胺实现高灵敏性的发光检测具有一定的挑战。通过在单β-二酮配体上引入胺醇识别基团,使其与稀土铕离子通过配位成功构筑了具有可调控配体内电荷转移(ILCT)性质的单核稀土配合物[Eu(L)_(3)(H_(2)O)_(2)](HL=(2Z)-1-(4-(双(2-羟基乙基)氨基)苯基)-4,4,4-三氟-3-羟基丁-2-烯-1-酮)。配合物的传感研究表明,[Eu(L)_(3)(H_(2)O)_(2)]在弱的亲核作用下对三丙胺等有机小分子胺表现出明显的发光增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传感器 有机小分子胺 检测
下载PDF
近紫外白光LED用铕(Ⅲ)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轼逸 罗晨 +2 位作者 陈曼曼 徐祥 谢云龙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4期43-47,39,共6页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本文以稀土配合物为切入点,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对相关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阐明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主要受到发射态的能量、激发三重态...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本文以稀土配合物为切入点,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对相关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阐明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主要受到发射态的能量、激发三重态到稀土离子共振态的能量转移效率、配体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铕配合物的性能,扩大在LED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紫外 发光二极管 光学器件 稀土元素 有机配体
下载PDF
3-((4,6-二甲基-2-嘧啶基)硫代)-丙酸和菲咯啉三元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8
作者 兰帅 张雨 +4 位作者 任杰 申偲伯 曹磊 贾丹丹 王东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制备了以3-((4,6-二甲基-2-嘧啶基)硫代)-丙酸(HL)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2个三元稀土配合物[Eu(L)_(3)(Phen)]_(2)·2H_(2)O(1)和[Tb(L)_(3)(Phen)]_(2)·2H_(2)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的... 制备了以3-((4,6-二甲基-2-嘧啶基)硫代)-丙酸(HL)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2个三元稀土配合物[Eu(L)_(3)(Phen)]_(2)·2H_(2)O(1)和[Tb(L)_(3)(Phen)]_(2)·2H_(2)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的。2个稀土离子(Ln)由4个羧酸配体桥接,形成二聚体排列。其余2个羧酸配体和Phen以双齿螯合方式与Ln配位。Ln的配位数为9,具有扭曲的单端方形反棱柱配位多面体构型。固态光致发光测试表明,这2种配合物都显示了金属中心的特征发射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咯啉 3-((4 6-二甲基-2-嘧啶基)硫代)-丙酸 稀土配合物 单晶结构 光致发光
下载PDF
苯甲酸及其一氯代衍生物与邻菲罗啉或联吡啶的稀土铕三元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被引量:20
9
作者 吕国伟 李勇 +2 位作者 李卫华 徐怡庄 杜为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7-310,共4页
本文报道合成了八种苯甲酸及其一氯代衍生物与邻菲罗啉或联吡啶的稀土铕三元配合物并测得了荧光光谱。通过改变第一和第二配体,研究了配合物发光峰强度、位置和分裂间隔等的变化情况,依据荧光发射峰的分裂推断出Eu^(3+)离子所处的局域... 本文报道合成了八种苯甲酸及其一氯代衍生物与邻菲罗啉或联吡啶的稀土铕三元配合物并测得了荧光光谱。通过改变第一和第二配体,研究了配合物发光峰强度、位置和分裂间隔等的变化情况,依据荧光发射峰的分裂推断出Eu^(3+)离子所处的局域环境对称性大致都是C_1,C_2或C_s。虽然配合物的局域对称性大致相同,但由于配体场作用和能级匹配等原因,发光峰位置和强度是不同的;讨论了第一配体分子结构的变化对荧光性能的影响,认为分子自身结构的对称性可能对提高配合物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实验还观察到第二配体也参与配位且对发光性能影响较大。同时看到发光峰的分裂间隔大小变化和发光峰的相对强度的变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氯代衍生物 邻菲罗啉 联吡啶 稀土三元配合物 荧光性质 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层 材料
下载PDF
二酰胺结构对其萃取Am(Ⅲ)和Eu(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文浚 祝霖 +3 位作者 丁颂东 刘忠群 陈绍金 金永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24-1726,共3页
二酰胺化合物(R1R2NCO)2R3用于从乏燃料元件后处理高放废液(HLW)中分离、回收锕系和镧系元素的工艺中有良好的前景[1~4].以CH2OCH2n为桥撑链的二酰胺称为酰胺荚醚(Amidopodand).在大... 二酰胺化合物(R1R2NCO)2R3用于从乏燃料元件后处理高放废液(HLW)中分离、回收锕系和镧系元素的工艺中有良好的前景[1~4].以CH2OCH2n为桥撑链的二酰胺称为酰胺荚醚(Amidopodand).在大阴离子(如苦味酸根等)存在下对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胺化合物 结构 萃取剂
下载PDF
铕(Ⅲ)与对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瑞芬 金林培 +2 位作者 王明昭 黄世华 陈学太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5,共7页
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铕与2,2′-联吡啶的晶体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Eu(p-MBA)_3dipy(p-MBA:对甲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Eu_2(p-MBA)_6(dipy)_2,属单斜晶系,C2/c空... 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铕与2,2′-联吡啶的晶体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Eu(p-MBA)_3dipy(p-MBA:对甲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Eu_2(p-MBA)_6(dipy)_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86(6),b=1.9115(11),C=2.3077(16)nm;β=96.60(4)°,V=6.1727nm^3,Z=4.对甲基苯甲酸根,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八,形成的配位多面体为三角十二面体.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利用配合物Eu(p-MBA)_3dipy在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下,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光谱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发和发射光谱及时间分辨光谱,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有两种Eu(Ⅲ)离子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基苯甲酸 2.2′-联吡啶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双核铕-间甲基苯甲酸邻菲罗琳[Eu(m-MBA)_3PHEN](H_2O)_2三元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 被引量:27
12
作者 金林培 王瑞芬 +3 位作者 王明昭 蔡冠梁 刘世雄 黄金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195-1200,共6页
标题配合物晶体属Cc空间群,a=1.5955(6)nm,b=1.8508(6)nm,c=2.2595(9)nm,β=97.79(4)°,Z=4,Dx=1.52g/cm^3,T=295K.用I>3σ(I)的7316个可观察衍射数据对92个非氢原子的原子坐标和各向异性温度因子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最终... 标题配合物晶体属Cc空间群,a=1.5955(6)nm,b=1.8508(6)nm,c=2.2595(9)nm,β=97.79(4)°,Z=4,Dx=1.52g/cm^3,T=295K.用I>3σ(I)的7316个可观察衍射数据对92个非氢原子的原子坐标和各向异性温度因子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最终的偏离因子R=0.043.中心Eu(Ⅲ)离子与周围6个氧和一对氮原子配位,配位多面体属四方反棱柱体,其点对称性为C_1.以Eu(Ⅲ)离子为荧光探针,77K下测得配合物多晶样品的高分辨激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仅有一种晶格格位.~5D_0→~7F_J(J=0~2)跃迁光谱表明中心Eu(Ⅲ)离子在77K下具有C_1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下载PDF
2-噻吩乙醛酸-邻菲罗啉-铕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于斌 孙波 +1 位作者 赵莹 阎晓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71-1574,共4页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中的N原子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配合物中Eu(Ⅲ )离子的5D0 7F1和5D0 7F2 跃迁分别位于 5 92和 6 18nm。该固体配合物于室温下被紫外光激发可以发出强的特征红色荧光。IR光谱中 ,2 噻吩乙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νCO (1719cm-1) ,νC—O(12 32cm-1) ,δO—H(90 9cm-1)在形成配合物后消失。在配合物中出现—COO-的反对称νas(16 4 2cm-1)和对称νs(14 0 8cm-1)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HNMR谱图中 ,2 噻吩乙醛酸环上的 3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 ,邻菲罗啉环上 4种不同环境的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向低场移动。从TG曲线可以看出 ,此配合物在常温至 2 5 0℃以下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2-噻吩乙醛酸 邻菲罗啉 荧光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铕(Ⅲ)与苯甲酰丙酮、邻菲咯啉和丙烯酸四元配合物及其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安保礼 刘晓岚 +2 位作者 叶剑清 龚孟濂 杨燕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5,共5页
用氯化铕与苯甲酰丙酮(BA)、邻菲咯啉(Phen)和丙烯酸(AA)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铕(Ⅲ)的 相应四元配合物Eu(BA)2(AA)Phen.用EDTA容量法测定了Eu3+的浓度,元素分析测定了C、H、N的质量 ... 用氯化铕与苯甲酰丙酮(BA)、邻菲咯啉(Phen)和丙烯酸(AA)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铕(Ⅲ)的 相应四元配合物Eu(BA)2(AA)Phen.用EDTA容量法测定了Eu3+的浓度,元素分析测定了C、H、N的质量 浓度,结合红外光谱确定了四元配合物的组成.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四元配合物的SiO2基质复合材料, SiO2:Eu(BA)2(AA)Phen.研究了该四元配合物和其 SiO2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光致发 光性能,重点分析了四元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的配体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能 有效地传递给中心Eu3+,发出强的Eu3+的特征荧光.并考查了SiO2:Eu(BA)2(AA)Phen复合材料的荧光寿命 及其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有机配合物 发光机理 荧光寿命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苯甲酰丙酮 邻菲咯啉 丙烯酸
下载PDF
铕(Ⅲ)-脯氨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惠霞 李秀琴 +2 位作者 何其庄 王则民 吴霞琴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铕 ( ) -脯氨酸 -邻菲罗啉 ([Eu(Pro) 3phen]Cl3· 2 H2 O)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 - 0 .4~ - 1.0 V(vs.SCE)电位范围内 ,以 HAc- Na Ac(p H6 )或 Tris- HCl(p H6 ,Tris为三羟甲基氨基甲...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铕 ( ) -脯氨酸 -邻菲罗啉 ([Eu(Pro) 3phen]Cl3· 2 H2 O)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 - 0 .4~ - 1.0 V(vs.SCE)电位范围内 ,以 HAc- Na Ac(p H6 )或 Tris- HCl(p H6 ,Tris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缓冲溶液为底液时 ,该配合物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在 HAc- Na Ac(p H 6 )缓冲溶液中 ,随扫描圈数的增加 ,还原峰逐渐负移 ,并且氧化还原峰逐渐消失。而在 Tris- HCl(p H6 )缓冲溶液中 ,从扫描第三圈开始循环伏安曲线就基本稳定。另外 ,还讨论了 O2 对配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行为 三元配合物 脯氨酸 邻菲罗啉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空气中合成M_2B_4O_7∶Eu^(3+)(M=Na,K)荧光体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晓瑭 石春山 +3 位作者 谢德民 庄国雄 梁慧影 杨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89-1792,共4页
以 M2 B4 O7( M=Na,K)为基质 ,在空气中掺杂稀土元素 Eu3+ 得到了 Na2 B4 O7∶ Eu3+ 和 K2 B4 O7∶ Eu3+荧光体 .探讨了体系的烧结条件和荧光性质 ,分析了晶体的结构 .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体系的最佳合成条件不同 ,但是体系中都同时存在 ... 以 M2 B4 O7( M=Na,K)为基质 ,在空气中掺杂稀土元素 Eu3+ 得到了 Na2 B4 O7∶ Eu3+ 和 K2 B4 O7∶ Eu3+荧光体 .探讨了体系的烧结条件和荧光性质 ,分析了晶体的结构 .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体系的最佳合成条件不同 ,但是体系中都同时存在 [BO4 ]和 [BO3]结构 ;稀土离子 Eu3+ 的发光以电偶极跃迁5D0 -7F2 为主 ,处于非中心对称的格位上 ,并且可以很好地存在于基质中 ,Na2 B4 O7∶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掺杂稀土元素 铕离子 发光材料 烧结条件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酰基吡唑啉酮-邻菲咯啉合铕(Ⅲ)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卫国 苑同锁 +4 位作者 魏孝强 卢志云 黄艳 刘煜 谢明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527-1529,共3页
A novel chelate Eu(TTA) 2(PMTBBP)Phen, which contained ligand 1 pheny 3 methyl 4 (4 t butylbenzoyl) 5 pyrazolone(HPMTBBP), 4,4,4 trifluro 1 (2 thienyl) 1,3 butandione(HTTA) and phenanthroline(Phen), was synthesized.... A novel chelate Eu(TTA) 2(PMTBBP)Phen, which contained ligand 1 pheny 3 methyl 4 (4 t butylbenzoyl) 5 pyrazolone(HPMTBBP), 4,4,4 trifluro 1 (2 thienyl) 1,3 butandione(HTTA) and phenanthroline(Phen), was synthesize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IR, UV, 1H NMR, MS, DSC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acylpyrazolone on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the new chelat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u(TTA) 2(PMTBBP)Phen had more excellent PL properties and better film formation than that of Eu(TTA) 3Phen.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合成 荧光特性 HTTA HPMTBBP Phen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测定高纯氧化铕中14个稀土和20个非稀土杂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金伟 封亚辉 +1 位作者 程薇 吕宝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2-975,共4页
本文提出了用ICP-AES直接同时测定高纯氧化铕中14个稀土和20个非稀土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铕基体对分析元素的基体效应,谱线干扰及背景影响等情况,同时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标准溶液中改变了以往对高纯物质进行分... 本文提出了用ICP-AES直接同时测定高纯氧化铕中14个稀土和20个非稀土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铕基体对分析元素的基体效应,谱线干扰及背景影响等情况,同时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标准溶液中改变了以往对高纯物质进行分析时常常忽略基准物质中的含量,而用标准加入法测出氧化铕基准中的各稀土微量杂质元素的含量作为低标值,有效的消除了由于忽略基准中的杂质元素的含量给分析测定带来的误差。在本工作所选定的条件下,各稀土元素、非稀土元素的回收率在90%-112%之间,稀土元素的精密度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1.12%-9.5%。对不同稀土分离厂家的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测定 高纯氧化铕 稀土杂质 非稀土杂质 ICP-AES 标准加入法
下载PDF
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对三联吡啶钌(Ⅱ)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秀英 周敏 +3 位作者 付周周 任小娜 宋青云 马永钧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稀土铕(Ⅲ)离子掺杂的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修饰电极上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行为,探讨了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对其电致化学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稀土铕(Ⅲ)离子掺杂的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修饰电极上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行为,探讨了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对其电致化学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学修饰电极对Ru(bipy)32+有稳定、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Ru(bipy)32+催化氧化过程的脉冲峰电流与裸铂电极上的脉冲氧化峰电流相比提高约一个数量级,其氧化峰电位也向阴极移动约15 mV,且催化峰电流与Ru(bipy)32+的浓度在0.05~0.5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3.84+4.41C(r=0.999 5,n=4).同时,该化学修饰电极还可以大大提高Ru(bi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效率,非常有利于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py)3^2+ 类普鲁士蓝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Eu-TTA复合体系荧光发光与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盛谊 王振家 +3 位作者 徐叙瑢 张莉 杨展澜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72-874,共3页
本文合成了Eu TTA复合体系并研究了其性能 。
关键词 Eu-TTA 电致发光 铕荧光络合物 荧光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