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1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识别苯及Cu^(2+)的多功能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少洲 王茂清 +3 位作者 康玉霞 耿向东 李达 张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7,共8页
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苯为共轭桥,二氨基马来腈为电子受体和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席夫碱型多功能荧光探针TB-DAT。通过质谱、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等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能及对检测目标的特... 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苯为共轭桥,二氨基马来腈为电子受体和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席夫碱型多功能荧光探针TB-DAT。通过质谱、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等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能及对检测目标的特异性识别。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探针该在苯溶剂中发出最大发射峰为530 nm的黄绿色荧光,从而在一系列苯系物中识别出有毒的苯。另外,该荧光探针还能够在乙腈溶液中通过明显的荧光增强行为实现铜离子的特异性识别,检测限低至0.73μM,且对其他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多功能 荧光探针 荧光增强
下载PDF
新型吡唑乙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
2
作者 王晓斌 董雪 +5 位作者 王瑞颖 张娟 王濛琪 张宗群 杨婷玉 许梦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 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化合物6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为19.92μg/mL,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EC_(50)分别为76.74和40.36μg/mL).SDH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真菌体内的SDH是化合物6l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潜在作用靶标.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6l分子结构中的二苯醚单元能以多种方式与靶标口袋的关键残基结合,对分子发挥抑菌活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优化和改造有望得到可有效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先导发现 吡唑乙酰胺 植物病原真菌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可印刷室温磷光二氟化硼衍生物
3
作者 张兴红 耿鹏 +3 位作者 向娟娟 晏佳莹 毛妙付 肖述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迄今,多数已报道的有机RTP材料在晶态下发射出较强的RTP,但在溶液加工过程中易生成无定形态,从而失去RTP性能.本文通过一锅法两步反应,合成了含有多个甲氧基的二氟化硼衍生物(BF2-...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迄今,多数已报道的有机RTP材料在晶态下发射出较强的RTP,但在溶液加工过程中易生成无定形态,从而失去RTP性能.本文通过一锅法两步反应,合成了含有多个甲氧基的二氟化硼衍生物(BF2-tPMO).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多个甲氧基的存在构建了有效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这些非共价键作用可抑制分子运动,保持较高的发光效率.此外,这些非共价键作用能够使其在溶剂处理后依然保持晶态性质,进而保持RTP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F2-tPMO可溶解在不同溶剂中且在溶剂蒸发后仍能保持相同的RTP特性,为易加工型RTP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化硼 室温磷光 一锅法合成 分子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哌嗪-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宫颈癌活性
4
作者 杨争 玉苏普瓦吉木·阿力木江 +4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刘正叶 艾孜提艾力·艾海提 廖波儿 赛力克阿拉·阿里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5-1927,共13页
以甘草查尔酮为先导化合物,采用药效团拼合原理,设计、合成系列新型查尔酮类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HR-MS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选用人宫颈癌HeLa、SiHa、C33A、HeLa/DDP细胞、人宫颈正常H8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HUEVC细胞为体... 以甘草查尔酮为先导化合物,采用药效团拼合原理,设计、合成系列新型查尔酮类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HR-MS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选用人宫颈癌HeLa、SiHa、C33A、HeLa/DDP细胞、人宫颈正常H8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HUEVC细胞为体外模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增殖抑制活性测试,并采用Elisa法、联合顺铂用药、Western Blot和分子对接技术,对化合物7h与VEGFR-2和P-gp靶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7h的抗癌活性较显著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低,对VEGFR-2和P-gp靶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够与靶点周围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 抗宫颈癌活性 药效团拼合 肿瘤多药耐药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一种偶氮苯甲醛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5
作者 郑敏燕 李娇 +4 位作者 曹莎莎 李敏 毛娟 刘嘉敏 柴江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0-32,72,共4页
合成了一种既有液晶性又有光敏性的多功能化合物4-[4-(4-丙基苯酰氧)苯偶氮]苯甲醛,运用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技术(POM)研究了化合物的液晶相性质,运用紫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其紫外光照射后的光反顺异构化过程。结果显示,该... 合成了一种既有液晶性又有光敏性的多功能化合物4-[4-(4-丙基苯酰氧)苯偶氮]苯甲醛,运用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技术(POM)研究了化合物的液晶相性质,运用紫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其紫外光照射后的光反顺异构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具有典型的液晶相性质,且液晶相温度范围宽;同时,该化合物能够发生光致反-顺异构化反应,在甲醇或者THF溶液中反-顺光异构反应为一级速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偶氮化合物 苯甲醛 光敏性
下载PDF
氯铝酸-三乙胺离子液体/P_(2)O_(5)催化合成伊索克酸和2-乙基蒽醌
6
作者 王琪 张斌 +3 位作者 张晓昕 武虎建 战海涛 王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5-249,共5页
为了开发适用于羧酸分子进行分子内酰基化反应的新型酸性催化体系,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氯铝酸-三乙胺盐离子液体和五氧化二磷(P_(2)O_(5))构成的酸性体系在伊索克酸和2-乙基蒽醌合成中的催化效果,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实验。研究发现该催化体... 为了开发适用于羧酸分子进行分子内酰基化反应的新型酸性催化体系,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氯铝酸-三乙胺盐离子液体和五氧化二磷(P_(2)O_(5))构成的酸性体系在伊索克酸和2-乙基蒽醌合成中的催化效果,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实验。研究发现该催化体系可以有效催化合成伊索克酸和2-乙基蒽醌,伊索克酸的收率最高达82.6%,作为多聚磷酸和发烟硫酸的替代品,该新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废酸废水,降低生产成本。推测了P_(2)O_(5)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铝酸盐离子液体 分子内酰化 伊索克酸 2-乙基蒽醌 合成
下载PDF
一种吡啶-水杨醛类席夫碱的合成及对Zn^(2+)的特异性识别
7
作者 徐阳 张杨 +3 位作者 曾俊柱 王欣 薛蕾 王海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92-2098,共7页
通过席夫碱反应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4-(二乙氨基)水杨醛结合,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L,该探针能特异性识别Zn^(2+)。通过质谱、^(1)H NMR以及^(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探针L在CH_(3)OH-H_... 通过席夫碱反应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4-(二乙氨基)水杨醛结合,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L,该探针能特异性识别Zn^(2+)。通过质谱、^(1)H NMR以及^(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探针L在CH_(3)OH-H_(2)O(V:V=8:2,Tris-HCl缓冲液,pH=7.4)中对各种离子的选择识别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向探针L中加入Zn^(2+)之后,溶液从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且457 nm处出现一发射峰。Job’s plot工作曲线结果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探针L与Zn^(2+)结合计量比为1:1。荧光滴定结果表明探针L对Zn^(2+)的检测极限可低至2.7×10^(-8)mol·L^(-1),结合常数为1.32×10^(4)L·mol^(-1),pH应用范围4.0~10.0。对真实水样中的Zn^(2+)进行检测,平均回收率大于98%,RSD小于1.61%,表明探针L能够检测真实水样中的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水杨醛 锌离子 席夫碱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介入的Fe-MOFs纳米棒催化氧化α-蒎烯
8
作者 张敏 李丹 +5 位作者 李金玲 陈米雪 肖毅 黄红梅 毛丽秋 尹笃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α-蒎烯氧化时通常用到挥发性溶剂,不够环保。而采用新型氨基酸离子液体-纳米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协同催化体系,可实现无溶剂条件下α-蒎烯的清洁、温和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用均苯四甲酸根(PMA)作配体时制备的Fe-PMA-60纳米棒可与氨基... α-蒎烯氧化时通常用到挥发性溶剂,不够环保。而采用新型氨基酸离子液体-纳米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协同催化体系,可实现无溶剂条件下α-蒎烯的清洁、温和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用均苯四甲酸根(PMA)作配体时制备的Fe-PMA-60纳米棒可与氨基酸离子液体[C_(4)mim]Cys构成协同催化体系,以TBHP为氧源,在无溶剂及60℃条件下反应10h,α-蒎烯转化率为99.8%,主产物马鞭草烯酮、马鞭草烯醇的总选择性为81.0%。Fe-PMA-60重复使用8次,催化结果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Α-蒎烯 氨基酸离子液体 催化氧化
下载PDF
2,9,16,23-四硝基酞菁钴(Ⅱ)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20
9
作者 尹彦冰 郝向荣 +2 位作者 李银艳 赵宝中 付强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氯化钴(Ⅱ)、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熔融法于180℃合成了2,9,16,23-四硝基酞菁钴(Ⅱ),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在DMSO、DMF和Py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讨论了溶液浓度对电子光...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氯化钴(Ⅱ)、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熔融法于180℃合成了2,9,16,23-四硝基酞菁钴(Ⅱ),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在DMSO、DMF和Py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讨论了溶液浓度对电子光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酞菁 钴(Ⅱ) 合成 电子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PEG型酸性温控离子液体中芳香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被引量:21
10
作者 职慧珍 罗军 +1 位作者 马伟 吕春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2-774,共3页
Two Acid sites PEG thermoregulated ionic liquid was prepared and used as the catalyst for the esterification of aromatic acid and alcohol.The yield of esterification catalyzed by ionic liquid was 99% in 1 h at 80 ℃ w... Two Acid sites PEG thermoregulated ionic liquid was prepared and used as the catalyst for the esterification of aromatic acid and alcohol.The yield of esterification catalyzed by ionic liquid was 99% in 1 h at 80 ℃ with 0.1%(molar fraction)acidic PEG ionic liquid.The catalyst system could be applied to a wide range of esterification of aromatic acids and alcohols.The ionic liquid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phas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with a high product yield and the ease of product as well as catalyst separation.The ionic liquid studied plays the role of catalyst and is recycled up to seven time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loss of activity.Morover,by simple phase separation the ionic liquid phase could be re-utilized up to seven times without l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PEG) 酸性离子液体 温控 酯化 两相
下载PDF
酞菁及相关化合物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卓 罗艳 +5 位作者 高丽欣 王春雷 马春雨 邵允 杜锡光 赵宝中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6,共8页
酞菁 (PcS)及其相关化合物具有二维 1 8π电子离域体系 ,它是研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重要目标化合物 .这些大环具有可裁剪性 ,可对酞菁的化学结构和非线性光学响应进行调制 .在分子水平上对酞菁进行分子设计做了较为全面地综述 ,并综述了... 酞菁 (PcS)及其相关化合物具有二维 1 8π电子离域体系 ,它是研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重要目标化合物 .这些大环具有可裁剪性 ,可对酞菁的化学结构和非线性光学响应进行调制 .在分子水平上对酞菁进行分子设计做了较为全面地综述 ,并综述了酞菁的二阶和三阶非线性 (NLO)性质 ,以及在光限制方面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极化率 分子设计 偶极矩 电荷转移
下载PDF
Dawson型磷钨杂多盐催化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家其 尹笃林 +3 位作者 徐琼 郭军 周辉 陈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6-1099,1136,共5页
考察了在丙酮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二缺位Dawson型杂多化合物K10Na2H2P2W16O60为催化剂氧化苯乙烯合成苯甲醛的反应。发现该工艺中主要生成苯甲醛,少量副产物是环氧苯乙烷和苯乙醛等。在催化剂、苯乙烯、过氧化氢摩尔比为1∶100∶300... 考察了在丙酮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二缺位Dawson型杂多化合物K10Na2H2P2W16O60为催化剂氧化苯乙烯合成苯甲醛的反应。发现该工艺中主要生成苯甲醛,少量副产物是环氧苯乙烷和苯乙醛等。在催化剂、苯乙烯、过氧化氢摩尔比为1∶100∶300的条件下,65℃反应10 h,苯乙烯转化率达95.4%,苯甲醛选择性为95.6%。该工艺产物分离简便,不使用含氯原料和有害的重金属,苯甲醛可达食品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杂多盐 催化 氧化 苯乙烯 苯甲醛
下载PDF
对-甲苯乙酮与芳香醛和芳香胺的Mannich反应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大成 章国林 +1 位作者 杨宇 钟裕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94-1696,共3页
关键词 MANNICH反应 芳香醛 芳香胺 对-甲苯乙酮
下载PDF
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冰 李瑛 +2 位作者 徐创霞 徐向刚 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三类主要的有机荧光材料———具刚性结构的芳香稠环化合物,具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及某些金属配合物尤其是稀土金属配合物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48篇。
关键词 有机荧光材料 芳香稠环化合物 分之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
下载PDF
含香豆素结构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5
作者 王晓斌 王瑞颖 +5 位作者 董雪 严莉莉 张娟 顾一飞 程青芳 薛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4,共10页
为了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候选分子,将香豆素单元有机融入1,4-戊二烯-3-酮分子骨架中,设计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的单羰基姜黄素衍生物.在确证目标分子结构后,采用甲基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 为了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候选分子,将香豆素单元有机融入1,4-戊二烯-3-酮分子骨架中,设计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的单羰基姜黄素衍生物.在确证目标分子结构后,采用甲基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目标分子均能显著抑制SGC7901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其中,化合物4c和4j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22和0.27μmol/L,其活性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表柔比星(1.23μmol/L).同时,化合物4l对HepG2细胞的IC_(50)值(0.47μmol/L)也显著优于表柔比星(2.30μmol/L).细胞形态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含香豆素结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可作为高效抗肿瘤药物候选分子进行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戊二烯-3-酮 香豆素 先导发现与优化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去甲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候丙波 郑丽玲 +2 位作者 绪广林 敖桂珍 张玉凤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去甲丹皮酚或丹皮酚分别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偶联,合成了5个新的去甲丹皮酚衍生物(3a~3c,4b)和丹皮酚衍生物(5b),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MS表征。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3和5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去甲丹皮酚或丹皮酚分别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偶联,合成了5个新的去甲丹皮酚衍生物(3a~3c,4b)和丹皮酚衍生物(5b),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MS表征。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3和5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与阴性对照对CMC-Na相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去甲丹皮酚 丹皮酚 合成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取代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脲、硝基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小菜蛾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振 董玮 +2 位作者 徐焱 梁沛 杨新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酪氨酸酶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酶,控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即可调节昆虫的生长行为。以苯甲醛缩氨基硫脲为母体化合物,通过变换硫脲结构片段,设计了18个结构类似的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脲、硝基胍)类化合物,以取代苯甲醛、氨基硫脲... 酪氨酸酶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酶,控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即可调节昆虫的生长行为。以苯甲醛缩氨基硫脲为母体化合物,通过变换硫脲结构片段,设计了18个结构类似的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脲、硝基胍)类化合物,以取代苯甲醛、氨基硫脲、水合肼等为原料经1~2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质谱(ESI)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硫脲类化合物对小菜蛾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脲(硝基胍)类化合物,说明硫脲结构的存在对化合物的活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脲 硝基胍) 合成 酪氨酸酶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新型PEG双子温控离子液体中的缩醛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职慧珍 罗军 +1 位作者 马伟 吕春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07-2010,共4页
制备了具备温控功能的新型PEG双子离子液体(IL200,IL400,IL1000),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和甲苯形成'高温均相,低温两相'体系,对芳香醛与乙二醇缩合反应的影响,当离子液体3 mL,甲苯5 mL,对甲苯磺酸6 mmol,苯甲醛5 mmol,乙二醇15 mmol... 制备了具备温控功能的新型PEG双子离子液体(IL200,IL400,IL1000),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和甲苯形成'高温均相,低温两相'体系,对芳香醛与乙二醇缩合反应的影响,当离子液体3 mL,甲苯5 mL,对甲苯磺酸6 mmol,苯甲醛5 mmol,乙二醇15 mmol,反应时间4 h,温度80℃时,产率达到92%.该体系对芳香醛与乙二醇缩合反应有广泛的适用性,且不经任何处理可多次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双子温控离子液体 芳香醛 缩醛反应 两相体系
下载PDF
芳香醛与芳香酮及芳香胺的曼尼希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尚友 曾庆文 +2 位作者 陈志涛 夏之宁 李志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2-104,122,共4页
芳香醛、芳香酮与芳香胺在少量浓盐酸催化下于10 ~25 ℃直接发生曼尼希反应(MannichReaction) ,合成了40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曼尼希碱(Mannich Bases) ,产率为18.9 % ~92 .0 % .考... 芳香醛、芳香酮与芳香胺在少量浓盐酸催化下于10 ~25 ℃直接发生曼尼希反应(MannichReaction) ,合成了40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曼尼希碱(Mannich Bases) ,产率为18.9 % ~92 .0 % .考察了芳环上取代基、盐酸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尼希反应 芳香醛 芳香酮 芳香胺 曼尼希碱
下载PDF
β-二酮类UV-A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郑春阳 郑静 +1 位作者 范玲 汪敦佳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8-540,共3页
通过芳香酮和芳香酯在强碱NaNH2条件下的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β-二酮类化合物1-(4-甲氧基苯基)-3-苯基-1,3-二酮与1-(4-甲氧基苯基)-3-(4-叔丁基苯基)-1,3-二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组... 通过芳香酮和芳香酯在强碱NaNH2条件下的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β-二酮类化合物1-(4-甲氧基苯基)-3-苯基-1,3-二酮与1-(4-甲氧基苯基)-3-(4-叔丁基苯基)-1,3-二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确证和表征。这两种β-二酮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主要以烯醇形式存在,并在320~400nm的紫外光区具有强烈的特征吸收,故是一类良好的UV-A紫外线吸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紫外线吸收剂 合成 Claisen缩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