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对水中Pb^(2+)的萃取性能研究
1
作者 高子轩 伍康宇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47-49,53,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利用5,11,17,23-四叔丁基-25,26,27,28-四羧基杯[4]芳烃、2,2′-联吡啶和六水合硝酸锌反应制备了一种锌的有机骨架材料(Zn-MOF),并对这种材料从溶液pH值、时间以及Pb^(2+)的初始浓度方面研究了其对Pb^(2+)萃取性能的影响... 采用溶剂热法,利用5,11,17,23-四叔丁基-25,26,27,28-四羧基杯[4]芳烃、2,2′-联吡啶和六水合硝酸锌反应制备了一种锌的有机骨架材料(Zn-MOF),并对这种材料从溶液pH值、时间以及Pb^(2+)的初始浓度方面研究了其对Pb^(2+)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4~7范围内,Zn-MOF对Pb^(2+)的萃取效率均能达到99%。且能在20 min内对Pb^(2+)萃取达到平衡。随着Pb^(2+)初始浓度增大,Zn-MOF对Pb^(2+)的萃取容量增大,最大萃取量为243.57 mg·g^(-1)。同时,Zn-MOF对Pb^(2+)的萃取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有机骨架材料 萃取 Pb^(2+) 萃取动力学 萃取等温线
下载PDF
8-巯基喹啉阴离子的锌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电子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小兵 王学业 +2 位作者 禹新良 高进伟 朱卫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2,共5页
采用从头算(ab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配合物8-巯基喹啉锌Zn(tq)2及其5种衍生物基态结构进行优化,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及6-31+G(d)基组计算吸收光谱;同时用abinitio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d... 采用从头算(ab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配合物8-巯基喹啉锌Zn(tq)2及其5种衍生物基态结构进行优化,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及6-31+G(d)基组计算吸收光谱;同时用abinitio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d)基组上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间的跃迁,主要是在配体8-巯基喹啉(tq)环内的电荷转移,电子从含S的苯硫酚环转移至含N的吡啶环上;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该类配合物都是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改变金属离子和取代基均可以调控发光材料的光谱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巯基喹啉锌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锌卟啉与咪唑类配体配位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红卫 朱志昂 +3 位作者 阮文娟 张智慧 陈正华 陈荣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8-572,共5页
Equilibrium constants for reactions of ZnT(p-X)PP(para-substituted zinctetraphenylporphyrins) with ligands of the substituted imidazole in CH2Cl2 and several other solvent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visible spectral tec... Equilibrium constants for reactions of ZnT(p-X)PP(para-substituted zinctetraphenylporphyrins) with ligands of the substituted imidazole in CH2Cl2 and several other solvent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visible spectral techniques, and Rose-Dragomethod. Electronic effects in metalloporphrins and effects of ligands, temperature andsolvent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equilibrium constants for reactions of ZnT(p-X)PP with ligands follow Hammett equation. The changes of standard molar enthalpy△rHm and the changes of standard molar entropy △rSm of the reactions were obtainedfrom the plots of lnK vs. 1/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卟啉 取代咪唑 配位反应 平衡常数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有机锡和有机汞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稷燕 江桂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226-1230,共5页
固相微萃取(SPM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捷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这项技术不需要有机萃取剂,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萃取过程.本文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SPME技术在有机锡和有机汞分析中的应用及各项参数对测定的影响.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有机锡 有机汞 样品前处理 测定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PCMB对精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毅 汪存信 +2 位作者 吴鼎泉 屈松生 邹国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44-747,共4页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对-氯汞苯甲酸(PCMB)对精氨酸的酶促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确定它属于竞争性不可逆抑制剂,在298.15K和pH为9.4时PCMB与精氨酸酶作用的二级速度常数k+0=92.17L/(mol·s)...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对-氯汞苯甲酸(PCMB)对精氨酸的酶促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确定它属于竞争性不可逆抑制剂,在298.15K和pH为9.4时PCMB与精氨酸酶作用的二级速度常数k+0=92.17L/(mol·s).同时用PCMB作为修饰剂探讨了精氨酸酶的活性中心性质,推测该水解酶至多含有3个与酶活性有关的半胱氨酸残基,但这些残基不属于精氨酸酶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法 精氨酸酶 氯汞苯甲酸 抑制 水解酶
下载PDF
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锌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江平 赵鸿斌 +3 位作者 常慧 彭圣明 谢琼玉 刘捷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63-1666,共4页
用邻烷氧基苯甲醛与吡咯缩合合成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再与醋酸锌配合反应合成了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锌配合物10个,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9个,得到该系列配合物的晶体或固体.用1HNMR,MS,IR,UV,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该... 用邻烷氧基苯甲醛与吡咯缩合合成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再与醋酸锌配合反应合成了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锌配合物10个,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9个,得到该系列配合物的晶体或固体.用1HNMR,MS,IR,UV,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6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其液晶行为表现为升温单变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锌配合物 合成 波谱解析 液晶性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测定农田土壤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 被引量:27
7
作者 何滨 江桂斌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用氢化物发生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富集了农田土壤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并以毛细管气相色谱- 原子吸收法进行了测定。使用SPB- 1 毛细管柱在4 min 内可基线分离氢化甲基汞和氢化乙基汞。分离后的组分经原子吸收测定,甲基汞和乙... 用氢化物发生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富集了农田土壤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并以毛细管气相色谱- 原子吸收法进行了测定。使用SPB- 1 毛细管柱在4 min 内可基线分离氢化甲基汞和氢化乙基汞。分离后的组分经原子吸收测定,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检测限分别为23 ng 和17 ng ,线性范围分别为0 ~20 μg 和0 ~16 μg ,方法的重现性实验,RSD(n = 6) 为2 .9 % 和3 .8 % ,标准加入回收实验,回收率分别为93 .8 % 和94 .7 % 。方法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污染,可用于复杂基体中有机汞的分离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甲基汞 乙基汞 土壤 气相色谱
下载PDF
非对称取代卟啉锌、镉的生成反应动力学及动力学盐效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刚 朱志昂 +4 位作者 阮文娟 邵迎 林华宽 王传忠 陈荣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文报道应用停流方法对非对称取代卟啉[5-(4-乙酰氨基苯基)-10,15,20-三(4-甲基苯基)卟啉](H2T(p-CH3)3(p-NHCOCH3)PP)与Zn(Ⅱ)、Cd(Ⅱ)在丙酮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本文报道应用停流方法对非对称取代卟啉[5-(4-乙酰氨基苯基)-10,15,20-三(4-甲基苯基)卟啉](H2T(p-CH3)3(p-NHCOCH3)PP)与Zn(Ⅱ)、Cd(Ⅱ)在丙酮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反应机理,并用非线性拟合和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了生成反应各基元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同时还探讨了温度,溶剂效应、动力学盐效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对锌、镉两种卟啉在生成机理及生成反应速率上的差异给予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生成反应动力学 锌卟啉 镉卟啉 停流法
下载PDF
锌、镉及汞卟啉生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阮文娟 朱志昂 +5 位作者 林华宽 陈正华 陈红卫 杨秀檀 邵迎 陈荣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5-343,共9页
对四-间甲基-苯基卟啉H2T(m-CH3)PP与Zn(Ⅱ)、Cd(Ⅱ)、Hg(Ⅱ)在丙酮中、四苯基卟啉H2TPP与Zn(Ⅱ)在丙固和DMF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用非线性拟合的... 对四-间甲基-苯基卟啉H2T(m-CH3)PP与Zn(Ⅱ)、Cd(Ⅱ)、Hg(Ⅱ)在丙酮中、四苯基卟啉H2TPP与Zn(Ⅱ)在丙固和DMF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各基无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合理解释了锌、镉、汞卟啉生成反应体系的区别,探讨了温度和溶剂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生成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停流法
下载PDF
苯甲酸锌的合成及光谱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文武 席美云 孙聚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4,19,共5页
合成了晶态、非晶态及掺杂了铽(Ⅲ)离子的苯甲酸锌。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苯甲酸锌的组成、晶体结构及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并测试了其发射光谱和激光光谱。实验结果证实了一种合成苯甲... 合成了晶态、非晶态及掺杂了铽(Ⅲ)离子的苯甲酸锌。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苯甲酸锌的组成、晶体结构及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并测试了其发射光谱和激光光谱。实验结果证实了一种合成苯甲酸盐的新方法及获得特殊形态发光材料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盐 合成 光谱特性 苯甲酸锌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测定水貂皮及其毛发中的有机汞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滨 江桂斌 胡立刚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850-853,共4页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对水貂皮及其毛发中的有机汞进行了分离测定。使用 HP-l石英毛细管柱,在4.5min内可以基线分离氯化甲基汞(MMC),氯化乙基汞(EMC)和氯化苯基汞(PMC)。分离后的组分在700℃...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对水貂皮及其毛发中的有机汞进行了分离测定。使用 HP-l石英毛细管柱,在4.5min内可以基线分离氯化甲基汞(MMC),氯化乙基汞(EMC)和氯化苯基汞(PMC)。分离后的组分在700℃处原子化后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检测限分别为:MMC 0.lng;EMC 0.0 9ng;PMC 0.lng。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有效地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有机汞的分离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汞 环境样品 甲基汞 水貂皮 测定
下载PDF
烯唑醇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春燕 温世和 +1 位作者 聂旭亮 上官新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合成了6个新的烯唑醇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97 6(2)nm,b=1.355 1(3)nm,c=1.5 381(4)nm,α=92.128(3)°,β=99.029(3)°,γ=106.5... 合成了6个新的烯唑醇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97 6(2)nm,b=1.355 1(3)nm,c=1.5 381(4)nm,α=92.128(3)°,β=99.029(3)°,γ=106.509(7)°,V=1.764 9(7)nm3,Z=1。在配合物1中,六配位的镉离子都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与分别来自烯唑醇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1由分子间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结构。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配体烯唑醇,而且抑菌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唑醇 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苯氧乙酸锌、甘氨酸锌的固相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蒋才武 陈超球 陈灵 《广西科学》 CAS 199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研究乙酸锌与苯氧乙酸、甘氨酸在微波辐射及室温条件下的固—固相配位化学反应, 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苯氧乙酸锌和甘氨酸锌。经电导率、 I R、 U V 及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苯氧乙酸锌 甘氨酸锌 固相反应 合成
下载PDF
有机金属化合物中二级化学键的理论研究(I)──β-氯乙烯基氯化汞中的共轭键及二级化学键 被引量:6
14
作者 赖城明 袁满雪 +2 位作者 唐珺 崔崇威 罗新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77-880,共4页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指出标题分子中存在着包括Hg的空6pz轨道在内的共轭键。根据顺、反式分子间性质的差异,说明在顺式分子中能形成弱的二级化学键,而反式则不能形成。并应用MNDO方法对分子进行计算,结果证明上述结论正确。
关键词 氯乙烯基 氯化汞 共轭键 二级化学键 MNDO
下载PDF
手性锌卟啉的圆二色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传忠 朱志昂 +2 位作者 李瑛 陈荣悌 陈新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三种新型手性卟啉锌[α,β,α,β-四-[邻(叔丁氧羰L-丙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β,α,β-ZnT(o-BocAla)APP1、α,β,α,β-四-[邻(叔丁氧羰 L- 脯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β,α,β-ZnT(o-BocPro)... 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三种新型手性卟啉锌[α,β,α,β-四-[邻(叔丁氧羰L-丙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β,α,β-ZnT(o-BocAla)APP1、α,β,α,β-四-[邻(叔丁氧羰 L- 脯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β,α,β-ZnT(o-BocPro)APP2和α,β,α,β-四-[邻(苯甲酰 L- 谷酰胺)氨基苯基]卟啉锌α,β,α,β- ZnT(o-BenzoylGin)APP3]在 CH2Cl2中的光谱行为,并研究了1 作为主体识别手性客体分子氨基酸甲酯前后的光谱,提出了光谱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锌卟啉 有机化合物 圆二色光谱 手性分子识别 立体结构
下载PDF
一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ATCC、ATCB和ATMC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多荣 张囡 +2 位作者 陶绪堂 许东 蒋民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67-273,共7页
本文报道了一类全新的高效非线性光学晶体——二卤素三丙烯基硫脲合镉(或汞),化学通式为:M〔CH_2=CHCH_2NHCSNH_2〕_3X_2(M=Cd;Hg;X=CL;Br)。讨论了它们的合成并提出了最佳的合成方法,测定了 Cd〔C_4H_8N_2S〕_3Cl_2(简称 ATCC)。Cd〔C_... 本文报道了一类全新的高效非线性光学晶体——二卤素三丙烯基硫脲合镉(或汞),化学通式为:M〔CH_2=CHCH_2NHCSNH_2〕_3X_2(M=Cd;Hg;X=CL;Br)。讨论了它们的合成并提出了最佳的合成方法,测定了 Cd〔C_4H_8N_2S〕_3Cl_2(简称 ATCC)。Cd〔C_4H_8N_2S〕_3Br_2(简称 ATCB)和 Hg〔C_4H_8N_2S〕_3Cl_2(简称 ATMC)三种新晶体的结构,并测量了它们的一般性质,粉末倍频强度均大于脲,其中 ATMC 晶体的粉末倍频强度为脲的三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金属络合物 非线性 光学晶体
下载PDF
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与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DNA作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周庆华 杨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3-798,共6页
合成了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合锌(II)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为畸变八面体构型.用紫外、DNA熔点、荧光、粘度等手段对其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配合物的八面体构型以... 合成了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合锌(II)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为畸变八面体构型.用紫外、DNA熔点、荧光、粘度等手段对其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配合物的八面体构型以及苯并咪唑环的平面性,其与DNA作用方式可能为部分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锌配合物 部分插入
下载PDF
双核锌配位化合物[Zn(C_(15)H_8O_7S)(DMSO)]_2·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尊听 史娟 贺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0-934,共5页
以白杨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磺化,磺化衍生物与锌络合,在含水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重结晶,得双核锌配位化合物[Zn(C15H8O7S)(DMSO)]2?H2O.采用IR,1HNMR,DSC-TGA,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 以白杨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磺化,磺化衍生物与锌络合,在含水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重结晶,得双核锌配位化合物[Zn(C15H8O7S)(DMSO)]2?H2O.采用IR,1HNMR,DSC-TGA,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标题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n,Zn(II)的配位数为5,配位原子均为氧原子,每个五配位的锌都具有四方锥型的配位构型,被2个配体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5-羟基氧负离子桥联,形成了一个中心Zn2O2的菱形平面.水溶性白杨素黄酮配体与Zn(II)通过氢键、π-π堆积和配位作用自组装形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TGA)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配体骨架分解温度为518.26℃.同时,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现象,在λex=423nm条件下可发出λem=488nm的黄色荧光,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磺化 双核锌配位化合物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下载PDF
取代锌酞菁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先付 许慧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17-919,共3页
取代锌酞菁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张先付,许慧君(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取代酞菁,合成,光物理性质,电荷转移癌症的光动力疗法及其机制是目前光医学、光生物学及光化学的前沿课题[1]。临床应用的光... 取代锌酞菁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张先付,许慧君(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取代酞菁,合成,光物理性质,电荷转移癌症的光动力疗法及其机制是目前光医学、光生物学及光化学的前沿课题[1]。临床应用的光疗药物──血卟啉有一些难以克服的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酞菁 光物理性质 取代锌酞菁
下载PDF
多肽-锌配合物的生物功能活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庆祝 陈陆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35-2039,共5页
多肽-锌配合物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活性的新型有机金属化合物,该配合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人工制备的多肽与Zn2+的配合作用合成多肽-锌配合物,二是通过动植物蛋白质酶解获取的多肽与Zn2+的配合作用合成多肽-锌配合物,三是... 多肽-锌配合物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活性的新型有机金属化合物,该配合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人工制备的多肽与Zn2+的配合作用合成多肽-锌配合物,二是通过动植物蛋白质酶解获取的多肽与Zn2+的配合作用合成多肽-锌配合物,三是从动植物组织中直接提取多肽-锌配合物。由于构成多肽-锌配合物的配基多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生物功能活性,包括抗菌抑菌、生理机能调节和免疫调节、抗氧化作用等。本文就国内外对多肽-锌配合物的生物功能活性及安全性的研究现状、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提出今后应加强对其毒理学特性和应用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以推进多肽-锌配合物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配合物 生物活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