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溶液中大幅拉伸高分子单链的弛豫动力学
1
作者 姚宁 王海军 +2 位作者 李江涛 顾芳 廖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针对大幅拉伸的高分子单链在Θ溶剂和良溶剂中的弛豫过程,分别通过解析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弛豫动力学.对比研究发现,相对于研究高分子链在平衡态下的弛豫动力学(利用有关物理量的自关联函数),本文的非平衡态方法可以明确地... 针对大幅拉伸的高分子单链在Θ溶剂和良溶剂中的弛豫过程,分别通过解析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弛豫动力学.对比研究发现,相对于研究高分子链在平衡态下的弛豫动力学(利用有关物理量的自关联函数),本文的非平衡态方法可以明确地揭示弛豫时间与简正模式之间标度行为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相关的物理量在弛豫初期均受到非平衡态的影响,而在较长时间后,高分子链的弛豫动力学则与平衡态下的结果相吻合;在高分子链的最长弛豫时间与链长的标度关系方面,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也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链在非平衡态下的短时和长时弛豫动力学可以更加细致地阐明弛豫全过程,给出更加丰富的结构-特征关系,从而为深入探讨高分子链的非平衡弛豫提供可借鉴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单链 弛豫动力学 简正模式 弛豫时间
下载PDF
季膦萘磺酸盐离子液体与甲基膦酸二甲酯协同阻燃环氧树脂
2
作者 张璐 刘杰 +5 位作者 娄生辉 江惠 王松 李三喜 唐涛 张爱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季膦萘磺酸盐室温离子液体[TBP]N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31P NMR)确定了其结构,并将其与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复配用于制备阻燃环氧树脂.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在环氧树脂(EP)中加入质... 合成了一种新型季膦萘磺酸盐室温离子液体[TBP]N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31P NMR)确定了其结构,并将其与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复配用于制备阻燃环氧树脂.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在环氧树脂(EP)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TBP]NS和4%的DMMP时,所得阻燃环氧树脂EP/4%[TBP]NS/6%DMMP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1.2%, UL-94垂直燃烧通过V-0级别.与纯环氧树脂相比,该阻燃环氧树脂的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降低了59%,总热释放(THR)降低了43%,峰值CO释放速率(PCOP)降低了41%,残炭率升高了97%.[TBP]NS和DMMP在氧指数、垂直燃烧和锥形量热测试中均展现出优异的协同阻燃作用,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炭化能力和降热效果.在力学性能方面,与单纯加入DMMP的环氧树脂相比,EP/4%[TBP]NS/6%DMMP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液体阻燃剂 离子液体 甲基膦酸二甲酯
下载PDF
立构复合化聚乳酸纳纤膜的制备及高效滤除PM_(2.5)性能
3
作者 宋欣译 唐梦珂 +4 位作者 王存民 朱金佗 黄胜 徐欢 何新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聚乳酸(PLA)纳米纤维在环境友好型纤维过滤材料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受制于其本征螺旋分子链构象和低介电常数的不足,导致其驻极性能差、过滤性能(过滤效率及压降)易衰减以及有效服役周期短.本文将高旋光性的聚L-乳酸(PLLA)和聚D-乳... 聚乳酸(PLA)纳米纤维在环境友好型纤维过滤材料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受制于其本征螺旋分子链构象和低介电常数的不足,导致其驻极性能差、过滤性能(过滤效率及压降)易衰减以及有效服役周期短.本文将高旋光性的聚L-乳酸(PLLA)和聚D-乳酸(PDLA)溶液共混,并通过静电纺丝过程的高压静电场诱导C=O基团加速取向极化,形成高电活性的立构复合晶体(SCs),显著提高聚乳酸纳纤膜的表面电位、介电常数及驻极效果等电活性特征,增大纤维表面静电斥力,促进PLA纳纤膜(PLA NFMs)的纤维细化,从而使其压降大幅降低(85 L/min,209.2 Pa),过滤PM_(2.5)效率显著提高至96.32%(纯PLLA对比样为72.44%).更重要的是,立构复合化PLA纳纤膜(SC-PLA NFMs)的过滤性能受气体流量变化影响较小(10~85 L/min),当气流增大时,过滤效率的衰减远远低于纯PLLA,在高气流下的稳定性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此外,提高PLA纳纤膜电活性可显著增强摩擦生电输出性能和呼吸振动激发电信号,为基于人体呼吸的生理特征监测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研究结果为扩大PLA材料在高性能呼吸防护领域和智能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颖的结构设计策略和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立构复合化 电活性组分 驻极性能 空气过滤
下载PDF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补强仿生橡胶的性能
4
作者 王珂 王玉阁 +8 位作者 贺天成 冯雪阳 潘立佳 陈思源 尹园 孙洪国 郑雅芳 卫来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橡胶材料补强剂,主要用来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性能.为了探究混合填料比例和密炼工艺对仿生橡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两组实验:(1)固定密炼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白炭...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橡胶材料补强剂,主要用来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性能.为了探究混合填料比例和密炼工艺对仿生橡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两组实验:(1)固定密炼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白炭黑/炭黑填料填充仿生橡胶,并对其分散、拉伸、疲劳及滚动阻力等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白炭黑在填料中的质量分数<50%时,随着白炭黑质量分数的增加,硫化胶拉伸强度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混合填料引起的分子链最大交联程度下降所致.进一步增加白炭黑含量,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但分散等级由约1级提升至约9级,填料团聚体尺寸的减小使硫化胶的断裂伸长率和伸张疲劳寿命显著提高.(2)在固定混合比(填料中白炭黑的质量分数为75%)条件下,研究了密炼时间对硫化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 min密炼时间范围内, 4 min密炼即显著提升拉伸强度、 300%定伸应力以及断裂伸长率,同时降低滚动阻力.主要原因是此时分子链的最大交联程度较大,分散等级和分散度较高.进一步延长密炼时间(6~10 min),填料在橡胶中易发生重新聚集,聚集体平均粒径增大且分散度下降,对橡胶的动静态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橡胶 白炭黑 炭黑 动静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氢键流体中Janus粒子的过量熵
5
作者 陈晴晴 李江涛 +2 位作者 黄欣蓉 顾芳 王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Janus粒子在结构和性质上的特殊性使其在不同溶剂中呈现出丰富的聚集态结构和相态结构,这与其在溶液中的过量熵密切相关.本文以Janus粒子与氢键流体的稀溶液体系为例,利用经典流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键流体中Janus粒子的过量熵.首... Janus粒子在结构和性质上的特殊性使其在不同溶剂中呈现出丰富的聚集态结构和相态结构,这与其在溶液中的过量熵密切相关.本文以Janus粒子与氢键流体的稀溶液体系为例,利用经典流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键流体中Janus粒子的过量熵.首先在极稀条件下给出Janus粒子外氢键流体中的局域密度分布,由此得到Janus粒子与氢键流体的二体分布函数,进而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过量熵.在此基础上,阐明了Janus粒子与氢键流体间的相互作用、氢键流体的体相密度、氢键强度和氢键官能度等因素对过量熵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些因素对过量熵的调控机制,在定量水平上明确Janus粒子在溶液中组装的驱动力,从而为深入研究其聚集态结构提供可借鉴的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粒子 氢键流体 过量熵 经典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水凝胶伤口敷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肖陈然 沈陟 +1 位作者 康顺吉 沈喜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并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皮肤伤口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寻求促进创伤修复、具有优良性能的伤口敷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水凝胶由于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吸收渗出物、易于去除、提供湿...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并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皮肤伤口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寻求促进创伤修复、具有优良性能的伤口敷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水凝胶由于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吸收渗出物、易于去除、提供湿润环境,在伤口敷料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总结了抗菌、止血、消炎、促组织再生等功能化水凝胶伤口敷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水凝胶伤口敷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伤口敷料 抗菌 止血 消炎 组织再生
下载PDF
电活性聚乳酸纳纤膜的形态调控及高效捕集PM_(0.3)性能
7
作者 黄荣廷 朱桂英 +6 位作者 李欣雨 唐道远 张勇 王斌 朱金佗 何新建 徐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通过静电喷雾沸石咪唑框架-8(ZIF-8)分散液对同步电纺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进行表面功能化,以增强PLA/ZIF-8纳米纤维膜(简称纳纤膜)表面的电荷俘获及储存能力,从而提高静电吸附效果和过滤性能.通过在分散液中添加不同量的ZIF-8来调控锚... 通过静电喷雾沸石咪唑框架-8(ZIF-8)分散液对同步电纺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进行表面功能化,以增强PLA/ZIF-8纳米纤维膜(简称纳纤膜)表面的电荷俘获及储存能力,从而提高静电吸附效果和过滤性能.通过在分散液中添加不同量的ZIF-8来调控锚定于纤维表面的ZIF-8负载量,探究ZIF-8含量与纤维膜形态和性能演变之间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纤维膜的微观形态进行表征,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了纤维膜的化学性质、界面相互作用和晶体结构的演变机理.采用静电测试仪、电介质测试仪和静电计分别评价表面电势、相对介电常数和输出电压,表征纤维膜的电活性和摩擦电输出性能.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并使用自主搭建的空气过滤测试平台探究纤维膜高效过滤机理.结果表明,PLA/ZIF-8纳纤膜具有高电活性、高过滤效率、低空气阻力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其表面电势和最大开路输出电压分别可达5.9 kV和30.9 V,与纯PLA对比样相比分别提升5.6倍和5.3倍,同时拉伸强度和拉伸韧性增幅分别高达78%和111%.更重要的是,PLA/ZIF-8纳纤膜的PM0.3过滤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增幅可达12.6%),且空气阻力有所降低(40 Pa,65 L/min).所制备的环境友好型PLA/ZIF-8纳纤膜在滤除超细颗粒物和阻断病毒气溶胶传播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纤膜 金属-有机骨架功能化 电活性 空气过滤
下载PDF
酰肼类成核剂己二酸二苯基二酰肼对P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雅轩 任亮 +4 位作者 马辉 张月莉 沈韵达 王耀彬 王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聚丁二酸丁二酯(PBS)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类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环境友好材料之一。然而PBS冲击强度较低,结晶性能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以上不足,采用酰肼类成核剂... 聚丁二酸丁二酯(PBS)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类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环境友好材料之一。然而PBS冲击强度较低,结晶性能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以上不足,采用酰肼类成核剂己二酸二苯基二酰肼(TMC-306)对PBS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酰肼类成核剂的添加量对P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加工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MC-306的引入明显改善了PBS/TMC-30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当TMC-306添加量为15份时,PB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从41 J/m提高至102 J/m,提升了149%,结晶度从48.40%提高至62.01%,提升了28.12%。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成核剂TMC-306使复合材料晶面的衍射峰面积略微增大,与纯PBS晶型基本一致。流变测试结果发现,随着成核剂添加量的增加,PBS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均逐步增大,熔体强度得到了提高,这说明成核剂同时也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MC-306的增加,PBS复合材料的断面由平整光滑变为“阶梯”式结构,且在添加量为15份时最为明显,这与力学测试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酰肼类成核剂 复合材料 性能
下载PDF
PVA-碳量子点复合荧光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马玉林 樊晓慧 +4 位作者 毛林韩 崔聪聪 黄巧雨 陈朝霞 张玉红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荧光水凝胶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冻融法,将硅烷碳点(Si-CDs)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抗菌活性的聚乙烯醇-碳量子点复合荧光水凝胶(PVA-CDs),表征了PVA-CDs水凝胶的微观结... 荧光水凝胶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冻融法,将硅烷碳点(Si-CDs)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抗菌活性的聚乙烯醇-碳量子点复合荧光水凝胶(PVA-CDs),表征了PVA-CDs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并研究了其机械性能、流变性能、吸水性、细胞相容性以及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碳量子点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降低了水凝胶的溶胀比。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掺杂了荧光碳点的PVA-CDs复合水凝胶显示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证明PVA-CDs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pH响应性。经PVA-CDs复合水凝胶处理的细菌培养板上形成了清晰可见的抑菌圈,表明其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此外,所制备的荧光水凝胶材料同时具备pH响应性、抗菌活性和细胞相容性,为开发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水凝胶 碳量子点 PH响应性 抗菌活性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柱撑壳聚糖的氢键密堆积结构制备生物安全的高性能保润材料
10
作者 高楠 郑悦 +4 位作者 李欢欢 臧婉辰 元野 杨亚杰 金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保润剂材料内部含有大量亲水基团,能够增加或长期保持物质的含水量,在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壳聚糖分子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毒及抗菌等多种优点,是一种高性能的保润剂.然而,其链中存在多个氢键,这种氢键密堆积结... 保润剂材料内部含有大量亲水基团,能够增加或长期保持物质的含水量,在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壳聚糖分子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毒及抗菌等多种优点,是一种高性能的保润剂.然而,其链中存在多个氢键,这种氢键密堆积结构导致水分子无法储存在颗粒内部,严重削弱了材料的吸水和储水能力.本文采用共价偶联方法,使苯甲酸与壳聚糖发生脱水聚合反应.疏水性苯基结构单元能够将亲水性的柔性链进行柱撑,从而形成水分子的存储空间.基于这种独特的设计,制得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原来的壳聚糖提高了9倍多,吸水能力也相应提高了3倍多.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小鼠在口服壳聚糖基多孔保润剂后,蛋白质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证实了壳聚糖基多孔保润剂没有生物毒性.将壳聚糖多孔保润材料均匀分布在试纸上后,试纸的失水量比商用丙二醇分布的试纸减少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壳聚糖 保润剂 保水性能 氢键
下载PDF
从丝瓜络废料中提取纤维素纳米纤维及在聚乙烯醇超临界二氧化碳复合发泡材料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堃阳 邵亮 +3 位作者 崔梦媛 樊永康 姬占有 马建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29,共5页
通过TEMPO氧化法从废弃丝瓜络中成功提取出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并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CNF复合发泡材料。对CNF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晶性进行表征,探究了CNF含量对泡孔形貌的影响以及CNF含量对发泡材料... 通过TEMPO氧化法从废弃丝瓜络中成功提取出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并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CNF复合发泡材料。对CNF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晶性进行表征,探究了CNF含量对泡孔形貌的影响以及CNF含量对发泡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F在发泡过程中可作为异相成核点,提高成核效率,减小了平均泡孔尺寸,增加了泡孔密度,同时减少了泡孔褶皱,降低了发泡材料的收缩率。当CNF含量为2%时,平均孔径从99.96μm下降至41.96μm,泡孔密度增加了大约一个数量级,收缩率从12.19%下降至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纤维素纳米纤维 超临界二氧化碳 物理发泡
下载PDF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2
作者 石颖 周超 +1 位作者 刘志刚 姜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软致动器、药物传递、电磁干扰屏蔽等方面,在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仿贻贝微凝胶氧化还原引发的方式构建具有电磁响应的水凝胶网络。首先采用紫外光微乳液聚合的方法...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软致动器、药物传递、电磁干扰屏蔽等方面,在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仿贻贝微凝胶氧化还原引发的方式构建具有电磁响应的水凝胶网络。首先采用紫外光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仿贻贝微凝胶;其次,以仿贻贝微凝胶和纳米Fe_(3)O_(4)为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和4-苯乙烯磺酸钠作为小分子单体,以二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作为交联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聚合的方法构建水凝胶体系,并对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水凝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具有电磁传导性能,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 电阻率 磁性材料
原文传递
水下超疏油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董广利 商淑瑜 +1 位作者 王君 郝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4,65,共6页
为制备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能的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合物P(NIPAm-co-TMSPMA),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溶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F... 为制备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能的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合物P(NIPAm-co-TMSPMA),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溶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FTIR、^(1)H-NMR、GPC、热重分析、SEM、接触角仪、UV对聚合物及复合涂层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SiO_(2)质量分数的增加,亲水性逐渐降低,水下疏油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SiO_(2)质量分数为30%时,水下油接触角为156°,涂层具有较低粘附力,表明复合涂层具有较大的水下疏油接触角和较低粘附力,表现出良好水下超疏油性能。蛋白质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空白样品表面蛋白质吸附量为163μg/cm^(2),复合涂层表面蛋白质吸附量为82μg/cm^(2),表现出一定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由于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水下超疏油性、极低粘附力以及一定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超疏油 复合涂层 抗蛋白质吸附
下载PDF
由菲咯啉基分子与聚乙烯醇共组装的可见光活化磷光系统
14
作者 张太广 刘栋良 吴宏伟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开发可见光活化的纯有机室温磷光(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材料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将基于菲咯啉的供体-受体(donor-acceptor,D-A)荧光粉掺入刚性聚合物基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中,开发了一种可见光激活的RT... 开发可见光活化的纯有机室温磷光(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材料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将基于菲咯啉的供体-受体(donor-acceptor,D-A)荧光粉掺入刚性聚合物基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中,开发了一种可见光激活的RTP设计策略。富含杂原子N的菲咯啉可促进三重态激子的产生,并与PVA形成丰富的氢键,抑制非辐射弛豫,从而引发磷光。在420 nm可见光照射下,通过调节分子共轭结构和D-A相互作用,掺杂荧光粉的PVA薄膜的磷光颜色可从绿色变为黄色。基于上述磷光特性,该薄膜可用于信息加密。该研究为在信息加密、传感器等领域制备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可见光活化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 菲咯啉 可见光 聚合物体系
下载PDF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片取向结构复合电介质材料
15
作者 王健 王宝慧 谭永涛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3-27,34,共6页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其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而在新能源行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将高绝缘氮化硼纳米片(BNNS)引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中以制备电容器用高储能复合电介质材料,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实现BNNS...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其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而在新能源行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将高绝缘氮化硼纳米片(BNNS)引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中以制备电容器用高储能复合电介质材料,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实现BNNS均匀取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均匀取向分布的高绝缘纳米片可以抑制载流子迁移并提升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结合相场模拟分析可知,均匀取向分布的BNNS结构能调控外电场分布且更有效地阻滞复合材料被击穿,最终在396 MV/m的电场强度下实现高达10.5 J/cm^(3)的储能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介质 静电纺丝 BNNS 击穿场强
下载PDF
Lithium-Ion Charged Polymer Channels Flattening Lithium Metal Anode
16
作者 Haofan Duan Yu You +11 位作者 Gang Wang Xiangze Ou Jin Wen Qiao Huang Pengbo Lyu Yaru Liang Qingyu Li Jianyu Huang Yun‑Xiao Wang Hua‑Kun Liu Shi Xue Dou Wei‑Hong Lai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79-393,共15页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in the near-surface region of lithium metal is the main cause of lithium dendrite growth.Resolving this issue will be key to 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Herein...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in the near-surface region of lithium metal is the main cause of lithium dendrite growth.Resolving this issue will be key to 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Herein,we construct a lithium nitrate(LiNO_(3))-implanted electroactiveβphas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crystalline polymorph layer(PHL).The electronegatively charged polymer chains attain lithium ions on the surface to form lithium-ion charged channels.These channels act as reservoirs to sustainably release Li ions to recompense the ionic flux of electrolytes,decreasing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The stretched molecular channels can also accelerate the transport of Li ions.The combined effects enable a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7.0%for 250 cycles in lithium(Li)||copper(Cu)cell and a stable symmetric plating/stripping behavior over 2000 h at 3 mA cm^(-2)with ultrahigh Li utilization of 50%.Furthermore,the full cell coupled with PHL-Cu@Li anode and Li Fe PO_(4) cathode exhibits long-term cycle stability with high-capacity retention of 95.9%after 900 cycles.Impressively,the full cell paired with LiNi_(0.87)Co_(0.1)Mn_(0.03)O_(2)maintains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170.0 mAh g^(-1)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84.3%after 100 cycles even under harsh condition of ultralow N/P ratio of 0.83.This facile strategy will wide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LiNO_(3)in ester-based electrolyte for practical high-voltage L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ionic channel Li metal batteries Artificial protective layer Uniform Li depositi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下载PD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Improved Durability and Kinetics for Zinc‑Organic Batteries
17
作者 Tianjiang Sun Jun Pan +5 位作者 Weijia Zhang Xiaodi Jiang Min Cheng Zhengtai Zha Hong Jin Fan Zhanliang T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38-148,共11页
Organic compound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sustainability and high designability,but their high solubility leads to poor durability of zinc-organic batteries.Herein,a high-performance quinone-based polymer(H-PNADB... Organic compound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sustainability and high designability,but their high solubility leads to poor durability of zinc-organic batteries.Herein,a high-performance quinone-based polymer(H-PNADBQ)material is designed by introducing an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HB)strategy.The intramolecular HB(C=O⋯N-H)is formed in the reaction of 1,4-benzoquinone and 1,5-naphthalene diamine,which efficiently reduces the H-PNADBQ solubility and enhances its charge transfer in theory.In situ ultraviolet-visible analysis further reveals the insolubility of H-PNADBQ during the electrochemical cycles,enabling high durability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Specifically,the H-PNADBQ electrode with high loading(10 mg cm^(-2))performs a long cycling life at 125 mA g^(-1)(>290 cycles).The H-PNADBQ also shows high rate capability(137.1 mAh g^(−1)at 25 A g^(−1))du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inetics inducted by intramolecular HB.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ward insoluble 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rganic batteries H-PNADBQ polymer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Reduced solubility Improvedπ-conjugated level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的相容性及其复合多孔膜的结构与性能
18
作者 朱军 郭岳 伍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8,共8页
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了聚氯乙烯-聚乙烯醇(PVC-PVA)复合多孔膜,从聚合物混合焓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PVC和PVA两者之间的相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及平板超滤膜测试仪等分析了复合多孔膜的孔形貌、亲水性... 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了聚氯乙烯-聚乙烯醇(PVC-PVA)复合多孔膜,从聚合物混合焓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PVC和PVA两者之间的相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及平板超滤膜测试仪等分析了复合多孔膜的孔形貌、亲水性、过滤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VC-PVA复合体系中,大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及偶极相互作用,混合焓随PVA在聚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PVC-PVA总体上为部分相容.与纯PVC膜相比, PVC-PVA复合多孔膜断面的“指状孔”特征减弱,而“海绵孔”特征增强,且纯水通量增大、耐污染性能改善、力学韧性增强.当PVA在聚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多孔膜的纯水通量是纯PVC膜的4倍,对PEG100000的截留率为80%,强度为3.5 MPa,断裂伸长率为26%,在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乙烯醇 相容性 复合多孔膜
下载PDF
内环化聚(β-氨基酯)的制备与生物物理性能
19
作者 雍海洋 李智立 +1 位作者 郭蕊 周德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拓扑结构对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调控聚合条件制备内环化聚(β-氨基酯)并探究其生物物理性能.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4-吗啉丙胺(MPA)为单体并控制其投料比及体系单体浓度,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两种内环化聚(... 拓扑结构对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调控聚合条件制备内环化聚(β-氨基酯)并探究其生物物理性能.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4-吗啉丙胺(MPA)为单体并控制其投料比及体系单体浓度,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两种内环化聚(β-氨基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内环化聚(β-氨基酯)的化学组成、拓扑结构和生物物理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化度的增加,聚(β-氨基酯)对DNA压缩能力增强,降解速率加快,质子缓冲能力提高,细胞毒性增大.本文研究结果为制备和表征内环化聚(β-氨基酯)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设计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内环化聚(β-氨基酯) 投料比 生物物理性能
下载PDF
Ultraviolet‑Irradiated All‑Organic Nanocomposites with Polymer Dots for High‑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20
作者 Jiale Ding Yao Zhou +5 位作者 Wenhan Xu Fan Yang Danying Zhao Yunhe Zhang Zhenhua Jiang Qing W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398-406,共9页
Polymer dielectrics capable of operating efficiently at high electric field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are urgently demanded by next-generation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While inorganic fillers have bee... Polymer dielectrics capable of operating efficiently at high electric field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are urgently demanded by next-generation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While inorganic fille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tilized to improved high-temperatur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dielectric polymers,the presence of thermodynamically incompatible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may lead to concern about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also complicate film processing.Herein,zero-dimensional polymer dots with high electron affinity are introduced into photoactive allyl-containing poly(aryl ether sulfone)to form the all-organic polymer composites for high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Upon ultraviolet irradiation,the crosslinked polymer composites with polymer dots are efficient in suppressing electrical conduction at high electric field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high-field energy loss of the composites at 200℃.Accordingly,the ultraviolet-irradiated composite film exhibits a discharged energy density of 4.2 J cm^(−3)at 200℃.Along with outstanding cyclic stability of capacitive performance at 200℃,this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 class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for robust high-performance all-organic dielectric nano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Polymer dots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All-organic composite dielectr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