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氢化钠/Ziegler-Natta稀土催化剂组成的还原体系用于还原液体端羧基氟橡胶
1
作者 常云飞 廖明义 袁高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5-252,共8页
以液体端羧基氟橡胶(LTCFs)为原料,硼氢化钠/Ziegler-Natta稀土催化剂(NaBH_4/Ziegler-Natta)为还原体系,采用一锅法将液体端羧基氟橡胶还原为液体端羟基氟橡胶(LTHF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 以液体端羧基氟橡胶(LTCFs)为原料,硼氢化钠/Ziegler-Natta稀土催化剂(NaBH_4/Ziegler-Natta)为还原体系,采用一锅法将液体端羧基氟橡胶还原为液体端羟基氟橡胶(LTHF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氟谱(~(19)F NMR)和化学滴定法对液体端羧基氟橡胶和液体端羟基氟橡胶的分子链结构和官能团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液体端羧基氟橡胶中的碳碳双键(—C=C—)和端羧基官能团(—COOH)均被高效地还原为碳碳单键(—C—C—)和端羟基(—OH).与传统硼氢化钠/催化剂还原体系相比,硼氢化钠/Ziegler-Natta催化剂还原体系对LTCFs的还原效果具有催化剂用量小、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及对—COOH还原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端羧基氟橡胶 Ziegler-Natta稀土催化剂 硼氢化钠(NaBH4) 羧基 还原机理
下载PDF
聚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包永忠 吴建忠 +2 位作者 翁志学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88-1991,共4页
以通用聚氯乙烯 (PVC)和脱氯化氢 PVC树脂为基体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对脱氯化氢 PVC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碱液为介质加热 PVC能脱除少量氯化氢 ,得到以链节数为 2 ,3 ,... 以通用聚氯乙烯 (PVC)和脱氯化氢 PVC树脂为基体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对脱氯化氢 PVC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碱液为介质加热 PVC能脱除少量氯化氢 ,得到以链节数为 2 ,3 ,4的共轭双键为主的不饱和结构 ,而树脂的分子量变化不大 ;在相同接枝反应条件下 ,采用脱氯化氢 PVC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可以提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PVC接枝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加 ,其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均大于接枝所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共聚物 结构表征 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接枝效率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PVC与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及环氧树脂的共混增韧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保龙 王淑芳 +4 位作者 黄吉甫 丁培元 杜宗杰 宋谋道 张邦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研究发现由分段乳液聚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制备的三层核壳结构共聚体和少量环氧树脂(含固化剂及促进剂)与PVC在适当配比下共混,可使改性PVC的抗冲击性能明显提高。考察了共混体系的组成与其冲击强度及... 研究发现由分段乳液聚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制备的三层核壳结构共聚体和少量环氧树脂(含固化剂及促进剂)与PVC在适当配比下共混,可使改性PVC的抗冲击性能明显提高。考察了共混体系的组成与其冲击强度及断裂形态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共聚体 环氧树脂 PVC
下载PDF
聚合温度对聚氯乙烯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3-317,共5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13CNMR和DSC法测定了悬浮聚合PVC树脂的平均分子量、间规度、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下降,PVC的平均分子量上升,分子量的对数值与聚合温度的倒数成正比;PVC的间规度和结晶度...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13CNMR和DSC法测定了悬浮聚合PVC树脂的平均分子量、间规度、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下降,PVC的平均分子量上升,分子量的对数值与聚合温度的倒数成正比;PVC的间规度和结晶度均增大,在形成结晶的间规链段的最短长度(ξmin)为6时,由间规度计算的结晶度理论值与测定值接近;分子量和结晶度增加的共同作用,使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合温度 平均分子量 间规度 结晶度
下载PDF
氯乙烯/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竞聚率及共聚物组成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淼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62-1965,共4页
研究了氯乙烯 ( VC)与多种 N -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溶液共聚合 ,求得各对单体的竞聚率 .结果表明 ,各种马来酰亚胺的竞聚率都远高于 VC的竞聚率 ,即 N -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的活性均比 VC单体活性高 .计算得到 N-取代马来酰亚胺 Q和 e值 .... 研究了氯乙烯 ( VC)与多种 N -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溶液共聚合 ,求得各对单体的竞聚率 .结果表明 ,各种马来酰亚胺的竞聚率都远高于 VC的竞聚率 ,即 N -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的活性均比 VC单体活性高 .计算得到 N-取代马来酰亚胺 Q和 e值 .由于苯环的共轭效应 ,N-苯基及 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具有较大的Q值 .各对单体的 e值差别较大 ,表明有形成交替共聚物的倾向 .此外 ,还考察了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N-取代马来酰亚胺 竞聚率 共聚物组成 共聚合
下载PDF
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悬浮共聚合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杜淼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4-308,共5页
考察了单体配比、温度、引发剂浓度诸因素对氯乙烯(VC)/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悬浮共聚速率的影响.VC/PMI共聚有显著的交叉终止,致使共聚速率降低,测得交叉终止速率常数的函数=5.77,PMI均聚综合速率常... 考察了单体配比、温度、引发剂浓度诸因素对氯乙烯(VC)/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悬浮共聚速率的影响.VC/PMI共聚有显著的交叉终止,致使共聚速率降低,测得交叉终止速率常数的函数=5.77,PMI均聚综合速率常数的倒数值δ2=53.65,共聚表观活化能Ea=127.9kJ/mol,增长活化能Ep=63.7kJ/mol,聚合速率对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0.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悬浮共聚 PMI 耐热 聚氯乙烯
下载PDF
Al(OH)_3和Mg(OH)_2阻燃抑烟剂对软PV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春明 叶霞 +4 位作者 屈红强 武伟红 谢吉星 石建兵 徐建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对经Al(OH)3和Mg(OH)2阻燃处理的软PVC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合适的偶联剂类型及用量.结果表明:Al(OH)3和Mg(OH)2复配使用是软PVC材料的较为理想的阻燃抑烟剂,硅烷类偶联剂A151和钛酸酯类偶联剂NDZ-311是Al(OH)3和M... 对经Al(OH)3和Mg(OH)2阻燃处理的软PVC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合适的偶联剂类型及用量.结果表明:Al(OH)3和Mg(OH)2复配使用是软PVC材料的较为理想的阻燃抑烟剂,硅烷类偶联剂A151和钛酸酯类偶联剂NDZ-311是Al(OH)3和Mg(OH)2阻燃处理的软PVC材料的较理想的偶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抑烟 PVC 偶联剂
下载PDF
聚氯乙烯的热可逆共价交联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玉斌 陈晓农 +1 位作者 张洋 焦书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6-700,共5页
利用环戊二烯 (CPD)在常温下自动二聚形成双环戊二烯 (DCPD)、在高温下DCPD又可解聚成CDD的热可逆Diels Alder反应 ,合成了DCPD二羧酸衍生物 ,并将其引作聚氯乙烯 (PVC)的共价交联 ,研究了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对交联程度、力学性能和流动... 利用环戊二烯 (CPD)在常温下自动二聚形成双环戊二烯 (DCPD)、在高温下DCPD又可解聚成CDD的热可逆Diels Alder反应 ,合成了DCPD二羧酸衍生物 ,并将其引作聚氯乙烯 (PVC)的共价交联 ,研究了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对交联程度、力学性能和流动特性的影响及交联产物的热可逆转化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可逆共价交联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耐热性
下载PDF
离子交联聚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包永忠 黄志明 +1 位作者 翁志学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由氯乙烯/丙烯酸悬浮共聚合成了不同羧基含量的PVC树脂,采用溶液反应和熔融加工法制备离子交联PV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羧基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用金属离子中和能形成部分络合结构;用Ca2+、... 由氯乙烯/丙烯酸悬浮共聚合成了不同羧基含量的PVC树脂,采用溶液反应和熔融加工法制备离子交联PV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羧基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用金属离子中和能形成部分络合结构;用Ca2+、Mg2+离子络合的羧基含量较高的VC/AA共聚物存在离子对聚集态结构;离子对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增塑剂浓度影响离子聚集相的比例和稳定性,离子聚集具有热可逆性;离子交联使PVC的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离子交联 离子对聚集态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形态参数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浙辉 朱晓光 +3 位作者 张学东 漆宗能 王佛松 蔡忠龙 《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研究了非晶的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参数─—分散相粒径(d)、体积分数()、特别是分散相粒径分布(б)对其脆动转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临界值(d)或>临界值()时... 研究了非晶的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参数─—分散相粒径(d)、体积分数()、特别是分散相粒径分布(б)对其脆动转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临界值(d)或>临界值()时,PVC/NBR产生脆韧转变.而且dC随。的增大而减小;随б的增大而增大。增大不利于增韧和脆韧转变的发生。也是影响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的重要形态参数,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很好相符.结果并给出PVC/NBR共混物的冲击韧性也是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的单参数函数.当T>T时,共混物为脆性;当T≤T时,共混物韧性剧增成为超韧合金.虽然,以分子链结构参数分类,PVC介于准韧性和脆性聚合物之间.结果证实,准韧性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的Tc判据仍然适用于PVC/NBR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共混物 橡胶 增韧 聚氯乙烯 丁腈
下载PDF
PMMA、SAN改性PVC/CPE共混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文君 吴其晔 +3 位作者 李才峰 王建民 李应华 张宝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98-101,共4页
研究了刚性聚合物(PMMA、SAN)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对PVC/CPE=100/10、100/15体系,SAN对PVC/CPE=100/10体系都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和一定的增强作用;初步的测定显示,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 研究了刚性聚合物(PMMA、SAN)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对PVC/CPE=100/10、100/15体系,SAN对PVC/CPE=100/10体系都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和一定的增强作用;初步的测定显示,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混熔体的流变性,促进PVC/CPE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聚合物 增韧
下载PDF
MBS对PVC的增韧作用及其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作勤 陈松茂 +1 位作者 夏成林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PVC/MBS共混物银纹的发展和冲击断面形貌,并测定了银纹体的密度变化。采用光散射法(WAXS)分析银纹和剪切带比例。合成不同玻璃化温度的MBS考察它对PVC增韧的影响,进行有关MBS...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PVC/MBS共混物银纹的发展和冲击断面形貌,并测定了银纹体的密度变化。采用光散射法(WAXS)分析银纹和剪切带比例。合成不同玻璃化温度的MBS考察它对PVC增韧的影响,进行有关MBS对PVC增韧机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共混 增韧 银纹 MBS
下载PDF
PVC/NBR共混物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邦华 宋谋道 +1 位作者 郑俊文 樊廷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测定了两种丁腈橡胶(NBR-29和NBR-40)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性能,用动态力学分析(DMA)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并且讨论了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BR-29对PVC有优... 本文测定了两种丁腈橡胶(NBR-29和NBR-40)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性能,用动态力学分析(DMA)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并且讨论了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BR-29对PVC有优良的增韧改性作用,PVC/NBR-29共混物为半相容的两相体系,NBR-40对PVC则无增韧改性效果,PVC/NBR-40共混物为非均匀的相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共混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溶剂性能对部分解缠结聚氯乙烯有序结构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远立 朱平平 +2 位作者 杨海洋 吴福贵 何平笙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8-531,共4页
The partially disentangled polymer samples prepared are expected to crystallize easier than bulk polymers,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much fewer interchain entanglements within and between particles.Poly(vinyl chloride... The partially disentangled polymer samples prepared are expected to crystallize easier than bulk polymers,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much fewer interchain entanglements within and between particles.Poly(vinyl chloride) (PVC)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freeze-extracting the solutions in various solvents and with varying concentrations.The results of FTIR analysis showed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lutions were lower than the overlap concentration c*,the PVC samples prepared from the good solvent had more ordered structure due to much fewer interchain entanglements.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lutions were higher than c*,the PVC samples prepared from the bad solvents had more order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缠结 溶剂性能 聚氯乙烯 有序结构
下载PDF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永刚 张保发 +1 位作者 刘孝谦 高俊刚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传统的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如铅盐类稳定剂已受到了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相应地研究和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PVC热稳定剂,如稀土类、钙锌(Ca/Zn)复合类和有机类热稳定剂.它们几乎是无毒的或低毒的化合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传统的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如铅盐类稳定剂已受到了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相应地研究和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PVC热稳定剂,如稀土类、钙锌(Ca/Zn)复合类和有机类热稳定剂.它们几乎是无毒的或低毒的化合物.本文概述了PVC热降解机理,国内外新型热稳定剂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钙锌热稳定剂 稀土热稳定剂 有机热稳定剂
下载PDF
聚氯乙烯与丙烯酸酯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研究(Ⅲ)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邦华 张启华 +2 位作者 宋谋道 郑俊文 何炳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2-88,共7页
本文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聚氯乙烯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弹性体(ACR)。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力学分析对AC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时PVC的增韧改性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ACR的丙烯酸丁... 本文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聚氯乙烯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弹性体(ACR)。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力学分析对AC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时PVC的增韧改性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ACR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剂组成比为65~70:35~30 :0.75~2.50和乳胶粒子为0.040~0.080μ时,对PVC有优良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 弹性体 共混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塑PVC体系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玲玲 汪蓓蓓 +1 位作者 肖陆飞 梁建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7-601,共5页
以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参比对象,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聚酯3种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塑PVC体系的效果,对其力学性能、低温性能、稳定性能与光学性能等做了全面对比与分析。结果... 以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参比对象,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聚酯3种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塑PVC体系的效果,对其力学性能、低温性能、稳定性能与光学性能等做了全面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上,DOTP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低温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稳定性能上,聚酯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光学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针对不同使用领域,DOTP、DINCH和聚酯可取代统增塑剂D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PVC DOTP DINCH 聚酯 性能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海涛 陈玮 +3 位作者 于瀛 范仲勇 聂福德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58-1961,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火 ,片晶逐渐完善、增厚 ,熔点和结晶度均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于3 5 3 K退火时 ,由 DSC结果计算得到片晶厚度约 4.68nm.在 3 3 3 K退火时得到共聚物的最大结晶度约为1 4% .WAXD测试结果表明 ,沿晶粒 ( 1 0 1 )晶面的面间距为 0 .5 5 nm,垂直于 ( 1 0 1 )衍射晶面方向上的晶粒平均尺寸为 5 .8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 无规共聚物 结晶行为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冻融法制备微米级Fe3O4/聚乙烯醇磁性水凝胶及其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章志斌 杜国平 +3 位作者 李旺 谢玮玮 Li Xin-sheng Wan Wan-kei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0-63,共4页
以微米级Fe3O4粉末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反复冷冻-融化技术(冻融)制备了Fe3O4/PVA磁性水凝胶,研究了磁性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磁场阈值,磁性能等随Fe3O4的含量及冻融次数的变化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 以微米级Fe3O4粉末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反复冷冻-融化技术(冻融)制备了Fe3O4/PVA磁性水凝胶,研究了磁性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磁场阈值,磁性能等随Fe3O4的含量及冻融次数的变化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别研究了Fe3O4/PVA磁性水凝胶的微观形貌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Fe3O4/PVA磁性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磁场阈值,及磁性能等均随Fe3O4的含量及冻融次数显著变化;Fe3O4在磁性水凝胶中分布均匀,PVA水凝胶经反复冷冻-融化后结晶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磁性水凝胶 冷冻-融化 FE3O4
下载PDF
CaCO_3增韧R-PVC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叶林忠 李玮 潘炯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5年第4期43-45,50,共4页
用CaCO_3增韧R-PVC复合材料,探讨了CaCO_3粒径、偶联剂种类对R-PVC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冲击试样断口进行了SE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aCO_3粒径在0.1μm左右,用钛酸酯偶联剂处理,含量在12份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51.4MPa,断裂... 用CaCO_3增韧R-PVC复合材料,探讨了CaCO_3粒径、偶联剂种类对R-PVC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冲击试样断口进行了SE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aCO_3粒径在0.1μm左右,用钛酸酯偶联剂处理,含量在12份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51.4MPa,断裂伸长率132%,缺口冲击强度18.6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硬质聚氯乙烯 增韧 聚氯乙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