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4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硼亲和分子印迹策略的MOF/MIPs对沙丁胺醇的选择性吸附和计算模拟
1
作者 李欣 周颖 +3 位作者 王鼎南 裴勇 武斌 张宜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为了探索所构筑的硼酸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表面印迹材料(FSU-BA@MIP)对底物的亲和识别能力,对FSU-BA@MIP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BA)中的3-羧基苯硼酸配体与沙丁胺醇间的硼亲和作用进行计算,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SU-BA@MI... 为了探索所构筑的硼酸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表面印迹材料(FSU-BA@MIP)对底物的亲和识别能力,对FSU-BA@MIP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BA)中的3-羧基苯硼酸配体与沙丁胺醇间的硼亲和作用进行计算,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SU-BA@MIP材料对沙丁胺醇的选择性机理进行模拟,最后进行选择性实验.计算结果表明,离子化的3-羧基苯硼酸与沙丁胺醇间存在的氢键作用使得这两种物质有较强的作用力,更容易形成硼酸环酯;与竞争物质相比,UiO-66-BA与沙丁胺醇的结合能与反应能最低,说明所形成的FSU-BA@MIP印迹材料对底物沙丁胺醇具有特异性吸附.分析结果与实验得到的沙丁胺醇的最高吸附量一致,说明UiO-66-BA是一种可用于分析顺式二醇化合物的理想硼酸功能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亲和 分子印迹聚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沙丁胺醇 计算模拟
下载PDF
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共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2
作者 陈荣 温良英 +1 位作者 岳东 杨仲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头计算方法,建立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共吸附模型.通过分析吸附能、电荷密度和偏态密度(PDOS)等参数,研究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反应机理,发现解离后的Cl原子和O原子与TiC(100)表...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头计算方法,建立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共吸附模型.通过分析吸附能、电荷密度和偏态密度(PDOS)等参数,研究了Cl_(2)和O_(2)在TiC(100)表面的反应机理,发现解离后的Cl原子和O原子与TiC(100)表面的原子均成键,从而破坏了Ti—C键.Cl_(2)分子在吸附过程中充当电子的受体,得到与之成键的Ti原子贡献的电子,O_(2)分子在吸附过程中也充当电子的受体,得到C原子贡献的电子.TiC(100)表面在吸附分子后,Ti—C成键轨道上电子占据数变少,反键轨道上电子占据数增多,Ti原子与C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减弱.同时,Ti3d与Cl3s,Cl3p发生轨道重叠杂化作用,O2p轨道和C2p轨道存在较强的共振峰,Cl原子和O原子与TiC表面相互作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吸附行为 氯气 氧气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基于DFT的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机理研究
3
作者 咸国义 陈立芳 漆志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1,共10页
为了研究质子酸催化的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D3/6-31G(d)方法研究了反应中的过渡态内禀反应坐标,并使用SMD隐式溶剂模型模拟了液相环境。利用前线分子轨道和表面静电势确定了反应的主导因素,通过... 为了研究质子酸催化的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D3/6-31G(d)方法研究了反应中的过渡态内禀反应坐标,并使用SMD隐式溶剂模型模拟了液相环境。利用前线分子轨道和表面静电势确定了反应的主导因素,通过频率计算获得了过渡态和中间体的Gibbs自由能,确定了速率控制步骤。重排反应不可逆,而水解可逆,环己酮肟先进行双分子重排,然后进行反向水解。低温下,少量水对反应影响较小,提出了环己酮肟最有可能发生双分子重排-水解反应路径。在乙腈溶剂中,静电效应是环己酮肟与质子发生亲电反应的主导因素,局部亲电/亲核性是质子化环己酮肟与水或环己酮肟发生亲核反应的主导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过程,并为避免发生副反应的固体催化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肟 贝克曼重排 催化 化学反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综合管廊中掺氢天然气泄漏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张成龙 李俊磊 +3 位作者 张永海 李璐玲 段鹏飞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了解掺氢等多因素耦合对管道输送中掺氢燃气泄漏扩散的影响,针对3种常见燃气输送场景中的地下综合管廊,从其受限空间易导致燃气云积聚爆燃的特性出发,考虑不同泄漏方向、掺氢比、管道压力等影响因素,使用Fluent软件对综合管廊内可能... 为了解掺氢等多因素耦合对管道输送中掺氢燃气泄漏扩散的影响,针对3种常见燃气输送场景中的地下综合管廊,从其受限空间易导致燃气云积聚爆燃的特性出发,考虑不同泄漏方向、掺氢比、管道压力等影响因素,使用Fluent软件对综合管廊内可能出现的泄漏场景进行模拟,研究了其内部燃气的分布特性,并对报警探针位置及其间距设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泄漏口朝向会严重影响贴壁燃气分布,二次流近壁区的燃气积聚更加明显,在侧壁距顶部30 cm处安装探针能有效降低报警延迟;当掺氢体积分数为20%时,泄漏速度提高了9.03%,导致泄漏口近端的燃气积聚加剧而泄漏口远端的风险略微增加;燃气泄漏5 s时的爆炸浓度(燃气摩尔分数大于4%)区间距离为1.54 m,添加10%、20%的氢气可使该距离分别增加16.2%(1.79 m)、36.4%(2.10 m);当管道压力增加至0.8、1.2、1.6 MPa时,达到报警浓度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8.9%、28.3%、32.1%。研究可为综合管廊内掺氢天然气的输运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氢能安全 掺氢燃气 泄漏报警
下载PDF
激发态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5
作者 邵博孝 吴玮 苏培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目的]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激发态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电子跃迁对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Kohn-Sham能量分解分析方法(generalized Kohn-Sham based energy decompositio... [目的]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激发态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电子跃迁对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Kohn-Sham能量分解分析方法(generalized Kohn-Sham based energy decomposition analysis,GKS-EDA),对两种Waston-Crick构型和两种stacked构型的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对于Waston-Crick构型的碱基对,n→π^(*)跃迁削弱了轨道极化作用但加强了电子相关作用,激发态分子间相互作用由电子相关作用主导,而π→π^(*)跃迁对分子间氢键影响较小;对于stacked构型的碱基对,π→π^(*)跃迁削弱了静电相互作用但增强了电子相关作用.[结论]Waston-Crick构型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受电子激发跃迁影响较大,而电子激发跃迁基本不改变stacked构型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态 DNA碱基对 分子间相互作用 能量分解分析
下载PDF
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官能团取代效应
6
作者 陈敏敏 曹亚杰 刘景林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为进一步促进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以最近合成的A-D-A′-D-A型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IDTP-4F(IDTP-R)为参考分子,通过用-CN/-COOCH_(3)官能团取代其末端受体单元中的氟原子设计了IDTP-R1~IDTP-R3三种受体。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 为进一步促进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以最近合成的A-D-A′-D-A型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IDTP-4F(IDTP-R)为参考分子,通过用-CN/-COOCH_(3)官能团取代其末端受体单元中的氟原子设计了IDTP-R1~IDTP-R3三种受体。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这些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分子具有比IDTP-R更窄的能隙、更高的电子亲和势、更低的化学硬度、更强的电子接受能力、显著红移的吸收光谱、更小的激发能和结合能,尤其是IDTP-R2,其在大多关键参数方面都优于其他设计分子,将表现出更好的光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 理论研究
下载PDF
超分子大环可控自组装构筑功能材料
7
作者 蒋竞雄 王玉纯 +2 位作者 李镇宇 范喜亮 史兵兵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由于大环主体分子优良的主客体识别性质,基于超分子大环主体可控自组装构筑的功能材料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本研究团队在超分子大环可控自组装构筑功能材料领域做出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大环主体 自组装 主客体分子识别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白藜芦醇衍生物作为新型LSD1/HDAC双靶点抑制剂的计算模拟研究
8
作者 鲁文凤 路嘉瑞 +2 位作者 韩迪 高云龙 徐永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0,共9页
本研究选择前期设计出来的6个白藜芦醇衍生物LSD1抑制剂R1~R6,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力学/广义玻恩表面积(MM/GBSA)等计算模拟方法探索了这些衍生物与HDAC8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结合自由能。以HDAC8的共晶配体CRA-A作为参考... 本研究选择前期设计出来的6个白藜芦醇衍生物LSD1抑制剂R1~R6,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力学/广义玻恩表面积(MM/GBSA)等计算模拟方法探索了这些衍生物与HDAC8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结合自由能。以HDAC8的共晶配体CRA-A作为参考,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衍生物R1~R6均能以双齿配位的形式与Zn^(2+)结合,与HDAC8有效结合。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过程中,小分子的羟肟酸基团的两个氧原子始终与Zn^(2+)双齿配位,且6个白藜芦醇衍生物始终在HDAC8的疏水腔内。R1~R6与HDAC8的结合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R1和R3与HDAC8的结合能力最强(分别为-200.00 kcal·mol^(-1)和-202.62 kcal·mol^(-1)),和其与LSD1的结合能力一致。其中,静电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稳定因素。能量分解结果揭示ASP164、ASP253和HIS166是小分子与HDAC8结合过程中的关键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白藜芦醇衍生物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双靶点抑制剂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方法探究杜仲叶中安神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9
作者 史丽颖 刘紫琳 +4 位作者 贾子贤 温泽宇 牟锐 张克轩 于大永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514,共9页
本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方法探究杜仲叶中安神活性成分。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杜仲叶的化学成分,以“insomnia”和“anxiety”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安神作用相关靶点。将检索得到的化学成分和靶点蛋白通过Schr?dinger软件进行分... 本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方法探究杜仲叶中安神活性成分。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杜仲叶的化学成分,以“insomnia”和“anxiety”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安神作用相关靶点。将检索得到的化学成分和靶点蛋白通过Schr?dinger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分数进行筛选,对筛选得到的配体-蛋白复合物进行结合自由能计算。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化合物儿茶素、桃叶珊瑚苷和槲皮素与靶点蛋白SLC6A4、SCNA、DRD2和HTR2A能够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体系。化合物儿茶素、桃叶珊瑚苷和槲皮素可能为杜仲叶中安神作用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安神机制 分子对接 结合自由能计算
下载PDF
与外壁作用相关的瓜环基超分子化学
10
作者 陶朱 祝黔江 陈凯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自从2014年提出瓜环外壁作用的概念以来,促进了“瓜环外壁作用”相关的瓜环化学发展。瓜环外壁作用源于静电势呈正性的外壁与各种静电势呈负性的物种、阴离子以及含芳环有机分子等的相互作用,因而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如外壁作用可驱动瓜... 自从2014年提出瓜环外壁作用的概念以来,促进了“瓜环外壁作用”相关的瓜环化学发展。瓜环外壁作用源于静电势呈正性的外壁与各种静电势呈负性的物种、阴离子以及含芳环有机分子等的相互作用,因而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如外壁作用可驱动瓜环基超分子框架的构筑,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包括:1)自身诱导外壁作用;2)阴离子诱导外壁作用;3)芳环诱导外壁作用等多种构筑方式,而所构筑的瓜环基超分子框架可能涉及到(杂)多酸化学、杯芳烃或柱芳烃化学等,同样也具有框架多孔材料特有的多相催化、吸附和离子交换等特性。设计和构建具有结构新颖和性质特异的瓜环基超分子框架,不仅能进一步扩展框架化学的研究内容,还能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作为最重要的驱动力——自身诱导外壁作用能促使瓜环产生光致聚集发光,这是所有瓜环固有属性。瓜环在固体状态和溶液状态下呈现光致发光特性,而另外2种外壁作用——阴离子诱导和芳环诱导外壁作用则能削弱或改变瓜环聚集状态光致发光特性。这些外壁作用导致的瓜环聚集状态光致发光特性的差异恰好可用于不同阴离子或有机分子的响应,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再者,瓜环的自身诱导外壁作用致使瓜环分子具有相互聚集的特性,加之瓜环端口羰基氧的亲水固有属性,因此瓜环还具有形成水凝胶的倾向,可能被应用于生物学、医学、保健等诸多领域。若结合瓜环的光致聚集发光特性,瓜环可形成光致发光的水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外壁作用 超分子化学 框架结构 聚集发光 水凝胶
下载PDF
金属离子诱导的G-四链体凝胶体系的基本性质研究
11
作者 杨金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共2页
核酸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等特点,常被应用在生物医药等领域1。鸟嘌呤(G)是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之一,在人体端粒末端的DNA单链上,富含丰富的鸟嘌呤,使其能够形成G-四链体结构,该结构的稳定与端粒酶的... 核酸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等特点,常被应用在生物医药等领域1。鸟嘌呤(G)是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之一,在人体端粒末端的DNA单链上,富含丰富的鸟嘌呤,使其能够形成G-四链体结构,该结构的稳定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2。此外,小分子鸟嘌呤也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G-四链体结构。该结构具有结构有序和性质可调控的特点,可作为模板用于功能材料的制备,应用于组织工程等领域3。因此,对于G-四链体结构的深入理解,在生物学和超分子化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鸟嘌呤 超分子自组装 生物相容性 生物分子 生物医药 低毒性 端粒酶
下载PDF
框架诱导组装策略
12
作者 田中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2,共2页
本世纪以来,化学自组装作为创造新材料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国际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5年美国《科学》杂志提出了21世纪100个重要科学问题和25个重大科学问题1,其中与化学唯一直接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就是:我们能推动化学自组装走多远?
关键词 化学自组装 《科学》杂志 重大科学问题 21世纪
下载PDF
刺激响应性聚集诱导发光凝胶因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
13
作者 裴强 胡文静 +2 位作者 聂丽珠 史亚楠 丁爱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5-3113,共9页
与聚合物凝胶相比,有机小分子凝胶易于化学改性,具有更好的刺激响应,在众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没食子酸、单羧基四苯乙烯为基本原料,合成得到一种兼具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还原刺激响应性凝胶因子G1。凝胶因子G1能在环己烷... 与聚合物凝胶相比,有机小分子凝胶易于化学改性,具有更好的刺激响应,在众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没食子酸、单羧基四苯乙烯为基本原料,合成得到一种兼具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还原刺激响应性凝胶因子G1。凝胶因子G1能在环己烷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自组装形成凝胶,临界成胶浓度分别为5.6mg/mL和16.7mg/mL。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变温核磁、X射线衍射(XRD)研究结果表明,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是凝胶因子G1形成凝胶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因子G1在DMSO中形成的干凝胶薄膜的接触角高达137°,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在刺激响应性荧光疏水材料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凝胶 聚集诱导发光 还原响应性 疏水材料
下载PDF
基于环糊精的抗肿瘤药物主客体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小英 陈方敏 +1 位作者 张惠娟 于海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4-975,共12页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发安全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及其递送系统是改善抗肿瘤药物疗效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基于环糊精的抗肿瘤药物主客体递送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环糊精是通过淀粉酶解获得的环状低聚糖,具有外部亲水内部疏...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发安全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及其递送系统是改善抗肿瘤药物疗效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基于环糊精的抗肿瘤药物主客体递送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环糊精是通过淀粉酶解获得的环状低聚糖,具有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特殊结构,在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免疫靶向治疗和化疗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环糊精作为抗癌药物递送载体近10年的相关进展,同时对主客体递送系统在癌症治疗方面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主客体递药系统 环糊精包合物 环糊精偶联物 环糊精聚合物
下载PDF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应用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辛明 张来新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植根深远的新兴热门交叉边缘学科,其在工业、农业、国防、医药、航空航天科学及众多高新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1)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植根深远的新兴热门交叉边缘学科,其在工业、农业、国防、医药、航空航天科学及众多高新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1)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2)新型超分子主体大环多胺的合成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多孔液体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宇国佳 靳冬玉 +2 位作者 周智勇 张帆 任钟旗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7-275,共19页
多孔液体是结合了固-液两相优势的具有稳定永久空腔结构及流动性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多孔液体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多孔液体的设计合成、物性表征和机理模拟计算方面的... 多孔液体是结合了固-液两相优势的具有稳定永久空腔结构及流动性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多孔液体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多孔液体的设计合成、物性表征和机理模拟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多孔液体的形成和作用机理,介绍了多孔液体在气体分离、手性诱导、萃取分离及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最后,对多孔液体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设计合成 物化特性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氟苯尼考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杰 方芳 方权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为了研究七元瓜环Q[7]和氟苯尼考(FF)的超分子包合作用及溶解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Q[7]与FF的包合比、包合平衡常数、溶解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Q[7]与FF的包合比为1∶1,包合平衡常数为2.08×10... 为了研究七元瓜环Q[7]和氟苯尼考(FF)的超分子包合作用及溶解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Q[7]与FF的包合比、包合平衡常数、溶解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Q[7]与FF的包合比为1∶1,包合平衡常数为2.08×10^(4)L·mol^(-1),Q[7]-FF包合物的溶解性比原药FF提高了22倍。因此,Q[7]包合对FF有明显的增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氟苯尼考 增溶
下载PDF
柱[5]芳烃共价偶联聚乙二醇聚拟轮烷滑环材料的合成与流变性质
18
作者 刘诗佳 李倩 +4 位作者 崔崑 马志 张丹维 王辉 黎占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3,共10页
通过柱[5]芳烃与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共价交联构筑了系列互穿交联聚合物,经过退火制备了柱芳烃-聚乙二醇互穿滑环材料.核磁滴定实验、模型分子互穿实验以及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互穿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聚合物中柱[5]芳烃与聚乙二醇发生晶态络... 通过柱[5]芳烃与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共价交联构筑了系列互穿交联聚合物,经过退火制备了柱芳烃-聚乙二醇互穿滑环材料.核磁滴定实验、模型分子互穿实验以及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互穿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聚合物中柱[5]芳烃与聚乙二醇发生晶态络合并达到互穿平衡. X射线粉末衍射及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实验结果证实该互穿滑轮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晶型结构、热性能及热稳定性,由分子量为1×106的聚乙二醇合成的固态聚拟轮烷表现出较好的滑环效应,其流变行为受到链长度、滑环数量和滑环运动等因素影响.在引入滑环分子柱[5]芳烃后,该固体滑环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柔性以及弹性机制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聚乙二醇 聚拟轮烷 滑环材料 流变性质
下载PDF
聚合后修饰法制备含脲基聚乙炔及其阴离子识别性能
19
作者 王登飞 杨国兴 +3 位作者 赵兴龙 张瑞 何书艳 任俊涛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3年第6期563-568,共6页
官能团的引入使聚乙炔衍生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不对称催化、光学材料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工作设计并合成含氨基甲酸酯支链的聚乙炔衍生物(P1),将其作为底物进行后续改性。基于氨基甲酸酯可与多种胺分... 官能团的引入使聚乙炔衍生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不对称催化、光学材料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工作设计并合成含氨基甲酸酯支链的聚乙炔衍生物(P1),将其作为底物进行后续改性。基于氨基甲酸酯可与多种胺分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选取1-苯乙胺和3,5-双(三氟甲基)苯胺分别对P1进行后修饰,成功得到含脲基的P2和P3两种目标聚合物。由于脲基与阴离子间固有的氢键结合能力和聚乙炔共轭主链的协同作用,P3表现出阴离子传感特性。向P3/四氢呋喃溶液添加阴离子可导致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特别是使用的阴离子为F-,Cl-,Br-和CH_(3)COO-时,新的吸收峰出现在约为450nm和480nm的可见光区域,可应用于比色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取代聚乙炔 聚合后修饰 阴离子识别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2同源模建及其与CDKs抑制剂对接研究
20
作者 杜亚男 陈靖峰 +4 位作者 先正平 曹洪玉 唐乾 王立皓 郑学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71-2879,共9页
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D2,CCND2)在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会诱发肿瘤等疾病,设计高选择性CCND2药物对抑制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PDB数据库中与CCND2一级序列同源性最高的3G33为模板蛋白建模,通过Loop环区能量优化最终得到具有较高合理... 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D2,CCND2)在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会诱发肿瘤等疾病,设计高选择性CCND2药物对抑制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PDB数据库中与CCND2一级序列同源性最高的3G33为模板蛋白建模,通过Loop环区能量优化最终得到具有较高合理性和可信度的三维蛋白结构模型,最优模型VerifyScore为100.920,预测获得10个可能的活性位点。构建药物小分子的最低能量结构,将小分子对接至蛋白活性位点,根据对接模型确定不同药物小分子与蛋白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方式,筛选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s)类似物作为药物小分子配体,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CyclinD2的结构、功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2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