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掺杂Mn_(2)O_(3)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医药废水
1
作者 张涛 张贺 +1 位作者 杜雅欣 展思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废水中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电子迁移效率不足,实现高效的PMS活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Co掺杂的Mn_(2)O_(3)催化剂(Co5-Mn_(2)O... 废水中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电子迁移效率不足,实现高效的PMS活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Co掺杂的Mn_(2)O_(3)催化剂(Co5-Mn_(2)O_(3))通过简单的一步煅烧法得到,以氧氟沙星(OFX)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Co5-Mn_(2)O_(3)/PMS体系的降解性能,在15 min内OFX去除率达到了95%,相比于原始Mn_(2)O_(3)提升了12.3倍,同时Co5-Mn_(2)O_(3)/PMS体系对多种污染物(环丙沙星、磺胺甲恶唑、四环素、罗丹明B和甲基橙)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体现了实际应用的潜力。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Co掺杂引起了催化剂表面重构与电子迁移实现了Mn^(4+)-O-Co^(2+)活性位点的形成。猝灭实验分析,富电子Co位点与缺电子的Mn位点可以有效地活化PMS生成硫酸根自由基与单线态氧从而实现OFX的高效去除。这项工作为控制催化功能提供了一种活性位点的结构调控方法,为自由基与非自由基耦合降解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_(2)O_(3) 过氧单硫酸盐活化 医药废水 活性位点 电子转移 氧氟沙星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化学动力学实验教学探索
2
作者 周利琴 黄燕梅 +1 位作者 赵钟兴 赵祯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9期103-107,共5页
以“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实验”为例,对密度泛函理论(DFT)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Gaussian16软件包进行了结构建模和构型优化,采用B3lyp/6-31G~*方法优化了蔗糖的结构,预测反应的活性中心,为蔗糖水解... 以“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实验”为例,对密度泛函理论(DFT)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Gaussian16软件包进行了结构建模和构型优化,采用B3lyp/6-31G~*方法优化了蔗糖的结构,预测反应的活性中心,为蔗糖水解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根据开展实验具体的课时要求,介绍了实验开展的思路和细节。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加入理论化学计算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作用机理,丰富化学动力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动力学 物理化学实验 教学探索
下载PDF
用于高效去除水中孔雀石绿的三层结构磁性复合材料Fe_(3)O_(4)@聚丙烯酸@ZiF-8的制备
3
作者 徐鹏 王莎莎 +2 位作者 陈难难 王澳 于冬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4,共11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磁性纳米粒子为核,聚合物为中间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外层的三层结构磁性复合材料(Fe_(3)O_(4)@PAA@ZIF-8)。首先利用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在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聚丙烯...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磁性纳米粒子为核,聚合物为中间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外层的三层结构磁性复合材料(Fe_(3)O_(4)@PAA@ZIF-8)。首先利用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在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聚丙烯酸(PAA)层,最后通过原位沉积法在PAA外部包覆ZIF-8。在对Fe_(3)O_(4)@PAA@ZIF-8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对孔雀石绿(MG)的吸附性能。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Fe_(3)O_(4)@PAA@ZIF-8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Fe_(3)O_(4)的平均粒径为117nm,PAA层厚度约为17 nm,ZIF-8层的厚度约为14 nm。Fe_(3)O_(4)@PAA@ZIF-8对MG的吸附量随着p H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此外,Fe_(3)O_(4)@PAA@ZIF-8还表现出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8次循环利用后对MG(500 mg·L^(-1))的最大吸附量仍可达982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 吸附 孔雀石绿
下载PDF
“Buckets effect”in the kinetics of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s
4
作者 Haowen Cui Yan-Xia Che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8-396,I0010,共10页
In this study,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oton concentration on the kinetics of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on Pt(111)in acidic solution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a rectangular hyperbo... In this study,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oton concentration on the kinetics of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on Pt(111)in acidic solution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a rectangular hyperbolic relationship,i.e.,the ORR current excluding the effect of other variables increases with proton concentration and then tends to a constant value.We consider that this is caused by the limitation of ORR kinetics by the trace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solution,which determines the upper limit of ORR kinetics.A model of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s further proposed for rectangular hyperbolic relationships:when the reactant concentration is high enough to reach a critical saturation concentration,the effective reactant concentration will become a constant value.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limited concentration of a certain reactant for reactions involving more than one reactant or the 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sites available on the catalyst.Our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kinetics of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s,and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proper evaluation of catalyst activity and the study of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KINETICS Zero order Rectangular hyperbolic relationship pH effect
下载PDF
Pt基催化剂上CO_(2)辅助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
5
作者 杨倩 聂小娃 +1 位作者 丁凡舒 郭新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2,共13页
Pt基双金属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丙烷脱氢催化剂,CO_(2)在Pt基催化剂上辅助丙烷脱氢的微观反应机理与优势能量路径尚不明确,为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Pt(111)表面及Pt3Mn(111)表面上丙烷直接脱氢反应(PDH)及CO_(2)辅助丙烷... Pt基双金属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丙烷脱氢催化剂,CO_(2)在Pt基催化剂上辅助丙烷脱氢的微观反应机理与优势能量路径尚不明确,为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Pt(111)表面及Pt3Mn(111)表面上丙烷直接脱氢反应(PDH)及CO_(2)辅助丙烷脱氢反应(CO_(2)-ODH)的反应网络与关键步骤。计算结果表明:CO_(2)的加入可以降低PDH速控步骤的能垒,对于消耗表面H有利,促进了丙烷脱氢反应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丙烯,从而改变了反应路径和反应动力学;CO_(2)在消除积炭反应中的能垒较高,但是Mn的引入有利于CO_(2)消除积炭。此外,第二金属组分Mn的引入,不但有利于产物丙烯脱附,还提高了C—C裂解能垒,从而提高了丙烯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二氧化碳 辅助 Pt基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决策树算法在获取连续流反应器动力学参数中的应用
6
作者 蒋雄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帮助企业工艺人员在设计连续反应器前获取合理的动力学数据并快速进行动力学测试方案设计,研究者选择动力学测试方法和对应测试试验仪器,设计了一套动力学分析测试系统。用户可通过输入反应方程,勾选预设14个具体影响反应动力学测试... 为帮助企业工艺人员在设计连续反应器前获取合理的动力学数据并快速进行动力学测试方案设计,研究者选择动力学测试方法和对应测试试验仪器,设计了一套动力学分析测试系统。用户可通过输入反应方程,勾选预设14个具体影响反应动力学测试的问题,要求系统一方面完成反应物网络及主反应可能的能级图的绘制,另一方面通过决策树机器学习算法处理预设的99万条数据,从中找到最佳的动力学测试建议并呈现。整个机器学习过程不超过4s,整个分析测试系统运行时间不超过1min,大大提高了研发人员进行动力学测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算法 反应动力学 连续反应器
下载PDF
Zn-Pt/ZSM-5催化CO_(2)辅助丙烷脱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7
作者 屈姝良 樊华华 +2 位作者 聂小娃 丁凡舒 郭新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403,共12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Zn-Pt/ZSM-5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筛选出最优能量途径。研究发现丙烷在Zn-Lewis和Pt-Lewis酸位点上具有不同的反应路径和限速步骤。Bader电荷计算结果表明,丙烷分子吸附后,[Zn-O-Pt]^(2+)活性位点中P...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Zn-Pt/ZSM-5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筛选出最优能量途径。研究发现丙烷在Zn-Lewis和Pt-Lewis酸位点上具有不同的反应路径和限速步骤。Bader电荷计算结果表明,丙烷分子吸附后,[Zn-O-Pt]^(2+)活性位点中Pt上的电子密度增加,有利于丙烷活化,Pt位点对H的吸引能力更强,导致Pt—H键断裂生成H_(2)需要克服较高能垒。Pt的引入改变了Zn/ZSM-5的电子性质,影响其催化剂性能。在反应体系中引入CO_(2)改变了丙烷脱氢反应路径,降低了限速步骤能垒,促进反应正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Zn-Pt/ZSM-5 CO_(2)辅助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燃烧机理构建的极小化反应网络方法:C_(2)燃料燃烧
8
作者 申屠江涛 李宜蔚 +3 位作者 陆彦戎 李娟琴 毛业兵 李象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针对目前C_(2)燃料反应机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采用极小化反应网络方法,在特定化学分辨率条件下构建了乙烯、乙烷和乙醇等典型C_(2)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构建的C_(2)单组分机理具有简洁的反应网络,采用可逆反应形式,并对反应方向在形... 针对目前C_(2)燃料反应机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采用极小化反应网络方法,在特定化学分辨率条件下构建了乙烯、乙烷和乙醇等典型C_(2)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构建的C_(2)单组分机理具有简洁的反应网络,采用可逆反应形式,并对反应方向在形式上进行了统一.在动力学参数方面,采用经典Arrhenius方程(A,Ea)双参数形式,在保证物理意义的同时有利于参数优化.C_(2)机理构建过程中避免了机理简化步骤,能够大幅减少物种数和反应数.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构建的C_(2)燃烧反应机理在保持较小尺寸的同时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为机理的实际工程应用降低计算成本带来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机理 极小化反应网络 化学分辨率 可逆反应 C2燃料
下载PDF
含Cl反应力场ReaxFF的评估
9
作者 肖卓君 肖斌 +6 位作者 何祺 王晴晴 刘馥 刘艳洁 王宁 李伟 刘轶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为考察反应分子力场ReaxFF对高氯酸铵(AP)推进剂材料模拟的适应性,从文献中选取了两种含C/H/O/N/Cl有机反应力场,对AP系统中含Cl的典型小分子进行结构和能量扫描计算,并对AP高温裂解过程进行了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比反应力场与... 为考察反应分子力场ReaxFF对高氯酸铵(AP)推进剂材料模拟的适应性,从文献中选取了两种含C/H/O/N/Cl有机反应力场,对AP系统中含Cl的典型小分子进行结构和能量扫描计算,并对AP高温裂解过程进行了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比反应力场与量子力学计算结果发现,现有的含Cl有机反应力场在计算HCl以及部分含H、Cl元素的小分子能量时表现较好,但无法合理描述含高价Cl小分子以及含N、O元素小分子的化学键形成和断裂行为。根据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物种分析,现有的反应力场模拟获得了H_(2)O、O_(2)、NH_(3)、HCl等产物小分子,但未能复现ClO_(2)、HClO 4等高价Cl产物以及NO_(2)、N_(2)O的生成,与实验观测有显著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含Cl反应力场ReaxFF 反应分子动力学 高氯酸铵 AP 固体推进剂
下载PDF
达比加群抗凝机理的光谱研究
10
作者 龚梦洁 海滢 +2 位作者 吕凯文 顾洪斌 祖莉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9-706,共8页
达比加群酯(DE)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血管栓塞。达比加群酯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其活性成分是在血浆和肝脏中经酯酶催化水解生成的达比加群(DAB)。尽管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活性成分达比加群的极性... 达比加群酯(DE)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血管栓塞。达比加群酯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其活性成分是在血浆和肝脏中经酯酶催化水解生成的达比加群(DAB)。尽管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活性成分达比加群的极性基团苯甲脒和羧基在其与凝血酶(Thr)结合时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晰,并且目前还未找到针对达比加群的特定逆转剂。采用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分子对接模拟等方法研究了DAB与凝血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极性基团酯化前后DAB与凝血酶作用时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揭示了DAB对凝血酶的荧光猝灭包含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的双重机制,指出DAB苯甲脒基团与凝血酶之间的静电导向效应是DAB与凝血酶快速有效形成复合物的关键动力学因素。运用分子对接模拟方法研究了DAB与凝血酶相互作用时的分子构象,探究DAB极性基团的酯化对两者结合能的影响。通过比较DAB双极性基团酯化后的达比加群酯(DE)、 DAB羧酸基团酯化后的达比加群乙酯(DAE)、以及DAB苯甲醚基团酯化后的达比加群己酯(DAH)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极性基团在DAB与凝血酶结合时的重要作用。获得了DAB和D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pH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的对照结果,提出DAB的极性基团在其与凝血酶的选择性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提高达比加群药物生理活性以及逆转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 抗凝机理 荧光光谱 静电导向效应
下载PDF
L-蛋氨酸对预腐蚀Q235碳钢缓蚀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孙海礁 张江江 +3 位作者 龙武 郭玉洁 赖南君 朱元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63-2070,共8页
采用失重法、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预腐蚀对L-蛋氨酸在60℃、1M的HCl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影响和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预腐蚀作用降低了L-蛋氨酸对Q235碳钢缓蚀作用,缓蚀率下降15%。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 采用失重法、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预腐蚀对L-蛋氨酸在60℃、1M的HCl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影响和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预腐蚀作用降低了L-蛋氨酸对Q235碳钢缓蚀作用,缓蚀率下降15%。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羧基上的氧原子带有明显的负电荷能够吸附到金属表面形成缓蚀剂膜,发挥缓蚀作用,为成膜缓蚀机理。L-蛋氨酸在没有预腐蚀的Q235碳钢表面吸附分子数为24时,缓蚀剂膜最致密。而L-蛋氨酸在预腐蚀后的Q235碳钢表面吸附时的吸附能显著降低,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分布密度也明显下降,这很好解释了预腐蚀作用降低了缓蚀剂缓蚀率的实验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缓蚀剂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腐蚀 分子动力学模拟 L-蛋氨酸 缓蚀性能
下载PDF
Chemico-biological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12
作者 Liangwei Hu Junzhu Yang +3 位作者 Qi Xia Jin Zhang Hongxin Zhao Yuan L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71-387,I0009,共18页
The unabated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 has exacerbated global climate change,resulting in extreme weather events,biodiversity loss,and an intensified greenhouse effect.To address these challen... The unabated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 has exacerbated global climate change,resulting in extreme weather events,biodiversity loss,and an intensified greenhouse effect.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work toward carbon(C)neutrality and reduced CO_(2)emissions,the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of CO_(2)have become imperative in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y.One cutting-edge approach to achieving effici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volves integrating green bioconversion and chemical conversion.This innovative strategy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includ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igh efficiency,and multi-selectivity.This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xisting technical route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CS)and introduces two novel CS pathways:the electrochemicalbiological hybrid and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systems.It also thoroughly examines the synthesis of valuable Cnproducts from the two CS systems employing different catalysts and biocatalysts.As both systems heavily rely on electron transfer,direct and 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has been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 detail.Additionally,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catalysts and assess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biocatalysts.We also explored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developed novel materials.These materials were specifically engineered to combine with enzymes or microbial cells to solve the biocompatibility problem,while improving the electron transfer efficiency of both.Furthermore,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system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for manufacturing different products,along with their respective production efficiencies,providing a solid database for development in this direction.The novel chemical-biological combination proposed herein holds great promise for the future conversion of CO_(2)into advanced organic compounds.Additionally,it offers exciting prospects for utilizing CO_(2)in synthesizing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 products.Ultimately,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achieving the vital goals of“peak shaving”and C-neutrality,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our collective efforts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and its associated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Bioelectric synthesis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Synthetic product
下载PDF
气相中ScS^(+)+H_(2)S→ScS^(+)_(2)+H_(2)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介绍一个计算化学实验
13
作者 高树林 李艳妮 +3 位作者 王宝玲 杨艳华 梁德强 姜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计算化学在很多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的计算化学实验.借助气相中ScS^(+)+H_(2)S→ScS^(+)_(2)+H_(2)反应机理的研究,让学生初步掌握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反应机理的基本过程.过渡态的搜索是... 计算化学在很多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的计算化学实验.借助气相中ScS^(+)+H_(2)S→ScS^(+)_(2)+H_(2)反应机理的研究,让学生初步掌握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反应机理的基本过程.过渡态的搜索是反应机理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搜索过渡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化学实验 反应机理 量子化学 过渡态搜索 Gaussian软件
下载PDF
硫酸乙烯酯及其改性分子氧化还原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4
作者 朱永霞 段宾 李亚楠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分别从HOMO/LUMO和氧化/还原电位两个角度研究硫酸乙烯酯分子(DTD)及其改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通过垂直电离势的方法对化合物电位进行计算,模拟数值与实验数值有较好的吻合,电位展现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趋势与分子的H... 基于密度泛函,分别从HOMO/LUMO和氧化/还原电位两个角度研究硫酸乙烯酯分子(DTD)及其改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通过垂直电离势的方法对化合物电位进行计算,模拟数值与实验数值有较好的吻合,电位展现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趋势与分子的HOMO/LUMO相符。针对DTD分子结构改性,C O或C C基团的引入对添加剂的氧化稳定性和还原稳定性无益,改性分子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反而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乙烯酯 密度泛函理论 HOMO/LUMO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反应物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
作者 徐先燕 郑灵丹 +3 位作者 周慧颖 张梓淇 刘素晶 陈洁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因具有简单便携、易操作、数据实时等优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及认知水平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手持技术,在考虑了反应吸、放热影响的基础下,利用气压传感器探究了盐... 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因具有简单便携、易操作、数据实时等优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及认知水平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手持技术,在考虑了反应吸、放热影响的基础下,利用气压传感器探究了盐酸浓度对Mg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FeCl_(3)用量、温度对H_(2)O_(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体系“压强-时间”曲线及反应速率的直接对比,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用量、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 气压传感器
下载PDF
Co-Ni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
16
作者 夏云生 赵屹萱 +2 位作者 梁彦坤 林笑寒 田宝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采用硝酸盐为金属源,在淀粉辅助下通过一步热分解法制备了介孔Co_(3)O_(4)-NiO催化剂,在三种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分析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计算出初始还原反应活化能为43.6 kJ·mol^(-1),而体... 采用硝酸盐为金属源,在淀粉辅助下通过一步热分解法制备了介孔Co_(3)O_(4)-NiO催化剂,在三种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分析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计算出初始还原反应活化能为43.6 kJ·mol^(-1),而体相氧化钴和体相氧化镍催化剂的初始还原活化能分别为47.9 kJ·mol^(-1)和49.6 kJ·mol^(-1),介孔Co-Ni催化剂的还原活化能降低与催化剂表面的粒子分散度和相互作用有关.通过对其还原性质的研究,可以为H_(2)-TPR方法研究催化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TPR Co-Ni催化剂 还原动力学
下载PDF
环氧导电胶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进 谭璐 +4 位作者 邢宝岩 李作鹏 赵建国 屈文山 张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06,共6页
碳系环氧导电胶在电子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反应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究其固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利用Kissinger极值法获得了该导电胶的表观活化能为57.6 kJ/mol,并由Starink等转化... 碳系环氧导电胶在电子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反应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究其固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利用Kissinger极值法获得了该导电胶的表观活化能为57.6 kJ/mol,并由Starink等转化率法获得该导电胶活化能随固化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该导电胶的活化能随着固化度增大而增大,但平均活化能接近57.6 kJ/mol。采用Sestal-Berggren自催化模型和改进的变活化能模型对导电胶的固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变活化能模型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动力学方程在该导电胶恒温固化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胶 固化动力学 环氧树脂 等转化率法 变活化能模型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甲酯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刘辉 刘鑫 +3 位作者 项文雨 郭凯 刘春江 张青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7-1234,共8页
工业化生产乳酸甲酯需要特定催化剂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本文研究了在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DA330的催化作用下,乳酸和甲醇生成乳酸甲酯的反应动力学.乳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基础原料,多用来作为合成香料和农药的原料.随着化石... 工业化生产乳酸甲酯需要特定催化剂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本文研究了在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DA330的催化作用下,乳酸和甲醇生成乳酸甲酯的反应动力学.乳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基础原料,多用来作为合成香料和农药的原料.随着化石能源紧缺和环保要求提高,具有可降解和可再生特性的乳酸甲酯及其高聚物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乳酸甲酯的连续化生产是提高乳酸甲酯产量的关键,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采用固体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传统浓硫酸作为催化剂,需要对动力学方程进行重新测定.本文针对乳酸甲酯反应体系外扩散影响、内扩散影响、酯化反应动力学、水解反应动力学分别进行了实验.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体系中的乳酸甲酯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发现内、外扩散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对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以酯化反应为例,搅拌转速达400 r/min以上时体系内催化剂颗粒悬浮程度达到峰值,外扩散不影响酯化反应速率;在催化剂颗粒悬浮程度达到峰值之后,催化剂粒径大小不影响酯化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在实验范围内对反应速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影响,酯化和水解实验数据拟合均符合Quasi-Homogeneous模型,最终得到DA330催化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甲酯 阳离子交换树脂 固体催化剂 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钠离子化和质子化环肽类似物的碰撞裂解途径比较
19
作者 杜梦颖 焦鲁杨 +4 位作者 许一澄 李树奇 崔永亮 张森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3-657,I0003,共16页
近年来,环肽因其生物学功能和结构多样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它们的结构鉴定比线性肽更困难。碰撞活化解离(CAD)质谱技术是分析环肽结构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通过电喷雾电离技术产生4种环肽类似物的钠离子化和质子化离子,并采用串联质谱进行... 近年来,环肽因其生物学功能和结构多样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它们的结构鉴定比线性肽更困难。碰撞活化解离(CAD)质谱技术是分析环肽结构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通过电喷雾电离技术产生4种环肽类似物的钠离子化和质子化离子,并采用串联质谱进行研究。钠离子化和质子化离子的CAD谱图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钠离子化复合物在测序方面优于质子化复合物。对于钠离子化复合物来说,钠离子与环内的主链羰基氧原子配位,其CAD谱图易于解析;而质子化复合物的CAD谱图存在多个平行的解离通道,比较复杂,并且这种复杂性与环肽类似物的官能团密切相关。结合2种复合物的CAD谱图,可以提供环肽类似物的互补信息,使其结构鉴定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肽 质谱 碰撞活化解离(CAD) 钠离子化离子 碎裂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