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MXene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金属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曹宇 张国辉 +5 位作者 高昂 杜心宇 周静 蔡永茂 余璇 于晓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2-428,共17页
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导电性高、表面官能团丰富、层间距和能带结构可调等特点,从而在新能源器件中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MXene在太阳能电池和金属离子电池中应用的相关进展。在太阳能电池中,基于MXene高电导率、高透明度... 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导电性高、表面官能团丰富、层间距和能带结构可调等特点,从而在新能源器件中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MXene在太阳能电池和金属离子电池中应用的相关进展。在太阳能电池中,基于MXene高电导率、高透明度和功函数灵活可调的特点,讨论了其在电极和载流子传输层中的相关应用研究,并对MXene功函数调整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在金属离子电池中,基于MXene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讨论了MXene作为负极材料以及与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和硅组成的复合材料对电化学性能的提升作用,并对MXene在正极材料、集流体以及隔膜中应用也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Xene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太阳能电池 金属离子电池 纳米材料 器件性能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的电化学催化降解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魏春生 张丹凤 +3 位作者 吴晓亮 刘伟华 赵焕 刘建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作为一种兴奋剂类毒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销毁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电化学催化降解METH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对电极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气...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作为一种兴奋剂类毒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销毁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电化学催化降解METH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对电极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气相色谱(GC)和循环伏安法(CV)对METH电化学降解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钛基钌铱电极(DSA电极)表面的裂纹结构,大大提高了电极活性面积,对METH的降解效果优于碳纤维电极和Pt电极。电解条件优化后,DSA电极对METH的电化学降解效果显著,METH基本完全降解。METH的降解以间接氧化为主,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催化可以快速高效的降解METH,且环境友好,是对METH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电化学降解 DSA电极 降解机理
原文传递
电沉积NiCu合金锚定Co_2P纳米线调控电子结构增强的析氢反应
3
作者 刘文欢 王康康 +2 位作者 窦嘉阳 张彤琛 董社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发展高效稳定的析氢反应(HER)是实现电解水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关键.本文以泡沫镍(NF)为基材,通过水热-热解-电沉积法合成了具有三维高分散非均相的HER催化剂CuAl@Co_(2)P/NF.研究发现,晶面与非晶面异质结的形成增加了该催化剂自身的... 发展高效稳定的析氢反应(HER)是实现电解水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关键.本文以泡沫镍(NF)为基材,通过水热-热解-电沉积法合成了具有三维高分散非均相的HER催化剂CuAl@Co_(2)P/NF.研究发现,晶面与非晶面异质结的形成增加了该催化剂自身的活性位点,各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使体系内Co原子核外电子重新排布,降低了对吸附H^(*)的吸附能力,加快了析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该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均表现出良好的HER活性和稳定性,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势分别为83和27 mV,尤其在碱性环境下连续工作72 h后的电位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物 镍铜合金 异质结 电催化 析氢反应
下载PDF
石墨烯生产废液中双球状碳酸锰的提取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
4
作者 侯宏英 贾彦鹏 +2 位作者 李俊凯 兰建 陈方淑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根据“双碳”目标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废弃物务必应收尽收。鉴于此,以Na2CO_(3)为沉淀剂,通过一步化学沉淀反应从石墨烯生产废液中提取了淡黄色MnCO_(3)粉末,并研究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废液中Mn离子的去除率为99.9%,MnCO_(3)粉末... 根据“双碳”目标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废弃物务必应收尽收。鉴于此,以Na2CO_(3)为沉淀剂,通过一步化学沉淀反应从石墨烯生产废液中提取了淡黄色MnCO_(3)粉末,并研究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废液中Mn离子的去除率为99.9%,MnCO_(3)粉末的回收率为92.6%。MnCO_(3)粉末由0.5~1.5μm的双球状颗粒组成,属于六方晶系;MnCO_(3)负极在0.5 A/g和1.0 A/g分别循环300圈后,其可逆放电容量分别为570 mAh/g和418 mAh/g。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回收石墨烯工业废水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石墨烯生产废液 碳酸锰 负极材料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电化学原理与应用”教学创新与效果评估
5
作者 胡文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针对传统“电化学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多是以课本知识讲解为主的问题,该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四个步骤实现“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创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针对传统“电化学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多是以课本知识讲解为主的问题,该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四个步骤实现“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创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现状五个因子下均呈现出1%的显著性水平.第一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道德素养评分分别为64、60分,第五个月实验组的道德素养评分比对照组高19分.第一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专业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30、27分.第五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专业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98、73分.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化学原理与应用”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知识水平,进而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 课程思政理念 创新路径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碳布用于锂离子电池三维一体化柔性正极的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闫时建 郭锦 +1 位作者 同阳 今西诚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8,共7页
研究碳纤维编织布用于锂离子电池三维一体化正极的可行性,对三种经过热处理碳布的石墨化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以锂金属作为对电极,石墨化的碳布电极在0.1~0.5 V的电压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3.6,94.5mAh·g^(-1)和115.2 mA... 研究碳纤维编织布用于锂离子电池三维一体化正极的可行性,对三种经过热处理碳布的石墨化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以锂金属作为对电极,石墨化的碳布电极在0.1~0.5 V的电压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3.6,94.5mAh·g^(-1)和115.2 mAh·g^(-1),经过50周次循环充放电后比容量分别为55.0,80.0 mAh·g^(-1)和88.0 mAh·g^(-1)左右。将石墨化的碳布负载LiFePO_(4)后,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73.2,109.5 mAh·g^(-1)和130.2 mAh·g^(-1)。对于石墨化程度为76.02%的碳布,经过50周次循环充放电后比容量稳定在90.0 mAh·g^(-1)左右,综合电化学性能较好,更适合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一体化柔性正极。通过建立LiFePO_(4)颗粒与碳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探讨一体化正极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将碳布用于锂离子电池一体化正极,可以简化锂离子电池的常规生产过程,革新其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布 石墨化程度 三维一体化柔性正极 导电性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宽温域性能的电解质改性策略研究进展
7
作者 程羽 何灵均 +7 位作者 林楚园 林慧 肖富玉 赖文斌 钱庆荣 黄晓霞 陈庆华 曾令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64,共16页
在资源短缺、能源需求倍增的当今世界,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作为一种大规模储能技术以其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高容量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脱颖而出。随着对能源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增加,AZIBs被开发并应用于多种极端环境。然而,电池中的... 在资源短缺、能源需求倍增的当今世界,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作为一种大规模储能技术以其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高容量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脱颖而出。随着对能源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增加,AZIBs被开发并应用于多种极端环境。然而,电池中的自由水分子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导致电池出现容量下降和寿命缩短的问题。在低温条件下,溶剂水的冻结会引起AZIBs的离子电导率降低、电荷转移阻抗增加,导致电池速率性能下降。在高温条件下,溶剂水的快速蒸发会产生气泡和气体膨胀,水诱导的副反应加剧,同时电极材料也会出现腐蚀和溶解,从而影响电池寿命。针对这些挑战,在这篇综述中,分别总结了针对水系锌离子电池在高温与低温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适用于低温、高温以及同时适用于高低温的电解质策略,重点研究了高浓度电解质、凝胶电解质、电解质添加剂和共晶电解质降低电解质凝固点、提高低温电化学性能的机理,并对进一步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宽温域性能和工业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低温 高温 高浓度电解质 凝胶电解质 添加剂
下载PDF
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纳米化复合集流体构筑
8
作者 刘泽宇 黄文泽 +6 位作者 肖阳 张俊东 孔伟进 武鹏 赵辰孜 陈爱兵 张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SSLB)是一种通过初次充电形成金属锂负极的新型锂电池,它的负极与正极容量比为1,能使任意锂化正极系统达到最大能量密度。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引入使无负极锂金属体系兼具高安全性。然而,电池循环过程中的锂离子... 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SSLB)是一种通过初次充电形成金属锂负极的新型锂电池,它的负极与正极容量比为1,能使任意锂化正极系统达到最大能量密度。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引入使无负极锂金属体系兼具高安全性。然而,电池循环过程中的锂离子通量不均导致的界面接触损失和锂枝晶生长会不断加剧,从而造成电池循环容量迅速衰减。本文构筑了纳米化的银碳复合集流体,显著增强了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中集流体-电解质界面的性能。使用该集流体的固态电池循环过程中接触良好,界面阻抗为~10Ω·cm^(-2)。从而实现了超过7.0mAh·cm^(-2)锂金属的均匀稳定沉积,并在0.25mA·cm^(-2)的电流条件下实现循环200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池 无负极锂金属二次电池 纳米集流体 界面接触 锂金属电池
下载PDF
MoS_(2)纳米片功能化PAN锂金属电池隔膜的制备及锂枝晶抑制作用
9
作者 董帮达 翟云云 +3 位作者 刘海清 黄振鹏 李祖光 李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引导锂离子流的均匀分布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推动锂金属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采用化学插层法制备出单层或少层、结构完整的MoS_(2)纳米片,将二维MoS_(2)纳米片喷涂到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纤维膜上,制得MoS_(2)@PAN复合隔膜.M... 引导锂离子流的均匀分布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推动锂金属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采用化学插层法制备出单层或少层、结构完整的MoS_(2)纳米片,将二维MoS_(2)纳米片喷涂到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纤维膜上,制得MoS_(2)@PAN复合隔膜.MoS_(2)涂层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离子电导率(1.02 mS/cm)、Li+迁移数(0.59)和电解液亲和性,而且降低了复合隔膜的孔径,使其孔径分布均一.这些特性协同作用,调控了通过MoS_(2)@PAN复合隔膜的Li+流分布,促进了Li+在锂金属表面的均匀沉积,抑制了锂枝晶的形成-生长.因此,MoS_(2)@PAN复合隔膜组装的Li/Li电池在1 mA/cm^(2)电流密度下以14 mV的超低过电位可稳定循环长达500 h,循环后的锂金属表面没有明显的枝晶生长.此外,MoS_(2)@PAN复合隔膜组装的LiFePO_(4)/Li电池在2C倍率下循环550次后保持92%的初始容量,表现出更稳定的循环性能.通过隔膜调节Li+通量实现了锂的均匀沉积,为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MoS_(2)纳米片 锂金属电池隔膜 调节Li+通量 抑制锂枝晶形成-生长
下载PDF
树枝状磺化聚醚砜纤维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杨琪 邓南平 +1 位作者 程博闻 康卫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解决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固态有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较低和力学性能较弱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树枝状磺化聚醚砜(SPES)纳米纤维膜,将其与聚氧化乙烯(PEO)结合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并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探讨了纺丝... 为解决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固态有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较低和力学性能较弱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树枝状磺化聚醚砜(SPES)纳米纤维膜,将其与聚氧化乙烯(PEO)结合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并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探讨了纺丝工艺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在最佳的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下,研究了SPES纳米纤维膜对复合固态电解质结晶度、离子电导率、力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丁基六氟磷酸铵质量分数为2%,静电纺丝电压为30 kV,接收距离为15 cm时,制备的树枝状SPES纳米纤维膜具有最好的形貌,将PEO浇筑在该纳米纤维膜上获得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为8.13×10^(-5)S/cm(30℃),断裂强度为5.1 MPa,且可使对称电池在0.1 mA·h/cm^(2)下稳定循环198 h,使LiFePO_(4)/Li电池在循环400圈后仍保持着128.6 mA·h/g的放电比容量;SPES纳米纤维膜因破坏PEO的结晶区且能构成三维离子传输路径,不仅提高了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还使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可满足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静电纺丝 磺化聚醚砜纤维 聚氧化乙烯 纳米纤维
下载PDF
电化学脱盐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11
作者 齐元帅 彭文朝 +2 位作者 李阳 张凤宝 范晓彬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9,共19页
电化学脱盐技术通过可逆的电化学过程实现离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水处理技术。有关脱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离子传输和去除特性,进而为材料和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电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将电化学脱盐机理分为电吸... 电化学脱盐技术通过可逆的电化学过程实现离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水处理技术。有关脱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离子传输和去除特性,进而为材料和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电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将电化学脱盐机理分为电吸附机理与电荷转移机理两大类,后者包括氧化还原活性导电聚合物、离子插入(或插层)反应、转化反应以及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先进表征技术(包括原位X射线技术、原位波谱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和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有限元分析)在机理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脱盐 机理 吸附 电荷转移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12
作者 刘慧敏 李克智 +3 位作者 张欣 殷学民 付前刚 李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共18页
超级电容器由于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性在众多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在各类电极材料中,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因其高稳定性、优异的导电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首先... 超级电容器由于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性在众多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在各类电极材料中,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因其高稳定性、优异的导电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的常用制备方法;然后,详细综述了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总结“高导电碳材料复合”、“杂原子掺杂”、“赝电容材料复合”、“多级孔结构的设计”、“化学活化”等电化学性能的提升策略;最后,对SiC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碳在超级电容器储能领域中应用存在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碳化硅衍生碳 双电层电容 赝电容
下载PDF
木质素基碳/硫纳米球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13
作者 李顺 黄建国 何桂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0-278,共9页
锂硫二次电池因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而备受关注。然而,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因导电性差和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Li_(2)S_(n)(4≤n≤8)极易发生“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降低了对活性硫... 锂硫二次电池因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而备受关注。然而,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因导电性差和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Li_(2)S_(n)(4≤n≤8)极易发生“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降低了对活性硫的利用效率,造成电极材料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因此寻找成本低、可循环利用、热稳定性好的碳载体基质是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以天然木质素作为碳源,首先经过萃取和碳化过程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球,再通过熔融过程,将单质硫成功地包裹进木质素基碳纳米球的孔隙中,制备得到多孔球状结构的碳/硫复合材料(LS-C/S)。当该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时,在0.1 C电流密度下,硫含量为59.41%(质量分数)的电极材料的首次放/充电比容量分别为800.3 mAh/g和758.8 mAh/g,对应库仑效率为94.8%,在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比容量稳定在647.4 mAh/g,容量保持率为84.3%,相当于每循环一圈容量平均损失为0.0785%。此外,在经过高倍率的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能恢复并稳定在620 mAh/g,展现出良好的可逆倍率稳定性。这种木质素基碳纳米球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促进了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有效地抑制了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溶解扩散,提高了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的利用效率,因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木质素 碳纳米球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金属基磷化物纳米材料制备与电催化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卉 杨牛娃 +3 位作者 马梦圆 田少囡 张玉 杨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共17页
处于纳米尺度的磷化物及其与贵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电催化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中,由于磷(P)比金属铂(Pt)或钯(Pd)等具有更大的电负性,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被P吸引而偏向P原子,从而间接... 处于纳米尺度的磷化物及其与贵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电催化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中,由于磷(P)比金属铂(Pt)或钯(Pd)等具有更大的电负性,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被P吸引而偏向P原子,从而间接提高了Pt或Pd对CO类中间产物的耐受性;在电解水析氢反应中,P可以作为质子受体,增强H^(+)在金属上的吸附,从而促进析氢反应;在电解水析氧反应中,金属基磷化物容易被氧化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从而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磷化物界面,进一步促进析氧反应。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结构、组分、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因此,对金属基磷化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这些性质进行合理调控是提升其电催化性能的关键。本文所综述的材料范围包含金属基磷化物本身及其与贵金属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首先概括介绍金属基磷化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进而阐述如何利用复合材料中晶格应变和电子耦合等物理效应提升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后,围绕金属基磷化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电催化性能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对其未来合成策略和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磷化物 纳米复合材料 电催化 甲醇氧化反应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下载PDF
钨掺杂镍铁水滑石高效电催化析氧反应
15
作者 段欣漩 Marshet Getaye Sendeku +6 位作者 张道明 周道金 徐立军 高学庆 陈爱兵 邝允 孙晓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电解水对制备可持续和清洁的氢气能源至关重要。电解水的阳极析氧反应设计复杂的4-电子转移过程,所需能耗较高,是电解水的速控步骤。催化剂对于析氧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镍铁水滑石是最具潜力的碱性非贵金属析氧反应(OER)催化剂,但... 电解水对制备可持续和清洁的氢气能源至关重要。电解水的阳极析氧反应设计复杂的4-电子转移过程,所需能耗较高,是电解水的速控步骤。催化剂对于析氧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镍铁水滑石是最具潜力的碱性非贵金属析氧反应(OER)催化剂,但是由于水滑石导电性差、活性位点暴露不充分、对反应中间体吸附较弱等问题,催化活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提升催化活性已经被科学家们广泛关注,比如:制造缺陷、掺杂、将水滑石剥离为单层结构和组装为阵列结构等。在本论文中,通过简单的“一锅法”醇解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量W掺杂NiFe-LDH的样品。XRD结果表明合成的NiFeW-LDH的衍射峰与完美NiFe-LDH标准卡片相同,没有其他的衍射峰,表明W没有单独成相,被成功掺杂进入NiFe-LDH。扫描电镜表明NiFeW-LDH为纳米片(尺寸约为~500 nm)组成的3d立体花状结构,且材料中Ni、Fe和W均匀分布。XPS表明材料中W的价态为6+,与未掺杂的NiFe-LDH相比,Fe向高价态移动,表面吸附的OH增多。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中,结果同样表明W6+掺杂有利于H2O和O*中间体的吸附,提高了Fe位点的活性。在1 mol∙L^(−1) KOH中,NiFeW-LDH达到10 mA·cm^(−2)所需过电位是199和237 mV,这比大多数的NiFe基粉末催化剂的性能好。综上,实验和计算表明W掺杂调控催化剂中Fe位点电子结构,优化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使催化剂具有更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水滑石 钨掺杂 电子相互作用 电催化
下载PDF
NiFe-MOF和氮氧自由基协同增强甾醇电催化氧化
16
作者 许银洁 李随勤 +8 位作者 刘力豪 贺佳辉 李凯 王梦欣 赵舒影 李纯 张峥斌 钟兴 王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5,共2页
传统甾醇中间体氧化采用重金属铬作为氧化剂,存在毒性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电催化氧化(ECO)以其高效、环保、可控的优点备受青睐,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工艺的方法。然而,目前ECO面临低电流密度和低时空产率的挑战。本研究采用一步溶... 传统甾醇中间体氧化采用重金属铬作为氧化剂,存在毒性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电催化氧化(ECO)以其高效、环保、可控的优点备受青睐,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工艺的方法。然而,目前ECO面临低电流密度和低时空产率的挑战。本研究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石墨毡上制备自支撑NiFe-MOF纳米片电催化剂,并耦合NiFe-MOF与氮氧自由基(4-乙酰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协同电催化策略以提高ECO性能。研究发现碱性电解液可重构NiFe-MOF催化剂,从而提高催化活性。此外,连续流动强化传质,成功实现以100 mA·cm^(-2)的大电流密度对19-羟基-4-雄甾烯-3,17-二酮(1a)的选择性电催化氧化,且选择性高达98%,时空产率可达15.88 kg·m^(-3)·h^(-1),是间歇电反应器的35倍。寿命测试发现经10次循环反应后,NiFe-MOF/ACT协同体系对ECO仍具有较高的转化率。通过增大NiFe-MOF面积,将其组装至连续流动式电反应器并进行ECO恒电流电解,可达到12.99 kg·m^(-3)·h^(-1)的时空产率。该工作提出一种NiFe-MOF/ACT协同电催化氧化策略,为实现甾醇选择性氧化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电催化氧化 金属有机框架 氮氧自由基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稳定界面助力石墨实现超长储钾性能
17
作者 许涛 孙伟 +2 位作者 孔天赐 周杰 钱逸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86,共2页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商业阳极材料,由于其高丰度、低成本和低电位的优势,在K离子电池中也显示出了的巨大潜力。然而,K离子半径(0.138 nm)大于Li离子半径(0.076 nm),会造成的明显结构损伤导致明显的容量衰减和不稳定的循环寿命。在这里...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商业阳极材料,由于其高丰度、低成本和低电位的优势,在K离子电池中也显示出了的巨大潜力。然而,K离子半径(0.138 nm)大于Li离子半径(0.076 nm),会造成的明显结构损伤导致明显的容量衰减和不稳定的循环寿命。在这里,我们用简单有效的微波方法通过石墨烯涂层设计了石墨阳极的稳定界面。微波还原可以在10 s内有效地去除氧化石墨烯的氧基,这一点得到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证实。石墨烯涂层不仅可以缓冲石墨的体积膨胀以抑制结构崩溃,还可以加速电子传输以提高倍率性能。石墨烯涂层负极(GCG)在3000次循环后表现出262 m Ah·g^(-1)的超级循环稳定性。与石墨相比GCG的倍率性能也更加优异(500 m A·g^(-1)的电流密度下容量为161.2 m Ah·g^(-1))。相反,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石墨的容量在150次循环后衰减到小于150m Ah·g^(-1)。进一步的电化学阻抗(EIS)和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测试表明,与石墨相比,GCG表现出更快的电导率和离子扩散。循环后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图像验证了石墨烯作为缓冲界面有利于电极结构的完整性和固体电解质膜(SEI)的稳定性。这项工作为钾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负极 石墨烯 微波还原 界面
下载PDF
强钴—氧键合作用提升缺陷型Co_(2)MnO_(4)酸性析氧反应稳定性
18
作者 谢静宜 吕千喜 +6 位作者 乔韦珍 卜辰宇 张昱声 翟雪君 吕仁庆 柴永明 董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9,共2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已经验证钴基氧化物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然而,普通的钴基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非常不稳定,在酸性电解质中容易被腐蚀。因此,在目前的研究中,设计出能在强酸性条件下同时保持活性和稳定性的析氧催化剂是... 通过实验和理论已经验证钴基氧化物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然而,普通的钴基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非常不稳定,在酸性电解质中容易被腐蚀。因此,在目前的研究中,设计出能在强酸性条件下同时保持活性和稳定性的析氧催化剂是实现大规模工业制氢应用的一项重要挑战。因此,我们报道了通过在四氧化三钴的尖晶石晶格中引入锰(Mn)从而产生富含缺陷的催化剂(CoMn_(1)O),它在酸性电解质中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元素图研究了晶相结构和化学价态。在引入锰后,由于局部晶体结构的改变,产生了大量的缺陷。此外,随着锰含量的增加,可以观察到Co 2p光谱的红移,这表明Co的总价逐渐增加,形成了更稳定的Co-O键。此外,当Mn与Co的比例达到1(CoMn_(1)O)时,目标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OER活性,在10和50mA·cm^(-2)时,过电位分别为415和552 mV。详细的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表明,CoMn_(1)O比不含锰的Co_(3)O_(4)(CoMn_(0)O)能稳定4倍以上的时间。这可以归因于锰的引入调节了Co的电子密度偏向O,从而形成更稳定的Co-O键。Mn可以通过延缓Co活性位点的氧化速率来促进酸性氧的进化,并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分析了CoMn_(1)O和CoMn_(0)O的电子结构。与CoMn_(0)O相比,CoMn_(1)O中Co 3d的d带中心(εd)向费米能级(EF)移动。这表明CoMn_(1)O通过加强与OER中间物的键合作用从而降低了反应能垒。本研究为设计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实现高效稳定的酸性析氧提供有前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结构 钴锰尖晶石氧化物 钴锰普鲁士蓝类似物 酸性析氧反应
下载PDF
氯化镁熔盐水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19
作者 董明哲 李可昕 +4 位作者 叶秀深 马珍 李生廷 李权 吴志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熔盐水合物一般是指水盐物质的量比小于或等于阳离子水合数或配位数的无机盐熔体,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无机盐结晶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脱水机理。测定了不同组成的MgCl_(2)-H_(2)O体系以液态存在的最低温度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 熔盐水合物一般是指水盐物质的量比小于或等于阳离子水合数或配位数的无机盐熔体,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无机盐结晶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脱水机理。测定了不同组成的MgCl_(2)-H_(2)O体系以液态存在的最低温度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gCl_(2)-H_(2)O体系和MgCl_(2)-KCl-H_(2)O体系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MgCl_(2)-H_(2)O体系稀溶液的电导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含水量相同时,MgCl_(2)-H_(2)O体系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在浓溶液和熔盐水合物中,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减小;对于MgCl_(2)-H_(2)O体系,当达到氧化或还原电位时,阳极和阴极电流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MgCl_(2)熔盐水合物中加入KCl后,熔盐水合物体系中Cl-浓度增大,Cl-置换了水合镁离子中的部分水分子,使氢的还原更加容易;在MgCl_(2)·6H_(2)O脱水过程中,Cl-的加入可以抑制MgCl_(2)·6H_(2)O水解反应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MgCl_(2)·6H_(2)O的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熔盐水合物 电导率 循环伏安实验
下载PDF
氮掺杂碳阳极电化学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20
作者 梁凤 苗娟 +2 位作者 周新全 彭淑鸽 魏学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电化学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近年来,氮掺杂碳材料因其特殊结构被广泛用于电化学水处理领域。列举了常见的氮掺杂碳阳极材料,比较了各种氮掺杂碳修饰阳极降解水中污染物的效能,简要梳理了氮... 电化学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近年来,氮掺杂碳材料因其特殊结构被广泛用于电化学水处理领域。列举了常见的氮掺杂碳阳极材料,比较了各种氮掺杂碳修饰阳极降解水中污染物的效能,简要梳理了氮掺杂碳对电极性能作用影响的机理,并对该类阳极在电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 阳极 电催化 水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