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颗粒润湿性评价新方法
1
作者 王富华 王路一 +1 位作者 朱海涛 张卫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润湿性不仅控制着疏松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分布,而且影响微粒运移,因此对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准确评价直接关系到储层微粒润湿性的有效调控,对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固体平面厘米以上的宏... 润湿性不仅控制着疏松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分布,而且影响微粒运移,因此对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准确评价直接关系到储层微粒润湿性的有效调控,对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固体平面厘米以上的宏观尺度,无法准确评价疏松砂岩储层中毫微米尺度的泥砂颗粒的表面润湿性。该文结合活化指数法和接触角测量法,提出了适用于颗粒润湿性评价的新参数——颗粒润湿指数R,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毫微米尺度的固体颗粒润湿性评价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泥砂颗粒的润湿性,测试程序简单,数据处理方便,适用范围广泛,为固体颗粒润湿性的评价与应用技术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储层 润湿性 固体颗粒 润湿指数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汽车涂层样本单颗粒冲击破坏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红 陈力 +1 位作者 邹晨祺 臧孟炎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研究汽车涂层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现象,对于预测涂层抗石击性能以及指导涂层结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汽车涂层样本单颗粒冲击破坏有限元模型,使用自主开发的显式有限元求解器模拟汽车涂层冲击破坏过程。涂层层内破坏、基底与... 研究汽车涂层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现象,对于预测涂层抗石击性能以及指导涂层结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汽车涂层样本单颗粒冲击破坏有限元模型,使用自主开发的显式有限元求解器模拟汽车涂层冲击破坏过程。涂层层内破坏、基底与涂层界面分离破坏模式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揭示了涂层在冲击载荷下的层内破坏与界面分离破坏的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层 冲击载荷 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掺杂煤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对废水中广谱抗生素的吸附性能
3
作者 余谟鑫 史文旭 +2 位作者 孙宇航 张晨 王晓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以煤沥青为碳源,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为磷源,氧化镁为模板耦合KOH活化,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多孔炭(CPC_(x));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炭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C_(x)对土霉素和氯霉... 以煤沥青为碳源,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为磷源,氧化镁为模板耦合KOH活化,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多孔炭(CPC_(x));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炭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C_(x)对土霉素和氯霉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煤沥青与磷源的质量比为2∶1时,制得的CPC_(2.0)总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分别为2739和2353 m^(2)/g,平均孔径为3.78 nm;苯基吸收峰有所加深,出现新的P—O伸缩振动峰;碳材料表面的磷及磷构型中最稳定的C_(3)—P=O官能团含量分别达0.45%和37.7%(摩尔分数);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PC_(2.0)对抗生素的吸附过程,CPC_(2.0)对土霉素和氯霉素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780和1122 mg/g,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 吸附 磷掺杂 抗生素
下载PDF
Cu(110)晶面催化还原CO_(2)制备甲酸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张旭昀 汤静 +2 位作者 常庆 王勇 谭秀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2-4110,共9页
铜基催化剂是一种高效还原CO_(2)为甲酸的绿色催化剂,明确不同晶面的还原机理对催化剂的设计及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Cu(110)晶面的催化机理尚不明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Cu(110)表面的还原机理进行了研究,系统... 铜基催化剂是一种高效还原CO_(2)为甲酸的绿色催化剂,明确不同晶面的还原机理对催化剂的设计及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Cu(110)晶面的催化机理尚不明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Cu(110)表面的还原机理进行了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中间产物的吸附相关性质并探讨了相关的吸附机理。吸附能结果表明,CO_(2)在Cu(110)表面无法发生化学吸附,而^(*)COOH、^(*)HCOO、HCOOH分子和H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点分别为长桥位点、短桥位点、顶位点和HCP位点。布居数结果表明,^(*)HCOO和HCOOH分子在吸附过程中与Cu(110)表面的Cu原子形成离子键,H原子和Cu原子之间存在氢键作用,^(*)COOH分子中的C和Cu原子形成共价键。此外,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HCOO基团和Cu原子之间形成O—Cu键,^(*)COOH基团中的C和Cu原子形成C—Cu键,HCOOH分子中的O和Cu原子形成O—Cu键。相比于^(*)COOH/Cu(110)体系,^(*)HCOO/Cu(110)吸附体系的电荷密度、电荷转移量和成键能力均较强,说明CO_(2)在Cu(110)还原过程中中间体^(*)HCOO更稳定,合成路径属于更加高效的:CO_(2)→^(*)HCOO→HCOOH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甲酸 第一性原理 铜基催化剂
下载PDF
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凤菊 宋艳 +3 位作者 李子明 吴浩天 李昊 陈树森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AHTCC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较好;铀吸附平衡质量浓度为120 mg/L左右时,吸附量达最大,为151.6 mg/g;铀吸附速率在反应最初60 min较快,1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以80 g/L Na_(2)CO_(3)+20 g/L NaHCO_(3)作解吸剂,铀解吸率为97.5%;对于含杂离子浓度较高的实际含铀废水,经AHTCC单次吸附,铀的去除率可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胺基 低浓度 水热法 改性 吸附 制备
下载PDF
DNA-AuNCs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综合性实验
6
作者 周亭 张霞 +2 位作者 王虹 王一蕾 张志庆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实验以DNA功能化金纳米簇为催化剂,以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4-NP)和甲基橙为模型反应,旨在研究DNA功能化金纳米簇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研究了DNA-AuNCs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 实验以DNA功能化金纳米簇为催化剂,以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4-NP)和甲基橙为模型反应,旨在研究DNA功能化金纳米簇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研究了DNA-AuNCs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选题紧跟学科前沿发展,涉及纳米科技、有机污染物降解等社会热点问题,实验内容融合了纳米材料、光谱学和催化等理论知识,以及多种仪器的使用,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金纳米簇 有机污染物 催化性能 综合实验
下载PDF
PNIPAm温敏纳米纤维膜:交联作用下的形貌稳定性和响应行为
7
作者 田晓靖 黄至纯 +3 位作者 张青松 王旭 杨宁 邓南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7,共16页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交联温敏纳米纤维膜作为一种相变温度易于控制的新兴响应性材料,克服了传统PNIPAm块状水凝胶的生产成本高、响应速率慢和PNIPAm非交联温敏纳米纤维耐水性差的缺点,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智能开关、温度致动器...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交联温敏纳米纤维膜作为一种相变温度易于控制的新兴响应性材料,克服了传统PNIPAm块状水凝胶的生产成本高、响应速率慢和PNIPAm非交联温敏纳米纤维耐水性差的缺点,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智能开关、温度致动器、水油分离、药物、细胞控制释放和伤口敷料等领域。形貌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是温敏纳米纤维膜在重复体积变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同时也作为评价PNIPAm温敏纳米纤维膜的实用性最重要指标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全面综述了PNIPAm温敏纳米纤维膜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突破性进展和非交联作用下PNIPAm温敏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变化和响应性,重点综合分析了物理和化学交联中交联反应类型、交联度、交联时间和交联分子量对PNIPAm温敏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稳定性和响应行为的影响,为之后纤维膜的交联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对PNIPAm温敏纳米纤维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纳米纤维膜 形貌稳定性 响应性 耐水性
下载PDF
MTMS水解溶液整理棉织物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邵明军 蹇玉兰 +2 位作者 柴希娟 徐开蒙 解林坤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为拓展棉织物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功能单体,将其与体积比为1∶1的氨水和无水乙醇(EtOH)混合水解,采用一步浸渍法制备超疏水/超亲油棉织物,分析了MTMS含量及水解时间对织物表面化学结构及润湿性的影响,探讨... 为拓展棉织物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功能单体,将其与体积比为1∶1的氨水和无水乙醇(EtOH)混合水解,采用一步浸渍法制备超疏水/超亲油棉织物,分析了MTMS含量及水解时间对织物表面化学结构及润湿性的影响,探讨了整理棉织物涂层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当MTMS与EtOH体积比为1∶50并水解150 min时,所整理棉织物水接触角高达(158.6±0.9)°,滚动角为9°;MTMS整理织物表面引入了Si—CH_(3)、Si—O基团,Si元素含量为3.30%;整理棉织物经过8 000次循环摩擦、120 h紫外老化及24 h酸碱溶液或有机溶剂浸泡后,水接触角均保持在151°以上,具有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化学耐久性和自清洁性;经5次油水分离测试,整理的棉织物分离效率均在97.0%左右,油水分离通量约为42.3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超疏水 油水分离 耐久性
下载PDF
有机-有机界面效应的原位及非原位研究
9
作者 冀连连 王现鹏 +7 位作者 张莹莹 申学礼 薛娣 王璐 王滋 王文冲 黄丽珍 迟力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1,共2页
有机-有机异质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电子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全面理解有机-有机异质结构的界面效应,对于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有机半导体具有多... 有机-有机异质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电子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全面理解有机-有机异质结构的界面效应,对于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有机半导体具有多样的化学特性以及分子间较弱的范德华力,界面电荷传输特性与有机-有机电子结构、环境气氛等密切相关。在此,我们报道了随着顶层半导体并五苯(pentacene)的沉积,并五苯/酞菁氧钒(VOPc)异质结构的原位实时电学性能监测。结果显示,异质结构晶体管的p型迁移率从0.4 cm2∙V−1∙s^(−1)下降至0.2 cm2∙V−1∙s^(−1),而n型迁移率从0.01 cm2∙V−1∙s^(−1)迅速增加至约0.9 cm2∙V−1∙s^(−1)。这种n型输运行为的增强归因于pentacene向VOPc的界面电子转移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VOPc层中陷阱态的填充。此外,非原位实验对比表明,当晶体管制备过程暴露于大气时会明显抑制这种界面电荷转移效应,导致沉积pentacene后n型输运几乎没有得到改善。薄膜形态、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界面处存在从pentacene到VOPc的电子转移。进一步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由于pentacene/VOPc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pentacene往VOPc的电荷转移量约为0.15 e。此外,O_(2)/H2O的存在会抑制这种界面电荷转移效应,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原位电学表征对有机-有机界面之间的电荷转移效应给出了深入解释,有利于进一步的器件性能优化及界面效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有机异质结构 原位表征 电荷转移效应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O_(2)/H2O掺杂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多孔炭材料结构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逸寰 解强 +2 位作者 周红阳 梁鼎成 刘金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5-1551,共17页
结构模型的构建是多孔炭材料结构表征、“构效”关系探究、吸附模拟研究等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基于分子模拟的多孔炭材料结构模型构建方法、应用及特点进行了综述性评介,以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净化用活... 结构模型的构建是多孔炭材料结构表征、“构效”关系探究、吸附模拟研究等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基于分子模拟的多孔炭材料结构模型构建方法、应用及特点进行了综述性评介,以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净化用活性炭的选型需求为导向,分析各种模型构建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由片段单元组装构成多孔炭结构的早期模型,能展现多孔炭材料的部分表观性质,但对多孔炭吸附性能的解析与机理阐释尚缺乏指导意义。多孔炭结构模型构建方法可归为仿真过程法和结构重建法,前者适于炭材料微观结构演变的研究,但所需算力高;后者通过拟合多孔炭的实验、表征数据、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重建模型,其中的随机填充法可以针对性地调控模型的孔结构和官能团,应用于吸附模拟研究时有助于确定吸附特定VOCs的最优孔结构、筛选合适的活性炭,进而指导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然而,对包括随机填充法在内的结构重建法,尚需掌握量化调控结构模型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的方法与关键参数,发展能够进行多参数、多指标“构效”关系研究的多尺度化模型,才能对多孔炭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活性炭 结构模型 动力学模型 随机填充法
下载PDF
激光诱导羟基磷灰石夹层纸表面碳化实现无墨打印
11
作者 王俊鉴 于清泉 +6 位作者 刘舜尧 陈玉客 刘晓雨 李国栋 刘晓燕 刘宏 周伟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3,共8页
传统的油墨打印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打印过程中墨水或碳粉的大量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基于激光的高能粒子特性和光热辐射热效应,利用激光欠焦和聚焦两种工作模式,可实现激光无墨打印和微区加工。本文报道了一种基... 传统的油墨打印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打印过程中墨水或碳粉的大量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基于激光的高能粒子特性和光热辐射热效应,利用激光欠焦和聚焦两种工作模式,可实现激光无墨打印和微区加工。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羟基磷灰石的“有机-无机-有机”三明治结构多功能纸,并利用激光的光热辐射效应使功能纸表层有机材料——纤维素纤维表面温度升高,实现表层均匀碳化,夹层无机材料——羟基磷灰石阻挡能量继续传导防止纸张烧穿,以此来达到无墨打印的效果。基于激光烧蚀的无墨打印,能够显著降低打印成本,有利于激光烧蚀打印技术的推广。此外,采用激光烧蚀打印技术作用于功能纸上的打印效果具有稳定、绿色环保等特点,在档案存储用纸、食品包装用纸和后天致盲患者阅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羟基磷灰石 夹层纸 无墨打印
下载PDF
P507溶剂浸渍树脂吸附Ga(Ⅲ)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朱冬冬 徐翠萍 +1 位作者 高学珍 刘军深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溶剂浸渍树脂(SIRs)分离法兼具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点,且树脂制备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载体和萃取剂,有望实现镓绿色、高效的分离回收。本文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吸附树脂(代号:HZ818)为载体、2-乙基己... 溶剂浸渍树脂(SIRs)分离法兼具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点,且树脂制备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载体和萃取剂,有望实现镓绿色、高效的分离回收。本文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吸附树脂(代号:HZ818)为载体、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代号:P507)为萃取剂,制备P507 SIRs,研究了该SIRs在H 2SO 4体系中吸附Ga(Ⅲ)的性能。静态吸附实验表明:298 K时,P507 SIRs对Ga(Ⅲ)的最佳吸附pH值为3.3,对应吸附量为13.7 mg·g^(-1);吸附平衡时间为14 h,动力学吸附过程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动态吸附实验表明:低流速有利于P507 SIRs对Ga(Ⅲ)充分吸附;1.5 mol·L^(-1)的HCl可以将吸附于P507 SIRs上的Ga(Ⅲ)完全洗脱;P507 SIRs对Ga(Ⅲ)循环吸附稳定性能有待提高。在Ga(Ⅲ)-Zn(Ⅱ)、Ga(Ⅲ)-Cu(Ⅱ)二元混合体系中,P507 SIRs对Ga(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控制溶液pH值可以实现Ga(Ⅲ)的分离富集;在含Fe(Ⅲ)的Ga(Ⅲ)-Fe(Ⅲ)二元体系和Ga(Ⅲ)-Zn(Ⅱ)-Cu(Ⅱ)-Fe(Ⅲ)多元体系中,P507 SIRs对Fe(Ⅲ)表现出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而对Ga(Ⅲ)吸附甚微,表明Fe(Ⅲ)的存在对P507 SIRs吸附Ga(Ⅲ)产生较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浸渍树脂(SIRs) 吸附 P507 Ga(Ⅲ)
下载PDF
三嵌段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与分子横截面积测定
13
作者 黄斐斐 田福平 +2 位作者 戴岳 张艳娟 贺民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采用双毛细管最大泡压法装置测定了25℃条件下不同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G-PPG-PEG;Pluronic L-64)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采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 采用双毛细管最大泡压法装置测定了25℃条件下不同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G-PPG-PEG;Pluronic L-64)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采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基于吉布斯(Gibbs)与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溶液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进行一步非线性拟合,计算获得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该实验扩展了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泡压法 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 临界胶束浓度 分子横截面积
下载PDF
非对称微沟槽表面液滴各向异性润湿行为研究
14
作者 胡海豹 丁海艳 +1 位作者 曹刚 李明升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5-722,共8页
液滴在各向异性表面的润湿行为对于液滴操作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工程价值.采用重力式测试系统对非对称沟槽表面上液滴各向异性润湿行为进行表征,分析了沟槽几何结构非对称性、沟槽高度和宽度以及浸油处理对液滴静润湿与动润湿行... 液滴在各向异性表面的润湿行为对于液滴操作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工程价值.采用重力式测试系统对非对称沟槽表面上液滴各向异性润湿行为进行表征,分析了沟槽几何结构非对称性、沟槽高度和宽度以及浸油处理对液滴静润湿与动润湿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沟槽几何结构不对称性会影响液滴润湿状态,液滴在非对称沟槽表面不同方向上接触角差异比对称沟槽更大,使得各向异性更显著;浸油处理会减小沟槽表面液滴接触角,从而表现出更明显的各向异性;非对称沟槽表面的接触角随沟槽高度增大而减小,随宽度增大而增大,表面浸油处理会缩小试件间接触角的差异,高度和宽度对浸油处理后的非对称表面的调控作用基本失效;当沟槽宽度增加时,浸油处理后的非对称沟槽表面滑动角减小,同时液滴沿非对称沟槽大顶角向小顶角方向运动时的滑动角大于沿反方向运动时的滑动角,且液滴体积越大,滑动角越小.最后,对上述规律进行了接触线理论分析,并从表面能模型角度推导出滑动角理论公式,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微沟槽 各向异性润湿 浸油 接触角 滑动角
下载PDF
n-C_(20)@TiO_(2-x)相变微胶囊及其调温羽绒的制备与性能
15
作者 闫芳芳 徐乙梅 +2 位作者 李林刚 余学永 蔡以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3,共8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二氧化钛(TiO_(2))为壳材、正二十烷(n-C_(20))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n-C_(20)@TiO_(2),利用水合肼(N_(2)H_4·H_(2)O)溶液对其外壳TiO_(2)进行还原反应得到了微胶囊n-C_(20)@TiO_(2-x),随后以水性聚氨酯(WPU)...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二氧化钛(TiO_(2))为壳材、正二十烷(n-C_(20))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n-C_(20)@TiO_(2),利用水合肼(N_(2)H_4·H_(2)O)溶液对其外壳TiO_(2)进行还原反应得到了微胶囊n-C_(20)@TiO_(2-x),随后以水性聚氨酯(WPU)为介质,将羽绒(DF)与n-C_(20)@TiO_(2-x)结合制得蓄热调温羽绒n-C_(20)@TiO_(2-x)/DF.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相变微胶囊及n-C_(20)@TiO_(2-x)/DF的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_(20)@TiO_(2-x)粒径约为309 nm,热焓值由改性前的80.2 J/g(n-C_(20)@TiO_(2))提升至106.1 J/g,并呈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当n-C_(20)@TiO_(2-x)添加量为30%时制备的调温羽绒热焓值为18.7 J/g,且经过5次水洗后仍可达到10.6 J/g.本实验为微胶囊的改性与功能性羽绒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策略,有利于相变材料在传统纺织领域的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二氧化钛 羽绒 储热性能
下载PDF
光镊捕获和操控尺度极限的进展
16
作者 霍春安 邱圣杰 +6 位作者 梁青满 耿碧君 雷志超 王干 邹玉玲 田中群 杨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9,共17页
光镊技术能够实现对介观乃至微观颗粒的稳定捕获和灵活操控,是对微纳物体和单个分子施加力并观测其响应的理想操控手段。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传统光镊难以实现对100 nm以下物体的捕获和操控。研究者们通过开发特殊的材料和结构,将它们... 光镊技术能够实现对介观乃至微观颗粒的稳定捕获和灵活操控,是对微纳物体和单个分子施加力并观测其响应的理想操控手段。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传统光镊难以实现对100 nm以下物体的捕获和操控。研究者们通过开发特殊的材料和结构,将它们与传统光镊技术结合,不断突破其在小尺度物体的捕获和操控极限。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光镊的不同技术路线在突破捕获操控极限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物理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单分子 捕获尺寸 微尺度操控 等离激元 固液界面
下载PDF
快速检测镉离子印迹纸芯片的制备
17
作者 王源 乐薇 +2 位作者 覃永薇 王健 周晓燕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智能手机的数码成像技术及印迹技术,以镉为目标重金属离子,以柠檬酸和硫脲制备得到的碳点为材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制备了镉离子印迹检测试纸。制备及检测的优化条件为... 利用智能手机的数码成像技术及印迹技术,以镉为目标重金属离子,以柠檬酸和硫脲制备得到的碳点为材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制备了镉离子印迹检测试纸。制备及检测的优化条件为:APTES用量40μL、TEOS用量60μL、碳点浓度0.2mg·mL^(-1)、超声时间35min、点样体积3μL、显色时间15min、pH=8。在上述条件下,镉离子含量为0.1~0.5μg·mL^(-1)时,与B/(R+G+B)值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5μg·mL^(-1),R^(2)=0.9965。用本法测定金银花中镉的含量,回收率为91.11%~106.67%,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43%。该检测试纸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芯片 碳点 离子印迹
下载PDF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在导电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8
作者 李娜 赵文弟 +1 位作者 陈志鸿 刘聪聪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54-56,62,共4页
导电聚合物作为一类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电化学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池、柔性电子等领域。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是一种灵敏度可达纳克级别的、能提供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原位质量变化信息的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 导电聚合物作为一类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电化学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池、柔性电子等领域。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是一种灵敏度可达纳克级别的、能提供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原位质量变化信息的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优点,已成为研究导电聚合物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QCM技术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聚合物膜的合成机理研究、离子交换和质量传递机制分析以及在能量转换与存储方面的应用。这些研究有望为深入理解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和性能调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导电聚合物 电化学 应用
下载PDF
HKUST-1颗粒对低浓度氙氪混合气体动态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陈彬 傅钰 +5 位作者 曹天 伍岳 张文祥 韦冠一 武山 马和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9,共12页
低浓度放射性氙(Xe)和氪(Kr)混合气的吸附分离对于其核数据的准确测量以及核设施放射性废气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了HKUST-1颗粒样品。HKUST-1颗粒样品的抗压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HKUST-1... 低浓度放射性氙(Xe)和氪(Kr)混合气的吸附分离对于其核数据的准确测量以及核设施放射性废气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了HKUST-1颗粒样品。HKUST-1颗粒样品的抗压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HKUST-1粉末样品和颗粒样品的Xe(Kr)静态吸附数据表明,在0℃或25℃吸附温度下,HKUST-1粉末样品和颗粒样品低吸附压力下的Xe(Kr)吸附量、Xe(Kr)亨利系数以及Xe/Kr亨利选择性基本相同;造粒后颗粒样品的Xe(Kr)零点等量吸附热较造粒前减小。采用动态穿透曲线法研究了HKUST-1颗粒样品在25℃和100 kPa下分离低浓度Xe和Kr(Xe 50 ppm、Kr 50 ppm)的性能。结果表明,HKUST-1颗粒样品可实现低浓度的Xe/Kr分离,Xe穿透(c/c 0=0.02)时的Xe动态吸附量和相应的Xe/Kr动态吸附选择性随瞬时进样流量的增大而增大,Xe(Kr)饱和吸附量及相应的Xe/Kr动态吸附选择性在不同瞬时进样流量下基本保持不变。惠勒-琼斯方程对Xe穿透曲线初始部分(c/c 0≤0.02)的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该方程可用于预测Xe在HKUST-1颗粒吸附柱上穿透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KUST-1 造粒 低浓度气体 动态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