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涂层样本单颗粒冲击破坏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红 陈力 +1 位作者 邹晨祺 臧孟炎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研究汽车涂层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现象,对于预测涂层抗石击性能以及指导涂层结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汽车涂层样本单颗粒冲击破坏有限元模型,使用自主开发的显式有限元求解器模拟汽车涂层冲击破坏过程。涂层层内破坏、基底与... 研究汽车涂层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现象,对于预测涂层抗石击性能以及指导涂层结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汽车涂层样本单颗粒冲击破坏有限元模型,使用自主开发的显式有限元求解器模拟汽车涂层冲击破坏过程。涂层层内破坏、基底与涂层界面分离破坏模式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揭示了涂层在冲击载荷下的层内破坏与界面分离破坏的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层 冲击载荷 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掺杂煤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对废水中广谱抗生素的吸附性能
2
作者 余谟鑫 史文旭 +2 位作者 孙宇航 张晨 王晓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以煤沥青为碳源,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为磷源,氧化镁为模板耦合KOH活化,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多孔炭(CPC_(x));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炭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C_(x)对土霉素和氯霉... 以煤沥青为碳源,一水合次亚磷酸钠为磷源,氧化镁为模板耦合KOH活化,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多孔炭(CPC_(x));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炭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C_(x)对土霉素和氯霉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煤沥青与磷源的质量比为2∶1时,制得的CPC_(2.0)总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分别为2739和2353 m^(2)/g,平均孔径为3.78 nm;苯基吸收峰有所加深,出现新的P—O伸缩振动峰;碳材料表面的磷及磷构型中最稳定的C_(3)—P=O官能团含量分别达0.45%和37.7%(摩尔分数);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PC_(2.0)对抗生素的吸附过程,CPC_(2.0)对土霉素和氯霉素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780和1122 mg/g,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 吸附 磷掺杂 抗生素
下载PDF
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凤菊 宋艳 +3 位作者 李子明 吴浩天 李昊 陈树森 《湿法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AHTCC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较好;铀吸附平衡质量浓度为120 mg/L左右时,吸附量达最大,为151.6 mg/g;铀吸附速率在反应最初60 min较快,1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以80 g/L Na_(2)CO_(3)+20 g/L NaHCO_(3)作解吸剂,铀解吸率为97.5%;对于含杂离子浓度较高的实际含铀废水,经AHTCC单次吸附,铀的去除率可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胺基 低浓度 水热法 改性 吸附 制备
下载PDF
P507溶剂浸渍树脂吸附Ga(Ⅲ)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朱冬冬 徐翠萍 +1 位作者 高学珍 刘军深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溶剂浸渍树脂(SIRs)分离法兼具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点,且树脂制备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载体和萃取剂,有望实现镓绿色、高效的分离回收。本文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吸附树脂(代号:HZ818)为载体、2-乙基己... 溶剂浸渍树脂(SIRs)分离法兼具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点,且树脂制备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载体和萃取剂,有望实现镓绿色、高效的分离回收。本文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吸附树脂(代号:HZ818)为载体、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代号:P507)为萃取剂,制备P507 SIRs,研究了该SIRs在H 2SO 4体系中吸附Ga(Ⅲ)的性能。静态吸附实验表明:298 K时,P507 SIRs对Ga(Ⅲ)的最佳吸附pH值为3.3,对应吸附量为13.7 mg·g^(-1);吸附平衡时间为14 h,动力学吸附过程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动态吸附实验表明:低流速有利于P507 SIRs对Ga(Ⅲ)充分吸附;1.5 mol·L^(-1)的HCl可以将吸附于P507 SIRs上的Ga(Ⅲ)完全洗脱;P507 SIRs对Ga(Ⅲ)循环吸附稳定性能有待提高。在Ga(Ⅲ)-Zn(Ⅱ)、Ga(Ⅲ)-Cu(Ⅱ)二元混合体系中,P507 SIRs对Ga(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控制溶液pH值可以实现Ga(Ⅲ)的分离富集;在含Fe(Ⅲ)的Ga(Ⅲ)-Fe(Ⅲ)二元体系和Ga(Ⅲ)-Zn(Ⅱ)-Cu(Ⅱ)-Fe(Ⅲ)多元体系中,P507 SIRs对Fe(Ⅲ)表现出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而对Ga(Ⅲ)吸附甚微,表明Fe(Ⅲ)的存在对P507 SIRs吸附Ga(Ⅲ)产生较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浸渍树脂(SIRs) 吸附 P507 Ga(Ⅲ)
下载PDF
HKUST-1颗粒对低浓度氙氪混合气体动态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陈彬 傅钰 +5 位作者 曹天 伍岳 张文祥 韦冠一 武山 马和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8-319,共12页
低浓度放射性氙(Xe)和氪(Kr)混合气的吸附分离对于其核数据的准确测量以及核设施放射性废气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了HKUST-1颗粒样品。HKUST-1颗粒样品的抗压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HKUST-1... 低浓度放射性氙(Xe)和氪(Kr)混合气的吸附分离对于其核数据的准确测量以及核设施放射性废气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了HKUST-1颗粒样品。HKUST-1颗粒样品的抗压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HKUST-1粉末样品和颗粒样品的Xe(Kr)静态吸附数据表明,在0℃或25℃吸附温度下,HKUST-1粉末样品和颗粒样品低吸附压力下的Xe(Kr)吸附量、Xe(Kr)亨利系数以及Xe/Kr亨利选择性基本相同;造粒后颗粒样品的Xe(Kr)零点等量吸附热较造粒前减小。采用动态穿透曲线法研究了HKUST-1颗粒样品在25℃和100 kPa下分离低浓度Xe和Kr(Xe 50 ppm、Kr 50 ppm)的性能。结果表明,HKUST-1颗粒样品可实现低浓度的Xe/Kr分离,Xe穿透(c/c 0=0.02)时的Xe动态吸附量和相应的Xe/Kr动态吸附选择性随瞬时进样流量的增大而增大,Xe(Kr)饱和吸附量及相应的Xe/Kr动态吸附选择性在不同瞬时进样流量下基本保持不变。惠勒-琼斯方程对Xe穿透曲线初始部分(c/c 0≤0.02)的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该方程可用于预测Xe在HKUST-1颗粒吸附柱上穿透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KUST-1 造粒 低浓度气体 动态分离
下载PDF
Mo掺杂二维VS_(2)吸附有毒气体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王雪冰 唐春梅 +3 位作者 谢梓涵 俞瑞 严杰 蒋承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NO_(2)、NH_(3)、芥子气和沙林是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毒剂,它们扩散快毒性强,因此实现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它们的快速检测极为重要.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发现过渡金属Mo原子可以稳定掺杂在二维VS_(2)结构中的S空位上,且掺杂结构与NO_(2)、... NO_(2)、NH_(3)、芥子气和沙林是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毒剂,它们扩散快毒性强,因此实现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它们的快速检测极为重要.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发现过渡金属Mo原子可以稳定掺杂在二维VS_(2)结构中的S空位上,且掺杂结构与NO_(2)、NH_(3)、沙林和芥子气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VS_(2)对NO_(2)、NH_(3)、沙林和芥子气的气敏性.本文通过吸附能、吸附距离、Mulliken电荷,差分电荷密度,能带图与态密度分析等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机理,并依据电导率、能带等计算结果对4种气体进行区分.因此Mo原子掺杂的VS_(2)结构可以有效吸附有毒气体,该研究可以为实验研究者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_(2) 密度泛函 掺杂 气敏机理
下载PDF
含乙醇胺三元低共熔溶剂吸收CO_(2)的研究
7
作者 李秀婷 邵斌 +5 位作者 练昕宜 韦凯媛 李天阳子 钟缪亦兰 胡军 王小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以氯化胆碱(ChCl)、甘油(Gly)、乙醇胺(MEA)为原料,制备了ChCl-Gly-MEA三元低共熔溶剂(DES),研究了其在室温和常压下对CO_(2)的吸收性能。在ChCl、Gly、MEA具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1∶1∶4、1∶1∶6、1∶1∶8、1∶1∶10)的4种样品中,当ChC... 以氯化胆碱(ChCl)、甘油(Gly)、乙醇胺(MEA)为原料,制备了ChCl-Gly-MEA三元低共熔溶剂(DES),研究了其在室温和常压下对CO_(2)的吸收性能。在ChCl、Gly、MEA具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1∶1∶4、1∶1∶6、1∶1∶8、1∶1∶10)的4种样品中,当ChCl、Gly、MEA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时,CO_(2)的吸收量最大,每克DES中CO_(2)的吸收量为0.18 g。CO_(2)流速越高、含水量越低,则ChCl-Gly-MEA三元DES对CO_(2)的吸收量越大。ChCl-Gly-MEA三元DES对CO_(2)的吸收机理同时存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MEA的加入会显著提高其化学吸收作用。经5次吸收-解吸-再吸收后,ChCl-Gly-MEA三元DES仍保持97.3%的再生效率,说明ChCl-Gly-MEA三元DES具有良好的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DES) CO_(2)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再生性
下载PDF
EDTA-LDH/zeolite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8
作者 谢修鑫 廖立兵 +2 位作者 雷馨宇 王丽娟 唐晓尉 《硅酸盐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370-382,共13页
用水热法和焙烧还原法两步合成了乙二胺四乙酸-水滑石/沸石(EDTA-LDH/zeolite)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d^(2+)、Pb^(2+)、Cu^(2+),系统研究不同条件下EDTA-LDH/zeolite对单一及混合重金属离子溶液中Cd^(2+)、Pb^(2+)、Cu^(2+... 用水热法和焙烧还原法两步合成了乙二胺四乙酸-水滑石/沸石(EDTA-LDH/zeolite)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d^(2+)、Pb^(2+)、Cu^(2+),系统研究不同条件下EDTA-LDH/zeolite对单一及混合重金属离子溶液中Cd^(2+)、Pb^(2+)、Cu^(2+)的吸附效果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EDTA-LDH/zeolite投加量为0.05 g、重金属离子浓度为1500 mg/L、pH值为6.5、吸附时间为24 h时,EDTA-LDH/zeolite吸附性能最佳。重金属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EDTA-LDH/zeolite对Cd^(2+)、Pb^(2+)、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5.33、98.35和108.51 mg/g。去除过程中沉淀作用、表面络合、螯合反应等多种机制协同作用,去除行为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与拟二阶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沸石 EDTA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下载PDF
TpBD-3COOH COF的制备及对废水中罗丹明B吸附性能研究
9
作者 那迪 刘诚 +4 位作者 李杨梅 刘壹 包茜 李文星 阮琼 《湿法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研究了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p)、4,4-二氨基联苯-2,2-二羧酸(DBd)和联苯二胺(BD)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新型羧基官能化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BD-3COOH COF,并用于吸附罗丹明B染料废水,采用XRD、FT-IR、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研究了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p)、4,4-二氨基联苯-2,2-二羧酸(DBd)和联苯二胺(BD)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新型羧基官能化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BD-3COOH COF,并用于吸附罗丹明B染料废水,采用XRD、FT-IR、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4、TpBD-3COOH COF用量8 mg、废水中罗丹明B质量浓度10 mg/L条件下吸附60 min,罗丹明B去除率可达95%;5次重复试验后,TpBD-3COOH COF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仍可达70%以上,且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BD-3COOH COF 材料 溶剂热法 罗丹明B 吸附 废水 去除
下载PDF
发射绿色荧光的钆氮掺杂碳点/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对潜在指纹的识别
10
作者 张幸福 张晓彤 +2 位作者 李大武 尤楠 丁保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01-1306,共6页
碳点(CDs)是一种绿色纳米荧光剂,CDs分散在水溶液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由于聚集诱导而引发荧光猝灭效应,导致固态的CDs粉末的荧光消失,这一缺陷限制了CDs的实用性。一方面通过在CDs中掺杂其他元素的方式来改变CDs的荧光发射波... 碳点(CDs)是一种绿色纳米荧光剂,CDs分散在水溶液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由于聚集诱导而引发荧光猝灭效应,导致固态的CDs粉末的荧光消失,这一缺陷限制了CDs的实用性。一方面通过在CDs中掺杂其他元素的方式来改变CDs的荧光发射波长和荧光颜色,提高潜在指纹(LFPs)与基材背景间的对比度;另一方面将CDs分散在低值的水滑石表面,阻止CDs的聚集,从而避免了荧光猝灭现象的产生。以酒石酸为碳源、三乙烯四胺为氮源和GdCl_(3),采用水热法先制备钆氮掺杂CDs(Gd/N-CDs),然后再将Gd/N-CDs沉积在水滑石(Gd/N-CDs@H)表面上,制备出了发射绿色荧光的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LFPs的成像和识别。从表征结果可知,纳米级Gd/N-CDs在水滑石表面的良好分散克服了Gd/N-CDs在固态状态下的荧光猝灭,得到了固态光致发光荧光纳米复合材料。在450 nm光的激发下,Gd/N-CD@H能发射稳定、强烈的绿色荧光,并且在各种基底(如玻璃片、铜箔、瓷砖、塑料、铝箔和纸张)呈现出清晰的LFPs图像。基于Gd/N-CDs@H,新鲜和老化LFPs图案的高级别细节都可以清晰地识别出来,并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高对比度,无明显的背景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潜在指纹 水滑石 碳点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氩等离子体改性膨润土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杨斗豪 任家轩 +4 位作者 见瑞婷 胡怡 朱域铷 李斌 刘忠伟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膨润土是一种硅酸盐黏土矿物,在机械、冶金、化工、环保等行业有重要应用。通过改变放电气体种类,放电时间等参数得到不同性能的改性膨润土样品,通过吸附亚甲基蓝试验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了FTIR、SEM和XRD、TGA、... 膨润土是一种硅酸盐黏土矿物,在机械、冶金、化工、环保等行业有重要应用。通过改变放电气体种类,放电时间等参数得到不同性能的改性膨润土样品,通过吸附亚甲基蓝试验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了FTIR、SEM和XRD、TGA、BET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r等离子体改性可以提升膨润土的吸附性能。改性后的样品基本骨架保持不变,但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电位降低。将10 mg Ar等离子体改性的膨润土置于200 mL,2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吸附量可达183 mg/g,而未改性的膨润土的吸附量只有11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改性膨润土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晨熙 胡廷钰 +2 位作者 赵丽 耿晓亚 车传磊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3-15,共3页
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原料,span 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并用于Cr(Ⅵ)的吸附。考察了复合微球的各制备因素对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壳聚糖与明胶的比例、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对... 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原料,span 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并用于Cr(Ⅵ)的吸附。考察了复合微球的各制备因素对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壳聚糖与明胶的比例、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对复合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明胶的比例为1∶2、span 80用量为6mL、乳化时间为50min时,制备的复合微球对Cr(Ⅵ)的吸附性能良好,吸附量较大,Cr(Ⅵ)的去除率可达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球 铬离子 吸附 壳聚糖 明胶
下载PDF
理论研究CO_(2)分子在金红石相TiO_(2)(110)面的吸附特性
13
作者 曹毅 杨培龙 +2 位作者 段嘉通 张浩 涂喆研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采用PBE泛函和平面波超软赝势研究了CO_(2)分子在含氧空位金红石相TiO_(2)(110)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了4种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子态密度、Mulliken电荷分布和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CO_(2)分子垂直于表面的吸附能最大,CO_(2)分子斜向... 采用PBE泛函和平面波超软赝势研究了CO_(2)分子在含氧空位金红石相TiO_(2)(110)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了4种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子态密度、Mulliken电荷分布和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CO_(2)分子垂直于表面的吸附能最大,CO_(2)分子斜向吸附于表面的吸附能略小于垂直吸附,CO_(2)分子平行吸附于表面的吸附能较小,说明垂直于表面吸附的稳定性最好;CO_(2)分子的C原子吸附时与表面Ti原子没有明显的电子云交叠,而O原子吸附时与表面Ti原子存在明显的电子云交叠,说明金红石表面的Ti_(5c)原子更倾向与CO_(2)分子中的O原子结合;4种吸附CO_(2)的C_(2p)或O_(2p)电子均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态密度峰值,其中垂直吸附时形成的态密度峰值最为显著,进一步证实了垂直吸附的稳定性最好。研究结果为金红石相TiO_(2)的CO_(2)吸附和捕集提供了一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相TiO_(2) CO_(2)表面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态密度 差分电荷密度
下载PDF
Efficient Polytelluride Anchoring for Ultralong-Life Potassium Storage: Combined Physical Barrier and Chemisorption in Nanogrid-in-Nanofiber
14
作者 Qinghua Li Dandan Yu +8 位作者 Jian Peng Wei Zhang Jianlian Huang Zhixin Liang Junling Wang Zeyu Lin Shiyun Xiong Jiazhao Wang Shaoming Hu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4-378,共15页
Metal tellurides(MTes) are highly attractive as promising an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The capacity attenuation of most reported MTe anodes is attributed to their po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 Metal tellurides(MTes) are highly attractive as promising an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The capacity attenuation of most reported MTe anodes is attributed to their po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large volume variati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s, dissolution properties, and corresponding manipulation strategies of intermediates(K-polytellurides, K-pTe_(x)) are rarely mentioned. Herein,we propose a nove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trategy to confine ultrafine CoTe_(2) nanodots in hierarchical nanogrid-in-nanofiber carbon substrates(CoTe_(2)@NC@NSPCNFs) for smooth immobilization of K-pTe_(x) and highly reversible conversion of CoTe_(2) by manipulating the intens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Various in situ/ex situ technique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K-pTe_(x)(K_(5)Te_(3) and K_(2)Te), as well as verifying the robust physical barrier and the strong chemisorption of K_(5)Te_(3) and K_(2)Te on S, N co-doped dual-type carbon substrates. Additionally, the hierarchical nanogrid-in-nanofiber nanostructure increases the chemical anchoring sites for K-pTe_(x), provides sufficient volume buffer space, and constructs highly interconnected conductive microcircuits, further propelling the battery reaction to new heights(3500 cycles at 2.0 A g^(-1)). Furthermore, the full cells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is work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manipulating K-pTe_(x) in the design of ultralong-cycling MTe anodes for advanced P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telluride dissolution Nanogrid-in-nanofiber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adsorption Reaction mechanism Ultralonglife potassium storage
下载PDF
三维电极反应器电吸附深度处理含砷废水
15
作者 罗永健 王云燕 +2 位作者 何紫彤 许欢 孙竹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43-459,共17页
水环境中砷的深度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制了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材料,采用电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联合模式实现As(Ⅴ)的深度处理。经优化后,As(Ⅴ)浓度可从0.5 mg/L降至0.032 mg/L,且均以H_(2... 水环境中砷的深度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制了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材料,采用电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联合模式实现As(Ⅴ)的深度处理。经优化后,As(Ⅴ)浓度可从0.5 mg/L降至0.032 mg/L,且均以H_(2)AsO_(4)-形式存在,无As(Ⅲ),表明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电吸附过程可分为三步:从溶液到电极材料表面的液膜扩散过程、从电极材料表面到内部孔隙的内扩散过程和电吸附接近平衡状态。为验证该工艺的循环性能,开展了电吸附-电脱附工艺研究,发现经过8次循环后,出水浓度仍仅为0.098 mg/L(低于0.1 mg/L的标准限值),实现了含砷废水的高效深度处理,但去除效率需提升、吸附后材料的处理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 活性炭颗粒 三维电极反应器 砷的去除
下载PDF
高岭土在水污染物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特格希 陶拉 +1 位作者 敖敦 高春光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为了探索高岭土、无机或有机改性高岭土、复合改性高岭土的特点,对它们在水污染物吸附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改性与否对其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总结高岭土、无机和有机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物、有机... 【目的】为了探索高岭土、无机或有机改性高岭土、复合改性高岭土的特点,对它们在水污染物吸附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改性与否对其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总结高岭土、无机和有机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及其他部分无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展望】提出高岭土本身的吸附效果和作用不强,经有机、无机改性活化后或复合改性后能够提高高岭土对水污染物的吸附性能。认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有效提高高岭土对水污染物吸附性能方面,同时应探索低能耗、低成本、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高岭土改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吸附 水污染 有机改性 无机改性 复合改性
下载PDF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钨钼解吸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露露 王欣欣 +3 位作者 王俊杰 陈利革 刘德智 罗凯 《湿法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研究了以NaOH+NaNO_(3)为解吸剂、H_(2)O_(2)为强氧化剂,联合从ZGA351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解吸钨、钼。考察了联合解吸剂组成、NaOH浓度、NaNO_(3)浓度、H_(2)O_(2)浓度及加入量、NaOH+NaNO_(3)/H_(2)O_(2)流速比、解吸次数对钨... 研究了以NaOH+NaNO_(3)为解吸剂、H_(2)O_(2)为强氧化剂,联合从ZGA351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解吸钨、钼。考察了联合解吸剂组成、NaOH浓度、NaNO_(3)浓度、H_(2)O_(2)浓度及加入量、NaOH+NaNO_(3)/H_(2)O_(2)流速比、解吸次数对钨、钼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1.5 mol/L、NaNO_(3)浓度5%、H_(2)O_(2)加入量为理论量1.2倍、H_(2)O_(2)浓度30%、NaOH+NaNO_(3)/H_(2)O_(2)流速比40条件下进行6次解吸,钨、钼解吸率分别达99.48%、99.38%,树脂的钼穿透吸附量107.10 g/L,与新树脂的钼穿透吸附量107.77 g/L相当,说明ZGA351树脂进行一次解吸—循环吸附后对钼的吸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一次解吸液中钨质量浓度3.82 g/L,钼质量浓度10.71 g/L,钼钨比2.80,调酸后可直接投入工业生产后续工段用于制备钼酸铵产品;30次解吸—吸附循环试验结果表明,树脂使用寿命可满足工业生产成本要求。该法同步完成了解吸液氧化和树脂再生,可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为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解吸工艺提供一种可行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 解吸 吸附 氧化 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