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英材料接触角的影响因素及敏感性研究
1
作者 井彦林 赵宏宇 +2 位作者 冯雅茜 何椿霖 赵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2,104,共7页
为了检验液滴大小、液滴蒸发、石英片表面干湿程度以及石英毛细管内径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基于测高法,借助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测试仪研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接触角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大,测高法测得的接触... 为了检验液滴大小、液滴蒸发、石英片表面干湿程度以及石英毛细管内径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基于测高法,借助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测试仪研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接触角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大,测高法测得的接触角相对误差逐渐增大;随着测量时间的延续,接触角总体上呈减小趋势;随着亲水性固体表面干湿程度的增加,测高法测得的接触角逐渐减小;随着石英毛细管内径的增大,接触角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液滴 接触角 毛细管 敏感性 毛细水
下载PDF
叶片表面微细观结构对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江韬 杨翼龙 +3 位作者 柴恩豪 刘倩 边宇峰 鞠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298,共11页
目的探究叶片表面微细观结构对其润湿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机理。方法以银杏(Ginkgo biloba,G.biloba)、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M.soulangeana)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P.acerifolia)3种处于落叶期初段的叶片样本为... 目的探究叶片表面微细观结构对其润湿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机理。方法以银杏(Ginkgo biloba,G.biloba)、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M.soulangeana)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P.acerifolia)3种处于落叶期初段的叶片样本为研究对象,测量3种叶片正背面的接触角,结合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对比分析不同叶片正面和背面微细观结构及其对接触角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落叶期初段银杏、二乔玉兰和二球悬铃木叶片正面均表现出弱亲水性,接触角分别为54.40°~66.80°、57.93°~74.87°、55.73°~82.23°。在银杏叶片背面,无论是顺纹理还是逆纹理方向,均表现出疏水特征,顺纹理方向的接触角为122.63°~135.10°,逆纹理方向的接触角为103.03°~134.13°。二乔玉兰和二球悬铃木的背面为中性润湿,接触角分别为82.87°~96.37°、90.50°~97.47°。结论不同类型叶片的表面微结构显著不同,同种类型叶片正背面微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3种叶片背面接触角均大于正面接触角,其中银杏叶片正背面的接触角存在显著差异。叶片表面微细观结构的不同是造成叶片正背面润湿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多层级突触结构导致银杏背面表现出较强的疏水性质。叶片表面微细观结构对润湿性的影响机理将为不同润湿性需求的表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观结构 润湿性 接触角 环境扫描电镜 表观接触面积
下载PDF
水溶液一步法制备铜基Cu_(2)S微纳米结构及其超疏水性能
3
作者 陈新华 李晓毅 +2 位作者 张万强 侯珂珂 王宏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67,共5页
无需任何模板、表面活性剂或添加剂,通过廉价、简洁、易操作的水溶液一步法,将预处理的铜箔浸渍于一定浓度的CH_(3)CSNH_(2)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反应,得到了具有微-纳米双尺寸粗糙结构的硫化亚铜超疏水薄膜。结果表明,铜基底上生成的硫化... 无需任何模板、表面活性剂或添加剂,通过廉价、简洁、易操作的水溶液一步法,将预处理的铜箔浸渍于一定浓度的CH_(3)CSNH_(2)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反应,得到了具有微-纳米双尺寸粗糙结构的硫化亚铜超疏水薄膜。结果表明,铜基底上生成的硫化亚铜微-纳米双尺度粗糙结构表面对水的静态接触角高达171°,水滴滚动角低至3.5°,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S 微纳米结构 超疏水 接触角
下载PDF
气泡在粗糙表面的润湿行为研究
4
作者 肖易航 郑军 何勇明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5-21,共7页
目前,润湿状态及粗糙度对气泡润湿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晰。为了系统研究气泡润湿行为,在强亲水至疏水范围内的液体中,对三种不同粗糙度(r)固体表面(S1 r=1.15、 S2 r=1.64、 S3 r=2.29)上气泡的表观接触角及润湿滞后效应进行实验,得出杨氏... 目前,润湿状态及粗糙度对气泡润湿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晰。为了系统研究气泡润湿行为,在强亲水至疏水范围内的液体中,对三种不同粗糙度(r)固体表面(S1 r=1.15、 S2 r=1.64、 S3 r=2.29)上气泡的表观接触角及润湿滞后效应进行实验,得出杨氏接触角、粗糙度与气泡润湿行为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气泡润湿行为符合摩擦力理论;表观接触角与润湿滞后效应随着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亲水状态中,气泡受浮力与静水压力挤压,出现失真的表观接触角;随着杨氏接触角的增加,亲水体系中表观接触角与润湿阻力系数均无明显变化,当接近中性润湿状态时,表观接触角服从气泡Cassie-Baxter方程,S1与S2的润湿滞后效应明显增强,且S2的增加幅度小于S1,而S3的润湿滞后效应无明显变化;当接近中性润湿状态时,S1上气泡的表观接触角与液滴后退角相等、液滴表观接触角与气泡前进角相等,而更为粗糙的固体表面(S2、S3)未出现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润湿性 粗糙度 捕泡法 移动针头法
下载PDF
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SiO_(2)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
5
作者 欧如杰 朱本峰 +2 位作者 刘姣 李转雷 张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191,196,共5页
采用“二步聚合”法和纳米粒子沉积法相结合制备超疏水涂层,并通过调节涂层中纳米粒子含量调控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团聚使涂层表面呈微纳米多级粗糙结构,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所得涂层接触角最大能达157.7°、... 采用“二步聚合”法和纳米粒子沉积法相结合制备超疏水涂层,并通过调节涂层中纳米粒子含量调控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团聚使涂层表面呈微纳米多级粗糙结构,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所得涂层接触角最大能达157.7°、滚动角仅为4°。该超疏水涂层在3.5%NaCl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微纳米多级结构 超疏水 耐蚀性能
原文传递
镍基分支化ZnOHF表面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6
作者 伊文静 王春莹 +1 位作者 刘长松 栗心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2-399,共8页
目的解决目前油水分离材料大多存在的制备工艺复杂、设备昂贵、分离效率低、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方法采用水热法在镍网表面生长分支化羟基氟化锌(Zn OHF)粗糙结构,随后在表面沉积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DS)分子,得到超疏水/超亲油镍网... 目的解决目前油水分离材料大多存在的制备工艺复杂、设备昂贵、分离效率低、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方法采用水热法在镍网表面生长分支化羟基氟化锌(Zn OHF)粗糙结构,随后在表面沉积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DS)分子,得到超疏水/超亲油镍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表面的微观形貌、组织和表面成分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其静态和动态润湿性能。结果镍网表面生长的分支化ZnOHF粗糙结构,与低表面能的ODS单分子层协同作用,使该表面对水的接触角高达158°,对油的接触角则为0°,且连续滴加油品时,油会在表面迅速铺展、渗透,并向下滴落。将不同品类的油与水混合,模拟不同情况下的油水分离效果,其分离效率均在95%以上;经过50次重复的油水分离测试后,其油水分离效率仍能保持91%,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结论实验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油镍网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高效耐用等优点,为含油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化 羟基氟化锌 超疏水 超亲油 油水分离
下载PDF
Improve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in multiphase lattice Boltzmann
7
作者 钟兴国 刘阳莎 +2 位作者 姚怡辰 何冰 闻炳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37-543,共7页
Contact angle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substrate wettability.The measurement of contact angle i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is a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task.In this paper,an improved method of meas... Contact angle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substrate wettability.The measurement of contact angle i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is a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task.In this paper,an improved method of measuring contact angle in multiphase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s is proposed,which can accurately obtain the real-time contact angle at a low temperature and larger density ratio.The three-phase contact point is determined by an extrapolation,and its position is not affected by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flow field in the three-phase contact region.A series of simulations confirm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has high accuracy and gird-independence.The contact angle keeps an excellen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emical potential of the surface,so that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specify the wettability of a surface.The real-time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enables us to obtain the dynamic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on chemically heterogeneous surface,while the mechanical analyses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t the moving contact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mechanical analysis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原文传递
紫外光响应磁性超疏水木材的制备研究
8
作者 张彩宁 沈阳宏 王煦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99,105,共5页
为了将MnFe_(2)O_(4)晶体应用于超疏水木材,并研究其紫外光响应性,以乙酰丙酮铁和乙酰丙酮锰为反应原料,天冬氨酸为诱导剂,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在木材表面沉积磁性MnFe_(2)O_(4)晶体,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覆在木材表面,制备出磁性超... 为了将MnFe_(2)O_(4)晶体应用于超疏水木材,并研究其紫外光响应性,以乙酰丙酮铁和乙酰丙酮锰为反应原料,天冬氨酸为诱导剂,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在木材表面沉积磁性MnFe_(2)O_(4)晶体,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覆在木材表面,制备出磁性超疏水木材。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超疏水磁性木材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木材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对超疏水木材的紫外光相应性和自清洁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木材的接触角随着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锰铁比例为1∶1,溶剂热反应时间9h,反应温度90℃时,木材的接触角可达到154.34°。磁性超疏水木材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从超疏水变为亲水状态。此外,磁性超疏水木材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_(2)O_(4) 磁性木材 超疏水 紫外光响应
原文传递
柱状结构阵列碳纳米管膜的超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书宏 冯琳 +4 位作者 李欢军 翟锦 宋延林 江雷 朱道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0-342,共3页
The post structure aligned carbon nanotube(ACNT) film was prepared by CVD. it was a ultra-hydrophobic film with a higher contact angle(166°) and lower sliding angle(less than 3°). The post structure ACNT fil... The post structure aligned carbon nanotube(ACNT) film was prepared by CVD. it was a ultra-hydrophobic film with a higher contact angle(166°) and lower sliding angle(less than 3°). The post structure ACNT film showed discrete pillar composed of carbon nanotubes, these pillar formed microstructure in the film, which affected both the contact angle and the sliding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结构 超疏水性 阵列碳纳米管膜 浸润性 接触角 滚动角
下载PDF
基于杨氏方程的固体表面能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永明 施建宇 +3 位作者 鹿芹芹 郭云珠 陈瑞卿 尹大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从三个重要方面介绍了基于杨氏方程计算固体表面能。阐述了接触角测量技术的基本假设、对固体和液体材料的要求及测量仪设计;叙述了各种常见液体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详述了两大类固体表面能、固液界面能和液体表面能的关系模... 从三个重要方面介绍了基于杨氏方程计算固体表面能。阐述了接触角测量技术的基本假设、对固体和液体材料的要求及测量仪设计;叙述了各种常见液体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详述了两大类固体表面能、固液界面能和液体表面能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实效性。最后,总结了此类计算方法存在的一些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表面能 杨氏方程 接触角 液体表面能
下载PDF
Mg-Mn-Ce镁合金表面超疏水复合膜层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康志新 赖晓明 +2 位作者 王芬 龙雁 李元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9,共7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和有机镀膜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法实现Mg-Mn-Ce镁合金表面改性,获得超疏水复合膜层,研究微弧氧化膜的表面特征、有机镀膜电化学反应过程、复合膜层的润湿特性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镁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后由于微...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和有机镀膜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法实现Mg-Mn-Ce镁合金表面改性,获得超疏水复合膜层,研究微弧氧化膜的表面特征、有机镀膜电化学反应过程、复合膜层的润湿特性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镁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后由于微弧氧化膜表面呈微纳多孔结构,表现为超亲水特性,其蒸馏水的静态接触角接近0°;在微弧氧化膜上经有机镀膜后,其形成的有机薄膜的静态接触角高达173.3°,表现出优良的超疏水特性。镁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经有机镀膜超疏水复合处理后,耐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复合膜层在3.5%NaCl溶液中,与基体相比动电位极化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个数量级、而电化学阻抗提高了3个数量级,耐腐蚀性能明显改善。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相结合的复合处理使镁合金表面在实现超亲水-超疏水功能转换的同时显著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n-Ce镁合金 微弧氧化 有机镀膜 超疏水 耐腐蚀性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超疏水TiO2纳米纤维网膜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丽芳 赵勇 +1 位作者 江雷 王佛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1-734,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粗糙表面,再使用廉价的低表面能物质硅油在煅烧过程中进行同步修饰,制备出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5°的TiO2超疏水表面.该超疏水表面具有由TiO2纳米纤维和微米尺寸颗粒状硅油高温分解产物织构而成的纳...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粗糙表面,再使用廉价的低表面能物质硅油在煅烧过程中进行同步修饰,制备出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5°的TiO2超疏水表面.该超疏水表面具有由TiO2纳米纤维和微米尺寸颗粒状硅油高温分解产物织构而成的纳米纤维网膜结构,这种特殊的微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和疏水性硅油分解产物的修饰作用导致TiO2纳米纤维网膜的超疏水性.这种超疏水的TiO2材料为超疏水材料在防水织物、无损失液体运输和微流体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超疏水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永刚 张鑫 +4 位作者 耿铁 吴海宏 徐琴 王迎春 栗正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2,共10页
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润湿特性,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米二元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极易受到磨损和油污等影响而遭到破坏或损耗,从而影响了其耐久性能,限制了其实际运用,因此研究超疏水表面的耐久性能具有重... 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润湿特性,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米二元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极易受到磨损和油污等影响而遭到破坏或损耗,从而影响了其耐久性能,限制了其实际运用,因此研究超疏水表面的耐久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首先介绍了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差的主要原因,然后梳理了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的测试方法,对如何增强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的途径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目前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对耐久性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耐久性超疏水表面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并展望了未来耐久性超疏水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耐久性能 测试方法 磨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新亮 狄勤丰 +1 位作者 张任良 顾春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9,共9页
减阻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液体流动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论述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基本理论、超疏水表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近年来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综合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减阻技术的研究进... 减阻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液体流动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论述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基本理论、超疏水表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近年来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综合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减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其在石油储层微孔道纳米降压减阻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润湿性 表面滑移 减阻 纳米颗粒吸附法
下载PDF
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徐建海 李梅 +1 位作者 赵燕 路庆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25-1433,共9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表面结构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周期性结构表面超疏水的条件,超疏水表面接触角滞后以及功能化超疏水表面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这一领域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表面结构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周期性结构表面超疏水的条件,超疏水表面接触角滞后以及功能化超疏水表面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超疏水表面 微纳米结构表面 接触角滞后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昊原 谷笑雨 +3 位作者 刘丽艳 陈庆阳 辛士刚 于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47-2350,共4页
综述了超疏水的研究进展,在以荷叶和水黾为例介绍湿润现象的基础上,讨论了超疏水结构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存在。还介绍了接触角的原理和接触角与粗糙表面的联系,探究了湿润的微观现象以及接触角的影响因素。不仅介绍了超亲水表面的主要制... 综述了超疏水的研究进展,在以荷叶和水黾为例介绍湿润现象的基础上,讨论了超疏水结构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存在。还介绍了接触角的原理和接触角与粗糙表面的联系,探究了湿润的微观现象以及接触角的影响因素。不仅介绍了超亲水表面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还综述了超疏水材料在耐腐蚀、自清洁、织物中的应用。目前超疏水材料研究如火如荼,超疏水表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超亲水表面材料目前还是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之前的研究阶段,成本较高、耐久性差都是这种材料的不足之处,因此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后人去探究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湿润现象 接触角 表面粗糙度 纳米结构
下载PDF
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的复合表面改性及功能特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赖晓明 康志新 李元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9-1307,共9页
采用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技术对AZ31镁合金进行复合表面改性,分别对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表面特征、微弧氧化膜表面有机镀膜过程、微弧氧化膜与复合膜的润湿性及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经微弧氧化改性后,由于表面具有微纳... 采用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技术对AZ31镁合金进行复合表面改性,分别对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表面特征、微弧氧化膜表面有机镀膜过程、微弧氧化膜与复合膜的润湿性及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经微弧氧化改性后,由于表面具有微纳多孔粗糙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和极性分量,与蒸馏水接触时存在较强的范德华力和毛细管吸附力,且对强极性水分子具有很强的相溶性,使其蒸馏水的静态接触角接近0°,表现为超亲水特性;而微弧氧化膜表面再经有机镀膜复合改性后,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对强极性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使其静态接触角达到113.7°,表现为疏水特性;微弧氧化膜经有机镀膜表面改性后,耐腐蚀性能明显改善,疏水复合膜层在0.1 mol/L NaCl溶液中,与基体相比,其动电位极化腐蚀电流密度减小3个数量级,而电化学阻抗提高3个数量级,表现为类似纯电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有机镀膜 复合表面改性 超亲水 疏水 耐腐蚀性
下载PDF
接触角与表面自由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世举 程延海 +2 位作者 邢方方 李梦晗 朱真才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0,共3页
现代工业系统的发展使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的基础研究远落后于工业需求。回顾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方法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接触角常用的测量方法以及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测量... 现代工业系统的发展使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的基础研究远落后于工业需求。回顾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方法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接触角常用的测量方法以及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测量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认为接触角测量方法和表面自由能计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选用液体介质的特性。为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提供了参考。展望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理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现状 展望
原文传递
超疏水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经紫外光照射引发的超亲水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彦龙 冯晓娟 +1 位作者 杨武 王永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09-2214,共6页
通过水热反应,在玻璃基底上沉积生成TiO2薄膜,TiO2薄膜呈花朵状,具有微纳米级的复合结构,在其表面有大量的乳状突起,经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后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静态接触角为164°,滚动角为4°。经紫外光照射4~6 h后,... 通过水热反应,在玻璃基底上沉积生成TiO2薄膜,TiO2薄膜呈花朵状,具有微纳米级的复合结构,在其表面有大量的乳状突起,经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后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静态接触角为164°,滚动角为4°。经紫外光照射4~6 h后,其表面变为超亲水性,接触角接近0°。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表面物质及元素进行表征,最后用Cassie理论对膜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超疏水 超亲水 接触角 润湿性
下载PDF
飞秒激光结合水热法制备不锈钢高粘附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勃 周明 +1 位作者 李保家 蔡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658-3662,共5页
提供了一种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高粘附超疏水薄膜的方法。利用飞秒激光结合水热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高粘附超疏水薄膜。先在高真空环境下,用能流密度2.4J/cm2的飞秒激光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微米级周期性锥状钉结构;然后采用水热法在... 提供了一种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高粘附超疏水薄膜的方法。利用飞秒激光结合水热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高粘附超疏水薄膜。先在高真空环境下,用能流密度2.4J/cm2的飞秒激光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微米级周期性锥状钉结构;然后采用水热法在已经溅射了一层ZnO种晶层的不锈钢微结构表面制备出ZnO纳米杆薄膜,形成微米级锥状钉结构与ZnO纳米杆相结合的双尺度微纳结构。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晶体。这种双尺度结构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为160.2°,同时对水滴具有高粘附性。根据建立的微结构几何模型和假定的润湿状态,给出了接触角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水热法 高粘附超疏水 ZnO 不锈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