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链置换扩增的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
1
作者 刘伟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杨倩 范少华 田益玲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交,使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建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OTA的方法。通过对7组不同毒素的测定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测定其灵敏度和检出限,并与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国家标准(GB 5009.96-2016)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1 pg/mL~10 ng/mL,检出限(LOD)为0.05 pg/mL。当OTA存在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当OTA不存在时,检测为阴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在人工加标试验中,该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加标回收率为96.60%~99.04%,ELISA(国家标准)的加标回收率为94.00%~98.50%,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优于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OTA,具有实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链置换扩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镍锰氧化物复合电化学传感器对抗坏血酸的检测
2
作者 韩春然 岳振歌 +3 位作者 遇世友 王鑫 黎晨晨 张丝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2-1029,1035,共9页
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镍锰氧化物复合材料(Mn-Ni-Oxide),并将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抗坏血酸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XRD、SEM、EDS及FTIR对Mn-Ni-Oxide进行了表征。采用滴涂法将Mn-Ni-Oxide修饰于电极表面,并用循环伏安(CV)法... 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镍锰氧化物复合材料(Mn-Ni-Oxide),并将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抗坏血酸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XRD、SEM、EDS及FTIR对Mn-Ni-Oxide进行了表征。采用滴涂法将Mn-Ni-Oxide修饰于电极表面,并用循环伏安(CV)法、差分脉冲伏安(DPV)法测试了抗坏血酸在Mn-Ni-Oxid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n-Ni-Oxide的外表面为带有孔隙的纳米球形结构,主要组分为Mn_(2)O_(3)、NiMnO_(3)。在pH为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条件下,修饰电极的Mn-Ni-Oxide修饰量为10μL,抗坏血酸浓度(c)在0.1~9000μmol/L时与氧化峰电流(I_(p))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_(p)=3.2435c+17.198(R^(2)=0.9920),检出限为0.025μmol/L,灵敏度为3.2435μA·m·L/(mol·cm)。该传感器实际应用于果汁饮料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5%~103.1%,表明其在食品分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镍锰氧化物 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用于土壤中氮钾含量快速测定的非接触电导微流控芯片
3
作者 洪炎 王乐 +5 位作者 王儒敬 苏静明 李浩 张家宝 郭红燕 陈翔宇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目的/意义]土壤中氮、钾元素在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快速定量检测土壤中氮、钾含量对指导精确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土壤氮、钾含量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方法]本研究建立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 [目的/意义]土壤中氮、钾元素在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快速定量检测土壤中氮、钾含量对指导精确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土壤氮、钾含量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方法]本研究建立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微流控芯片电泳和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C4D)方法,快速定量检测土壤中氮、钾养分离子。通过微流控电泳芯片实现对土壤中多种离子快速分离,利用C4D进行电导率变化的精准测量。基于检测器工作频率输出响应特性,激励电压响应特性和电泳电压,确定最佳分离和检测性能。[结果和讨论]该方法对钾离子(K+)、铵根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_(3)^(-))标准溶液的检测限(S/N=3)分别为0.5、0.1和0.4 mg/L。K^(+)、NH_(4)^(+)和NO_(3)^(-)在0.5~4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997和0.990,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土壤中氮、钾养分离子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峰高、峰面积和出峰时间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可重复性实验,其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4.4%,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此外,对土壤样品进行测试,K^(+)和NH_(4)^(+)可实现完全分离以及同步检测,其检测效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保持在81.74%~127.76%。[结论]本研究为土壤氮钾养分离子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导检测 微流控芯片 土壤养分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重金属离子检测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玉珍 施宁娜 +3 位作者 田茂忠 温雅琼 王江悦 穆建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生物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重金属离子 生物成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聚酪氨酸/纳米金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环境中环丙沙星
5
作者 秦建芳 李威威 +4 位作者 张玉莹 白乙艳 王龙 武舒敏 杨海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59,共9页
利用聚酪氨酸有机薄膜负载金纳米粒子作为检测环丙沙星的基底材料,制备了p-Tyr/AuNP s/Au电化学传感器,对环丙沙星(CFX)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CFX在该材料表面的反应为二电子转移的受吸附控制的过... 利用聚酪氨酸有机薄膜负载金纳米粒子作为检测环丙沙星的基底材料,制备了p-Tyr/AuNP s/Au电化学传感器,对环丙沙星(CFX)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CFX在该材料表面的反应为二电子转移的受吸附控制的过程。用单因素实验对L-酪氨酸(L-Tyr)单体的浓度、聚合的扫描圈数、金纳米沉积时间、溶液pH值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在6.60×10^(-7)~1.57×10^(-5)mol·L^(-1),ΔI与环丙沙星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0×10^(-7)mol·L^(-1)(S/N=3)。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可用于实际水体中环丙沙星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7%~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yr/AuNPs/Au 金纳米 聚酪氨酸 环丙沙星
下载PDF
差分脉冲伏安法间接检测氯吡脲
6
作者 马明明 何成毅 +2 位作者 崔淑慧 史帅 刘佳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氯吡脲可以抑制铁氰化钾的还原反应,基于此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DPV)间接测定氯吡脲浓度的新方法。为减小试验工作量,本文选取试验次数少、可靠性强的均匀设计法,采用其中的表U1*0(108),对包括支持电解质硫酸钾浓度、铁氰化钾浓度、多... 氯吡脲可以抑制铁氰化钾的还原反应,基于此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DPV)间接测定氯吡脲浓度的新方法。为减小试验工作量,本文选取试验次数少、可靠性强的均匀设计法,采用其中的表U1*0(108),对包括支持电解质硫酸钾浓度、铁氰化钾浓度、多壁碳纳米管的浓度、铅笔芯的有效长度、扫描电位范围和富集时间等6个条件进行了6因素10水平优化试验。在最佳条件下,铁氰化钾的DPV还原峰电流下降值ΔI与氯吡脲浓度在0.75~1.75μmol/L范围成正比,检测限为4.20×10^(-2)μmol/L,氯吡脲体系可能共存的物质不干扰测定。采用本方法对施加过氯吡脲的猕猴桃果实进行测定,与标准方法LC-MS的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脉冲伏安法 氯吡脲 均匀设计法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7
作者 陈体伟 田甜 +2 位作者 薛茗月 李玉郷 孟成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
采用恒电位电化学还原技术制得石墨烯电极,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方法在石墨烯基体上电沉积一层Pt纳米微粒.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Pt/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电子传递性能及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相对于商用Pt电极材料,Pt纳米微粒/石墨烯电极材料... 采用恒电位电化学还原技术制得石墨烯电极,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方法在石墨烯基体上电沉积一层Pt纳米微粒.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Pt/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电子传递性能及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相对于商用Pt电极材料,Pt纳米微粒/石墨烯电极材料对甲酸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氧化峰电流显著提高.该种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有望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优良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铂催化剂 循环伏安法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非接触电导检测土壤养分离子的谱峰自动识别方法
8
作者 唐超礼 李浩 +5 位作者 王儒敬 王乐 黄青 王大朋 张家宝 陈翔宇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目的/意义]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C4D)在农业土壤养分离子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C4D信号中离子特征峰的有效识别,有利于后续对离子特征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加强... [目的/意义]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C4D)在农业土壤养分离子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C4D信号中离子特征峰的有效识别,有利于后续对离子特征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加强农业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然而,C4D信号的特征峰检测仍然存在无法自动精准识别、人工操作复杂、效率低等缺点。[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结合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的谱峰自动识别算法,旨在实现准确、高效、自动化的C4D信号峰识别。采用C4D检测样品溶液,得到离子谱图信号,对谱图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系数矩阵。通过搜索小波系数变换系数矩阵极值,识别出脊线和谷线。将小波系数矩阵转换为灰度图像,结合PSO和Otsu寻找最佳阈值,进一步对灰度图像的背景和目标分割,再结合原始谱图中的脊谷线识别谱图中的特征峰。[结果与讨论]测试含有41、61和102个峰的数据集,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度量值作为评估峰值检测算法性能的准则。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结合粒子群优化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图像(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ombined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of Otsu to Segment Image,CWTSPSO)的谱峰自动识别算法的ROC曲线均保持在0.9以上,度量值分别为0.976、0.915和0.969。CWTSPSO能够有效检测出更多弱峰和重叠峰,同时检测出更少的假峰,有利于提升C4D信号的谱峰识别率和精准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CWTSPSO能为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农业土壤养分离子信号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电导检测 连续小波变换 粒子群优化算法 最大类间方差法 谱峰识别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9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烯 纳米氧化铈 金纳米粒子 As(Ⅲ)
原文传递
基于rGO-AuNPS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基对硫磷
10
作者 耿俊豪 李雪芝 +1 位作者 周建平 陈昌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实现对甲基对硫磷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用于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检测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采用层层组装方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乙酰胆碱酯酶依次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对传... 目的:实现对甲基对硫磷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用于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检测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采用层层组装方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乙酰胆碱酯酶依次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对传感器的催化活性、阻抗特性、传感器的抑制率与甲基对硫磷浓度的关系、实际样品检测进行了评估。结果:制备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对乙酰硫代胆碱氯化物表现出优异的亲和力,米氏常数为2.76 mmol/L。在最佳条件下,可以有效检测甲基对硫磷,线性范围为5~500 ng/mL,检出限为0.692 n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适用于有机磷类农药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甲基对硫磷 还原氧化石墨烯 纳米金
下载PDF
基于铕离子-四环素-草甘膦荧光增强体系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草甘膦的残留量
11
作者 袁宁 沈晓峰 +2 位作者 全红花 曾诚 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提出了基于铕离子-四环素-草甘膦荧光增强体系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溶胶-凝胶功能单体,在pH 1.0的硅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草甘膦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膜,用于环境水和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提出了基于铕离子-四环素-草甘膦荧光增强体系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溶胶-凝胶功能单体,在pH 1.0的硅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草甘膦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膜,用于环境水和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将前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与1.5×10^(-2)mol·L^(-1)EuCl_(3)溶液、3.0×10^(-3)mol·L^(-1)四环素溶液和100 mmol·L^(-1)硼酸盐缓冲溶液(pH 10.0)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静置反应3 min;以403 nm为激发波长,根据体系在615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增加值ΔF计算草甘膦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较强碱性条件下,草甘膦的加入使体系在615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草甘膦浓度的对数在5.0×10^(-8)~1.5×10^(-4)mol·L^(-1)内与体系ΔF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0×10^(-8)mol·L^(-1);草铵膦、氨甲基膦酸、常见金属离子以及结构类似的氨基酸等不干扰铕离子-四环素-草甘膦体系的荧光强度,而Fe^(3+)、Hg^(2+)会产生干扰,因此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加入三乙醇胺进行掩蔽。方法用于实际环境水和土壤样品分析,草甘膦测定值与电化学法测定值基本一致;按照标准加入法对其中一个水样进行回收试验,草甘膦回收率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铕离子 四环素 荧光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下载PDF
伏安极谱仪测定海水中活性态痕量金属
12
作者 韩海涛 潘大为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一种可以直接用于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检测分析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多元素同时检测,而且不需要样品预浓缩处理.通过伏安极谱仪,研究了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关键参数对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金属铜、铅、镉、锌的影...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一种可以直接用于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检测分析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多元素同时检测,而且不需要样品预浓缩处理.通过伏安极谱仪,研究了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关键参数对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金属铜、铅、镉、锌的影响,对过滤后的海水样品直接进行检测,实现了烟台四十里湾不同站位海水中活性态痕量金属铜、铅、镉、锌的测定,为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极谱仪 痕量金属 活性态 海水 阳极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绿色环保阻垢剂Ly-CC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辉 孙征楠 荆国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7,共6页
以无水柠檬酸、L-赖氨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纯柠檬酸(CCQDs)衍生物Ly-CCQDs,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进行表征,在40~80℃条件下对Ly-CCQDs进行了阻垢静态测试。结果表明,在极少量Ly-CCQDs加入... 以无水柠檬酸、L-赖氨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纯柠檬酸(CCQDs)衍生物Ly-CCQDs,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进行表征,在40~80℃条件下对Ly-CCQDs进行了阻垢静态测试。结果表明,在极少量Ly-CCQDs加入的条件下,阻硫酸钙和碳酸钙垢的阻垢率均可达到100%,与单一的无水柠檬酸相比有明显的改善。通过SEM对Ly-CCQDs的阻垢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Ly-CCQDs加入量的增大,碳酸钙垢的晶型逐渐由方解石向尺寸更小的霰石结构发展,证明Ly-CCQDs对钙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柠檬酸 L-赖氨酸 熔融缩聚 阻垢
原文传递
基于ITO的Co-ZnO电极的制备及对邻苯二酚的检测评价
14
作者 马寅 杨意 +3 位作者 吴青华 缪楚宇 武莹 李宇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1,217,共7页
采用分布电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Co-ZnO电极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邻苯二酚的分析检测。利用SEM、EDS和XRD对制备的Co-ZnO电极进行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其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o-... 采用分布电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Co-ZnO电极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邻苯二酚的分析检测。利用SEM、EDS和XRD对制备的Co-ZnO电极进行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其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o-ZnO电极对邻苯二酚具有非常明显的电催化活性,通过测试分析得到其线性范围为0.01~10 mmol/L、灵敏度为1429.67 mA/(mM·cm^(2))、检出限为0.87μmol/L。通过干扰试验可知,Co-ZnO电极对其有良好的选择性,且电极的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 ITO导电玻璃 Co-ZnO电极 电沉积
原文传递
水系锌-石墨电池的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徐士官 蒋梦 +1 位作者 黄玉豪 孙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水系锌-石墨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基于水系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储能,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安全廉价等诸多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系锌-石墨电池的... 水系锌-石墨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基于水系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储能,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安全廉价等诸多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系锌-石墨电池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锌负极、石墨正极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对水系锌-石墨电池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石墨正极 锌枝晶 负极腐蚀
下载PDF
β-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用作Pb(Ⅱ)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转导层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夏瑞泽 杨猛 黄行九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研究通过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原位生长的β-二氧化锰纳米纤维(β-MnO_(2)NF),合成了一种兼具强疏水性和高界面电容的β-MnO_(2) NF/rGO纳米材料。开发出了一种基于β-MnO_(2) NF/rGO的敏感检测Pb(Ⅱ)的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 本研究通过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原位生长的β-二氧化锰纳米纤维(β-MnO_(2)NF),合成了一种兼具强疏水性和高界面电容的β-MnO_(2) NF/rGO纳米材料。开发出了一种基于β-MnO_(2) NF/rGO的敏感检测Pb(Ⅱ)的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同时,考虑到转导层如何对离子选择性系数产生作用仍然未知,研究人员利用数值模拟构建了一个耦合了转导层的转导层-膜-溶液界面模型,其考虑了膜-转导层这一界面,构建了一个两界面三相的浓度梯度模型,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电位显示,同时还根据其模拟结果计算了相对应的离子选择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离子选择性系数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 Pb(Ⅱ)检测
下载PDF
3-氟-苯硼酸修饰PEDOT电化学检测乳酸和葡萄糖
17
作者 陈志冉 李丽娟 +2 位作者 刘洋 白婷芳 海文峰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46-150,154,共6页
通过将含3-氟苯硼酸的3,4-乙烯二氧噻吩(EDOT-FPBA)单体在玻碳电极上以恒定电压进行电聚合,构筑PEDOT-FPBA电极,通过调节被测溶液的pH值选择性识别葡萄糖和乳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阻抗法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法在pH值为2或... 通过将含3-氟苯硼酸的3,4-乙烯二氧噻吩(EDOT-FPBA)单体在玻碳电极上以恒定电压进行电聚合,构筑PEDOT-FPBA电极,通过调节被测溶液的pH值选择性识别葡萄糖和乳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阻抗法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法在pH值为2或7的条件下分别对葡萄糖或乳酸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05~30 mmol/L,检测限(LOD)为0.03 mmol/L。此外,PEDOT-FPBA作为一种不同pH值条件下葡萄糖及乳酸传感,具有宽检测范围、良好的选择性、存储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无酶葡萄糖、乳酸连续监测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乳酸 电化学 传感器
下载PDF
激光直写CdS/Graphene的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
18
作者 林歆彤 赖紫萱 +4 位作者 雷宇芬 朱金满 邱桢丽 陈毅挺 叶晓霞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将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和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传感器相结合,并利用激光直写技术生成CdS/Graphene,构建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聚合物,探究了分子... 将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和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传感器相结合,并利用激光直写技术生成CdS/Graphene,构建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聚合物,探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比等因素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光电流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传感器对氨基甲酸乙酯浓度在0.0001~0.0075 m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8μmol/L,且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光电化学传感器 激光直写 氨基甲酸乙酯
下载PDF
ITO纳米线原位包覆Pt纳米粒子用于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和多巴胺
19
作者 索军 焦可心 +2 位作者 易健宏 方东 RUZIMURADOV Oli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47-761,共15页
L-抗坏血酸(AA,又称维生素C)和多巴胺(DA)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浓度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地检测AA和DA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极氧化铝(AAO)薄膜为模板,采用真空机械注入法制备铟锡(InSn)合... L-抗坏血酸(AA,又称维生素C)和多巴胺(DA)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浓度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地检测AA和DA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极氧化铝(AAO)薄膜为模板,采用真空机械注入法制备铟锡(InSn)合金纳米线(NWs),然后采用原位放电还原法在InSn纳米线表面涂覆Pt纳米颗粒并将复合材料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以合成PtO_(2)/ITO(氧化铟锡)纳米线。最后,在H_(2)气氛下还原PtO_(2)/ITO纳米线,得到Pt/ITO纳米线。结果表明,在Pt/ITO纳米线复合材料中,ITO纳米线直径约为40 nm,Pt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5 nm。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了在Pt/ITO NWs电极上检测AA和DA的电化学性能。Pt/ITO NWs电极对AA(66.7μmol/L)和DA(1μmol/L)的检出限较低,表明了电极对AA和DA良好的电化学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放电还原 阳极氧化铝 机械注入 氧化铟锡 PT纳米粒子
下载PDF
三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与胶原水凝胶集成实时监测细胞代谢
20
作者 姚春莹 朱晓艳 刘艳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葡萄糖代谢的实时监测不仅能够提供细胞生长状态信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机制。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葡萄糖实时动态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葡萄糖传感器大多基于二维电极,很难与三维细胞培养体系良好兼容并进行准确检... 葡萄糖代谢的实时监测不仅能够提供细胞生长状态信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机制。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葡萄糖实时动态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葡萄糖传感器大多基于二维电极,很难与三维细胞培养体系良好兼容并进行准确检测。通过在对H2O2还原具有催化作用的多孔电极表面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备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三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然后,将包裹了肿瘤细胞(MCF-7)的胶原水凝胶填充到三维传感器孔隙,构建了兼具细胞三维培养和电化学检测于一体的集成平台。通过实时监测MCF-7细胞培养环境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实现了肿瘤细胞在抗癌药物作用下葡萄糖代谢能力的实时分析,为细胞能量代谢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传感器 电化学检测 细胞培养 葡萄糖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