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掺杂碳基Mg单原子催化剂功能化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对多菌灵的高效测定
1
作者 甘甜 陈莉珂 张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通过高能束辐照聚酰亚胺薄膜一步制备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石墨烯,并同步实现图案化柔性电极(LIGE)阵列的高精度组装。将基于热解策略制备的氮掺杂碳基Mg单原子催化剂(MgNC)修饰在工作电极区域,构建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优异的MgNC/LIGE传... 通过高能束辐照聚酰亚胺薄膜一步制备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石墨烯,并同步实现图案化柔性电极(LIGE)阵列的高精度组装。将基于热解策略制备的氮掺杂碳基Mg单原子催化剂(MgNC)修饰在工作电极区域,构建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优异的MgNC/LIGE传感平台。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开展了杀菌剂多菌灵的电化学传感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在该MgNC/LIGE上有灵敏的电流响应,且多菌灵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 nmol/L~55μ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0.23 nmol/L(R_(SN)=3)。采用标准加入法对环境和食物样品中的多菌灵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7.2%~102.0%,表明MgNC/LIGE对复杂样品中多菌灵的检测具有可靠性。该传感平台制备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石墨烯 单原子催化剂 柔性电极 多菌灵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基于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和多壁碳纳米管的超疏水性钠离子选择性电极
2
作者 包晖 叶金 +1 位作者 赵旭燕 张元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143,共10页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用来检测金属离子的浓度,但目前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存在双电层电容较小、电荷转移电阻大、容易造成电极生出水层、线性响应不够理想的问题,从而影响检测精度。本文在金电极顶部沉积聚...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用来检测金属离子的浓度,但目前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存在双电层电容较小、电荷转移电阻大、容易造成电极生出水层、线性响应不够理想的问题,从而影响检测精度。本文在金电极顶部沉积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和多壁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离子电子转换层,以增强电学和电化学特性,最后滴铸上钠离子选择性膜混合物,形成钠离子选择性电极。以此开发出来的电极大大改进了电子电荷转移能力和电导率,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的结果表明,电极在10^(-6)~10^(-1)M的范围内表现出58.16 mV/decade的出色灵敏度,检测下限为10^(-6.5)M,并具有快速响应(<10 s)能力。新开发的电极具有超疏水性,静态接触角达到了141.2°,在抗干扰测试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电极 导电聚合物 碳纳米管 聚(3 4-亚乙基二氧噻吩)
下载PDF
基于DA-130N超声波密度计的高精度盐田遥测用密度传感器研制
3
作者 房毅卓 陈亮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介绍了基于DA-130N超声波密度计的高精度盐田遥测用密度传感器研制,为盐湖化工生产中的盐田卤水密度这一核心参数的自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清洗的专用密度传感器方案,该方案也可用于其他常温液体化工生产线的密度检测。
关键词 传感器 密度 采样 控制
下载PDF
新型苝酰亚胺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水合肼的电化学检测
4
作者 陆蕾 张文婧 +3 位作者 杜浩阳 张海全 侯文龙 杨越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水合肼检测方法,采用电沉积方法在FTO基底上制备3,4,9,10-苝四酰二亚胺(PTCDI)薄膜,用XRD,FT-IR,UV-vis,SEM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该薄膜对水合肼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水合肼浓度1~... 为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水合肼检测方法,采用电沉积方法在FTO基底上制备3,4,9,10-苝四酰二亚胺(PTCDI)薄膜,用XRD,FT-IR,UV-vis,SEM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该薄膜对水合肼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水合肼浓度1~150μmol/L范围内灵敏度为0.153μA·μmol^(-1)·L·cm^(-2),在150~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灵敏度为0.212μA·μmol^(-1)·L·cm^(-2),检出限为161.9 nmol/L,该薄膜对水合肼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PTCDI薄膜 水合肼 传感性能
下载PDF
基于铂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检测土壤中铵态氮的电化学传感器
5
作者 陈珊 陈劲虎 +4 位作者 徐郭海林 柳军 钱明艳 陈敬文 方一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5,共7页
土壤中铵态氮(NH_(4)^(+))含量的现场检测对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土壤检测方法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及时效性差等问题,本文基于铂粒子对NH4+具有特异性电催化响应,通过在丝网印刷电... 土壤中铵态氮(NH_(4)^(+))含量的现场检测对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土壤检测方法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及时效性差等问题,本文基于铂粒子对NH4+具有特异性电催化响应,通过在丝网印刷电极(SPE)表面电沉积铂颗粒,制备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碳酸盐排除土壤中未知离子的干扰,结合土壤铵态氮快速提取装置,实现了对土壤中铵态氮的现场快速检测.该传感器对NH_(4)^(+)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5mmol/L(R^(2)=0.997),检出限为13μmol/L(S/N=3),检测时间约5min;并且对土壤中NH4+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可应用于实际土壤样品中NH_(4)^(+)的快速检测.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需大型仪器、操作便捷、检测速度快,可望为土壤中铵态氮的快速检测提供新方法,为精准农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铵态氮 电化学 丝网印刷电极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6
作者 曾鹏 聂江波 +2 位作者 邓雪儿 张静 彭天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于0.505 V电位处出现灵敏的氧化峰。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BPA浓度线性范围为0.05~50.0μmol/L,检出限为9.8 nmol/L。该方法用于塑料和纺织品实际样品中BPA的定量检测,回收率在96.0%~105%之间。该传感器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为检测BP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碳纳米管 双酚A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杀螟硫磷在离子液体修饰预处理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7
作者 刘新胜 曹祥 李永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79-1586,共8页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离子液体(IL)修饰预处理玻碳电极(IL/PGCE),建立了一种用于高效检测杀螟硫磷(FNT)的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IL/PGCE进行了表征;通过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杀螟硫磷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扫速研究了杀螟...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离子液体(IL)修饰预处理玻碳电极(IL/PGCE),建立了一种用于高效检测杀螟硫磷(FNT)的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IL/PGCE进行了表征;通过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杀螟硫磷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扫速研究了杀螟硫磷在IL/PGCE上的反应过程;讨论了pH值、预处理电位和时间、修饰剂含量、富集电位和时间等影响传感器性能的重要参数。在最优条件下,修饰电极对杀螟硫磷展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响应,在0.001~1μg·L^(-1)和1~100μg·L^(-1)的范围内,峰电流与杀螟硫磷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用于实际样品中杀螟硫磷的检测,样品回收率为89.6%~1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电极 预处理 离子液体 方波伏安法 杀螟硫磷
下载PDF
HSA/g-C_(3)N_(4)作为电致化学发光探针检测β-淀粉样蛋白
8
作者 陈孜璇 李文 杨晓燕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一种电致化学发光(ECL)性能良好的类石墨相-碳化氮二维纳米材料(g-C_(3)N_(4)),经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后,g-C_(3)N_(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复合,得到HSA/g-C_(3)N_(4)... 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一种电致化学发光(ECL)性能良好的类石墨相-碳化氮二维纳米材料(g-C_(3)N_(4)),经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后,g-C_(3)N_(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复合,得到HSA/g-C_(3)N_(4)复合材料。利用Aβ与HSA的结合作用,将HSA/g-C_(3)N_(4)与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孵育,形成Aβ/HSA/g-C_(3)N_(4)。同时将巯基修饰的Aβ适体固定在金电极表面,通过适体与靶标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将Aβ/HSA/g-C_(3)N_(4)捕获到电极上。在共反应剂K2S2O8存在下,该传感器实现了对Aβ的ECL灵敏检测。研究表明,在10 fmol·L^(-1)到100 nmol·L^(-1)范围内,ECL强度与Aβ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7.2 fmol·L^(-1)。并且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类石墨相-碳化氮 人血清白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碱熔-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煤中氟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旭 管嵩 +2 位作者 刘金禄 丁仕兵 张庆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常用的测定氟含量的方法,高温水解是目前标准中规定的测定煤中氟含量的前处理方法,但该前处理过程操作繁琐、费时,为了实现快速测定煤中氟含量,对前处理过程进行研究,利用碱熔融煤样,并与高温水解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常用的测定氟含量的方法,高温水解是目前标准中规定的测定煤中氟含量的前处理方法,但该前处理过程操作繁琐、费时,为了实现快速测定煤中氟含量,对前处理过程进行研究,利用碱熔融煤样,并与高温水解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碱熔法中样品量和氢氧化钠比例、灰化温度及时间、熔融温度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煤中氟含量测定的影响,确定了碱熔法的实验条件,同时讨论了方法检出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称取样品量0.5~1.0 g与6.0 g氢氧化钠混匀,灰化温度为400℃,熔融过程控制在600℃,10 min,然后用热水浸取,加柠檬酸钠溶液,以苯酚红为指示剂,调节溶液pH值,选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标准溶液加入法测定氟离子浓度。方法的检出限为8.5μg/g,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而且操作简便、干扰少、能快速批量处理煤样,能够满足进出口煤炭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氟含量 碱熔-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高温水解法
下载PDF
碱溶-电位滴定法测定重整催化剂中氯含量新标准的建立及应用
10
作者 张婧元 何沛 +2 位作者 梁迎春 杨晓彦 霍明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229,236,共6页
建立了碱溶-电位滴定法测定重整催化剂中氯含量的方法,对催化剂样品消解条件、方法干扰、方法准确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得到方法检测范围为0.60%~1.80%。称取样品的质量为0.15 g左右,采用30 mL质量浓度为30 g/L碱液进行消解,消解温... 建立了碱溶-电位滴定法测定重整催化剂中氯含量的方法,对催化剂样品消解条件、方法干扰、方法准确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得到方法检测范围为0.60%~1.80%。称取样品的质量为0.15 g左右,采用30 mL质量浓度为30 g/L碱液进行消解,消解温度约为250℃,时间在10 min左右,调节抽提液pH小于7。制定了石化行业测定重整催化剂中氯含量的新标准,并在炼化企业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重整催化剂 碱溶 电位滴定
原文传递
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
11
作者 周弛 郭晋君 +4 位作者 刘建利 张秦铭 王斐 吕千 吴卫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建立了一种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分析方法,对取样体积进行了优化,研究了CO_(3)^(2-)、S^(2-)、I^(-)、Br^(-)等对氯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就干扰离子的消除提出了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建立了一种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分析方法,对取样体积进行了优化,研究了CO_(3)^(2-)、S^(2-)、I^(-)、Br^(-)等对氯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就干扰离子的消除提出了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取样体积为50 mL,水样中加入1 mL硝酸溶液(2+98)可消除S^(2-)、CO_(3)^(2-)的干扰,当水样中I^(-)、Br^(-)浓度高于5 mg/L时仪器可自动校正并扣除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0.19 mg/L,大大低于国家标准GB/T 11896—1989中规定的10 mg/L的要求,方法用于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实际样品,精密度为1.9%~2.3%,加标回收率为91.9%~99.0%。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检出限低、精密度和正确度良好。方法的建立为复杂环境水样中氯化物的准确测定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 电位滴定 干扰 优化
下载PDF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
12
作者 赵春玲 尹鑫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152-154,共3页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测定茶叶中氟离子含量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是不同前处理浸提方法的相对浸提效果并不是很明确。通过对酸、碱、超声和热水四种不同的浸提方法进行比较,探究茶叶中氟离子浸出的最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的氟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测定茶叶中氟离子含量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是不同前处理浸提方法的相对浸提效果并不是很明确。通过对酸、碱、超声和热水四种不同的浸提方法进行比较,探究茶叶中氟离子浸出的最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的氟离子浸出量最高,达到了111.4μg·g^(-1)。热水浸提的最佳条件是60℃下浸提30 min,适合批量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氟含量 离子选择性电极 浸提方法
下载PDF
混合碱熔-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钨尾矿的氟含量
13
作者 徐华 田松 +3 位作者 唐碧玉 唐莉福 郑弦 施意华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2期414-419,共6页
钨尾矿中氟含量的测定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方法,为了能够准确测定钨尾矿中氟含量,本实验对混合碱熔-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钨尾矿中氟含量的熔剂类型和用量、熔融温度、熔融时间、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量、溶液澄清时间、共存元素干... 钨尾矿中氟含量的测定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方法,为了能够准确测定钨尾矿中氟含量,本实验对混合碱熔-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钨尾矿中氟含量的熔剂类型和用量、熔融温度、熔融时间、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量、溶液澄清时间、共存元素干扰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称取试样0.10 g,加入1 g过氧化钠-3 g氢氧化钠混合熔剂,于650℃熔融15 min,冷却后热水浸提熔融物,静置过夜分取10 mL清液,加入15 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定容至50 mL后测定。干扰实验表明:50 mL测定溶液中含有15 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时,质量浓度不大于25 mg/L的Al^(3+)、30 mg/L的Fe^(3+)、25 mg/L的Ca^(2+)、5 mg/L的Mg^(2+)、10 mg/L的Zn^(2+)对质量浓度为1.4 mg/L的F^(-)测定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016%,相对标准偏差(n=7)为0.58%~1.35%,加标回收率为96%~103%。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钨尾矿中氟的测定需求,为钨尾矿氟污染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尾矿 碱熔 离子选择电极法
下载PDF
DNA-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水中甲醛的测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忠亮 郭秀锐 +3 位作者 鲁理平 康天放 程水源 李珊曼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利用纳米金的生物共容性和高电荷传递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纳米粒子生物活性界面,研究了DNA在其界面上对甲醛的电催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DNA-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对该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发现平均直径为100nm的多... 利用纳米金的生物共容性和高电荷传递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纳米粒子生物活性界面,研究了DNA在其界面上对甲醛的电催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DNA-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对该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发现平均直径为100nm的多面体纳米金均匀分布在电极表面。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和安培法对甲醛进行了检测,优化了实验参数。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实现了对甲醛的灵敏测定,线性范围为1×10^-5~1×10^-3mol/L,检出限为1.0μmol/L。该电极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对实际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甲醛 纳米金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下载PDF
用小波变换确定电位滴定终点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洪 潘忠孝 +3 位作者 刘伟 张懋森 司圣柱 王丽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将小波变换在信号和图象处理过程中边缘检取的思想方法引入到化学中,以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能直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会引入人为的误差因素.计算精度可达实验精度的下限,且处理结果的判断非常简便.用本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将小波变换在信号和图象处理过程中边缘检取的思想方法引入到化学中,以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能直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会引入人为的误差因素.计算精度可达实验精度的下限,且处理结果的判断非常简便.用本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 滴定终点 小波变换 变边缘检取
下载PDF
双酚A在介孔碳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清 陈艳玲 +1 位作者 周闻云 贾玉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1,共5页
采用壳聚糖(CTS)作为有序介孔碳的分散剂,制备了有序介孔碳修饰玻碳电极(OMC/CTS/GCE)。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环境激素双酚A在有序介孔碳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介孔碳修饰电极对双酚A有强烈的电催化作用,在pH8.0的磷酸盐... 采用壳聚糖(CTS)作为有序介孔碳的分散剂,制备了有序介孔碳修饰玻碳电极(OMC/CTS/GCE)。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环境激素双酚A在有序介孔碳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介孔碳修饰电极对双酚A有强烈的电催化作用,在pH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双酚A在0.479V处有1个明显的氧化峰,峰电流与双酚A浓度在4.5×10-8~1.2×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8mol.L-1(S/N=3,n=8)。该法用于湖水样品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4%,并与荧光法对照,测定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有序介孔碳 修饰电极 壳聚糖 电化学测定
下载PDF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谭学才 黄婷婷 +3 位作者 徐健君 罗利军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2,共4页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杂化膜对辣根过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金电极和固定化酶膜...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杂化膜对辣根过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金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并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不仅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小于10s),而且能较好地保持酶的催化活性。求得酶促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87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 制备 表征 辣根过氧化酶 固定化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一种简单快速检测汞离子的1,4-二硫苏糖醇膜修饰金平板电极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婷婷 曹忠 +2 位作者 何婧琳 梁海琴 肖忠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395,共8页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T通过另一端的巯基与汞离子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pH=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良好的电位响应性能,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3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62±0.2)mv/-pc(25qC),检出限为5.1×10^-9mol/L.该汞离子检测电极的响应时间仅为20s,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各种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发现Cu2+,Fe2+,Na+,K+,Mg2+,Ba2+,Ca2+,Zn2+,Sn2+,Pb2+,Ag+,Al3+,Fe3+,Ni2+,N02-,IO3-,BrO3-和ClO3等离子不干扰该电极对汞离子的检测.此外,将该电极用于实际水样中微量汞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一致,且回收率为98.20%~10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平板电极 1 4-二硫苏糖醇 自组装膜 汞离子 选择性识别
下载PDF
基于聚硫堇和纳米金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石银涛 袁若 +3 位作者 王娜 柴雅琴 张凌燕 贺秀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4,共5页
用电化学聚合法在铂丝电极上制备聚硫堇,将其作为电子媒介体并且用于化学吸附纳米金,然后通过纳米金来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最后用聚乙烯缩丁醛包埋修饰好的电极,从而制得了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还原峰峰电流与H2O2的浓... 用电化学聚合法在铂丝电极上制备聚硫堇,将其作为电子媒介体并且用于化学吸附纳米金,然后通过纳米金来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最后用聚乙烯缩丁醛包埋修饰好的电极,从而制得了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还原峰峰电流与H2O2的浓度在2.15×10^-4~1.43×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0×10^-7mol/L,相关系数为0.998.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堇 辣根过氧化物酶 纳米金 电聚合
下载PDF
聚亚甲基蓝和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颜 袁若 +4 位作者 柴雅琴 李群芳 唐点平 戴建远 钟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亚甲蓝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7.0)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金溶胶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于亚甲蓝修饰的玻...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亚甲蓝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7.0)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金溶胶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于亚甲蓝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发现,加入纳米金后提高了酶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流响应,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10-6~3×10-3mol/L,检出限为5×10 ml/L.并具有抗尿酸、抗坏血酸干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甲蓝 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金 电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