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望远镜观测平台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张记成 张文昭 高健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基于本科生动手观测实习与研究生实测研究等多方需求,结合学校资源,经系统调研与可行性评估,搭建了一套昼夜通用型光谱望远镜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解决了常规夜间光学天文观测设备不宜于开展白天太阳光谱观测的问题,经综合实验设... 基于本科生动手观测实习与研究生实测研究等多方需求,结合学校资源,经系统调研与可行性评估,搭建了一套昼夜通用型光谱望远镜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解决了常规夜间光学天文观测设备不宜于开展白天太阳光谱观测的问题,经综合实验设计评估后可以根据教学实验需求开展白天太阳光谱观测与夜间恒星光谱观测等不同观测实验,旨在为学生的天文实测教育与科学研究提供一个高效、多功能的实验平台。该平台专为高等院校的天文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测研究方面的技能,还能为本科生的教学实测和研究生的科研实习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光学 昼夜通用 教学实验 望远镜系统 光谱观测
下载PDF
轻小型铝基光学载荷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一凡 余俊 +3 位作者 盛鹏峰 杜洋 张嵬 王占山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9,共15页
小卫星集群因其效益高、部署灵活、便于多星联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商业和科学卫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铝基光学载荷因其高度的集成性、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高自由度的设计与低成本的制备,成为小卫星集群光学载荷的理... 小卫星集群因其效益高、部署灵活、便于多星联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商业和科学卫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铝基光学载荷因其高度的集成性、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高自由度的设计与低成本的制备,成为小卫星集群光学载荷的理想选择。文章综述了铝基光学载荷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调研了基于减材制造的铝基光学载荷的设计、制备和系统装配技术,并探讨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对现有铝基载荷制备技术的革新趋势,揭示了其在未来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光学载荷 轻小型化 增材制造 航天光学仪器
下载PDF
空间天文望远镜自适应精密稳像闭环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泉 魏传新 +5 位作者 高源蓬 朱雨霁 李清灵 房陈岩 周显宜 尹达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3-1163,共11页
针对空间天文望远镜低频段视轴扰动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光学技术的自适应精密稳像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以精细导星仪(Fine Guide Sensor,FGS)为高精度视轴扰动检测器,以四点支撑压电驱动大口径快摆镜机构(Fast Steering Mirror,... 针对空间天文望远镜低频段视轴扰动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光学技术的自适应精密稳像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以精细导星仪(Fine Guide Sensor,FGS)为高精度视轴扰动检测器,以四点支撑压电驱动大口径快摆镜机构(Fast Steering Mirror,FSM)为视轴扰动补偿器。首先,采用位置式PID控制器串联积分环节进行精密稳像闭环控制,得到补偿FGS检测出的二维视轴扰动所需FSM的二维摆动角度,进而根据驱动结构转换为每个支撑点的压电陶瓷执行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s,PZT)的伸缩量。然后,利用基于广义Bouc-Wen逆模型的压电动态迟滞前馈补偿方法进行高精度的压电陶瓷执行器定位控制。最后,根据有监督的Hebb学习规则,利用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单神经元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优控制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空间天文望远镜的视轴偏差,可以将精细导星仪X方向和Y方向的星点质心位置偏差功率谱密度在0~6 Hz频段内积分值分别抑制了98.54%和9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天文望远镜 精密稳像 精细导星仪 大口径快摆镜机构 迟滞补偿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
4
作者 孔旭 杨戟 +10 位作者 郑宪忠 王坚 范璐璐 娄铮 朱青峰 王挺贵 吴雪峰 薛永泉 张程 赵海斌 蔡萍 《青海科技》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双方于2018年3月1日召开望远镜项目预研启动会,2019年7月正式开展望远镜建设,2023年8月望远镜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双方于2018年3月1日召开望远镜项目预研启动会,2019年7月正式开展望远镜建设,2023年8月望远镜建成并开展调试观测,2023年9月17日望远镜首光仪式暨科学战略研讨会召开,并成功发布仙女座星系图片,标志着望远镜设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已经可以开展天文观测研究。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墨子巡天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海拔4200米的天文台址,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个投入运行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获取天体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观测数据,监测移动天体和光变天体,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可以在高能时域天文、太阳系天体普查、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墨子巡天望远镜将面向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开展太阳系近地天体等搜寻与监测研究,服务航天安全和深空探测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望远镜 图像巡天 时域天文 近地天体 冷湖 赛什腾山
下载PDF
中国大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项目
5
作者 吴学兵 江林华 +14 位作者 邓李才 范舟 左恒 白华 张华伟 东苏勃 彭影杰 姜方周 李然 刘佳 叶泉志 孙赫 王力乐 沈雷歌 舒琦 《青海科技》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为迅速缩小中国与外国在光学天文望远镜上的发展差距,北京大学拟与相关单位合作,计划在2024—2030年间逐步建成一台大口径拼接镜面通用型光学望远镜EAST,台址设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项目计划按照成长型分两... 为迅速缩小中国与外国在光学天文望远镜上的发展差距,北京大学拟与相关单位合作,计划在2024—2030年间逐步建成一台大口径拼接镜面通用型光学望远镜EAST,台址设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项目计划按照成长型分两期建设(主镜口径分别为6 m和8 m),以大幅提高中国光学天文的观测能力,为即将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和已建成的中国天眼FAST、爱因斯坦探针EP等其他波段望远镜的后续光学观测提供设备支撑,为产出世界一流科学成果提供保障,并为中国未来建设更大口径的地面光学望远镜以及发射大型空间拼接望远镜积累宝贵经验。作为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将满足我国天文学家对多样化光学天文观测的迫切需求,在未来几十年从行星到恒星、从星系到宇宙的多领域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文 测光 光谱 拼接镜面 望远镜
下载PDF
大气对望远镜像质影响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展
6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许方宇 王岭雪 宋腾飞 蔡毅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617,共24页
大气湍流引起的望远镜像质衰减是目前限制地基天文望远镜高分辨率观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测量和计算大气对望远镜像质的影响是天文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光学和非光学方法测量大气对像质影响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两种测量... 大气湍流引起的望远镜像质衰减是目前限制地基天文望远镜高分辨率观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测量和计算大气对望远镜像质的影响是天文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光学和非光学方法测量大气对像质影响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代表性技术路线、测量结果和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这些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综述了计算望远镜内部气流对像质影响的3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并对这些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光学、非光学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并展望了计算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天文望远镜 视宁度 Kolmogorov湍流 波前像差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运算的望远镜驱动系统非预期故障重构方法
7
作者 邓壮壮 杨世海 +2 位作者 李运 徐灵哲 刘睿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7-274,共8页
极端环境下的望远镜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传感器容易面临非预期故障,导致系统观测性能下降,甚至可能造成望远镜停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种用于望远镜驱动系统电流传感器的故障重构方法,主要包含故障检测、隔离和重构等几个方面。其中... 极端环境下的望远镜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传感器容易面临非预期故障,导致系统观测性能下降,甚至可能造成望远镜停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种用于望远镜驱动系统电流传感器的故障重构方法,主要包含故障检测、隔离和重构等几个方面。其中,故障检测由三阶级联差分运算完成,对不同的故障类型、即使微小故障也能有很好的鲁棒性;决策逻辑电路根据故障检测提供的故障信号flag执行隔离操作;Switches开关根据隔离动作选择合适的电流,以达到故障重构目的。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从故障状态切换到健康状态是平稳的,且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确保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驱动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非预期故障 故障重构 差分运算
下载PDF
SAGES巡天观测规划策略及程序
8
作者 郑捷 王炜 +2 位作者 范舟 李春 赵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8,共11页
SAGES是基于不同站点不同能力的多台望远镜进行的北天多波段测光巡天,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中。全球各类测光巡天很多,大部分都有相应的巡天观测策略。为高效完成巡天任务、实现巡天观测科学目标,制定了SAGES巡天观测总体策略,编写了巡天观... SAGES是基于不同站点不同能力的多台望远镜进行的北天多波段测光巡天,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中。全球各类测光巡天很多,大部分都有相应的巡天观测策略。为高效完成巡天任务、实现巡天观测科学目标,制定了SAGES巡天观测总体策略,编写了巡天观测规划软件。该软件在实践中运行效果良好,有力支持了SAGES巡天观测。简要介绍SAGES巡天的观测策略、规划程序的结构以及主要功能、使用方法和输出结果等内容。目前该程序仍在为SAGES巡天后续的观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天 SAGES 观测规划 规划程序
下载PDF
The Jiao Tong Universit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Project 被引量:1
9
作者 JUST Team Chengze Liu +28 位作者 Ying Zu Fabo Feng Zhaoyu Li Yu Yu Hua Bai Xiangqun Cui Bozhong Gu Yizhou Gu Jiaxin Han Yonghui Hou Zhongwen Hu Hangxin Ji Yipeng Jing Wei Li Zhaoxiang Qi Xianyu Tan Cairang Tian Dehua Yang Xiangyan Yuan Chao Zhai Congcong Zhang Jun Zhang Haotong Zhang Pengjie Zhang Yong Zhang Yi Zhao Xianzhong Zheng Qingfeng Zhu Xiaohu Yang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CSCD 2024年第1期16-30,共15页
The Jiao Tong Universit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JUST)is a 4.4-meter f/6.0 segmented-mirror telescope dedicated to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The JUST primary mirror is composed of 18 hexagonal segments,each with a di... The Jiao Tong Universit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JUST)is a 4.4-meter f/6.0 segmented-mirror telescope dedicated to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The JUST primary mirror is composed of 18 hexagonal segments,each with a diameter of 1.1 m.JUST provides two Nasmyth platforms for placing science instruments.One Nasmyth focus fits a field of view of 10′and the other has an extended field of view of 1.2°with correction optics.A tertiary mirror is used to switch between the two Nasmyth foci.JUST will be installed at a site at Lenghu in Qinghai Province,China,and will conduct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with three types of instruments to explore the dark universe,trace the dynamic universe,and search for exoplanets:(1)a multi-fiber(2000 fibers)medium-resolution spectrometer(R=4000-5000)to spectroscopically map galaxies and large-scale structure;(2)an integral field unit(IFU)array of 500 optical fibers and/or a long-slit spectrograph dedicated to fast follow-ups of transient sources for multi-messenger astronomy;(3)a high-resolution spectrometer(R~100000)designed to identify Jupiter analogs and Earth-like planets,with the capability to characterize the atmospheres of hot exoplan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nomical instrumentation Optical telescopes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Redshift surveys Time domain astronomy Exoplanet astronomy
下载PDF
光学瞬变源后随观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记成 王晓锋 +2 位作者 曾祥云 张天萌 莫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140,共10页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建设并投入运行了多台巡天光学观测设备,产生了海量观测数据,发现并证认了许多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瞬变源。因为瞬变源增多和望远镜观测资源有限,为提升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后随观测响应能力,该文设计了新疆南山...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建设并投入运行了多台巡天光学观测设备,产生了海量观测数据,发现并证认了许多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瞬变源。因为瞬变源增多和望远镜观测资源有限,为提升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后随观测响应能力,该文设计了新疆南山瞬变源后随观测系统(SNOVA)。该系统采用商业化配件,在统一的控制架构平台基础上,技术人员经系统选型与软硬件安装联调,实现了自动化观测运行。系统为瞬变源后随观测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天体目标的物理参数与演化性质,同时也为开展远程观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源 后随观测 光学望远镜观测系统 自动化 系统集成
下载PDF
Ground-layer Adaptive Optics for the 2.5 m Wide-field and High-resolution Solar Telescope
11
作者 Ying Yang Lan-Qiang Zhang +5 位作者 Nan-Fei Yan Jin-Sheng Yang Zhen Li Teng-Fei Song Xue-Jun Rao Chang-Hui Rao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4-236,共13页
The 2.5 m wide-field and high-resolution solar telescope(WeHoST)i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ing for solar observations.WeHoST aims to achieve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ver a super-wide field of view(FOV)of5′×5... The 2.5 m wide-field and high-resolution solar telescope(WeHoST)i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ing for solar observations.WeHoST aims to achieve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ver a super-wide field of view(FOV)of5′×5′,and a desired resolution of 0.3″.To meet the scientific requirements of WeHoST,the ground-layer adaptive optics(GLAO)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wave front sensing system is as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We introduce the GLAO configuration,particularly the wave front sensing scheme.Utilizing analytic method,we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classical AO and GLAO systems,optimize the wave front sensing system,and evaluate GLAO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SF uniformity and correction improvement across whole FOV.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the classical AO will achieve diffraction-limited resolution;the suggested GLAO configuration will uniformly improve the seeing across the full 5′×5′FOV,reducing the FWHM across the axis FOV to less than0.3″(λ≥705 nm,r0≥11 cm),which is more than two times improvement.The specially designed wave front sensor schedule offers new potential for WeHoST’s GLAO,particularly the multi-FOV GLAO and the flexibility to select the detected area.These capabilities will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cientific output of the telesc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RUMENTATION adaptive optics-instrumentation detectors-instrumentation high angular resolution-methods numerical-telescopes-Sun activity
下载PDF
图像数据自动化处理与光变曲线抽取程序
12
作者 邹乾一 王炜 +1 位作者 郑捷 毛益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对变星、太阳系外行星等瞬变源的巡天监测产生了大量的图像数据。快速处理这些数据,生成光变曲线,探测瞬变源对时域天文学的发展非常重要。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拥有的一批米级光学望远镜为适用对象,开发了一套图像数据自... 对变星、太阳系外行星等瞬变源的巡天监测产生了大量的图像数据。快速处理这些数据,生成光变曲线,探测瞬变源对时域天文学的发展非常重要。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拥有的一批米级光学望远镜为适用对象,开发了一套图像数据自动化处理与光变曲线抽取程序PPCLP,它能够批处理原始图像并输出归一化较差测光光变曲线。程序拥有模块化、通用化、易使用化的特点,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且使用了改进的较差测光方法,能获得较高的较差测光精度。除适用于赤道式望远镜外,也可用于处理由地平式望远镜获得的未经像场改正的数据。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程序的架构、特点、使用方法;然后以变星V670 And的数据为例,展示了程序的处理结果;最后讨论了其局限性与后续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变曲线 自动处理程序 变星 太阳系外行星 测光数据处理
下载PDF
Solar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for the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 at the Fuxian Lake Solar Observatory
13
作者 Lanqiang Zhang Xuejun Rao +8 位作者 Hua Bao Youming Guo Jinsheng Yang Nanfei Yan Xian Ran Dingkang Tong Xinlong Fan Zhongyi Feng Changhui Rao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CSCD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Adaptive optics(AO)is essential for high-quality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with large telescopes because it counters the impact of wavefront aberrations caused by atmospheric turbulence.The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 Adaptive optics(AO)is essential for high-quality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with large telescopes because it counters the impact of wavefront aberrations caused by atmospheric turbulence.The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gh-resolution solar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in the world.Three sets of solar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installed on this telescope:conventional adaptive optics,ground layer adaptive optics,and 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These have been in operation from 2018 to 2023.This paper detail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lar adaptive optics on the NVST and discusses the newest instru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observation Adaptive optics 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
下载PDF
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研制成功 国际首架主动光学反射施密特望远镜 被引量:1
14
作者 师潇雅 《中国科技奖励》 2007年第11期18-20,共3页
天文学追求探测更加遥远、更加暗弱的天体,因此需要研制口径更大,成像质量更高的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是研制成像质量更高、口径更大的望远镜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是一门包括光学、力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的综合技术。199... 天文学追求探测更加遥远、更加暗弱的天体,因此需要研制口径更大,成像质量更高的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是研制成像质量更高、口径更大的望远镜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是一门包括光学、力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的综合技术。1998年后,以崔向群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组开始了"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的研究,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我国今后研制30-100米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做好技术准备。"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组经过数年艰辛的努力,终获成功,获得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9月6日,记者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采访了此次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崔向群和李国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施密特望远镜 主动光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光学技术 国际 LAMOST 成像质量 光学实验
下载PDF
Deep-Dark-Net: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导星相机暗流预测模型
15
作者 曲伯桓 杨贺珺 +14 位作者 何宇轩 郭远昊 刘宇 曹子皇 齐朝祥 于涌 王培培 赵永恒 张勇 王淑青 栗剑 吕冠儒 曹兴华 向铭 邱虹云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7,共15页
暗流会影响图像质量、降低星像的信噪比,进而影响星像位置和流量测量的精度,因此需要在天文数据处理中准确估计并去除暗流。LAMOST导星图像处理的需求为:在无暗场图像情况下高精度处理历史导星图像数据,简化导星相机暗场图像拍摄的步骤... 暗流会影响图像质量、降低星像的信噪比,进而影响星像位置和流量测量的精度,因此需要在天文数据处理中准确估计并去除暗流。LAMOST导星图像处理的需求为:在无暗场图像情况下高精度处理历史导星图像数据,简化导星相机暗场图像拍摄的步骤,可以利用导星图像的特性反演和生成高精度可靠的暗场图像。利用LAMOST导星原始数据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来精确估计暗流的新方法——Deep-Dark-Net。该方法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构建导星图像Overscan区域、Optical Black区域与对应的有效成像区域噪声之间的关联模型,从而通过这些区域反演和重构高精度暗场图像。实验表明:Deep-Dark-Net预测的暗流与真实暗流的符合度高于传统方法,满足了LAMOST望远镜导星图像处理对暗场图像的需求。该工作不仅为天文图像暗流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也为深度学习技术在天文图像处理中的潜在价值和应用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流 深度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Deep-Dark-Net LAMOST
下载PDF
LAMOST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坚 金革 +3 位作者 虞孝麒 万长胜 郝黎凯 李昔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9,共12页
在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从各个角度对LAMOST观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首先对交互应用集合中的单个应用进行建模,然后再对这些应用进行合成建模,从而完成对整个OCS的构架.本文从分析和设计的角度对LAMOST观测控制系统进行面... 在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从各个角度对LAMOST观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首先对交互应用集合中的单个应用进行建模,然后再对这些应用进行合成建模,从而完成对整个OCS的构架.本文从分析和设计的角度对LAMOST观测控制系统进行面向对象建模,构建观测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框架,并对观测控制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命令协议和状态协议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控制 面向对象建模 框架 协议 层状结构
下载PDF
重心法在光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静 李为民 +4 位作者 陈晓东 翟超 胡红专 邓伟平 邢晓正 《光学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了测定光纤出射光斑坐标的位置,让光耦合进一根光纤,在光纤的另一端对出射的光斑用线阵CCD进行扫描。针对接收到的一维方向上的光电信号数据,分别采用了最大值法、截止电压法和重心法进行处理,并对它们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为了测定光纤出射光斑坐标的位置,让光耦合进一根光纤,在光纤的另一端对出射的光斑用线阵CCD进行扫描。针对接收到的一维方向上的光电信号数据,分别采用了最大值法、截止电压法和重心法进行处理,并对它们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由重心法得到的信号位置具有重复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法 光电信号处理 天文望远镜
原文传递
用于LAMOST的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系统 被引量:32
18
作者 邢晓正 胡红专 +2 位作者 杜华生 翟超 朱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给出了一种可用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的光纤定位系统.它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将4,000根光纤重新定位,并具有可实时补偿温度和其它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制造费用和运行费用低等一系列优点.
关键词 光谱 望远镜 光纤定位系统
下载PDF
青霉菌HHE-P7利用桔水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晖 周康群 +3 位作者 胡勇有 成文 刘洁萍 周遗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4,80,共5页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桔水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实验表明:桔水由于C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最佳培养件条为COD=20000 mg/L,投加KHPO 1.0g,培养3天,则絮凝率24为90.50%,采用与马铃薯培养基混合制成的合...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桔水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实验表明:桔水由于C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最佳培养件条为COD=20000 mg/L,投加KHPO 1.0g,培养3天,则絮凝率24为90.50%,采用与马铃薯培养基混合制成的合成培养基絮凝效果好,而且成本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特性 COD 废水 青霉菌 絮凝效果 投加 水培 培养基 马铃薯
下载PDF
广角天文望远镜的自动调焦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垒 辛立平 +1 位作者 韩旭辉 魏建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步进电机(无位置检测传感器)和像质反馈的广角天文望远镜自动调焦系统,该系统由步进电机位置开环控制系统和图像清晰度评价系统组成。基于天文图像的特点,提出利用天体点源星像的半高全宽(FWHM)作为图像清晰度的评价参数... 介绍了一种基于步进电机(无位置检测传感器)和像质反馈的广角天文望远镜自动调焦系统,该系统由步进电机位置开环控制系统和图像清晰度评价系统组成。基于天文图像的特点,提出利用天体点源星像的半高全宽(FWHM)作为图像清晰度的评价参数;为了提高系统精度,对定位控制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测定了调焦当量、光学焦深、系统回差、步进脉冲当量等系统关键机构参数,进而高精度地修正了系统定位误差;分析和测定了温度变化和像质变化的相关性,明确了调焦方向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定性关系;设计了焦深边缘定位策略,实现了快速调焦。该系统具有"容错"和"自学习"功能,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将系统设计应用于SVOM天文卫星地基广角相机阵[1-2](GWAC),实际测试和天文观测表明,调焦系统的定位精度为±3.0μm,调焦精度为0.05pixel,且一次调焦过程即可获得最佳像质,调焦效率较高,系统运行也很稳定,基本满足天文观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天文望远镜 自动调焦 步进电机 位置开环 像质反馈 图像清晰度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