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ified stochastic model for LS+AR hybrid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ar motion short-term prediction
1
作者 Fei Ye Yunbin Yu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Short-term(up to 30 days)predictions of 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ERPs)such as Polar Motion(PM:PMX and PMY)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al-time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high-precision reference frame conversion.Currentl... Short-term(up to 30 days)predictions of 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ERPs)such as Polar Motion(PM:PMX and PMY)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al-time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high-precision reference frame conversion.Currently,least squares(LS)+auto-regressive(AR)hybrid method is one of the main techniques of PM prediction.Besides,the weighted LS+AR hybrid method performs well for PM short-term prediction.However,the corresponding covariance information of LS fitting residuals deserves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AR model.In this study,we have derived a modified stochastic model for the LS+AR hybrid method,namely the weighted LS+weighted AR hybrid method.By using the PM data products of IERS EOP 14 C04,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PM short-term forecasting,the proposed weighted LS+weighted AR hybrid method shows an advantage over both the LS+AR hybrid method and the weighted LS+AR hybrid method.Compared to the mean absolute errors(MAEs)of PMX/PMY sho rt-term prediction of the LS+AR hybrid method and the weighted LS+AR hybrid method,the weighted LS+weighted AR hybrid method shows average improvements of 6.61%/12.08%and 0.24%/11.65%,respectively.Besides,for the slopes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lines fitted to the errors of each method,the growth of the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model LS+AR Short-term prediction The earth rotation parameter(ERP) Observation model
原文传递
Polar motion prediction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SA and ARMA
2
作者 Qiaoli Kong Jingwei Han +4 位作者 Xin Jin Changsong Li Tianfa Wang Qi Bai Yanfei Che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3年第4期368-376,共9页
High-precision polar motion(PM) prediction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astronomy, geodesy, aviation,hydrographic mapping, interstellar navigation, and so on. SSA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trend and period terms ... High-precision polar motion(PM) prediction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astronomy, geodesy, aviation,hydrographic mapping, interstellar navigation, and so on. SSA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trend and period terms of PM,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high-precision medium-and long-term polar motion prediction,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end effect problem and overfitting problem of SSA forecasting method;therefore, ARMA was applied to decreasethe end effect, and a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reconstructed components was determined to avoid the high variance reaction of SSA overfitting. Based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M by SSA, the reconstructed components are determin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SA iterative fitting model according to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components representing the polar motion period term and the trend term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reconstructed components. After the above work,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prediction sequence i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period term and the trend term to convergence,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SSA end effect is modified, and the residual term is predicted based on ARMA.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SA + ARMA at the front of the X and Y directions are improved by 96.90% and 97.53%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SA, respectively,and the forecast accuracy of 365 days are improved by 37.93% and 19.53% in the X and Y direction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ulletin 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motion prediction SSA ARMA End effect
原文传递
全球地表水储量再分布对周年极移的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钟敏 闫昊明 +1 位作者 朱耀仲 高布锡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利用全球降水和蒸发观测同化资料以及国际大气模式比较计划和国际大气海洋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陆面过程数值模式,计算比较了地表水储量角动量变化对周年极移的激发.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种资料的地表水储量角动量变化对极移周年正向频率... 利用全球降水和蒸发观测同化资料以及国际大气模式比较计划和国际大气海洋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陆面过程数值模式,计算比较了地表水储量角动量变化对周年极移的激发.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种资料的地表水储量角动量变化对极移周年正向频率的激发约占大气周年正向激发的10%至25%.研究结果尽管显示大气、海洋和地表水的综合周年正向激发与极移测地周年正向激发十分相近,鉴于海洋角动量数值分析的差异和目前对全球水循环观测的水准以及对水循环平衡问题有限的理解,仍然期待更为客观的全球海洋、陆面动力过程和数值分析方法用于完善全球地表水储量变化对周年极移激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地表水储量 周年极移 降水观测 大气 陆面过程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分布激发与周年极移 被引量:18
4
作者 雷小平 高布锡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文作者利用全球近300个气象台站的月降水量及月均温度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给出的全球陆地径流系数,Lamb和Van Hylkama求出的陆地蒸发量数据,求得从1979年到1989年逐月的水分布激发函数,并与周年极移作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 本文作者利用全球近300个气象台站的月降水量及月均温度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给出的全球陆地径流系数,Lamb和Van Hylkama求出的陆地蒸发量数据,求得从1979年到1989年逐月的水分布激发函数,并与周年极移作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水分布变化对周年极移有较大贡献,可以很好地用大气及水分布变化引起的激发解释周年极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布 变化 周年 地极 移动
下载PDF
极移振幅和相位的时-频域统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柯熙政 李孝辉 邓方林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93,共6页
极移的各种周期变化与地球上的许多现象 ,如地震等 ,有某种紧密的联系 .研究这些周期变化及其成因是相当重要的 .利用新的观点来分析这一经典问题 .首先将复小波变换引入极移的研究之中 ,了解极移的复小波变换及各种周期变化 .提出小波... 极移的各种周期变化与地球上的许多现象 ,如地震等 ,有某种紧密的联系 .研究这些周期变化及其成因是相当重要的 .利用新的观点来分析这一经典问题 .首先将复小波变换引入极移的研究之中 ,了解极移的复小波变换及各种周期变化 .提出小波变换对数幅相图的概念 ,并对小波变换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极移的模值以及小波变换的模值都有某种周期的变化 .小波变换尺度比较小时 ,可以描述短周期的变化 ;小波变换尺度大时可以描述较长周期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极移 统计分析 周期变化
下载PDF
极移十年尺度波动的多分辨率重建及其统计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柯熙政 杨廷高 +1 位作者 宋琨 吴振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39-747,共9页
极移的频谱分布包含f0、f(-1)和f(-2)分量,研究各个分量的统计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的正交分解的特点,将地球极移按幂律谱进行分解,提出了核函数的概念,并对校函... 极移的频谱分布包含f0、f(-1)和f(-2)分量,研究各个分量的统计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的正交分解的特点,将地球极移按幂律谱进行分解,提出了核函数的概念,并对校函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过程的核函数的平均变化周期438天,最大变化周期525天,最小345天,f(-2)过程的核函数的平均变化周期426天,最大变化周期495天,最小360天.f0过程与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f(-1)和f(-2)分量与太阳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极移 十年尺度变化 小波分析 多分辨率 极移
下载PDF
地极移动与河川径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苏峡 王盛 +4 位作者 王月玲 李明新 黄玫 彭公炳 肖子牛 《气象科技进展》 2014年第3期6-12,共7页
在总结地极移动(以下简称极移)和径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月径流资料和极移资料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统计学角度探索了在月、季和年尺度上,极移变化与径流... 在总结地极移动(以下简称极移)和径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月径流资料和极移资料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统计学角度探索了在月、季和年尺度上,极移变化与径流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结果显示,在月尺度上,极移X分量变化量在滞后1~8个月和10~21个月后是径流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极移Y分量变化量在滞后1~9个月和17~24个月后是径流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在季尺度上,极移X分量变化量只有在滞后2个季的情况下是径流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而极移Y分量变化量在滞后4~6个季的情况下是径流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在年尺度上,未检测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径流到极移的检测中发现,月尺度上,径流变化量在滞后3~25个月后为极移X分量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径流变化量在滞后1个月和3~25个月后为极移Y分量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在季尺度上,径流变化量在滞后2~8个季的情况下是极移X分量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径流变化量在滞后1~8个季后是极移Y分量变化量的格兰杰原因。在年尺度上,未发现径流变化量和极移变化量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月、季和年尺度上,极移变化量和径流变化量的不同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利用极移资料可能在月和季尺度上提高资料稀缺区域的水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极移动(极移) 径流 格兰杰因果关系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Chandler摆动周期和Q值对激发函数估计与比较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德春 廖新浩 周永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2年第23期12-20,共9页
用 198 4~ 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 ,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 用 198 4~ 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 ,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 ,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 (如大气激发 )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dler摆动周期 大气激发 地极移动 激发机制 品质因子
下载PDF
地极移动的非线性动力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和非线性振动方法,结合Chandler摆动的时间序列反演,证实了Chandler摆动的衰减能量是由周年激发的非线性共振所补充的.由高布锡归算的ILS参数,按共振激发模型反演出的Chandler摆动衰减指数和频率品质因数等结果... 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和非线性振动方法,结合Chandler摆动的时间序列反演,证实了Chandler摆动的衰减能量是由周年激发的非线性共振所补充的.由高布锡归算的ILS参数,按共振激发模型反演出的Chandler摆动衰减指数和频率品质因数等结果,符合已有的大量基本结论,反演出的非齐次项的强迫频率基本都在周年频率的周围.非线性共振模型还表明,Chandler频率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存在频率转换和漂移,摆动振幅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存在共振跳跃,非线性的存在还将引出组合共振频率.同时用推广的最小公倍数证实和频差频的存在,提供了非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算法,为数论的非线性推广和在天文中的应用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DLER摆动 非线性动力学 时间序列 地极移动
下载PDF
极移和激发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布锡 雷小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7-321,共5页
极移可分为长期极移、钱德勒摆动(CW)、周年极移(AN)、不规则极移和短周期极移.由于极移运动对不同频率的激发响应是不同的,采用反卷积方法将极移序列进行了分离,对各类极移运动与激发的关系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周年极移与激... 极移可分为长期极移、钱德勒摆动(CW)、周年极移(AN)、不规则极移和短周期极移.由于极移运动对不同频率的激发响应是不同的,采用反卷积方法将极移序列进行了分离,对各类极移运动与激发的关系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周年极移与激发是逐年不同的,若能将它们逐年进行比较,将会对气象模型提供更好的约束条件.不规则极移可能反映了地球上较大规模的异常气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 周年极移 不规则极移 钱德勒摆动 频率 反卷积方法
下载PDF
极移序列系统差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虎 黄珹 冯初刚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0年第21期19-23,共5页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SHORDE1软件对约 3年左右 (MJD4 90 0 1.1-MJD50 10 9.6 )的全球SLR资料进行了归算 ,并将所得的极移序列和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 (IERS)给出的极移序列作了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天文台基于SLR资料的极移...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SHORDE1软件对约 3年左右 (MJD4 90 0 1.1-MJD50 10 9.6 )的全球SLR资料进行了归算 ,并将所得的极移序列和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 (IERS)给出的极移序列作了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天文台基于SLR资料的极移序列与IERS极移序列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统偏差。该系统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 ,周期约为 4 2 7天 ,振幅为 1ma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地球动力学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国际极移服务 数学模型 归算 系统偏差
下载PDF
厄尔尼诺现象对极移短期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张振 徐天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了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对极移预报的影响,分别利用不同拟合序列长度进行极移预报,研究表明:适当延长拟合序列长度至17-19年,可以更好地反映极移趋势,提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的极移预报精度。
关键词 极移 短期预报 LS+AR模型 厄尔尼诺 空间导航定位
下载PDF
Chandler摆动的非线性分岔耗散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4-100,共7页
在已有的Chandler摆动非线性共振激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微小的非线性项,得到不可忽略的非线性分岔解.实际上,Chandler摆动方程是可用线性阻尼非线性平面单摆来逼近的,由Dufing方程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取10... 在已有的Chandler摆动非线性共振激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微小的非线性项,得到不可忽略的非线性分岔解.实际上,Chandler摆动方程是可用线性阻尼非线性平面单摆来逼近的,由Dufing方程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取100mas的周年极移振幅代表周年激发的强迫力,取文[1]中估计的阻尼衰减指数平均值为0.05146,取Chandler摆动固有频率为0.84,得到主周期解的振幅大约200mas,滞后相位-113°,这完全符合实际;同时得到两个滞后相位稍小于-90°的分岔解,它们分别具有固有频率的2倍和一半,振幅的暂态值和终态值都得以求出.通过Dufing方程的解,Chandler摆动的一些非线性现象得到解释:频幅相依是由于共振跳跃引起的,甚宽频带是由于频率漂移所引起的,摆动能量部分被分岔所耗散,极小振幅的发生可用相位重置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DLER摆动 非线性动力学 分岔 耗散 极移
下载PDF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震年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7-104,共8页
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及Dahlen计算的地震引起地球惯量矩的变化有关公式,得到由地震引起的极移要比观测值小2个量级.单个地震引起的极漂移呈现随机特性,但它的累积效应却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地震引起... 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及Dahlen计算的地震引起地球惯量矩的变化有关公式,得到由地震引起的极移要比观测值小2个量级.单个地震引起的极漂移呈现随机特性,但它的累积效应却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地震引起激发极的运动方向趋向于130—150°E,它与观测极漂移的方向相反.本文这一分析结果将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及观测精度的提高而得到证实.当考虑地球液核效应时,地震也可能对地球液核自由章动产生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大地震的这一影响与VLBI检测出的结果相比较,它在观测精度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移 地震 激发
下载PDF
日长的十年尺度波动分析和核幔电磁耦合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震年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1999年第3期33-40,共8页
分析了1800 ~1995 年的日长年均值( △ L O D Y) 观测资料表明:日长( △ L O D Y) 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 L O D Y 观测资料, 表明△ L O D Y 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 分析了1800 ~1995 年的日长年均值( △ L O D Y) 观测资料表明:日长( △ L O D Y) 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 L O D Y 观测资料, 表明△ L O D Y 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a ( 年) 和30a( 年) , 所对应的振幅为1 ms 和0 .5ms 左右。文中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 E O P C0497 的日长( △ L O D C0497) 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 C E P/ N C A R) 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 A A M) 序列进行低通滤波分析, 日长和大气角动量在十年尺度上的波动不一致, 大气角动量只影响到日长短于年际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文中用理论近似来计算核幔电磁耦合力矩的轴向分量, 它与天文观测△ L O D 资料推出的力矩量级相当, 核幔电磁耦合假说可作为△ L O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长 十年波动 核幔电磁耦合 大气角动量
原文传递
钱德勒摆动和周年极移参数从历元1965.0到1985.0的逐年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布锡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8-236,共9页
文中建议了一种新的付里叶变换反卷积方法.这种方法在频域有极高的分辨率,利用较短时间资料,便可求出对应于平均时刻的各个谱峰的周期,振幅及位相等数值. 文中对国际时间局(BIH)提供的从1962.0到1988.0的极移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从历... 文中建议了一种新的付里叶变换反卷积方法.这种方法在频域有极高的分辨率,利用较短时间资料,便可求出对应于平均时刻的各个谱峰的周期,振幅及位相等数值. 文中对国际时间局(BIH)提供的从1962.0到1988.0的极移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从历元1965.0到1985.0的逐年的钱德勒摆动和周年极移参数.这些极移参数的逐年变化显示出许多有趣的极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移 傅里叶变换 钱德勒摆动 运动
下载PDF
长期极移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9年第20期16-22,共7页
基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的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的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的影响,得到理论的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的观测结果表明,北美板块不存在明显的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 基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的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的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的影响,得到理论的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的观测结果表明,北美板块不存在明显的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9个纬度观测序列的平纬近80年的长期变化存在着随经度的系统性分布尚不能得到很好解释。因此,现代纬度变化研究结出3-4mas/a的长期极移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极移 板块运动 冰期后地壳反弹 冰帽 地球 惯性张量
下载PDF
H37地极坐标序列的低频变化及其与POLE95相应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德春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7年第18期34-40,共7页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和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坐标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他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和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坐标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他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z波动的分析表明,其周期约为25~30年,周期和振幅的变化程度分别为1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极坐标 地极移动 长期极移 依巴谷暂定星表 漂移速度
下载PDF
利用可变长度资料外推地极坐标的方法
19
作者 萧耐园 夏一飞 丁月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分离地极坐标各分量的方法.根据这方法能够用可变长度的资料对地极坐标进行外推.在大量试算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经验性的资料长度准则.依据这一准则以本方法外推地极坐标,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0″.017~0″.030... 本文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分离地极坐标各分量的方法.根据这方法能够用可变长度的资料对地极坐标进行外推.在大量试算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经验性的资料长度准则.依据这一准则以本方法外推地极坐标,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0″.017~0″.030的外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极坐标 外推 可变长度义资料
下载PDF
基于欧拉角的地球自转运动描述
20
作者 张捍卫 闫朋远 李爱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17-621,共5页
欧拉角是实现具有公共坐标原点和尺度的2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最方便的方法.基于选择的欧拉角,给出了地球相对空间姿态的运动学方程.同时,基于非旋转原点(NRO)的概念,给出了NRO与欧拉角的关系.理论上证明了采用NRO概念可避免表... 欧拉角是实现具有公共坐标原点和尺度的2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最方便的方法.基于选择的欧拉角,给出了地球相对空间姿态的运动学方程.同时,基于非旋转原点(NRO)的概念,给出了NRO与欧拉角的关系.理论上证明了采用NRO概念可避免表述2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一轴的困难,这在天文/测地学研究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角 地球自转 非旋转原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