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夹具设计与试验分析
1
作者 郭伟 许明明 +1 位作者 孔令一 窦江培 《环境技术》 2024年第1期151-158,170,共9页
为设计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试验要求的夹具,对初步设计的振动夹具进行模态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夹具薄弱环节,并对振动夹具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分析计算,改进后的夹具满足设计固有频率要求。并对其进行正弦... 为设计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试验要求的夹具,对初步设计的振动夹具进行模态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夹具薄弱环节,并对振动夹具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分析计算,改进后的夹具满足设计固有频率要求。并对其进行正弦振动和随机振动动力学分析。将夹具在振动台上进行正弦扫频试验,验证设计合理性。夹具的仿真一阶模态结果342.6Hz,其振动试验结果一阶模态为329Hz。振动夹具一阶固有频率的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误差约为4%,误差合理。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实现了振动夹具的基频大于试验件3倍的目标,振动夹具设计合理。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力学环境试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具设计 模态分析 正弦振动 随机振动 振动试验
下载PDF
无人值守GNSS方法测定射电望远镜参考点
2
作者 马小辉 张志斌 +2 位作者 孙中苗 阮仁桂 柳聪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1,共10页
为解决常规射电望远镜归心测量工作耗时耗力的问题,引入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同步监测技术实现了一种针对射电望远镜参考点的无人值守监测方法.设计了针对GNSS靶标点观测数据的归算方法,包括数据匹配、数据检核以... 为解决常规射电望远镜归心测量工作耗时耗力的问题,引入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同步监测技术实现了一种针对射电望远镜参考点的无人值守监测方法.设计了针对GNSS靶标点观测数据的归算方法,包括数据匹配、数据检核以及后续精度评估等步骤,并对2018年佘山25-m射电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望远镜的GNSS靶标点实测数据开展了数据预处理、解析与归心解算等,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采用单日内部分(5%)数据(约7600个靶标点),所测定的VLBI望远镜参考点的点位形式精度可达3 mm.总结了针对射电望远镜采用GNSS开展无人值守归心测量先行试验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明确了利用该方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更高精度射电望远镜参考点无人值守归心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测量 方法:数据分析 参考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太阳极轨和抵近探测轨道部署方案
3
作者 李建平 季海生 赵海斌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5期438-444,共7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的空间探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极区磁场的演化和太阳子午流的反演一直受到投影效应的影响,同时太阳爆发中的电流片急需原位探测。因此,脱离黄道面的极轨探测和抵近太阳的“触摸”探测成为当前国际太阳物理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的空间探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极区磁场的演化和太阳子午流的反演一直受到投影效应的影响,同时太阳爆发中的电流片急需原位探测。因此,脱离黄道面的极轨探测和抵近太阳的“触摸”探测成为当前国际太阳物理领域急需发展的空间项目。鉴于极轨和抵近轨道的实施困难,低成本和高效的轨道部署方案是任务顺利执行的关键。提出一种新颖的利用特殊小行星入轨的方案。根据小行星数据库的资料,分别统计和分析了目前已发现的高倾角以及近日点靠近太阳的小行星的轨道参数,并提出了搭载小行星的方案。该方案能够大大减少卫星入轨时间并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与小行星探测相结合。如果项目得以实施,将是人类在利用小行星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极轨探测 太阳抵近探测 小行星 轨道
下载PDF
一种计算垂线偏差的抗差最小二乘严密解法
4
作者 杨浩 李宗春 +2 位作者 冉佳欢 刘忠贺 何华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2,共9页
针对当前利用大地水准面模型求解垂线偏差精度不高、稳健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严密的垂线偏差抗差最小二乘解法.首先,基于大地水准面与垂线偏差的关系,采用EGM2008(Earth Gravity Model 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参数初始解;然后,引入中位... 针对当前利用大地水准面模型求解垂线偏差精度不高、稳健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严密的垂线偏差抗差最小二乘解法.首先,基于大地水准面与垂线偏差的关系,采用EGM2008(Earth Gravity Model 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参数初始解;然后,引入中位数抗差法,并选用Huber权函数计算等价权,迭代计算出稳健的垂线偏差最小二乘解;最后,结合两个实测算例对设计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垂线偏差分量与约定真值最大偏差在0:5′′左右,相较于对比方法精度更高;同时,该方法能有效抵抗粗差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线偏差 最小二乘 抗差估计 Huber权函数 EGM2008重力场模型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a soft-gamma-ray polarimeter on board a microsatellite
5
作者 Xiang‑Man Liu Shu‑Wen Tang +9 位作者 Wei Wang Yu‑Hong Yu Zhi‑Yu Sun Yong‑Jie Zhang Fang Fang Duo Yan Shi‑Tao Wang Xue‑Heng Zhang Shu‑Ya Jin Bi‑Tao H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64-76,共13页
Gamma-ray polarimetry is a new and prospective tool for studying extremely high-energy celestial objec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ield of astrophysic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technolo... Gamma-ray polarimetry is a new and prospective tool for studying extremely high-energy celestial objec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ield of astrophysic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of space explor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Therefore,we simulated a soft-gamma-ray polarimeter for a microsatellite based on the Compton scattering principle.We performed detaile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using monoenergetic gamma-ray linear-polarization sources and Crab-like sources in the energy range of 0.1-10 MeV considering the orbital background.The polarimeter exhibited excellent polarization detection performance.The modulation factor was 0.80±0.01,and the polarization angles were accurate within an error of 0.2°at 200 keV for on-axis incidence.For the Crab-like sources for on-axis incidence,the polarization degre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et values within the error tolerance,the modulation factor was 0.76±0.01,an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polarization reached 2.4%at 3σfor an observation time of10^(6) s.Additionally,the polarimeter exhibited recoil electron tracking,imaging,and powerful background suppression in a large field of view(FoV;∼2πsr).The proposed polarimete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 space soft-gamma-ray polarization detector and has promising research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gamma ray Polarization Compton scattering MICROSATELLIT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强干扰和瞬间遮挡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恩旺 陈晓林 王恩达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241-249,共9页
针对空间目标与恒星的近距离强干扰和瞬间遮挡干扰,不易精确捕获目标位置的问题。提出用卡尔曼滤波预测目标位置并跟踪目标,跟踪波门用改进自适应的可变波门。同时设计新的强干扰和瞬间遮挡目标的预判和跟踪方法,当预判到此类目标时,将... 针对空间目标与恒星的近距离强干扰和瞬间遮挡干扰,不易精确捕获目标位置的问题。提出用卡尔曼滤波预测目标位置并跟踪目标,跟踪波门用改进自适应的可变波门。同时设计新的强干扰和瞬间遮挡目标的预判和跟踪方法,当预判到此类目标时,将卡尔曼滤波的预测值作为观测值跟踪目标,并用目标预测质心对波门质心进行限定修正,从而捕获有用的观测数据。实验发现,该方法能稳健跟踪强干扰和瞬间遮挡目标,提升空间目标的跟踪精度,降低数据错误率,提高数据质量,为捕获轨道位置提供更多更有用的数据。该方法程序运行速率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干扰和瞬间遮挡 卡尔曼滤波 空间目标 跟踪
下载PDF
武汉中层大气中频雷达及其初步探测结果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凤琴 胡雄 +4 位作者 张冬娅 张训械 黄泽荣 熊建刚 曾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1,共7页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 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 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汉上空冬季60-100km高度的纬向风多为西风,风速为30-50m/s。经向风速为10—20 m/s. 垂直风速较小,一般在5 m/s以内.(2)60—100 km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风场在某些时段和高度区间有较强的风剪切出现.(3)80 km以上高度大气的风场和电子密度存在较明显的扰动现象,它可能与大气波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观测雷达 中层大气 大气风场 电子密度 武汉市
下载PDF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BGO量能器的读出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建华 蔡明生 +1 位作者 胡一鸣 常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9,共8页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实验室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探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产生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整个探测器主要由BGO(Bismuth germanate,锗酸铋)高能图像量能器和闪烁体径迹探测器构成.探测器的...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实验室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探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产生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整个探测器主要由BGO(Bismuth germanate,锗酸铋)高能图像量能器和闪烁体径迹探测器构成.探测器的能量探测范围将覆盖10 GeV到10 TeV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其中高能粒子的能量主要沉积在BGO量能器中.为了验证探测器方案,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实验室设计了暗物质空间探测器BGO量能器的读出系统原型,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 探测器 暗物质 宇宙线
下载PDF
无线电掩星和激光雷达观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曾桢 胡雄 +1 位作者 张训械 Makoto Abo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和温度的观测结果,与此同时通过激光雷达上空的 GPS掩星观测到的掩星切点处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测出的密度廓线符合得很好;温度廓线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在某些高度上有较大的偏离.文中最后对比较结果作了简要分析,讨论了重力波对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MET 激光雷达 中层大气探测 电离层 无线电掩星观测
下载PDF
羊八井宇宙线强度观测数据的气压修正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云秋 卢红 +2 位作者 乐贵明 谭有恒 张吉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分析了羊八井宇宙线强度的气压修正,分析表明,气压修正不仅与气压有关,而且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最高的年,气压修正系数的绝对值最大。此外,计数率的修正值还与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有关,即使是同一时间段,不同时间间隔采用率得到的... 分析了羊八井宇宙线强度的气压修正,分析表明,气压修正不仅与气压有关,而且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最高的年,气压修正系数的绝对值最大。此外,计数率的修正值还与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有关,即使是同一时间段,不同时间间隔采用率得到的修正值是不同的。本文最后分析了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观测数据的气压修正,得到单路及八道多重计数的气压修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强度 中子堆 太阳活动 气压修正系数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涛 常进 +7 位作者 张南 蔡明生 宫一忠 唐和森 张仁健 王楠森 于敏 胡一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9,共9页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都大大提高.描述了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的设计和性能测试结果以及在轨飞行的初步探测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探测器 行星和卫星:组成 行星和卫星:探测
下载PDF
太极计划时钟噪声传递的地面原理验证
12
作者 江强 董鹏 +1 位作者 刘河山 罗子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4-1403,共10页
太极计划是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其利用激光差分干涉的方法探测卫星间由引力波引起的pm级位移波动。为消除卫星间因时钟不同步而产生的测量误差,拟采用边带倍频时钟噪声传递方法进行星间时钟噪声测量与消除。本文讨论太... 太极计划是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其利用激光差分干涉的方法探测卫星间由引力波引起的pm级位移波动。为消除卫星间因时钟不同步而产生的测量误差,拟采用边带倍频时钟噪声传递方法进行星间时钟噪声测量与消除。本文讨论太极计划星间时钟噪声传递的需求、原理、方法,并设计实验进行原理验证。通过搭建电子学实验测试两个系统时钟噪声的极限值,确定实验相关参数,进一步通过光学实验验证边带倍频传递方案的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时钟噪声消除方案及相关参数合理可行,满足太极计划的应用需求。在0.05 Hz~1 Hz频段,星间时钟噪声的抑制效果优于2π×10^(−5)rad/Hz^(1/2),满足太极探路者的噪声需求。本文研究为未来太极计划的时钟噪声传递方案与参数设计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计划 空间引力波探测 时钟噪声传递 原理验证
下载PDF
在轨卫星星等建模与计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莉 吕相银 +2 位作者 金伟 赵纪金 杨华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星等的大小代表了星体对于人眼的可观测程度。卫星星等的理论计算对于观测跟踪卫星光学系统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天文学、轨道动力学、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计算数学理论,建立了计算人造卫星星等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卫星的... 星等的大小代表了星体对于人眼的可观测程度。卫星星等的理论计算对于观测跟踪卫星光学系统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天文学、轨道动力学、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计算数学理论,建立了计算人造卫星星等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卫星的可见光反射能量随轨道运行的瞬时特征,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推导出了轨道卫星星等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针对卫星表面为灰体的情况给出了一种计算卫星星等的方法及星下点卫星星等的周期性计算曲线,结果表明:星下点观测的卫星星等随卫星在轨道上位置的变化非常显著,对同一卫星,不同星下点观测到的星等差异仅在日照区就可达5个等级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星等 轨道 可见光
下载PDF
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热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蓉 王森 +2 位作者 施浒立 陈志平 张巨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于空间太阳望远镜已有的光机热集成研究,结合其运载轨道修改、观测视场扩大等因素的调整,获取了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温度分布的定量结果.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法,结合主反射镜前期的支承方案,获取了主反射镜在装夹状态下... 基于空间太阳望远镜已有的光机热集成研究,结合其运载轨道修改、观测视场扩大等因素的调整,获取了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温度分布的定量结果.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法,结合主反射镜前期的支承方案,获取了主反射镜在装夹状态下的热变形定量描述.采用抛物面多项式和Zernike多项式拟合,获取了主反射镜表面热变均方差值大于λ/40(λ=533nm)的热控准确度,无法确保系统获取0.1″的高分辨率成像目标,验证了预研阶段热控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修改主反射镜正三角的机框式支撑为六点支撑的建议,为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热控准确度的提高、热控方案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太阳天文台 磁场望远镜 光机热集成分析 面型拟合 热变形
下载PDF
准直型空间X射线望远镜本底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刚 谢斐 +1 位作者 张娟 宋黎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9,共17页
以准直型空间探测器的本底估算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在研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介绍了轨道环境对望远镜本底水平的影响,总结了空间望远镜常用的本底估算方法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考虑的本底估算方法。最后结合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研制工作... 以准直型空间探测器的本底估算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在研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介绍了轨道环境对望远镜本底水平的影响,总结了空间望远镜常用的本底估算方法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考虑的本底估算方法。最后结合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研制工作,简要阐述了本底模拟流程和本底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空间X射线本底 本底估算 HXMT
下载PDF
空间太阳望远镜主光学望远镜内遮光罩热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蓉 王森 施浒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74-2978,共5页
空间太阳望远镜(Space Solar Telescope,SST)主光学望远镜(Main Optical Telescope,MOT)口径达1 m,以2.8’×1.5’有效视场对日成像,将获得0.1"~0.15"的图像。SST MOT对日观测时所接收到的热量超过千瓦,成为影响望远镜... 空间太阳望远镜(Space Solar Telescope,SST)主光学望远镜(Main Optical Telescope,MOT)口径达1 m,以2.8’×1.5’有效视场对日成像,将获得0.1"~0.15"的图像。SST MOT对日观测时所接收到的热量超过千瓦,成为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的主要热源和杂散光源。为此,文中首先探讨了大口径太阳望远镜热设计与消杂光设计的特殊关联。然后,针对主镜筒内消杂散光的内遮光罩结构提出了热兼容设计,确定了内遮光罩结构热-杂散光效应集成设计的目标与评价体系。借助热分析软件获取SST MOT因内遮光罩结构参数变化引起的系统温度的变化趋势,从热控角度对内遮光罩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内遮光罩结构的垂直高度不宜超过400 mm。探索的内遮光罩结构热-杂散光效应集成分析方法也可为其他太阳望远镜的综合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遮光罩 GCF 辐射角系数 杂散光
原文传递
太阳爆发抵近探测器的热防护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善杰 种晓宇 +2 位作者 林隽 金振宇 许方宇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87-100,共14页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和太阳轨道探测器(Solar Orbiter),其热防护系统遇到的困难也远超后两者。首先分析了抵近探测器的轨道环境特点,提出了热防护的设计思路,然后给出了具体热防护系统设计、仿真和地面实验方案。初步研究显示,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辐射散热好、耐高温、稳定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爆发的抵近探测 热防护 辐射制冷 涂层
下载PDF
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后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锦坤 苗庆生 刘玉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30,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高频地波雷达发展和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接收、预处理、计算机自动质量控制、可视化人机交互审核和标准化输出等后处理工作内容与流程,详细阐述并以示例验证了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非法码检验、常规范... 综述了国内外高频地波雷达发展和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接收、预处理、计算机自动质量控制、可视化人机交互审核和标准化输出等后处理工作内容与流程,详细阐述并以示例验证了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非法码检验、常规范围检验、相关性检验、气候学检验、统计学检验等质量控制方法和通过实测矢量场图、网格化矢量场图进行资料深入审核的原理与方法,最后较为具体的提出了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后处理系统的逻辑、物理和功能架构设计及技术指标和运行环境。研究成果紧密贴合我国海洋观测网建设运行实际需求,对于我国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后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升,具有科学和重要的技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资料后处理 质量控制 系统架构
下载PDF
空间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量能器读出电子学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岩 郭建华 张永强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6,共13页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2期规划的太阳观测卫星,其针对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同时观测太阳磁场、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爆发.硬X射线成像仪(HXI)作为该卫星3个科学载荷之一,实现了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2期规划的太阳观测卫星,其针对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同时观测太阳磁场、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爆发.硬X射线成像仪(HXI)作为该卫星3个科学载荷之一,实现了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观测,其量能器由99套溴化镧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探测单元和读出电子学板构成,实现了30–200 keV的硬X射线光子能谱测量.针对HXI量能器的观测需求,设计了一套空间高事例率读出电子学系统,并通过实验室测试,证明了该系统单事例读出死时间小于2μs,同时验证了该系统电子学噪声小于120 fC,积分非线性小于2%,满足HXI仪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电子学 硬X射线成像仪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下载PDF
中国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6
20
作者 姜景山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11期19-24,共6页
空间对地观测及应用是发展航天技术的核心使命之一。至今为止,国际上已发射了几千颗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占有重要分量,是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及环境、能源等领域的需求直接带来效益的、不可替代的航天技术领域。几十年的发展表明... 空间对地观测及应用是发展航天技术的核心使命之一。至今为止,国际上已发射了几千颗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占有重要分量,是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及环境、能源等领域的需求直接带来效益的、不可替代的航天技术领域。几十年的发展表明,国际上把对地观测技术作为重中之重技术发展。我国对地观测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走过四个发展阶段,已成为谱段齐全、数据获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有较深入的基础研究及处理方法的初具规模的技术科学体系,几十年来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建设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有多项相关对地观测的重大事项和研究项目。我国对地观测将以需求牵引、技术驱动,面向国际前沿,力争在对地观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 卫星 对地观测技术 遥感 信息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