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壤介电常数反演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刘书宁 苏彦 +5 位作者 张宗煜 戴舜 洪天晟 刘晨迪 杜维 王瑞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对月球的探测是人类在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介电常数是用来描述物质材料在外加电场中储存和释放能量能力的参数,对月壤介电常数的测量有助于人类研究月壤厚度和次表层结构,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人类主要通过对月壤样品进行检测、微... 对月球的探测是人类在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介电常数是用来描述物质材料在外加电场中储存和释放能量能力的参数,对月壤介电常数的测量有助于人类研究月壤厚度和次表层结构,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人类主要通过对月壤样品进行检测、微波遥感探测以及雷达就位探测等三种方式测量月球表面和内部的介电常数。文章主要介绍了各国对月壤介电常数的反演方法、结果及介电常数的主要应用。同时,文章还结合测量结果,简要比较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劣,总结出各方法的差异,并基于之前的研究,展望了中国对检测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介电常数和反演火星介电常数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介电常数 微波遥感测量 雷达就位探测
下载PDF
A Novel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Reweighted Total Variation for an Interferometer Array on Lunar Orbit
2
作者 Xiaocheng Yang Mengna Wang +3 位作者 Lin Wu Jingye Yan Junbao Zheng Li Deng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04-214,共11页
Ground-based radio observations below 30 MHz are susceptible to the ionosphere of the Earth and the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Compared with other space mission concepts,making low frequency observations using an in... Ground-based radio observations below 30 MHz are susceptible to the ionosphere of the Earth and the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Compared with other space mission concepts,making low frequency observations using an interferometer array on lunar orbit is one of the most feasible ones due to a number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interferometer arrays,the interferometer array on lunar orbit faces some complications such as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baselines and the changing sky blockage by the Moon.Although the brute-force method based on the linear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ibilities and the sky temperature can produce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general,there are still large residual errors on account of the loss of the edge information.To obtain the full-sky maps with higher accuracy,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reweighted total variation(RTV)for a lunar orbit interferometer array.Meanwhile,a split Bregman ite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optimize the proposed RTV model so as to decrease the computation tim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rute-force method,the RTV regulariz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construction errors and obtain more accurate sky maps,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s data analysis-instrumentation interferometers-techniques interferometric-space vehicles instruments-(cosmology:)dark ages-reionization-first stars
下载PDF
Selection and therm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in-situ condition preserved coring lunar rock simulant in extreme environment
3
作者 Haichun Hao Mingzhong Gao +5 位作者 Cunbao Li Xuan Wang Yan Wu Zheng Gao Wen Yu Xuemin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411-1424,共14页
With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Earth’s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eep space-specific material resources(minerals, water ice, volat... With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Earth’s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eep space-specific material resources(minerals, water ice, volatile compounds, etc.) are not only important to supplement the resources and reserves on Earth but also provide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extraterrestrial research bases. To achieve large depth in-situ condition-preserved coring(ICP-Coring) in the extreme lunar environment, first, lunar rock simulant was selected(SZU-1), which has a material composition,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ose of lunar mare basalt. Seco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unar-based in-situ environment on the phas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specific heat capac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of SZU-1 was explo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lunar rock data. It was found that in an air atmosphere, low temperature has a more pronounced effect o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olivine than other temperatures, while in a vacuum atmosphere,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olivine and anorthite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nly at temperatures of approximately-20 and 200 ℃. When the vacuum level is less than100 Pa, the contribution of air conduction can be almost neglected, whereas it becomes dominant above this threshold. Additionally, as the tes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surface of SZU-1 exhibits increased microcracking, fracture opening, and unevenness, while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thermal conductivity,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show nonlinear increases. Conversely, the thermal diffusivity exhibits a nonlinear decreasing tr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temperature can be effectively described b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R^(2)>0.98).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n real lunar rocks.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be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st and analysis systems of ICP-Coring in a lunar environment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machine-rock interaction in the in-situ drilling and co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based Lunar rock simulant Extreme environment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Detec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Lunar Mineralogical Spectrometer:Results from Ground Experimental Data
4
作者 Fang Gao Bin Liu +2 位作者 Xin Ren Da-Wei Liu Chun-Lai Li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64-174,共11页
The Chang’E-6 mission will first land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and bring lunar samples back.As a hyperspectral imager aboard the Chang’E-6 lander,the Lunar Mineralogical Spectrometer(LMS),will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Chang’E-6 mission will first land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and bring lunar samples back.As a hyperspectral imager aboard the Chang’E-6 lander,the Lunar Mineralogical Spectrometer(LMS),will achieve the goal of spectral detection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analysis in the sampling area,and the data of LMS will also b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returned sample laboratory measurements.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lunar minerals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The ground validation experimen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LMS.According to the modal abundances of lunar minerals and glasses of APOLLO samples,binary mixed samples,ternary mixed samples,and seven-membered mixed samples were prepared.The samples were ground and stirred homogeneous to about 200 mesh(median particle size about 75μm),to simulate the soil state of the lunar surface.Under the laboratory ambient condition,the 480–3200 nm spectral data of the samples were acquired using the Engineering Qualification Model(EQM)of Chang’E-5 LMS,the performance of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light model of Chang’E-6 LMS.By fitting the mixed samples’spectral data of the EQM using the Modified Gaussian Method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The subtle spectral changes of mixed samples can be detected.The modal abundance of low-Ca pyroxene,high-Ca pyroxene,and plagioclase can be derived based on the spectral parameters such as absorption position,depth or width of the mixed samples,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are better than 82%,indicating that the LMS has goo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s data analysis-techniques spectroscopic-Moon
下载PDF
CAS-1模拟月壤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永春 王世杰 +3 位作者 冯俊明 欧阳自远 刘建忠 刘春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1-578,共8页
模拟月壤是与月球月壤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地球物质,是月球样品的地球化学复制品。长白山龙岗火山群金龙顶子火山喷发的四海火山渣具有与阿波罗14号采集的月球样品相似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并含有20%~40%的... 模拟月壤是与月球月壤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地球物质,是月球样品的地球化学复制品。长白山龙岗火山群金龙顶子火山喷发的四海火山渣具有与阿波罗14号采集的月球样品相似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并含有20%~40%的玻璃物质。以四海火山渣为初始物质,研制成功CAS-1模拟月壤,并测量了CAS-1模拟月壤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矿物组成、密度、颗粒形态、粒度分布、抗剪性和复介电常数等参数。结果表明,CAS-1模拟月壤与Apollo 14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是一种理想的低钛玄武岩质模拟月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1 模拟月壤 月壤 月球探测
下载PDF
月球表面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路鹏 陈圣波 +2 位作者 崔腾飞 周超 杨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是月球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矿物在光学波段的吸收特征,可以达到识别月表矿物的目的。作为月岩的风化产物,月壤的成分包括了主要的月球成岩矿物: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等。本课题以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作为研究对象,... 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是月球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矿物在光学波段的吸收特征,可以达到识别月表矿物的目的。作为月岩的风化产物,月壤的成分包括了主要的月球成岩矿物: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等。本课题以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单矿物的二向性反射特性。影响月壤反射率的因素包括成分、表面物理特性等多种因素,研究中选用美国ASD公司Filedspec3光谱仪,测量单矿物不同颗粒粒度状态下350~2500nm的二向性反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几何角度变化对反射率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二向性特征,在方位角180°及0°方位热点较明显。反射率随粒径降低而增加。实验结果可为月表矿物反演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二向性反射方向的研究也为合理选择观测几何条件提高月表信息获取精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单斜辉石 二向性反射 光谱特征 月球表面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解的Clementine UV/VIS/NIR数据月表矿物填图 被引量:12
7
作者 闫柏琨 甘甫平 +2 位作者 王润生 王振超 杨苏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9年第4期19-24,共6页
月表主要矿物的空间分布是研究月球起源演化等科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信息之一。基于Hapke模型与光谱线性分解的矿物提取方法,利用Clementine UV/VIS/NIR数据提取月表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斜长石及钛铁矿等5类主要矿物的体积百分含... 月表主要矿物的空间分布是研究月球起源演化等科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信息之一。基于Hapke模型与光谱线性分解的矿物提取方法,利用Clementine UV/VIS/NIR数据提取月表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斜长石及钛铁矿等5类主要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分布,并基于阿波罗(Apollo)月岩(壤)矿物分析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评价,对方法和提取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矿物 CLEMENTINE 光谱分解
下载PDF
月壤厚度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雄耀 王世杰 +3 位作者 陈丰 欧阳自远 程安云 李世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8,共5页
月壤厚度的研究对未来月球探测、登月与月球资源开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恢复月球起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参数,也是估算月球3He资源量的必要前提。本文将月壤厚度的研究方法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方法主要是利用月震数据对月... 月壤厚度的研究对未来月球探测、登月与月球资源开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恢复月球起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参数,也是估算月球3He资源量的必要前提。本文将月壤厚度的研究方法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方法主要是利用月震数据对月壤厚度进行推算,间接方法包括基于撞击坑形态、分布以及地基雷达遥感数据估算月壤厚度两种。随着定量微波遥感的发展,结合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实施,利用高分辨率被动微波遥感亮温反演月壤厚度为月壤厚度的研究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 厚度 微波遥感 月球探测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数字地形定量分析的月球线性构造自动提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珂 陈建平 +3 位作者 Paolo TAROLLI Giulia SOFIA 冯增文 李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222,共11页
月球表面构造对于理解和重建月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月岭、月溪等线性构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月球内动力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极为有限的样品和难度极高的野外勘察使得遥感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中国、美国、日本、印度... 月球表面构造对于理解和重建月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月岭、月溪等线性构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月球内动力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极为有限的样品和难度极高的野外勘察使得遥感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先后发射的多颗新型探月卫星获取了大量高质量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数据(DTM,Digital Terrain Model)。高分辨率的DTM为月球表面构造特征的自动提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中利用多种分辨率的DTM数据,基于多尺度数字地形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和提取月球表面的线性构造。使用的地形数据包括500m分辨率"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数据,100m分辨率LRO-WAC广角相机数据,60m分辨率的LRO-LOLA激光测距仪数据以及分辨率高达5m的LRO-NAC窄视角相机数据。文中使用地形曲率来识别月溪月岭等线性构造,并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大小和阈值进行线性构造的自动提取。对研究区试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地形曲率的月表线性构造自动提取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可为月球表面线性构造解译提供重要参考,提高构造解译时效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定量分析 月表线性构造 自动提取 地形曲率
下载PDF
月球表面太空风化作用及其效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晓辉 邹永廖 +1 位作者 郑永春 欧阳自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5-715,共11页
太空风化作用普遍发生在月球、小行星等一些无大气层的天体表面,主要包括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等作用.通过对真实月球样品太空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低能离子和激光照射等地面模拟实验结果的系统综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月壤颗粒... 太空风化作用普遍发生在月球、小行星等一些无大气层的天体表面,主要包括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等作用.通过对真实月球样品太空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低能离子和激光照射等地面模拟实验结果的系统综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月壤颗粒中非晶质层和纳米铁的成因,指出太空风化研究中存在的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贡献难以区分及模拟实验模拟效果尚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提出月球太空风化研究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天体的模型,并建议未来开展更多月球和陨石样品的精细化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 太空风化 太阳风 微陨石撞击 月球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对月面特征参数的遥感理论模拟 被引量:18
11
作者 金亚秋 颜锋华 梁子长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5期477-486,共10页
根据现有的多通道被动辐射计技术 ,讨论微波辐射遥感月壤月岩特征参数的几个问题。由半空间非均匀温度、介电廓线分布的耗散介质的月壤模型与WKB方法 ,计算了月壤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传输的权重函数与相应的穿透深度。提出模拟多层月壤月... 根据现有的多通道被动辐射计技术 ,讨论微波辐射遥感月壤月岩特征参数的几个问题。由半空间非均匀温度、介电廓线分布的耗散介质的月壤模型与WKB方法 ,计算了月壤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传输的权重函数与相应的穿透深度。提出模拟多层月壤月岩的多层密集粒子介质辐射传输的一种建模 ,在各有关参数条件下计算了各通道的多层月壤月岩辐射亮度温度。并以此结果为理论观测 ,讨论了月壤厚度等参数反演可予以实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月壤模型 WKB 探月遥感 月面特征参数
下载PDF
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1-2010年)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建忠 欧阳自远 +1 位作者 李春来 邹永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4-551,共8页
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探测太阳系的新时代,而月球探测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历史开端。中国的月球探测,首先经历了35年的跟踪研究和积累。通过系统调研苏、美两国月球探测的进展,综合分析深空探测的技术进步与月球和行星科学的研究成果,适时总... 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探测太阳系的新时代,而月球探测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历史开端。中国的月球探测,首先经历了35年的跟踪研究和积累。通过系统调研苏、美两国月球探测的进展,综合分析深空探测的技术进步与月球和行星科学的研究成果,适时总结与展望深空探测的走向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又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科学目标与工程实现的综合论证,提出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愿景规划。2004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工程实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和三期工程都已完成立项任务,正在按预定的计划节点稳步推进。到2020年前我国将实现月面软着陆与月球样品的采集与返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月球探测 进展与展望
下载PDF
月表撞击坑自动识别与提取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锋 邹永廖 +1 位作者 郑永春 付晓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月表撞击坑是月球最显著的地质构造特征。随着不同月球探测器探测数据的丰富与数据质量的提高,月表地质信息挖掘成为月球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月表分布广泛的撞击事件的撞击机理研究和月表地质单元的地质年龄的判定等科学问题都离... 月表撞击坑是月球最显著的地质构造特征。随着不同月球探测器探测数据的丰富与数据质量的提高,月表地质信息挖掘成为月球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月表分布广泛的撞击事件的撞击机理研究和月表地质单元的地质年龄的判定等科学问题都离不开对撞击坑的研究。因此,对撞击坑进行识别和特征参数提取是挖掘以上月表地质隐含信息的基础和关键。针对目前用于撞击坑识别和特征参数提取的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应用范围有限等种种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月表环形构造识别和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并且实现了定量自动化处理。首先,根据撞击坑环形构造特征,利用坡度指数提取坑壁多边形矢量要素;其次,提出并采用环形构造最小外包矩形法提取撞击坑的伪中心与伪直径;然后,以伪中心为中心点向外搜寻并确定撞击坑坑缘顶点;最后,利用三点定圆法确定撞击坑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大小。以嫦娥一号CCD相机影像数据和利用CCD立体相机制作的DEM数据为数据源,选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月表撞击坑进行试验,并将计算结果与目前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验证表明,此方法可以推广到月表其他表面,并可应用于月表撞击坑形成机理研究和利用撞击坑大小-频率分布测量的方法确定月表地质单元的地质年龄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坑 特征参数 自动提取 嫦娥一号 月球
下载PDF
大颗粒岩块对月壤钻取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天喜 魏承 +1 位作者 马亮 赵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18-2126,共9页
针对月壤钻取采样过程中存在大颗粒岩块情况进行三维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黏聚力为0.90 k Pa,内摩擦角为42.25°的满足真实... 针对月壤钻取采样过程中存在大颗粒岩块情况进行三维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黏聚力为0.90 k Pa,内摩擦角为42.25°的满足真实月壤宏观力学指标的仿真模型。针对月壤内层存在大颗粒情况设计4种采样工况分别进行仿真分析,监测大颗粒运动轨迹与采样效率,发现了"旋入效应"、"纵向运移效应"与"阻塞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岩块粒径大小直接影响采样结果:当岩块粒径小于钻头"虚拟切削圆"时,其无论存在于任何位置对采样效率与后续样品缠绕收集均无明显影响;当岩块粒径大于"虚拟切削圆"时,阻塞现象严重,样品收集困难,极易导致采样失败。研究结论对月壤钻取采样控制设计与钻具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散元模型 月壤钻取采样 参数标定 大颗粒岩块 动态仿真分析
原文传递
月球表面温度物理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雄耀 王世杰 程安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0-485,共6页
总结了前人对月球表面温度的研究方法,对他们的研究进行了归类,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劣。直接测量和基于绕月飞行器的遥感测量均需投入昂贵的发射和维护费用,基于探测数据或月球样品分析数据的研究局限于某些时间段和地点,地基遥感探测的... 总结了前人对月球表面温度的研究方法,对他们的研究进行了归类,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劣。直接测量和基于绕月飞行器的遥感测量均需投入昂贵的发射和维护费用,基于探测数据或月球样品分析数据的研究局限于某些时间段和地点,地基遥感探测的空间分辨率太低,这些方法自身的局限限制它们不可能用于全月的温度变化研究,只有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月球表面温度物理模型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重点对月球表面温度物理模型进行讨论,分析了已有的模型,总结了影响月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月球表面太阳辐射、月球内部热流、月球表面物质的热吸收率、发射率、热导率、热容以及密度等,对这些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参数的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温度 物理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最优分割分级法的月球撞击坑分级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美娟 陈建平 +1 位作者 王翔 徐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广泛分布的重要构造形态,占据了月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撞击坑的直径差别很大,从几微米到数百千米,其退化程度与形成年代具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撞击坑直径大小及其演化规律,需采用量化分级方法对大...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广泛分布的重要构造形态,占据了月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撞击坑的直径差别很大,从几微米到数百千米,其退化程度与形成年代具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撞击坑直径大小及其演化规律,需采用量化分级方法对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进行定量分级和统计分析。本文在月表撞击坑数据库LU60645GT和Lunar_Impact_Crater_Database(2011)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中撞击坑的直径、深度和年代信息,利用最优分割分级法对撞击坑直径进行定量化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综合分析撞击坑几何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撞击坑形态特征的演化与年代有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级别、相同地体下,撞击坑形成的年代越早,其形态特征的精细结构退化程度越明显,只保留了大体的几何形状;而在不同级别、相同地体、相同年代下的撞击坑形态特征则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坑物质也逐渐变得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撞击坑 最优分割分级法 定量分级 演化分析
下载PDF
月表撞击坑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岳宗玉 邸凯昌 张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7,共8页
数值模拟是研究撞击坑形成过程的一种主要方法,尤其是认识撞击坑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撞击坑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是用离散方法描述物质在高速撞击作用下的运动及状态,在模拟中首先将物质与空间划分成离散的网格,在每一次迭代计... 数值模拟是研究撞击坑形成过程的一种主要方法,尤其是认识撞击坑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撞击坑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是用离散方法描述物质在高速撞击作用下的运动及状态,在模拟中首先将物质与空间划分成离散的网格,在每一次迭代计算中逐步求解各个网格的形变、运动与状态改变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物质的连续体模型与热力学方程是撞击坑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牛顿运动定律以偏微分方程的形式贯穿在离散化的网格空间中,物质的连续体模型将物质的屈服强度与破裂、温度、孔隙、振动等联系起来,而热力学方程则通过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网格单元内物质的压强与物质所处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坑 数值模拟 状态方程 物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的月球表面三维建模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腾飞 陈圣波 王景然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是实现月表地形观测的重要荷载,其以前、正、后视3种视角对月表进行连续扫描,获得南、北纬70°范围内3种不同倾角的二维推扫影像。在无月面控制点、卫星位置和姿态数据的条件下,基于数字摄影... "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是实现月表地形观测的重要荷载,其以前、正、后视3种视角对月表进行连续扫描,获得南、北纬70°范围内3种不同倾角的二维推扫影像。在无月面控制点、卫星位置和姿态数据的条件下,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理论提出一种建立月表三维模型的方法:通过影像匹配获得前、正、后视二维推扫影像中的立体像对的像点坐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用准控制点后方交会解得的嫦娥卫星的空间位置和姿态数据,通过前方交会的方法解算出像元对应月面点的月球表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径向高度数据,进而得到月表高程拟合模型、等高线分布图等,实现月表三维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卫星 三线阵CCD立体相机 前方交会 后方交会 影像匹配 DEM
下载PDF
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建军 任鑫 +3 位作者 王奋飞 牟伶俐 王文睿 谭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1-470,共10页
在月球探测活动中,光学成像探测是任务重点,也是信息量最大的数据源。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月球光学遥感的发展,月球科学研究也越来越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的研究是月球探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扼... 在月球探测活动中,光学成像探测是任务重点,也是信息量最大的数据源。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月球光学遥感的发展,月球科学研究也越来越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的研究是月球探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扼要论述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月球光学遥感数据获取系统、月球遥感立体测绘和制图,以及月球控制网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光学遥感 制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