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融合GA和LSTM的边坡变形预测优化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1
作者 肖海平 王顺辉 +2 位作者 陈兰兰 范永超 万俊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考虑到BP神经网络模型忽略边坡监测数据存在的时间相关性,以及LSTM模型由于超参数选择存在主观性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A-LSTM)相结合的边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发挥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LSTM预... 考虑到BP神经网络模型忽略边坡监测数据存在的时间相关性,以及LSTM模型由于超参数选择存在主观性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A-LSTM)相结合的边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发挥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LSTM预测时序数据的优势。以海明矿业露天采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LSTM网络模型以及GA-LSTM网络模型对边坡监测点GNSS49变形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比各模型达到收敛条件的时间。结果表明,GA-LSTM模型与其他模型达到同一收敛条件的时间差异不大,GA-LSTM模型的拟合准确度在0.1~0.2 mm,是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5~7倍,是BP神经网络模型的10~20倍,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其预测值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可为矿山边坡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决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遗传算法 LSTM神经网络 优化网络模型 变形预测
下载PDF
应用时空复合趋势面Kriging方法插值地表沉降
2
作者 黄丙湖 李欣芮 +2 位作者 范芷睿 潘海燕 廖一兰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布设监测点可反映地表沉降变化趋势,确保施工和运营期间安全,但沉降监测点数量有限,且易受施工作业、天气等因素干扰导致数据缺失或污染,因此需对监测区域数据进行插值处理。针对采用传统地统计插值方法估计地铁地表沉降趋势精度较... 通过布设监测点可反映地表沉降变化趋势,确保施工和运营期间安全,但沉降监测点数量有限,且易受施工作业、天气等因素干扰导致数据缺失或污染,因此需对监测区域数据进行插值处理。针对采用传统地统计插值方法估计地铁地表沉降趋势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复合趋势面的Kriging插值方法。以乌鲁木齐地铁3号线2017年6月24日—9月3日共15期地铁地表沉降观测值为实验数据,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沉降监测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时空复合趋势面的Kriging插值方法的拟合精度更高,RMSE可降低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监测 时空复合趋势面 KRIGING插值 时空插值
下载PDF
地铁盾构下穿高铁站房安全监测
3
作者 龙四春 唐敏轩 +3 位作者 周健 赖咸根 张立亚 熊朝晖 《测绘工程》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针对地铁盾构下穿地表建筑物形变规律监测和复杂工况环境下地基SAR数据处理等问题,提出利用广义离群检验算法对地基SAR一阶差分相位数据进行粗差探测与剔除,联合地基SAR与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对地铁盾构下穿湘潭北站高铁站房进行形变监... 针对地铁盾构下穿地表建筑物形变规律监测和复杂工况环境下地基SAR数据处理等问题,提出利用广义离群检验算法对地基SAR一阶差分相位数据进行粗差探测与剔除,联合地基SAR与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对地铁盾构下穿湘潭北站高铁站房进行形变监测与安全分析,并基于力学模型和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较好的得出盾构下穿高铁站房各阶段形变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广义离群检验算法有效解决了复杂工况环境下地基SAR数据遮挡问题,联合测量机器人数据得到与数值模型变形解算结果一致,且符合施工过程物理力学客观规律,基本实现盾构下穿地表建筑物安全监测,为类似地铁盾构安全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SAR 盾构下穿 安全监测 广义离群检验算法 形变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竣工盾构隧道渗漏水检测
4
作者 鲍艳 KIM IL BOM +2 位作者 张东亮 祝泽田 马能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渗漏水是隧道常见的病害,长期渗漏会导致隧道结构开裂、裂缝、钢筋腐蚀,威胁到隧道运营安全,因此对其检测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竣工盾构隧道渗漏水的位置及面积的自动检测。首先采用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 渗漏水是隧道常见的病害,长期渗漏会导致隧道结构开裂、裂缝、钢筋腐蚀,威胁到隧道运营安全,因此对其检测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竣工盾构隧道渗漏水的位置及面积的自动检测。首先采用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竣工隧道点云,基于修正后的反射强度值生成隧道衬砌表面灰度图,再采用膨胀法与腐蚀法对灰度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连通域算法计算渗漏水位置及其面积;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竣工隧道的渗漏水检测准确率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水检测 盾构隧道 三维激光扫描 反射强度修正 灰度图
原文传递
改进Mask RCNN的盾构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
5
作者 王健 郑理科 +1 位作者 吴斌杰 齐智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渗漏水是盾构隧道结构存在潜在损伤或缺陷的重要表征,快速、准确检测出渗漏水位置,对隧道安全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方法大多采用光学影像对隧道渗漏水进行检测,受隧道内空间和光线条件限制,难以获得高质量病害图片。因此,本... 渗漏水是盾构隧道结构存在潜在损伤或缺陷的重要表征,快速、准确检测出渗漏水位置,对隧道安全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方法大多采用光学影像对隧道渗漏水进行检测,受隧道内空间和光线条件限制,难以获得高质量病害图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与改进Mask RCNN相结合的渗漏水检测方法。首先对激光点云反射强度进行修正;然后生成灰度图像并建立渗漏水病害数据集;最后在Mask RCNN算法中引入空洞卷积和变形卷积,实现了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快速检测。利用某地铁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Mask RCNN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和FCN算法检测精度均有明显提升,在盾构隧道渗漏水识别方面性能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点云 反射强度修正 Mask RCNN 渗漏水检测
原文传递
特大型顺层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
6
作者 陈明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208,共7页
为有效掌握古滑坡复活特征及其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区现场调查成果,首先开展其复活变形特征分析,再利用WPT-ROA-RVM-CT模型进行滑坡变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后,滑坡地表裂缝较为发育,具有张剪性质,且滑坡呈明显推移式特... 为有效掌握古滑坡复活特征及其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区现场调查成果,首先开展其复活变形特征分析,再利用WPT-ROA-RVM-CT模型进行滑坡变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后,滑坡地表裂缝较为发育,具有张剪性质,且滑坡呈明显推移式特征,即滑坡中、后缘变形明显大于前缘,变形方向具有逆时针变化规律,充分说明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显著。同时,通过变形预测,验证WPT-ROA-RVM-C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经外推预测,得到滑坡后续变形速率均为正值且较大,判断滑坡后续变形还会进一步增加,具有较大失稳风险,需尽快开展灾害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变形特征 地表裂缝 变形预测 相关向量机
下载PDF
变形监测灰色预测模型对比及替代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鹏宇 秦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0,共9页
将变形监测灰色预测模型分为传统GM(1,1)模型及其改进模型、非齐次灰色模型、GM(1,1)幂模型及其改进模型3种类型,以Origin拟合函数Exp2PModl、Exponential和SRichards2作为3类灰色预测模型的替代方法,基于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对比分析3... 将变形监测灰色预测模型分为传统GM(1,1)模型及其改进模型、非齐次灰色模型、GM(1,1)幂模型及其改进模型3种类型,以Origin拟合函数Exp2PModl、Exponential和SRichards2作为3类灰色预测模型的替代方法,基于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对比分析3类灰色预测模型及其替代方法。结果表明,3类灰色预测模型在拟合函数、有无极限值、适合等时距或非等时距建模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根据变形监测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灰色预测模型类别;与3类灰色预测模型相比,Origin拟合函数在参数求解和建模数据要求上更具优势,而且可以得到相当甚至更高的拟合或预测精度,除需要编程实现的特殊优化目标外,完全可以代替灰色预测模型用于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灰色预测模型 替代方法 Origin拟合函数
下载PDF
数字地名研究综述
8
作者 张保钢 张褚朋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数字地名是地名服务信息化,包括地名地址的采集提取、处理建库、成果转化、地址匹配、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与应用等内容。作者认为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方法提取地形图、卫星影像上的地名是地名地址数据自动采集的主要方法。城市地标的... 数字地名是地名服务信息化,包括地名地址的采集提取、处理建库、成果转化、地址匹配、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与应用等内容。作者认为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方法提取地形图、卫星影像上的地名是地名地址数据自动采集的主要方法。城市地标的识别提取、中文信息和空间定位位置的识别相对较易,语义层面的深层次地址实体识别还存在问题,地址解析方法有待完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其解决之道。非地标地物地址、空间分布不连续地址的提取方法有待研究。建立快速的地名地址数据交换标准是一个迫切问题。在地址匹配方面,分词统计、人工智能等是主要方法,但都有局限性,地址分级越多,匹配效果越好。外层空间的地名命名需要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步甚至更快一步。每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译音规则都是需要的,G20及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名汉字译写导则有待加强。地名分类有交叉,地址尚无较为科学的分类方法。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和一带一路地名文化是地名文化研究的热点,现代地名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重视,历史地名保护及地名的古为今用仍任重道远。完善的地名地址标识辅以商用导航软件,寻址问路难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地址 数据采集 地址匹配 地名文化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点云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9
作者 李海鹏 靳婷婷 +1 位作者 张筠卓 张琛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门逆向工程应用技术,凭借其高速、全面且高自动化的特点,显示出了强大的不可替代性。三维点云数据有着其多样化、精度高、数据完整的优点。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使不同设备获取的点云数据、影像数据、空载数据能够相互...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门逆向工程应用技术,凭借其高速、全面且高自动化的特点,显示出了强大的不可替代性。三维点云数据有着其多样化、精度高、数据完整的优点。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使不同设备获取的点云数据、影像数据、空载数据能够相互弥补,提高不同场景环境下的作业效率,完善数据的结构和精度质量,使空、地、水下三维数据的一体化成为可能。通过对不同射程多台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数据进行相对精度分析、调整和融合,并对不同融合方法获取的多源融合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探索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形成多源数据融合的通用技术流程。为多种载体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数据和影像数据的融合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多源数据融合 技术流程
下载PDF
廊坊北部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
10
作者 李海君 刘洪涛 董九博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对区域灾害风险识别与防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廊坊北部岩性构造、水文地质、灾害背景、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次开展地面沉降灾害危... 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对区域灾害风险识别与防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廊坊北部岩性构造、水文地质、灾害背景、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次开展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呈西北高—中东部低的态势,西北部危险性、易损性较高的夏垫-燕郊地区呈较高风险或高风险,西南部危险性较高而防灾减灾能力较低的钳屯—五百户地区为较高风险区;中、低风险区分布形态与危险性、易损性分布形态相对一致。研究可为区域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坊北部 地面沉降 灾害风险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珠峰测量精神”融入《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刘杰 王宏宇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珠峰测量精神”中“勇攀高峰、艰苦奋斗、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精神,将其引入《工程测量》课程,确立...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珠峰测量精神”中“勇攀高峰、艰苦奋斗、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精神,将其引入《工程测量》课程,确立了该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思政元素和思政内涵,并将“珠峰测量精神”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珠峰测量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达到专业教育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 珠峰测量精神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不同平面网数据处理策略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倪先桃 李杨 《测绘》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常采取平面控制网约束平差或秩亏自由网平差加坐标转换的方法。针对相向开挖长大隧道往往不能完美贯通对接,存在横向贯通误差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布设于西藏昌都某草原全长约13km的实验网,较好地还原相向开挖长... 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常采取平面控制网约束平差或秩亏自由网平差加坐标转换的方法。针对相向开挖长大隧道往往不能完美贯通对接,存在横向贯通误差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布设于西藏昌都某草原全长约13km的实验网,较好地还原相向开挖长大隧道洞内洞外控制网的布设,并通过实测数据,于实验网中部设置假想贯通面,从大小里程两个方向分别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推算贯通点坐标,计算横向贯通误差。结果表明,当起算点精度足够高时,常规约束平差能更好地控制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若起算点精度较低,则秩亏自由网平差加坐标转换法控制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效果更优。在平面四参数转换的基础上进行坐标配置,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横向贯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贯通误差 平面网平差 自由网平差 四参数转换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位移的算法和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子真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156-160,164,共6页
基于空间几何知识,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位移在Π平面上的投影,以及反推实际位移向量等三步,推导出数字图像监测系统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移测量数学原理。然后选择不同场景展开现场应用,通过分析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成果数据,发现光... 基于空间几何知识,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位移在Π平面上的投影,以及反推实际位移向量等三步,推导出数字图像监测系统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移测量数学原理。然后选择不同场景展开现场应用,通过分析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成果数据,发现光照强度变化、温度变化和距离增加,均会降低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几何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精度
下载PDF
知识引导的碎片化栅格地形图比例尺智能识别
14
作者 任加新 刘万增 +10 位作者 陈军 张蓝 陶远 朱秀丽 赵婷婷 李然 翟曦 王海清 周晓光 侯东阳 王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比例尺是确定地形图秘密等级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碎片化栅格地形图比例尺判定的难题,通过凝练地图尺度特征先验知识,引导构建专家知识图像金字塔数据集(EKIPD),然后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建模,构建以知识为引导,以数据为驱动,... 比例尺是确定地形图秘密等级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碎片化栅格地形图比例尺判定的难题,通过凝练地图尺度特征先验知识,引导构建专家知识图像金字塔数据集(EKIPD),然后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建模,构建以知识为引导,以数据为驱动,以算法为核心的知识、数据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耦合的混合智能模型。统计EKIPD中不同尺寸碎片化地形图的样本分布得到最优识别尺寸(ORS),然后以ORS为步长对待识别地形图进行切分;对每个子图分别使用模型进行预测,集成子图的预测结果得到碎片化栅格地形图的比例尺。经过试验验证,本文方法的识别精度在97%左右,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测绘 专家知识 混合智能 栅格地形图 比例尺识别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逆有限元的基坑围护桩等效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15
作者 张宇轩 龙四春 +7 位作者 赖咸根 邝利军 苏瑞鹏 卢世德 张立亚 周健 罗栋 廖孟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针对传统工程测量方法在深基坑围护桩形变监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的应力等效几何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围护桩钢筋笼的轴向应力,采用逆有限元算法建立相关关系模型,等效求解围护桩在受土体等压力下产生的几... 针对传统工程测量方法在深基坑围护桩形变监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的应力等效几何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围护桩钢筋笼的轴向应力,采用逆有限元算法建立相关关系模型,等效求解围护桩在受土体等压力下产生的几何形变,并且通过模拟和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下,逆有限元关系模型均能实现桩体位移量的等效转换,且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稳健性。本文方法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在结构内部监测中的不足,为深基坑围护桩等地下空间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思路,对监测工作自动化与科学预测形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围护桩 逆有限元 等效形变 精度分析 稳健性
下载PDF
时序InSAR解译西安-咸阳地区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
16
作者 张双成 李民 +3 位作者 刘忠 司锦钊 吴文辉 张雅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7,共7页
采用2015-06~2023-01覆盖西安-咸阳地区的Sentinel-1A卫星数据,以时序InSAR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其他资料,获得西安-咸阳地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和形变速率等信息,并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SBAS-InSAR与StaMPS-InSAR所得... 采用2015-06~2023-01覆盖西安-咸阳地区的Sentinel-1A卫星数据,以时序InSAR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其他资料,获得西安-咸阳地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和形变速率等信息,并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SBAS-InSAR与StaMPS-InSAR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地表形变区主要分布在西安中部和南部,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开采,分布与走向受地裂缝与断层影响;咸阳大部分地区处于稳定状态,仅在局部地区有较为明显的沉降,沉降受地下水开采、城市建设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StaMPS-InSAR 西安-咸阳地区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森林碳储量显式计算模型
17
作者 朱宁宁 杨必胜 董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9,共14页
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国际碳交易市场需求,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和未来固碳潜力亟须研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目前基于地面观测的清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抽样统计结果难以评价,基于卫星遥感反演的方法缺乏理论解释且普适... 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国际碳交易市场需求,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和未来固碳潜力亟须研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目前基于地面观测的清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抽样统计结果难以评价,基于卫星遥感反演的方法缺乏理论解释且普适性差。本文从单木级森林碳储量模型出发,提出一种基于遥感的森林碳储量显式计算模型。首先使用图像分辨率、森林郁闭度和森林高度3个关键变量构建森林碳储量显式计算模型,并对模型变量和参数进行误差分析;然后利用单木的生长特性,仿真不同饱和度的森林场景,从理论上解算不同树种的模型参数,并检验模型参数的精度与稳定性;最后验证模型在不同空间尺度、饱和度森林场景下的精度、稳健性和适用性。本文提出的森林碳储量模型解决了现有卫星遥感反演缺乏理论解释性和适用性差的难题,可实现大范围森林碳储量高分辨率制图和全球森林碳汇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遥感模型 森林郁闭度 森林高度 仿真森林
下载PDF
兼顾内陆水体水位时空变化特性的合成孔径雷达波形重跟踪算法
18
作者 高贤文 金涛勇 李建成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30,共14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测高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内陆水位监测中,但内陆水域回波复杂,需要波形重跟踪精化才能获取有效水位。内陆水域SAR高度计回波通常包含多个子波形,重跟踪的主要思路是寻找最优子波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合理水位,但... 合成孔径雷达(SAR)测高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内陆水位监测中,但内陆水域回波复杂,需要波形重跟踪精化才能获取有效水位。内陆水域SAR高度计回波通常包含多个子波形,重跟踪的主要思路是寻找最优子波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合理水位,但在复杂水域或小水体中容易出现最优子波形筛选错误导致水位异常。传统最优子波形筛选主要是基于沿轨或外部数据约束下进行,而本文提出一种不使用外部数据、兼顾了内陆水体水位时间变化连续且空间变化平稳特性的重跟踪算法SaTCoM,首先对波形进行插值平滑,有效提高子波形识别准确度;然后对所有周期沿轨子波形水位集合进行时间向滤波得到参考水位序列;最后将沿轨子波形水位划分为若干区间并将子波形水位“放入”最近区间,在参考水位波动约束下,根据表征沿轨水位空间稳态特性的指标函数,选择最优水位区间子波形水位计算最终水位。选择我国区域68个大中小型水体的水文站实测数据作为验证,对其附近的哨兵-3A/3B/6A卫星SAR回波数据,分别使用SaTCoM算法、OCOG、ICE1、阈值法和MWaPP+算法重跟踪后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aTCoM算法所得内陆水体水位与实测数据不符值RMSE为0.34 m,相对RMSE为7.8%,相关性为0.95,在大部分内陆水体中均表现优异,较其他算法有很大优势,在中小水体中尤为明显,同时分析表明时空约束下的SaTCoM算法仍可以有效捕捉水体水位的快速变化。由此表明,本文算法SaTCoM可较好地解决小水体有效水位获取的困难,能够较大地拓展内陆测高数据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重跟踪 内陆水位 SAR 水文站 卫星测高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GNSS高程时间序列时变信号提取
19
作者 武曙光 边少锋 +2 位作者 李厚朴 李昭 欧阳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时变信号难以由现有最小二乘、最大似然估计(MLE)等参数化方法准确提取的问题,本文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将中国内地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测站的高程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进而重构...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时变信号难以由现有最小二乘、最大似然估计(MLE)等参数化方法准确提取的问题,本文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将中国内地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测站的高程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进而重构出测站位置时间序列中含有的时变信号。结果表明,相对于MLE方法,VMD方法在97.9%的测站上均方根误差(RMSE)改进率为正值,因此该方法有助于绝大多数测站精确提取出时变信号,减弱高程时间序列中的非线性形变。另外,从相关系数和信噪比的角度来看,VMD方法得到的重构序列与原始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更高,信噪比也更大,表明降噪效果较好。通过特定测站的分析表明,VMD方法能有效探测出GNSS高程时间序列预处理中包含遗漏的阶跃信号的测站,表现为较大的RMSE改进率,这在大批量测站的阶跃信号探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VMD方法相对于小波分解(WD)经验模态分解(EMD)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但IMF分量个数仍然需要针对具体测站进行逐一确定,当分解个数和重构分量选取恰当时,VMD方法在GNSS高程时间序列中的应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高程时间序列 变分模态分解 CMONOC测站 RMSE改进率
下载PDF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多源数据获取方法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贾夙 解加粉 +2 位作者 丁仕军 张金营 王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数据获取有助于对内陆水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针对单一数据获取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获取方法,采用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多波束和单波束测...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数据获取有助于对内陆水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针对单一数据获取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获取方法,采用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多波束和单波束测深系统、人工实测等方法获取多源数据,经数据处理后获取全面覆盖水下、近岸、水陆交接处的地形数据,并以尼山水库为例进行试验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既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地形数据的获取,又保证了测量成果精度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水库测量工程,为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测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内陆水下及近岸 多源数据获取 水下地形测量 尼山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