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源应力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宁波 吴微微 左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7,共15页
应力降作为描述震源标度特性的基本参数,对于了解震源过程的物理性质至关重要,也是地震序列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震源参数。为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震源应力降研究的进展,整理了应力降的相关定义、计算方法,探讨了其与... 应力降作为描述震源标度特性的基本参数,对于了解震源过程的物理性质至关重要,也是地震序列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震源参数。为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震源应力降研究的进展,整理了应力降的相关定义、计算方法,探讨了其与地震矩、构造块体、断层参数、震源深度和热流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在构造地震序列研究、诱发地震研究、火山地震研究和地震动预测模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综述。由于应力降的计算过程包含较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小地震而言,介质特性、数据限制、统计样本以及方法差异等都会对应力降值产生影响,建议在解释和应用的时候,采用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并对不同构造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进行分别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震源参数 影响因素 应用发展
下载PDF
基于FOCMEC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的交互式程序研制与使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泽民 倪红玉 +1 位作者 张炳 夏仕安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基于P、SV、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程序包(FOCMEC),结合我国地震波资料的保存格式,利用Delphi面向对象语言,开发交互式FOCMEC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程序,并详细介绍了计算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严格的测试和对比,... 基于P、SV、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程序包(FOCMEC),结合我国地震波资料的保存格式,利用Delphi面向对象语言,开发交互式FOCMEC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程序,并详细介绍了计算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严格的测试和对比,认为该程序反演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交互式 程序 DELPHI
下载PDF
玉树M_S7.1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与地表破裂带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白云 袁道阳 +1 位作者 陈继锋 牛延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15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资料,用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方式,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震源破裂,并与震后调查地表破裂带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在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15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资料,用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方式,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震源破裂,并与震后调查地表破裂带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在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震源位置)开始向东南方向展开,破裂离震源20km处开始贯穿至地表,沿走向方向延伸了约50km,最大滑移量达2m。这些结果与震后考察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的特征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1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地表破裂带 对应关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反演的地震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辉 徐辉 王熠熙 《华南地震》 2012年第4期29-36,共8页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S4.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然后利用深度震相sPg和参考震相Pg对震源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S4.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然后利用深度震相sPg和参考震相Pg对震源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倾角57°、滑动角23°,表现为带少量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为7 km。通过合作台上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记录的比较,确认了震源深度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深度 深度震相
下载PDF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兴朋 彭愿 吴阿丹 《华南地震》 2012年第2期72-77,共6页
介绍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简要回顾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的历史,详细阐述了现在几种主要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震源破裂反演的发展方向,指出地震波数据同其他多类数据尤其... 介绍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简要回顾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的历史,详细阐述了现在几种主要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震源破裂反演的发展方向,指出地震波数据同其他多类数据尤其是大地测量数据(InSAR和GPS)联合进行反演是未来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破裂过程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 反演方法综述
下载PDF
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产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贵 李祖宁 《华南地震》 2012年第3期31-40,共10页
回顾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产出新地震参数目录的过程:根据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原理,计算了福建区域介质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37个测震台站的平均场地响应,采用遗传算法求得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公式计算震源参数,最后介绍了... 回顾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产出新地震参数目录的过程:根据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原理,计算了福建区域介质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37个测震台站的平均场地响应,采用遗传算法求得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公式计算震源参数,最后介绍了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主要内容,并讨论了求解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一些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地震波非弹性衰减因子 台站场地响应 震源参数 新地震参数目录
下载PDF
渤海及其邻区震源机制解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晓飞 杨雅琼 《华南地震》 2012年第3期53-59,共7页
通过分析渤海及邻区的震源机制解的特征,发现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E-EW向,主张应力方向为NNW-SN,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渤海盆地及邻区的地壳破裂以NW-WNW和NNE-NE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活动为特征,是现代构造应力... 通过分析渤海及邻区的震源机制解的特征,发现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E-EW向,主张应力方向为NNW-SN,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渤海盆地及邻区的地壳破裂以NW-WNW和NNE-NE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活动为特征,是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表明,渤海及邻区的地震主要以走向滑动地震为主,其次为正断层地震,对应该区不同的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及邻区 震源机制 系统聚类 应力场
下载PDF
同震位移烈度方法在菏泽5.9级地震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鹏 刘希强 +1 位作者 殷海涛 尹相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4-920,共7页
选择适合山东实际的地壳速度模型建立了山东地区虚拟台站格林函数库。利用菏泽5.9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在已知地震三要素和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的情况下计算得到了震区周围的地表同震位移,通过同震位移和烈度的经验对应关系快速得到了... 选择适合山东实际的地壳速度模型建立了山东地区虚拟台站格林函数库。利用菏泽5.9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在已知地震三要素和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的情况下计算得到了震区周围的地表同震位移,通过同震位移和烈度的经验对应关系快速得到了发震区周围的烈度分布结果。验证表明同震位移烈度与宏观烈度对应较好,这对山东地区中强地震预警、震后快速灾害评估和应急救援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函数 同震位移 地震烈度 菏泽5 9级地震 地震预警
下载PDF
2016年安县Ms4.3和北川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
9
作者 赵天霞 陈光容 《四川地震》 2017年第3期30-32,共3页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宽频带数字波形,采用P波初动法,对发生在2016年5月29日安县和6月27日北川两次四级地震进行了计算,得到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两次地震均属于右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层面分别为南北和北东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基...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宽频带数字波形,采用P波初动法,对发生在2016年5月29日安县和6月27日北川两次四级地震进行了计算,得到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两次地震均属于右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层面分别为南北和北东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滑动角都接近水平,倾角近90°,说明该区域断层面较为陡峭,两起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向都为北西西向,与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说明震源应力场主要受龙门山区域应力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应力场 P波初动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广西苍梧M_s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海东 尹欣欣 +1 位作者 沈平 蒲举 《四川地震》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选取广西、广东和湖南区域测震台网中的14个宽频带数字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M_S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340°,倾角19°,滑动角-1... 选取广西、广东和湖南区域测震台网中的14个宽频带数字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M_S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340°,倾角19°,滑动角-18°;节面Ⅱ,走向82°,倾角76.5°,滑动角137.6°,矩震级为M_w4.9,最优深度解为9.2 km,与CENC结果基本一致。从宽频带地震记录波形上寻找Pn和s Pn震相并且利用其震相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为10.1 km,与CAP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梧Ms5.4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