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前后重磁场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1
作者 梁霄 储飞 +3 位作者 徐如刚 孙鸿博 肖伟鹏 王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1171,共21页
文中利用安徽省及周边地区2010—2015年流动重力和2013—2014年流动地磁资料,系统分析了霍山地震前后重力和岩石圈磁场三分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法提取震前重磁场变化不同分解尺度的小波细节,结合地下流体资料探讨了霍山地... 文中利用安徽省及周边地区2010—2015年流动重力和2013—2014年流动地磁资料,系统分析了霍山地震前后重力和岩石圈磁场三分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法提取震前重磁场变化不同分解尺度的小波细节,结合地下流体资料探讨了霍山地震的发震背景和震前地球物理场前兆异常明显的原因。霍山地震前,重力场与岩石圈磁场总强都形成了异常变化的高梯度带,异常范围约为100km,梯度带的走向与发震断裂一致,地壳形变与地下流体运移明显受到构造断裂的控制。岩石圈磁场总强在霍山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重力场经历了“区域整体微小负值变化—形成重力异常高梯度带—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震前半年“霍山窗”开窗,小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区域地壳运动水平显著上升,加速了区域应力状态的调整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导致了重磁场震前的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显示,磁场变化的极值点靠近重力场变化的零值线及断裂发育区域,表明重力场与岩石圈磁场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了基于重力与岩石圈磁场变化等地球物理前兆信息预报地震的可能,结合区域应力场、地下流体、重力场与岩石圈磁场变化的综合分析,更有利于震前地震危险区的划定及危险性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重力场 岩石圈磁场 小波多尺度分解 地下流体
下载PDF
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及视密度变化特征
2
作者 孔祥魁 刘代芹 +4 位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李杰 陈丽 李瑞 陈荣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3-1150,共28页
文中基于2019年4月—2022年4月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采用绝对重力控制进行经典平差计算,获取研究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图像。针对0.5a尺度和1a尺度重力场变化并结合构造地质部位分析重力剖面变化图像,分析了乌鲁木齐及... 文中基于2019年4月—2022年4月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采用绝对重力控制进行经典平差计算,获取研究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图像。针对0.5a尺度和1a尺度重力场变化并结合构造地质部位分析重力剖面变化图像,分析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场变化特征。此外,文中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3a的重力场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分解不同场源异常,并对分离出的异常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此提升地震前兆重力异常的可信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整体以负值变化为主,正、负重力变化交替出现;小波重力细节反映异常区域与地质构造吻合,功率谱估算的近似场源深度与crust1.0模型相近;此外,基于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研究区地壳内部等效视密度变化特征。文中的研究成果将为研判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未来的重力场变化趋势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变化 小波分解 功率谱 视密度反演 地震
下载PDF
基于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的松原地震成因
3
作者 刘文玉 程正璞 +4 位作者 年秀清 陈闫 胡钰铃 覃祖建 邵明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6,共15页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原震区的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结合石油井震资料,获得了如下认识:1)研究区的剩余密度异常呈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南部异常走向为NNW,北部异常转变为NNE向,该特征反映出乾安震区和宁江震区的深部孕震环境不同,前者震源位于查干花高密度异常体内及其边缘,后者震源位于松原低密度异常带中部,指示两地震源位置的岩性不同;2)两者的发震构造不相同,前者受控于查干花断裂和乾安断裂,后者受控于松原断裂和扶余北断裂;3)地震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基底结构,深部气、流体运移和长期油气开采等因素有关。长期注水采油破坏了地质结构和应力环境,可能是重要的地震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 三维剩余密度结构 深部孕震环境 基底构造 地震成因
下载PDF
川滇地区重力异常与断裂分布研究
4
作者 范潍箐 许志河 +5 位作者 邓淼 杨耀 顾观文 万永魁 王顺吉 王英杰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为提高地震预警能力以及为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卫星重力对川滇地区开展大尺度的重力异常特征、地震断层和地震机制研究。通过对卫星重力数据精细化处理,揭示川滇地区地震断裂性质和地震机制。布格重力异常研究结果显示,龙门山断... 为提高地震预警能力以及为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卫星重力对川滇地区开展大尺度的重力异常特征、地震断层和地震机制研究。通过对卫星重力数据精细化处理,揭示川滇地区地震断裂性质和地震机制。布格重力异常研究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异常范围为-50~200mGal,鲜水河断裂带为-350~-500mGal,则木河断裂带为-200~50mGal,安宁河断裂带为-300~-50mGal。重力异常显示龙门山断裂向北西移动,安宁河为东西倾向,则木河为北西倾向。不同解析方法显示哈克法可明确地块边界,罗森巴赫法能更好地描绘断裂空间分布。4条断裂带的重力异常变化源于地块挤压作用形成的“Y”字型交汇,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卫星重力获取的布格重力值,能较好地反映该区不同块体的重力异常特征;(2)川滇地区四阶趋势分析求取的剩余重力异常,可较好地反映该区地质体异常形态;(3)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和鲜水河断裂重力梯度异常带由松潘-甘孜地块及地壳高密度物质向东南和北东方向的挤压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龙门山断裂 卫星重力 重力异常
下载PDF
四川江油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核实与分析
5
作者 王玮铭 廖晓峰 任越霞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四川江油台短极距NS与NE方向间的优势方位角在2022年8月15日开始出现的离散异常和2022年11月29日开始出现的跃变异常进行现场核实。通过观测系统检查、环境干扰调查、人为干扰排查、典型干扰分析、异常定量计算和震例回溯,综合分析... 针对四川江油台短极距NS与NE方向间的优势方位角在2022年8月15日开始出现的离散异常和2022年11月29日开始出现的跃变异常进行现场核实。通过观测系统检查、环境干扰调查、人为干扰排查、典型干扰分析、异常定量计算和震例回溯,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11月29日开始出现的优势方位角数据跃变为人为干扰(电极更换),2022年8月15日至2023年7月出现的优势方位角离散变化可能为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油台 大地电场 方位角异常 干扰分析
下载PDF
A method for extracting the preseismic gravity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using GRACE data
6
作者 Hui Wang DongMei Song +1 位作者 XinJian Shan Bin W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89-608,共20页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ustal geo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migration of mass,which consequently cause changes in gravity.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satellite da...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ustal geo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migration of mass,which consequently cause changes in gravity.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satellite data can be used to detect gravity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large earthquakes.However,previous GRACE satellite-based seismic gravity-change studies have focused more on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s than on preseismic gravity changes.Moreover,the noise of the north–south stripe in GRACE data is difficult to eliminate,thereby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some gravity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ectonic activities.To explore the preseismic gravity anomalies in a more refined way,we first propose a method of characterizing gravity variation based on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of gravity,inspired by the concept of crustal strain.The offset index method is then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gravity anomalies,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are analyzed at the scales of the fault zone and plate,respectively.In this work,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an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re obtained:First,from the observation scale of the fault zone,we detect the occurrence of large-area gravity anomalies near the epicenter,oftentimes about half a year before an earthquake,and these anomalies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fault zone.Second,from the observation scale of the plate,we find that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Tibetan Plateau,a large number of gravity anomalies also occurred at the bounda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Indian Plate.Moreover,the aforementioned experiments confirm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capture the preseismic gravity anomalies of large earthquakes with a magnitude of less than 8,which suggests a new ide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ravity satellite data to earthquak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data maximum shear strain offset index K preseismic gravity anomalies Tibetan Plateau fault zone
下载PDF
大别山金寨重力基线场混合重力测量试验与分析
7
作者 徐如刚 张新林 +5 位作者 梁霄 孙鸿博 储飞 黄显良 谈洪波 汪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7-1169,共23页
在地震重力区域监测网数据处理过程中,相对重力仪的格值标定和基准控制通常采用本网内的绝对重力基准值,由于仪器格值和控制基准的影响相互耦合,难以定量分析格值、基准控制对测网数据平差处理的影响。文中基于大别山金寨重力基线场的... 在地震重力区域监测网数据处理过程中,相对重力仪的格值标定和基准控制通常采用本网内的绝对重力基准值,由于仪器格值和控制基准的影响相互耦合,难以定量分析格值、基准控制对测网数据平差处理的影响。文中基于大别山金寨重力基线场的混合重力测量数据,解耦了格值、基准控制的影响,获得了金寨重力基线场的初值。结果表明:金寨重力基线场可以满足安徽地震重力测网仪器标定的需求,对提升监测效率、节约经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基线场、地震重力区域监测网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重力测量 格值 基准控制 金寨重力基线场 大别山
下载PDF
考虑地表起伏的不规则区域重力梯度场模型构建方法——以云南地区为例
8
作者 刘金钊 梁星辉 +8 位作者 叶周润 陈兆辉 胡敏章 韩宇飞 王青华 刘东 郝洪涛 张双喜 陈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9-1146,共18页
文中推导并给出了基于非格网分布的起伏面扰动重力或重力异常解算区域扰动重力梯度场模型的数值计算公式。基于澳大利亚West Arnhem Land地区的格网重力数据,以频谱域(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解算的扰动重力梯度全张量作为“基准值”,然后... 文中推导并给出了基于非格网分布的起伏面扰动重力或重力异常解算区域扰动重力梯度场模型的数值计算公式。基于澳大利亚West Arnhem Land地区的格网重力数据,以频谱域(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解算的扰动重力梯度全张量作为“基准值”,然后利用基于推导公式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LSC)对相同区域非规则范围的重力数据进行扰动重力梯度模型解算,将结果作为“评估值”。对比“基准值”与“评估值”之差,研究发现:1)基于推导公式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解算得到的扰动重力梯度值与频谱域方法得到扰动梯度“基准值”各分量在空间形变变化上是一致的;2)统计扰动重力梯度各分量的差值ΔδΓ_(xx)^(fft-lsc)、ΔδΓ_(xy)^(fft-lsc)、ΔδΓ_(xz)^(fft-lsc)、ΔδΓ_(yy)^(fft-lsc)、ΔδΓ_(yz)^(fft-lsc)和ΔΓ_(zz)^(fft-lsc)“基准值”与“评估值”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5.54E、5.30E、1.85E、6.55E、2.09E和9.67E(1E=1×10^(-9)s^(-2)),远低于国际上实测重力梯度与解算模型差值的研究结果。最后,基于云南地区实测地表差分重力值,文中首次给出了该区域半波长约20km的重力梯度场年际变化模型。文中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广泛分布的重力数据(主要为重力异常和扰动重力)的使用效率,可为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研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重力数据、重力梯度数据及其与场源的关系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方差函数 起伏地形 云南地区 非格网重力值 区域重力梯度场构建
下载PDF
宜川—泰安剖面的密度结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
9
作者 罗翔飞 李忠良 +4 位作者 李勇江 王泽源 姬计法 何辛 于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5-1399,共15页
文中利用宜川—泰安重力剖面的相对联测和同址GNSS测量数据获得沿线的布格重力异常、剩余密度相关成像和地壳密度结构,可以看出:剖面的布格异常变化范围为-(161.7~5.5)×10^(-5)m/s^(2),自西向东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临汾盆地有明显“... 文中利用宜川—泰安重力剖面的相对联测和同址GNSS测量数据获得沿线的布格重力异常、剩余密度相关成像和地壳密度结构,可以看出:剖面的布格异常变化范围为-(161.7~5.5)×10^(-5)m/s^(2),自西向东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临汾盆地有明显“凹陷”,可能与上地壳存在低密度构造有关;剖面地壳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以太行山重力梯级带为界,西部密度较高,东部密度较低,中下地壳存在低密度体,可能是上地幔物质上涌岩石含部分高温流体和熔融岩体所致;不同构造块体的密度差异明显,在断裂带分布区域均存在密度差,说明密度分布与构造有一定关系;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和地震活动相关:鄂尔多斯断块的地壳介质相对均匀,不容易积累能量,地震活动水平低;山西断陷带和华北平原断块则相反,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地震活动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剖面 布格重力异常 剩余密度相关成像 地壳密度结构 地震活动
下载PDF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Vibration Effect of Free-falling Corner Cube Driving Mechanism in Free Fall Absolute Gravimeter
10
作者 ZHANG Bing ZHU Xiaoyi +7 位作者 WU Qiong XUE Bing XING Lili WU Yanxiong SU Peng WANG Xiaolei WANG Yuru WANG Chuh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84-86,共3页
The vibration interference of the reference corner cube runs through the free flight process of the free-falling corner cube,which is superimposed on the whole laser interference fringes.Thus,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 The vibration interference of the reference corner cube runs through the free flight process of the free-falling corner cube,which is superimposed on the whole laser interference fringes.Thus,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interference fringes with the entire fringe to analyze the quantitative 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gravity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interference absolute gravimeter gravity measurement vibration influence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重力非潮汐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翟丽娜 刘华建 +2 位作者 杨牧萍 李彤霞 李宇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选取2015—2018年兰州和高台连续重力观测站整点值数据,分析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2个台站连续重力数据非潮汐变化特征,发现2个台站在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分别观测到重力数据出现持续约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上升变化,月均变化速... 选取2015—2018年兰州和高台连续重力观测站整点值数据,分析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2个台站连续重力数据非潮汐变化特征,发现2个台站在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分别观测到重力数据出现持续约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上升变化,月均变化速度分别为9.36μGal、6.17μGal,累计变化振幅分别达到56.15μGal、37.05μGal。通过对观测站点周边观测环境的详细核实和理论计算,排除台站周边环境干扰因素,认为震前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持续性下降变化应与此次M_(S)6.4地震孕震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此次门源地震的孕震机理提供一定参考,为后续地震预测中重力观测指标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4地震 连续重力 地震监测 非潮汐变化
下载PDF
震前重力扰动与背景噪声时空变化特征——以玛多M_(S)7.4与漾濞M_(S)6.4地震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苟家宁 刘子维 +1 位作者 江颖 张晓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268,共17页
2021年5月21—22日,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先后发生了M_(S)6.4和M_(S)7.4地震。为检测震前是否存在重力扰动与重力仪背景噪声异常信号,文中基于中国连续重力台网中15台重力仪的秒采样数据,成功提取了震前重力扰动信号,并计算了排列熵(PE)... 2021年5月21—22日,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先后发生了M_(S)6.4和M_(S)7.4地震。为检测震前是否存在重力扰动与重力仪背景噪声异常信号,文中基于中国连续重力台网中15台重力仪的秒采样数据,成功提取了震前重力扰动信号,并计算了排列熵(PE)及重力仪在地震频段(200~600s)的背景噪声等级(SNM)。结果表明:1)大地震发生前多数台站在2021年5月15—18日存在1组重力扰动信号,其中沿海台站同时还存在其他2组扰动信号,扰动幅度为±(10~100)μGal,扰动频率集中在0.15~0.25Hz。沿海台站的扰动幅度普遍大于内陆台站,震中距与扰动幅度无明显相关性,沿海台站扰动幅度较大及产生其他2组扰动的原因可能与海浪脉动或局部降雨有关;2)不需要对原始重力序列作任何预处理,PE能够快速检测到数据中的突变信号,PE时间序列中持续显著下降的信号对应震前扰动信号,PE瞬时向下的脉冲信号对应地震波引起的颤动信号;3)多个台站的SNM时变曲线显示,震前2个月(2021年3月初)直至主震发生时背景噪声水平显著升高,SNM的空间分布表明,震前1~2个月,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巴颜喀拉地块附近台站的背景噪声有明显增大的趋势,震后噪声水平显著降低。综上,我们初步推测:震前的重力扰动可能是由发震断裂慢滑移产生的低频颤动信号,震前背景噪声的增大可能与发震地块的活动性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玛多M_(S)7.4地震 重力扰动 地震背景噪声 排列熵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前重力场与热场关联性分析的应力致热假说的野外证明
13
作者 宋冬梅 王慧 +2 位作者 单新建 王斌 崔建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2-1128,共17页
地震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开展地震监测预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表热红外辐射增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中强地震前兆,目前已被作为地震监测预警与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信息。学者们对其产生的内在机... 地震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开展地震监测预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表热红外辐射增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中强地震前兆,目前已被作为地震监测预警与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信息。学者们对其产生的内在机理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应力致热假说已被广泛接受,并已在实验室的岩石力学加载实验中得到证实,即岩石受力挤压时升温、拉张时降温,但这种地壳的挤压拉张运动和热辐射异常间的对应关系能否在野外条件下被观测到,一直以来尚未有相关研究报道。为此,文中采用GRACE重力和MODIS热红外2种卫星遥感数据,以构造应力变化明显的大地震——汶川地震为时间节点开展应力致热假说的野外遥感验证研究。首先,借助GRACE卫星反演得到的地壳质量密度进行与热红外辐射增温的比对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基于最大切应变的重力异常提取方法和原地温度法获得重力异常和热异常,并分别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检测震前重力异常和热异常的关联性,对二者与构造断裂带的空间展布进行一致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应力致热假说在野外条件下能够被遥感手段验证。地壳的升温区(热偏移指数为正)与挤压区(地壳质量密度增加)、降温区(热偏移指数为负)与拉张区(地壳质量密度减少)皆高度对应,二者正、负变化的一致性高达88.9%,这为应力致热假说提供了野外观测证据。2)震前重力异常和热异常的时空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时间域上,重力异常和热异常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在震前3个月,2种异常的强度同步出现了突增现象,并同时达到最大值。在空间域上,重力异常多出现在热偏移指数值的正、负值交界处,这表明重力异常和热异常的空间分布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此外,2种异常多次呈现出沿断裂带分布的现象,由此可知,二者与构造活动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重力异常 热异常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长宁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和地壳垂直形变特征及其关系
14
作者 王嘉沛 谈洪波 +5 位作者 李忠亚 刘少明 张毅 郝洪涛 胡敏章 申重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2-969,共18页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浅部的离散性局部变化特征明显,深部的趋势变化特征显著。震中周边4个站点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关系与近似规律不一致。长宁震区长期的动力是青藏高原的物质在深部向四川盆地南边界运移的结果。在震中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浅层可能存在一些空洞或气囊等空间,在地震前后出现气体、液体或高密度物质流失和填充的现象。结合前人对长宁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域的采盐、采气及废水回注等因素可能是触发四川长宁地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变化 地壳垂直形变 比值关系 小波多尺度分解 长宁地震
下载PDF
2020年伽师M_(S)6.4地震重力与地壳形变综合分析
15
作者 朱治国 祝意青 +1 位作者 王东振 艾力夏提·玉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9-285,共17页
2020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M_(S)6.4地震,此次地震为N倾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南天山柯坪塔格逆冲推覆体最南缘的柯坪断裂,伽师地震的震中位于喀什-伽师流动重力观测网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观... 2020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M_(S)6.4地震,此次地震为N倾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南天山柯坪塔格逆冲推覆体最南缘的柯坪断裂,伽师地震的震中位于喀什-伽师流动重力观测网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观测网监测区域内。文中选取2015—2021年的流动重力和GNSS观测资料开展分析。采用绝对重力点约束流动重力数据,并进行全网经典平差计算,进而获得重力场变化图像;基于GNSS数据通过GAMIT/GLOBK软件解算获得研究区的运动速率,借助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获取水平视应变场分布图。之后,分别研究了孕震区的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并综合探讨了孕震区的重力场、GNSS形变场特征与伽师M_(S)6.4地震孕震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1)一年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时变图像较好地反映了伽师M_(S)6.4地震附近区域重力场的系统演化过程,重力变化零等值线拐弯处及“四象限”特征可为地震预报提供有益参考。2)重力场累积变化反映出伽师M_(S)6.4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受到区域大断裂的控制,研究区一系列中强震发生在重力翻转变化过程中,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特征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根据重力累积变化和时变图像推测此次构造活动可能开始于2018年。3)强震易发生在具有显著重力变化的构造活动断裂带上,2020年伽师6.4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拐弯的区域,也是面压缩率变化过渡带地区,区域应变场的增强恢复过程与区域重力场的正、负变化具有一定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 重力场变化 GNSS 面应变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地震引起的超导重力异常数据分析
16
作者 李贺 王辉 +4 位作者 刘芷屹 马睿 吴佳轩 李想 刘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67-369,共3页
地震给人类造成重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目前尚未能够找到准确预测地震的有效途径。有学者发现在地震发生前超导重力仪可能会观测到重力异常,如某些地震爆发前,会出现种类似“喇叭状”的异常,这种异常是不是可信的地震前兆还值得进步研究。
关键词 地震前兆 超导重力异常 固体潮 地震波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四川长宁地区印支构造界面反演
17
作者 刘奕均 杨光亮 +3 位作者 王嘉沛 谈洪波 周怀斌 申重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89,共18页
为减少密度界面重力反演的非唯一性,文中对经典粒子群算法的初值模型和参数设定进行优化,并通过理论模型验证其有效性。基于该改进算法,采用长宁科考的多条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反演计算了长宁地区印支密度界面的深度,并结合界面起伏形态分... 为减少密度界面重力反演的非唯一性,文中对经典粒子群算法的初值模型和参数设定进行优化,并通过理论模型验证其有效性。基于该改进算法,采用长宁科考的多条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反演计算了长宁地区印支密度界面的深度,并结合界面起伏形态分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的粒子群算法全局搜寻最优解的性能稳定,深度误差更小。对长宁地区印支密度界面的反演显示,该界面总体呈现中间隆起、四周凹陷的特征,深度介于0.3~3.3km,与前人的结果基本一致,文中所得结果的细节更精细。研究区东侧界面的凹陷程度显著大于西侧,界面隆起部分对应长宁-双河复式大背斜,深度介于0.3~1.9km,背斜核部受到构造运动的抬升侵蚀作用导致古老地层出露地表。大背斜北翼处的界面较南翼陡峻,呈条带状分布的北翼浅层地震发震位置与界面起伏具有高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印支界面剧烈起伏处;呈团状分布的南翼浅层地震发震位置处的印支界面存在明显凹陷。文中的反演结果为该地区地震构造环境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也是后续多层密度界面模型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区 粒子群算法 印支界面 重力反演
下载PDF
First acceptance testing of multiple A10 absolute gravimeters in China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arison results 被引量:2
18
作者 Xiaotong Zhang Hao Zhou +4 位作者 Ying Jiang Dulin Zhai Gongzhe Wei Hui Li Ziwei Li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3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Three A10 absolute gravimeters(AGs) were first acquired in China by the Hubei Earthquake Agency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 Project. Although AG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 is not new, the p... Three A10 absolute gravimeters(AGs) were first acquired in China by the Hubei Earthquake Agency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 Project. Although AG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 is not new, the purchase and simultaneous testing of 3 A10 absolute gravimeters is unprecedented in China. This study conducted the first acceptance testing of the AGs at 3 locations(the Jiufengshan Gravity Observation Station,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bservation Station in Wuhan, and the Jiugongshan Observation Station in Xianning).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using a method based on expert validation, and the acceptance testing scheme was formulated by referring to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ecton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s in China and Specifications for Gravimetry Control. Based on the repeatability, precision, and consistency of the measured g values, the results from each instrument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air pressure precision test. Comparing the instrument reference values, the final test results can identify the indicator parameters for 3 A10 AGs, the effect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n measurement precision. The precision of A10-059, A10-058, and A10-057 exceeded 0.78 μGal, 0.79 μGal, and 0.42 μGal, respectively.This testing schem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nducting acceptance testing of AGs in the future and obtaining absolute gravimetric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Comparison of absolute gravimeters A10 absolute gravimeters Instrument precision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change and Yangbi M_(S)6.4 earthquake 被引量:1
19
作者 Xiong Yang Yiqing Zhu +1 位作者 Yunfeng Zhao Shouchun We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3年第4期321-330,共10页
Based on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the southern South-North Seismic Belt since 2015,we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Yangbi M_(S)6.4 ea... Based on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the southern South-North Seismic Belt since 2015,we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Yangbi M_(S)6.4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May 21,2021.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ixi-Qiaohou fault,which reflects the surface gravity field changes caused by the fault activity from 2015 to 2021;(2)The gravity field change relat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Yangbi earthquake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steady state-regional gravity anomaly-local gravity anomaly-four-quadrant distribution-large area positive anomaly-earthquake occurring in the reverse change process";(3)The cumulative and differential change images of the gravity field show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ravity changes in the two years preceding the Yangbi earthquake,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high-gradient belt of gravity variation,the center of the four-quadrant,and close to the zero contour turn;(4)The dynamic evolution image of the gravity field can well reflect the precursory phenomena during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Yangbi MS6.4 earthquake.Based on the anomaly change of mobile gravity,a certain degree of medium-term prediction was made before the Yangbi M_(S)6.4 earthquake,especially the determin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north seismic belt Yangbi earthquake Gravity observation Gravity change
原文传递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高效绘制精确跨断层场地地形图
20
作者 王伟力 唐伟 +3 位作者 滕俊豪 马伶俐 王本帅 白云波 《四川地震》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选择大疆(M300 RTK)无人机进行野外免像控点的倾斜摄影,快速获取虾拉沱跨断层场地重要地物准确坐标以及正射影像、地形图,并以跨断层形变观测结果作为检验条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快速绘制精确的跨断层场地... 选择大疆(M300 RTK)无人机进行野外免像控点的倾斜摄影,快速获取虾拉沱跨断层场地重要地物准确坐标以及正射影像、地形图,并以跨断层形变观测结果作为检验条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快速绘制精确的跨断层场地图是可行的;本次倾斜摄影测量减少了传统野外像控点施测,与传统航摄项目相比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摄影测量结果计算的测距边长和垂直精度均达到厘米级精度,符合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等规范要求。本研究为快速高效绘制跨断层场地地形图提了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跨断层 场地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