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1年门源MS6.9地震岩石圈磁场异常回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瑜 陈双贵 +5 位作者 马辉源 杨磊 雷光 肖世堂 闫万生 杨龙 《华南地震》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分析了2019—2021年门源MS6.9地震周边岩石圈磁场部分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圈磁场要素异常在震前1~2年比较明显,其中震中均位于磁偏角D模量、总强度F模量、垂直分量Z模量的正负交界地带,距离“0”值线10~50 km,震中位于水... 分析了2019—2021年门源MS6.9地震周边岩石圈磁场部分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圈磁场要素异常在震前1~2年比较明显,其中震中均位于磁偏角D模量、总强度F模量、垂直分量Z模量的正负交界地带,距离“0”值线10~50 km,震中位于水平分量模量的高梯度带,水平矢量方向和幅值在震中东南100 km范围内转向、回旋和减小,垂直矢量的方向和幅值在震中及东南100 km范围内出现对冲、发散和减小;震前1~2年水平矢量幅值、垂直矢量幅值在发震断层冷龙岭断裂带东段南北两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态势,依据压磁效应分析可知,冷龙岭断裂带东段北侧岩石圈磁场较大,应力变化主要以释放为主,南侧岩石圈磁场较小,应力变化主要以加载为主,反之该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导致了岩石圈磁场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场要素异常 连续三年两期 零值线 矢量弱变化
下载PDF
震前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及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必强 万卫星 +2 位作者 王敏 刘立波 宁百齐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30-34,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研究进展,大量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大...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研究进展,大量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大地震事件,通过利用漠河、北京、武汉和三亚的地基GPS测量获得的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北京地面测高仪测量的F_2层临界频率和Es临界频率等参量,考察中国上空电离层在地震前的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1~6 d中,5月6-7,10-11日,白天电子浓度比5月1-5日的值偏低。但f_0E_s增强。5月9日日落后中低纬电子浓度出现异常增强,而这段时间地磁活动平静。探求这些异常变化的机制则需收集更多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离层异常 前兆
下载PDF
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应力效应 被引量:25
3
作者 郝锦绮 黄平章 +3 位作者 张天中 徐明发 周建国 马醒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为模拟构造应力对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六种不同类型的44块岩样进行了应力实验,发现岩石天然剩磁随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迄今所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指出,这些变化可归属于三种类型:在弱不可逆的Ⅰ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现规则... 为模拟构造应力对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六种不同类型的44块岩样进行了应力实验,发现岩石天然剩磁随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迄今所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指出,这些变化可归属于三种类型:在弱不可逆的Ⅰ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现规则的减小,应力解除后剩磁部分恢复;而在强不可逆的Ⅱ型效应中,应力去除后剩磁大部不恢复;在Ⅲ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极不规律的变化.进一步的岩石磁学分析表明,不同应力效应的重要原因,在于天然剩磁中的粘滞剩磁的比例不同,微观上取决于磁性矿物成分及其磁畴状态等因素.因此,不能用单一的岩石压磁模式来解释地震压磁效应,须考虑各震源区的不同岩石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剩磁化 应力效应 震磁关系
下载PDF
地震电磁信息的偶电体模型 被引量:22
4
作者 包德修 和仁道 +2 位作者 马伟林 张雄 陈立德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3-86,共4页
本文将产生地震电磁信息的源归结为依时而变的偶电体。将偶电体激发的场视为由遵从不同规律的三类场型即准静场、感应场、辐射场迭加而成。进而讨论了同一台站不同频段观测到的地震电磁信息,可能属于不同的场型,从而为理论上分别计算这... 本文将产生地震电磁信息的源归结为依时而变的偶电体。将偶电体激发的场视为由遵从不同规律的三类场型即准静场、感应场、辐射场迭加而成。进而讨论了同一台站不同频段观测到的地震电磁信息,可能属于不同的场型,从而为理论上分别计算这三类场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磁信息 偶电体 模型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戴苗 冯志生 +3 位作者 刘坚 李德前 魏贵春 申学林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227,249,共7页
强震前孕震体环境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是识别幅度异常的有效方法。计算了南北地震带及邻区18个显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边地磁台站垂直分量加卸... 强震前孕震体环境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是识别幅度异常的有效方法。计算了南北地震带及邻区18个显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边地磁台站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地震前后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在排除空间天气、台站周边观测环境、仪器及监测系统等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占比44.4%。(2)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阈值受纬度影响,同经度条件下,纬度越大、阈值越小;经过反复调试与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响应比阈值为3.0、南段及西南地区为3.1。(3)一般情况下,异常出现后6个月内,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异常台站数量越多,对应的地震震级越大;中强地震震中位于阈值线附近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 日变幅 异常指标 地震预报 南北地震带
下载PDF
南海潮汕坳陷前第三纪盆地结构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冰 王家林 +1 位作者 钟慧智 郝沪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前第三系盆地结构及中生界的分布进行了综合物探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首次获得了全区中生界的分布,并对盆...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前第三系盆地结构及中生界的分布进行了综合物探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首次获得了全区中生界的分布,并对盆地内的断裂、火成岩分布及构造区划作了推断,提出了该坳陷为弧前盆地的认识,为该区勘探部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坳陷 盆地结构 中生界 地球物理
下载PDF
菏泽5.9级地震前后菏泽台转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兼与王锜同志商榷 被引量:9
7
作者 龚绍京 杨桂君 +1 位作者 田山 于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本文利用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分别算出帕金森矢量系数 a,b 及转换函数的同相部份 A_r,B_r 和正交相部份 A_i,B_i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相近的.上述六种参量都很小,表明菏泽地区的电性结构相当均匀.两种结果似乎都出现了异常变化,在菏泽地... 本文利用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分别算出帕金森矢量系数 a,b 及转换函数的同相部份 A_r,B_r 和正交相部份 A_i,B_i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相近的.上述六种参量都很小,表明菏泽地区的电性结构相当均匀.两种结果似乎都出现了异常变化,在菏泽地震前后上述参量的数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震 帕金森矢量 转换函数
下载PDF
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钱庚 泽仁志玛 +1 位作者 张学民 申旭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71,329,共13页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磁场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MS≥7.0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在震中上空±10°范围内,使用震前90天至震后30天的5年同期观测到的电磁场极低频/甚低频(370—897 Hz)功率谱密度...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磁场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MS≥7.0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在震中上空±10°范围内,使用震前90天至震后30天的5年同期观测到的电磁场极低频/甚低频(370—897 Hz)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稳定的背景场观测模型,提取了震中上空的空间电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度幅度,并统计分析了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45次MS≥7.0强震中,35次强震在地震发生前后磁场最大扰动幅度超过2.2倍标准差,39次强震的电场最大扰动幅度超过2倍标准差;最大的电磁扰动主要出现在震中±4°—±10°范围内.另外,震中上空的电磁场扰动幅度时序变化表现为3种不同类型的扰动特征,且震前出现电磁异常的强震震中位置的分布特征与纬度存在一定关系;而随机选择的非震区上空空间电磁场的扰动幅度则比较小,未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电磁场 背景场模型 时空演化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速率累加算法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鸿宇 袁桂平 +1 位作者 杨云 王俊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0-1015,共6页
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的推广,近些年积累了丰富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震例,但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的识别困难,而"形变速率累加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积分计算,更加易于异常的判定和异常指标的提取。基于此,使用... 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的推广,近些年积累了丰富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震例,但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的识别困难,而"形变速率累加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积分计算,更加易于异常的判定和异常指标的提取。基于此,使用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6个周期共计12条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再运用速率累加方法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各周期的计算结果进行二次计算,得到6条各周期的速率累加时序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①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三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速率累加方法计算结果分别在2016年山西运城4.4级地震、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为:6条速率累加曲线(6个周期)至少有2条出现超过1年以上的持续下降或水平波动变化(持续上升变化为正常);②速率累加方法使得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更易识别、异常特征的统计更加准确,且与原有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谐波振幅比 异常 速率累加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地震磁扰动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霞 冯丽丽 +2 位作者 赵玉红 刘磊 苟智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4,112,共7页
以青海地区8个测点磁通门秒采样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结合该区域中强地震背景进行分析。基于极化背景场变化特征提取震磁异常在研究区实际应用中取得以下认识:多台站同步极化高值异常对于2个月以内青海地区5级左... 以青海地区8个测点磁通门秒采样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结合该区域中强地震背景进行分析。基于极化背景场变化特征提取震磁异常在研究区实际应用中取得以下认识:多台站同步极化高值异常对于2个月以内青海地区5级左右及以上地震有一定映震能力,且异常具有一定信度;测点密度均匀分布情况下,震中位置基本位于极化高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磁扰动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青海地区 震例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南区域孕震区电离层TEC变化长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相相 单新建 +3 位作者 曹晋滨 汤吉 刘展 王振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65,共13页
通过中国地壳运动网络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获取了高精度电离层TEC分布,采用滑动四分位法分析了中国西南区域2008年4-10月(太阳和地磁活动平静时段)6次连续的MW6.0以上地震期间孕震区电离层TEC长时间变化及其异常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通过中国地壳运动网络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获取了高精度电离层TEC分布,采用滑动四分位法分析了中国西南区域2008年4-10月(太阳和地磁活动平静时段)6次连续的MW6.0以上地震期间孕震区电离层TEC长时间变化及其异常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IM数据对比分析了全球TEC变化特征.鉴于电离层主要受到太阳和地磁等空间天气的影响,将TEC变化与太阳EUV辐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IMF Bz以及地磁活动指数Dst和Kp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时段内电离层TEC异常扰动与太阳和地磁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除汶川地震外,其他地震前没有发现明显的跟地震相关的TEC异常扰动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与上述研究区位于同一地磁纬度的“检验区”(30&#176;~ 50&#176;E,15&#176;~35&#176;N)的GPS TEC随时间变化和异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TEC异常分布的时空特征与研究区域较为一致.由于电离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扰动具有多源性,而且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联合地基和天基手段共同观测,并加强其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强震 太阳和地磁活动 长时间序列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燕 史勇军 +2 位作者 巴克 高祥真 黄建明 《内陆地震》 2001年第3期232-239,共8页
以新疆地磁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 ,若响应比值 P(Z)≥ 4 .1,则在喀什周边地区有可能与 1~ 11个月以后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响应比值一般在震前 1~11个月出现最大异常 ,个别地震在震前几天或发震同... 以新疆地磁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 ,若响应比值 P(Z)≥ 4 .1,则在喀什周边地区有可能与 1~ 11个月以后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响应比值一般在震前 1~11个月出现最大异常 ,个别地震在震前几天或发震同日出现 ;并且高响应比值对应的地震震级相对较高。乌鲁木齐的地磁响应比值异常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中强地震对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地磁 磁暴 地震 构造应力场 震级
下载PDF
东大别地磁剖面磁异常的匹配滤波分析与地震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如刚 张毅 +2 位作者 王雷 朱志春 顾左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六安—英山、白塔畈—无为、金寨青山—万佛湖三条地磁剖面异常数据进行局部与区域异常场分离;基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利用近似线性反演方法对各剖面的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构造及地震资... 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六安—英山、白塔畈—无为、金寨青山—万佛湖三条地磁剖面异常数据进行局部与区域异常场分离;基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利用近似线性反演方法对各剖面的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构造及地震资料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地震活动与居里面的关系及其地震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剖面磁异常曲线较好地反应出研究区构造基底性质之间的差异性,与居里面埋深呈现出较好的镜像关系;居里面的起伏较大约为14km,埋深最浅处位于霍山地区;地震空间分布与居里面相关,主要发生在居里面的梯度带上;居里面梯度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应力可能是霍山地区地震发生的直接动力源。居里面反演结果也为晓天—磨子潭断裂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造山带 匹配滤波 居里面 磁异常 地震成因
下载PDF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小苹 林云芳 +5 位作者 赵跃辰 赵明 续春荣 于明鑫 汪江田 王居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0-403,共4页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曾小苹1)林云芳1)赵跃辰1)赵明1)续春荣2)于明鑫3)汪江田4)王居云5)1)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曾小苹1)林云芳1)赵跃辰1)赵明1)续春荣2)于明鑫3)汪江田4)王居云5)1)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3)中国辽宁大连116033辽宁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似然法 中期预报 磁震效应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磁干扰噪声的实验观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詹志佳 高金田 +4 位作者 郭启华 胡荣盛 张洪利 赵从利 沈文志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9-54,共6页
为探查1988年3月前后在北京地磁台附近出现的较明显的地磁干扰噪声,我们在苏家坨—卧龙岗一带布设了8个测点,开展了专门的地磁干扰噪声实验观测。结果表明,该地磁干扰噪声主要是来自香山一带的电磁干扰,其次是北京市的地铁干扰。此地磁... 为探查1988年3月前后在北京地磁台附近出现的较明显的地磁干扰噪声,我们在苏家坨—卧龙岗一带布设了8个测点,开展了专门的地磁干扰噪声实验观测。结果表明,该地磁干扰噪声主要是来自香山一带的电磁干扰,其次是北京市的地铁干扰。此地磁干扰噪声出现于每天06~h—23~h(北京时),其主要频谱成分在短周期(T=2—4 m)部分。另外本文的观测研究方法对于监测地磁台站(测点)的环境状况,改正受污染的地磁资料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干扰 噪声 观测 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居里面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先 赵丽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对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频率域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对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反演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相对较浅 ,一般为 2 0~ 2 3km ,羊八井、那曲地热田附近居里面埋深 14... 在对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频率域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对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反演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相对较浅 ,一般为 2 0~ 2 3km ,羊八井、那曲地热田附近居里面埋深 14~ 18km。依据反演结果对该地段地震测深的强反射亮点群及大地电磁测深的低阻高导构造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并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及地壳隆升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航磁异常 居里面 隆升机制 地震成因
下载PDF
2015年IUGG大会与世界华人地质大会的震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洁浩 顾左文 +3 位作者 王粲 冯丽丽 高金田 王振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3-708,共6页
2015年6月22日-7月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第26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大会。2015年6月14-18日于中国台湾台北召开了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这两次大会展示了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的新进展。在这两次大会上震磁... 2015年6月22日-7月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第26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大会。2015年6月14-18日于中国台湾台北召开了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这两次大会展示了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的新进展。在这两次大会上震磁研究的学术报告表明,震磁研究是地震预测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震磁研究的结果显示,局部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变化含有震磁前兆信息,是研究预测区域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依据。今后应当加强地震活动区的震磁观测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6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大会 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 震磁研究 岩石圈磁异常 地震预测
下载PDF
陇西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与震磁效应的高阶统计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涛 刘庆生 +2 位作者 付媛媛 李西京 雷功明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高阶统计量是研究非高斯过程,非最小相位信号和非线性系统的有力工具,其应用领域已涉及通信、地球物理、生物医学、故障诊断等。本文对嘉峪关和乾陵2个地磁台站1998~2002年期间的地磁垂直分量(Z)资料运用高阶统计量方法进行处理,探讨... 高阶统计量是研究非高斯过程,非最小相位信号和非线性系统的有力工具,其应用领域已涉及通信、地球物理、生物医学、故障诊断等。本文对嘉峪关和乾陵2个地磁台站1998~2002年期间的地磁垂直分量(Z)资料运用高阶统计量方法进行处理,探讨陇西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与地磁场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并将其结果与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高阶统计量异常一般早于两台Z分量相关系数和嘉峪关台Z分量线性拟合差异常1~2个月出现,且三阶矩(三阶累积量)的异常变化幅度在5~10之间,四阶矩的异常幅度在50以上,甚至达到150,四阶累积量的异常幅度在10~60之间。这些表明在震磁效应的统计分析研究中引入高阶统计量方法的必要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潜力和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磁效应 地磁异常 高阶统计量 空间线性相关 嘉峪关 乾陵
下载PDF
临震电磁幅射信号的准—静电磁场场强理论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德齐 王盛飞 张念孝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应用班尼斯特和迪尤布水平电偶极子准—静电磁场的工程表达式,利用1979年7月9日溧阳六级地震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临震电磁波超低频观测结果,估算了这两次地震电磁发射的峰值电流矩IL,其量级分别为10~7—10~8安米(溧阳)和... 本文应用班尼斯特和迪尤布水平电偶极子准—静电磁场的工程表达式,利用1979年7月9日溧阳六级地震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临震电磁波超低频观测结果,估算了这两次地震电磁发射的峰值电流矩IL,其量级分别为10~7—10~8安米(溧阳)和10~9安米(南黄海)。与按地壳波导原理所估算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电磁波 准-静电磁场 场强计算
下载PDF
数字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颖 查楠 侯万凯 《防灾减灾学报》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发生了多次ML4.0级以上地震。笔者应用地磁加卸戴响应比方法对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地磁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在考虑电离层扰动的基础上得出辽宁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P(Z)的高值异常与ML4.0级以上地震的... 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发生了多次ML4.0级以上地震。笔者应用地磁加卸戴响应比方法对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地磁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在考虑电离层扰动的基础上得出辽宁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P(Z)的高值异常与ML4.0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并总结得出辽宁及邻区P(Z)值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加卸载响应比 阈值 辽宁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