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6-2016年中国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2 位作者 郭旭宁 潘扎荣 刘为锋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摸清中国水资源演变新情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政策,利用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数据,评估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及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水资源总量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中... 为摸清中国水资源演变新情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政策,利用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数据,评估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及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水资源总量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5%,显著高于北方的18.5%;②中国水资源总量演变区域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总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南方产水系数普遍高于北方;③1956—2016年水资源总量变化趋势为西北、东南略增,其余地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总量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下载PDF
窟野河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
2
作者 杨晨 佘冬立 黄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沙数据。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水沙关系曲线、滞后分析等方法,比较位于窟野河及其子流域次降雨事件下产流输沙特征,构建了各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滞后关系及滞后指数的空间差异,以揭示次降雨尺度下窟野河流域的水沙输移过程。[结果](1)4个流域径流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泥沙相关参数差异显著;(2)位于窟野河上游东部的新庙流域水沙相关性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最大,位于上游西部的王道恒塔流域泥沙浓度低,水沙相关性弱,表征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最大;(3)新庙、王道恒塔和温家川3个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逆时针型,泥沙来源于上游区域,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滞后系数(HI)平均值多为负;而神木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8”字型,指示泥沙来源相对接近流域出口,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HI平均值多为正。[结论]窟野河嵌套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泥沙输移过程复杂,不同子流域滞后模式揭示了泥沙来源和输移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事件尺度 输移过程 水沙关系 滞后分析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前后白洋淀淀区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
3
作者 张金萍 苏少辉 左其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跨流域调水深刻改变了白洋淀淀区下垫面的供水条件,揭示淀区下垫面供水量与实际蒸散发量(ET_(a))的关系对于淀区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傅抱璞经验公式对白洋淀淀区的ET_(a)进行计算,然后运用Archimede... 跨流域调水深刻改变了白洋淀淀区下垫面的供水条件,揭示淀区下垫面供水量与实际蒸散发量(ET_(a))的关系对于淀区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傅抱璞经验公式对白洋淀淀区的ET_(a)进行计算,然后运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对淀区不同供水组合与ET_(a)的联合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前后白洋淀淀区多年平均ET_(a)分别为547.24、583.96 mm,且ET_(a)变化趋势与下垫面的供水变化趋势相同;不同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均可较好地描述下垫面供水量与ET_(a)的相依关系和联合概率分布特性;同时段“P+R+Q与ET_(a)”与“P+R与ET_(a)”的联合概率相比下降了0.06,条件概率下降了0.04,条件重现期增加了6.67年,在二者均值所构建的联合分布中,联合概率下降了0.10,条件概率下降了0.26。以上结果表明,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以来,白洋淀淀区水资源短缺风险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淀区 实际蒸散发 供水量 COPULA函数 水资源短缺风险
下载PDF
区分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不同组分
4
作者 姚笛 张子文 韩卫卫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1,共12页
厘清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储量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精准管理和保护。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统计模型从降水量和气温中重建0.25°格网尺度气候变化驱动的水储量异常(Climate-driven water storage anomalies,CWSA)信息,并... 厘清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储量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精准管理和保护。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统计模型从降水量和气温中重建0.25°格网尺度气候变化驱动的水储量异常(Climate-driven water storage anomalies,CWSA)信息,并从GRACE重力卫星提供的陆地总水储量异常(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ies,TWSA)中分离出人类活动驱动的水储量异常(Human-driven water storage anomalies,HWSA)信息。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CWSA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流域平均上升速率为3.6 mm·a^(-1),其变化主要由流域内增加的降水量引起。(2)黄河流域HWSA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平均下降速率为8.9 mm·a^(-1),其中下降速率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中下游地区,造成其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人类活动中的地下水过度抽采。(3)TWSA分别与CWSA和HWSA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河上游源区的TWSA主要受CWSA影响,而在广大中下游地区则受HWSA影响更大。研究通过量化的方式分离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域水储量变化量,并区分了二者对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储量变化重建 水储量变化分离
下载PDF
云南省城市防洪现状及洪灾演变趋势分析
5
作者 罗丽艳 李宝芬 +2 位作者 简世勋 李文芳 张延平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
依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防护等级对云南省各县(市、区)洪水防御能力给予评价。从2020年社会经济指标、建成区面积变化、城市内涝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城市洪涝灾害演变趋势及城市防洪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云南省典型易涝城... 依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防护等级对云南省各县(市、区)洪水防御能力给予评价。从2020年社会经济指标、建成区面积变化、城市内涝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城市洪涝灾害演变趋势及城市防洪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云南省典型易涝城市科学排涝和系统调度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防御 城市内涝 城市防洪 演变趋势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沙颍河上游干流生态基流价值变化研究
6
作者 王国重 李中原 +3 位作者 卢圆章 李永丽 杨丹 张继宇 《水力发电》 CAS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辨识生态基流价值变化规律,以沙颍河上游干流告成段、化行段、黄桥段2008年~2021年降水、蒸发、流量、人均用水量、人均GDP、水质达标率数据,建立影响生态基流因子体系,根据变异系数法和2021年生态基流价值,研究河段生态基流价值年... 为了辨识生态基流价值变化规律,以沙颍河上游干流告成段、化行段、黄桥段2008年~2021年降水、蒸发、流量、人均用水量、人均GDP、水质达标率数据,建立影响生态基流因子体系,根据变异系数法和2021年生态基流价值,研究河段生态基流价值年际变化。研究表明:告成段生态基流价值在0.483亿~4.726亿元波动、化行段在10.106亿~79.954亿元变化、黄桥段变化范围是7.201亿~46.431亿元;告成段、黄桥段水质因子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流量、降水量因子;化行段因水质较优,流量因子所占权重最大,水质、降水量因子次之;经济、蒸发量、用水量因子在各河段的权重均较小,对生态基流价值的影响不大。河段年均流量与降水量排序为黄桥段>化行段>告成段,但生态基流价值排序为化行段>黄桥段>告成段,说明生态基流价值首先取决于水质,其次是流量与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价值 变异系数法 权重 变化 沙颍河上游干流
下载PDF
1956-2016年中国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7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2 位作者 郭旭宁 潘扎荣 刘为锋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时空演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基于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逐月降水量观测数据,全面剖析了降水量在全国、水资源一级区、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年际变化、年内分配等... 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时空演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基于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逐月降水量观测数据,全面剖析了降水量在全国、水资源一级区、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年际变化、年内分配等时间分布特征,探讨了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深为1215.1 mm,北方地区仅为329.3 mm;各水资源一级区均出现连枯连丰现象,降水量越少的区域年际变化越显著;北方地区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0%~80%,南方地区则占50%~65%;1956—2016年全国降水量呈现出丰枯交替的现象,整体变化趋势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分布 年际变化 年内分配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考虑遥相关因子的月降水数据偏差校正方法
8
作者 闫宝伟 常建波 +3 位作者 孙明博 古东霖 周学叡 杨东旭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1,共12页
多源降水数据校正对于缺资料地区水文规律的分析及模拟至关重要,当前校正方法对气候要素考虑不足。为此,基于ERA5、ERA5-Land、MSWEP-V2和PERSIANN-CDR多源降水数据集与遥相关因子集,结合XGBoost-SHAP模型进行特征筛选与成因分析,构建基... 多源降水数据校正对于缺资料地区水文规律的分析及模拟至关重要,当前校正方法对气候要素考虑不足。为此,基于ERA5、ERA5-Land、MSWEP-V2和PERSIANN-CDR多源降水数据集与遥相关因子集,结合XGBoost-SHAP模型进行特征筛选与成因分析,构建基于BiLSTM的降水数据偏差校正模型,采用贝叶斯优化(BO)策略寻求模型的最优超参数组合,以进一步提高校正精度。选取汉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对多源降水数据进行偏差校正。结果表明:①大气环流类因子是汉江上游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北半球副高脊线位置指数的影响最大;②与传统的统计类方法相比,BO-BiLSTM略逊色于表现最优的参数转换法,但可以更加灵活地考虑多个因子的影响;③考虑遥相关因子后,多源降水数据校正的测试期纳什效率系数平均提升了5.4%,均方误差平均降低了24.6%,Kling-Gupta效率系数平均提升了10.5%。研究成果可为数据匮乏地区月降水的高精度估算与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降水 偏差校正 遥相关因子 多源降水数据集 BiLSTM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R语言的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框架
9
作者 张云姣 张丽敏 +1 位作者 田德存 耿占东 《科技与创新》 2025年第8期179-182,共4页
R语言作为一种数学编程语言,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语言中有许多优化算法包可以用来对水文模型参数进行自动优化,如DEoptim、hydroPSO、Rmalschains包等。提出一种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框架,可移植R语言中相同形式的绝大... R语言作为一种数学编程语言,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语言中有许多优化算法包可以用来对水文模型参数进行自动优化,如DEoptim、hydroPSO、Rmalschains包等。提出一种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框架,可移植R语言中相同形式的绝大多数优化算法包对水文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老灌河流域为实例应用研究对象,以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算法)、DE(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差分进化算法)、MA-LS-Chains(Memetic Algorithms with Local Search Chains)这3种优化算法为实例应用优化算法,以E_(NS)、E_(KG)、E_(RMS)为实例应用模型评价指标,以GR4J水文模型为实例应用水文模型,对该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框架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这3种模型结果评价指标下,DE优化算法在3种目标函数中,率定期与验证期都具有较好的参数调优性能;R语言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框架在多算法与多评价指标的情形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对大多数水文物理模型参数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灌河流域 算法框架 水文模型 模型参数
下载PDF
1961—2022年贵州省暴雨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李长江 安美运 伯彦萍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4期162-165,199,共5页
文章基于贵州省65个气象站1961—2022年暴雨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法、趋势分析法等对贵州省24h暴雨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揭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演变趋势,为暴雨的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全省主要... 文章基于贵州省65个气象站1961—2022年暴雨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法、趋势分析法等对贵州省24h暴雨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揭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演变趋势,为暴雨的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全省主要有2个暴雨中心,主暴雨中心分布在六枝—镇宁—关岭一带,次暴雨中心分布都匀—丹寨—雷山一带。24h暴雨演变趋势增幅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关岭、镇宁、六枝、紫云、长顺、榕江等区域;下降趋势中盘县、普安、兴仁和大方较为突出。全省24h暴雨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暴雨频次倾向率为0.08次/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暴雨特性 暴雨中心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变异特征的10 min~72 h综合暴雨公式研究
11
作者 王东升 李伯根 +2 位作者 杨洋 李青 李宝芬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满足变化环境下工程设计对更长历时、更高重现期极端暴雨设计需求,以云南省不同典型区域长系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量为资料,分析了设计暴雨时程分布变异特征,提出了四参数、两变量指数函数形式综合暴雨概化公式,明确了参数推求方法,并... 为满足变化环境下工程设计对更长历时、更高重现期极端暴雨设计需求,以云南省不同典型区域长系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量为资料,分析了设计暴雨时程分布变异特征,提出了四参数、两变量指数函数形式综合暴雨概化公式,明确了参数推求方法,并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提出的指数函数综合暴雨概化公式可简化暴雨公式推求过程,满足时长10 min~72 h、重现期2~100 a一遇设计暴雨计算需要,模拟精度整体优于现行暴雨公式,考虑暴雨变异特征进一步提升了公式精度。(2)建立了云南省8个典型区域10 min~72 h分段综合暴雨公式,绝对均方根误差在0.012~0.028 mm/min,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7%~4.4%,合格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变异分析 暴雨公式 参数确定方法 设计暴雨 云南省
下载PDF
1961-2020年赣江流域月尺度实际蒸发模拟及归因分析
12
作者 姬广兴 刘智培 +5 位作者 高红凯 陈伟强 黄珺嫦 张亚丽 郭宇龙 陈轶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目的]探究赣江流域月时间尺度实际蒸发的变化规律和分配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实际蒸发量的贡献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赣江流域外洲水文站1961-2020年径流量数据,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Pettit... [目的]探究赣江流域月时间尺度实际蒸发的变化规律和分配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实际蒸发量的贡献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赣江流域外洲水文站1961-2020年径流量数据,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确定径流突变年份。其次利用ABCD水文模拟赣江流域基准期和突变期径流变化过程,计算得出月尺度实际蒸发量。然后利用去趋势预置白趋势检验法(TFPW-MK)分析实际蒸发的变化趋势和年内分布特征。最后采用月尺度Budyko模型对实际蒸发量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1)径流突变年份为1991年。(2)赣江流域2月、3月、4月、6月、9月的实际蒸发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余月份实际蒸发为下降趋势。其中2月、3月的实际蒸发量显著上升(p<0.05)。(3)赣江流域月尺度实际蒸发量呈现“单峰型”分布,在7月附近达到最大值。(4)气候变化会导致各月实际蒸发量的增加,人类活动会导致各月实际蒸发量减少。[结论]赣江流域实际蒸发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对实际蒸发量的贡献表现为正作用。人类活动对实际蒸发量变化表现为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ABCD模型 月尺度Budyko模型
下载PDF
基于WEP模型的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量动态评估与关键驱动因素解析
13
作者 岁姚炳 牛存稳 +3 位作者 刘佳嘉 贾仰文 杜军凯 郝春沣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共12页
基于WEP模型和水源涵养量评估公式,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情景分析法识别了影响水源涵养的关键因素,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源涵养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0 mm,其中兰州以上地区... 基于WEP模型和水源涵养量评估公式,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情景分析法识别了影响水源涵养的关键因素,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源涵养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0 mm,其中兰州以上地区水源涵养量持续增加,而渭河南山支流和伊洛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持续减少;水源涵养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黄河源区南部、渭河南山支流中段及伊洛河流域上游;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量的主导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地形、蒸散发等因素亦显著影响其分布,且各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河湖源头及高原山区,气候变化是影响水源涵养的主导因素,而在人为干扰强度大的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区,水源涵养则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模型 水源涵养 地理探测器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河水源涵养区
下载PDF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下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影响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虎山流域为例
14
作者 魏冲 董晓华 +3 位作者 马耀明 彭涛 喻丹 冷梦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2-1115,共14页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饶河上游虎山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63-2022年气象水文数据和3种同分辨率的1990-2020年七期LUCC产品,分析流域降雨、径流、输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发现,1963-2022年,虎山流域年输沙模数(STM)和含沙量(SSC)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径流深(RD)呈不显著增长趋势。流域内主要的LUCC为林地和耕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9.57±6.03)%和(15.72±2.36)%。1990-2020年,城镇扩张主要侵占林地和耕地,且存在较多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LUCC产品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由其对灌木和草地的识别差异所导致的。总体来说,研究区景观的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减小,景观破碎度有轻微增长,景观多样性有一定的增加。不同LUCC产品下得到的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存在差异,所有产品一致的结论是:斑块密度(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RD、STM和SSC呈负相关关系,边缘密度(ED)、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与STM和SSC呈正相关关系;PLSR模型显示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结合度、景观分割度、SHDI和修正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MSIEI)对RD、STM和SSC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用ED表征面积-边缘特征、选用PD和CONTAG表示聚散度特征以及选用SHDI和SHEI表征多样性特征可以相对减少LUCC产品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增加流域内林地与耕地之间的连通性,减少零散分布的耕地,尽可能避免两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缓解流域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 土壤侵蚀 偏最小二乘回归 鄱阳湖区
下载PDF
基于概率解析法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水文性能评估
15
作者 潘鑫 王家昌 +3 位作者 曹升乐 辛瑞瑞 杨雪 王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3,64,共5页
为利用概率解析法所构建的水文模型定量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径流调控性能和供水保障能力,以西安市历史长序列降雨资料为依据,采用连续模拟模型和所构建的概率解析模型,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用水过程,揭示出水文性能指标... 为利用概率解析法所构建的水文模型定量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径流调控性能和供水保障能力,以西安市历史长序列降雨资料为依据,采用连续模拟模型和所构建的概率解析模型,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用水过程,揭示出水文性能指标与系统容积的非线性关系,验证了概率解析模型在西安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适用性,进而利用概率解析模型确定出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校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最佳容积。结果显示基于概率解析法所构建的水文模型可作为一种计算高效、使用便捷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水文评估与设计工具,对我国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概率解析法 径流控制 供水可靠度 海绵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CMIP6模式解析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
16
作者 王粼昊 张婷 +1 位作者 李建柱 冯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为揭示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基于地理空间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了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的SWAT模型。选取4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对采用的8个GCMs逐站点进行适用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多模式集合,以改进的Delt... 为揭示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基于地理空间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了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的SWAT模型。选取4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对采用的8个GCMs逐站点进行适用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多模式集合,以改进的Delta-DCSI对气象数据进行降尺度及偏差校正,同时保留了其趋势信号,将修正后的气象数据用于驱动SWAT模型,对未来情景下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构建的SWAT模型适用性良好,模式优选后的多模式集合数据精度能够满足驱动SWAT模型进行未来水资源变化预估的要求;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径流量年际间变化剧烈,波动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增大趋势;与1997—2022年相比,潘家口水库入库径流量在未来时期显著增大,流域内水量丰沛,天津市对引滦水量依赖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降尺度 CMIP6 SWAT模型 引滦入津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及其对干湿条件变化响应的模拟分析
17
作者 陈靖凯 张志才 +3 位作者 陈喜 谢永玉 彭韬 陈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明晰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响应规律及其受干湿条件的影响机制,基于V2Karst模型框架,给出了植被蒸腾消耗表层岩溶带水分以及地下管道汇流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半分布式计算模型,并利用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流域(阳长流域... 为明晰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响应规律及其受干湿条件的影响机制,基于V2Karst模型框架,给出了植被蒸腾消耗表层岩溶带水分以及地下管道汇流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半分布式计算模型,并利用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流域(阳长流域)对模型精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喀斯特流域水文模型可较好地刻画阳长流域出口流量、蒸散发和陆地水储量动态过程;阳长流域旱季径流主要来自细小裂隙和基质中的分散入渗(82.1%);雨季,大裂隙水文连通性增强,对径流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植被根系雨季倾向消耗浅表土壤水(占总蒸腾量的82.8%),旱季表层岩溶带水分对植被蒸腾贡献增加,比例增加至35.9%;干湿条件对喀斯特流域水文连通性与各介质层蓄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水流路径与植被蒸腾耗水的水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 降雨-径流响应 干湿条件 半分布式模型 阳长流域
下载PDF
基于SVM参数优化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
18
作者 唐红亮 王冬 +2 位作者 董延军 谢宇宁 张金萍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5,232,共8页
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指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遗传算法(GA)和蝴蝶优化算法(BOA)构建了3种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并优选最佳模型对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状态进行了预警... 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指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遗传算法(GA)和蝴蝶优化算法(BOA)构建了3种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并优选最佳模型对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状态进行了预警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SVM模型和GA-SVM模型,BOA-SV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误差、模型运行时间和均方根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R 2分别上升了5.16%和3.01%,BOA-SVM模型更适用于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2023—2025年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预警级别均为轻警(蓝灯),处于较低风险状态;虽然风险预警级别相同,但风险预警指数逐年降低,2025年的风险预警指数为1.61,已逼近低风险状态的临界值。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现有规划、方案及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降低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风险预警:支持向量机模型 蝴蝶优化算法 罗坑水库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情景的泾河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测
19
作者 龙鸿元 王丽霞 +2 位作者 张珈玮 刘招 杨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目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使得探究在两者影响下的水文模拟过程并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需要。【方法】基于CMIP6的3种气候模式ACCESS-CM2、BCC-CSM2-MR、NorESM2-LM的... 【目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使得探究在两者影响下的水文模拟过程并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需要。【方法】基于CMIP6的3种气候模式ACCESS-CM2、BCC-CSM2-MR、NorESM2-LM的两种浓度情景SSP245、SSP585,通过偏差订正后模拟出泾河流域在未来时期(2022—2044年)的降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基于2005年和2015年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25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并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驱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测泾河流域未来时期的径流变化,并分析两种因素对径流变化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时期(2022—2044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年平均降水相对于基准期(2006—2012年)分别上升0.3%和1.41%,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9℃和1.11℃,最高气温分别上升0.28℃和0.07℃。(2)2025年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相较于2005年分别增加了34.97%和3.15%,而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了4.30%和1.59%。(3)基准期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和NSE值分别为0.86和0.7、0.76和0.71,R^(2)均大于0.7,NSE均大于0.65。(4)S45_LUC05、S85_LUC05、S45_LUC25、S85_LUC25四种情景年平均径流模拟值分别为387 m^(3)/s,387.87 m^(3)/s、419.17 m^(3)/s、422.94 m^(3)/s。【结论】(1)未来时期(2022—2044年)泾河流域年均降水和年均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2)未来时期(2025年)泾河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将显著增加,草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3)SWAT模型在泾河流域水文模拟中适用性较好。(4)4种情景驱动下未来径流呈上升趋势,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共同影响了径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程度大于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径流模拟 泾河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下载PDF
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径流丰枯遭遇研究
20
作者 王晓颖 宋培兵 +3 位作者 徐红霞 张峰 王超 孔令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目的】分析调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径流丰枯遭遇特性,可为合理制定调水方案、相机实施工程调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例,根据大通站和鲁台子站1956—2022年月径流实测资料,采用相关性系数、标准化径流指数,以及构... 【目的】分析调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径流丰枯遭遇特性,可为合理制定调水方案、相机实施工程调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例,根据大通站和鲁台子站1956—2022年月径流实测资料,采用相关性系数、标准化径流指数,以及构建边缘分布函数和二维Copula函数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描述单站径流丰枯变化和揭示二维径流互补规律。【结果】结果显示:大通站径流和鲁台子站径流在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时间尺度下均表现出较弱的相关性,对应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273和0.227。4—6月为大通站径流的丰水月份,对应的丰水概率为0.313、0.328和0.373;6月、8月则为鲁台子站径流的枯水月份,对应的枯水概率为0.209和0.179。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应的径流组合丰枯异步的概率分别为54.5%、52.5%和52.2%;此外,这三个时间尺度下有利于从水源区向受水区调水的概率分别为72.7%、73.7%、73.9%。【结论】Gamma分布可以较好地拟合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的分布特性,Frank Copula、Frank Copula和Clayton Copula分别是大通站和鲁台子站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径流组合的最优Copula函数;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组合丰枯异步的概率均大于丰枯同步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调水工程 丰枯遭遇 标准化径流指数 边缘分布 COPULA函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