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
作者 邵杰 杨欣杰 +9 位作者 陈喜庆 滕超 易锦俊 董美玲 张泽琛 曹军 朱宁 肖登 孙思远 吕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研究区地表水水中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易贡湖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Mg^(2+),K^(+)和Na^(+)含量较低,4种阳离子的含量关系为:Ca^(2+)>Mg^(2+)>Na^(+)>K^(+),阴离子主要为HCO_(3)^(-)、SO_(4)^(2-)和Cl-,NO_(3)^(-)和F^(-)含量较低,阴离子含量关系为:HCO_(3)^(-)>SO_(4)^(2-)>Cl->NO_(3)^(-)>F^(-),H_(2)SiO_(3)浓度值变化平稳,围绕6.9 mg·L^(-1)上下波动变化,pH值沿程变化平稳,在7.84~8.37之间,水体属于弱碱性。Ca^(2+)、Mg^(2+)和HCO_(3)^(-)是构成易贡湖流域地表水中的3种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或HCO_(3)^(-)Ca型为主。岩石溶滤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均相当微弱,人为活动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相关性分析 物质来源 易贡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小浪底水库水质分析及来源解析
2
作者 武俐 杨萌 +3 位作者 来梦媛 王瑞佳 王亮 宋百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102,共8页
水质评价是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小浪底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特征,于2021年对3个断面的15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对研究区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厘清水质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水期... 水质评价是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小浪底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特征,于2021年对3个断面的15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对研究区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厘清水质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水期影响水质的关键环境因子并解析其来源。研究表明:库区水质总氮浓度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三种方法受指标权重影响,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综合比较与分析,确定基于TOPSIS的信息加权和排序法更适用于评价研究区水质状况;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水期影响水质的环境因子及其来源不同,枯水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平水期水质变化与上游输入有关,丰水期受降水和水动力条件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小浪底水库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库区水质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水质分析 环境因子 评价方法 来源解析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3
作者 陶士勇 张翔 +3 位作者 夏军强 肖洋 熊兴基 徐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8,共12页
为深入认识鄱阳湖湿地区域水循环过程,于2019年112月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降水、河流水、主要碟形湖水进行系统采集,综合分析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修河和赣江的同位素组成具... 为深入认识鄱阳湖湿地区域水循环过程,于2019年112月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降水、河流水、主要碟形湖水进行系统采集,综合分析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修河和赣江的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月河水同位素最为富集,57月逐渐贫化,之后呈现出不断富集的变化趋势,整体上与降水同位素的时间变化特性相似。在空间分布上,各段河水的同位素组成均具有相对稳定的沿程分布特征,赣江在修河汇入点上、下游的同位素特性在大多数月份没有呈现出明显变化。碟形湖水同位素的年内变化范围比河水大,并且相对富集。主要碟形湖水的δ2 H-δ18 O关系接近当地大气降水线,具有更小的蒸发线斜率以及系统性偏离的特征,反映碟形湖主要受到当地降水补给,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基于指数模型方法估算修河和赣江水体的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分别为1.54和0.81年,赣江较短的MRT表明鄱阳湖流域具有不同水体组分相互快速转化的水力条件,修河上游柘林水库的调蓄作用导致其MRT明显大于赣江。通过假定碟形湖水的蒸发过程遵循瑞利分馏模型,全年的同位素监测结果揭示蚌湖、沙湖、大湖池的年平均蒸发损失量分别为15.5%、15.0%、14.1%,不同碟形湖之间蒸发程度的差异可能与地形、植被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平均滞留时间 蒸发 碟形湖-河流水 鄱阳湖湿地
下载PDF
罗北凹地富钾卤水中锂、硼的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研究
4
作者 韩绪 张凡凯 +5 位作者 李博昀 邓宇飞 王凌芬 于咏梅 李文学 李雪宁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文章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和Kmeans耦合(SOM-KM)方法,利用罗北凹地65组富钾卤水水化学数据,对富钾卤水中锂(Li)和硼(B)资源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富钾卤水中Li,B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垂向分异性,自上而下B浓度增... 文章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和Kmeans耦合(SOM-KM)方法,利用罗北凹地65组富钾卤水水化学数据,对富钾卤水中锂(Li)和硼(B)资源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富钾卤水中Li,B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垂向分异性,自上而下B浓度增高,Li浓度降低。聚类结果表明,罗北凹地富钾卤水可聚为4类,各类地下水中Li、B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浓度的Li、B集中分布在罗北凹地中东部区域。此外,水化学特征离子分析结果表明,罗北凹地富钾卤水中Li、B元素富集主要受到蒸发浓缩及盐岩溶滤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北凹地 锂(Li) 硼(B) SOM-KM 富集规律
下载PDF
粤北水边河流域钙元素迁移的基岩制约作用
5
作者 涂旭 魏兴琥 曾发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岩石风化是控制流域水体水化学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岩溶流域中不同基岩风化作用对地表水化学的影响,本文选择粤北典型岩溶流域(水边河)为研究对象,以水体[Ca^(2+)]变化和钙迁移机制为研究主线,通过连续5年的系统调查及采样分析,... 岩石风化是控制流域水体水化学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岩溶流域中不同基岩风化作用对地表水化学的影响,本文选择粤北典型岩溶流域(水边河)为研究对象,以水体[Ca^(2+)]变化和钙迁移机制为研究主线,通过连续5年的系统调查及采样分析,揭示不同岩性风化对干流水体中Ca^(2+)输送通量的贡献率和岩溶流域钙元素迁移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基岩支流的水体[Ca^(2+)]差异明显,特别是在干季,碳酸盐岩支流水体的[Ca^(2+)]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和砾岩支流的3.8倍、4.7倍、14.9倍;(2)不同基岩支流汇入干流后,水化学变化具有滞后性,并且呈现季节性差异。其中,碳酸盐岩支流汇入后,干流水体的[Ca^(2+)]会滞后升高,而其他支流会稀释[Ca^(2+)],产生稀释作用,其效果在湿季比干季更明显;(3)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碳酸盐岩支流在流域土地面积占比为28%,而其对流域水体中[Ca^(2+)]的贡献率达到83%,说明岩溶流域中碳酸盐岩的风化的制约着钙元素的迁移过程;(4)2016-2020年间,水边河向连江输送的钙通量平均值为7.2×10^(4) t·a^(-1),其中,湿季平均输送量为5.8×10^(4) t·a^(-1),干季平均为1.4×10^(4) t·a^(-1);但岩溶水体中钙元素迁移不仅仅有水体溶解的Ca^(2+),还有沉积态钙迁移和水生生物的钙迁移过程,而农业活动及酸雨等过程可导致水体中[Ca^(2+)]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农业活动和酸雨等对钙迁移的影响需要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流域 钙迁移通量 基岩类型 钙离子浓度 外源水
下载PDF
河口离子交换过程对流域化学风化通量估算的影响
6
作者 刘楚青 杨承帆 杨守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大陆风化是构造尺度上维持地球系统气候稳定的重要机制,河水主要离子组成分析是约束流域风化类型和速率的主要方法,然而悬浮物与水体间阳离子置换对风化通量评估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使用NH4Cl及Mg(NO_(3))_(2)溶液提取长... 大陆风化是构造尺度上维持地球系统气候稳定的重要机制,河水主要离子组成分析是约束流域风化类型和速率的主要方法,然而悬浮物与水体间阳离子置换对风化通量评估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使用NH4Cl及Mg(NO_(3))_(2)溶液提取长江入海口悬浮物可交换态组分,探讨离子交换过程对元素循环及流域风化通量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物向口门外搬运过程中,可交换态Ca^(2+)含量降低了9.3×10^(-2) meq/g,约占河流端元悬浮物可交换态Ca^(2+)含量的53.8%,Na^(+)、Mg^(2+)、K^(+)含量分别增加了19.6×10^(-2) meq/g(约3266.7%),8.9×10^(-2) meq/g(约89.9%)和1.1×10^(-2)meq/g(约220.0%);离子交换量与颗粒粒径、矿物组成以及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控于水体阳离子组成;根据可交换态阳离子含量变化以及长江入海泥沙通量,估算长江悬浮物入海过程中可释放Ca^(2+)通量约为7.9×10^(9)mol/a,吸附的Na^(+)、Mg^(2+)和K^(+)通量分别为26.3×10^(9)mol/a、6.0×10^(9)mol/a和1.4×10^(9) mol/a,相当于长江每年输入这些阳离子通量的2.5%、9.2%、4.4%和2.3%;大河河口离子交换过程是海陆间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流域内海相沉积岩或沉积物吸附的Na^(+)和K^(+)再释放到河水中会导致硅酸岩风化通量的高估,初步估算现在长江流域的硅酸岩风化通量被高估15%,考虑到近几十年流域内人类活动导致入海泥沙量显著下降,地质历史时期该占比可能显著增大。因此,未来流域风化与河口元素循环研究应充分考虑水体和沉积物阳离子交换和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物 阳离子交换 风化通量 元素循环
下载PDF
河流溶解无机碳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浩雪 李宇亮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河流是天然无机碳循环的重要通道。溶解无机碳(DIC)约占据河流碳通量的50%,近几十年来,分析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已成为示踪碳来源、追踪碳循环、指示碳动态变化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技术指标。介绍了DIC稳定碳同位素的测定方法,比... 河流是天然无机碳循环的重要通道。溶解无机碳(DIC)约占据河流碳通量的50%,近几十年来,分析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已成为示踪碳来源、追踪碳循环、指示碳动态变化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技术指标。介绍了DIC稳定碳同位素的测定方法,比较了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提出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分析方法,总结了河流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了影响河流DIC浓度及δ^(13)C_(DIC)的重要因素,包括岩石风化作用、季节效应、土地利用类型、水生光合作用与脱气作用和人类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前景,对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可为我国DIC的碳循环过程以及河水补给端元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溶解无机碳(DIC) 稳定碳同位素 碳循环
下载PDF
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化学风化及CO_(2)消耗分析
8
作者 杨剑 汪磊 +2 位作者 杨雨超 赵泽阳 韩宇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9-2021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连续监测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近50年水化学时空特征演变以及风化速率与CO_(2)消耗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河水一直为弱碱性,pH...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9-2021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连续监测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近50年水化学时空特征演变以及风化速率与CO_(2)消耗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河水一直为弱碱性,pH为7.59~8.54,TDS含量变化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硅酸盐岩风化速率变化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碳酸盐岩风化速率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流域丰水年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消耗的CO_(2)通量为16.90×10^(10)mol/年,平水年的为10.53×10^(10)mol/年,枯水年的为5.74×10^(10)mol/年,分别占全球大陆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消耗CO_(2)通量的0.80%、0.50%和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化学风化 CO_(2)消耗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Responses of Nutrients to 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and Land Use in Subtropical Monsoonal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A Case Study of Baixi Watershed
9
作者 TIAN Yuan GAO Fei +3 位作者 CAO Ke LV Shenghua DUAN Xiaoyong YIN P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3-391,共9页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instantaneous fluxes and susceptible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s,which can rapidly transport materials into the sea an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instantaneous fluxes and susceptible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s,which can rapidly transport materials into the sea an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stuaries and bays.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s in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in the subtropical monsoon region and the output pattern to the sea during heavy precipitation,surveys on the mountainous rivers were carried out in Baixi watershed in August 2020(wet season),March 2021(dry season)and June 2021(Meiyu peri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of the rivers has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752μg L^(−1)in the wet season and 1472μg L^(−1)in the dry season.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in wet season and dry season were 63μg L^(−1)and 51μg L^(−1),respectively.Influenced by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sub-watersheds,D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mainstream increased from 701μg L^(−1)in the upper reaches to 1284μg L^(−1)in the middle reaches.Two rainstorms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in the watershed caused the pulse runoff in the river.The maximum daily runoff reached 70 times that before rains.The maximum daily fluxes of DIN and DIP were 109 and 247 times that before rains,respectively.In view that the watershed experienced several rainstorms in the wet season,the river,with pulse runoff,carries a large amount of nutrients into the sea in a short time,which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Sanmen bay and its adjacent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mountainous river uneven precipitation RAINSTORM pulse runof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下载PDF
Impacts of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 on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10
作者 LIU Xiao JIANG Xueyan +2 位作者 LIU Qian SUI Juanjuan ZOU L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55-466,共12页
As a river with more than 3000 reservoirs in its watershed,the Yellow River has been affected by dams not only on the sediment load,but also on the water quality.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WSRS),which has been c... As a river with more than 3000 reservoirs in its watershed,the Yellow River has been affected by dams not only on the sediment load,but also on the water quality.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WSRS),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annually in the Yellow River since 2002,is a typical human activity affecting river water quality.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in river is susceptible to changes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human activities.Here,we report variations i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s,compositions and sources of CDOM in time series sample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during WSRS.In addition,a parallel factor fluorescence analysis(PARAFAC)method is appli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fluorescent components in water samples during WRSR,showing four major components including tryptophan-like component(C1),microbial humic-like component(C2),terrestrial humic-like component(C3)and tyrosine-like component(C4).In general,C1 increased after water regulation,while C2 and C3 increased after sediment regulation,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and sediment released by the dam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CDOM compositions.Under the impacts of the dam,source of CDOM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is mainly autochthonous related to microbial activities,and is regulated by the terrestrial input during WSRS period.Sediment resuspension inhibits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of autochthonous CDOM.Overall,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WSRS,as exemplified here,significantly alter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DOM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affecting CDOM dynamics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estuarin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WSRS) Yellow River opt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泸江流域水体溶解无机碳来源定量解析
11
作者 李丹阳 张连凯 +4 位作者 李灿锋 王晓宇 王兴荣 杨镇飞 钱龙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溶解无机碳(DIC)是研究流域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泸江流域内岩溶断陷盆地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研究流域水体碳迁移转化的良好选区。为了研究泸江流域河流水体水化学类型及DIC的来源问题,分析了该流域雨季14个地表水点、8个暗... 溶解无机碳(DIC)是研究流域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泸江流域内岩溶断陷盆地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研究流域水体碳迁移转化的良好选区。为了研究泸江流域河流水体水化学类型及DIC的来源问题,分析了该流域雨季14个地表水点、8个暗河点、10个泉点的水化学和碳同位素采样数据。结果表明:(1)流域内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_(3)-Ca型,属于“碳酸盐岩风化型”;(2)通过分析离子关系图进一步确定了SO_(4)^(2-)与NO_(3)^(-)参与了流域岩石风化过程;(3)基于离子比值法计算得出,碳酸风化碳酸盐岩贡献比例平均为68.8%,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贡献比例平均为27.2%,硅酸盐岩风化对HCO_(3)^(-)贡献比例平均为3.9%,泸江流域水体岩石风化过程中,以碳酸风化碳酸盐岩为主;(4)根据碳同位素法验证,与实测值相比,暗河水和泉水理论平均值δ^(13)C_(DICTh)比较接近,而地表水则过于偏正,说明地表水中DIC来源不仅由岩石风化控制,还有河流水体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比较而言,地表河流处城镇化严重且存在明显农业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离子比值法
下载PDF
皮山河绿洲带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魏彦强 黎小勇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期185-188,202,共5页
为研究皮山河绿洲带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在水样收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Gibbs图、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了各水体主要离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呈弱碱性且在空间上变化很小,从出山口到下游绿洲平原区河渠... 为研究皮山河绿洲带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在水样收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Gibbs图、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了各水体主要离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呈弱碱性且在空间上变化很小,从出山口到下游绿洲平原区河渠水沿程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变;研究区地下水各离子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Na^(+)、K^(+)离子主要来源于盐岩的溶解,Ca^(2+)、Mg^(2+)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风化溶解,且发生反向离子交换。同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发生改变,水体发生混合,进而表现在水化学特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空气质量监测与工业废气排放控制
13
作者 张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49-0052,共4页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产业发展日益迅猛,工业生产中废气排放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研究空气质量监测与工业废气排放控制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明确废气排放相关要求,并且实现工业废气排放的良好效果...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产业发展日益迅猛,工业生产中废气排放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研究空气质量监测与工业废气排放控制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明确废气排放相关要求,并且实现工业废气排放的良好效果。工业废气排放是污染空气的重要形式,倘若废气排放不合标准,容易导致空气质量受到影响,不仅对生产生活产生冲击,同时也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建立科学网上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空气质量的实际状况,并且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源头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则必须关注工业废气排放控制的重要性。空气质量监测应当明确空气质量监测相关标准,合理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建立空气质量监测联网系统,落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做好工业废气排放控制应当优化废气排放治理技术,合理利用能源代替技术,出台工业废气排放政策,转变工业废气排放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监测 工业废气排放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流域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14
作者 徐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204-0207,共4页
本文基于对该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的研究,讨论了该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来源、污染程度及其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受气候、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及水流路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地表... 本文基于对该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的研究,讨论了该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来源、污染程度及其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受气候、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及水流路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与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评价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污染水平,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化学特征
下载PDF
丹江河流枯水期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分析
15
作者 赵培 杨维鸽 李晓刚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6-30,共5页
丹江河水水化学特征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17年10月—2018年4月采集了丹江不同河段河水样品,研究枯水期河水中主要化学离子的质量浓度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丹江水体中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SO_(4)^(2... 丹江河水水化学特征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17年10月—2018年4月采集了丹江不同河段河水样品,研究枯水期河水中主要化学离子的质量浓度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丹江水体中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SO_(4)^(2-),各离子质量浓度与长江、汉江相似,唯有Mg^(2+)质量浓度高于长江、汉江水体;丹江水体表现出硝酸盐污染,且从上游到下游NO_(3)^(-)质量浓度在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增强。丹江水离子主要来源为岩石风化,大气降水以及人类活动对丹江干流河水的水体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岩石风化 地表水 丹江 南水北调
下载PDF
地表水中磷酸酯类物质的处理方法优化及风险评估研究
16
作者 帕提古力·阿不都米吉提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地表水中磷酸酯类物质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基于此,采用样品采集、预处理、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点位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在点位A3发现高风险的TEHP物质,其他点位显... 地表水中磷酸酯类物质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基于此,采用样品采集、预处理、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点位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在点位A3发现高风险的TEHP物质,其他点位显示中等风险。其中,中等风险点位占总点位的57.14%,而其他化合物的风险值较低。研究结果可为磷酸酯类物质的处理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磷酸酯类物质 特征分析 风险评估 污染特征
下载PDF
青海湖布哈河流域枯水期氢氧同位素和氡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炳毅 杨英魁 +7 位作者 孔凡翠 左进超 范志平 雷占昌 蒋常菊 王建萍 凌智永 郑雁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2053,共12页
查明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对指导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水化学、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和放射性氡同位素(^(222)Rn)研究了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布... 查明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对指导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水化学、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和放射性氡同位素(^(222)Rn)研究了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布哈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水化学主要受水岩作用影响,而孔隙水和湖水主要受蒸发结晶影响。氢氧同位素具有空间变异性。地下水与河水^(222)Rn活度中游高而上下游低;孔隙水中^(222)Rn活度值在横向上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纵向上随着深度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地表水体的^(222)Rn活度时间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日间高、夜间低的昼夜循环特征。表明枯水期河水主要由地下水进行补给,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占比分别为96%和87%,但是降水发生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发生了转换,降水前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降水后则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占比达98%。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咸水湖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Rn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盐湖地区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万鹏 刘景涛 +1 位作者 李备 陈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青藏高原盐湖地区水体在盐湖泄流后,其水文情况发生较大改变,研究盐湖地区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对高寒区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Piper图解法、矿物饱和指数法以及多元统计等方法,探究了泄流后盐湖及其下游清水河... 青藏高原盐湖地区水体在盐湖泄流后,其水文情况发生较大改变,研究盐湖地区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对高寒区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Piper图解法、矿物饱和指数法以及多元统计等方法,探究了泄流后盐湖及其下游清水河等水体的水质特征及离子成因.结果表明,在泄流后,盐湖离子浓度变化较小,而清水河离子浓度扩大至泄流前的2倍.基于盐湖、清水河多年离子浓度对比发现,盐湖受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影响而逐渐淡化,清水河主要因盐湖泄流影响由微咸水变为盐水;盐湖、清水河等常年性地表水及其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为Cl·SO_(4)-Na型,以蒸发结晶为主导作用,而北一河水化学类型则为HCO_(3)-Mg·Ca,其浅层地下水与清水河深层地下水离子组成相似,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则以Cl^(-)、SO_(4)^(2-)为主,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溶解影响.主成分及相关分析表明盐湖地区内Na^(+)、K^(+)、Cl^(-)、Mg^(2+)和SO_(4)^(2-)主要来源于岩盐、镁硫酸盐等蒸发盐岩,Ca^(2+)、HCO_(3)^(−)主要来源于白云石以及钙长石等硅酸盐岩,此外Ca^(2+)还受石膏、萤石等矿物溶解影响,NO_(3)^(−)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人类活动极少,可能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水化学特征 盐湖泄流 离子来源.
原文传递
平寨水库水体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江婷 周忠发 +3 位作者 王翠 孔杰 李永柳 温朝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49,共9页
为探究平寨水库上游河流对库区水体的影响,以平寨水库及上游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和7月分别在入库河流和库区采集了水样,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相关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水样的水化学指标及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初步探... 为探究平寨水库上游河流对库区水体的影响,以平寨水库及上游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和7月分别在入库河流和库区采集了水样,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相关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水样的水化学指标及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库区水体水化学特征极大程度上受到补给河流的影响,水库水体水化学类型与流域水体一致,以HCO^(-)_(3)-Ca^(2+)型为主,枯水期水体离子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②水体δD与^(δ18)O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氢氧同位素呈现夏高冬低的变化特征;水体接收降水补给的同时受到岩溶地下水影响,形成了与降水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③库区及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大体上沿大气降水线分布,水体拟合方程斜率和截距小于全球及区域大气降水线,表明水体以降水补给为主,但经过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④枯水期下游及库区水体受降水影响显著,上游水体受蒸发影响,丰水期流域及库区水体氢氧同位素与离子质量浓度显著相关,水体受到蒸发作用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特征 蒸发分馏 大气降水线 平寨水库
下载PDF
新疆喀什河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灌溉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勇军 杨余辉 +2 位作者 胡义成 冯先成 杨景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3-594,共12页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三大支流之一,了解流域水质状况对于伊犁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河流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通过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采集喀什河河水水样289组、泉水水样5...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三大支流之一,了解流域水质状况对于伊犁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河流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通过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采集喀什河河水水样289组、泉水水样5组、井水水样30组,应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探讨了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控制因素,并采用USSL图、Wilcox图对河水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喀什河流域各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井水和泉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及电导率(EC)略大于河水,各水体水化学类型均为Ca2+-HCO3-型。(2)岩石风化是流域内各水体离子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且各水体离子来源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3)河水离子质量浓度短时间序列平缓变化表明,2018—2021年干流离子浓度因冰雪融水和降水的稀释作用强弱而变化,4—7月较低,8月—次年3月较高;空间变化上离子质量浓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4)河水的水质为优秀,可直接用作灌溉用水,但2021年的EC略有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喀什河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发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特征 水化学成因 灌溉适宜性 喀什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