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苏绍景 王跃科 +1 位作者 王湘祁 匡麟玲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测试瞬态冲击波压力场的32通道高速采集及实时处理系统。设计了由Intel486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的三级CPU分布系统,解决了多通道采样同步、自动触发、数据传输阻塞、实时处理等高速采集中的常见问题... 介绍了一种测试瞬态冲击波压力场的32通道高速采集及实时处理系统。设计了由Intel486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的三级CPU分布系统,解决了多通道采样同步、自动触发、数据传输阻塞、实时处理等高速采集中的常见问题,为冲击波等瞬态信号的测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该系统的采集处理部分能够单独做为一套通用测试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波动 冲击波场 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PDF
冬季500百帕高度场的30—50天振荡的遥相关结构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建军 林春育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20,共10页
本文利用1981年和1982年冬季的欧洲中心(ECMWF)网格点带通滤波资料,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地区500hPa高度场的30—50天周期振荡的遥相关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发现30—50天周期振荡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与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相配合,... 本文利用1981年和1982年冬季的欧洲中心(ECMWF)网格点带通滤波资料,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地区500hPa高度场的30—50天周期振荡的遥相关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发现30—50天周期振荡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与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相配合,而在热带与对流活动中心相对应。振荡的相关中心呈多段大弧状的波列结构特征,中低纬振荡通过波列的能量频散联系起来。波列的纬向移动和高度场振荡的位相纬向传播的方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 遥相关 演变 500hPa高度场
下载PDF
30—60天大气振荡的全球特征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6-76,共11页
利用ECMWF格点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的全球特征。30—60天振荡动能的分布表明高纬度地区要比赤道地区大得多。说明那里有较突出的30—60天振荡。中高纬度地区的30—60天振荡与热带有明显不同,垂直结构为正压模态,以... 利用ECMWF格点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的全球特征。30—60天振荡动能的分布表明高纬度地区要比赤道地区大得多。说明那里有较突出的30—60天振荡。中高纬度地区的30—60天振荡与热带有明显不同,垂直结构为正压模态,以纬向2—4波为主,多为向酉传播。30—60天振荡存在明显的低频遥相关,北半球主要为欧亚—太平洋(EAP)型和PNA型,南半球主要有澳洲—南非(ASA)型和环南美(RSA)型,并且在全球范围构成南北半球相互衔接的低频波列,即EAP-ASA波列和PNA-RSA波列。南北半球30—60天大气振荡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本文研究了南北半球30—60天振荡相互影响的3种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振荡 全球特征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及邻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单新建 冯德益 +1 位作者 宋仲和 陈国英 《内陆地震》 1993年第2期142-150,共9页
用网格频散反演技术计算了155条瑞利面波混合频散数据,将中国大陆分为目前最小分格2°×2°,得到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深至80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三维剪切波SV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天山褶皱系地壳平均厚度为54km,上地壳平均... 用网格频散反演技术计算了155条瑞利面波混合频散数据,将中国大陆分为目前最小分格2°×2°,得到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深至80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三维剪切波SV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天山褶皱系地壳平均厚度为54km,上地壳平均速度为3.3km/s,下壳平均速度3.93km/s,上地幔盖层平均速度为4.64km/s,都偏大。北天山壳厚比天山薄,壳和上地幔盖层下均有低速层。(2)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壳厚46km,到其边缘的昆仑山、天山地带壳厚增加到52~55km。壳内无低速层,壳平均速度很低,为3.49km/s,地表有9km的沉积层。(3)青藏高原莫霍面呈凹形,平均壳厚为67km,平均壳速度为3.58km/s。东西端存在壳内低速层,埋深为15~35km。(4)南北带为构造复杂的区域,莫霍面深度具有东高西低,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带内普遍存在壳内低速层。南北带从群速度、速度、莫霍面等深线都可看到明显的横向差异。(5)准噶尔盆地地壳厚47km,无壳内低速层,中地壳不明显。该区呈稳定的大陆壳结构。(6)柴达木盆地在正常速度的中壳顶部有一高速夹层,速度为3.72km/s,厚10km,上顶部埋深14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地壳
下载PDF
CISK-Kelvin波、CISK-Rossby波和低频振荡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式适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41-354,共14页
本文应用描写低纬大气运动的一个斜压半地转的wave-CISK模式,讨论了由CISK机制激发的Kelvin波和Rossby波,即所谓的CISK-Kelvin波和CISK-Rossby波。分析表明:wave-CISK机制对于大气低频振荡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气 低频振荡 CISK KELVIN波
下载PDF
OLR资料所揭示的青藏高原地区中期振荡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谦 谢安 《热带气象》 CSCD 198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本文利用1979年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功率谱、滤波等方法,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1979年青藏高原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的地形对于OLR场长期平均的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夏季,OLR的时间... 本文利用1979年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功率谱、滤波等方法,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1979年青藏高原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的地形对于OLR场长期平均的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夏季,OLR的时间变化则与降水过程有密切联系。准8天振荡是高原地区的主要中期过程,它主要反映了高原低涡的活动,这种振荡很可能是高原天气尺度系统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联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R 中期 大气振荡 高原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复成 《热带气象》 CSCD 1989年第3期279-288,F004,共11页
自1971年Madden和Julian首次发现热带大气的风场和气压场存在着向东传播的40—50天的准周期振荡现象以来,国内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有的提30—50,30—60天振荡)作了大量的观测和理论研究,yasunari研究发现印度季风区上空云量距平以4... 自1971年Madden和Julian首次发现热带大气的风场和气压场存在着向东传播的40—50天的准周期振荡现象以来,国内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有的提30—50,30—60天振荡)作了大量的观测和理论研究,yasunari研究发现印度季风区上空云量距平以40天左右的周期作经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大气 季节 振荡
下载PDF
重力波波包在时变背景场中传播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黄开明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2,共8页
采用二阶算子分裂格式对高斯型重力波波包在时变背景温场和时变背景风场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时变背景场对波包空间结构演变影响不明显,各物理量的偏振关系与线性理论偏振关系较一致;在时变背景温场... 采用二阶算子分裂格式对高斯型重力波波包在时变背景温场和时变背景风场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时变背景场对波包空间结构演变影响不明显,各物理量的偏振关系与线性理论偏振关系较一致;在时变背景温场中传播,水平群速度和垂直群速度的变化趋势与线性理论结果相反,波频率的变化也与线性理论色散方程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别,这表明了线性重力波理论的局限性;在时变背景风场中传播,波频率的变化比时变背景温场中更显著.传播路径与在稳恒背景场中比较,更接近线性理论计算出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波包 算子分裂格式 时变背景场
下载PDF
短时间尺度周期性热力强迫下流型的低频振荡
9
作者 罗哲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7-104,共8页
本文在正压涡度方程中引进短时间尺度周期性热力强迫项。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该强迫项可以引起环流指数准两至三周的低频振荡。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周期性 热力强迫 下流型
下载PDF
陆-气耦合的长周期波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超 汤懋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从大气中的热量平衡和陆地下垫面的热传导方程出发,探讨陆-气耦合作用。发现在这耦合系统中存在两类长周期波动:一类是周期约为4—9个月的准半年波;另一类是周期为2—5年的准三年波。重点讨论了准三年波的振荡特性。
关键词 陆一气耦合 周期波动 振荡周期
全文增补中
大气准两年振荡对赤道行星波上传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骏 陈培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62,共9页
本文讨论了热带大气行星波在QBO风场中向上传播的规律,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开尔文波和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在QBO不同相位下交替上传的结果.
关键词 行星波 调制 QBO 大气振荡
下载PDF
低纬大气振荡的一个非线性模式
12
作者 曾素冰 刘式适 《热带气象》 CSCD 1989年第1期18-32,共15页
本文根据低纬大气基本要素场的分布特点,对控制低纬大气运动的方程组作了某些简化,建立了一个应用赤道β平画近似的描写低纬大气固有振荡的非线性模式。从这个模式出发,本文讨论了:(1)没有气压场影响时的纯惯性振荡;(2)考虑气压场且假... 本文根据低纬大气基本要素场的分布特点,对控制低纬大气运动的方程组作了某些简化,建立了一个应用赤道β平画近似的描写低纬大气固有振荡的非线性模式。从这个模式出发,本文讨论了:(1)没有气压场影响时的纯惯性振荡;(2)考虑气压场且假定气压场是y的对称函数时的惯性振荡;(3)振荡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分岔现象;最后分析了纬向风速振荡周期变化的数值结果。本文研究指出: (i)纯惯性振荡只是在低纬的西风流场中才存在,纯惯性的线性振荡的圆频率为,相应的振荡周期为一到两周。在非线性条件下,出现两种圆频率的振荡:但一般对线性振荡的结果影响不大,只是在出现孤立子振子时(此时ω1=ω0),振荡周期迅速增长,出现长周期的低频和超低频振荡。 (ii)考虑了气压场后,不只是在低纬的西风流场中存在振荡,在弱东风流场中也会出现振荡。不过,低纬的弱气压场对惯性振荡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惯性稳定度的数值,但对振荡的周期影响不大。 (iii)惯性振荡的稳定性由惯性稳定度参数μ决定。在线性条件下,当μ<0时,低纬惯性振荡是稳定的,当μ>0时,低纬惯性振荡是不稳定的;但在非线性条件下,即便在μ>0时也会出现稳定的惯性振荡,这是非线性对不稳定增长的抑制作用所致。因而当参数μ由负值变到正值时,在b<0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大气 惯性振荡 非线性模式
下载PDF
基本气流对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不稳定激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崇银 曹文忠 李桂龙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978-985,共8页
用简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基本气流场对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不稳定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廓线对不稳定模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西风廓线所激发的不稳定模不仅增长率不同,频谱位置也不一样;对于实际大气中常见的西风廓线形式,在... 用简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基本气流场对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不稳定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廓线对不稳定模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西风廓线所激发的不稳定模不仅增长率不同,频谱位置也不一样;对于实际大气中常见的西风廓线形式,在季节内(30~60d)振荡频谱带有最不稳定模出现;基本气流强度及其经向梯度对不稳定模也有明显影响。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同动力学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气流 西风廓线 大气振荡 不稳定模
原文传递
用功率谱分析昆明地区6~9月气象要素场的振荡周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杞明辉 李贵福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72-27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30年的6~9月地面十四点气压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观测资料进行逐日功率谱分析,得出昆明地区上述要素场存在5~7d的周期振荡,从而为中短期天气预报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大气振荡 气象要素 周期 频率
原文传递
夏季极区中层顶光化诱发重力波不稳定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寄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3期1440-1444,共5页
探讨了中、高层大气中光化加热及冷却产生的非绝热过程对重力波传播的影响 ,建立了考虑非绝热过程的线性重力波模式 ,计算了重力波不稳定区域以及波的增长率 ,并与纯动力学绝热重力波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计算表明在中层顶附近 ,光化过... 探讨了中、高层大气中光化加热及冷却产生的非绝热过程对重力波传播的影响 ,建立了考虑非绝热过程的线性重力波模式 ,计算了重力波不稳定区域以及波的增长率 ,并与纯动力学绝热重力波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计算表明在中层顶附近 ,光化过程造成重力波存在不稳定区 ,而且不稳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增强 .它的温度、高度特征与观测结果比较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过程 不稳定 重力波 中层大气 夏季极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