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午工程二期漠河大气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钙原子初步观测结果
1
作者 陈峰磊 荀宇畅 +7 位作者 王泽龙 杜丽芳 郑浩然 陈志青 程学武 王积勤 吴方 杨国韬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子午工程二期漠河(122°E,53°N)大气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利用高空大气金属层共振荧光散射机制探测80~120 km区域的金属层成分,并将这些金属成分作为示踪物去研究中高层大气的各种复杂的化学和动力学过程.子午工程二期漠河钙... 子午工程二期漠河(122°E,53°N)大气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利用高空大气金属层共振荧光散射机制探测80~120 km区域的金属层成分,并将这些金属成分作为示踪物去研究中高层大气的各种复杂的化学和动力学过程.子午工程二期漠河钙原子激光雷达采用的时间分辨率为1.1 min,空间分辨率为30 m.在这种高时空分辨率下,仍然得到了高信噪比信号.通过对2023年1月钙原子数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背景层钙原子峰值密度达到了33.55 cm−3左右,并且其突发层钙原子峰值密度可以达到约53.64 cm−3;在与延庆(116.0°E,40.5°N)钙原子数密度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延庆的钙原子数密度小于漠河的钙原子数密度;在与国外台站钙原子观测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漠河钙原子数密度和德国Kuhlungsborn(54°N,12°E)台站的钙原子数密度接近,比法国的Observatoire de Haute Provence(44°N,6°E)台站的钙原子数密度大.在2023年1月12日至14日,我们观测到了钙流星尾迹,并且流星尾迹往往出现在金属层峰值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钙原子数密度 流星尾迹
下载PDF
星载高层大气风场原位探测技术与测试分析
2
作者 王馨悦 杜丹 +4 位作者 张爱兵 刘超 孔令高 田峥 郑香脂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4-1112,共9页
采用平板型碳纳米管冷阴极作为电子发射体,基于电子发射材料的性能与几何特征,设计了以直流电子枪为结构基础的均匀场离子源,在栅极和阳极间设计聚焦极,阳极与电离区之间增加双层屏蔽栅网形成电场,对离子和电子产生区进行有效分离,确保... 采用平板型碳纳米管冷阴极作为电子发射体,基于电子发射材料的性能与几何特征,设计了以直流电子枪为结构基础的均匀场离子源,在栅极和阳极间设计聚焦极,阳极与电离区之间增加双层屏蔽栅网形成电场,对离子和电子产生区进行有效分离,确保出射电子束的能量单一且方向一致,并结合具有较高速度分辨率的阻滞势速度分析器,研制了可获取高精度中性风速的星载高层大气风场原位探测仪(SSTNWI)。仿真计算和对实物的测试分析表明,风速测量误差在平均风速100 m/s时仅为10%左右,高于“通信/导航中断预报系统”卫星(C/NOFS)的轨道风传感器,中性风速测不准引起的轨道预报误差可下降到优于1.0%,未来有望应用于火星等行星和地球卫星的大气探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风 高层大气 中性风 原位探测 风场探测
下载PDF
基于最优估计法的瑞利激光雷达反演大气温度研究
3
作者 王煜 张献中 +8 位作者 吴同 张益健 孙悦 李世杰 李欣岐 钟凯 闫召爱 徐德刚 姚建铨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639,共13页
基于瑞利激光雷达的回波光子信号对中层大气进行探测,结合最优估计法,对大气温度进行反演。本文基于瑞利散射激光雷达方程建立正向模型,选择大气模型的温度廓线作为先验状态信息,构建用于最优化处理的成本函数,利用Levenberg-Marquardt... 基于瑞利激光雷达的回波光子信号对中层大气进行探测,结合最优估计法,对大气温度进行反演。本文基于瑞利散射激光雷达方程建立正向模型,选择大气模型的温度廓线作为先验状态信息,构建用于最优化处理的成本函数,利用Levenberg-Marquardt最优化算法对成本函数执行最优化处理,得到大气温度的反演结果,对反演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的同时利用平均核矩阵对反演结果中真实信息的贡献进行评估。利用瑞利激光雷达方程产生的模拟回波信号进行了大气温度的反演处理与分析,对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提供的瑞利激光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大气温度的最优估计反演。结果表明,90 km以下的反演不确定度在10 K以内,且相较于CH方法,最优估计法具有反演有效范围高的优势;在回波光子信噪比较高的区域,反演不确定度较小,且真实信息对反演结果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大气 瑞利激光雷达 最优估计法 平均核矩阵
下载PDF
利用OI135.6nm夜气辉辐射探测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及电子总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江芳 毛田 +3 位作者 李小银 付利平 王咏梅 余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79-3687,共9页
测量夜间135.6nm大气气辉辐射强度是目前有效的电离层探测方式之一,我国即将在风云三号卫星上搭载仪器,利用该波段夜气辉辐射测量来反演电子总含量(本文所指电子总含量表示卫星高度以下大气柱的电子含量)及峰值电子密度,因此非常有必要... 测量夜间135.6nm大气气辉辐射强度是目前有效的电离层探测方式之一,我国即将在风云三号卫星上搭载仪器,利用该波段夜气辉辐射测量来反演电子总含量(本文所指电子总含量表示卫星高度以下大气柱的电子含量)及峰值电子密度,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相关的气辉发光模型及反演研究.在介绍氧原子135.6nm波段夜气辉激发机制基础上,考虑辐射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大气氧原子的散射及氧气分子的吸收,采用迭代法求解包含多次散射及大气吸收衰减的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该波段的体发射率,最终通过考虑包含辐射传输的路径积分计算得到135.6nm气辉辐射强度值.对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气辉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体发射率随高度的分布特征,计算得到的135.6nm夜气辉辐射强度在不同时空及太阳活动的分布与相应条件下峰值电子密度(NmF2)及电子总含量(TEC)的分布基本一致.相同的时空及太阳活动输入条件下,模式计算的135.6nm夜气辉辐射强度与国外同类模式结果的值平均偏差约为3%.文中最后介绍了通过135.6nm夜气辉的辐射强度探测来反演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NmF2及电子总含量TEC的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气辉 电子总含量 峰值电子密度 辐射传输 辐射强度
下载PDF
风云二号F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在轨探测初步成果 被引量:6
5
作者 韦飞 张效信 +4 位作者 张斌全 李嘉巍 梁金宝 冷双 张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12-3821,共10页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以自旋稳定方式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太阳X射线探测器是该系列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监测太阳耀斑爆发过程,并对太阳质子事件等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事件进行预警.卫星自旋一周,该探测器完成一次全日面观测,记录太阳X射线的能...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以自旋稳定方式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太阳X射线探测器是该系列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监测太阳耀斑爆发过程,并对太阳质子事件等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事件进行预警.卫星自旋一周,该探测器完成一次全日面观测,记录太阳X射线的能谱与流量.2012年初,太阳活动进入第24周峰年,风云二号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的在轨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观测结果.相比于过去的太阳X射线探测器,风云二号F星的太阳X射线探测器应用了硅漂移探测(Silicon Drift Detector,SDD)技术,对GEO轨道海量的高能带电粒子采取了有效的屏蔽措施,可以对更"软"的X射线进行观测,能谱分辨率本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太阳耀斑的量化定级精度更高,在轨初步观测结果表明,精确的能谱探测能力可提高太阳质子事件预警能力,能道响应的时间特性比过去的探测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耀斑的加热过程和带电粒子加速特性.本文介绍了风云二号F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的设计及其发射前的标定试验结果,并且对发射后在轨运行获得的初步探测成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二号 太阳X射线 探测器 耀斑
下载PDF
彩虹-Ⅲ型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应用示范效果评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崔志强 李飞 胥值礼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787-797,共11页
近年来,自主研发的彩虹-Ⅲ型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已完成3个地区的应用示范,系统地集成与改进、过程操作与实践、质量与流程控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三维航迹规划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系统在较复杂地形区的超低空飞行能力,提高了航磁数... 近年来,自主研发的彩虹-Ⅲ型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已完成3个地区的应用示范,系统地集成与改进、过程操作与实践、质量与流程控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三维航迹规划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系统在较复杂地形区的超低空飞行能力,提高了航磁数据质量。系统梳理各示范区的主要数据质量指标,对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及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应用示范成果为该系统的广泛推广与应用积淀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 彩虹-Ⅲ 测量能力 三维航迹规划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中高层大气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晓芳 严卫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63,共7页
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仪器的研制是中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单一的探测技术无法完成这个相当宽的高度范围大气状态参量的测量,需要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综合得出这一区域的大气结构。本文结合国际上中高层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从... 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仪器的研制是中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单一的探测技术无法完成这个相当宽的高度范围大气状态参量的测量,需要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综合得出这一区域的大气结构。本文结合国际上中高层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从雷达的地基遥感,高层大气探测卫星的探测及无线电掩星技术,大气参数的气球、火箭、飞船探测方面回顾了我国近几年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大气探测 地基遥感 空基遥感 掩星探测 神舟飞船探测
下载PDF
基于经验正交分析法的暴时热层大气密度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舒莳 龚建村 +2 位作者 刘四清 苗娟 李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6-3245,共10页
本文选取2002--2006年期间的36个强磁暴为研究对象,对CHAMP卫星加速度仪反演的实测大气密度进行经验正交分解,研究暴时热层大气密度的纬度分布特征,以及大气密度与ap指数、Dst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密度的纬度分布与季节相关,... 本文选取2002--2006年期间的36个强磁暴为研究对象,对CHAMP卫星加速度仪反演的实测大气密度进行经验正交分解,研究暴时热层大气密度的纬度分布特征,以及大气密度与ap指数、Dst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密度的纬度分布与季节相关,夏季半球的密度大于冬季半球,春秋季节南北半球的大气密度几乎对称分布;春秋季节白天大气密度在低纬地区呈现出赤道密度异常结构,在中高纬地区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夜间则呈现抛物线的形状,赤道附近密度值最小.大气密度的纬度分布特征在若干天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发生时间相近的磁暴事件,纬度分布曲线非常相似,并且暴前与暴时的纬度分布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大气密度滞后ap指数2~6h,相对Dst指数平均提前0~1h,对磁暴的响应速度在日照区比在阴影区快,大气密度与ap指数、Dst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大气密度 磁暴 CHAMP卫星 经验正交分析
下载PDF
实践四号卫星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探测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世金 叶宗海 +5 位作者 朱光武 梁金宝 沈思忠 黄红锦 翟应应 张微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3期1-7,12,共8页
在简要介绍卫星和探测仪器之后,着重介绍内外辐射带高能质子重离子通量、能谱等初步的和较为直观的部分处理结果。
关键词 实践四号卫星 空间高能质子 探测 内外辐射带
下载PDF
极区中层惯性重力波的VHF雷达观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opv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的传播特征.几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opv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的传播特征.几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的流体速度东向和北向分量的变化,获得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它们与中层高度上典型的观测值一致.同时还观察到三个等相面上行的惯性重力波,其速度偏振椭圆是逆时针旋转的.波相关的扰动速度为15-40m/s,说明在中层存在强烈的向下的能量传输.估算出它的运动学参量,周期为数小时,垂直相速度在0.l—0.6m/s之间,垂直波长约为6.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重力波 水平波矢量 雷达 探测
下载PDF
北京上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参数关系的激光雷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少华 刘正宽 +5 位作者 关塞 焦菁 沈振江 羊大力 孙书娟 陈春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4-1140,共7页
基于子午工程项目北京钠激光雷达的长期观测数据(2010年4月到2011年9月),采用Yang等人(2008)的重力波参数提取方法,提取了在253个夜晚2 208 h的有效观测时间里出现的162个钠层单色重力波的垂直波长、周期、幅度值和幅度增长因子参数值... 基于子午工程项目北京钠激光雷达的长期观测数据(2010年4月到2011年9月),采用Yang等人(2008)的重力波参数提取方法,提取了在253个夜晚2 208 h的有效观测时间里出现的162个钠层单色重力波的垂直波长、周期、幅度值和幅度增长因子参数值。统计分析显示激光雷达所观测到的中层顶区域重力波具有系统性的参数关系,λz=0.226T0.530ob、KE=6.66×10-10k-3.091z和KE=8.97×10-6×f-1.696ob。这些实验观测结果验证了Gardner(1994)扩散滤波理论的结果,但同时发现仅认为波致涡流扩散是重力波衰减的主要途径是不完全正确的,其它因素引起的衰减在重力波的饱和和耗散机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重力波 参数关系 Na激光雷达
原文传递
实践四号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探测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世金 叶宗海 +5 位作者 朱光武 梁金宝 沈思忠 黄红锦 翟应应 张微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3期8-12,共5页
在简要介绍卫星和探测仪器之后,着重介绍内外辐射带电子通量、能谱等初步的和较为直接的部分处理结果。
关键词 实践四号卫星 空间高能电子 探测 内外辐射带
下载PDF
中层顶准单色重力波特性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博 胡雄 +4 位作者 闫召爱 肖存英 郭商勇 程永强 郭文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32,共8页
利用2011~2013年期间60h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温度和风场数据,采用矢端曲线法提取廊坊上空85~95 km中层顶区域准单色惯性重力波的所有参量,并统计准单色大气重力波的活动特性。获得的85次准单色重力波事件中,上传(下传)重力波64次(21... 利用2011~2013年期间60h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温度和风场数据,采用矢端曲线法提取廊坊上空85~95 km中层顶区域准单色惯性重力波的所有参量,并统计准单色大气重力波的活动特性。获得的85次准单色重力波事件中,上传(下传)重力波64次(21次),占总数的75.29%(24.71%)。垂直波长(水平波长)和观测周期平均值分别为6.6km(727.8km)和7.4h,分别集中在6~9km(200~800km)和2~7 h,固有周期平均值为7.76 h,主要集中在3~9 h,水平传播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占主导的传播方向。对于上传重力波,水平背景风在大气重力波水平传播方向上的分量取正值和取负值的概率大致相等,但对于下传重力波,该风场分量取正值的概率大约是取负值的2倍,说明观测到的下传大气重力波在中层顶区域多为顺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 中层顶 准单色惯性重力波 固有周期 传播方向
原文传递
实践四号卫星静电分析器和电位差计探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师立勤 都亨 古士芬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3期13-19,共7页
统计、分析了实践四号卫星静电分析器及电位差计的探测数据,并对1994年2月14日的一次充电电位达-2000V的典型充电事件进行了分析、解释。探测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空间环境及卫星表面充电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实践四号卫星 空间探测 静电分析器 电位差计
下载PDF
基于瑞利激光雷达对格尔木地区中间层逆温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帅 潘蔚琳 +2 位作者 班超 陈磊 鱼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2,共9页
利用MARMOT (Middle Atmosphere Remote Mobile Observatory in Tibet)激光雷达对2014年7月至12月格尔木(36.25°N, 94.54°E)上空的中间层逆温层MIL(Mesosphere Inversion Layer)事件进行研究分析.格尔木MIL现象的发生频率为53... 利用MARMOT (Middle Atmosphere Remote Mobile Observatory in Tibet)激光雷达对2014年7月至12月格尔木(36.25°N, 94.54°E)上空的中间层逆温层MIL(Mesosphere Inversion Layer)事件进行研究分析.格尔木MIL现象的发生频率为53.8%,其中冬季(12月)发生频率最高,达76%;秋季(9—10月)较高,为60%;夏季(7-8月)发生频率较低,为29%. 2014年7月至12月观测到的MIL逆温幅度主要分布在5~20K,平均逆温幅度为15.9 K.秋季逆温层底部高度较高,主要分布在77~84 km,冬季和夏季逆温层底部高度较低,主要分布在64~74 km.逆温层底部高度平均为75.1km.逆温层的平均宽度为8.7 km,由夏季到冬季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中间层 逆温层
下载PDF
映射函数对天文大气折射的改进 被引量:9
16
作者 严豪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本文利用大气折射积分母函数方法,分别给出在射电波段和光学波段上天文大气折射改正的映射函数,并完整地考虑了天文学和空间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和地球物理因素引入的改正.本文还利用探空气球的资料分析了新天文大气折射改正公式的实际... 本文利用大气折射积分母函数方法,分别给出在射电波段和光学波段上天文大气折射改正的映射函数,并完整地考虑了天文学和空间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和地球物理因素引入的改正.本文还利用探空气球的资料分析了新天文大气折射改正公式的实际精度;计算结果证明:它在2°高度角时达到5”左右,而在5°高度角时约为1”.我们认为:限制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真实地球大气分布与理论大气模型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母函数 映射函数 天文大气折射 大气层
下载PDF
中频雷达风场的双谱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KiyoshiIgarash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对中纬度中频雷达1997年6月82km高度的小时平均风场数据进行了动态谱分析和双谱分析,得到了中层顶区域谱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以及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相位相干的现象,讨论了中层顶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存... 对中纬度中频雷达1997年6月82km高度的小时平均风场数据进行了动态谱分析和双谱分析,得到了中层顶区域谱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以及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相位相干的现象,讨论了中层顶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雷达风场 双谱分析 重力波 潮汐波 行星波
下载PDF
实践四号卫星静态单粒子事件监测器探测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君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3期20-24,共5页
实践四号卫星上所用的静态单粒子事件监测器是我国第一次在空间进行单粒子事件研究的仪器,仪器是一个MCS-51单片机系统,它的外围1Mbit存储器用于单粒子效应监测。仪器在空间运行工作正常,获得了空间单粒子效应的首次认识。
关键词 实践四号卫星 空间探测 单粒子事件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平流层大气温度探测通道选择数值试验
19
作者 冉茂农 董超华 +1 位作者 沈正心 张肇先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6,共6页
通过等效通道选择原理分析,认为通过构建等效通道,可使其权重函数峰值高度高于目前美国NOAA气象卫星HIRS/2第一通道的峰值高度.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试验,证实了这一原理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利用15μmCO2吸收带的7... 通过等效通道选择原理分析,认为通过构建等效通道,可使其权重函数峰值高度高于目前美国NOAA气象卫星HIRS/2第一通道的峰值高度.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试验,证实了这一原理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利用15μmCO2吸收带的7个温度探测通道和所选择的等效通道一起反演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增加一个等效通道对温度廓线反演有一定改善,特别是对平流层(50~2hPa)温度反演,平均每层精度提高约0.27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温度 平流层 探测通道 红外大气探测器
下载PDF
FY-3D卫星的北斗掩星分布特征与误差特性
20
作者 刘艳 孟祥广 +4 位作者 白伟华 孙越强 廖蜜 韩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484,共9页
利用2018年1-3月FY-3D卫星的掩星折射率数据,研究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掩星分布特点、数据精度以及误差统计特征。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同步静止轨道掩星沿卫星轨道呈弧状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倾斜轨道掩星在东西半球低纬度地区分别形成一小... 利用2018年1-3月FY-3D卫星的掩星折射率数据,研究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掩星分布特点、数据精度以及误差统计特征。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同步静止轨道掩星沿卫星轨道呈弧状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倾斜轨道掩星在东西半球低纬度地区分别形成一小一大两个空洞,中地球轨道掩星则全球均匀分布。北斗掩星折射率数据精度在探测核心区域,即12~32 km范围内,与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折射率相比,平均偏差的标准差约为1.5%,在核心区外,标准差从1.5%逐渐增大到6%。静止轨道掩星的平均偏差在高层略大于倾斜轨道和中地球轨道掩星。下降掩星在20 km以上区域的标准差大于上升掩星,20 km以下区域小于上升掩星。高纬地区北斗掩星标准差最小,低纬地区最大,对流层中下层尤其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北斗掩星的数据精度和误差特征与GPS掩星数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精度 掩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风云卫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