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1
作者 许广佳 刘清惓 +3 位作者 杨杰 薛良玉 赵自强 张旭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测量时其辐射误差可达1 K量级。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面测温传感器结构。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将多个气象参数下的仪器辐射误差进行量化,采用粒子群优... 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测量时其辐射误差可达1 K量级。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面测温传感器结构。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将多个气象参数下的仪器辐射误差进行量化,采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其结果进行拟合,得到辐射误差修正方程。以076B强制通风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温度基准开展场外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经修正方程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与温度基准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0.029 K和0.027 K,可将辐射误差保持在0.05 K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辐射误差 计算流体动力学 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CLDAS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评估与校正
2
作者 胡佳怡 赵林 +7 位作者 王翀 胡国杰 邹德富 幸赞品 焦梦迪 乔永平 刘广岳 杜二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5,共16页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现有的地表温度数据主要包括点位观测的地表和浅表层地温数据,以及遥感反演、模式模拟和再分析等手段获取和制备的空间数据。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数据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表现较好,但受实测数据稀...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现有的地表温度数据主要包括点位观测的地表和浅表层地温数据,以及遥感反演、模式模拟和再分析等手段获取和制备的空间数据。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数据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表现较好,但受实测数据稀缺的限制以及对多年冻土特殊下垫面考量不足的影响,该数据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和修正。文中基于多年冻土区2008—2018年7个站点的逐日连续地表温度定点观测数据,对CLDAS地表温度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下垫面类型下,CLDAS地表温度的适用性情况。结果表明:CLDAS在7个站点的地表温度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bias=2.09℃,MAE=3.64℃,RMSE=4.67℃,R^(2)=0.83),主要表现为对地表温度的高估。其中,CLDAS在融化期的适用性相对较好,在冻融交替期、冻结期的适用性较差;在高寒荒漠、高寒荒漠草原地区的适用性较好,在高寒沼泽草甸地区的适用性较差。据此,在考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积雪深度、高程、坡度、坡向、土壤质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基础上,构建了多元逐步回归校正模型。校正模型考虑了研究区下垫面情况的差异,提高了CLDAS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区分冻结期、融化期、交替期构建模型校正的结果优于不考虑冻融期构建的校正模型。区分冻融期分别构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校正后,CLDAS地表温度的精度得到了明显提升(bias=-0.11℃,MAE=2.42℃,RMSE=3.23℃,R2=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CLDAS 青藏高原 适用性评估 多元回归校正
下载PDF
石河子绿洲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城镇发展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玲 阿里木江·卡斯木 梁洪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栖居与繁荣发展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冷岛效应”特征对于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深远。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辐射传输方程对石河子市2006、2011、2017和2021年地表温度(LST)进行反演计算得到冷岛指数,分析LS...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栖居与繁荣发展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冷岛效应”特征对于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深远。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辐射传输方程对石河子市2006、2011、2017和2021年地表温度(LST)进行反演计算得到冷岛指数,分析LST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随机森林法分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裸土指数(SI)和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5种遥感指数,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和夜间灯光等9种影响因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石河子市LST空间分异性进行探测,最后采用协调性模型分析城镇发展与LST变化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建设用地逐年向四周扩张,在15 a间,其面积由83.42 km2扩张至164.05 km2,增长迅速;林地面积缓慢上升,而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则逐年下降。LST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剧烈,极高温、高温和中温区面积随城市扩张而上升,2006、2011、2017和2021年冷岛指数分别为0.53、0.47、0.39和0.35,冷岛强度自2017年下降速度达到最大,2021年下降速度减缓。(2)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ST呈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3)因子探测结果表明,NDBI的q值最大,表明城镇发展对LST具有较强影响力;而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双因子交互对LST的影响大于单因子,其中,DEM∩NDMI和DEM∩NDBI对LST的解释力最大。(4)在城镇发展初期,LST变化超前于城镇发展,但在城镇发展后期,LST与城镇发展受到一定局限,LST变化滞后于城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地理探测器 协调性模型 冷岛效应
下载PDF
HadISDH.extremes Part Ⅰ:A Gridded Wet Bulb Temperature Extremes Index Product for Climate Monitoring 被引量:2
4
作者 Kate M.WILLETT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952-1967,共16页
HadISDH.extremes is an annually updated global gridded monthly monitoring product of wet and dry bulb temperature–based extremes indices,from January 1973 to December 2022.Data quality,includ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 HadISDH.extremes is an annually updated global gridded monthly monitoring product of wet and dry bulb temperature–based extremes indices,from January 1973 to December 2022.Data quality,includ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stability,is a key focus.The hourly data are quality controlled.Homogeneity is assessed on monthly means and used to score each gridbox according to its homogeneity rather than to apply adjustments.This enables user-specific screening for temporal stability and avoids errors from inferring adjustments from monthly means for the daily maximum values.For general use,a score(HQ Flag)of 0 to 6 is recommended.A range of indices are presented,aligning with existing standardised indices.Uniquely,provision of both wet and dry bulb indices allows exploration of heat event character—whether it is a“humid and hot”,“dry and hot”or“humid and warm”event.It is designed for analysis of long-term trends in regional features.HadISDH.extremes can be used to study local events,but given the greater vulnerability to errors of maximum compared to mean values,cross-validation with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is adv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 bulb temperature heat extremes climate monitoring
下载PDF
Challenges in the 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s Since 1850 被引量:1
5
作者 Ronan Connolly Willie Soon +17 位作者 Michael Connolly Sallie Baliunas Johan Berglund C.J.Butler Rodolfo Gustavo Cionco Ana G.Elias Valery M.Fedorov Hermann Harde Gregory W.Henry Douglas V.Hoyt Ole Humlum David R.Legates Nicola Scafetta Jan-Erik Solheim LászlóSzarka Víctor M.Velasco Herrera Hong Yan Weijia Zhang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67-386,共20页
Since 2007,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has heavily reli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lobal climate model hindcasts and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ST)estimates for concluding that post-1950s glob... Since 2007,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has heavily reli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lobal climate model hindcasts and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ST)estimates for concluding that post-1950s global warming is mostly human-caused.In Connolly et al.,we cautioned that this approach to the 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of climate change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hoice of Total Solar Irradiance(TSI)and ST data sets.We compiled 16 TSI and five ST data sets and found by altering the choice of TSI or ST,one could(prematurely)conclude anything from the warming being“mostly human-caused”to“mostly natural.”Richardson and Benestad suggested our analysis was“erroneous”and“flawed”because we did not use a multilinear regression.They argued that applying a multilinear regression to one of the five ST series re-affirmed the IPCC's attribution statement.They also objected that many of the published TSI data sets were out-of-date.However,here we show that when applying 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 expanded and updated data set of 27 TSI series,the original conclusions of Connolly et al.are confirmed for all five ST data sets.Therefore,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observed warming is mostly human-caused,mostly natural or some combination of b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activity (Sun:)solar-terrestrial relations EARTH
下载PDF
用于气象站的地表气温观测仪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杨杰 葛祥建 +4 位作者 张道远 刘清惓 丁仁惠 沈瑱 戴伟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大气科学研究对地表气温观测精度有高达0.1℃甚至0.05℃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地表气温观测仪器受到太阳直接辐射、下垫面反射辐射、长波辐射和散射辐射等影响,辐射误差可达1℃。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导流装置的地表气温观测仪器。首先,利... 大气科学研究对地表气温观测精度有高达0.1℃甚至0.05℃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地表气温观测仪器受到太阳直接辐射、下垫面反射辐射、长波辐射和散射辐射等影响,辐射误差可达1℃。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导流装置的地表气温观测仪器。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量化该仪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辐射误差;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方法拟合可针对多变量变化的辐射误差订正方程;最后,为验证该仪器的观测精度,进行了外场比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以076B型强制通风气温观测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温度基准。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平均辐射误差和最大辐射误差分别为0.07℃和0.15℃。该仪器辐射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订正方程提供的辐射误差订正值之间的平均偏移量、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0.028℃和0.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气温 辐射误差 气温观测仪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地面气温观测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7
作者 葛祥建 杨杰 +3 位作者 张道远 恽雨涵 丁仁惠 沈瑱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837,共9页
为提高大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面气温观测系统并推导了相应的辐射误差修正方程。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该测温系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辐射误差量化计算。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拟合可针对多变量变... 为提高大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面气温观测系统并推导了相应的辐射误差修正方程。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该测温系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辐射误差量化计算。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拟合可针对多变量变化的辐射误差修正方程。最后,以076B型强制通风测温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温度基准,验证该测温系统的测温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地面气温观测系统的测量值与基准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31℃和0.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温观测 辐射误差 计算流体动力学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国地表亮度温度年变基准场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顺云 马瑾 +2 位作者 刘培洵 刘力强 陈国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8-538,共11页
欲从热红外辐射中找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信息 ,需要考虑 2个基本问题 ,即大气的影响和地表热红外辐射的稳定场。通过以下方面的工作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提出了地表亮度温度及年变基准场的概念。 2 )利用NOAA卫星 2 0年的... 欲从热红外辐射中找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信息 ,需要考虑 2个基本问题 ,即大气的影响和地表热红外辐射的稳定场。通过以下方面的工作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提出了地表亮度温度及年变基准场的概念。 2 )利用NOAA卫星 2 0年的观测资料 ,文中在获得地表亮温 (LSBT)的基础上 ,借用分离窗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 ,提取了中国地表亮温的年变基准场 ,为进一步分析异常场打下了基础。计算表明 ,大气的影响一般在± 1 0K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亮温 年变基准场 热红外遥感 地震学
下载PDF
调制方式对电动热泵压缩机控制器IGBT温度影响
9
作者 周仟 黄波 范玉龙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3年第4期971-977,共7页
通过对SVPWM控制原理研究,分析三相调制与两相调制对电动热泵压缩机控制器中分立式IGBT模块损耗的影响。基于Simulink搭建温度估算模型,实机验证调制方式对IGBT模块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 SVPWM控制 调制方式 IGBT损耗 IGBT温度
下载PDF
FY-3A陆表温度反演及高温天气过程动态监测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董立新 杨虎 +2 位作者 张鹏 唐世浩 陆其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22,共9页
采用FY-3A/VIRR数据,利用Becker局地分裂窗改进算法反演得到逐日陆表温度(LST),对2009年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变化。结果显示:此过程中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陆表温度产品在敦煌辐射校正场地两... 采用FY-3A/VIRR数据,利用Becker局地分裂窗改进算法反演得到逐日陆表温度(LST),对2009年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变化。结果显示:此过程中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陆表温度产品在敦煌辐射校正场地两次验证的误差为-0.17 K和1.77 K,与同时间过境的MODIS产品均方根误差为2.64 K,直方图对比陆表温度的频数分布基本一致;对高温天气过程监测发现,此次出现以华北的石家庄、郑州、北京等地和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等地为中心的两个陆表温度高值区,部分地区达到了320.2 K以上;城市剖面资料证实城市热岛现象存在,并发现工矿用地的热岛效应不容忽视,主要是大面积的工矿用地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增温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A/VIRR 陆表温度 局地分裂窗算法 高温天气过程 动态监测
下载PDF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分布原理和中国东部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13
11
作者 李建国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夏青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文中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垂直积分水汽 加权平均温度 水汽分布原理
下载PDF
利用LANDSAT/TM热红外通道反演地表温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79
12
作者 黄妙芬 邢旭峰 +1 位作者 王培娟 王昌佐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利用北京2004年1月28日、4月1日、4月17日、5月19日和7月6日过境的5景LANDSAT/TM影像和实测探空数据,分别运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和Jimёnez-Mu?oz&Sobrino(2003)单窗算法反演北京城区地表温度。通过对反演结... 利用北京2004年1月28日、4月1日、4月17日、5月19日和7月6日过境的5景LANDSAT/TM影像和实测探空数据,分别运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和Jimёnez-Mu?oz&Sobrino(2003)单窗算法反演北京城区地表温度。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与基于探空数据的辐射传输方程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在没有实时探空数据情况,对只有一个热红外通道的LANDSAT/TM数据源采用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精度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TM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 Jimencz-Mufloz&Sobrino(2003) 单窗算法
下载PDF
武汉上空大气密度温度的激光雷达探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文钢 李洪钧 +1 位作者 杨国韬 龚顺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7-402,共6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瑞利散射激光雷达的结构和性能,报道了该激光雷达观测所得到的我国武汉上空30 ~70 km 范围内大气密度和30 ~60 k m 范围内温度廓线的反演结果。
关键词 大气 瑞利散射 激光雷达 密度廓线 温度廓线
下载PDF
石家庄城市与郊县站地面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差异 被引量:19
14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2 位作者 连志鸾 张翠华 张玉凤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1-726,I0011,共7页
应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55—2006年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16个郊县站与石家庄市区站最低、最高气温的差值。结果表明:各郊县站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比石家庄市站低,最低气温偏低0.17~2.07℃,16个站平均偏低1.02℃;最高... 应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55—2006年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16个郊县站与石家庄市区站最低、最高气温的差值。结果表明:各郊县站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比石家庄市站低,最低气温偏低0.17~2.07℃,16个站平均偏低1.02℃;最高气温偏低0.01~0.55℃,16个站平均偏低0.28℃。郊县站平均最低气温偏低程度在冬季更明显,1月平均达到1.69℃,夏季偏低程度比较弱,但最弱的7月也有0.49℃;最高气温的偏低程度也在冬季明显,但季节性差异没有最低气温大。不论最低气温,还是最高气温,各县(市)站与石家庄市区站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增大现象,最低气温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增大尤其明显。石家庄市区站地面最低、最高气温记录反映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郊县 城市 热岛效应
下载PDF
气温极端值的选取与分析 被引量:108
15
作者 潘晓华 翟盘茂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8-31,共4页
首先对中国 2 0 0个测站 1 951~ 1 99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进行质量控制 ,剔除错误值 ;然后根据第 95个和第 5个百分位值来确定气温极端值及其阀值 ;最后 ,利用上述方法所确定的极端值分析了近 50年内我国气温极端值的气候学分布特征 。
关键词 气温极端值 质量控制 百分位值 气象资料
下载PDF
ERA-Interim地表温度数据集在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应用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艳慧 吴通华 +6 位作者 李韧 谢昌卫 邹德富 张乐乐 王田野 余文君 王蔚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4-1543,共10页
地表温度综合反映了大气、植被和土壤等因素的能量交换状况,是冻土分布模型和一些寒区陆面过程模式的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分布制图和活动层厚度估算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ERAInterim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综合比较了青藏... 地表温度综合反映了大气、植被和土壤等因素的能量交换状况,是冻土分布模型和一些寒区陆面过程模式的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分布制图和活动层厚度估算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ERAInterim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综合比较了青藏高原69个海拔2 000 m以上气象站1981-2013年地面实际观测值与ERA-Interim之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两种资料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ERA-Interim地表温度在数值上与实际观测值差别显著,平均偏低7.4℃.原因之一可能是由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格点的海拔高度与气象站实际海拔高度差异引起的.根据两种温度产品之间海拔的差异,对ERA-Interim地表温度重新进行模拟,经过模拟后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在大部分气象站变小,平均偏高0.4℃.因此,经过重新模拟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基本能够反映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真实情况.以模拟后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作为地面冻结数模型的输入参数模拟了青藏高原冻土分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面积为1.14×106km2,季节冻土区面积为1.43×106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ERA-Interim地表温度 冻土分布
下载PDF
北疆地区近41年来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丽娜 师庆东 张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56,共5页
本文选取新疆北疆地区19个气象站台的1961-2001年的气象资料,经过处理分析了北疆地区积温的变化趋势。本文选取了≥10oC活动积温∑T10及≥10oC持续日数D10来表示新疆北疆地区积温变化,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1年北疆的积温变化是明... 本文选取新疆北疆地区19个气象站台的1961-2001年的气象资料,经过处理分析了北疆地区积温的变化趋势。本文选取了≥10oC活动积温∑T10及≥10oC持续日数D10来表示新疆北疆地区积温变化,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1年北疆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日平均气温≥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积温显著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通过小波分析得出积温的变化周期为8年。还得出了积温与持续期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研究,分析出积温变化对北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利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积温 持续期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藏北高原气温资料插补及其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蓉 胡泽勇 +3 位作者 关婷 孙根厚 杨耀先 刘火霖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通过定义最优配对分段插补法,以NewD66/D66、D105、Amdo和BJ为主站,D66/五道梁气象站(WDL)、D110、MS3478和MS3608为辅站,对主站缺失的地面气温资料进行插补,以获得完整的气温序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主站近期气温变化。主站和辅站气温一... 通过定义最优配对分段插补法,以NewD66/D66、D105、Amdo和BJ为主站,D66/五道梁气象站(WDL)、D110、MS3478和MS3608为辅站,对主站缺失的地面气温资料进行插补,以获得完整的气温序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主站近期气温变化。主站和辅站气温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每两个配对站的气温变化均有很好的一致性;温差表现为冬半年大、夏半年小。插补效果分析表明,插补效果夏季比冬季好;插补效果D66站最好,D105站相对较差;插补误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间尺度越大插补结果的可用性越强;大幅降温、降水、较大风速以及较大风向转变是影响插补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主站完整气温序列分析表明,NewD66站的气温年较差最大(26℃),Amdo站最小(19℃);BJ站多年平均气温最高(-0.3℃),D105站最低(-5℃);BJ站处于季节冻土区,其余三站处于多年冻土区;近十几年主站年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BJ站和NewD66站升温明显,D105站和Amdo站升温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最优配对分段插补法 野外站点 气温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特征量T_*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郝小翠 张强 +2 位作者 岳平 王胜 李宏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5-672,共8页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下垫面LAS测量的T*LAS和EC测量的T*EC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55,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482。对9月进行风向统计,主风向为NNE和SE,NN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0,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349,S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8,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619,风向对T*有显著影响。位温梯度与T*呈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T*LAS相较于T*EC与位温梯度有更好的相关性。当稳定度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减小;当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增大。T*LAS/T*EC的变化范围随着z/L的增大逐渐变小,当z/L增大到4后,T*LAS/T*EC开始保持较小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仪 涡动相关系统 温度特征尺度T* 位温梯度
下载PDF
全球“变暗”和“变亮”时期中国地面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溯 石广玉 +1 位作者 王标 李得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3-999,共7页
利用中国90个气象站年平均地面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和地面太阳辐射数据,分析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变暗"和"变亮"时期中国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SSR)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全球"... 利用中国90个气象站年平均地面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和地面太阳辐射数据,分析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变暗"和"变亮"时期中国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SSR)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暗"时期,年平均地面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的差别较大,日最高温度先下降后缓慢上升,日最低温度先平缓变化后快速上升,日最低温度的上升速率始终大于日最高温度,且两者变化速率之差>0.3℃.(10a)-1。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中高纬度地区(35o N以北)增温(或保温)的趋势更强,这与该地区SSR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一致。在全球"变亮"时期,年平均地面日最低温度继续上升,相对于"变暗"时期升温速率变化不大;而年平均日最高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此时年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的升温速率趋于一致。年平均日最高温度仍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低纬度(35°N以南)地区的升温速率大于中高纬度,这与中低纬度SSR上升而中高纬度SSR下降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年平均日最低温度没有表现出这种南北差异,与SSR变化也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SSR开始上升,但目前SSR仍未恢复到"变暗"初期(60年代)的水平,而当前地面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已远高于"变暗"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全球“变暗”和“变亮” 日最高温度 日最低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