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雪量计及风速风向仪在南京地铁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杰中 吴宁声 俞佳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气象条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积极作用,文章以南京地铁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过程。应用中通过在各线路车辆基地和正线站点布设用于监测降水的雨雪量计监测站和风速风向监测... 为了充分发挥气象条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积极作用,文章以南京地铁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过程。应用中通过在各线路车辆基地和正线站点布设用于监测降水的雨雪量计监测站和风速风向监测站,对雨雪量和风速风向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的数据中心站,实现数据的展示和分析,以及相应阈值报警功能,为南京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铁 气象监测系统 雨雪量计 风速风向 中心站
下载PDF
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广东雷暴大风自动识别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兰宇 罗聪 +4 位作者 伍志方 唐思瑜 吴林 程兴国 陈蝶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基于2012—2019年自动站雷暴大风观测实况和对应雷达回波,利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和深度学习方法(CNN、YOLO)等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雷暴大风自动识别模型。根据广东雷暴大风回波特征,选取50dBZ高度、反射率因子强度梯度等5... 基于2012—2019年自动站雷暴大风观测实况和对应雷达回波,利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和深度学习方法(CNN、YOLO)等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雷暴大风自动识别模型。根据广东雷暴大风回波特征,选取50dBZ高度、反射率因子强度梯度等5个回波参量作为决策树的特征因子;将1~9km高度的雷达回波分为11层,作为YOLOv3的输入层,使其由原3个特征层扩展到11层,训练优化后的YOLOv3可更合理刻画雷暴大风的空间结构特征。经批量测试和业务试运行试验,检验结果表明:三种模型中基于决策树的模型虚警最高,基于CNN的模型漏报最多,基于YOLO的模型识别效果最好,其POD和CSI均最高。通过对广东2020年汛期5次系统性和5次局地性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分类型自动识别效果评估,并选取任意天气下长达30天连续时段进行不间断识别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雷暴大风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具备业务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自动识别 机器学习 雷达回波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中国东南地区热带气旋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的统计特征
3
作者 刘婧茹 李英 +1 位作者 孟青 王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4-1038,共15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陆频次递减;TC大风多以东北风向为主,登陆前大风站点居多,12级以上的强风速基本分布在距TC中心300 km范围内。(2)强热带风暴(STS)和台风(TY)强度TC引起的站点大风最多,但16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强度等级。慢速TC引起的站点大风主要出现其移向右前侧,快速主要出现在其右后侧。TC大风中向岸风均值略大于离岸风,其中12级以上风速向岸风站点多于离岸风,但16级以上大风则是离岸风站点明显多于向岸风。(3)约89.8%的TC大风伴随降水,分布于TC中心附近,东北风为主,峰值出现在8月。约10.2%的TC大风无降水,主要分布在TC外围,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弱,多出现于5月和12月。12级以上TC大风几乎均伴随着降水,而无降水TC大风风速达12级以上样本很少。(4)约23.8%的TC大风伴随强对流天气,以东北风为主,平均风速大于非强对流TC大风。TC大风伴随的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强降水和雷暴,以短时强降水居多(约占该类TC大风的79.5%),主要分布在TC中心附近东北象限,而雷暴TC大风则主要出现在TC外围(约占该类TC大风的28.0%),东南象限相对较少。(5)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雷暴的TC大风仅占强对流TC大风的7.5%,TC大风的1.8%,说明TC大风伴随的短时强降水中不常见雷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热带气旋大风 伴随天气 统计特征
下载PDF
2019年8月16日沈阳极端降水事件的低空γ中尺度涡旋观测特征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磊 郑永光 +3 位作者 袁子鹏 袁潮 蒋超 陈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9,共21页
2019年8月16日沈阳市区受伴有低空γ中尺度涡旋的强对流系统影响,发生了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小时降水(102 mm)。为了提高对此类涡旋所致强降水天气的认识和预报能力,综合利用多源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中低空γ中尺度... 2019年8月16日沈阳市区受伴有低空γ中尺度涡旋的强对流系统影响,发生了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小时降水(102 mm)。为了提高对此类涡旋所致强降水天气的认识和预报能力,综合利用多源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中低空γ中尺度涡旋的观测特征、形成原因和对强降水的影响机制开展研究。此次过程期间,500 hPa沈阳位于东北冷涡东南侧,850 hPa以下低空位于“利奇马”台风残涡西侧的偏北气流水汽输送带内,16日午后沈阳市区具有低层大气气温廓线接近干绝热递减率、较低抬升凝结高度和逐渐加强的风垂直切变等环境条件特征;风廓线雷达资料显示降水前0—6 km风矢量差最大达17 m/s,有利于较浅薄中尺度涡旋对发生。16时前后,沈阳市区内γ中尺度辐合风场首先触发局地风暴,随后有对流风暴群移入沈阳,在局地风暴具有反气旋式旋转处合并。合并风暴在初期产生强降水后,回波顶降低、降水强度减小,低空出现了生命期约30 min的γ中尺度涡旋对,更是出现罕见的具有辐合特征的反气旋式涡旋加强的现象,伴有低空涡旋的风暴再次加强并导致后期更强的降水。相比中国中气旋统计特征,本次低空浅薄涡旋生命期较短、尺度小、移速慢,产生了非常强的垂直涡度,但涡旋厚度小于中气旋。涡旋出现后所有5 min降水量超过10 mm的自动气象站均出现在中尺度涡旋对之间的区域,更是导致了自从1951年沈阳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小时降水量。涡旋的旋转强度、伸展高度以及两个涡旋之间的距离表征了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本次过程中的合并风暴具有暖云低质心回波特征,前期局地风暴降水使得近地面空气湿度升高、减弱了蒸发作用,使得后期降水具有更高效率,配合低空涡旋在近地面形成上升气流同时促进雨滴增长和碰并过程,进而增强雨强;强烈旋转的涡旋造成近地面强上升气流,有利于风暴再次发展,进而使得降水持续更长时间。低空反气旋式涡旋生成加强的原因是:冷涡风暴低空准线状的出流边界形成由北指向南的水平涡管,在降水初期下沉气流向下的扭曲作用下,近地面生成初始涡旋对;由于环境风切变矢量随高度逆时针旋转,更有利于反气旋式涡旋加强,合并后风暴内的强上升气流的拉伸作用也进一步加强了反气旋。最后给出了本次低空γ中尺度涡旋的形成机制和导致暴雨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γ中尺度涡旋 极端降水 观测分析 环境背景
下载PDF
东北地区雷暴大风观测特征及其与东北冷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磊 郑永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6-429,共14页
为提高对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的分析和预报能力,基于2017—2021年东北地区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葵花8号卫星综合判识雷暴大风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强对流物理量和东北冷涡中心及半径等特征参量,研究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的观测特征... 为提高对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的分析和预报能力,基于2017—2021年东北地区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葵花8号卫星综合判识雷暴大风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强对流物理量和东北冷涡中心及半径等特征参量,研究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的观测特征及其与东北冷涡(简称“冷涡”)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简称“总体”)集中出现在蒙古高原至大兴安岭以西、东北平原和辽宁沿海。冷涡导致的雷暴大风占总体雷暴大风的50.6%,辽河平原是冷涡雷暴大风最高发区域。东北地区总体和冷涡雷暴大风均具有单峰分布的日变化特征,在午后发生频率最高,但是深夜和上午时段雷暴大风多与冷涡有关,占比达75%。(2)雷暴大风逐小时出现的站数(简称“站数”)大多小于10次,站数大于10次的雷暴大风个例中,冷涡个例占56.5%,高于非冷涡。相比于非冷涡,冷涡雷暴大风发生在更干冷、850与500 hPa强温度直减率以及强的风垂直切变和风暴承载层环境中。(3)冷涡系统的不同象限出现的雷暴大风占冷涡雷暴大风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东南象限(73.5%)、西南象限(17.5%)、东北象限(7.5%)和西北象限(1.5%)。冷涡外围的雷暴大风次数多于冷涡本体,集中出现在冷涡东南象限距离冷涡中心0.5—2个冷涡半径的范围内,该区域大气中层存在干层、低层存在大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中等以上的风垂直切变和更大的风暴承载层风速,并且更容易受低空切变线的影响,这也是冷涡雷暴大风集中出现在该区域的原因。(4)导致雷暴大风的冷涡中心集中于(45°—55°N,111°—128°E),其中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的冷涡中心的频次分布为南北向,集中在116°E和122°E处。造成区域性雷暴大风的冷涡中心和最外围环流的位势高度均低于造成局地雷暴大风的冷涡,春、秋季差异更明显;冷涡半径在8月略大于导致局地雷暴大风冷涡,其他月份则反之。以上研究证明东北冷涡是导致东北地区雷暴大风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总结的冷涡不同象限处雷暴大风的空间分布和产生区域性雷暴大风的冷涡的特征,可供东北冷涡雷暴大风预报、预警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雷暴大风 强对流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极端大风天气分析
6
作者 陈艳 邓国卫 +1 位作者 边茜 谭燕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75-80,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对流系统演变以及卫星和雷达遥感探测方面,综合分析2016年6月4日出现的有记录以来最强的雷暴大风天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强烈干冷空气入侵与低层暖...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对流系统演变以及卫星和雷达遥感探测方面,综合分析2016年6月4日出现的有记录以来最强的雷暴大风天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强烈干冷空气入侵与低层暖湿气流叠加,形成强烈的位势不稳定大气层结,为大风过程提供热力条件;对流层中高层的西风急流促进了高层的辐散运动,为过程提供动力条件;对流层低层的干冷空气堆促进水汽蒸发,使环境温度降低,加速冷空气下沉;在高空槽、中层切变线等天气尺度系统引导下,小尺度雷暴单体不断新生、合并,使得对流天气维持和加强;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地形的“狭管峡谷效应”有利于风速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灾害性天气 大风 卫星 雷达
下载PDF
新乐市大风灾害经济风险评估
7
作者 徐艺芙 陈笑娟 +1 位作者 李婷 魏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326-328,共3页
利用1978—2020年新乐市和周边曲阳、行唐、正定、定州、藁城、无极共7个国家地面气象站基本资料、承灾体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构建新乐市大风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模型,结合经济暴露度构建大风经济风险评估模型,得到新乐市大风灾害致灾危... 利用1978—2020年新乐市和周边曲阳、行唐、正定、定州、藁城、无极共7个国家地面气象站基本资料、承灾体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构建新乐市大风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模型,结合经济暴露度构建大风经济风险评估模型,得到新乐市大风灾害致灾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乐市大风危险性较高值区分布于东王镇、邯邰镇东部和正莫镇北部少部分地区;新乐市经济暴露度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趋势,长寿街道经济暴露度等级为高;大风灾害经济风险等级西部较低,东部较高,高等级区位于中部长寿街道、东部南大岳镇、承安镇、杜固镇、东王镇、邯邰镇和正莫镇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灾害 危险性指数 承灾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泸州极端大风和大气污染物可预报性及相关性浅析
8
作者 林璐 黄一航 赵若雷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64-69,共6页
利用2022年4月27—28日多源观测、污染物浓度及模式资料,分析了大风成因、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IPM-EMNGS模式可预报性。结果表明,高低空低值系统相互配合、层结不稳定、较好的能量条件、浅薄的湿层厚度、较大... 利用2022年4月27—28日多源观测、污染物浓度及模式资料,分析了大风成因、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IPM-EMNGS模式可预报性。结果表明,高低空低值系统相互配合、层结不稳定、较好的能量条件、浅薄的湿层厚度、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出现大风天气;各污染物浓度随天气有明显变化,晴热天气持续时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而在大风过境后,PM_(10)、SO_(2)、NO_(2)、O_(3)浓度明显下降,降雨后PM_(2.5)和PM_(10)下降幅度明显,说明大部分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清除与大风、降雨有明显相关,而PM_(2.5)和PM_(10)则对降雨更为敏感。且IPM-EMNGS模式对于大范围空气质量变化预报有指示意义,特别是AQI和O_(3)敏感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大气污染物 可预报性 偏差分析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的大风特征及风压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白虎志 李栋梁 +1 位作者 董安祥 方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选取青藏高原及周边66个气象站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 1971—2000 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建站以来大风和风向特征, 计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和风压. 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 年际和... 选取青藏高原及周边66个气象站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 1971—2000 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建站以来大风和风向特征, 计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和风压. 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 铁路沿线极端最大风速和历年平均最大风速都出现在铁路中部的托托河, 风向多为偏西风; 铁路沿线50 a、100 a一遇的10 min平均最大风速和风压都出现在安多地区. 以新疆达扳城为参考站, 推算出青藏铁路沿线各站的列车停驶临界风速. 为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建议在昆仑山口至错那湖间的高山地段风口和列车转弯处建造防风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沿线 大风日数 风压 临界风速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不同重现期的风速估算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史军 徐家良 +1 位作者 谈建国 刘坚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1-1197,共7页
基于上海气象站历史风速观测资料,采用极值I型和皮尔逊III型分布估算了上海市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的时间变化以及各区(县)不同重现期最大和极大风速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01~2011年,上海市10、30、50和100 a重现期的最大风速分别为2... 基于上海气象站历史风速观测资料,采用极值I型和皮尔逊III型分布估算了上海市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的时间变化以及各区(县)不同重现期最大和极大风速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01~2011年,上海市10、30、50和100 a重现期的最大风速分别为21.0、24.9、26.7和29.2 m/s。1974~2011年期间,上海各区(县)10 m高度10、30、50和100 a重现期的最大风速都是以南部沿海地区南汇或金山最大,分别为19.0、21.4、22.6和24.1 m/s;各重现期极大风速也是以南汇或金山最大,分别为32.3、36.4、38.4和41.0 m/s。中心城区各重现期的最大和极大风速都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现期 最大风速 极值Ⅰ型分布 皮尔逊-Ⅲ型分布 上海
原文传递
开封地区近50年大风变化特征及数值预报评估
11
作者 李姝霞 王其英 刘晓君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1期98-103,共6页
【目的】对开封大风特征进行分析及数值预报评估,有助于大风精准预报与灾害防御。【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国家区域站资料、ECMWF模式资料和开封地区各测站1971—2020年的逐日风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开封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并对ECMWF数... 【目的】对开封大风特征进行分析及数值预报评估,有助于大风精准预报与灾害防御。【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国家区域站资料、ECMWF模式资料和开封地区各测站1971—2020年的逐日风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开封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并对ECMWF数值预报进行评估。【结果】开封地区平均每年大风日数7 d,50年大风分布为西部北部多、东南部少;开封市大风日数年际、年代际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10年代下降显著,2008—2020年基本维持在0~2 d,大风主要集中在3~4月,风向多为N到NE和W到WNW区间,春季大风最多,占全年的45.2%,冬季次多,占全年的27%。【结论】开封地区区域站大风日数多发区与国家观测站有所不同,区域站大风日数总体多于国家观测站大风日数,极端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显著大于国家观测站。ECMWF模式大风预报存在误差,普遍偏小1.9~4.4 m/s,需要进一步开展模式预报释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变化特征 区域站大风 模式评估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近地表大风日数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孔锋 李颖 +4 位作者 王一飞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88-196,共9页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大风日数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西藏(东南和西南)地区年均...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大风日数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西藏(东南和西南)地区年均单站大风日数最多(少),但减少比例最少(多)。在显著振荡周期上,全国是14年,东北、北方和西北东部地区均是60年,西北西部、西南和东南地区是7、14和60年,西藏地区是7和60年。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西北西部、西藏、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年均大风日数分别在1991、1993、1989、1997、1986、1997、1992和1984年发生突变,但仅西北东部和西藏地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中国年均大风日数呈现出明显的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年均大风日数较多分布在西藏中部和西部、青海南部、新疆东部、四川西部及内蒙古和甘肃北部地区地形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而在其他年代均以负距平为主。1961—2016年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年际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波动特征在"胡焕庸线"两侧呈东大西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日数 时空格局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中国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温等20℃深度面的演变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的联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玮 曹杰 +1 位作者 黄潇 刘永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8,共7页
利用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联合环境数据分析中心(JEDAC)提供的120°E~80°W,20°N~20°S范围的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资料,插值获得热带太平洋地区的等20℃海温面深度资料。分析发现,就全年及四季而言,太平洋的等20℃海... 利用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联合环境数据分析中心(JEDAC)提供的120°E~80°W,20°N~20°S范围的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资料,插值获得热带太平洋地区的等20℃海温面深度资料。分析发现,就全年及四季而言,太平洋的等20℃海温面呈西深东浅的纬向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呈深-浅-深的经向分布,在东太平洋地区呈浅-深-浅的经向分布。太平洋等20℃海温面的方差变化存在三个大值区,分别位于暖池、赤道附近及其东南太平洋海域。等20℃海温深度面的准3~7年振荡是除去年循环之外的最显著振荡周期。等20℃海温深度距平信号的准3~7年振荡传播的回路,很好地反映了El Nio和La Nia事件循环的特征,从而从观测事实方面支持了ENSO循环概念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20℃海温深度 连续功率谱 带通滤波 振荡 ENSO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冬季大风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澄 付志嘉 赵晓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为了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大风形成的物理条件有一定认识,利用NCEP资料和WPR、PBL等非常规资料,以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代表站,选取近年大理的5个大风个例,对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 为了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大风形成的物理条件有一定认识,利用NCEP资料和WPR、PBL等非常规资料,以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代表站,选取近年大理的5个大风个例,对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东南侧大风环流背景具有相似性,15°N附近的低纬地区有多个高压系统出现,35°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有长波或者低压槽活动;高原东南侧大风的发生受垂直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垂直运动对高空动量的牵引作用;高原东南侧大风有低空急流的背景,低空急流的向下传输受低层风场的旋转影响;感热向下传输和潜热释放给大风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热力条件;WPR探测高度和信噪比强度可以作为大风预警的定性指标之一,并且当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呈反位相变化时,可对大风天气进行预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非常规资料 诊断分析 大风预警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特大强风过程边界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刘小红 洪钟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利用北京325m气象塔资料对1993年4月9日北京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强风过程的边界层结构(风、温、风切变及阵风特征)进行了分析。随着该次大风的过境,边界层内风场出现数个风速高值中心,高度位于200~300m,时间间隔... 利用北京325m气象塔资料对1993年4月9日北京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强风过程的边界层结构(风、温、风切变及阵风特征)进行了分析。随着该次大风的过境,边界层内风场出现数个风速高值中心,高度位于200~300m,时间间隔1~3h。伴随上层风速垂直切变和阵风特性。湍流能谱的计算结果表明了大尺度涡旋对边界层湍流微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 边界层结构 大风 湍流能谱 北京地区
下载PDF
我国登陆台风引起的大风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杨玉华 雷小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3-642,共10页
用1949~2001年我国台风大风实测纪录对此期间台风引起的大风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台风引起的6级及以上、8级及以上大风的频数,和大风风速的平均值、极端最大值的分布特征,并对台风登陆的地段、季节对上述要素的影响和台风登陆前、后上... 用1949~2001年我国台风大风实测纪录对此期间台风引起的大风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台风引起的6级及以上、8级及以上大风的频数,和大风风速的平均值、极端最大值的分布特征,并对台风登陆的地段、季节对上述要素的影响和台风登陆前、后上述要素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引起我国境内大风天气的台风中,有62%在我国登陆;而登陆我国的台风中,有89%会引起大风过程。台风引起的我国境内大风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等频数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向内陆急剧减小,在杭州湾以北地区较少出现8级以上的台风大风,而极端最大风速与大风频数有类似的分布;在华南登陆的台风引起的大风频数明显高于华东和华北,华东又高于华北,引起的大风风速的大值区与登陆地段较为一致;登陆台风在4~8月间逐渐增多,引起的大风范围逐步向北推进,在9~11月间登陆台风逐渐减少,大风范围逐步往南消退;台风登陆前引起的大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登陆后台风大风出现范围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大风 登陆台风 大风频数
下载PDF
海岛测站大风资料代表性的数值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山红 吴增茂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对大风情形下实际海岛的风场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岛测风明显受海岛地形的影响.通常运用对数或指数风廓线公式,对海岛测风资料作简单高度换算以得到海面10m风速的订正方法一般是不合理的.通过海岛测站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对... 对大风情形下实际海岛的风场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岛测风明显受海岛地形的影响.通常运用对数或指数风廓线公式,对海岛测风资料作简单高度换算以得到海面10m风速的订正方法一般是不合理的.通过海岛测站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风场结构 数值模拟 测风资料订正 大风
下载PDF
一次下击暴流显著弓形回波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胜山 张殿江 +2 位作者 胡玲 吴强 于莉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4期84-89,共6页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1日凌晨发生在蓟县的强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弓形回波与超级单体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下击暴流过程而并非龙卷过程。2007年7月30日夜间至31日凌晨,一条自西南向...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1日凌晨发生在蓟县的强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弓形回波与超级单体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下击暴流过程而并非龙卷过程。2007年7月30日夜间至31日凌晨,一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弓形回波,先后影响天津地区的6个区县产生雷阵雨短时暴雨天气,最大雨强为37.6 mm.h-1,但6个气象站均未出现飑、冰雹和地面大风。对连续观测的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一条维持了5 h多的弓形回波在移动过程中与一个预先存在低质心的超级单体在蓟县山区合并,产生了下击暴流;反射率因子图上弱回波缺口出现;同时弓形回波形态发生改变,2.4°仰角以上产生断裂;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为53 dBz。在相对径向速度图上,早期呈现为明显的后侧入流急流,后期有中气旋生成并伴有中低层辐散;高层出现强反气旋特征。风暴发展高度较高,回波顶高超过15 km,随着下击暴流的发生,反射率因子核有一个3 km的急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弓形回波 超级单体 下击暴流
下载PDF
石家庄春季大风变化特征及天气分型 被引量:17
19
作者 阎访 周顺武 马悦 《干旱气象》 2014年第2期207-214,225,共9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17 个地面气象站近39 a(1972 ~2010 年)的常规观测大风资料,在分析石家庄地区春季(3 ~5 月)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春季大风划分的局地、区域及大范围3 个等级,分别对其进行大风日数的月际、年际... 利用石家庄地区17 个地面气象站近39 a(1972 ~2010 年)的常规观测大风资料,在分析石家庄地区春季(3 ~5 月)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春季大风划分的局地、区域及大范围3 个等级,分别对其进行大风日数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周期、突变特征分析,最后根据天气形势对春季大范围大风的天气类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区春季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上呈“几”字形分布;2)春季3 个等级大风均以4 月份、1970 年代居多,且逐年呈显著线性减少趋势,而全区性的大范围大风发生频次少;3)3 个等级大风日数均明显的存在5 ~ 6 a 和14 a 的周期振荡,且在20 世纪80 年代发生了突变性减少;4)春季大范围大风为横槽型、冷空气偏东型、冷空气偏西型、冷空气偏北型4 种天气类型,且以横槽型和冷空气偏东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春季 大风 时空分布 天气类型
下载PDF
近年兰新线和南疆线主要风区大风特征研究
20
作者 史永革 刘斌 +1 位作者 韩诚 李奕超 《铁道技术监督》 2023年第7期53-59,共7页
为完善新疆大风区铁路行车组织办法和防风减灾对策,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利用兰新线百里风区、南疆线前百公里风区大风特征统计数据,归纳出2个风区具有风速高、风期长、季节性强、风向稳定的规律,得到风区的风速地域分布特征。根... 为完善新疆大风区铁路行车组织办法和防风减灾对策,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利用兰新线百里风区、南疆线前百公里风区大风特征统计数据,归纳出2个风区具有风速高、风期长、季节性强、风向稳定的规律,得到风区的风速地域分布特征。根据兰新线百里风区和南疆线前百公里风区的主要测风站统计数据,出现8级及以上大风年平均天数分别超过120 d和150 d,最大瞬时风速分别达52.1 m/s和61.6 m/s。2个风区年极值风速大多出现在冬春交替之际,大风风向均在西北偏西和东北偏北之间。通过统计分析测风站记录的最大2 min平均风速平均值,得到风区风速地域特征分布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铁路 南疆铁路 风区 大风 特征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