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分一号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颖 马艳敏 +1 位作者 唐晓玲 吴迪 《气象灾害防御》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利用2013—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信息,并对研究区湿地格局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利用2013—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信息,并对研究区湿地格局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总动态度为正值,湿地面积有所增加;湿地质心移动过程表明2013—2015年减少的湿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南部,2015—2021年增加的湿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部;2013—2021年研究区内湿地斑块面积总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空间分布格局以东西方向为主导;2013—2021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 湿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1961—2020年黑龙江省最大雪深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杰 张丽娟 +4 位作者 黄玉桃 赵余峰 陈霞 谷嘉凯 李春阳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3期861-875,共15页
积雪作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其变化对当地的水文环境、物候变化均有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基于1961—2020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积雪深度观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最... 积雪作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其变化对当地的水文环境、物候变化均有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基于1961—2020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积雪深度观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最大积雪深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气温和降雪量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20年黑龙江省年、冬季、春季和秋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16 cm、14 cm、10 cm和8 cm;其中年、冬季和春季最大积雪深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1.40 cm·(10a)^(-1)(P<0.01)、1.51 cm·(10a)^(-1)(P<0.01)、0.76 cm·(10a)^(-1)(P<0.05),秋季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961—2020年黑龙江省年及各季节最大积雪深度均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生突变,突变后最大积雪深度均表现出年际变幅增大。黑龙江省最大积雪深度呈现出山地(大小兴安岭地区、完达山)大于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变化速率为平原大于山地,其中松嫩平原最大积雪深度增速最明显。黑龙江省最大积雪深度存在东-西反向型、东南-西北反向型两种主要变化形式。气温、降雪量、北半球极涡强度、东亚槽强度均影响黑龙江省冬季最大积雪深度,其中降雪量和北半球极涡强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和东亚槽强度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气温和北半球极涡强度对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积雪深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FY-3B被动微波数据的青藏高原降尺度机器学习雪深反演
3
作者 周舟 朱灵龙 +4 位作者 张永宏 阚希 刘旭 曹海啸 王剑庚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539-554,共16页
作为中国三大积雪区之一,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在气候系统、水文地质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有的被动微波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存在数据分辨率低、不确定性高等问题,不适用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山区地形。因此,本文基于FY-3B被动微波... 作为中国三大积雪区之一,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在气候系统、水文地质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有的被动微波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存在数据分辨率低、不确定性高等问题,不适用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山区地形。因此,本文基于FY-3B被动微波数据开发了青藏高原降尺度雪深反演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将筛选后的亮温差作为参数输入,同时引入了高程、经纬度、植被覆盖度、积雪覆盖度和积雪天数等特征,最终进行了500 m分辨率的青藏高原雪深制图。结果显示,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762和5.732 cm,明显优于支持向量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从积雪天数、积雪覆盖度和植被覆盖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模型精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积雪天数为30~60 d时,模型表现良好,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最低为36.79%,RMSE为2.78 cm;随着积雪覆盖度的增加,模型的RMSE逐渐增大,在积雪覆盖度为0.25~0.50时,MRE和RMSE分别达到39.97%和3.12 cm;植被覆盖度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可能与具体的土地覆盖类型相关,在0.25~0.50范围内模型表现出较高的精度,MRE和RMSE分别为32.77%和2.9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尺度 雪深反演 FY3B-MWRI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Crocus模型的雪深模拟研究
4
作者 陶星宇 柳锦宝 +4 位作者 拉珍 巴桑 高瑜莲 赵爽 汪菀蔚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184-1196,共13页
雪深的准确模拟对于寒区的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过程模型可以定量模拟物理环境对积雪参数的影响过程,从物理意义上定量模拟区域雪深。但是,目前积雪过程模型模拟存在参数设置复杂、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因此,... 雪深的准确模拟对于寒区的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过程模型可以定量模拟物理环境对积雪参数的影响过程,从物理意义上定量模拟区域雪深。但是,目前积雪过程模型模拟存在参数设置复杂、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参数率定找到最适应区域的参数组合,从而完成模型参数的本地化。本文应用Crocus模型,在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站、普兰站和帕里站进行3 a(2019—2021年)逐日雪深模拟,利用UQ-Pyl进行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及率定,构建以上站点的Crocus模型,并通过相关系数(R)、标准差比(SDC)、纳什效率系数(NSE)、平均差值(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综合评估Crocus模型在聂拉木站、普兰站和帕里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聂拉木站、普兰站、帕里站的Crocus模型主要敏感参数分别有20、15、13个;Crocus模型在聂拉木站的雪深模拟效果最佳(R=0.989、SDC=0.990、NSE=0.978、BIAS=0.276 cm、RMSE=4.280 cm),普兰站和帕里站次之;其中,聂拉木站的积雪沉降、积累和融化过程得到了很好的模拟,普兰站在积雪较厚时模拟效果更优,帕里站在每年3—4月时模型高估了雪深,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个站点的日雪深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雪深日变化过程。本文对Crocus模型的本地化是对积雪过程模拟研究的有益补充,为理解和揭示西藏自治区的积雪过程可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同时,也为提高区域气候预测水平、水资源有效管理、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Crocus积雪模型 雪深模拟 UQ-Pyl 敏感性分析 参数率定
下载PDF
近42a东北地区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炜 汪晓梅 +1 位作者 宗振涛 李茂仑 《气象灾害防御》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利用1979—2020年中国逐日雪深、积雪日数和积雪覆盖率等数据,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积雪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79—2020年无论是积雪覆盖率、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都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内积雪覆盖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 利用1979—2020年中国逐日雪深、积雪日数和积雪覆盖率等数据,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积雪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79—2020年无论是积雪覆盖率、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都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内积雪覆盖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平均积雪日数为89 d,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山区多、平原少的特征,由北向南随纬度降低而逐渐递减;积雪日数的变化存在多层次时间周期的特征,2014年前后积雪日数序列发生突变;年平均积雪深度分布非常不均匀,等值线分布走向与积雪日数的分布较为类似,大值区基本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一带,干舌位于东北平原一带;年平均积雪深度在2.5~3.2 cm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积雪 覆盖率 积雪日数 积雪深度
下载PDF
高寒山区积雪遥感提取决策树分类模型构建与精度评价
6
作者 朱赞 孙山林 +1 位作者 王建琦 姚钘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亚洲数十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被誉为“亚洲水塔”,因此青藏高原的水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欧亚大陆上的数十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影响.如何高效获取青藏高原积雪覆被数据是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亚洲数十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被誉为“亚洲水塔”,因此青藏高原的水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欧亚大陆上的数十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影响.如何高效获取青藏高原积雪覆被数据是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归一化差异雪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SI)为基础,针对高原湖泊结冰容易导致运用常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遥感影像积雪提取中分类误差较大的问题,构建了针对高寒山区积雪提取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并执行获取决策树分类成果.同时以ENVI遥感图像处理平台共提供的6种应用较为成熟的监督分类算法获取的分类成果为对照,并分别统计各分类方法提取成果的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和Kappa系数两个精度验证指标.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这7种分类方法的综合分类精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专家决策树>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法>马氏距离法>最小距离法>平行六面体法.其中,本研究所构建的决策树分类结果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6.83%和0.96,远高于其他6种常规监督分类方法的精度,验证了该分类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高寒山区 积雪提取 决策树分类 精度评价
下载PDF
Changes in snow cover extent in the Central Taurus Mountains from 1981 to 2021 in relation to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7
作者 Ecmel ERLAT Fulya AYDIN-KANDEMİ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49-67,共19页
The snow cover over the Taurus Mountains affects water supply, agriculture, and hydropower generation in the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monthly Snow Cover Extent(SCE)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n the Central ... The snow cover over the Taurus Mountains affects water supply, agriculture, and hydropower generation in the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monthly Snow Cover Extent(SCE)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n the Central Taurus Mountains(Bolkar, Aladaglar, Tahtali and Binboga Mountains) from 1981 to 2021. Linear trends of snow cover season(November to April) over the last 41 years showed decreases in SCE primarily at lower elevations. The downward trend in SCE was found to be more pronounced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only November and March. SCE in the Central Taurus Mountains has declined about-6.3% per decade for 2500-3000 m in November and about-6.0% per decade for 1000-1500 m and 3000+ m in March over the last 41 years. The loss of SCE has become evident since the 2000s, and the lowest negative anomalies in SCE have been observed in 2014, 2001, and 2007 in the last 41 year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an increase in air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d precipitation. SCE was correlated with both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ith temperature having a greater relative importance at all elevated gradi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CE and the mean air temperature(r =-0.80) and precipitation(r = 0.44) for all elevated gradients during the snow season. The Arctic Oscillation(AO),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and the Mediterranean Oscillation(MO) winter indices were used to explain the year-to-year variability in SCE over the Central Taurus Mount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bserved in the winter SCE on the Central Taurus Mountain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ases of the winter AO, NAO and MO, especially below 2000 m ele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cover extent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 Central Taurus Mountains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ürkiye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Snow Depth in Western Jilin,China from 1987 to 2018
8
作者 WEI Yanlin LI Xiaofeng +3 位作者 GU Lingjia ZHENG Zhaojun ZHENG Xingming JIANG T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57-368,共12页
Seasonal snow cover is a key global climate and hydrological system component draw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glob-al warming conditions.However,the spatiotemporal snow cover patterns are challenging in western ... Seasonal snow cover is a key global climate and hydrological system component draw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glob-al warming conditions.However,the spatiotemporal snow cover patterns are challenging in western Jilin,China due to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parse observation.Hence,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snow cover using fine-resolution passive mi-crowave(PMW)snow depth(SD)data from 1987 to 2018,and revealed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climate factors on SD varia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annual range of SD was between 2.90 cm and 9.60 cm during the snowy winter seasons and the annual mean SD showed a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P>0.05)at a rate of 0.009 cm/yr.In snowmelt periods,the snow cover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volumetric soil water,and the change in S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ir temperatur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D and air temperature was negative,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D and precipitation was positive during December and March.In March,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xceeded 0.5 in Zhenlai,Da’an,Qianan,and Qianguo counties.However,the SD and precipit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over western Jilin in October,and several subregions present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D and precipitation in November and Apr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cover snow depth(SD) climate changes passive microwave(PMW) western Jilin China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区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康立民 滕心如 +1 位作者 车佳航 怀保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2-1471,共10页
积雪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积雪的积累消融对下游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昆仑山北坡积雪面积、积雪日数(SCD)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分析积雪的海拔效应及气候对... 积雪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积雪的积累消融对下游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昆仑山北坡积雪面积、积雪日数(SCD)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分析积雪的海拔效应及气候对积雪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昆仑山北坡积雪面积呈减少趋势(-152.4 km^(2)·a^(-1)),2010年以前积雪面积距平偏正,2010年后偏负。(2)月尺度上,积雪覆盖率(SCF)从8月到翌年7月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冬、春季高于夏、秋季。(3)SCD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SCD的变化影响该地的年总SCD。(4)2000—2020年的年均SCD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6.0 km为331.6 d,说明高海拔地区存在常年性积雪。(5)气温与积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P<0.01),降水与积雪面积呈不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P>0.05),气温对积雪的影响高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积雪面积 积雪日数 海拔效应 气候变化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Changes in Spring Snow Cover over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Associated Mechanism
10
作者 Fangchi LIU Xiaojing JIA Wei D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59-973,共15页
The spring snow cover(SC)over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TP)(TPSC)(W_TPSC)and eastern TPSC(E_TPSC)have displayed remarkable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trends,respectively,during 1985–2020.The current work investigate... The spring snow cover(SC)over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TP)(TPSC)(W_TPSC)and eastern TPSC(E_TPSC)have displayed remarkable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trends,respectively,during 1985–2020.The current work investigat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accounting for these distinct TPSC chang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crease in W_TPSC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rising temperatures,while the increase in E_TPSC is closely linked to enhanced precipitation.Local circu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ssential system responsible for the TPSC changes is a significant anticyclonic system center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TP.The anomalous descending motion and adiabatic heating linked to this anticyclone leads to warmer temperatures and consequent snowmelt over the western TP.Conversely,anomalous easterly winds along the southern flank of this anticyclone serve to transport additional moisture from the North Pacific,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snowfall over the eastern TP.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is associated with an atmospheric wave pattern that originates from upstream regions.Springtime warming of the subtropical North Atlantic(NA)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induces an atmospheric pattern resembling a wave train that travels eastward acros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before reaching the TP.Furthermore,the decline in winter sea ice(SIC)over the Barents Sea exerts a persistent warming influence on the atmosphere,inducing an anomalou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at propagates southeastward and strengthens the northwest TP anticyclone in spring.Additionally,an enhancement of subtropical stationary waves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asterly moisture fluxes over the coastal areas of East Asia,which further promotes more snowfall over eastern 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cover Tibetan Plateau long-term changes SPRING
下载PDF
川西高原积雪稳定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11
作者 张子晗 聂禄敏 陆恒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24-234,305,共12页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川西高原积雪出现剧烈变化,对地区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基于MODIS积雪遥感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通过构建稳定度指标及最大熵模型探讨川西高原不同稳定性积雪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川西高原积雪出现剧烈变化,对地区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基于MODIS积雪遥感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通过构建稳定度指标及最大熵模型探讨川西高原不同稳定性积雪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并对不同稳定性积雪的适宜分布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大多数地区的积雪属于高度不稳定性积雪,其他稳定性积雪在川西高原分布面积较小;(2)川西高原积雪在海拔越高的地方稳定性越好;(3)不同稳定性积雪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海拔和降水是影响稳定性积雪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遥感 川西高原 最大熵
下载PDF
基于MODIS积雪覆盖度数据的青藏高原两套被动微波雪深产品降尺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帆 张彦丽 李克恭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65-76,共12页
积雪深度(雪深)是流域水量平衡、融雪径流模拟等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被动微波雪深遥感产品被广泛用于雪深监测。然而,由于山区积雪时空异质性强,这些空间分辨率较粗的雪深产品受到极大限制。本研究基于MODIS积雪覆盖度数据,根据经验融... 积雪深度(雪深)是流域水量平衡、融雪径流模拟等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被动微波雪深遥感产品被广泛用于雪深监测。然而,由于山区积雪时空异质性强,这些空间分辨率较粗的雪深产品受到极大限制。本研究基于MODIS积雪覆盖度数据,根据经验融合规则以及积雪衰退曲线对“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两套雪深产品(由SMMR、SSMI和SSMI/S反演的称为Che_SSMI/S产品;由AMSR-2反演称为Che_AMSR2产品)进行空间降尺度,最终获得青藏高原500 m降尺度雪深数据(Che_SSMI/S_NSD和Che_AMSR2_NSD)。利用6景Landsat-8影像对两套降尺度雪深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套降尺度数据与Landsat-8影像积雪空间分布吻合度均较高。与29个气象站点雪深数据相比,Che_AMSR2_NSD与实测雪深更为接近,相关系数(R)达到0.72,均方根误差(RMSE)为3.21 cm;而Che_SSMI/S_NSD精度较低(R=0.67,RMSE=4.44 cm),可能是由于采用不同传感器亮温数据的两套原始雪深产品精度不同所致。除此之外,实验表明被动微波雪深产品降尺度精度还受积雪深度、积雪期等因素的影响。当积雪深度小于10 cm且在积雪稳定期时,两套雪深产品降尺度精度均最高;当积雪深度大于30 cm且在积雪消融期时,两套雪深产品降尺度精度均最低。通过对比两套降尺度雪深产品,有助于全面地了解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被动微波遥感 积雪覆盖度 降尺度算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叶聪霄 马晓燕 《气象科学》 2024年第4期630-642,共13页
基于青藏高原逐日积雪深度和地表太阳辐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几十年雪深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深度在1970s和1980s总体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1990s中期之后开始减少,2000... 基于青藏高原逐日积雪深度和地表太阳辐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几十年雪深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深度在1970s和1980s总体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1990s中期之后开始减少,2000年后高原雪深仍然以减少为主,显著减少区域位于羌塘高原,显著增加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以及高原中东部高海拔地区。雪深由少雪期到多雪期的突变时间主要处于1960s中期至1970s初,由多雪期到少雪期突变时间主要处于1990s末期至2000s初。青藏高原西部地区雪深存在13~17 a左右的周期变化,而东部地区存在3~7 a左右的周期变化。地表太阳辐射的减少是高原1970s和1980s积雪增加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1990s中后期气温的显著增加是积雪减少的主要因素,两者呈负相关性,降水量与积雪整体呈正相关性,在温度相对较低,地表太阳辐射较低的情况下,降水量的增减对积雪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深度 气象要素
下载PDF
柴达木地区积雪时空变化
14
作者 秦翔宇 王旭 +3 位作者 薛飞阳 王鑫 苏子昕 青铃萱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8-113,185,共7页
选取柴达木地区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并引入重心模型,分析2000—2018年柴达木地区4个积雪参数(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积雪初日和积雪终日)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斜率分析积雪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选取柴达木地区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并引入重心模型,分析2000—2018年柴达木地区4个积雪参数(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积雪初日和积雪终日)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斜率分析积雪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究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2000—2018年柴达木地区的积雪日数减少,积雪深度增加,积雪初日推迟,积雪终日提前,但是该区域同期的气温和降水量都有小幅度的增长趋势。4个积雪参数的重心都有东移的趋势,同期的气温出现西移的趋势,东移和西移的速度不同,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柴达木地区西北部积雪日数减少,积雪深度减少,积雪初日推迟以及积雪终日提前。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的升高是影响柴达木地区积雪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积雪终日对此的影响最为敏感,较不敏感的为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年降水量对此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时空变化 积雪日数 积雪深度 积雪初日 积雪终日 柴达木地区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融雪期积雪深度模拟
15
作者 黄东浩 王鹏 +1 位作者 周丽丽 孙宏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其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冬季积雪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为定量描述东北黑土区融雪期积雪消融过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层融雪模型,对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17年和2018年积雪消融过程的能量收...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其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冬季积雪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为定量描述东北黑土区融雪期积雪消融过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层融雪模型,对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17年和2018年积雪消融过程的能量收支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和模拟。通过对积雪消融过程的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积雪消融的能量主要来源为净辐射通量,其次受湍流交换的影响。其来源分别占总能量的67.4%~74.7%和18.8%~25.8%。积雪消融时间集中在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日内集中变化时段,由净辐射通量主导,融化时间为9~15 h,历时7 h,整个融雪期为9~15 d,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雪层能量闭合率最大可达0.67,与积雪深度为正相关关系,但积雪覆盖周期过长会导致积雪表面形成冰层,增加雪表面反射率,会导致能量闭合率较低。利用单层融雪模型对消融过程中积雪深度模拟,结果表明:单层融雪模型模拟积雪深度的平均绝对误差(MAE)<1.5 cm,纳什系数(Nash)>0.8,模拟效果在可接受范围内。该融雪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季节性积雪区的积雪物理消融过程,为季节性冻融区水资源管理、规划及融雪侵蚀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该融雪模型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积雪消融研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消融 能量平衡 单层融雪模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1980—2020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晓东 马英 +1 位作者 李雨馨 杨霞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3-434,共12页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积雪在区域水文循环和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80—2020年逐日无云积雪覆盖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近40年的积雪面积、积雪覆盖日数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分布具有...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积雪在区域水文循环和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80—2020年逐日无云积雪覆盖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近40年的积雪面积、积雪覆盖日数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阿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塔里木盆地、恒河流域、怒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高海拔山区是积雪广泛分布的地区。在水文年内,高原地区积雪覆盖率呈单峰变化,8月上旬积雪面积最小,1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分别占高原总面积的5.2%和38.6%;40年间,高原地区平均积雪面积以3.9×10^(4)km^(2)·(10a)^(-1)的趋势显著减少(P<0.05);积雪覆盖日数以0.47 d·a^(-1)的趋势显著减少,高原71.4%的区域积雪覆盖日数呈减少趋势,呈显著减少的区域约占55.3%;17.1%的区域积雪覆盖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主要分布在52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在海拔5200~5900 m之间的区域,积雪覆盖日数的增加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时空变化 遥感
下载PDF
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的积雪产品去云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宏 陈帅 +2 位作者 王剑庚 朱灵龙 陈诗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积雪覆盖区域图(SCA)可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常被用于积雪覆盖时空变化的研究中.由于受云遮挡的影响,MODIS积雪产品存在较大区域的数据缺失.为了消除云遮挡的影响,本文构建一种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积雪覆盖区域图(SCA)可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常被用于积雪覆盖时空变化的研究中.由于受云遮挡的影响,MODIS积雪产品存在较大区域的数据缺失.为了消除云遮挡的影响,本文构建一种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雪粒径与复杂地形、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复杂的映射关系,实现云下积雪参数的补全,提高积雪产品的覆盖面积.本文选取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MODIS反演得到的积雪产品数据与地形地物数据结合,并通过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Denoising Autoencod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极值雪线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地回归补全高山复杂地形下由于云覆盖导致的积雪缺失数据,从而得到无缺失的逐日雪盖数据.其中,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融合多特征数据,建立地形特征与雪粒径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来补全云层下的雪粒径数据;极值雪线法主要用来去除低海拔地区误报值,进一步提高雪盖提取精度.采用MODIS积雪产品对去云结果开展精度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去云方法的精度超过86%,有效地提高了雪盖提取精度.因此,本文所提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复杂地形区域的云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 极值雪线法 复杂地形 去云
下载PDF
近20 a新疆阿尔泰山积雪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虹 李忠勤 +1 位作者 陈普晨 彭加加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0-1051,共12页
基于2001—2020年新疆阿尔泰山的MOD10A2积雪产品数据,结合DEM及气象数据,分析近20 a阿尔泰山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气象因素对积雪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均积雪覆盖率(SCP)年际变化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变化率为-0.88%·(... 基于2001—2020年新疆阿尔泰山的MOD10A2积雪产品数据,结合DEM及气象数据,分析近20 a阿尔泰山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气象因素对积雪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均积雪覆盖率(SCP)年际变化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变化率为-0.88%·(10a)-1。积雪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其中秋季呈增加趋势,冬季呈显著减小趋势。年内积雪从10月开始积累,1月SCP值达到最大。(2)SCP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坡向区域的SCP区别较大,最高值是西北坡,为28.45%,南坡最低,为18.36%。(3)积雪覆盖频率(SCF)整体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有67.65%的区域SCF呈减少趋势。高山区SCF呈上升趋势而平原及河流区呈下降趋势。(4)气温是影响新疆阿尔泰山积雪变化的主要因素,与SCF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海拔逐渐升高,气温对积雪的影响逐渐减小。新疆阿尔泰山年均降水量呈现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SCF与降水量总体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MOD10A2 时空变化 气象因子 新疆阿尔泰山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测定积雪中28种多氯联苯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琳瑶 步小敏 +3 位作者 牟臻 浦伟 王鑫 付晓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7-276,共10页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长期存留并通过多种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对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已有研究表明PCBs在大气中广泛存在,但在积雪中PCBs的浓度极低,大量积雪样品采集给分析研究带...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长期存留并通过多种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对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已有研究表明PCBs在大气中广泛存在,但在积雪中PCBs的浓度极低,大量积雪样品采集给分析研究带来困难。为了探究积雪中PCB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测定积雪中28种PCBs的方法,利用优化高分辨气质联用仪参数,在较少样品量(1~2 L)情况下实现积雪中PCBs的定量分析。通过比较PCBs在不同离子源下的定性定量参数,最终发现电子轰击离子源最优,并进一步对发射电流进行优化,提高了仪器灵敏度。结果表明:28种PCBs标准样品在0.05~1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3~0.999;在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水平下,28种PCBs回收率为60.2%~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0.9%~14.0%(n=3);方法检出限为1.01~2.92 pg·L^(-1),可满足实际样品分析检测的需求,为进一步分析积雪中污染物分布特征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对我国东北典型地区积雪中PCBs的分析发现,积雪中PCBs以五、六氯联苯为主要组成,含量较高的PCB单体为PCB81、128、126及169,结合已有研究初步推断积雪中PCBs的污染除与PCB历史生产、残留有关外,还与燃烧与热工业过程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QTOF/MS 积雪 多氯联苯
下载PDF
祁连山讨赖河流域上游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磊 李奋华 +3 位作者 李常斌 吕佳南 谢旭红 周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分析是研究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形成、分布及变异的前提。论文以祁连山讨赖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采用降尺度方法获取高分辨率雪深数据,并基于Sen...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分析是研究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形成、分布及变异的前提。论文以祁连山讨赖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采用降尺度方法获取高分辨率雪深数据,并基于Sen斜率法、敏感性分析和贡献率计算方法,分析2002—2018年间雪深时空变化,揭示积雪对地形及气候等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讨赖河流域上游雪深介于0~2.50 cm之间,变率介于-0.19~0.06 cm·a^(-1)之间,域内雪深减小面积占比68.30%。雪深随海拔的增大而增加,以海拔2 500 m为界发生增减变化,高海拔地区呈减小趋势;雪深随坡度增加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坡向雪深均呈减小态势,西北坡尤为显著。从敏感性均值来看,气温和辐射对雪深具负向抑减效应,降水则具正向促增效应。高海拔区域降水对积雪变化的贡献率相对较大;低海拔河谷地带气温对积雪变化的贡献更为显著。本研究为内陆河流域上游积雪动态研究提供了范例,对出山径流模拟、预测以及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讨赖河流域上游 积雪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