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1—2017年热带气旋移动速度特征统计分析
1
作者 钟剑 韩苗苗 +1 位作者 吴玉琴 孙一妹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301-307,共7页
热带气旋移动速度是目前热带气旋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951—2017年中国国家气象局最佳路径集资料,系统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不同强度等级移动速度的年代际特征,初步探讨其原因,并对不同强度等级移动速度的分布特征进行系统... 热带气旋移动速度是目前热带气旋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951—2017年中国国家气象局最佳路径集资料,系统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不同强度等级移动速度的年代际特征,初步探讨其原因,并对不同强度等级移动速度的分布特征进行系统诊断。结果表明,1951—2017年间平均移动速度(所有强度等级平均及对于大部分强度等级)呈现出减慢趋势,且主要体现在强热带气旋等级移动速度减慢;热带气旋向高纬度迁移趋势理论上将使移动速度增大而移动速度仍然减慢,说明气候因素是引起移动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强度等级平均移动速度、增强阶段基本相当,减弱阶段随强度减弱在初、中期明显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小,变性气旋移动速度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等级速度概率分布,增强阶段基本相同且相对集中,减弱阶段差异较大且相对分散,变性气旋最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路径集资料 热带气旋 移动速度 特征统计
下载PDF
同化风云四号A星大气运动矢量产品对台风预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官培根 陈科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大气运动矢量(AMVs)又称为云导风或云迹风,对全球的数值天气预报有积极的影响。风云四号系列卫星作为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功能和性能比第一代卫星有大幅提升。为研究风云四号卫星云导风产品同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同时对比新... 大气运动矢量(AMVs)又称为云导风或云迹风,对全球的数值天气预报有积极的影响。风云四号系列卫星作为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功能和性能比第一代卫星有大幅提升。为研究风云四号卫星云导风产品同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同时对比新旧两代风云系列静止卫星反演产品之间的差异,分别对风云二号G星和风云四号A星的大气运动矢量反演产品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和同化预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风云四号A星的云导风数据质量略优于风云二号G星,同化两颗卫星大气运动矢量产品均对台风预报具有正面的影响,同时同化两颗静止卫星的大气运动矢量产品可以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这一结果对AMVs的后续应用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运动矢量 资料同化 风云四号 风云二号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的珠江河口台风过程实时滚动修正预报
3
作者 邓志弘 刘丙军 +4 位作者 张卡 胡仕焜 曾慧 张明珠 李丹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改善台风预报精度,基于实时滚动修正预报思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嵌套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和误差校正(EC)技术,搭建了珠江河口台风实时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滚动预报”比单次预报有更好的路径和强度预报效果,随着模型滚... 为改善台风预报精度,基于实时滚动修正预报思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嵌套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和误差校正(EC)技术,搭建了珠江河口台风实时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滚动预报”比单次预报有更好的路径和强度预报效果,随着模型滚动时间的延长,预报整体精度有逐渐改善的趋势。路径预报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比单次预报减小了25.67%,强度预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比单次预报减小了65.04%;考虑误差校正的CNN-LSTM-EC的路径、强度“滚动预报”效果均优于CNN-LSTM,前者的路径预报误差较后者减小了22.57%,强度预报误差减小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滚动预报 台风 珠江河口 深度学习 误差校正
下载PDF
北上台风“梅花”(2212)路径强度及降水预报检验评估
4
作者 杨瑞雯 曲荣强 +2 位作者 谭政华 张宸赫 于亚鑫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8,共12页
为了更好地为北上台风提供准确预报和保障,针对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采用客观预报法对中国、日本和美国主观预报产品的路径、强度以及多模式数值降水预报误差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台风“梅花”进入辽宁地区第四次登陆我国,刷新... 为了更好地为北上台风提供准确预报和保障,针对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采用客观预报法对中国、日本和美国主观预报产品的路径、强度以及多模式数值降水预报误差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台风“梅花”进入辽宁地区第四次登陆我国,刷新了辽宁地区多项历史记录,造成了辽宁地区长时间、大范围的风雨影响。在短预报时效内,中国对台风“梅花”的路径预报误差最小;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日本的预报表现优于中国和美国,且其在北上阶段各预报时效内的路径误差大于台风生命史;日本对台风强度的预报准确率最高,预报效果最稳定,中国和美国的强度预报较实况偏强;ECMWF和NCEP数值模式对于强降水的预报形状与实况最相似,但其降水预报强度偏小,CMA_MESO_3KM模式预报的中位数强度与实况最接近,在各预报时效下的TS评分表现较好。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应关注台风和周围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情况,参考多家预报中心对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预报进行综合分析和主观订正,有助于台风预报准确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法 台风“梅花” 辽宁地区 检验评估 订正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在台风登陆前后风速的识别应用
5
作者 方奎明 谈志安 +2 位作者 陈莲 李渊 陆桥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基于Pydda反演算法、三次方程内插法及典型相关分析法,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反演风场、ERA5-Land再分析风场和气象自动站风场进行风场数据融合,并分析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融合风场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融合风场结合了... 基于Pydda反演算法、三次方程内插法及典型相关分析法,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反演风场、ERA5-Land再分析风场和气象自动站风场进行风场数据融合,并分析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融合风场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融合风场结合了各类风场的独特优势,能够弥补高海拔地区观测资料缺乏的不足;融合风场既包含低层风场的大风速区特征,也包含反演风场中超强台风“利奇马”的北倾结构特征。融合风场通过低层风场的传导能够对下一时刻的地面大风区起到一定指示作用,结合地形可以进一步判断强降水发生的大致范围,有助于划定风雨灾害影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风场反演 风场融合 台风风场 风速识别
下载PDF
基于集合预报优选台风路径订正技术的广西风雨预报研究
6
作者 梁依玲 梁存桂 +2 位作者 韩慎友 李佳颖 翟舒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利用2017—2019年欧洲中心全球集合预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最佳路径数据集,基于统计分析和集合预报释用技术,对影响广西的台风路径预报提出一种实时订正技术。通过优选N个误差较小的集合预报成员,生成台风路径订正产... 利用2017—2019年欧洲中心全球集合预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最佳路径数据集,基于统计分析和集合预报释用技术,对影响广西的台风路径预报提出一种实时订正技术。通过优选N个误差较小的集合预报成员,生成台风路径订正产品、台风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和台风大风合成分析产品。结果表明,利用优选集合成员的算术平均模型预报台风路径比集合预报平均、确定性预报效果改善,且预报时效越长,改善效果越明显,24 h、48 h时效的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比集合平均减小4 km和6 km,比确定性预报减小5 km和19 km;优选集合成员的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传统的集合平均降水产品,特别是对大暴雨落区预报,36 h、60 h时效大暴雨TS评分较集合平均提高10%和12%;优选集合成员的大风合成分析产品,能预报出台风影响时极大风区移动、增强、减弱的态势,36 h时效6、7、8级以上极大风的TS评分较集合平均提高18.3%、15.7%、13.4%,对9~11级以上的极大风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集合预报 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
下载PDF
岬湾沙滩地貌对台风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陈大喜 黄君宝 +3 位作者 刘旭 张炜 姚文伟 何睿杭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3期31-37,44,共8页
台风作用下的岬湾沙滩地貌变化较为复杂,厘清岬湾沙滩地貌对台风响应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XBeach软件构建台风作用下的岬湾沙滩地貌变化数值模型,在较好验证的基础上模拟东沙沙滩地貌对“利奇马”台风作用的响应... 台风作用下的岬湾沙滩地貌变化较为复杂,厘清岬湾沙滩地貌对台风响应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XBeach软件构建台风作用下的岬湾沙滩地貌变化数值模型,在较好验证的基础上模拟东沙沙滩地貌对“利奇马”台风作用的响应过程,进而探析泥沙输移和地貌变化的机理。研究表明:台风登陆前后潮位和台风浪强度对岬湾沙滩的地貌变化起主导作用,在这2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沙滩上部侵蚀明显,泥沙整体向离岸方向运动,并在沙滩下部淤积。产生的裂流在台风期间台风浪与风暴潮条件下,会对沙滩造成较大程度的侵蚀,落潮期间的落潮流在沿岸泥沙的输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岬角掩蔽区域波浪动能减弱是台风作用下该区域出现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湾沙滩 数值模拟 地貌变化 台风影响 XBeach
下载PDF
基于雷达径向风的台风位置快速识别人工智能算法研究
8
作者 周乐照 尹丝雨 郑林晔 《海峡科学》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台风中心的确定对于预测台风的移速、移向、维持和停滞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台风路径及台风风雨预报水平,并提前预警,协助应急救灾,减少灾害性影响。该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台风卷积算子,利用雷达径向速度数据及数值模式预报的风场数... 台风中心的确定对于预测台风的移速、移向、维持和停滞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台风路径及台风风雨预报水平,并提前预警,协助应急救灾,减少灾害性影响。该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台风卷积算子,利用雷达径向速度数据及数值模式预报的风场数据实现台风中心位置的智能识别,并通过典型个例对定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确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得到台风中心的位置,在临近登陆及登陆后的定位效果上均表现较优,定位精度较高,误差远小于世界气象组织所规定的容许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定位 雷达径向速度 人工智能 定位效果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的台风动态风险评估
9
作者 刘蓓蓓 赵飞 +2 位作者 王曦 闫雪 林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2-1112,共11页
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是灾前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2009—2022影响中国东南5省的108个台风案例近4000个县级灾情,融合30类多源风险要素指标,建立台风动态风险评估样本库,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6个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灾害... 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是灾前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2009—2022影响中国东南5省的108个台风案例近4000个县级灾情,融合30类多源风险要素指标,建立台风动态风险评估样本库,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6个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灾害事件发生前对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等风险等级以及综合风险等级进行评估。通过实际灾情与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准确率整体达到80%以上,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用于实际灾害评估工作。实验对比发现,训练样本量提高1~2个数量级能使模型评估准确率提升3%~14%,表明灾害风险大数据的积累对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大数据 数据融合 评估指标 随机森林 台风“暹芭”
下载PDF
近71a影响黑龙江省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晓雪 任丽 +3 位作者 高梦竹 赵佳莹 沈碧辉 赵玲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0-679,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49-2019年热带气旋数据,统计分析近71 a影响黑龙江省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频率、强度、移动路径等特征。结果表明:近71 a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共有77个,平均1.08个·a^(-1),其中有28 a没有热...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49-2019年热带气旋数据,统计分析近71 a影响黑龙江省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频率、强度、移动路径等特征。结果表明:近71 a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共有77个,平均1.08个·a^(-1),其中有28 a没有热带气旋影响黑龙江;近10 a是黑龙江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活跃期,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频数与影响黑龙江的频数没有直接相关关系,出现El Nino或La Nina现象时对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起抑制作用;热带气旋影响黑龙江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8月出现频率最高,“七下八中下”是每年的活跃阶段;在强度上,影响黑龙江的超强台风居多,但近年趋于减少,更多低级别的热带气旋可维持较长生命史北上产生影响;牡丹江市为黑龙江最易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按移动路径可将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分为两类,分别为北上热带气旋和偏东路径热带气旋,其中北上热带气旋又可进一步分为七类,其中经朝鲜半岛东转向出现的频次最多,但对黑龙江影响相对较小;经朝鲜半岛北上和高纬东转向更容易给黑龙江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统计特征 移动路径
下载PDF
Assimilation of FY-3D MWTS-Ⅱ Radiance with 3D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and the Impacts on Typhoon Forecasts 被引量:1
11
作者 Luyao QIN Yaodeng CHEN +3 位作者 Gang MA Fuzhong WENG Deming MENG Peng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00-919,共20页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radiance assimilation because the uncertainties in precipitation would affect the radiative transfer calculation and observation errors.The traditional precipitation det...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radiance assimilation because the uncertainties in precipitation would affect the radiative transfer calculation and observation errors.The traditional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microwave only detects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horizontally,without conside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clouds.Extending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from 2D to 3D is expected to bring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to the data assimilation without using the all-sky approach.In this study,the 3D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assimilate 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2(MWTS-Ⅱ)onboard the Fengyun-3D,which can dynamically detect the channels above precipitating clouds by considering the near-real-time cloud parameters.Cycling data assimilation and forecasting experiments for Typhoons Lekima(2019)and Mitag(2019)are carried ou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experiment,the quantity of assimilated data with the 3D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increases by approximately 23%.The quality of the additional MWTS-Ⅱradiance data is close to the clear-sky data.The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oot-mean-square errors(RMSE)of prognostic variables are reduced by 1.7%in the upper troposphere,leading to an average reduction of4.53%in typhoon track forecasts.The detailed diagnoses of Typhoon Lekima(2019)further show that the additional MWTS-Ⅱradiances brought by the 3D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facilitate portraying a more reasonable circulation situation,thus providing more precise structures.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proves that 3D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has potential added value for increasing satellite data utilization and improving typhoon forec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radiance assimilation 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ing FY-3D MWTS-II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下载PDF
涡旋结构和环境场对台风“黑格比”(2020)强度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马艺铭 方娟 王晨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896,共18页
为进一步认识影响台风强度预报的因素,提升对台风最大强度预报的能力,利用高精度集合模拟试验对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发展增强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初期涡旋和大尺度环境背景对台风最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描述初期台风涡旋... 为进一步认识影响台风强度预报的因素,提升对台风最大强度预报的能力,利用高精度集合模拟试验对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发展增强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初期涡旋和大尺度环境背景对台风最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描述初期台风涡旋特征的10 m最大轴对称切向风、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及其外侧低层的轴对称切向风和入流以及涡旋的丰满度均与台风最大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最大轴对称切向风能够更早且更准确地指示台风最大强度;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及其外侧低层的轴对称切向风和入流越强,其伴随的向台风内核区输入的角动量越大,台风的最大强度也越强;初期台风涡旋的丰满度与最大强度的相关远高于外围风圈和最大风速半径与最大强度的相关,意味着对于小台风“黑格比”而言,只要初期涡旋丰满度大,其最大强度也会很强。“黑格比”的最大强度与其西侧“森拉克”台风和东侧副热带高压也密切相关,若这两者都偏强,不仅使得“黑格比”引导气流的向北分量偏强,导致台风快速北移受到干空气影响,还会使得“黑格比”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增大,不利于台风达到更强的最大强度。对于这类台风而言,初始涡旋结构和邻近台风及副热带高压的准确描述是提高台风最大强度预报能力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最大强度 最大风速 集合模拟 环境气流
下载PDF
2018年3个登陆北上台风长期维持环境条件分析
13
作者 王亚男 苏杭 易笑园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8年3个登陆北上台风的长期维持环境背景及热力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在较低纬度时,垂直风切变≤10m/s,副热带高压呈块状分布,其西脊点一般不超过120...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8年3个登陆北上台风的长期维持环境背景及热力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在较低纬度时,垂直风切变≤10m/s,副热带高压呈块状分布,其西脊点一般不超过120°E,且西风槽位置整体偏北,台风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引导气流影响,路径大多在平原,摩擦耗散较小,配合南亚高压东侧反气旋环流第三象限辐散和低空强度相当的辐合条件以及西南和东南暖湿输送影响,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涡度减弱缓慢;当北上受高空急流影响的垂直风切变增大时,低空出现明显湿能量辐合,有明显积云对流发展和高层凝结潜热释放,且受高空急流入口区影响,高空辐散也增强,利于台风登陆后期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登陆北上 长期维持 环境背景 热力动力诊断 合成分析
下载PDF
2000—2021年影响山东的北上台风分类及降水落区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媛 郑丽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2期162-169,共8页
将2000—2021年影响山东的15个台风,按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分类,以台风登陆之后500 hPa中纬度是否存在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3类:(1)中纬度有槽且形成闭合中心,台风与槽结合,在山东产生暴雨以上量级的降水;(2)中纬度只有高空槽,降水范围最... 将2000—2021年影响山东的15个台风,按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分类,以台风登陆之后500 hPa中纬度是否存在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3类:(1)中纬度有槽且形成闭合中心,台风与槽结合,在山东产生暴雨以上量级的降水;(2)中纬度只有高空槽,降水范围最大;(3)中纬度无明显槽脊,降水量和降水范围最小。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位置分类,可分为3类:(1)副高西伸脊点过120°E且北部边缘过40°N,台风沿副高外围移动,降水最少;(2)副高西伸脊点不过120°E且北部边缘过40°N,高空槽与副高在中国沿海交汇,降水范围广,山东降水与台风位置有关。位置偏西,降水范围大;位置偏东,降水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地区;(3)副高西伸脊点不过120°E且北部边缘不过40°N,台风环流中心较强,降水最强。以700 hPa环流形势分类,分为3类:(1)700 hPa有高压坝,降水范围最小;(2)700 hPa无高压坝,东北地区有冷涡,山东降水量和降水范围最大;(3)700 hPa无高压坝,中纬度存在大槽,降水量均可达大暴雨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降水落区 副热带高压 西风槽 高压坝
下载PDF
台风“威马逊”(1409)和“海鸥”(1415)影响广西风雨特征及预报偏差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陈绍河 姚才 +1 位作者 肖志祥 罗小莉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基于观测资料、数值模式产品及主观预报,对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影响广西的风雨特征及预报偏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威马逊”深入广西内陆,高层辐散更强,副高西脊点偏东,低层急流南北宽度更广且风速更大,... 基于观测资料、数值模式产品及主观预报,对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影响广西的风雨特征及预报偏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威马逊”深入广西内陆,高层辐散更强,副高西脊点偏东,低层急流南北宽度更广且风速更大,台风强度更强,这是“威马逊”强降雨范围更广,小时雨强更强的可能原因。(2)主客观预报台风路径及强度随预报时效增加误差明显增大且差别较明显。ECMWF、广西遗传神经网络与中央台分别对台风路径、台风强度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3)主客观均能报出强降水的形态但强度偏弱,预报误差随时效增加而增大且存在明显的空漏报。大暴雨量级预报评分ECMWF_HR明显高于广西主观,暴雨量级预报评分总体是广西主观优于ECMWF_HR。(4)ECMWF_HR没有准确预报副高西进南扩过程;副高预报的偏东偏北,是导致台风和急流中心偏南偏弱的可能原因。(5)ECMWF_HR预报850hPa水汽通量及其散度与实况在形态上基本一致,但位置偏西偏南,强度偏弱,这与预报副高偏东及台风偏西偏弱相关,应该引起今后业务预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威马逊” “海鸥” 风雨特征 预报偏差
下载PDF
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台风“安比”降雨模拟的影响
16
作者 庞杨 朱锐 +1 位作者 刘浩 王淑云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5,共12页
利用WRF3.9.1模式对台风“安比”于2018年7月23日至24日北上至37°N以北造成的河北东北部、天津等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比了不同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结构、降雨分布,分析了云内水成物混合比差异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利用WRF3.9.1模式对台风“安比”于2018年7月23日至24日北上至37°N以北造成的河北东北部、天津等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比了不同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结构、降雨分布,分析了云内水成物混合比差异与垂直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方案均能较好模拟出台风北上时的结构和强度,其中Morrsion 2-moment方案对强降雨的时段、区域、中心雨量把握最准确。②台风主雨区云体内的云水粒子分布于0~8 km,0℃高度在4~5 km,说明云体内存在大量过冷水。③强降雨时段,各方案模拟的垂直上升速度与小时雨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雨区云顶高达10~15 km,配合云团内的强上升运动,云中出现大量过冷水及固态水成物。④Thompson方案与Morrsion 2-moment方案的云霰混合比明显大于其他方案,并且云霰粒子、云水粒子在0℃以上有大量重合,二者是云中贝吉龙过程的关键因素,对降雨量有着直接影响。⑤各微物理方案模拟的云体内部垂直上升运动区强弱与小时雨强大小相关性较好。本研究可以为改进适用于台风的云微物理方案提供方向,还加深了云微物理过程对台风降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安比” 云微物理方案 WRF3.9.1 云中水成物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Seasonal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in the NUIST-CFS1.0 Forecast System
17
作者 Ke PENG Jing-Jia LUO Yan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309-1325,共17页
Prediction skill for the seasonal tropical cyclone(TC)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oupled climate forecast system(version 1.0)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 Prediction skill for the seasonal tropical cyclone(TC)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oupled climate forecast system(version 1.0)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CFS1.0).This assessment is based on the seven-month(May to November)hindcasts consisting of nine ensemble members during 1982–2019.The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 and observed tropical storm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s of the TC genesis and track densities in model hindcast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s,although the seasonal mean TC frequency and 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are underestimated in all basins due to the low resolution(T106)of the atmospheric component in the model.NUIST-CFS1.0 closely predict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C frequency and ACE in the North Atlantic(NA)and eastern North Pacific(ENP),which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indexes based o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NUIST-CFS1.0 can closely capture ACE,which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while it has difficulty forecast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C frequency in this area.When the WNP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eastern and western subregions,the model displays improved TC activity forecasting ability.Additionally,it is found that biases in predicted TC genesis locations lead to inaccurately represented TC–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which may affect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 in reproduc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interannual variation global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forecast system
下载PDF
1979—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强度与移动速度关系分析
18
作者 喇楠 谢智沛 +2 位作者 武莹 牛宏宇 殷子月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14-419,428,共7页
基于6 h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1979—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最佳路径数据集,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强度与移动速度关系.结果表明,受地形阻挡,热带气旋登... 基于6 h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1979—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最佳路径数据集,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强度与移动速度关系.结果表明,受地形阻挡,热带气旋登陆后强度减弱,移动速度变小;暖海温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维持中层水汽充足、维持热带气旋的内部结构.热带气旋的强度与移动速度具有强相关关系,即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越大,其移动速度越慢;快速移动的热带气旋易引起海表温度的负反馈作用,使海面温度降低至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 移动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