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内蒙古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3 位作者 胡琦 吴昊 卢佳玥 李碧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213,共9页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结果]内蒙古NDVI显著增长(p<0.01),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NDVI以增加趋势为主,耕地增长率最大且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最大。研究期内NDVI变化相对稳定,林地的稳定性最好。未来内蒙古NDVI变化以反持续性为主,反持续性和持续性面积占比分别为76.51%,23.49%。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的区域占78.25%,其中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的区域占19.92%;与降水、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的区域占93.16%,93.53%,其中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51.37%,55.85%。[结论]内蒙古地区植被生态整体趋于改善,未来植被生态可能退化,土壤湿度是影响内蒙古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水热条件 内蒙古
下载PDF
过去40 a来祁连山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2
作者 杨斐 冯祥 +1 位作者 张飞民 王澄海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植被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祁连山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22年GIMMS NDVI数据及ERA5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植被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祁连山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22年GIMMS NDVI数据及ERA5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NDVI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段(0.6~0.8),并自东向西逐渐减小。过去40 a,祁连山地区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主要由于生长季NDVI的显著增加,而在非生长季,祁连山中、东部部分地区NDVI呈减小趋势。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与气温、降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生长季NDVI与降水在祁连山东部部分地区呈负相关,非生长季NDVI与气温在祁连山西部部分地区呈负相关。祁连山夏季NDVI与对应时段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显著耦合模态,气温和降水的增加整体上对NDVI增加有益,但祁连山东部地区生长季NDVI增加主要由气温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NDVI 气候变化 耦合模态 祁连山
下载PDF
新疆柯柯牙生态防护林工程实施前后气象因子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陈丹 刘海蓉 +1 位作者 周雪雁 谭甜甜 《陕西气象》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新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利用柯柯牙区域国家气象站(阿克苏站1961—2020年,温宿站1967—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2—2021年)气象数据,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生态防护林工程(柯柯牙工程)实施前后柯柯牙区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结... 在新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利用柯柯牙区域国家气象站(阿克苏站1961—2020年,温宿站1967—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2—2021年)气象数据,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生态防护林工程(柯柯牙工程)实施前后柯柯牙区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柯柯牙区域长时间序列气候呈“暖湿化”变化趋势,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柯柯牙工程实施(1986年)后气候“暖湿化”速率加快,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减少明显,尤其是温宿站扬沙日数变化趋势由增多变为减少(气候倾向率为-2.29 d/(10 a))。(2)阿克苏和温宿城区沙尘天气与偏北风、偏东风的风速显著正相关,柯柯牙工程实施后阿克苏偏北风、偏东风风速减小,温宿偏东风风速减小,柯柯牙工程实施对减小沙尘关键风向的风速有积极作用,是阿克苏、温宿城区沙尘减少的重要原因。(3)对比2012—2021年柯柯牙区域内外气候特征,柯柯牙区域内偏“冷湿”,柯柯牙区域外偏“暖干”;柯柯牙区域内气温呈现中间高两边低、北边高南边低、平原高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量呈现北部和南部多,中部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呈高-低-高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气象 气候评估 气候“暖湿化” 新疆柯柯牙工程
下载PDF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朱元涛 任倩慧 +1 位作者 岳一凡 聂婷婷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青藏公路沿线2个代表性地区(西大滩、五道梁)2013—2022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及气象数据,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4个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比湿度、降水... 为探究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青藏公路沿线2个代表性地区(西大滩、五道梁)2013—2022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及气象数据,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4个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比湿度、降水量、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在空间特征上表现为活动层地温波动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趋于平稳;在时间特征上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气温对活动层地温产生的滞后天数逐渐增加。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影响的顺序为气温>比湿度>降水量>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其中气温与比湿度对浅层活动层地温的贡献率最大,表层40cm土壤含水量贡献率最小。该结果可为青藏公路的病害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地温 活动层
下载PDF
1982-2019年中国北方干旱事件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尚飞 戈文艳 王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9,共9页
[目的]探究中国北方干旱事件及其对植被的影响,对干旱风险评估及降低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1982-2019年中国北方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游程理论对中国北方干旱响应敏感区的... [目的]探究中国北方干旱事件及其对植被的影响,对干旱风险评估及降低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1982-2019年中国北方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游程理论对中国北方干旱响应敏感区的典型干旱事件进行识别和表征,在时空尺度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干旱事件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标准化异常(SANDVI)的影响。[结果]38年来,中国北方的气候干旱持续加重(斜率SPEI=-0.0012/月,p<0.01),主要集中在新疆中东部、青海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高频次、短历时、中低强度的干旱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则以低频次、长历时、高强度的干旱事件为主。中国北方干旱响应敏感区共发生10次典型干旱事件,不同干旱事件的干旱特征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干旱事件对植被生长态势的影响方面可以初步判定,对于一次干旱事件,当干旱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时,干旱强度对植被生长过程起主要影响作用;当干旱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后,干旱烈度开始发挥主要影响作用。[结论]只有当干旱持续时间超过一定范围后,前期干旱的累积与滞后效应才会逐渐体现,后续干旱的持续会导致植被生产力的显著下降。该结论为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游程理论 干旱事件 NDVI标准化异常
下载PDF
1961—2021年广西沿海地区极端冷暖事件时空变化
6
作者 陈征兰 陈燕丽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为给红树林保护修复和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21年大气环流指数以及北海、防城港和钦州10个国家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广西沿海地区极... 为给红树林保护修复和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21年大气环流指数以及北海、防城港和钦州10个国家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广西沿海地区极端冷暖事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21年,霜冻日数、持续冷期指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和气温日较差显著下降,热带夜数、夏季日数、持续暖期指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日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和日最低气温的最小值显著上升,说明广西红树林生态区冷、暖指数都趋于变暖,与全球变暖趋势正响应,且夜间气温的上升幅度大于白天,昼夜温差变小。冷指数突变年为1988—2015年,暖指数突变年为1996—2012年,冷、暖指数突变时间段相差不大。冷夜日数、冷昼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持续暖期指数空间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除防城港市东南部偏低外,其他地方普遍高;其中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持续暖期指数在北海市北部地区增加趋势较明显,说明冷、暖指数在研究区的空间差异不大,在北海市北部地区变暖现象较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欧亚纬向环流增强有利于极端气温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冷暖事件 MK突变检验 时空变化 广西沿海地区
下载PDF
新疆昭苏云杉树轮纤维素δ^(13)C的气候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拓 秦大河 +3 位作者 李江风 任贾文 刘晓宏 孙维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依据树轮纤维素δ13C测定数据 ,分析了其气候意义 .结果表明 ,树轮Δ 13C与气候诸要素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包括降水、相对湿度、温度、日照时间 (或太阳辐射 )等 ,部分原因可归咎于云杉是一种浅根系植物、其生长对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 ... 依据树轮纤维素δ13C测定数据 ,分析了其气候意义 .结果表明 ,树轮Δ 13C与气候诸要素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包括降水、相对湿度、温度、日照时间 (或太阳辐射 )等 ,部分原因可归咎于云杉是一种浅根系植物、其生长对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 ,因为它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养分和水分均是根系吸收的 .分析表明 ,温度与树轮Δ13C的相关性是它们与相对湿度或降水之间交互相关的结果 ,日照时间与树轮Δ13C呈正相关与光呼吸有关 .利用树轮Δ13C与降水之间的函数关系 ,恢复了近 30 0a来新疆昭苏地区的降水变化 ,恢复的系列与历史文献记录和树轮指数所揭示的降水历史有较好的对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新疆 云杉 纤维素碳同位素 气候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管晓丹 郭铌 +2 位作者 黄建平 葛觐铭 郑志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6-1053,共8页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VCI 降水距平百分率 雨养农业区 灌溉农业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MODIS-NDVI指数饱和问题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杨嘉 郭铌 +1 位作者 黄蕾诺 贾建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6-903,共8页
为了了解西北地区MODIS-NDVI和MODIS-EVI两种植被指数的特点,本文利用美国NASA LP DAAC(Land Process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2004年1~12月的250m分辨率16天植被指数合成的MOD13 Q1数据集,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NDVI... 为了了解西北地区MODIS-NDVI和MODIS-EVI两种植被指数的特点,本文利用美国NASA LP DAAC(Land Process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2004年1~12月的250m分辨率16天植被指数合成的MOD13 Q1数据集,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NDVI和EVI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西北地区MODIS-NDVI饱和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DVI和EVI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覆盖度不高的植被类型描述能力相似,月际变化趋势一致。西北地区各种植被类型NDVI比EVI高,NDVI与EVI的差异总体上呈现从半荒漠、草原、农区到林区,随NDVI值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对植被度覆盖度高的阔叶林和针叶林,在植被生长旺盛期,NDVI总在0.8附近波动,NDVI随植被的生长增加的很小,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且平的范同内,不再能看出植被生长变化的现象,即饱和现象严重;而EVI表现良好,随着植被的生长而增加,能明显地反映出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西北高寒草甸和陕西关中农业区NDVI也出现有不同程度的饱和,饱和时间因植被的不同从1~2月不等。0.8可作为NDVI饱和的阈值。NDVI饱和问题对卫星监测植被的研究和应用会产生误差,EVI能较好地解决NDVI的饱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MODIS传感器 EVI指数 NDVI指数 饱和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0
10
作者 丁一汇 李巧萍 董文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21,共9页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西北地区绿化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增加,而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降水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里的洪涝灾害;气温的变化比降水更显著,植被退化使当地气温明显升高,使中、低层大气变得干燥,近地层风速加大,而植树造林却使当地及周围地区冬偏暖、夏偏凉,大气变得湿润,近地层风速减小,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另外,植被变化对东亚冬、夏季风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分布和冬季低温、冷害事件发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气候影响 数值模拟 植被变化 分辨率 气温
下载PDF
甘肃省林区气候特征及其与森林火险的关系 被引量:26
11
作者 许东蓓 蒲肃 +2 位作者 黄玉霞 王小勇 何金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为保护和发展甘肃省现有森林,改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肃林区1971-2003年气象要素、1988-2003年森林火灾及1990-2001年植被指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11个主要林区的气候特... 【目的】为保护和发展甘肃省现有森林,改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肃林区1971-2003年气象要素、1988-2003年森林火灾及1990-2001年植被指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11个主要林区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林区气象条件与火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肃林区气温自东南向西北、由盆地向高山逐渐递减,各林区气温在1971-200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林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各林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有春低秋高和冬低秋高2种类型,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3~10月植物生长期,干旱现象明显,近十几年来干旱状况较严重。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与森林火险密切相关。【结论】在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多、干旱指数高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低,而在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干旱指数低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高。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可用于甘肃森林火险的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气候特征 森林火险 甘肃省
下载PDF
中国东北森林气象因子与NDVI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宏 李霞 +3 位作者 李晓兵 喻锋 余弘婧 杨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利用Krigging插值方法对1982—1999年降水、气温数据插值生成中国东北地区的二维气象因子影像,然后与东北地区的1982—1999年的NOAA/AVHRRRNDVI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影像做零时滞偏相关、复相关分析,及以月为时滞间隔偏相关、复相关分... 利用Krigging插值方法对1982—1999年降水、气温数据插值生成中国东北地区的二维气象因子影像,然后与东北地区的1982—1999年的NOAA/AVHRRRNDVI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影像做零时滞偏相关、复相关分析,及以月为时滞间隔偏相关、复相关分析.得出:(1)东北地区与降水、气温相关性最强的植被类型;(2)时滞相关性比零时滞相关性更显著的植被类型及不显著的植被类型.(3)东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时空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NDVI 相关性
下载PDF
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初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一平 马友鑫 +3 位作者 刘玉洪 窦军霞 郭萍 王进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2-26,共5页
片断化森林林缘不仅具有水平空间特征 ,同时也具有立体空间特征 .为探讨立体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否存在 ,该热力效应与林内外地面、林冠的差异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采用同期资料对比方法 ,分析了片断化... 片断化森林林缘不仅具有水平空间特征 ,同时也具有立体空间特征 .为探讨立体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否存在 ,该热力效应与林内外地面、林冠的差异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采用同期资料对比方法 ,分析了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表面温度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 .指出在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 ,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在林缘区域 ,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 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 ,林缘壁面构成了一个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 .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缘 林缘壁面 表温 势力作用面 热带雨林 森林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地表反照率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超 古松 +5 位作者 赵亮 徐世晓 周华坤 李英年 徐维新 吴力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18,非生长季为0.25。在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地表反照率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5月末至6月初出现全年最低值;植物生长旺季的7~8月,受植被的影响地表反照率相对较稳定,并略高于生长季中其它各月。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呈"U"型,阴天的地表反照率高于晴天。全年地表反照率出现的最大频率集中在0.20附近,非生长季在0.22附近,生长季在0.18附近。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的影响,而非生长季受积雪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退化草地 地表反照率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新疆生态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潘晓玲 曾旭斌 +3 位作者 张杰 师庆东 巢清尘 巢纪平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1982~1993年12年的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辨率为8km×8km),本文借助FVC(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data)植被指数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生态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指出,全区12年绿洲(自然和人工)的平均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 应用1982~1993年12年的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辨率为8km×8km),本文借助FVC(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data)植被指数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生态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指出,全区12年绿洲(自然和人工)的平均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8.48%,荒漠为37.2%,典型草原占10.27%,山地森林草原为3.39%,沙漠裸地占30.31%,湖泊占0.348%.与30年气候平均值相比,12年中年降水量全区增加了23.6mm,温度增加了0.28℃.有意义的是降水量增加最多的地区不是山区,而是在南疆西北部绿洲集中分布的地区.这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一定尺度的气候背景条件下,绿洲的植被覆盖对调节区域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下垫面的植被覆盖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植被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在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典型草原的面积呈扩大趋势.总的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90年代初期的10余年间,新疆的气候趋向好转,植被覆盖状况有所改善,未发现有大范围沙漠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景观 气候变化 绿洲 植被指数 荒漠 典型草原 湖泊
下载PDF
黑河流域典型景观植被带陆面过程同步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克超 康尔泗 +4 位作者 蓝永超 张小由 张智慧 金博文 张济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为了解内陆河流域不同尺度内与水循环及生态过程有关的水分、热量分布规律,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选取3个典型植被景观带建立观测场,并布设环境观测系统(ENVIS)进行环境要素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山区森林草地灌丛复合生态区陆面是冷性湿润... 为了解内陆河流域不同尺度内与水循环及生态过程有关的水分、热量分布规律,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选取3个典型植被景观带建立观测场,并布设环境观测系统(ENVIS)进行环境要素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山区森林草地灌丛复合生态区陆面是冷性湿润的下垫面,中游绿洲荒漠接触带是干性、较湿润的下垫面,下游荒漠河岸林景观带是干热性的下垫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景观植被带 陆面过程 同步观测 环境观测系统
下载PDF
沙丘人工差不嘎蒿植被建立后的微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胜功 赵哈林 +2 位作者 何宗颖 常学礼 原芳信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运用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初步分析了人工固定沙丘过程中的微气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沙的固定,反射率减小;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增大;热收支中,潜热通量所占的份额增多;近地表风速及其垂直切变减小。
关键词 沙漠化 人工植被 沙丘 气候变化 微气候
下载PDF
天然灌草植被防治土壤风蚀机理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翔宇 赵名彦 +4 位作者 丁国栋 尚润阳 孙保平 张宇清 吴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9,共5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下垫面上风速、地表粗糙度、临界起沙风速、风沙流结构的观测,发现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地表风蚀。植被盖度为40%的固定沙地近地表0.2 m高度平均风速比流动沙地降低43%,侵蚀风的持续时数降低85%,临界起沙风速提高7...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下垫面上风速、地表粗糙度、临界起沙风速、风沙流结构的观测,发现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地表风蚀。植被盖度为40%的固定沙地近地表0.2 m高度平均风速比流动沙地降低43%,侵蚀风的持续时数降低85%,临界起沙风速提高70%,地表粗糙度提高180倍;当风沙流速度相同时,20%覆盖度的半固定沙地较流动沙地可平均降低输沙62.33%;而植被盖度为40%的固定沙地较流动沙地可平均降低输沙93.07%。实验证明,单株植物同样可以降低风速。疏透结构和透风结构的单株沙蒿分别可以使植株后0.5 m高度的风速较植株前方平沙地同高度的风速下降59.4%和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植被盖度 地表粗糙度 输沙率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向培 刘烈霜 +2 位作者 史小康 佟晓辉 贾庆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珋INDV(描述归一...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珋INDV(描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年际尺度平均状况)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其中林地珋INDV及ΔINDV(描述NDVI年内变化)最大,分别为0.41和0.70,草地最小;草地区域珋INDV平均增加6.21%,耕地珋INDV有小幅增加,林地有所减小。温度、降水是影响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年内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际尺度的相关系数;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以耕地最大,平均为0.60,耕地和林地区域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年内尺度上,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以林地最大,分别为0.90和0.75;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温度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以近似线性的趋势降低;在年内尺度上,温度、降水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速减小,温度和降水对林地的影响均较快;降水的影响较温度的持续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小波变换 植被覆盖 温度 降水 中国东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